#哪本书让你看到理想中的爱情#
不切实际的美好,向来都是文学创作的滥觞。愿意共同面对现实,而又不会放弃理想中的爱情,我选择相信上校和他妻子的日常。
理想中的爱情,往往可能是这样:
杜拉斯的《情 人》: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情 人》
叶芝的《当你老了》:
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翁达杰的《英国病人》:
「你会爱我度过我的余生吗?」
「不,我会爱你到我生命的尽头。」
德拉安南的《怦然心动》:
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而已。
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你是我的一切,而别人只不过是从我生命边上轻轻擦过的路人。
或者,《伊豆的舞 女》中的懵懂之爱,《边城》里的纯美之爱,《查令十字街84号》的精神之爱,以及,《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跳出世俗眼光追求的绚烂而漫长的永恒之爱……
《霍乱时期的爱情》
然而,我们都知道,以文学的方式表现出的理想爱情,无一不是我们心生向往而又难以企及的,要么脱离现实而只存在于文学中,要么照进现实而又不被世俗接纳。
理想中那些精心策划的爱情,或许真的会脱离爱的本质。
不切实际的美好,向来都是文学创作的滥觞。愿意共同面对现实,而又不会放弃理想中的爱情,我选择相信上校和他妻子的日常。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上校和他的妻子,一直忍受着贫困和疾病的折磨。两人的争执,无不是围绕「那封信还要等多久才能来」,和「要不要把宁愿让他们饿着也要喂饱的那只斗鸡卖掉」这两个话题展开。
这两个话题,直接决定了他们今后的生活,是否还会继续贫困挨饿。
那封遥遥无期的信,意味着将有一大笔抚恤金;那只宁愿自己饿死也要喂饱的斗鸡,如果在三个月后的大赛中赢得胜利,会得到一笔奖金。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前者,是遥遥无期的等待只剩下了信念,所有人都知道它不可能来;后者,是要冒着把命都搭上的危险,博得一次小概率事件的成功。而他们居住的房子,还有两年就典押到期。
上校善良直率,穷迫的生活依然保持尊严;妻子耿直实际,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两人的相濡以沫,让读者很难不为他们的爱情心动。这种心动,总是藏在不经意的细节中,让读者深信不疑:这应该就是爱情最初、最真的模样:
妻子见上校端着咖啡走进卧室,便撩起了蚊帐。……她勉强坐起身,接过了咖啡。
「你的呢?」她问道。
「我喝过了,」上校撒了个谎,「刚还剩一大勺呢!」
但是,在小说开头已经明确交代:
上校打开咖啡罐,发现罐里只有一小勺咖啡了。他从炉子上端下锅来,把里面的水往地上泼去一半,然后用小刀把罐里最后一点儿混着铁锈的咖啡末刮进锅里。
当上校听到堂萨瓦斯说那只斗鸡能卖到 900 比索后,面对越来越拮据的生活,上校终于动了把斗鸡卖掉的念头。而妻子,则暗中考虑把婚介作为抵押,缓解两人无以为继的生活。两人都不肯告诉对方真实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我了解你,」他难过地说道,「一个人要是不得不说假话,那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妻子长叹一声。
「我上安赫尔神父那儿去了一趟,」她说,「我拿咱们的婚戒作抵押,求他借几个钱。」
又是一个谎言,既不是刻意隐瞒,也与善良无关,只是为了彼此的尊严。
为了尊严,上校总是做出固执的决定,宁死也不肯卖掉那只斗鸡,甚至把钟表卖给堂萨瓦斯都显得难为情;而妻子,为了维护他们的尊严,为了不让左邻右舍知道他们已经有许多天揭不开锅,她煮了好几次石头。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或许,真正理想中的爱情,并不是共甘共苦、相濡以沫这么简单,而是在这背后,两人有相同的价值取向,有共同的尊严维系。
当上校和妻子共同决定,在抚恤金的问题上换了律师,作最后一次努力时,或许他们两人都明白这一切都是徒劳——
要知道,上校等待「军功奖」用了 56 年,从议会颁布退伍法算起,等了 19 年。
为了维持生计,上校和妻子变卖了家中所有的东西,而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封不可能收到的信,和那只输赢未定的斗鸡上。但是,他们依然心照不宣地坚持着:
「也许为了挣钱,他们一月份之前就能办妥,」上校说,自己竟然也相信了,「到那时阿古斯丁也满周年了,咱们也能看场电影了。」
妻子低声笑了。「我现在连动画片是什么样子都记不起来了。」她说。上校忍不住想隔着蚊帐看看老伴此时的模样。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上校忍不住想隔着蚊帐看看老伴此时的模样」。一句神来之笔,用温情冲淡了现实生活中的艰难和悲苦。
显然,马尔克斯的这部小说主题既不是贫困,也不是爱情,而是隐喻在「等待」背后的悲剧命运:个人的,拉丁美洲的,乃至人类的。然而,这样一部仅有 5 万字,全书共计 96 页,出版社甚至不愿意给马尔克斯稿费的小说,却藏着一段真实而又感人、悲苦而又温暖的爱情。
理想中的爱情,在物质需求上或许真的可以缓一缓,但是在精神上却时刻不能缺席。

我們到底扔掉了什么?

上海最近频上热搜,两件事都与“扔”相关。
一件是乌鲁木齐中路一家菜市场与Prada联名,购满20元蔬菜便可得一只Prada手提袋。这场跨界营销的策划者,大概没有想到,为了得到那只手提袋,有人居然会一出菜市场就把菜扔进垃圾桶。
另一件是10月15日艺术家杨烨炘“用500克黄金制1000粒米扔进黄浦江”,所进行的名为《我们不浪费粮食,我们只浪费黄金》的行为艺术,引发广泛关注,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却集合了同样的表象——扔。只不过,前者的扔,是毋庸置疑的浪费,而后者的扔,是用心良苦的劝诫浪费。相同表象下的不同对冲所产生的的强大张力,掀起一阵讨论热潮,让我们不得不对“扔”这件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事重新审视一番。

扔,在现代人的生活里,实在是稀松平常。

搬一次家,扔一次东西。用旧了的、用不着的、不堪再用的统统扔掉,以至于“搬三次家约等于一次失火”成为当代年轻人的“通识”。扔,是前一段落生活的告别,也是下一段落生活的开启。
遭遇某些情绪低谷,扔一次东西。离婚、分手、离职……时,那些曾被赋予美好意义的物品,此时都成了“眼中钉,肉中刺”,不由分说扔进垃圾桶,似乎曾赋予它的意义和如今所承受的情绪,也被扔掉了。
日常生活里,扔掉的东西就更多了。穿不了、不想穿的衣服,扔掉;吃不了、不好吃的饭菜,扔掉;脏旧的、掉页的书籍,扔掉;过期的、不合用的化妆品,扔掉;那盆已经养死的花,连花盆一同扔掉;那只蟑螂出没的橱柜,连碗碟一同扔掉……

扔掉!扔掉!扔掉!
扔掉这些“用不上”、“不想用”、“再无用”的东西,实在是太爽了。物质丰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厂商们每天生产数以亿计的产品,无非是多逛几家店,无非是多花两个钱,无非是多费一点事,只要我开心,每天用新的也未尝不可。
爷爷奶奶那一套抠抠搜搜的节俭,已经过时了。他们曾穷怕了、饿怕了,忧虑惯了,也节约惯了,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扔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你知道我只会用行动表示。

等等,好像有什么不对。

我们扔掉的,到底是什么?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家里不再用的老柜子,扔到了楼下,捡破烂的人打开一看,里面是20万现金。
听过这样一件真事:父亲生前喜藏书,临终遗子四堵书墙,怎奈子无父志,书皆论斤卖出,买书者在某一本书里,翻出一张存折,是父亲毕生积蓄。
当老柜子扔到楼下,当旧书都卖给别人,那份父辈对子辈未说出口的爱与期待,也被一同“扔”了出去。扔就是这样,偶然中总有必然。偶然扔掉的,是那些藏在旧物里未曾被发觉的“惊喜”,而必然被扔掉的,是对旧物的爱惜之心,对旧情的眷顾之意。

路遥逝世已三十年,但其著作《人生》依然畅销不衰。这本书的扉页,印着著名作家柳青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小时候,以为这句话说得是选择,后来再读,才明白其中真意——主人公高加林在人生最紧要的时候,扔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那才是他的根。
扔其实很简单,知道什么该扔,什么不该扔才最难。有多少高加林一样的人,为了眼前短暂的梦幻,扔掉了根、扔掉了心肺、扔掉了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及至幡然,为时已晚,只有空自嗟叹。

惜物,惜福。这句老话说得实在是妙极,物与情,并不是相互独立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水,用刀也分不开,人在惜物的同时,何尝不是在约束自己内心的欲望,何尝不是在陶养自己的性情,何尝不是在提升自己的品质?
留下Prada,扔掉蔬菜的“名媛们”,引起的是群嘲。而扔掉1000粒黄金米的杨烨炘,引起的却是讨论。扔与扔是不同的,关键在这个动作背后的初心,重新审视、重新思辨、重新寻找,大概才是“扔”与“扔掉的东西”带给我们的最大收益。

扔之前,不妨问自己一句:扔掉,就可以解决问题吗?
也许,扔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旧物再利用,大概是许多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小时候,母亲会把不穿的衣物攒起来,等到冬天的时候,剪出不同样式的布片,然后把它们拼接成一条厚实的门帘,既御寒又美观。
当我把这件事讲给老家在保定的同事,她满脸欣喜,虽然相隔几千里,但小时候她家里人也会这么做,用旧衣物拼出缝纫机的罩,拼出椅子的坐垫,总觉得那样的罩子、那样的坐垫,有着无限的趣味。她说,去寺院的时候,看到庙里的僧侣们把破掉的坛坛罐罐拿来养花种草,里边扔几粒石头,青苔一漫,居然也别有一种禅意。

互联网的兴起,也使得“如何处理旧物”这件事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多元。暂时不用或以后不会再用的东西,可以挂在网上卖掉。在一线城市里,年轻人更热衷于线下交易,为留下自己使用痕迹的物品,找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在妥善处理旧物的同时,也认识了新的朋友,一举两得。
而那些多多少少有些“社恐”的年轻人,则默默关注了一些可以接受捐赠的平台,等到旧物攒到一定程度,全部交由平台捐赠给更加需要这些物品的人。既免去了要“面对人”的麻烦,又帮助到了更多的人,何乐不为?

大到国家提出的“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小到公司的“无纸化”办公,各个层面、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扔”这件事。
前几天看到一位做图书编辑的朋友,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有些特定尺寸的书籍印刷之后,那些被切下来的纸都会扔掉。后来他与一位设计师合作,将裁切下来的纸张,做成了可爱的手写便签本,设计师还特制了印章,标明了便签本的“来历”,默默保护了那些为出版业奉献生命的树木。

也许,物质越是充裕,我们越是要克制自己,不要陷于物欲,不要心为物役。“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于虚荣、攀比、毫无惜物之心的“可以不扔却非要扔”。“算了,扔掉吧。”这句话说来轻松,但扔掉的东西,也会以它的方式,带走你的某些品性。
也许,相较于“扔掉的东西”,在生活里时刻保持清醒,确切的知道,我要什么,不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将于10月13-29日举行,分为核心活动(13场)、国际交流(2场)、少儿文学(5场)、大众活动(50场)、网络文学(30场)五大板块。其中北京出版集团以“十月”文学品牌为核心,精心策划组织重点活动20余场;相关主、承办单位统筹组织各大书城、实体书店、网站、区县活动,形成全市参与、“一核多面”的活动格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这边住了半年多 刚来的时候发现楼下有家小笼包特别好吃 经常光顾 老板认得我们了 小笼包吃腻后开始点云吞 我吃云吞经常吃不完 但我爱吃蛋花 我和阿姨说 煮我
  • 最后还可以让服务员帮忙还可以添汤,改成涮火锅,再下个面条,面条吸收了牛蛙的味道,造一大口真是太香了✌️,有没有被爽到?除了牛蛙,鸡肉,排骨,锅底里面还有各种蔬菜
  • 尾声:底部放量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但是一定要避免基本面出问题,资金出逃的放量,所以对于垃圾股的底部放量尽量不要碰,因为底下有底,还有18层地狱的案例不在少数。主力
  • 感觉没有男人,女人过得更舒服。感觉没有男人,女人过得更舒服。
  • 法院认定,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1 月,被告人许某与时任灌云县公安局南岗派出所所长孙某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后许某谎称其母亲李某甲知道其怀孕欲找孙
  • 你不说话,我就当你答应了”《一生一世》在现代的第二世,经过日常家事的繁琐,这一世 舍去了“漼”氏的时宜和周生辰,最终幸福的走到了一起,前世没成的缘在一世圆满补上
  • ✏️买了绘本《在巴黎的每一天》还没收到,非常期待。#travelersnotebook[超话]##手帐[超话]# ✏️开始好好使用TN了。
  • 纵有一肚子的情愫,没有良好的情绪,说得再多也只是发泄。所以:说的完美不如做的实在,无论人生,爱情,友情或者事业,都需要一个会做而不是只会说的人!
  • 这次除了正装,还有mini系列,更加方便携带,有的宝宝觉得正装一根太多,那么mini的量就刚刚好因为我是痘肌另外我口味没那么喜欢甜食,我一般是会选择Smart
  • 生活的鸡零狗碎很多,当时的生气,过后看都不是事儿!心一横,手动把他头转过来亲上去了亲完了还说一句,经鉴定,没接过吻[允悲]我真的对他没有非分之想啊有时候感觉到很
  • ✩•‿•Lyning ʜᴀᴠᴇ ᴀ ɢᴏᴏᴅ ᴛɪᴍᴇ♡你是天上星,我是尘世间那个追星的人,我乐此不疲甚至翻山越岭,只为看你眨眨眼睛~ ❥@摩登兄弟刘宇宁❦⚡#
  • ​女人就要像花一样,不管有没有人观赏,但是你一定要绽放,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绽放,不做别人的赏物,只做最炫丽的自己!不要在在意别人怎么说你,怎么看你,那些都
  • 从2005年8月参加工作开始(李宇春非常不喜欢“出道”这个词,她将之称为“参加工作”)恶意中伤从未停止,李宇春认为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理应承担,却不该牵连父母家人—
  • 还有,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抽出时间,来陪他们做一些特别的游戏,嗯……要记得,如果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带着小羊去散散步,这样即可以耗费一点儿他们的精力,也可以让小羊
  • ”走神中的蜗蜗牛:“弟弟单纯又直接”五月的GEMINI:“小胖被照顾很好,他只认得敌人,不认识坏人”小胖的基本功能第二项:行走的10军棍/ 又名“将军的冤种部下
  • #王鹤棣[超话]# #王鹤棣你好星期六# #王鹤棣百事可乐劲爽代言人# 很多人来了又走,都不足挂齿,只有你不同,不必修饰。你是青云颠上的白月尖,皓雪堆里的梅
  • 不惧岁月 活在当下《在最美的年华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盘棋,我们不可能把每一天的每一步都走的准确,我们应该觉得每一步都很灿烂,生活的每一分钟都值得干杯,
  • #李承铉戚薇二胎叫seven#湖南卫视和芒果台真是难为这些哥哥了,第二季把第一季的陈小春张智霖李承铉请来造势,结果几位哥哥唱跳已经不吸引人了,只能卖力消费私生活
  • 95年5月本人到达美国留学,95年夏秋,国内亲戚让我帮忙在美国买200台旧电脑并说已搞到进口指标。本人95年获得赴美留学签证是中美两国搞的一个碰巧式安排,是一
  • 在国外,也有很多有画画技能的孩纸一直都在这么玩,不同的是,有些人的画功出神入化,有些嘛,鬼哭神嚎...这不,在最近,国外又一个灵魂画手火了...有个高中生小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