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电影#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漫威电影?
漫威电影的艺术性近日备受热议,然而漫威电影在技术上的突破与商业性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在业内,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一般是三元分立的:艺术性,商业性,技术性。

上一个将三者完美结合的还是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卡梅隆之前少有,卡梅隆之后也罕见。

而漫威系列作品,则是为数不多能够将商业性与技术性都做到极高水准的作品。

1、好莱坞电影工业头一号

随着《复联4》与《蜘蛛侠:英雄远征》的热映之后,漫威系列作品的全球总票房早已经超过200亿美元,充分证明了“漫威大片模式”的商业号召力。

更难得的是,漫威电影宇宙虽然数量很多,但几乎没有烂片,在烂番茄上没有一部漫威电影的新鲜度低于66%,最高的9部新鲜度都在89%以上。

用 NewYork Times 专栏作家 Peter Suderman 的话说,漫威的电影都是“pretty good”。

可以说漫威用他独特的体系,重塑了整个好莱坞的电影生态,在某种程度上,漫威就是过去10年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代名词。

好莱坞的研究者们曾经研究过从99年到04年,超过10亿电影,发现这些超级卖座电影有非常多共同点:

改编自童话、漫画或小说;

以儿童或少年为主角;

没有裸露或交欢场景;

都有长相怪异的配角适合做成玩具;

有大的动作场面,但不血腥;

大团圆结局;

采用身价未到一线的演员等。

这些元素相加,几乎就是一部十亿美元电影。后来业内把这个法则叫做“米达斯公式”。

今天的漫威模式实际上就是“米达斯公式”法则的加强版。

比起十几年前那一波商业大作,漫威把主角的年龄从儿童、青少年扩展到了更广的范围,能笼络更多受众,还利用了IP数量上的优势让超级英雄们的故事在大荧幕上互相串联。

领先全球的电影技术,无比周密的计划,极致的工匠精神,这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可怕之处!漫威系列更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头一号。

2、技术前沿的领头羊

从默片到有声电影,再到彩色电影,技术一直推动着电影产业发展,而电影的许多瓶颈也催促着技术的提高。

在技术与电影产业的相互促进中,爆米花电影所能够代表的就是观众主流的需求,代表了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文化。

21世纪,商业电影可以是在AI时代观众对自己的想象,以及对宇宙的探索。与其说超级英雄电影很像游戏,不如说超级英雄电影实现了很多人的梦想。

所以,漫威等超级英雄电影的成功绝非仅仅有超级英雄,而是对当下时代最准确的书写和表达。

漫威电影代表了当下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上天入地、人机结合、时空穿梭、外星探险等都因为电影特技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准,可以把这些展现出来。

从这一角度来讲,漫威电影是电影工业中的重要一环。

电影从诞生以来,一直都是艺术与商业共同的产物。好莱坞的崛起本身就建筑于流水线一样的制片厂制度之上。

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引领了3D与IMAX浪潮,并不是因为这项技术多么新(3D技术早已发明了)或者电影本身拍的多么多么厉害(当然电影确实很厉害),而关键是它拿到了白花花的27亿票房。

推动电影技术进步的最大力量是什么?是观众的需求,是市场。

体现在数据上就是票房。

商业电影需要适应市场需求,也会对市场方向进行探索。

然而,让电影对市场进行引导之前,市场对电影的“容纳度”就很重要。

无法生存下来的电影,当然谈不上引导市场。

正如《阿凡达》引领的3D与IMAX浪潮,漫威电影在电影技术的突破性上也一直处于前沿。

《惊奇队长》中,神盾局长尼克·弗瑞的返老还童让人眼前一亮。

独眼的尼克局长不以双眼示人,还恢复了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而曾经发际线感人的科尔森特工也变成了帅帅的模样。

这项“返老还童”技术在《双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关注,然而在漫威中已经几乎算是“常见”的做法。

在电影《美国队长3》中,漫威就帮助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回到了17岁。

《蚁人1》中也用在皮姆博士身上,将七十多岁的演员麦克道格拉斯变成了三四十岁的样子。

《银河护卫队》中,星爵之父伊戈也曾经“年轻”乐三十多岁,蓬松茂密的头发,英俊的脸庞。

甚至在科技前瞻性,漫威系列电影也从未放弃充分发散想象力。

小说,漫画以及电影对于前沿科技的想象,能够对现实科学技术的推进起到启迪作用,这并不罕见。

正如同在黑洞照片出现之前,观众无法想象真正的黑洞可能跟《星际穿越》中的“卡冈图雅”黑洞几乎一样。

漫威电影一定程度上,也在努力尝试突破科技的“想象力边界”。

如x战警系列、奇异博士、雷神系列都可以当作“超级科学电影”看,对刺激想象力很有帮助。

3、地位超然的“剪辑师”

漫威电影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剪辑师功不可没。

好莱坞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业流程,在制作商业大片环节中,大导演才有剪辑权,中小导演的责任只是负责把剧本转化为影像素材。

吴宇森当初去好莱坞,也只是一名新兵,第一部动作片是《终极标靶》,被制片方剥夺了剪辑权。

剪辑水平的高低,会呈现出完全不同样貌的影片。

而漫威系列作品的剪辑一直受到业内的统一认可。

就连马丁批评漫威的时候说的也是“真正的电影,最后经过时间的淬炼,留给人们的,是故事内核的痛苦和情感,而不是一些系列优雅的构图和剪辑。”

从侧面上也肯定了漫威电影中构图与剪辑的优秀。

《美队3》的机场打斗剪辑,《复联3》的泰坦星打斗里的剪辑都十分出色,往往是粉丝混剪“漫威精彩片段”必选片段,而《蚁人》在变大缩小之间的剪辑尤为出彩,甚至被粉丝评为“漫威最佳剪辑”。

火车、地铁上的打斗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屡见不鲜,但像《蚁人》这样把决战场景集中在卧室里的玩具火车上还是头一遭。

“蚁人”作为超级英雄最厉害的攻击力,就在适时变大和变小的转换过程中。

微观世界镜头与现实世界镜头的交错、混搭,在这部超级英雄作中体现地极其明显,通过剪辑塑造视觉上的多样性所带来的愉悦,在其他漫威超级英雄作中很难找到。

在拍摄该场景时,特效团队先是用CG建模模拟出特定镜头的基本构图,将其当做一场发生在真实大小的火车上的动作戏,航拍、移动摄影、手持拍摄全都用上。

如此一来,微观世界中的打斗会因为镜头的多变产生大片才有的紧迫感,而一旦镜头切换到正常人视角,观众下一秒才看到只不过是玩具火车脱轨。

剪辑所带出的强烈反差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这就是影迷所说的“反差萌”。

看过《热血警探》的影迷肯定对以下这组镜头印象深刻。

这种类似PPT短镜头的不连贯镜头剪辑法,是埃德加·赖特所独有的秘技。在《蚁人》中,成为了“抢戏王”迈克尔·佩纳的出彩工具。

这种剪辑法+类似小咖秀的神同步,让镜头面前的故事产生了魔性一样的喜感。

在剪辑中,剪辑师需要考量观众酝酿情绪的时间,这一点漫威电影也做得十分到位。

当我们能和荧幕上的人物产生共鸣,是因为我们有时间能在他们说话之前看到他们的脸,以及感受之后所发生的事。而剪辑师要决定的是,要给主人公的情绪多久时间。

《蚁人》在这个场景里史考特失败的场景只用了30帧,直观的让观众带入史考特那种焦躁与不理解的心情,甚至吐槽一句“哪有这么快的”。

【幸福是什么?可能永远没有纯粹的幸福?】

最近身边几个很要好的朋友和我聊天,一直在吐槽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不顺、委屈,让我感到非常的疑惑,他们有着国家铁饭碗,住着豪华高档小区,有着不少的存款,以及还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孩子,为何还会感到如此的低沉、烦躁呢?

这让我不禁的思考,幸福到底是什么?

有的人觉得有一份好工作就是最幸福的事,有的人希望能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子就可以幸福了,而拥有了这些之后?却又多了很多烦恼。和同事关系不好-- 烦心,得不到领导的重视--烦心,没有女朋友--烦心,没有钱--烦心,有钱了却没有爱情了,依然烦心.........

总之,永远有让人烦不完的事情存在。幸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难道物质上的富足不可以让人们幸福吗。

我发现,人啊,永远无法做到完美的状态,一直追求完美的事业、生活、家庭,一直追求不完。任何事情都有阴阳两面性,一个事物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有好,没有坏,这不符合自然规律。要允许不完美,心安就是幸福。

六祖慧能大师讲:“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幸福是本身存在于我们内心的,一切向外求来的,都是无法从根本上达到“幸福”的状态,并且通过物质获得的幸福也不会长久,物质的需要是暂时的,所以有些人一直在物质、事业上追求幸福圆满,但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幸福满足。

恰恰这种纯粹的幸福却在外面一颗纯净、清静的内心当中。放下、自在,享受苦难,磨练灵魂,依然幸福美满,这样不也挺好的嘛。心到之处便是晴天,心安之时便是幸福圆满。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正确的面对,做的好了,说明非常幸运,做不好,说明是给我们的考验,还需更加的努力。积极的面对自己的人生本身不就是一件很有幸福意义的事情吗,所以有什么好烦恼的呢。
#情感##文化#

【人大教授刘守英:农村没有李子柒,有的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转自公众号思想潮 |作者:刘守英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注: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县以下的很多问题,乡村本身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https://t.cn/A6Msk4T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知不觉 好恍惚 仿佛昨天还在一起唠嗑 感觉他真的还在我身边 他身边的人我又好像都认识 我懂什么是珍惜吗 什么是真诚吗 我会忘了他吗 可是他却是我青春独一无二的
  • 鐵槍在府庫中,宋淳熙中,圆妙观東嶽殿浚井所得,槍上鑄有「項王將鍾離昧製」七字。下有小字,文多漫漶,所见有「平江府长洲縣道義鄉衆善橋西街信士朱振並妻張氏七四娘暨家
  • #王源[超话]##王源新专辑夏野了##王源2022时和岁暖##王源德亚全球品牌代言人##美年达代言人王源# 暖阳高照,万物生机绿的禾苗,黄的土壤,蓝的溪河机器的
  • (Jennie有没有看还没有来得及注意到,看过来的时候完全没想到所以激动到手抖哈哈哈)朋友说感觉Lisa以为我是站姐,所以看过来了好几次(那一会儿是talk时间
  • 写在最后现在来看,燃油车的成本优势是保住低端车营盘的最有力武器,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混动,都很难下探到12万以下的价格区间,并保持盈利的闭环。】发展了这么多年,纯
  • 希望每位运动员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精神,安全参赛,文明参赛,服从裁判、尊重对手,拼出成绩,赛出风格,让拼搏的汗水和青春的活力尽情挥洒在赛场的每一个角落
  • 大家都应该养成超前意识和养生意识 不要等到疾病找上你才想起来应该早点预防#减肥[超话]##张若昀[超话]# ☁️#张若昀鸣龙少年# ☁️#张若昀显微镜下的大明#
  • 她本以为自此可以摆脱张子路了,可千算万算却漏算了母亲的愚蠢:她觉得张颖自己带孩子太辛苦,当然孩子也需要爸爸。 她本以为自此可以摆脱张子路了,可千算万算却漏
  • 不过既然知道了它的安身之处,艾米决定每天都带食物过来,这样终有一天能感化它。不过艾米在带给狗狗食物一周后,发现它不仅没有吃胖,身体反而又添新伤。
  • 蔡徐坤喜欢撩头发,这样的动作也没有让自己的发际线上移,真是让人爱了!蔡徐坤喜欢撩头发,这样的动作也没有让自己的发际线上移,真是让人爱了!
  • #军事新闻##俄乌局势# 俄乌冲突还没有分出高低,乌波已经坐不住,提前进行“分赃大会”随着俄乌冲突愈演愈烈,虽然美国眼看乌克兰接连丢失乌东地区之后,仍旧给该国援
  • 你跟一个人有没有未来,一开始你就清楚,你看那些想要嫁的好的姑娘,多数生活都还不错,因为她知道要什么,要配上什么,你得有拿得出手的什么,反而那些一味追求爱情的姑娘
  • 我家宝宝现在真的很淘气经常各种乱摸搞得小手脏兮兮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用✅雀氏水知道湿巾擦拭这款湿巾采用的是12层EDI超纯水让我觉得很纯净安心纸张厚实且尺寸很大日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郭德纲看柳岩调侃了自己,自己也要陶侃回来,突然顶着柳岩,还上下打量了一番,说:“你这衣服哪儿定做的啊?”随后那个老总问柳岩:“也不让你撑十年了,你再撑一年好不好
  • 世所有美好幸运,都源你我努力善!稳定情绪始思考,遇你我品质吸引!
  • 人均几十,既能裹腹也可以三五好友举杯聊天,成都人的快乐就这样简单PS:因为是油炸串串,等餐时间不要催促,因为美食和爱情一样需要温度和时间。#非专业手机摄影师##
  • 19.9亓 【九芝堂大药房】 九芝堂六味地黄丸360丸 滋阴补肾,强肾固体 缓解疲劳,男性都懂的神器 自助搜券>> 淘宝红包>>京东红包>
  • 玩家出来玩是为了开心,高兴,减压,你给人带来的是沉闷那肯定没人愿意呆在你房间啊,你又会说我天生就不是嗨的性格,那我想说的是谁天生下来就是主播的料啊;常常听一些能
  • 到家3点多,青也并没有很想去公园玩儿的样子,就直接回家了。准备开火做饭时,却怎么也点不燃,一开始还以为是燃气灶坏了,后来才想起欠费了,赶紧交了费,却没有马上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