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地黄
【别名】
生地黄(《本草经集注》),鲜生地(《本草便读》)。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寒。
①《别录》:"大寒。"
②《药性论》:"甘,平,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①《本草通玄》:"入心、肾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足少阴及足太阴。"
③《本经逢原》:"入手足少阴、厥阴,兼行足太阴、手太阳。"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生津。治温病伤阴,大热烦渴,舌绛,神昏,斑疹,吐血,衄血,虚劳骨蒸,咳血,消渴,便秘,血崩。
①《别录》:"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腕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②《药性论》:"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③《食疗本草》:"主齿痛,吐血,折伤。"
④《四声本草》:"黑须发。"
⑤《医学启源》:"凉血,(润)皮肤燥,去诸湿。酒浸上行。"
⑥《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
⑦《本草从新》:"消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逆,消瘀通经。治吐衄崩中,热毒痢疾,肠胃如焚,伤寒瘟疫痘证,诸大热、大渴引饮,折跌绝筋,利大小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4~1两;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
【注意】
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药性论》:"忌三白。"
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相关论述】
1.《汤液本草》:生地黄,钱仲阳泻小肠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请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能治之,溺血便血亦治之。
2.《本草汇言》:生地,为补肾要药,益阴上品,故凉血补血有功,血得补,则筋受荣,肾得之而骨强力壮。又治胎产劳伤,皆血之愆,血得其养,则胎产获安。又肾开窍于二阴,而血主濡之,二便所以润也。
3.《本草新编》:生地,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热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为主,而加入荆芥,以归其经,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络。然而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频用,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也。当血之来也,其势甚急,不得已重用生地,以凉血而止血,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温补之剂,不当仍以生地再进也。如日日煎服,久则脾胃大凉,必至泄泻,元气困乏,而血又重来。
4.《本经逢原》:生地黄,《别录》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胎动下血,鼻衄吐血,皆捣汁饮之,以其能散血消瘀解烦也。其治跌扑损伤,面目青肿,以生地黄捣烂罨之即消,此即《本经》治伤中血痹,折跌筋伤等证之义。盖肝藏血而主筋,肝无留滞,则营血伤中自愈,筋无邪着,则三气通而血痹自除。作汤除寒热积聚者,血和则结散,而诸证平矣,其曰填骨髓,长肌肉者,邪无着而形神自复也。按生地黄与干地黄,功用不同,岂可混论。徐之才《别录》云,生地黄乃新掘之鲜者,为散血之专药,观《本经》主治,皆指鲜者而言,祗缘诸家本草从未明言,且产处辽远,药肆仅有干者,鲜者绝不可得,是不能无混用之失。曷知干地黄既经炙焙,力能止血,安有伤中血痹,折跌筋伤等治乎。至于伤中日久,积聚内形,寒热外显,并宜鲜者作汤,统领他药,共襄破宿生新之功。设混用干者,则瘀伤愈结,安望其有髓充肉长之绩乎。予尝综览诸方,凡药之未经火者,性皆行散,已经炙焙,性皆守中,不独地黄为然也。
5.《得配本草》:世人动云生地妨胃,其能开胃,人实不晓,惟胃中阳气不足者,服之则胃气不远而饮食减,若胃阴虚,而胃土干燥,致胃气不远者,生地滋其阴,以清其火,而胃气从此运行,饮食自然渐进。至时行热症,生地尤为切要,阴汁上充,则汗涌于肌表而经邪解;阴血下润,则秽泄于二便而腑邪出,故火邪溢于阳明经,冲生地汁于白虎汤中,战汗而顿解;邪热入于阳明腑,冲生地汁于陷胸汤中,便通而自退;更有火生痰,痰生火,交结于中,和生地汁于竹油、姜汁中则谵语直视等症即除。如无生地,可用干地黄,滚水浸透,绞汁冲服,防其泥滞,加枳壳或川贝疏之。且气道通,邪气外达,而病自霍然。近人多以生地为补剂,又疑妨胃,畏不敢用,即用之,亦一、二钱而止,五、六钱而止。入诸药同煎,半成熟地,使邪滞于内而莫出,泥于膈而胃闭,遂视此为害人之品,禁不入方,致令胃阴枯涸,多有不可救药者,亦由用之不善也。
6.《本草正义》:《别录》生地黄一条,云大寒,则以新采得者而言,故结以'皆捣饮之'四字,谓捣饮其自然汁也。较之干者已经日曝,自有不同。其治鼻衄吐血者,指气火升腾,挟血上逆,妄行汹涌而言,如大吐大脑之属于气火有余者,是宜以大寒直折其逆上之势,而下血溺血之实症火症,亦同此例。若云血已多,火焰已减,即非所宜;而所失太多,气营两惫者,更无您用大寒之理。又谓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则血崩一症,多属冲任无权,下元失其固摄之力,虚症极多,实火绝少,必无纯事寒凉,可以止崩之法。盖请失血之宜于甘寒清火者,惟阴虚火动,邪焰鸱张,而正气未衰,脉洪神旺之时,可以寒凉灌溉,先去其凭依之势;一至所失不少,纵有余火未熄,总之形神已馁,脉象已虚,即非一味清凉,所可奏绩。若更形消色夺,气怯神疲,则虚惫之余,固摄扶元,犹惧不逮,又安可寒凉无忌,更其正。况乎大寒止血,更必有血凝积瘀之害。虽曰地黄散瘀,是其特长,或尚不至积寒生痰;然大寒之性,必非通治诸股失血,无往不宜,《别录》所言,似嫌呆板,必不可泥。乃更以主治产后血上薄心闷绝,则气逆上冲,法宜降逆逐瘀,亦非甘寒所宜;纵曰此物果能破疯,而'大寒'二字,终非新产通用之品,亦当存疑,未敢轻信。又主胎动下血,则症与崩中近是,亦难泛用,又接以胎不落三字,则指胎元已坏,欲堕未堕者言。以为破血下胎之用,盖古入固以鲜地为逐瘀破导品也。又主堕坠折,瘀血留血,是亦古人用以破瘀之常;北齐徐氏之才,亦有鲜生地散血之说。颐谓伤瘀发肿发热,用以外治,清热定痛,散瘀之功,固不可没;若内伤有瘀,则恐非大寒之性,所能破导者也。
7.《别录》: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碗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8.《药性论》: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9.《食疗本草》:主齿痛,吐血,折伤。
10.《四声本草》:黑须发。
11.《医学启源》:凉血,(润)皮肤燥,去诸湿。酒浸上行。
12.《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
13.《本草从新》:泻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逆,消瘀通经。治吐衄崩中,热毒痢疾,肠胃如焚,伤寒瘟疫痘证,诸大热、大渴引饮,折跌绝筋,利大小便。

黄连
【别名】
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寒。"
归经入心、肝、胃、大肠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少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阳明,足少阳、厥阴、阳明、太阴。"
③《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功能主治】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1、《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2、《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3、《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4、《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5、《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6、《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7、《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8、《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9、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10、《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11、《本草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12、《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13、《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
【注意】
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胜乌头。"
②《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
③《蜀本草》;"畏牛膝。"
④朱震亨:"肠胃有寒及伤寒下早,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元者,皆不可用。"
⑤《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今医家洗眼汤, 以当归、芍药、黄连等分停纲切,以雪水或甜水煎浓汁,乘热洗,冷即再温洗,甚益眼目,但是风毒赤目花翳等皆可用之。其说云:凡眼目之病,皆以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之,用者无不效。
2.《本草衍义》:黄连,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亦有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若虚而冷者,则不须服。
3.《注解伤寒论》:苦人心,寒除热,大黄、黄连之苦,以导泻心下之虚热。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
4. 刘完素: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盖治痢惟宜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营能燥湿,寒能胜热,佼气宣平面巳。诸苦寒药多泄,惟黄连、黄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湿,而止泄痢,故治痢以之为君。
5. 李杲:诸病痒疮疡,皆属心火,凡诸疮宜以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6.《汤液本草》:黄连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泻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
7. 朱震亨:黄连,击中焦湿热而泻心火,若脾胃气虚,不能转运者,则以茯苓、黄芩代之。 以猪胆汁拌炒,佐以龙胆草,则大泻肝胆之火。下痢胃热噤口者,用黄连、人参煎汤,终日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8.《韩氏医通》:火分之病,黄连为主,五脏皆有火,平则治,病则乱,方书有君火、相火、邪火、龙火之论,其实一气而已。故丹溪云,气有余便是火,分为数类。凡治本病,略炒以从:邪实火,以朴硝汤;假火,酒;虚火,醋;痰火,姜汁;俱浸透炒。气滞火,以茱萸;食积泄,黄土;血尿瘦痛,干漆;俱水拌同炒,去萸、土、漆。下焦伏火,以盐水浸透拌焙;目疾以人乳浸蒸,或点或服。生用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之,能使心肾交于顷刻。八五苓滑石,大治梦遗。以上、姜、酒、蜜四者为君,使君子为臣,白芍药酒煮为佐,广木香为使,治小儿五痛。以茱萸炒者,加木香等分,生大黄倍之,水丸,治五痢。以姜汁酒煮者为末,和霞天膏,治癫痫诸风眩晕疮疡,皆效,非彼但云泻心火,而与芩、柏诸苦药例称者比也。
9.《本草蒙筌》:黄连,久服之,反从火化,愈觉发热,不知有寒。故其功效,惟初病气实热盛者,服之最良,而久病气虚发热,服之又反助其火也。
10.《医学入门》:黄连,酒浸炒,则上行头目口舌;姜汁炒,辛散冲热有功。一切湿热形瘦气急,一切时行热毒暑毒、诸般恶毒秽毒,诸疮疡毒,俱以姜和其寒,而少变其性。
11.《本草纲目》: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朋阳根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
12.《本草经疏》:黄连为病酒之仙药,滞下之伸草,六经所至,各有殊功,其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大惊、益胆者,凉心情肝胆也。腹泄腹痛下痢,《别录》主泄泻, 泄者,泻利也,大肠下血也,俗呼为脏毒。除水、利骨、厚肠胃、疗口疮者,涤除肠、胃、脾三家之湿热也。久服令人不忘者,心家无火则清,清则明,故不忘。
13.《本草汇言》:黄连,解伤寒疫热,定阳明、少阴赫曦之传邪,退心脾郁热,怯下痢赤白后重之恶疾。又如惊悸、怔忡、烦乱、恍惚而神志不宁,痛痒、疮疡、癍毒而邪热有余,黄连为必用也,若目痛赤肿,睛散羞明,乃肝之邪热也;呕逆恶心,吞吐酸苦,乃脾之邪热也;胁病弦气,心下痞满,乃肝脾之邪热也;舌烂口臭,唇齿燥裂,乃心脾之邪热也;均属火热内甚,阳盛阴衰之证,非此不治。设或七情之火,聚而不散,六郁之火,结而不舒,用二陈以清之可也,然无黄连之苦寒,则二陈不能独清;吐血衄血,妄奔于上,溲血淋血,妄泄于下,用四生以止之可也,然无黄连之少佐,则四生不能独止。又有肠风下血,用之可以厚肠胃而止血。小便热闭,用之可以清内热而行便。又能退伏热而消蓄暑,其功专于泻火。清湿热而治疳热,其味在于苦寒。若胃虚不足,苦寒有不可投,姜汁制炒可也。阴分之病,苦寒有不能人,醇酒制炒可也。按法乘机而用,药至病自除矣。
14.《本草新编》:黄连,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任也。宜少用而不宜多用,可治实热而不可治虚热也。盖虚火宜补,而实火宜泻,以黄连泻火者,正治也,以肉桂治火者,从治也,故黄连、肉桂寒热实相反,似乎不可并用,而实有并用而成功者,盖黄连入心,肉桂入肾也。凡人日夜之间,必心肾两交,而后水火始得既济,水火两分,而心肾不交矣。心不交于肾,则日不能寐,肾不交于心,则夜不能寐矣,黄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之不安平。
15.《本草经百种录》: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心属火,寒胜火,则黄连宜为泻心之药,而反能补心何也盖苦为火之正味,乃以味补之也。若心家有邪火,则此亦能泻之,而真火反得宁,是泻之即所以补之也。
16.《本经疏证》: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疼,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二方皆以黄连为君,二证皆发于心,可见黄连为泻心火之剂矣。
17.《本草思辨录》:黄连之用,见于仲圣方者,黄连阿胶汤,治心也;五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胃也,黄连粉,治脾也;乌梅丸,治肝也;白头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治肠也。其制剂之道,或配以大黄、芍药之泄,或配以半夏、栝楼实之宣,或配以干姜、附子之温,或配以阿胶、鸡子黄之濡,或配以人参、甘草之补,因证制宜,所以能收苦燥之益而无苦燥之弊也。
18.《本草正义》: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又苦先人心,清涤血热,故血家诸病,如吐衄溲血,便血淋浊,痔漏崩带等证,及痈疡斑疹丹毒,并皆仰给于此。但目疾须合泄风行血,滞下须兼行气导浊,呕吐须兼镇坠化痰,方有捷效,仅恃苦寒,亦不能操必胜之券。且连之苦寒,尤以苦胜,故燥湿之功独显,凡诸证之必需于连者,类皆湿热郁蒸,恃以为苦燥泄降之资,不仅以清热见长,凡非舌厚苔黄,腻浊满布者,亦不任此大苦大燥之品。即疮疡一科,世人几视为阳证通用之药,实则惟疗毒一证发于实火,需连最多,余惟湿热交结,亦所值用。此外血热血毒之不挟湿邪者,自有清血解毒之剂,亦非专恃黄连可以通治也。
19.《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 明目,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20.《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21.《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22.《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23.《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24.《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25.《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26.《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27.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28.《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29.《本草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30.《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31.《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 除疳,杀蛔。

针灸秒杀耳鸣方法详解

 针灸能治耳鸣,且疗效甚高。本文详细讨论针灸治疗耳鸣的取穴规律和用穴思路,有助于提高疗效。

       耳鸣比较难治,但针灸治疗耳鸣有良好疗效。以临床所见,对于神经性耳鸣,针灸对病情控制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而且,针灸疗法安全,副作用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耳鸣的病因分析

       《内经》提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气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这是从足阳明经来论述耳鸣的成因,因为阳明经气血不足,导致气血不能上濡耳窍,导致耳鸣。

       若从五脏来看,耳鸣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耳鸣有虚有实。实则与肝气郁滞、肝胆火旺或血瘀等有关,虚则与脾虚及肾虚相关。

       二、针灸治疗耳鸣的原理

       针灸作用于穴位,穴位通过经络内联脏腑。针刺穴位,通过经络的作用,外可开启耳窍,疏散表邪,内可疏解肝郁,调补脾胃,填精补肾。

       也就是说,通过或针或灸,或补或泻的手法,内可调理脏腑功能,外可调畅五官气血,疏通耳部经络,使耳窍气血和畅,达到治疗耳鸣的效果。

       现代研究亦发现,针灸可疏通局部气血,开窍启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则,减少耳内的机械性刺激,缓解耳内血管痉挛;二则,作用于外耳,减少外耳炎性反应的恶性刺激;三则,重建耳内神经系统,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帮助耳内神经系统完善与成熟;四则,抑制耳蜗内一些频率反应区域的过度表达,提高组织适应性,有效缓解炎症和神经系统病变造成的耳鸣。

       而且,针灸不仅可作用于耳内感觉器官,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心理重建,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针灸治疗耳鸣标本兼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三、针灸治疗耳鸣的取穴规律

       针灸治疗耳鸣,当重视辨经、辨证相结合,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取以及辨证取穴。以下详细分析。

       一则,辨经

       耳鸣主要以手足少阳经以及手太阳经穴为主,因手足少阳经脉均“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太阳经脉“却入耳中”。

       二则,局部取穴

       常取耳周穴位,如耳门、听会、听宫、翳风。我尤其重视取听会,此穴需开口针刺,治疗耳鸣疗效甚高。有人喜欢取听宫,亦有良效。

       三则,循经远取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循经远部取穴有如此特点:取中渚,或外关,或足临泣,可疏通少阳经气;或取前谷、或后溪,或腕骨,或阳谷,皆是循手太阳经取穴。

       四则,辨证之实证取穴

       若因恼怒或惊恐导致耳鸣,其病机多为肝胆风火上逆,少阳经气闭阻;或风邪侵袭,壅遏清窍;或暴响震伤耳窍,这些都属于实证。

       少阳肝胆火旺,可取少阳和太阳经诸穴,重在泻火通络,比如,可考虑选用《千金方》里的一组穴位:天容、听会、听宫、中渎,对少阳经火热之耳中蝉鸣者有效。若风热壅盛耳窍,可取手太阳经穴为主,配合手阳明和厥阴经穴。《千金方》里有组合穴方:前谷、后溪、偏历、大陵,能泻热通络,调气开闭,对热邪壅盛之耳鸣耳聋有效。

       历代医家治耳鸣实证,多重视疏肝利胆、通经活络、行气开窍。比如,《普济方》耳鸣方,其方:天容、听会、听宫、中渚。并言,如不效,加偏历、阳溪、商阳、络却、腕骨、前谷以清泻邪热,行气开闭;如心烦易怒者,加大陵、足窍阴、肩贞、侠溪。

       五则,辨证之虚证取穴

        耳鸣虚证,多责之于肾。因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虚弱,肾精不能上达于耳,故以补肾益气为法,古人重视取肾俞和太溪穴。肾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肾俞为肾气输于背部的穴位;而太溪为肾经原穴,两穴均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另外,耳鸣虚证亦当责之于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常取足三里。我临床治疗耳鸣,足三里必取。理由是:一则,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刺之具有补后天以养先天的作用;二则,戊癸合化,戊为胃,癸为肾,肾与胃二经可互相取穴,肾虚当然可以取胃经;三则,足三里不但能补益气血,兼可引气下行,虚证可用,实证亦可用。

       再者,《内经》明言:“脾病则九窍不利”。临床上我观察到,不少耳鸣患者存在着脾虚的情况。因此,我常取太白穴,针灸同施,有助于温脾运脾以治本。

       六则,远近配穴 微信:y3l6i3n6

       远近配伍是治疗耳鸣最常用的一种配穴方法。比如,《针灸大全》的耳鸣方由耳近部耳门穴,配合远部的足少阳胆经的地五会和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组成,共奏补肾益精、复聪止鸣之效。

       我临床治疗耳鸣,必用此法。局部往往取听会或翳风,远端则根据病机取手太阳,或手足少阳经诸穴。

       七则,上下配穴

       人身阳气易上而阴气易下,阳下降而化为阴,阴上升而化为阳,此法最能调畅气机升降。在上者,可取百会穴,在下者,可取太溪。比如《秘传杨敬斋针灸全书》耳鸣方由百会、翳风、肾俞、太溪组成,其中百会配太溪即是上下配穴。

       再者,耳鸣病在耳,属上病,上病当下取。我临床观察到,若单纯取耳周穴,不如配合下肢取穴,更有良效。

       八则,表里配穴

       表指阳经,里指阴经,兼取阴经与阳经穴位,可以协调阴阳经气,从而调整脏腑气机。比如,肾虚耳鸣可取肾俞配合太溪,即是太阳经与少阴经兼用。

       我治耳鸣,常取听会配合太冲,一为少阳,一为厥阴,亦是表里配穴法。当然,这也是远近取穴与上下取穴法。

       九则,左右配穴

       《内经》明言:“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我临床观察到,病在左,可取右;病在右,可治左。如此左右配穴,其疗效高于只针病侧穴位。

       比如,《普济方》耳鸣方(其方见上),即针对“耳鸣、耳聋、汗闭、舌红、脉弦滑数”明确提出以缪刺法行气开闭,达到调节左右阴阳平衡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耳鸣,医者当重视选穴配穴。一般以阳经穴位为主导,配合阴经穴位,辨证需分虚实。针与灸兼顾,补与泻有度,更可提高疗效。

       这就要求我们中医人要精于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熟练针灸手法,临床治疗耳鸣时自然得心应手,针到病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可大多时候,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可
  • ” 她回答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沈沉欢对我有那么大的敌意,我一开始明明想和她交好,但是她一点面子不给,反而还三番两次终止了跟我的合作,我也不知道是哪里得罪过她,海
  • 综上所述,今明两年,手握大量现金的人确实可能面临“难入眠”的困境。现金虽然可以应对短期的风险,但对于长期的挑战,它显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 真的好歹毒,这种回击我好喜欢[春游家族](从饭桌上我俩就开始开小差,姨夫做自我介绍,说他姓黄,四川发音我爸听成了“房”老姐附在我耳边恶魔低语:“你好,我姓黄,红
  • ”虞怜摆手:“和我有什么关系啊,这样人以后迟早会吃亏,等吃了大亏就变老实了。”虞怜摆手:“和我有什么关系啊,这样人以后迟早会吃亏,等吃了大亏就变老实了。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而空气成像有望代替“车载显示”系统,更重要的是,空气成像并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已经有订单落地。大家应该感觉出来了,负折射率平板透镜(DCT-plate)是空中成
  • 完善科技成果战时转化的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知识产权保护等保障制度,激发各科技主体支前的澎湃动力,做到军有所需民有所应;依托国家主渠道搭建科技支前需求发布平台,推
  • 综上所述,今明两年,手握大量现金的人确实可能面临“难入眠”的困境。现金虽然可以应对短期的风险,但对于长期的挑战,它显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 7.服がすごいおしゃれ※2回目だけど細田さん判断で OK になりました24.楽しかった28.ギャルズたちがかわいい34.画が映画みたいでかっこいい37.俺たちけ
  • 但每当春天来临,知道自己依旧是这样的人,无论我身在何处,都不愿错过这样好的春光。虽然岁月沧桑,只要永远相信爱不会绝迹,永远相信一切美好总会如约而至,只要坚持努力
  • 每日一校丨德国 柏林工业大学 #德国留学# 柏林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简称柏林工大(TUB/TU Berl
  • 但如果是牙黄、氟斑牙等牙齿颜色、形态不好看又对美观有很大要求的话,建议到正规机构了解哦~#贵阳柏德口腔##贵阳牙齿美白#陈伯 广州市民全口牙缺失 仅剩残根种植前
  • ⭕️被k重发 ‼️姐妹们!激动人心的五一要来啦,正好这会子给大家做一点点小的总结,说一点点我的小看法。 首先,咱们五一,包括整个五月,是会非常非常充分的利用
  • 还有好多次,有什么事情,特别小的,比如什么她荨麻疹,或者我们班级发什么消息在讨论,她不在群里发,直接私聊A,或者是在教室和其他人讨论,我进去的时候也不说怎么了,
  • 机构人员会介绍亲子鉴定的相关信息,包括检测方法、所需材料、当地可以做亲子鉴定采样中心地址、费用等,并与鉴定机构预约检测时间。3、采集样本:在预约的检测时间到来时
  • 你皮肤容易过敏,要按时抹药,注意点身体,工作别太累,晚上少吃点甜食,胃容易反酸,记得立秋前注意保护自己,尽量不让鼻炎犯了,鼻炎真的很难受,以后少喝点奶茶,咖啡,
  • 最近我非常喜欢的美妆产品是这些,它们都是我在观看明星化妆师的化妆过程时发现的。❗️好看的脸型需要强调五官存在感,所以她第一步面部减Z的思路是合适的。
  • 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些生活中的特殊职业——照顾老年病房的“护工”在工作的时候模糊了性别的界限,她们充满了持续的活力和精力,她们似乎不会悲伤,她们面对死亡已经
  • 就是刹不住车很下饭,因为太耐看刚刷完16全集 [打call] 终于来了 来了,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好激动,安利安利想看的姐妹边佑锡 / 金惠奫 / 宋建熙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