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bilibli上的一位搞笑健身博主分享了视频——《看心理医生太作了?》,内容是他去看心理医生的经历和感悟,可以说,他把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讲得比较清楚了。

视频来自“灵魂健身杨老师”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体会到很多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的误解,在这个视频的基础上,我来添把柴、加个火。

走近心理咨询的人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心理咨询应该很简单:“我有心理障碍,你直接给我一个解决方法就行了”或者“不就是聊天吗?要那些讲究干什么”。

心理咨询≠讨教、传授处理问题良策

人们可能有了心理问题才可能想到要心理咨询(划重点,看清楚哦,这里有两个“可能”),而恰恰多数的心理问题不能以简单的说教来解决。

对于很多来访者来说,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医生帮助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主意,要求尽快得到处理问题的良方良策,但大多数的问题又都是些社会心理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又有千差万别的处理方法,不同的个性及思维行为模式就会有不同的思维趋向。

正规的心理咨询是咨询工作者与来访者在商榷、讨论当中使来访者发现其个性中的不足,并通过咨询来解决和完善这一不足,然后来访者拿出办法。

相反,假若咨询工作者替来访者在某类问题上拿定了主意,这便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原则。

假如一个人向不同的几位心理医生咨询,都给他传授了几种良策,到最后他肯定会不知所措了;再假如他走捷径按照讨得的决定去做了,丧失了自己的个性不说,下一步心理医生就该给他纠正“咨询依赖”了。

心理咨询≠同情+阅历

有不少来访者,尤其是电话来访者,要求心理医生最好遇到过、处理过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似乎只有咨询师回答是,他们才放心),只有这样才会同情他、理解他。

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求阅历深、经验多这是人之常情(也不排除来访者自己尚未意识到的多疑这一性格特点),但大可不必要求咨询员也有过类似经历,就像一位助产士的轻柔动作未必是从体验生孩子当中学来的一样。

还有一种现象,来访者咨询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寻求同情,如恋爱中的一方如果自认为条件较优越,而对方又不够热情主动,咨询过程中也许他会说:“我的条件多优越呀,你应该同情我批评他(她)才对呀!”

试想对来访者赞扬、同情一番,除了当时心情上一阵舒畅之外,领悟不到自身认知方面的缺陷,过后还是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心理咨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是心理不正常了才去看心理医生。

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唯恐被别人发现。即便自己鼓足勇气去了,内心还是有做贼心虚的感觉。

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在美国,很多人在与女友约会前,会安排见一次心理医生,一一来显示他对约会的重视,二来有助于提升他的生活质量。

心理咨询≠爱心+道德+能言善辩

在一些电台、电视台及报刊的栏目主持人当中不少存有这一误区。

通过这些新闻媒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开办栏目的宗旨是为人们排忧解难,人们对这些主持人的评价或许是“人生的导师”,他们的口才好、文笔流畅。

但其中一些主持人往往以道德家的眼光来评判来访者的苦恼,把人们的心理问题区分为有对有错、有该干与不该干之别,岂不知在人们的心理问题当中有许多就是以与现实道德伦理相悖为根源的,就心理问题而言,不该有对与错之说。

例如在某电台上,听众打电话参与节目,遇到的问题是配偶有婚外恋,在困惑与迷茫中诉出其苦恼,让人听起来好像全是对方的过错,主持人(有时连带被发动起来的听众)在同情参与者之余,便是群起而攻之的声讨。

实际上,对方有婚外情,在自身方面也肯定存有多种因素或者说也应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同情之外,还要帮助来访者发现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认知过程的矫正。

就道德方面而言,人们的感情困惑也许就是以与道德相悖为根源的,毕竟它们是不能相互取代的。相反,对对方或对来访者进行道德谴责还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负担。

心理咨询师≠万能算命者

有些来访者将心理咨询师神化,一种心理状态是认为心理咨询师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

另一种心理状态是来访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咨询师能够猜得出。

实际上,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只是利用医学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做基础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发热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心理咨询≠声音悦耳+善解人意

一些人认为,似乎只要有甜美的嗓音,不管谈什么,能侃能聊、迎合来访者的心理、能吸引住人就是标准。

尽管有的打着“心理调适”含蓄的字眼,但打电话的来访者在与各种媒体主持人的对话当中,已经把主持人当成心理咨询师,或把这个过程看做是心理咨询了,所起的作用除了疏泄一下之外其他就很难说了。

也有的来访者目的不是为了咨询,其中苦衷可能只有主持人自己才会知道。

心理咨询≠窥见内心

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在路上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咨询师,就让他猜一猜自己现在心中想些什么。

许多来访者也有类似的心态,他们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咨询者就应该能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咨询者水平不高。

其实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他们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一定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

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治疗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

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许多来访者认为咨询者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就像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结都能一下打开,所以常常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豁然开朗”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再也不来了。

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

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心理咨询师≠救世主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咨询师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师,以为咨询师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己无须思考、无须努力、无须承担责任。

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就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一切由医生说了算,要求病人绝对服从、配合,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

然而,心理咨询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心理咨询师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咨询师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替来访者去改变或作决定。

来访者需要认识到,“救世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师,消极被动,推卸责任,只会一事无成。

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来访者中还有另一种极端的认识,就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

一位女孩因强迫观念痛苦异常前来就诊,家人反对并干涉:“你就是死钻牛角尖,想开点就会好的。”亦不让患者服药。患者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内心很绝望,从而影响到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

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

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者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

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心理咨询≠聊天”

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

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这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亲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

还有很多人认为“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心理咨询”,其实,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

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不可能十分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时每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

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地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正确地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促进人生发展与成功。越是高层次的人士越需要心理咨询,即使是心理医生自己,也需要经常心理咨询。

#聚焦赣州#【《八子》丨用柔情的方式触摸历史的硬核】(作者:谢伟锋)
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每个民族的过去,都蕴藏着走向未来的丰富养分,用文艺的方式将它们呈现,是时代的应有之义。

用眼睛在中国地图上寻找,江西赣南几乎很难被看到,但从这里走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纤纤一脉,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激荡成改变历史的滚滚洪流,最终铸就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丰碑。目前,让观众印象深刻的红军题材电影并不是太多,这也显示出精神文明的一种需求矛盾所在。于6月21日全国上映的电影《八子》,就奉献出现象级的文化输出。不仅再度将我们带进那风雨如晦的历史岁月,更给观众带来绝对不一样的红军题材电影。

一家八子,满门忠烈;十万英魂,舍生赴死。根据赣南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八子》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战争史诗片。随着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观众们越来越挑剔,“怎样才算优秀的战争片”的追问也不绝于耳。从场面制作水准上看,《八子》爆破、轰炸、枪战、贴身肉搏等战争元素应有尽有,4500多个席卷式炸点让观众丝毫不会出戏,而整个影片更是接近于《兄弟连》那种经典复古式的色调,赋予观影现场强烈的历史环绕感。这种视听享受,是对电影票的满满溢价。

我们当然不仅仅是满足于《八子》对战争场景的书写。一部被大众称之为战争史诗片的作品,一定是能从它时代的“大”里面读到凡人的“小”。《八子》所叙事的那个时代,正值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日本加快侵华的步伐,国民党以“攘外必先安内”消极抵抗,中国社会危机四伏。在此大厦将倾、狂澜既倒的历史关头,中国工农红军抱着“改变中国”的简单信念竖起一面红旗。无数中国人追随这面红旗一路远去,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梦想中可爱的中国。这里面包含着踊跃参军的33万赣南壮士,其中有近十一万壮烈牺牲。八子,就是他们的缩影。

《八子》不存在剧透,他们的故事在赣南革命老区几乎妇孺皆知。这对于江西籍导演高希希提出了挑战。要创作出更高水平的作品,一定是要有出新的“矛盾”性。当然,这个矛盾不是说逻辑上,而是剧情冲突上的。因此,《八子》中杨大牛和满崽承担了这条最主要的脉络。两个主要角色的扮演者——邵兵和刘瑞瑞都说,“《八子》不是战争片,而关于‘爱’的影片”。这种不约而同,正是这部电影能有诸多丰满人物的集体反馈——一个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而具体到杨大牛和满崽身上,一言以蔽之,就是双方都想让对方“回家”。但这种简单的愿景,却遭遇到烽火连天的时代背景,“矛盾”就此而来。

同时,这种“矛盾性”避免了煽情过猛的窠臼,因为《八子》的历史节点是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这是中国革命史中至为关键的一环。当历史的宏观叙事铺陈开来,个人的命运将不可避免地随之起伏——多少人枪林弹雨中战斗,多少人壮怀激烈中牺牲,多少人上下求索中坚定……这样的故事通过《八子》在银幕演绎到恰到好处,最终有了让人唏嘘感慨的观影效果。

再看,《八子》这部电影没有回避“母亲”这个关键要素。几乎所有成功的战争电影,“母亲”这个角色都能起到绝佳的起承转合——《西线无战事》《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在炮火连天中,“母亲”是对战士情绪的最好抚慰,同时也能让剧情升华到人性探究的高度。《八子》中,岳红所饰演的母亲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母亲,善良、包容、仁慈。她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又和那个旧社会格格不入,对于儿子们血肉之情的心心念念又逃不出炮火的震颤,这亦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一种“冲突”。当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战斗至弹尽粮绝,而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这样的画面,怎又不能让观众泪目?

眼泪是情到深处的自然而然。一部好的电影之所以让人呢过目不忘,更在于它对于情感的“埋伏”——杨大牛与弟弟满崽的“互背”,兄弟牺牲之后在手臂上刻下的血印、八子一起吃饭一起玩耍的时光……《八子》战争片的壳做包裹,实则用柔情的方式触摸历史的硬核。在大的时代下,兄弟情、母子情、战友情都有了充分交代。它们各自成篇,又能相互联系,在彼此推进中把战争片的剧情点燃。这样的电影,它清晰找到了走进观众的路径。

如今,井冈山的巍峨千里,于都河的潺潺流水,更多地是承载了赣南人对于青山绿水的生活向往。这份美好场景,让我们更应该致敬《八子》故事里的那些英雄。杨大牛、满崽、老赵、李大山……这些红军战士的名字都充满着老表的土味,而更多的红军战士,他们的名字已经难以寻找,他们的事迹也难以还原,唯山河记取,唯天地见证。杨成武将军认为:“许多红军战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在《八子》之中,我们将找到这份初心如昨。

佛学基础常识:正法、像法、末法

   佛虽然已不在这世间了,但是佛的法运还没有结束。据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从佛入灭算起,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共有一万年的时间叫「末法」。现在是属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

宇宙万法随业力而运转,佛法是生灭法,也一样随众生业力、因缘而生灭。

  根据《像法决疑经》、《大集月藏经》等诸大乘经典,将佛教法运分为三期,即正法、像法与末法。每一期法运各具特点。经云:“正法一千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禅定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又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而得度生死。”正法、像法、末法,这皆是众生的业报所感现 的。正法时代,古人的福报广大、深厚,智慧也高,地里的水犹如牛奶那么有营养,每一处的水皆是如此。等到像法时代,所喝的水就没有那么营养美味了。现在是末法时代,所喝的水,不仅没有营养,还都含藏着很多种的毒质。

  从佛法原理上讲,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是根据众生共业、众生心念的特征而划分的。所以,是相对的。心正,则正法现前;反之,心邪,则魔法现前。依佛陀教诲奉行,就是正法;随顺自身业力,就是魔法。

  禅门中有句话说:「日日是好日。」既可说:「日日是好日。」则谓之为:「天天都是佛诞日。」又有什么不对的呢?所以今天这场法会,可说是为那些尚未学佛,或对禅不是很了解的人而举办的。故以下的开示,亦可以说是为他们说的。

  有很多人皆曾在佛书里,看到这种说法:「佛教之正法,住世有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则一万年。」如以时间推算,佛陀据学者考证是诞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成道于公元前五三0年,涅盘于公元前四八六年;距今皆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所以现在照算应属于末法时期。

   有人说:「在末法时代的众生,即使有修也无所证。」亦有人说:「在末法时代,只能单修某种法门才能成就;若修其它法门,则离道愈远。」于是在距佛世已二千五百多年的今天,我们要问:一、当今之世,是否仍有正法可言?二、当今修行还能成就吗?三、该修何等法门,才能成就?以上问题,若只以时间的距离来考 量;而执着于现距佛世已二千五百多年,必属于末法时代,则大众不免要悲观了。

  然而我们不妨以另个角度来看,即从正法、像法与末法最初之定义──以众生发心学佛的因缘与其所修学之法门,来分辨何为正法、像法与末法?则我们将有较明确的指针:

   一、正法:所谓「正法」,乃以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而来学佛的。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因为见到人生之中,有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于是为了替众生寻求一条解脱之道,而发心修行。因此,所谓发出离心者,即是要发厌离生死痛苦和迷惑烦恼之心。其次,发菩提心者,「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要觉悟人生为何有 很多痛苦?这些痛苦的根源在那里?又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将之消除?

   痛苦的根本,依佛经所说,乃源于众生的我见、我爱。因此,灭苦的方法,乃在于放下对自我身心的执着。一个人若愈自私自利,必然愈痛苦与烦恼;相反地,若能从小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则能消除烦恼而得到自在。因此要修行,首得弃除我见之根本,及放下对身心我所的贪恋与执着。

   由是,正法时代所常用的修行法门,乃以「四念处」为根本。而四念处就是体观我们的身心,是无常、非乐、不净、无我,虚伪幻化;因而产生厌离心。若能由此而心无所倚、无所求,即能自在。这也是说,如果我们能以发出离心、菩提心为学佛之初衷,更以弃除我见、贪欲而修行;则即使在离佛世已二千五百多年的今天, 还仍是在正法的时代里。

   二、像法:「像」就是外表虽有模有样,却无其精神内涵。这是说,像法时代的众生,并不是从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而来学佛的;只是依随着自己对三宝的情感而来亲近三宝,而来修学佛法。譬如有些人,原不觉得人生有什么痛苦,因此,也不费心于求解脱;但是当他到了寺院,觉得那里气氛很好,满清净安详的,于是慢慢 的也就亲近三宝了。也有些人因见到出家众时,觉得他们很慈悲、宽厚,于是也渐走上学佛修行的道路。有些人从小在佛教家庭中长大,于是耳濡目染,不自觉也成为佛教徒了。更有些人因希望在生命中,能寻找个归宿、寄托或强而有力的保护者,所以也寻到佛教里来了。

   以上的信众,虽也在寺院或佛教团体里,口中跟着大众,谈着「空」、「无我」的道理;身体也和别人一样,勤苦地诵经、念佛、打坐、礼忏。但是佛教的一切法门,对他们而言,其实并不受用;这是因为他们最初所发的心,并不和佛法相应。真佛法要以出离三界、解脱生死为初衷;但以上信众乃以「情」为出发点(为对三 宝的情,而非世间的情)。所以外表虽有模有样,内在的精神却和佛法不相应。因此,像法时期,虽修行者众,但证果者却很少!

   三、末法:「末」就是枝末的意思。以一棵树为喻,正法如其根本;像法如其枝干;而末法者乃末梢也。在末法时代的众生,更不再发出离心与菩提心。这些人皆只为现世的安乐而修学佛法,所以在末法时代,很多人特别喜欢谈感应,唯希望佛、菩萨多给自己一些甜头。他们绝不用心于如何消灭我见、我慢,而只努力于自我 价值的肯定与增长。因此,在末法时代中,虽例行的「法会」仍很多,却是有「会」而无「法」。

   这也就说,在末法时期,多数人唯把三宝当成护持现世安乐的工具,而非真心地欲修行解脱。所以在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为什么很多人愈修行愈着魔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最初的发心,即和魔相应。这种以欲望、贪婪之心而来修行;则欲之所在,便是魔之所存也。所以着魔,并非外面有个魔来让我们着,而是我们本身就是魔!

综上所说,正法、像法与末法的分别,乃是以我们的发心和行门而作考量;至于时间的五百年、一千年或二千五百年,并非重要的因素。

  若以今天这场法会为例,诸位是发什么心来参加的呢?是发菩提心、出离心?还是以为自己是三宝弟子,所以理应参加佛诞法会?或是心想:这种场面一定很热闹,有看的、有吃的,不去参加,太可惜了?如果你是发出离心来的,或希望在此听一些法师的开示,那你仍属于正法时代的众生。如为三宝有事,弟子应该全力护 持而来参加,则属于像法时代的众生。如为了可以看、可以吃,又可带些佛水回去保平安;那无疑地是属于末法时代的众生。

   佛诞之可贵,乃为佛使正法住世。如《法华经》所云:「佛以一因缘大事,而示现世间;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如正法不能住世,那佛诞对我们便失去它原有之意义。所以,庆祝佛诞节,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心受持佛法、弘扬佛法。让正法所在之处,即是佛法身所在之处。由是而言:「日日是佛诞日,处处是佛诞处。」 对真修学正法的人而言,应无一天而非佛诞。我们更应发愿:努力修持、弘扬正法,要让佛法的光明遍照世间的每个角落。

以上转载分享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祈请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 https://t.cn/RJ2IpD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何人们总说命运天注定,其实命运是根据我们出生时间定好的,好的时辰出生命也就比别人要好,而坎坷的命运也是在比较凶的时辰出生。越长大,越能发现,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
  • 虽然清华北大是中国的名校,但因为位居北京,北京每年对清华北大的财政支持力度也很大,所以理应在北京多招点。鉴于清华北大在各省招生的比例不一致,也有人提出了,全国应
  • #NINEPERCENT[超话]# #ninepercent毕业三周年快乐# 纸飞机降落在天海之间唯一的蓝色小岛,我于是登岛,看到这里的人肆意欢畅,歌声和旋律在
  • ​祝各位高考学子乘风破浪,所向披靡,斗志昂扬,永不放弃,气泳浩然,一往无前,硬骨十八,百练成刚,一鸣惊人,万事称心,锲而不舍,志在四方,轻车熟路,独占鳌头,拨
  • 我爱了整个宇宙,只为跟最好的你碰头——肖战 [抱一抱]期待肖战如梦之梦,肖战参演如梦之梦肖战我喜欢你,肖战我爱你❤️xz xzgg xfx 肖戰 #肖战石头品牌
  • 像李佳琦、薇娅一类的顶级主播,每天在直播间里都有几十种不同的商品提供给观众,以满足观众的新鲜感,从而吸引观众一直来看,这背后靠的就是强大的选品团队在全国范围内进
  • 金东兗当日上午在首尔永登浦区召开“政治更替、共同政府”记者会称,“我于今日起退出总统竞选,并将整装待发全力帮助李在明当选”“对我而言,这一决定并不容易”。青瓦台
  • 初灵去黑头套装三部曲导出液深层清洁撕拉式鼻贴男女学生粉刺鼻膜【在售价】89.90元【券后价】39.90元【下单链接】---------------------推
  • 谢谢你的陪伴和属于你的爱,生日快乐我的萧老板~这个号的第一千条微博 就留给喜欢了最久的人吧本来想等三千天再发 但我可能做不到二十天不发微博……[单身狗][单身狗
  • 洪崖洞的夜景更美别周一去博物馆/美术馆,很多馆都是周一闭馆别临时去长江索道,一定要提前在网上预定别买景区销售的金西梅千万不要挑战不适合自己的辣度去八一好吃街和较
  • [红灯笼][太开心][圣诞帽]#韩知城#痴情不是罪过 忘情不是洒脱 为你想到撕心裂肺 有什么结果 你在我眼中是壹滴涙 我従來不哭 因為我怕丢了妳爱情❤️不是✋随
  • 让风暂时带走我们的忧愁~露营怎么少的了美味的烧烤跟各种糕点甜品呢[求关注]吃完又怕嘴巴异味重?去露营怎么少的了#黑妹漱口水# 呢!
  • 但是在他们心里这总比那种假意吹捧你的要来得好,而且只要属猴人能够摸清属狗人的心思,那么相处起来也是会非常融洽和谐,所以属猴人爱上属狗人的可能性为60%。属猴的男
  • 対照的なOLコンビがランチタイムに開かれる合コンの場で謎解き×彼氏探しを繰り広げる!【出演者】山本美月 トリンドル玲奈 瀬戸利樹/木村祐一【本編】第1話:呪われ
  • 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他们会用他们的真心安慰我;在我生气的时候,他们会第一时间跑过来告诉我:“老师,对不起,我们不会再调皮了,你快笑一个”;在我出去讲公开课回来
  • 飞龙汤是将榛鸡脱毛去掉内脏后,用高汤煮熟即可,汤中不需放任何调料以保持汤原汁原味。一种是将洗净剁成小块的飞龙肉放进已加盐的沸水中煮,约二分钟就须将汤从吊锅子里倒
  • 没有,两万金币就过了,我的观点也只是一个想法,我希望奥比岛可以采纳并不一定要实现,你跟我对线的内容让我觉得你想表达的观点就是『我氪过钱,我就高人一等,不能让我辛
  • 领券中心-清洁纸品栏 新一期家清99-30券 菁华 威露士乳木果油润肤沐浴露500ml*3瓶装 券后19.95元 菁华 威露士乳木果油润肤沐浴露500
  •   人生不尽是繁华,鲜花,荣誉,掌声的包围,当一切华丽转身以后,长久陪伴着自己的是更大的落寞和空虚,这时候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人生不尽是繁华,鲜花,荣誉,掌
  • 刚把柚子抱回来的时候才1.6斤,还特别蔫,每天都担心它会不会没了,晚上隔一会戳戳它隔一会叫叫它,生怕一个不注意有了意外,于是我的期待也从可以养一只肥肥乖乖还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