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美的境界是不圆满


南怀瑾先生说:“任何事情,任何行为,能慢一步蛮好的……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该适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过了头,那么保证你适得其反。”


如月有缺,人生也难得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有那么一些瑕疵。假如认为人生路上,我们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这未免过于天真与理想。


人生难得真正的圆满。事实上,真正的圆满也不是最美的境界。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南先生举的一个例子:年轻人谈恋爱,应该懂得恋爱的哲学。凡是最可爱的,就是爱得死去活来得不到的。真正在一起了,算算他们你侬我侬的美满时间,又能有多久?


可见,诚如南先生所言,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万事欠一点,如喝酒一样,欠一杯就蛮好,不醉了,还能惺惺寂寂,脑子清醒。如果再加一杯,就非丑态毕露、丢人现眼不可。又如一杯茶,八分满就差不多了,再加满十分,非溢出来不可。


的确如此,不圆满,才是真正的美好。之于一个人的通体人生,是这样的;之于爱情,亦是如此;而之于财富、名利,更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完全蜕变为对财富与名利的追求,那就未免悲哀了。财富的多与寡,其实都只是一个数目。多,可以充裕自己的物质生活,可以帮助别人,可以作为资本赚更多的钱;而寡,可以慢慢变多,可以在小天地里旋转自如……不论多寡,终究都在变动。我们不反对正当地增长财富,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增长财富而把人生熔铸成一个“钱”字。


兜里有一万块的人想着要赚十万、一百万、一千万,而真正拥有一千万的人,又希望能赚一亿、十亿、二十亿……可是,真正有了二十亿,甚至五十亿之后呢?就算无数座城都能买下又如何呢?古代帝王将相,就算能占领整个江山,又如何?能名垂青史的不也是屈指可数的吗?


人生很短,生命终究是要枯竭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世的时候,追求再多的财富,无非也只是一种单一的成就。生命的真正价值与意义,若是在追名逐利的旋涡中稀释了,甚至是消失了,难道这不可悲吗?


所以,南先生建议人们:吉事怎样方得长久?有财富如何保持财富?有权力如何保持权力?这就要做到“不欲盈”。曾有一位朋友谈到人之求名,他说有名有姓就好了,不要再求了,再求也不过一个名,总共两个字或三个字,没有什么意义。


生活中,南先生为人行事,总是坚持“不欲盈”的原则。


据说,有一次,南先生坐车去旅行,旁边的一位旅客正在看他写的书。不久这位旅客便开始与南先生交谈起来。这位旅客说:“这是南怀瑾的书。”南先生问:“你认识他吗?”对方回答道:“不认识,但他写的书都很好。”南先生说:“是吗?我也买一本来看。”


当时南先生并没有告诉那位旅客说:“我就是南某人。”因为南先生认为,假如当时他真的那样说了,那位旅客就一定会说:“久仰,久仰。”然后再来一番理所当然的恭维,而对于这些,南先生认为是很没有意思的。


这就是“不欲盈”的美好。人生路上,我们要活得快乐、幸福,就要容许自己的人生有缺陷。而之于财富,更是如此,要容许它有个限度。当然,这并不是说,当拥有某种程度的财富之后,就要坐吃山空,不再工作,不再忙碌。我们说的限制,是指不能因为追求财富、名利而让自己的人生以财富和名利为中心。要懂得,人生难有真正的圆满。正当追到了,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而追不到,也不必痛心疾首,甚至活不下去了。


而事实上,诚如南先生引用古人的诗句所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名利如此,权势也如此。比如一件古董,有了一丝裂痕摆在那里,绝对心痛得很。若是完好无缺的东西摆在那里,那也只是看看而已,绝不心痛。可是人们总觉得心痛才有价值,意味才更深长,不是吗?


世上难有真正的圆满,财富之多寡,知足就好,浮云掠过,幸福生活才是真福。


一点点知足、达观,会让你觉得幸福


南怀瑾先生说:“淡泊,难。不经绚烂,哪里知道平淡的可贵?不经荣耀,又哪里知道平凡的可爱?但从人生的实际经验来讲,谁又肯‘知足常乐’而甘于淡泊呢?”
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来看,的确如此,我们总是为生活所累,常常感到疲惫,甚至憔悴不堪。一句话,我们不幸福。


不幸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为疾病所缠绕,为名利所困扰,为金钱所累,等等。有很多客观原因,当然也有很多主观因素。而往往主观因素对一个人的幸福感起决定性的作用。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心态和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之于财富,有的人认为,没有钱,不富裕,就不幸福。其言下之意便是,有钱才能幸福。换句话说,在这些人的意识里,钱等于幸福。而有的人认为,没有钱,日子的确有些清苦,不过也可以过,更可以快乐地过。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幸福最好是能有钱,但没有钱也可以幸福。一句话,幸福不等于钱。


由此可见,幸福,它来自一种达观的心境,而非财富的附属品。


事实上,生活中,很多时候,幸福还是不幸福,都是一个心态问题。有这么两则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则是:一天,一位老乡去赶集,他买了一口锅提在手里。走在半路上,不料绳子断了,锅掉在地上摔破了。路人都替他惋惜,可是他连看也不看一眼,掉头便走了。路人问他为何如此淡定,他镇定地说:“已经打破了,看它有什么用?”


另一则是:从前魏国东门有个姓吴的人,他的独子因病死了。按理,他应该非常痛心。可是他却一点也不忧伤,仍每天饮酒作诗,怡然自得。众人觉得他很不近人情,不解地问:“你独生儿子没了,他可是你们家唯一的香火,你怎么一点都不难过?”他回答道:“我本来没有儿子,后来妻子为我生了儿子,如今儿子死了,不就和我没有儿子时一样吗?况且,去者已去,纵然我难过,他也回不来了。那我又何必难过呢?”


以上两则故事,诠释的就是一种达观的人生心境。在这个社会中,我们若要获得幸福感,领悟人生的真谛,就不能为财富所累。提及财富,我们就应该努力像两则故事中的人那样通透与达观。


有时候,可能会羡慕别人物质上的光芒;有时候,可能觉得手头比较紧;有时候,想做一件事时可能往往需要或多或少地求助于别人。漫漫人生路上,从我们走上社会的那一刻开始,甚至从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以不同的方式与金钱打着各种各样的交道。其实,可以羡慕,也可以感叹。但是,没有必要因之而让生活蒙上一层灰色,而让内心变得沉重,而过得不快乐。这是其一。


其二,南先生说:“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境界,只要自己觉得满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贪求其他多余的东西。”仔细体味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是非常中肯的忠告。财富有多寡之分,名利有轻重之分。人们常认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别人手里的总是比自己的好。因此,往往我们渴望得到更多。所以,世人常常慨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正是因为没有“最”的极致,所以人们往往在达到某种境界的时候,总是希望再进一步。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上进的表现,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有时又是一种贪得无厌的表现。

比如,一个人拥有资产50亿,可是他不快乐。为什么?结果他告诉你:“我想拥有80亿。要是我真的有了80亿,我就快乐了。”碰到这样的人,你可能就会反问:“那我们这些资产少于50亿或者没有资产的人岂不是都不应该活着了?”这样的反问很犀利、很直白,但是说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那就是:人活着要知足。


所以,人很多时候不快乐,是因为不满足,总是感觉这不够,那不够,其实他拥有的可能很多,只是他自己没有发现,或者因为他太贪婪,所以总是为欲念所累。其实,在旁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而当他自己想明白之后,也可能会反问自己,其实我又何必呢?


因此,往往自然通达之人,能够优游物外,轻松地化解险境和忧烦;而凡夫俗子却总被各种欲念缠缚而无法解脱。


南先生告诫世人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到了某种地位,某种环境,某一时间,某一空间,他的欲望是会变的,不断地增加累进。”


由此看来,生在人世间,我们若想幸福生活,势必要懂得这个道理。对于已有的财富,要知足;而对于追求不到、抓不住的财富,更要懂得珍惜眼前的财富,并且懂得满足,而不是深为可望而不可即的财富所困扰。


总而言之,幸福,只需要一点点知足和达观。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和平年代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所有人,都是我们的英雄。感人流泪!
  • 最近的日子无聊但安逸下学期的生活将会有更多更多的挑战和新奇的故事每天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蝉鸣这个夏天好漫长好漫长看到地上大雨过后的积水想起了小时候家外面的小池塘最
  • Aug | 人间丰富可爱 突然慢下来的生活有一点点享受的感觉三年前的秋天结婚新婚第一年概括下来就是「匆匆忙忙」那一年刚好带毕业班中途接手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才捋顺的
  • 我想念当初每天循环听EXO歌的时候就连每一句是谁唱的我都能迅速说出来我想念喜欢鹿晗的日子他可是我第一个喜欢的男孩子呀他们是我第一个爱的男团我很庆幸遇见他们他们就
  • A2:性格安静沉稳、大气简单,喜欢仪式感的生活,追求精致的生活细节。A2:性格安静沉稳、大气简单,喜欢仪式感的生活,追求精致的生活细节。
  • 看完了梅西告别会回放 真百感交集[伤心]当回忆将变成往事,一切都成定局[失望]里奥·梅西的这21年的时光巴萨生涯,是他到现在为止整个职业生涯在诺坎普球场,在巴塞
  • 享受一份简单宁静的美丽,享受人生另一番情趣。享受一份简单宁静的美丽,享受人生另一番情趣。
  • 未来是未知的,它会因遇到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做出不同的选择而变得无法预测,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想要的东西、所付出的努力、追求的幸福、连梦里的人都不一样的,何谈
  • 老两口分别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的战乱年代,相识于共和国成立初期,一辈子相濡以沫,印象中没吵过架,奶奶2001年病逝,老两口各自守候了20年又再次重
  • 不要吝啬你的笑容,不要隐藏你的善良,记住卡耐基这一段话,你将尽享完美丰富的人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能够奉献出来的好的东西和善的行为,我们都应该现在去做,
  • 看到丫丫生日还没想到她已经38了,有点惊讶,不过想想幂,想想我自己,时间啊~幂快过生日了,moi aussi,今年能不能给她和自己写生贺啊,一年更比一年懒[笑c
  • 身体健康就行了!另外再说句:瘦子们珍惜你们的好身材!
  • !分层次定校选专业...如果还有同学要申请英国留学也推荐和哥咨询,非常放心!
  • 今天好像很多人都觉得是wf地狱,只有我,觉得是我自己的地狱。 我和它一起长大,看着它怀孕,到生孩子,每一胎的狗宝宝都很健硕,很健康,很大只,也因为它很听话的原
  • 母熊通常在12月生产,它会在洞穴中哺育小熊4个月,其间不吃不喝,完全靠消耗自身的脂肪来维持小熊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丰富的乳汁。到来年4月离开洞穴时她的体重会减少三
  • 所以这个大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比你在那边自己讲:嗯!#LBS48[超话]# 我觉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17-19年这段时间,他们爆料大家是看得很过瘾,但这种过瘾是
  • 有加印的制品所以导致需要延后几天发货,感谢各位的谅解)这几天很累但还是许下了今年的生日愿望毕竟爱和理想是生活努力的动力和方向第二年一起在成都过生日了[兔子]谢谢
  • 送七夕礼物了[打call] ​ #张哲瀚国风黑色长袍# 无论有没有gct,都去热搜里带美图/视频发原创微博,增加原创人数‼️带#张哲瀚国风黑色长袍# ➕15字➕
  • #阳光司法#【齐铁法院第61次“公众开放日” 邀请齐齐哈尔客运段杭州车队走进法院】7月30日,齐齐哈尔客运段杭州车队在保卫科张启文主任的带领下来到齐铁法院,参加
  • #宅家清库存# 每周唯一不用早起的一天不用来宅家赖床都是大不敬(⑅˃◡˂⑅) ♡生活再平凡”ʚ 也是限量版 ɞ没有新照,就清库存叭顺便也回顾这即将过去的一周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