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贵州# #紫云# 【白石岩乡:生态宜居村庄美 产业兴旺生活好】今年以来,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红芯红薯、坝区蔬菜、种草养牛等优势产业助民持续稳定增收;围绕生态宜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有效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推动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声音进万家 党建引领产业兴

“党的惠民政策这么好,只要大家响应号召,勤奋爱劳,邻里和睦相处,相互帮助,携手并进,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12月13日,紫云自治县妇联驻白石岩乡大水井村“两宣”工作特派员陈值敏在村民马萍家院坝宣讲。

在白石岩乡猛德寨村平寨组,驻村第一书记刘厚贤在院坝会上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

白石岩乡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通过下派到村的“两宣”工作特派员,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和惠民政策更好、更快地传入千家万户。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白石岩乡认真梳理分管领域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反映较大的相关事件12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民生事项,截止11月底,这12条“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已全部高质量完成。

家门口上班 村民增收腰包鼓

记者走进红芯红薯深加工厂,工人们在蒸煮、去皮、分切、烘干、筛选。

“自红芯红薯深加工厂投产以来,我每天都来这里上班,上班8至9小时,平均一天能赚100元。”在红芯红薯去皮车间干活的幸福园村村民班由香说,她都60多岁了,能在家门口就业赚钱补贴家用很高兴。

“为让红芯红薯提质增效,白石岩乡选址红芯红薯种植核心区的幸福园村,建成加工厂房4000平方米、产销中心200平方米、管理用房500平方米、研发中心300平方米、商品储存仓库500平方米,拥有6条加工生产线的红芯红薯深加工厂。”紫云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石岩乡党委书记敖成领说,红芯红薯深加工厂解决了大个品相不好的红芯红薯销售难问题,通过深加工把红芯红薯加工成红芯红薯干、红芯红薯面条、油炸红芯红薯、方便食品、红芯红薯芝麻丸等系列食品,让红芯红薯提质增效。

今年10月,白石岩乡利用辣椒采收后坝区土地,翻耕轮种了1000亩西蓝花,经过一个多月的管护,目前,西蓝花苗长势很好。

“依托坝区土地资源发展蔬菜产业,让农户获得土地流转费和劳务薪酬等多笔收入,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白石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谢清清说,今秋种植的1000亩西蓝花,从翻地、栽种到管护,截止目前,已经支付37万元的人工工资。

记者在白石岩乡湾坪村养牛场看到,饲养员孟正伦正在给牛儿喂饲料,其妻拿着掏耙拌牛饲料。

“我们夫妇俩在村养牛场干两年多了,两人每年在村级合作社领取的薪酬共计10万元。”孟正伦说。

2017年以来,湾坪村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建成养牛场,由村级合作社统筹发展种草养牛。

“为确保养牛场的饲料自给自足,湾坪村村级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500多亩皇竹草,并建成一个青储饲料加工厂,该加工厂不仅加工村合作社的皇竹草,还以每斤0.2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种植的皇竹草和秸秆。”湾坪村党支部书记姜天兴说,几年来,养牛场支付人工报酬100余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100余万元、分给群众红利100余万元、支付收购农户的皇竹草和玉米秆共100余万元。目前,养牛场喂养有210头商品牛和67头繁殖母牛;青储饲料加工厂储存有青储饲料2600吨。

“在村级合作社发展种草养牛的带动下,湾坪村不少农户开始种草养牛。”姜天兴说,3年前,村民姜兴顺见村级合作社发展种草养牛业赚了钱,自己探索着走种草养牛致富之路,他种植了3亩菌草。

环境整治村庄美 乡村宜居百姓赞

湾坪村加大力度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引导群众携手共建宜居乡村。

“湾坪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成立了由党员干部、‘寨老’、联户长等组成的文明评议小组,对全村农户进行乡村振兴文明示范评议,评议内容包括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崇善美德等,文明示范评议采取积分制,积分最高的农户上红榜,积分最低农户上黑榜。”姜天兴说,对上“红榜”的予以奖品鼓励,对上“黑榜”的进行口头批评并限期整改。

走在白石岩乡幸福园村、干水井村、猛德寨村、大水井村等村的通乡、通村公路上,沿线路面干净,公路两边建有不少小花坛,以及图文并茂宣传共建宜居乡村的文化墙。

在白石岩乡岩上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花坛,室内室外干净整洁,村民王福坤房前的一个小菜园,刚播的菜种已长出了嫩芽。

“门前的小菜园,之前是堆放牛粪的地方,每遇下雨,粪水横流,又脏又臭。”王福坤说,以前找不到地方堆就堆家门口了,现在,村里建有牛粪集中堆放场,他们把牛粪清运到集中堆放场后,把原来堆放牛粪的地方进行翻耕改造,就成了一个小菜园。

今年以来,白石岩乡发动干部群众,群策群力攻难点、不留死角,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整治有难度的污水沟渠积极争取上级整治修复;组织车辆集中清运乱堆乱放泥土、建筑废料、粪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

今年7月以来,白石岩乡在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中,累计清理生活垃圾4500余吨,清理河道沟渠53条、61公里,清理沟塘污水65个,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00余顿,清理残垣断壁和老旧危房390户,累计拆除蓝皮房、彩钢瓦、简易房、钢架棚等构筑物86处、7900平方米,累计带动党员干部群众15000余人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建成房前屋后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1709处,新增垃圾清运车辆3辆、新增环卫箱70个。

“为确保整治成果能够长期保持,按照属地管理,定岗定人定责的原则,实行分区域、分路段包干负责,实现户户有人包保,处处有人管理,事事有人负责,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并落实常态化巩固提升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全乡85个重要路段、181个重点村寨公共区域卫生得到有效治理和长效保洁。”敖成领说,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白石岩乡以“建新村、育新人、树新风”为目标,集中整治人居环境,聚力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各村成立乡村治理理事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家风家训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包括后来在我们以为即将要解放的时候通知高考延期 大家都觉得完蛋了真的熬不出去了的时候 也是他在一直支撑着我...我很喜欢圈子里流行的一句话:这场风波确实有一些人
  • 事业相冲年份人际关系倒退,属猴的朋友新一年要面对人事纷扰,同事之间是非口舌频繁,甚至会有明争暗斗情况,尤其从事前线销售者要特别提防,待人处事宜谨言慎行,避免锋芒
  • 在书中,可以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可以体会“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的无常;亦可以领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生命真谛。一个人静下来
  • #张艺兴与你相伴##张艺兴陪着你#休息的空隙抽空交个(认真的)作业[太阳]我们互相陪伴 来日方长@努力努力再努力x ❶.从issing到layzhang曾许下的
  • TriPollar黑五闪促开啦,直接线上五五哲起 + 额外八哲码【PARTY】**Vx、POSE、Eye都是史低价!拼哆哆1⃣️南极人卷卷袜女,春秋款5双随机装
  • #脆皮五花肉#超级香的脆皮五花肉好吃不腻酥脆爽口好吃到没朋友的脆皮五花肉,香而不腻~全家都爱吃可以做下酒菜,馋嘴小零食【食材】五花肉、葱、姜、花椒【调料】五香粉
  • !p2好像最后的放纵啊啊!
  • 感觉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她就好像是一个被世界抛弃的孩子坐在那里 无助又疲倦 听不见一点点声音 想倾诉但又不想 这一晚我没有强迫自己去假装快乐 而是告诉自己不要假装
  • 今天晚上,阿里郎组合在红星美凯龙开了一场演唱会,他们全场演唱了“兰花指、忘记你太难、赞赞赞、隔壁泰山”四首成名歌曲,瞬间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现场观众就是被音乐
  • 【一洞一新种:救救喀斯特洞穴生物!】拥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桂林,山水闻名于天下。当人们游览那些天然喀斯特洞穴时,可曾想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岩洞中,竟然也拥有着丰富、多
  • 高质量朋友圈文案1.生活里还是有个喜欢的人才有意思2.晚风声声 呼唤我清醒3.遇见记得给我买束花4.温柔迷人且落落大方5.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6.不做任何人的第二
  •   10月17日7:30在夏河县普香苑酒店就餐后,8:00乘坐大巴车出发前往郎木寺。  10月13日6:00坐地铁从五里铺到兰州西站,乘坐动车D2711(7:5
  • 才会把牛的大腿骨当成教授诗作的背景,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高音符号。中岛为了设计吉本芭娜娜和奈良美智合作的书籍,通篇阅读完吉本芭娜娜的文字,这是他身为一名设计师的
  • 昨天我还被一个喷子骂哭了,今天又被两个又厉害又温柔的队友感动到了,他们人可真好啊。男嘉宾推荐出生年:1996身高:177职业:电商主播收入:15w学历:大专星座
  • 新鲜的猪杂,最好就是用“滚粥”的方式,将明火熬制好的粥底分装的小锅,然后马上放上新鲜的猪杂,浓稠的粥底将猪杂紧紧包裹着,爽脆可口。黑芝麻米面包表面酥酥的,内里软
  • 【晋法君说法】爱到天荒地老?渣!骗到地老天荒! 基本案情 2018年12月份以来,被告人王某虚构身份,隐瞒本人与他人共同生育二个小孩的事实,先后与被害人包某、韦
  • 意外的收获是遇到当代艺术“存在之境”展,也是清华艺术馆收藏当代艺术品成果的首展,13位当代艺术重量级艺术家的代表作太有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许多作品都曾在网媒
  • 还没从世纪末的紧张刺激中回过神来,8、90年代的热曲又逐一登场,Desire更是加入灵动改编给人惊喜……在这些风格迥异的歌曲中,能感受到明菜在销量下滑的90年代
  • 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 这里的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无限,鸟语花香,处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是一个保护丹顶鹤、黑嘴鸥等多种珍稀水禽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