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招聘#
江苏米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9年,位于迎宾大道1号大东印务院内(泉山区七里沟批发市场旁),以电子系统研发、电子生产(主要服务于医疗行业、工业控制行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秉承“人才为本”的经营理念,倡导可持续发展。热烈欢迎有理想、有热情、动手能力强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共同打造一个有活力、有激情的高效团队,团结一致共同实现事业理想。因公司扩大,急需招聘以下岗位(所有岗位均可提供培训,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优秀者可放宽条件):
1、插件、组装、锡焊工,年龄18-40岁,综合月薪3000-5000元。(急招)
2、SMT工程师、SMT操机技术员、SMT普工,年龄18-35岁,综合月薪4000-8000元。
3、质检员,年龄18-35岁,综合月薪4000-6000元。
4、PCB板维修员,年龄18-35岁,综合月薪4500-6000元。
5、插件临时工10人。
薪酬福利:五险、工作餐、宿舍、全勤奖、岗位津贴、绩效奖等。
工作时间:长白班 单休
联系电话:15996918914(微信同号)
公司地址:迎宾大道1号七里沟派出所北隔壁大东印务院内江苏米孚科技
请点击https://t.cn/A6M7tcI1查看更多岗位详情,手机用户通过微信小程序“云智聘”即可在线投递简历!
信息来源:江苏米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五年看点】瞄准千亿产业,合肥新站高新区深耕芯屏“主战场”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9月7日,维信诺合肥公司讲解员蔡巍巍将“合肥五年看点”集中采访记者带入到一个魔幻的世界,各种大小不一,色彩各异,有的薄如纸,有的柔似布的显示屏在让记者们大饱眼福的同时,也真正见识了我国显示技术的高深。类似这样的企业正在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新站高新区)形成集聚之势。正如合肥新站高新区经贸局局长曾艳所表述的那样,合肥新站高新区瞄准千亿产业,深耕芯屏“主战场”。

新型显示产业集聚,综合实力登顶全国
合肥新站高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0.5:81.8:17.7调整为0.2:59.0 :40.8。主导产业加速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2%,截至2021年上半年,战新产业约占规上工业比重的88%。
面板产线规模国内领先,建成三条TFT-LCD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一条硅基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一条6代AMOLED全柔面板线,各类面板年出货量约占全国的1/7;集成电路初步形成了以晶合集成、奕斯伟、新汇成、捷达微电子等为核心的产业内部微循环,协同发展特色显著。2019年合肥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入选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站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以产业分类排名第一的成绩跻身国家级。2020年,在全国新型显示十大园区中排名第二。
现代显示产业较有代表的维信诺合肥公司,项目总投资440亿元,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各类屏体2800万片(综合计算),这些屏体会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车载、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该产线可面向高端市场和客户提供高端产品定制化服务,针对未来高性能柔性产品进行了量产前瞻技术布局,整体产线技术规划水平全球领先。同时,随着市场对屏下摄像、折叠屏、屏下指纹等创新趋势的追求,以及5G商用推进和AI等新技术的发展,将为OLED面板引爆新商机。
维信诺合肥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海涛在接受采访时说,本项目是维信诺在全国布局的第三条AMOLED生产线,也是在全国总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条维信诺生产线,该项目的整体产线技术规划水平方面是全球领先的,定位“全柔高定”(针对柔性AMOLED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市场需求,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创新,为高端客户的前沿产品打造特殊工艺路线,提供高端定制化服务。)该生产线可实现柔性产品的更高性能,在超级全面屏、高端折叠、低功耗、高解析度等产品方向上进行前瞻技术布局;可兼容生产中、小尺寸柔性屏体,产品体系更加成熟和多元化。

城市建设快速拓展,硬件支撑作用加快显现
五年来,合肥新站高新区新开工建筑面积3661万平方米,位居全市前列。建成道路48条、总里程70.4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至6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快速拓展,硬件支撑作用加快显现。
“六横六纵”区域路网建成贯通,“轨道交通+主干道+支线道路”的路网新格局逐步形成。铜陵北路高架(北二环—天水路)、文忠路下穿少荃湖隧道、淮海大道、东方大道、魏武路、九顶山路、大众路等一批枢纽工程建成通车,地铁3号线已通车,1号线三期、4号线正在加快建设。市政公用事业全面发展,水、电、气、热、通信等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淮海大道(文忠路—祥和路)道排附属及综合管廊工程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区,起点文忠路,终点祥和路,全长5295m,总工期24个月,2020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合同总造价12.96亿。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道排、桥梁、综合管廊、交通土建、照明、电力(土建)等多个系统,体量大,工期紧,紧邻地铁3号线施工,局部上跨和下穿其结构,安全风险高,各类管线迁改交错复杂。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自5月22日合肥新站高新区召开“大干150天,打通30条道路”誓师大会以来,项目积极响应大会号召,组织开展了“大干150天,确保年底通车”劳动竞赛活动。制定“年底保通车专项方案”,针对剩余工程量,梳理棘手问题(如综合管廊、道排、桥梁存在交叉施工等),并通过强化项目施工生产组织,优化现场资源配置,细化关键工点和工序施工组织安排,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的进场进行部署和优化,确保节点工期完成。
7月3日凌晨1点,项目施工的祥和路跨线桥第二联南幅连续梁顶板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合肥淮海大道祥和路跨线桥主体结构全部完工,为淮海大道年底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保障新九中九月开学交通顺畅,项目围绕9月1日之前完成淮海大道(大众路-相城路段)南幅道排以及附属施工施工节点,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前提下,增加2家施工班组,增加8台施工机械,早晚各增加2小时施工作业时间,坚持小雨快干,雨停大干,实行每日总工带班平推制,将原本3个月工期压缩到2个月。目前已顺利完成该路段通车任务。

改善民生福祉,营宜居宜业良好环境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合肥新站高新区累计民生投入183.66亿元,年增速12.82%,实施省、市、区民生工程110余项。完成征迁面积297.36万平方米,累计交付回迁安置小区14个、回迁安置房34871套,大幅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建设公租房项目17个、20352套,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市民近5万人受惠。
自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至今,教育事业累计投资25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9所、中小学18所。充分发挥7个区级教育集团的龙头作用,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教基地高校、中职学校、技工学校28所,在校学生近17万人,初步构建起覆盖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安医大四附院、合肥京东方医院等相继开诊,成功引进了市属老年护理院、口腔和骨科医院及合肥市中心血站项目。
为了实现棚改安置房“又好又快”建设,让社区征迁户早日回迁,新站高新区根据《合肥市安置房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引进安置房开发建设品牌单位,由企业采用房地产商业开发模式建设,待交付验收后由区管委会回购。
磨店家园二期C地块住宅产业化项目就是代建回购建设模式。该项目于2020年10月15日全面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预售备案,地上主体结构已施工至6层-8层,计划2023年1月3日竣工备案完成,项目交付标准为公共部位部分精装,户内毛坯。
2021年是合肥新站史上新建学校多、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全区总投资13亿元,新建或改扩建教育项目13个,今年秋季交付使用的幼儿园2所、中小学7所,新增义务阶段学位数11190个。目前全区共有7个区属教育集团,均采取“一长多校”的“名校+”办学模式,学校60%教师为原集团本部骨干教师,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或高级教师达到20%。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公办中小学28所,教职工2000余名,公办在校中小学生3.2万人。
合肥市竹溪小学教育集团梦溪路校区以“办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教育”为己任,秉承“培养坚韧有节、灵动儒雅、富有书香气息的未来人”的办学理念,让竹溪教育之花在新站落地生根。
合肥市竹溪小学梦溪路校区坐落在高教基地,毗邻学林公园,周边高校林立,教育资源丰富。学校紧邻区域内“六纵八横”中的学林路,位于梦溪路与学林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约28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95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0万元,办学规模36个班,可容纳学生1600余人。学校项目工程建设计划于2021年8月份完工,9月份正式开学。

新站高新区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管理改革,优化整体办学品质、提升教学教研质量、打造新站教育特色品牌,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编后:合肥新站高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合肥第一。“十三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25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比达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9.6%。2021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27个,开工率达90%。“十四五”期间,合肥新站高新区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对标国家高新区发展要求,全力推动新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向“千亿产业园区” 的目标奋力迈进!

【多个实锤证明新冠病毒来源自然 驳斥“实验室泄露”阴谋论】
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从中国实验室泄漏。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阶段病毒溯源计划,该计划将“中国违反实验室规程造成病毒泄漏”这一假设作为研究重点之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对此表示,这种提法,既违反常识也违背科学规律,中国政府是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溯源计划的。
曾益新指出,新冠病毒溯源一定是个科学问题,中国政府一贯支持科学地开展病毒溯源,“但是我们反对将溯源工作政治化,我们认为第二阶段病毒溯源应该在第一阶段病毒溯源的基础上来延伸,以世界卫生大会(WHA)73.1号决议作为指引,经过成员国充分讨论磋商后开展。对第一阶段病毒溯源时已经开展过的,尤其是已经有了明确结论的,不应该重复开展。”
7月4日,中国专家组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第二阶段溯源工作的中国建议,并与世卫组织专家交流。曾益新说:“在这个建议稿里体现了我们的考虑和核心观点,我们希望世卫组织能够认真地考虑中国专家提出的考量和建议,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溯源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摆脱政治干扰,积极稳妥推动在全球多国多地范围内持续开展溯源,要加强各国溯源科研的合作交流,要尽快找到最有可能的病毒源头,尽最大努力预防类似的疫情再次发生。”

【实锤一: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溯源(中国部分)结果:实验室引入“极不可能”】
3月,世界卫生组织对外公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联合研究报告。参与此次溯源研究的中外联合专家组对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通过冷链食品传人、直接从自然宿主传人、经中间宿主传人、实验室传人4个引入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的评估,评估的结论分成五级: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
这份报告指出,新冠病毒通过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Extremely Unlikely),这是中外专家组达成的一致共识。3月31日,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表示,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被视为一种“可能”到“比较可能”的途径;通过中间宿主引入,被视为一种从“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这是有一个区间的,尤其是中间宿主,是从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通过冷链、食品链产品引入,被视为一种可能的途径”。
梁万年介绍,实验室引入“极不可能”是通过两个维度得出的结论。实验室引入只有两个最有可能的渠道:一个是人工合成,对此,科学家已经有明确的态度,是不可能的;第二个是泄漏,泄漏的最关键点是实验室有没有,“中外专家组专门到武汉病毒所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和相关研究人员包括相关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考察。尤其我们对它规范流程、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的执行,包括武汉病毒所从事的研究项目、过去做的和正在做的一些项目的了解,最终得出结论——‘极不可能’”。
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武汉病毒所研究员袁志明在7月22日的发布会上强调:一、2019年12月30日之前,武汉病毒研究所没有接触、保藏和研究过新冠病毒;二、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来没有设计、制造和泄漏新冠病毒;三、目前为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职工和研究生,保持新冠病毒的“零感染”。
袁志明补充说:“有媒体曾经报道,‘武汉病毒研究所有3名研究人员曾于2019年的11月到医院就诊,其症状和新冠病毒是一致的’,这完全是无中生有。如果要搞清这个事实真相,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这些媒体记者告诉我们这三人的姓名,真相就可以水落石出了。其实我们很早就提出了这个建议,但直到现在我们并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袁志明指出,面对目前仍然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唯有全球合作,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蔓延,才能让全球人民重新回到繁荣和谐的生活。武汉病毒研究所将秉承开放透明的态度,愿意和各位科学家一道继续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贡献。

【实锤二:《柳叶刀》发文: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从中国实验室泄漏】
7月5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文章《要确定SARS-CoV-2是如何传染给人类的,关键是科学,而不是猜测》(“Science, not speculation, is essential to determine how SARS-CoV-2 reached humans”)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新冠病毒从中国实验室泄漏的理论。这篇文章由24名知名专家联合撰写。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必须使用科学方法获得的证据来帮助加深理解和作为解释现有问题的基础。这个过程并非没有错误,但它是可被自我纠正的,因为优秀的科学家努力不断提出新问题,应用新方法,并通过公开和透明的数据共享和持续对话来修正其结论。
这篇文章还指出:指控和猜测毫无帮助,因为它无助于获取更多信息,也不能帮助客观评估病毒到人类病原体的途径,而这些都可能有助于防止未来的大流行。相互指责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国际合作有任何推动作用。新病毒可能在任何地方出现,因此保持透明度和各地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早期预警系统。
2020年2月19日,《柳叶刀》发表文章《支持中国科学家、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医疗专业人员抗击COVID-19的声明》(“Statement in support of the scientists,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of China combatting COVID-19”),上述24位科学家参与其中。这篇文章指出,中国科学家、公共卫生人员和医疗人员努力、有效地迅速识别此次疫情背后的病原体,采取重大措施减少其影响,并与全球卫生界公开分享成果,这一努力是显著的,“我们签署这份声明,是为了声援所有在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拯救生命、保护全球健康的中国科学家和卫生专业人员。我们大家都在一起,与中国同行站在最前线,共同应对这一新的病毒威胁。”
时隔一年多,这些科学家表示:“近期,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单独收到了询问,问我们是否仍然支持去年年初说的话,答案很明确:我们重申,我们对当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人民,以及此后在与病毒的无情和持续斗争中冒着个人风险竭尽全力工作的许多世界各地的卫生专业人员表示声援,我们的尊重和感激与日俱增。”
此外,7月7日,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欧洲科学数据共享平台Zenodo上发表预印本文章,指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来自于武汉实验室”;“没有证据表明任何早期的病例与武汉病毒研究所存在联系”;“没有证据表明在大流行之前,武汉病毒研究所拥有或研究过新冠病毒的祖先”。
实锤三:“盲眼钟表匠”理论:新冠病毒无法被人工合成
7月16日,21位中国科学家和1位在中国工作的英国学者联名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发表题为《论SARS-CoV-2的起源——盲人钟表匠的争论》(“On the origin of SARS-CoV-2—The blind watchmaker argument”)的观点文章,运用经典进化理论——“盲眼钟表匠”,有力论证了为何新冠病毒只可能来源于自然,而不可能由人为制造。
这篇文章指出,与2003年SARS病毒相比,新冠病毒对人类的适应性非常好,从动物宿主到人类的适应性转移已经更为广泛。根据“盲眼钟表匠”理论,这种适应性转变只能发生在当前大流行暴发之前,并且需要依靠逐步选择的帮助。在这种观点下,新冠病毒不可能是从大城市的动物市场进化而来的,在实验室里进化而来就更不可能了。
1794年,一个英国牧师威廉·佩利提出,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完美地适应着各自的生存环境,就像一块精巧的钟表。你无法想象它来自自然,在这背后一定有一个钟表匠(造物主)设计并制造了它。
英国的理查德·道金斯反驳了该观点,他曾在《盲眼钟表匠》中指出,达尔文发现了一个盲目的、无意识的、自动的过程:所有生物的存在与看似有目的的构造,都可以用一个过程解释,这就是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自然选择没有目的,也没有“心眼(mind’s eye)”。它不为未来打算,也没有先见之明。如果自然选择就是自然界的钟表匠,那它一定是个盲眼的钟表匠。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吴仲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人在宣扬“人为论”“阴谋论”“实验室泄漏论”时,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像新冠病毒这么完美适应人体的病毒,怎么可能来自于“盲目”的、漫无目的的大自然?这是科学思想上的可怕倒退——一下子退回了200多年前一个牧师的思维。
吴仲义表示,正因为新冠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见证的最“完美”的病毒,它才必然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因为哪怕是最顶尖的人类科学家,当他想要“制造”一个完美适应人群的病毒时,他其实不知道要造什么样的东西。就好比哪怕最富有技术和经验的电子产品公司,想要一次性设计出一款全球最受欢迎的手机,也是不可能的——最“完美”的产品一定脱胎于市场的检验和反复的打磨。
吴仲义说:“我们推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相关病毒已经在野生动物和人群中经历了反复的互相感染,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积累了适应人体的突变。在入侵人间的过程中,病毒屡败屡战,直到演化成今天这种极其适应人群传播的状态。与普通感冒相关的人类冠状病毒(OC43、229E和NL63)的进化史也佐证了这一观点。这些冠状病毒在全球传播之前,已经在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相互感染与传播了数百年。”
曾经有印度学者发现新冠病毒里有部分序列和艾滋病毒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推测新冠病毒可能是人造的并写成论文,“但是这篇论文在预印版阶段就遭到国际同行的批驳,后来这个作者主动撤稿了”。
曾益新在7月22日国新办的发布会上也举例解释了新冠病毒无法被人类合成,因为在很多其他的病毒里都有类似的序列,所以不能凭这一点来推断新冠病毒是人造的。
曾益新补充说,还有更多专家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新冠病毒没有人工改造的痕迹,从根本上否定了人造病毒的可能性。
“我们希望世卫组织能够认真地考虑中国专家提出的考量和建议,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溯源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摆脱政治干扰,积极稳妥推动在全球多国多地范围内持续开展溯源,要加强各国溯源科研的合作交流,要尽快找到最有可能的病毒源头,尽最大努力预防类似的疫情再次发生。”曾益新说,“溯源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病毒的源头搞清楚,然后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所以一定要本着科学原则,按科学规则推动这项工作,这就是中国政府的态度。”(来源: 中国青年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罗永浩老师微博没ban是吧 王思聪先ban了 #北京什么时候开学[超话]#虽然三千字不算特别多,也是我敲了一下午电脑整出来的,PPT大家也是经历了至少两三天才有
  • 最后还附有一些书信和图画,承载着满满的爱,让人看了不禁莞尔一笑,陷落这简单的美好。突然想起来要记笔记,便找出了那本我封印将近两年之久的手账本,一打开本子一张信封
  • #浪花男子[超话]##大桥和也[超话]#jwebINBOX自翻 2022/4/26 12:00 #和也君的来信 大家辛苦了 我是哪泥蛙蛋洗的大桥和也!!!
  • 刘畊宏发微博申明还没50岁:请注意我的身体年龄 近日,“健身博主”刘畊宏火遍抖音,带动全民跳操热潮,这也让他的一举一动备受网友的关注。 4月26日,刘畊宏发微博
  • #李Golden的阅读笔记#p128-132「ねえ、お金持ちであることの最大の利点ってなんだと思う?嬉しすぎて何度も見てしまう((o(。>ω<)o)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祝福你祖国,我把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我把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祖国强,我强;
  • 3、在这漫无硝烟的战场上,用必胜的信念和温暖的举动,给疫区的朋友撑起一片期望的天空。疫情在前,正是有了无数默默关心牵挂着交警的人民群众,才让广大民、辅警,有了对
  • 现在,这里的村民喝上了放心水、走上了硬化路、用上了省心电,拥有了占地30余亩的休闲文化广场,孩子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良好教育,不少村民住进了别墅,村外游客也纷至沓
  •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 X80在线下会很好卖一点不意外,但是线上在一众唯参数论唯性能论是群体中也能取得这样的凡响,原因一个是小米拉了,一个是vivo这次确实很给力前者,其实从小米12发
  • 《爱书来》是她一早便给我“剧透”过的一本,当时她说,“比较寡淡幽远的古典美”。不知再过三四十年,那会儿的年轻人是否也会将我们如今常用的微信微博看作是“情怀”?
  • 2月20日上午未外出,15:30一家四口自驾车出门,先将2个孩子送至二姑家,然后夫妻二人驾车到益和成烘焙坊拿蛋糕,之后去胶市亿清雨刷店购物,17:10分返回二姑
  • 前有大S徐熙媛单方面官宣离婚,后有王岳伦忍无可忍地公布实情,这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夫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毕竟生活的圈子不一样,渐渐的彼此也会成为陌生人。前有大
  • 感谢大家对我单位的关注,如对相关招聘信息有任何疑问及不确定,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350-3081789山东青岛,一名男子添加了个微信好友,对方称能介绍
  • 数字经济始于支付宝,线上支付越来越便捷,从买卖交易到各类民生服务都搬进了手机里,2017年杭州开始提出“无现金城市”的概念。“加仓杭州”可以讲的“故事”是杭州上
  • 《魔都怪事》1、疫情两年多,一直都控制的好好的,而美国的2300元一盒的辉瑞神药一出现,就有人立即闪电购买,接着感染人数就猛增,打破记录,变成中国大陆最烂的城市
  • 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我省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保障百姓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决策部署,市文明办、市志愿者联合会及时调整工
  • 3.不‮首要‬行缩进:手‮屏机‬幕很窄,就‮需不‬要段首‮两空‬格了。简‮来单‬说,就是‮适要‬应“屏阅读”也‮是就‬手机阅读:1.多分段:原‮两则‬三行‮分就
  • 第17周的周末流水账[打call][打call]1⃣️ 肥宅的快乐2⃣️ 拼了一下午拼图,好解压,就是中间拼错了几块,还得用刀撬开拆3⃣️ 4⃣️ 味上湘
  • 由于他对光电定律和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爱因斯坦在他生前就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20世纪初的15年中,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