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西游童话》小人国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走着走着,突然经过一片紫色云雾,看不清楚前面的路。
悟空有火眼金睛,看得比较远,他在前面牵引着白龙马,小步慢行。
走了一会儿,紫雾不见了,然而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他么上半身在云朵之上,下半身在云朵之下,小鸟从他们的身边飞过。
悟空念道,小,小,小。
悟空不断的变小,小到整个人都在云朵之下,唐僧他们已经看不见悟空了。
变小的悟空看到眼前的场景,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们来到了小人国。
悟空念道,大,大,大,高出云朵。
八戒急不可耐的问道,大师兄怎么回事啊。
悟空对着唐僧说道,师傅我们前面是小人国,要委屈你一下,我也需要把你变成小人,我们才能进入小人国。
唐僧道,原本以为小人国只是传说,没想到我们还真能遇到小人国。
悟空对着唐僧和白龙马吹了一口仙气,他们瞬间不见了。
八戒跟着说了声,变,他也消失不见了。
沙僧跟着说了声,变,他也消失不见了。
悟空念道,小,小,小,他不断的在缩小。

四个人都变小之后,眼前的一切恢复正常的样子。
八戒囔道,我这下子不需要吃那么多东西了,说到吃东西,我已经饿了,师傅我们赶紧进城,找东西吃吧。
师徒四人进城,一路上频繁遇到乞丐,饥饿的难民,唐僧见了,心生怜悯之情。
师徒四人找了一个寺庙安顿下来,唐僧想起路上的场景,有些伤感,问庙里的主持,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皇帝的儿子有一天在花园玩耍,突然呛了一口冷风,从此,得了一种怪病,怎么吃都吃不饱,越吃越多,身体越长越高,得了巨人症,一天要吃掉一万个普通人的口粮,国库的粮食被吃光了,皇帝加大税收,每个农民要上缴的粮食比之前翻了五倍,很多农民上缴了粮食之后,自己就吃不饱了。

唐僧听完,伤感不已。
悟空说到,师傅别急,明天我们上朝换通关文书的时候,我帮太子把把脉。
次日,在朝廷上,皇帝盛情款待了唐僧师徒,请悟空帮忙治太子的病。
他们来到了后山的一个巨大山洞,因为太子体型太大,宫殿住不小,幸好后山有个巨大无比的山洞,尚且容得下太子的身体。

悟空来到山洞,他念道,大,大,大,把自己变成像太子那么大,然后伸手去给太子把脉,不一会儿,悟空笑道,太子的病我已经知道怎么治了。

悟空变小,回到宫殿,跟皇帝说,太子的病我会治疗。
皇帝说,那就太谢谢圣僧了。
唐僧说道,悟空你要是能治好太子的病,百姓就不需要上缴那么多的粮食,就能吃饱饭了,天下幸甚。
悟空说道,师傅放心,徒儿一定办成。

上千人的宫女正在准备太子的伙食,悟空变成一只小虫子,钻进一颗苹果。
太子吃了苹果,悟空进入太子腹中。
果然不出悟空所料,在太子的肚子里悟空看到了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里面住着一群小妖和两个妖王。
而小妖们正在忙着把太子吃进肚子的食物搬进宫殿,伺候妖王。
其中一个妖王对着另一个妖王说,大哥,怎么样才能吃到唐僧肉。
大妖王回答道,我们只要让皇帝认为,太子吃了唐僧肉就能治好巨人症,太子吃进肚子的唐僧肉就是我们的了,哈哈。
悟空听了十分生气,显出真身,拿出金箍棒,对着妖怪一阵乱打。
妖怪见打不过孙悟空,只好化成一股嗝气,飞出太子的身体。

刚才悟空和妖怪在太子的肚子打架,太子难受的满地翻滚,疼痛喊救命。
妖怪变成一宫女跑回去报告皇帝,说那妖猴不知道给太子吃了什么,太子肚子疼得满地翻滚,命不久矣,这东土的和尚一直抱怨皇上征收太多的粮食,百姓吃不饱,一定是唐僧命令他的徒弟密谋杀害太子,如此,皇上就不用征收太多的粮食了。
皇帝这一听,也觉得逻辑很合理,就命令侍卫把唐僧师徒三人抓紧去,等妖猴回来也一并捉拿下狱。
妖怪变得宫女见皇帝听信了她的话,赶紧接着说,太子说,有神仙托梦给他,只要吃了东土去西天取经的和尚的肉,他的巨人症就会治愈。
皇帝马上命令侍卫准备油锅活煮唐僧。
妖怪心想,我们最喜欢吃生肉了,宫女赶紧补充道,神仙托梦太子说,必须生吞了唐僧才有效果。
皇帝马上命令押送唐僧去喂太子。
悟空追不到妖怪,正准备回宫廷,告知皇帝真相,没想到,自己的师傅被侍卫押送前来太子洞,悟空变成一个侍卫,混进人群问明原由,原来如此。
悟空心生一计,他拔出毫毛,变成一群瞌睡虫,落在所有宫女和侍卫身上,很快他们都睡着了。
悟空叫来土地公和山神,让他们把太子遁于地下藏好,自己变成太子,轻轻的吞下唐僧。
悟空收回瞌睡虫,醒来的侍卫去朝廷报告说,太子已经生吞下唐僧,体型变小了一圈。
国王大喜。
妖怪们听到太子已经吞下唐僧,迫不及待的要回到太子的肚子里分吃唐僧肉。
妖怪们来到洞口,担心有诈,派一个小妖先飞进太子的嘴里,进入太子的喉咙,来到太子的肚子,果真看到了完好无缺的唐僧,小妖迫不及待的飞出去报道,真的,真的,唐僧已经在太子的肚子里了。

妖王不再怀疑,迫不及待的飞进太子肚子里的宫殿,让小妖们把唐僧抬进来,准备享用唐僧肉,悟空变的太子抽了一口迷魂烟,一股白烟吹进来肚子,所有妖怪来不及逃逸,都晕倒了。

妖怪醒来发现,自己被捆绑在地。
悟空要求他们给出治好太子病的解药。
妖怪求饶道,我们也没有解药。
悟空大怒,拿起金箍棒要打死他们。
突然太上老君现身,说道,大圣,手下留情,我这里有解药。
原来这妖怪是太上老君的两盘盆栽,因为常年摆放在炼丹炉,吸收了太多的仙气故而成精。
太上老君留下解药,带着两盘盆栽飞走了。
太子的巨人症治好了,
皇帝减轻了百姓的赋税。
师徒四人拿到了通关文书,开开心心继续西行。

林帅写于深圳,于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

《西游童话》前言
最近小朋友喜欢看西游记,看完了所有动画片的剧集,还不满足,要我继续讲西游记的故事,而且还必须是之前没看过的。
我买了西游记原著回来看了一下,发现:
1, 四大名著,只有《西游记》适合小朋友看。
2, 西游记的文笔不适合当代人看了。
3, 西游记的故事有些剧情或者设定也不适合当代的小朋友看了。
4, 西游记的故事每一个都是相对独立的,可扩容性很强。
5, 目前在童话这一块做得最好的应该是迪士尼的动画,我们可以从那里借鉴一些灵感过来。

综合以上五点,我就打算写几个《西游童话》的故事出来,刚好也要给小朋友讲故事。

林帅写于深圳,于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

#三联美食#《 藕带藕粉“藕三胖”,夏天清爽第一名》文 | 柏滨丰

莲叶田田,白鹭翩翩。

坐在渔民老唐的船头,目之所及,心之所向。老唐举刀“杀”瓜,捞起一大瓣递来,“到饭点了,咱就在船上简单吃点。”

湖里现取的食材,少许菜籽油,少许海盐,片刻翻炒。清清爽爽,齿颊生香。

彼时,老唐还没“洗脚上岸”。世上三种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我一时的“心之所向”,是他年复一年不堪的飘荡。

梅雨初歇,又到一年中最热情的时节。

接到老唐电话,他响应“退渔还湖”,在岸边开了个农家乐,还承包了百亩荷塘,收入可观,“以前靠天吃饭,现在路子多了……欢迎再来湖上赏荷尝鲜!”

分享着喜悦,感受着希望,愈加回味那顿船菜。尤其,那盘初尝时惊为天物的藕带。

打小就吃藕,家乡还盛产藕粉圆,却从没见过藕带。何为藕带?从湖区回到南京,念念不忘地向吃货们描述、形容,愣是没人清楚,有的还纳闷“是不是藕的脐带”。

原来,藕带在很多地方被称为藕苗、藕稍或银苗菜。它与藕本质相同,条件适宜时就膨大成为藕。在我看来,藕带更像是藕大叔中年发福前的状态,相当于藕大叔的青春期。相较于红遍大江南北的藕,藕带显得没那么家常,知晓面也窄了很多。

小众归小众,这玩意儿自古就上了桌。《本草纲目》将其写为“藕丝菜”,“五六月嫩时,采为蔬,功与藕同,解烦毒,下瘀血。”

曾听老渔民分享经验,藕带通常为白色、黄色、粉黄色,夏季雨后采摘,时机最好。那些白中透着些许浅黄,躯干笔直易断,尖端呈簪形不分岔的,口感最好。

砧板上放一把,斜刀嚓嚓嚓切成细段,生吃也行,清炒也行,主料也行,配料也行,荤也行,素也行,怎么吃都细脆无筋、鲜嫩爽口。多余的,加工成酸辣藕带、糖醋藕带,每天就碗稀饭,毋庸置疑的“人间美味是寻常”。

夏末秋初,湖水渐凉,藕带不再一味竖向延伸,开始横向膨大成储藏茎,慢慢就成了藕三胖。藕三胖的吃法那就更丰富了:凉拌藕丝,清炒藕片,炖莲藕排骨汤……甚至做成甜品桂花藕。牙口不好或肠胃孱弱的,还有藕粉,甜软细腻,充饥又养身。

刚接触藕粉时,冲了好几回都是原量的清汤状,卖家秀和买家秀大相径庭,还以为买了假货。好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外婆指点下,先冷开水调匀,再开水冲泡,终于发泡成数倍于原量的粘稠状。相视一笑,满满的成就感。几勺下肚,满满的幸福感。

做过一次肠胃微创手术。病房里,营养易消化的藕粉几乎成为标配。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秋天一起,莲蓬成熟,剥出一颗颗莲子,去除莲芯,可以当零食生吃,也可以煮汤,清甜可口。

酸辣藕带、桂花藕、荷叶鸡、软炸荷花、银耳莲子羹……从茎到叶,从花到果,无一不可口,荷兄就是这么实在。

为人实在,颜值也高,高到入文入画,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反复强调。

上学时,背诵过《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几乎是大白话,记起来并不费力,只是觉得后四句有点啰嗦。

有个同学同感,背诵时干脆改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东西与南北。”语文老师气得够呛,“看把你能的!”

时间是的传道受业良师。多年以后再读才领会到,“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词分开成句,是通过反复咏叹强调“男女搭配,采莲不累”,那种青春的美感、欢快的情绪、浓烈的情感,呼之欲出。

也终于弄明白,“何田田”的“何”是“多么”,“田田”形容重重叠叠、接连成片,“何田田”是感叹荷叶又密又多、一望无际。这种感叹,与近四百年后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美的,莫过于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裙摆与荷叶融为一体,脸庞与荷花互相映衬,采莲的姑娘们深入荷塘竟一时未能发觉,直到歌声响起……

文人笔下的荷花,有眼里的美,也有意中的爱。荷音同“和”与“合”,是爱的意象。莲音同“怜”与“连”,也是爱的意象。还有藕与偶,丝与思,藕断丝连,情思难绝。

所以,回头再读读“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并不是在写一个吃货,而是在表达一个青涩女子对心有所属的男子深长而纯净的情感。

望着“映日荷花别样红”,闻着“雨裛红蕖冉冉香”,尝着与荷相关的美食谱系,从视觉到嗅觉再到味觉,古往今来,春夏秋冬,似乎没有一种植物比荷更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

于是,这种内外兼修的意象,没有囿于简单的小情小爱,也没有止步于文人空间,而作为美好人格的象征,与中国的传统美德相关联,演化出更为广阔的语境。

小学时,课本里选过一篇吴敬梓的《王冕画荷》,大意是王冕幼年丧父,为分担生活重担,替人湖畔牧牛。一天雨后,他惊艳于湖里十来支荷花,于是省出些工钱托人买了铅粉、胭脂,边放牛边自学画荷。凭借天赋与勤奋,三个月后,王冕的画“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扬名后的王冕,依然洁身自好,不愿意与酷虐百姓的官吏交往。

即使《王冕画荷》被学者质疑杜撰,也不妨碍主人公的淡泊名利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互为映射,在读者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毕竟,“心如世上青莲色”才是文眼,更显得意味深远。

莲叶田田,白鹭翩翩。修身的话题似乎过于悠长而宏大,而眼前,正是接天莲叶,正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夏天。

雕塑园的荷花

自从搬了家,经常去雕塑园溜达,自是感觉环境极佳。一是静,没有多少人,少了喧嚣。二是净,卫生极好,处处干净。三是景,四季轮回,景色常在。春天的花、夏日的树、秋天的果,冬天的塔无遮挡,夜景也美。

小小的荷池处于僻静处,偶尔路过总想看看牌子上写的野鸭,也是不见。冬天的枯荷倒是见过了多次,荷叶莲蓬枯后的组合姿态也是一种美,写于画上,摆于家中,说不出的一种感觉。今天破天荒见了盛开的荷花,东西两池,东池一池绿荷叶,不见一花,西池一池红荷,花叶相衬,可能是园艺师的故而为之。

为何养花,养花也是养精神。见花开也自是精神来,幸甚至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和你玩这个游戏的人,都是真的爱你
  • 比起五美的爱情观,《欢乐颂》的男性角色更奇葩
  • 最新电影搜索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 关于如何点出一桌好菜的清单
  • 十二星座护内排行榜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
  • 大反击!微信支付正式宣布!苹果或要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