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 2021 年交付排行榜,小鹏位列第一 蔚来、理想分居二三名,对此你有哪些评价?

1月1日电,新年伊始,造车新势力先后公布2021年交付情况,小鹏汽车以98155辆交付量问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以91429辆和90491辆分列二三位。
哪吒汽车、威马汽车和零跑汽车紧随其后,交付量分别为69674辆、44157辆和43121辆。

小鹏销量拿了第一,恐怕是一年前谁都没有想到的。多年以后回顾历史的时候,2021有可能是小鹏汽车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

只看销量数据,只能看到一条曲线;背后有很多故事,我们需要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下才能看清楚。

比如说续航问题。在锂电池产业崛起之前,续航与电池成本一直是困扰着电动汽车发展的首要难题 ——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减法!

1996年,首款量产的纯电动车通用EV1的续航只有145公里[1],但科技含量可不低。它做了大量的「减法」:牺牲空间以实现流线型的0.19风阻系数、大量使用铝合金与复合材料以实现轻量化、高达522公斤的高能量密度铅酸电池……

通用EV1 由张抗抗摄于上海汽车博物馆【图2】

通用EV1的概念车Impact【图3】

2016年,在造车新势力推出产品之前,国内车企基本上也是沿着「既然电池已经很贵了,那就少放点,其它配置也是能减就减」的思路开发的。

这个时间段的电动车常常给用户带来可怕的使用体验,各种电动焦虑、各种奇葩传闻、以及某车企的恶劣口碑,大多也是这个阶段产生的。

可想而知,这种「减法」思路是很难做出好产品的。这种思路的极致就是五菱MiniEV,可那也是锂电池产业链成熟之后,五菱利用自己独特的成本控制能力才造就出来的;而且,这种车型也是无法改变整个汽车产业格局的。【图4】

在这种主流「减法」之下,马斯克的「加法」思维就显得桀骜不驯、石破天惊了。堆了80kWh的电池,付出了相当大的成本,那就想方设法从其他地方捞回来了这些成本 —— 既然大电池同时解决了大功率放电问题,那就充分利用起来做个轿跑吧,Model S应运而生!【图6】

从Model S到Model 3/Y,十年如一日的SEXY战略之下特斯拉成功地走出一条独特之路。这个思路很创新吗? 放在今天不难,蔚来不也是这么做的吗,似乎显得稀疏平常。但放在十年前,这真的是99%的人都看不见、看不上、看不懂的战略路线。【图7】

在小鹏P7诞生之前的2019年,绝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造电动SUV。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图8】

-后排空间: 底部电池占据一定空间,布置起来很空间,导致轿车的后排空间堪忧。

-实用需求: 与欧洲人喜欢小车不同,中国人喜欢空间大的车。在此之前崛起的自主品牌,几乎全是靠SUV崛起的 —— 不像轿车需要个性,需要有一个存在的理由;SUV只要你馅大管饱、配置堆上、价格够低,就肯定能卖得出去。

-造型设计: 以大为美的时代潮流中,车只要够大、够霸气,不丑就行,就算中庸一些也不愁卖。相反,轿车那可就要讲究一些性格了,不丑的要求太低了,必须要美。
这个思路下的典型产品就是蔚来ES6(SUV+服务)、威马Ex5(SUV+便宜)、零跑C11(SUV+性价比),典型中的产品刀法圣手当属理想ONE(增程SUV+产品精准定位)莫属了。

P7的思路也是石破天惊的:【图9】

思路一: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凡是纠结得难受的产品特征,干脆全抛弃以换取另一个产品特征 —— 既然后排空间很难大,那就干脆设计成小板凳,以换来优雅的轿跑姿态,卖给那些不太需要后排的用户(年轻人、孩子5-15岁的家庭)。【图10】

思路二:无法回避的刚需痛点,要将其堆满。

2020年的时候,知乎上有人提出了“新能源车的续航是否越长越好”的问题。在那个长续航刚过500公里、特斯拉Model 3努努力上664公里的时代,续航就像永远吃不饱的饭,肯定是越长越好。

P7也在那时给出了自己的答卷:NEDC续航670公里。以轿跑实现这样的续航是很困难的,因为堆电池更难布置,还专门找宁德时代定制了高度为110mm的电芯[2](一般都在140mm以上)。

在续航焦虑基本打通后,小鹏开始主攻充电焦虑 —— 布了数百个专属超充桩,与蔚来建了700多座换电站遥相响应,成为2021年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最卖力的两家企业。

思路三:智能战略贯穿始终。

这点就不必赘述了,P7的车机交互与NGP已奠定了智能化的领先地位,预计G9会强化小鹏的智能化定位。

2019年,何小鹏第一次带P7来到上海车展的时候[3],上述三大思路几乎是明牌打出,但并未引起大家注意。更多人会觉得:这三个思路只是不懂汽车新玩家的奇思妙想,现实会教他重新做人;而P7只是一个玩概念的大玩具吧,能不能量产还不好说呢!

包括我在内,那时其实也是这个态度。

落寞的何小鹏在2019年上海车展【图11】
直到2020年深度试驾P7时,我才意识到这款车的重要性。第一印象是颜值高,语音强,自动泊车超好用。

此外,驾驶感受非常舒适且高级 —— 这也是区别于Model 3最大的点,把一个轿跑悬架与外形的车,做成家用车的舒适取向。这种实用但不好玩的调校是让车评人非常讨厌的,而这恰恰显现了小鹏的产品自信。

刚发布时大家对P7的预期是:悲观点每月六七百,乐观点每月两三千。我虽然当时就给出了 「P7之于小鹏的意义,就像Mate20 Pro之于华为的意义」的至高评价[4],心理预期也就是月销两三千辆,但也暗自希望它能突破到月销5000辆。

下面是我在2020年4月P7交付之前对它的评价:「华为Mate20 Pro与小鹏P7的历史意义,可能比大家预想得要高 —— 波澜壮阔、戏剧性十足的历史事件,对那时的普通人来说,觉得稀松平常、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时,大部分人何止是觉得稀松平常,不少人觉得我对P7做出这种评价是疯了,等着我出洋相呢。

好在,历史没有打我的脸,反而会觉得我当时的预测还是太保守了。【图12】

2021年P7月交付稳定在六七千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就连何小鹏本人也完全想象不到这个成绩:“2017年初开始设计P7,面临非常多人的不相信,直到现在P7月交付量达数千台,我们总算做到了,感谢大家!”

P7肯定不是完美的产品。相反,从它敢于取舍的产品思路来看,它必然是一个「优点突出、缺点比普通车型更多」的产品。举一个例子,我昨天在陌生地点停车时,因为P7屁股比较翘、达到了摄像头与雷达的视野盲区,然后被铁窗户撞到了 —— 这就是屁股翘而美的代价吧!【图13】

P7身上的这种小缺点还有很多很多。这种「优点突出、缺点比普通车型更多」的产品,在自主品牌历史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 我害怕这么一款好产品会夭折,从而与它的目标用户失之交臂。所以从P7交付到现在的一年半时间以来,我承认对这款车有所偏爱:提优点多,小缺点提得少。

虽然偏爱,但结果是好的:看了我的文章而购车的P7车主,都是因为我的体验分享帮他们找到了一款适合自己的好车。【图14】

目前还没有出现因为我的文章而买P7被带到沟里的用户。如果有,请在此文下留言。【图15】

如果P7的产品理念已从摇摇欲坠的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不仅可以自己飞翔,还带动了友商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蔚来ET5、智己L7、威马M7、哪咤S等车型的产品理念上都有P7的印记,至少说如果没有P7的成功,以上这几款车会迟到很多。【图16】

P7的这几款对标车型中,我认为蔚来ET5的创新是最成体系的,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其它几个有待观察:智己L7受制于体制因素,产品、营销、销售各环节之间可能会存在错位;威马M7则将造Ex5的SUV中庸思维带进了轿车,可能最终还要走性价比路线……

P7达到了月销7000辆以上,注定留名中国汽车史。我也很高兴,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该去挖掘下一个宝藏车型了!那会是哪款车呢?
#车圈新星驾到##微博新知博主##新能源汽车补贴仅剩最后一年#

#越南取代中国成耐克最大制造国#
老话题了,制造业外移把很多人吓得不轻,但细究起来,想取代中国的产业地位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们也太小看中国的实力了。

我们都知道,当下中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制造业外移和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低端制造业利润很低,有“一亿件短袖换一架飞机”的说法,所以基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都会把不太赚钱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去,比如说:

50年代美国把纺织和钢铁产业转移到日本。
70年代日本把玩具和服装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
90年代中国又承接了亚洲四小龙的低端产业。

基本一个国家从承接低端制造业到转移低端制造业,经历的时间大概也就是20-30年之间,因为随着20多年的经济发展以及人均收入的提升,用人成本会直线飙升,而资本是趋利的,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就会自动把这些产业转移到用人成本更低的国家。

所以我国自从2008年之后,就出现了制造业外移的现象,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搬离中国,前往东南亚和印度,到了2019年的时候,孟加拉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服装生产基地,越南成了耐克最大的鞋类生产基地,当时无数人在网上叫衰,说中国也会出现产业空心化,说随着产业的不断外移,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不保之类的话,基本就是对前途非常悲观。

当然,他们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因为和美国、日本情况不同的是,美国日本是在拥有了优势高端产业之后,才开始淘汰落后产能的,比如说美国自己有汽车、航天、电子产业,日本也发展起来了汽车和电子产业,更重要的是,美日两国人口都比较少,依靠这些高端产业足以解决大部分国民的就业问题。

但中国不一样,第一,我们的产业转移出现在我们的产业升级尚未完成之前,我们没能建立起系统的高端制造业盈利群,也就是说,我们国内还不能稳定地提供大量的高收入岗位,比如说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感觉高收入的工作很难找。

第二,我国的人口数量比日本和美国多太多了,就算完成了产业升级,能不能彻底不依靠低端制造业?我觉得不太可能。所以低端制造业是绝对不能彻底转移出中国的,现在很多年轻人嫌工厂里面一个月3000多的工资低,所以叫嚣着应该关闭这些工资低的工厂,但是我告诉你,就拿我的老家湖北来说,如果现在有人能提供100万个工资3000的工作岗位,整个湖北政府都会把你供起来。

所以,把大量的低端制造业彻底搬出中国,至少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中国实在是太大了,沿海地区看不上的那些低收入岗位,在中西部地区,可能就是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因此,如果你足够细心,应该就能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国家正在积极引导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康落户郑州。

除了这种跨省份的搬迁之外,各省内部之间也在进行产业重新配置,比如说我的老家湖北,从好几年前开始,就有大量的服装厂、化工厂从武汉市区搬到周边县市,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为武汉的产业升级腾出空间,第二,为周边县市解决就业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的政府还是很有前瞻性的,知道要阻止制造业外迁的这种趋势,但是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原因主要有两点:

1.制造业外迁是一种时代趋势,随着用人成本的上升,资本会自动去到用人成本最低的地方,国内工资3000嫌低,越南工资1500,孟加拉国工资1000都能满足,你是老板,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选,所以,强如美帝,天天喊制造业回流,有用么?

2.低端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工资比较低,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提升收入的需求很大,所以政府一方面是要保住制造业,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提升老百姓收入,这项工作确实不太好做。

前面我说当下我国一个重要问题是:制造业外移和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

如果你听不懂,我用更通俗的话和你讲:

1. 没有了低端制造业,就业问题怎么解决?

2. 保留了低端制造业,如何稳步提升老百姓的收入?

你先不要着急说这两个问题并不矛盾,我很清楚,只是为了告诉看不清时代局势的朋友一个道理——在制造业外移和产业升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很难的!毕竟关系到14亿人的衣食住行问题,只能不断摸索,最终才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1. 低端制造业到底保留多少?

2. 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国内哪里?

3. 高端产业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崛起?

我们总说现在是转型期,是改革阵痛期,其实就是因为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我们一方面高端产业还没崛起,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低端制造业外移,所以放大了国内的就业问题,才让很多人感觉到日子不太好过。

特朗普之所以在2018年发起贸易战,其实就是看准了我国的这个挣扎期,所以想通过贸易战进一步放大我们国内的问题,事实上他的目的也达成了一部分,虽然美国自己国内也承受了损失,但由于贸易战的影响,2019年中国南方的工厂可以说是经历了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如果你家里有做生意的,你随便找个人问问就清楚了。

本来这种局面会困扰我国很长时间,没想到在2019年年底的时候,疫情爆发了,印度、东南亚工业体系瘫痪,全世界75亿人的需求却没有消失,所以大量的工厂开始搬回中国,中国以一国之力供应全世界,及时的遏制住了制造业外移的这种趋势。

而且疫情已经爆发了接近2年了,现在东南亚和印度还在不停地传出这样的消息:

越南停产,上亿双耐克鞋无法交货。

东南亚发生罢工游行,工厂无法开工。

印度疫情期间产品不达标,买方拒绝验收。

如果你是全球的资本投资人,你会怎么考虑自己的投资方向?

而且除了疫情的影响,中国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就是标题说的杀手锏,那就是中国的产业集群优势。

前段时间北京周报社的《对话太平洋》节目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一个来自欧美的嘉宾直言:“中国劳动力可不便宜,比印度尼西亚、越南贵多了,比印度和孟加拉也要贵,很多外企之所以选择留在中国,第一个原因是中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十分发达;第二个原因是制造商在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原材料、组装厂、零部件销售集群化,极大的降低了整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任何一家厂家,想单独离开这个产业链都很困难。”

也就是说,很多人只看到工资成本,觉得印度工资1500,中国工资5000,所以外资必然选择印度,但是很多人不清楚,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成成品,中间有很多复杂的步骤,可能会涉及到100个原材料供应商,200个加工厂,300个组装测试工厂、以及10个品牌销售公司,在中国,这条产业链也许全部集中于珠三角或者长三角,所以从运输到各厂之间沟通都十分便捷,极大的降低了中间成本。

可一旦其中有一个工厂转移到了印度,运输成本和信息沟通成本就会直接翻倍,花钱多是一回事,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直接影响产品的交付,所以即便中国人工成本更贵,但很多外资企业依然愿意留在中国。

有人说,那难道越南和印度就不能把整个产业集群都学过去么?

首先,中国是14亿人口,其中至少有10亿人是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工业化人口,比整个东南亚的人口都多,越南一个国家承接不了中国的产业链。

第二,印度人口确实够多,但是基建落后,国内文盲多,而中国自从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向社会输出了超过1亿的大专以上文凭的高学历人才,而且中国每年还在源源不断的诞生新的工程师,这种人才供给速度,印度短时间内不可能跟上。

所以,东南亚和印度想彻底取代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绝对不是三五年能做到的事,如果你有过研究,就会发现,我国转移到越南的产业基本都是像服装和鞋子这种工序简单的产业,一旦工序复杂,比如说手机电脑,这种会涉及到几十家不同厂家配合的产业,越南就承接不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我国可以高枕无忧,疫情的出现的确为我国争取到了几年时间,但这种局面不会永远存在,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一方面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引导低端制造业向我国西部转移,帮助我国尽快走出现在的挣扎期,等到有一天我国完成了新的产业布局,整个局面都会焕然一新。

很多人总是担心印度会不会在承接产业之后崛起,我说实话,等到印度制造业发展起来的那一天,全球可能已经出现了新的科技革命,或者人工智能已经大规模普及,到那时候,20亿印度人可能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人口负担。
#微博新知博主##我国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运行两周年,#中国天眼大成果登《自然》封面#】1月6日凌晨,《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天眼”(FAST)的最新成果。

在该成果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等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FAST平台,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研究发现,星际介质具有连贯性的磁场结构,异于标准模型预测,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中国天眼重磅成果发布##中国天眼考虑1%观测时间对中小学生开放#

记者了解到,这是FAST产出的系列重大成果之一。自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至今,FAST已运行近两周年,基于超高灵敏度的明显优势,它已成为中低频射电天文领域的观天利器。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t.cn/A6JAu1Px
https://t.cn/A6MNMGUc
https://t.cn/A6JAu1PJ
https://t.cn/A6JAu1Pi

△ 又一重磅,挑战恒星磁场的标准模型

磁场在恒星、行星和生命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程复杂。“磁通量问题”是恒星形成中经典三大难题之一,分子云的星际磁场强度测量是全球天文界的共性挑战。

恒星诞生于分子云中,分子云中的致密区域发生塌缩,最终形成恒星。恒星磁场的标准模型认为,在恒星形成的过程中,磁场和重力是相互抗衡的力量,在分子云密度高的地方,重力越大,磁场也越强。按照这一模型,一颗恒星的形成过程中,重力和磁场不断拉扯,以至于恒星的形成需要上千万年。

但是,要测量分子云的星际磁场强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可用于测量磁场强度的唯一手段就是“塞曼效应”。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即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的谱线。根据光谱的变化,科学家就可以反推出磁场的强度。

但是,要探测分子云的塞曼效应却难度很大。“分子和磁场的作用普遍非常弱,塞曼效应也非常弱。”李菂说。

为了更好地测量出星际磁场,李菂团队另辟蹊径,原创出一种通过测量氢原子的谱线来测量星际磁场的方法——“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原子对磁场的响应会比分子强,氢原子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广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时期,也是不同尺度物质分布的最佳示踪物之一。”李菂说。

FAST为李菂等人提出的新方法创造了应用的机会。“FAST望远镜是探测暗弱中性氢源的利器。”李菂说。

通过FAST望远镜,他们测量了L1544 分子云包层的磁场强度,首次实现了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塞曼效应的探测,也实现了利用原子辐射手段来探测分子云磁场的从0到1的突破。

研究人员发现,与标准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同,星际介质从恒星外围的冷中性气体,到原恒星核,具有基本一致的、连贯性的磁场结构。“由此,我们将恒星形成的时间从上千万年减少到百万年。”李菂说。

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未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理查德·克鲁切尔(Richard Crutcher)评价:“通过观测中性氢窄自吸收线的塞曼效应,FAST首次揭示了在恒星形成的早期阶段,磁压不足以阻止引力收缩,这与恒星形成的标准理论不一致。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恒星形成的天体物理过程至关重要,并显示了 FAST 在解决重大天体物理问题方面的潜力。”

△ 运行两年,FAST产出一系列大成果

从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至今,两年来,来自FAST的好消息频传。仅2021年,FAST就产出了不少重要成果。

2021年10月14日,《自然》杂志发表了FAST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的成果。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最明亮射电爆发现象,由于起源未知,它成为天文学研究的热点。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利用FAST对快速射电暴FRB121102进行观测,在约50天内探测到1652次爆发事件,获得迄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超过此前本领域所有文章发表的爆发事件总量,这一成果还首次揭示出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

“FAST多科学目标巡天已经发现至少6例新快速射电暴,正在为揭示这一宇宙中神秘现象的机制、推进这一天文学全新的领域做出独特的贡献。”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王培说。

2021年5月,国内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发表了FAST持续发现毫秒脉冲星的成果。发现脉冲星是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观测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FAST重大优先项目“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在不到两年时间,累计观测了约620个机时,完成了计划搜寻天区的8%。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曼彻斯特(Manchester)教授评价“发现这么多脉冲星令人印象深刻”,“发现如此众多毫秒脉冲星,是一个显著的成就”。

“截至目前,该项目新发现279颗脉冲星,其中65个为毫秒脉冲星,在双星系统中的有22颗。”韩金林说。

2021年12月,国内学术期刊《中国科学》以封面及编辑点评文章形式发表了FAST开展多波段合作观测的成果。在这项成果中,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将FAST与高能波段的重要空间天文设施——费米伽马射线天文台大视场望远镜(Fermi-LAT)相结合,进行天地一体化协同和后随观测,发现了多颗脉冲星,多波段合作观测不仅开启了FAST脉冲星搜索新方向,而且打开了研究脉冲星电磁辐射机制的新途径,为研究中子星星族演化和探测引力波提供了更多样本。

△ 面向未来,观天利器正摩拳擦掌

FAST频繁产出大成果,与其运行效率和观测质量密不可分。“一年来,中科院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FAST的开放运行和科学研究工作,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FAST科学委员会、时间分配委员会、用户委员会,统筹规划科技方向,遴选重大项目,制定数据开放的政策,充分发挥FAST的科技效果,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院士说。

在体制机制的保障下,2021年,FAST的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已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为FAST科学产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021年,FAST一半的机时用于优先和重大科学项目,45%的时间用于自由申请的项目,包括10%的时间用于国际开放项目,5%的时间用于应急观测。”中科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说,“FAST正在考虑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目前相关申请、遴选方法仍在讨论之中。”

他介绍,FAST的优先科学目标包括研究快速射电暴的物理机制、搜寻脉冲星、利用脉冲星测时阵列探测引力波、通过21厘米中性氢辐射探测星系和宇宙大尺度结构,此外,FAST的另一使命是寻找地外文明,包括寻找第二地球、截获外星人通讯以及寻找生命分子。

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此次征集收到来自不同国家共7216小时的观测申请,最终14个国家(不含中国)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并于2021年8月启动科学观测。“中国射电望远镜发展坚持走‘独立自主’与‘国际合作’的道路。”武向平说。

关于未来,武向平表示,FAST将在快速射电暴起源与物理机制、中性氢宇宙研究、脉冲星搜寻与物理研究、脉冲星测时与低频引力波探测等方向产出深化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科学成果。https://t.cn/A6JAu1P6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天记录三件开心的小事】7.51.早上到公司发现上周买的玫瑰花依然开的很灿烂,并没有因为周末两天没换水而枯萎2.新入职的小哥哥很勤奋,周日凌晨两点多发的周报,
  • 家中必备~【赠运费险】 #V爱守护行动# #微博云上新# [冰雪奇缘雪宝]戳: 【脾胃虚寒喝姜枣桂圆茶】材料:大枣5粒、桂圆5粒、姜半块、枸杞1小撮、红糖
  • 悠长和风,翩然入户。落花人独立,孤影小窗前。
  • 物 ​​​​#DOTA2#记一次吊打老外开局没几分钟影魔掉了对面火猫两次开暂停pa说 you d better quit我说 quit your mother然
  • 他们只是在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坐上了非常普通的航班,他们可能还在想着下飞机后,与爱人团圆,和同事相见,只是没想到,一别或许就是永远。佳佳不知道的是,她的这几个小
  • 倒不是因为她的孩子有多大的问题,主要是她的老公、婆婆每天都会因为孩子的事情发视频过来向她质问或告状。解封在即,就要结束封闭的志愿者生活了,觉得一直以来遇到的人都
  • 3️⃣关于大四流程: 媒体实践,数字传播和文化专业,不再接受大四流程(也就是无法用七学期成绩单提前换到 uncon offer,只能补交完整成绩更新offer)
  • 인정하지 않을 수 없다. 사실 생활 속의 매일은 서프라이즈와 기쁨을 만날 수 있어. 그러니 가졌던 달콤함을 생각하며.. 받아왔던 긍정과 칭찬을
  • 他和我说他去上海出差了一个月,我说哥啊你比我还惨啊,你去了一个月完全没有参与此次夺嫡大戏,一回来也要被隔离啊……我tm、我要上个厕所,我真的憋不住了。#未定事件
  • 【易电联播报】6月20日,易电联再签山西省独家运营商,易电联创始人韩青革与太原威通润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永强在易电联总部进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太原婚纱摄影工
  • 大家至少要做到两件事:1、手里的存款,足够在没有任何收入情况下,撑过6个月及以上。大家至少要做到两件事:1、手里的存款,足够在没有任何收入情况下,撑过6个月及以
  • 这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有退休金,不用上班,大把时间;这是一个有老年乘车卡的人,坐公交地铁都免费,不用操心车费;这是一个不被家人待见的人,不得不每天出来闲逛;这是
  • ”莫云也爱上海味道,熏鱼、酒香草头、腌笃鲜,胃口好的时候,丈夫的红烧肉她能吃掉一整盘。也就是这一年,已经学了4年厨师,做惯了上海菜、广东菜的赵荣华赶上最时髦的一
  • 而中考考生不仅要在考前申领安康码,在进入考点前还要戴上口罩并接受体温监测。今天,全市将有37582名考生参加中考;随后的7月17日,还有39953名考生参加初二
  • 22.被人占了便宜还假装没事的人呢,才是最蠢的,你以为你的好脾气,宽容,就能够为你带来好印象,在别人眼里只会觉得你老实,更好欺负,下次还会占你的便宜,你对别人的
  • [可怜]看到滑过,送它们一个冷漠的眼神[挖鼻] #大binbin的生活碎片#每天晒5分钟的太阳本来只是sr给我买了好看的器皿,为了配那个器皿又买了一些苔藓,想让
  • ▫️功能方面也没啥好说的,平平无奇小风扇,也别指望它吹出个花来是吧!·这只小风扇是去年买的啦,喜欢它当然是因为日剧《凪的新生活》啦,主角就是一只柠檬黄的小风扇大
  • 方文山作词的那首《青花瓷》里那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就是如此而来的~我喜欢天青色的瓷器,这个颜色看起来很舒服,清澈透亮~亦如人,在我眼里,有天青色品质的人最
  • 我是自然·魔小咪[举手],the chosen one,霍格沃茨之战的英雄[奥特曼]毁灭伏地魔最后一个魂器的人,邓布利多军第二任负责人,霍格沃茨罐头课教授,新西
  • 小个子女生也能驾驭的风格,喜欢日系穿搭的姐妹们不要错过这个品牌哦~价格一整套搭配下来也不会太贵,来搭配出属于你的风格吧[奥比岛]近期购物纠纠结结还是买了Yu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