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丨大众日报十篇评论谈创新1#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
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省委着眼发展全局,从科技研发、人才引育、营商环境、数字变革、产业生态、要素保障、民生改善、风险防控、文化宣传、推进落实等十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增强创新力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这十个方面的创新,涵盖科技、制度、管理、文化等领域,抓住了事关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要害,体现了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

2

2月8日-17日,大众日报连续推出十篇评论员文章,对“十大创新”作出解读阐释。现将评论合集整理如下:

做优科技创新全周期生态链

新春开年大会上,省委聚焦“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提出“十大创新”,并将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摆在首位。这不仅体现了对科技创新核心地位的高度重视,更是对全省上下加强科技创新的一次有力动员。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当前,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全面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成绩的得来,无不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但也要看到,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仍然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动能转换还需加力。只有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我们才能进一步推动发展动力转换,实现发展优势重塑,才能为数字变革、产业生态等其他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今天的科技创新,不仅是关键技术的比拼,更是创新体系的较量。只有创新链上各个环节、要素共同作用,创新生态繁荣发展,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全面突破。省委着眼研发投入、科技载体、创新主体、成果转化,将科技研发的每一个环节统筹起来考虑,贯通起来推进,抓住了事关科技创新的关键和要害。按照省委安排部署狠抓落实,推动整个创新链条的升级再造,我们就能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科技创新活力的激发,离不开改革动力的释放。从过去的跟跑型转向引领型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遵循原始创新的内在规律,从教育、科研、人才管理体制等进行系统改革。省委围绕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从制定科技创新平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扩大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范围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尊重创新规律,加大改革力度,我们必将为科技创新铺就更为坚实的发展轨道,营造更为完善的制度生态。

强省之道,首在得人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省委将人才引育创新作为“十大创新”之一,对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作出全方位部署,彰显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魄胆识,指明了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方向路径。

强省之道,首在得人。区域发展的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我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全面突破。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变革,推动产业转型,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支撑。山东是人口大省,但战略引领型人才缺乏、对高质量人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只有加快人才引育创新,造就一流人才队伍,才能塑强筑牢人才优势,在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人才重在“引”,也贵在“育”。近年来,我省招才引智工作成效显著,“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只顾招才引智,忽视了本土人才培养,造成本土人才不足、流失严重。集聚人才力量,引进和培养不可偏废。必须既着眼吸引外来人才,突出招引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引才大使,又用好高校和职教“两个阵地”,抓好本土人才培育。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如此才能固本开源,汇聚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和力量。

引人育人,目的在用人。会不会用人,里头大有学问。要看有没有机会和舞台,也要看有没有信任和激励。省委提出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权力、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等,目的就是要真正为人才“松绑”“减负”“护航”“鼓劲”,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动力活力,就一定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推动山东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向营商环境要动力活力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离不开良好环境的支撑。抓好营商环境创新,开展“创新提升行动”,就是要以流程机制的系统优化、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厚植土壤,为创新创业活力的充分释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往哪落。近年来,我省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创新动力显著增强,动能转换提速增效,对资本、人才、项目等创新要素吸引力日益增强,与我们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有着直接关系。立足新发展阶段,新一轮区域竞争,更是发展环境和营商成本的竞争,谁能持续在营商环境创新上进位争先,谁就能率先重塑发展优势,赢得发展主动。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优质温馨的服务环境,等等,每一项都必不可少。为构建这样一个生态系统,省委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堵点,从办事方便、降低成本、公平竞争、法治环境等方面入手,拿出一系列新招实招硬招,用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积弊,用法治固化好的经验做法,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把这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落实好、执行好,必将为各类企业打开更高层次、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营商环境的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根本,不断创造新的制度优势,不断提升全链条服务质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就一定能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数字变革重在赋能

加快数字化变革,是催生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谁能在数字化转型这条新赛道上,率先实现技术变革,拓展应用空间,谁就能率先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占据未来发展制高点。

推动数字化转型,山东有基础、有条件。我省制造业基础雄厚,传统产业改造空间大,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极为丰富。尤其是近年我省加快数字化布局,累计开通5G基站超10万个,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入选国家“双跨”平台,“上云用云”企业超35万家等等,数字经济规模、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智能制造指数均跻身全国前列。激发潜能,发挥优势,我们完全有能力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点的数字化变革之路。

加快数字化变革,重在融合和赋能。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自身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够赋能千行百业,带动各个领域实现数字化升级。省委从打造“数字机关”、突破“工业互联网”、推进“数字治理”等方面入手,作出系统安排部署,出台务实政策举措,为推动数字化变革明确了主攻方向。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就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俗话讲,要想富,先修路。数字化时代,数字基建就是数字变革之“路”。要想数字“跑”得快,就得抢抓“新基建”加速布局的窗口期,夯实数字底座。一方面“建”要提速,加快实施好5G基站、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能快则快、能早则早;另一方面“用”要集成,注重“新旧融合”,让传统基建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如此,抢抓机遇,夯基垒台,就一定能为数字化变革铺就更为宽广坚实的跑道,实现从“数字山东”到“数字强省”的蜕变。

抓产业要有“生态”思维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哪里生态好、环境优,资源就流向哪里,产业就集聚到哪里,发展制高点就转移到哪里。

审视当下产业发展逻辑,“生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产业的竞争靠“生态”,产业自身的做大做强同样需要“生态”。看一看华为、小米,一个个头部企业不断培植拓宽产品生态圈,渗入用户穿、戴、住、行等方方面面;再看那些有竞争力、话语权的地方产业,往往就是由一个个体系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构成,在这些生态圈里,企业甚至“足不出户”即可满足配套需求。事实证明,有没有领先的“生态”思维,能不能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是培育和维护产业幼苗、产业大树和产业森林的关键所在。

产业生态好不好,主要看产业链的完整性、产业集群的协同性。产业链越长,集聚效应就越强;产业越协同,“化学反应”就越好。作为经济大省,山东产业门类齐全,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197个工业中类。尤其近年随着“链长制”的建立推行,我省聚焦9大产业领域,确定42条重点产业链。可以说,加强产业生态创新,山东有基础、有条件。按照省委部署,立足资源禀赋,统筹抓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强化“龙头”引领、园区聚合、平台互联,就能为优良产业生态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在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优化产业生态,供应链稳定性至关重要。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巨大,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问题更为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只有积极打造完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才能营造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我们既要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又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关键基础技术,努力实现自主可控,如此方可确保产业更优、生态更好、核心竞争力更强。

用创新手段打破要素“天花板”

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要素保障能否及时、能否到位,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激发与释放,事关高质量发展成效。

要素趋紧是一个长期现象、共性难题。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期。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系列瓶颈,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素资源制约。一些地方项目落地慢、动能转换慢、创新力不强,都与要素配置通道不畅、机制不优、保障不力,有着直接关系。加强要素保障,出路在哪里?必须强化政策协同性,以新思路新举措,打破要素“天花板”,换来发展“一片天”。

加强要素保障,市场要有效,政府要有为。要看到,能源、资本、土地、数据、生态环境等各种传统与新兴要素,调控机制不同,侧重点也各异。比如,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指标的配置,要打破市场分割、区域壁垒,让多的可卖、少的可买,必须通过市场化交易来推动。而要让好马吃上好料,优先保障潜力大、效益好的项目,则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创新“要素引着项目来”机制,通过差异化资源配置来实现。总之,既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创新要素保障手段、破解要素趋紧难题的根本之道。

要素的保障,挖潜与优化也是一种提升。现实中经常看到,一边是用地紧张,导致项目难落地,一边则是大量闲置,低效用地得不到盘活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就要加大“出清”力度,全面完成落后产能整合退出任务,为新动能腾出更多空间。要加大“盘活”力度,强化“增存挂钩”,让“闲”土地活起来。要加大“提效”力度,强化“亩产效益”,让优势资源流向效益高地。加强要素保障创新,让一切创新要素充分涌流,我们必将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 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丨创新产业生态 澎湃发展动力
打造“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近年来山东狠抓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着重推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发展,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土壤。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与以往的“开年大会”比较,这次大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重点抓好“十大创新”。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十大创新”,大众日报将连续推出十组报道。今天,刊发第五组报道,聚焦山东“加强产业生态创新”,依托“雁阵形”产业集群,强化协同、提升能级,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创新产业生态 澎湃发展动力

——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⑤

□ 本报记者 刘兵 李振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山东狠抓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着重推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发展,形成了“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

着眼未来,如何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更好激发产业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加强产业生态创新”,依托“雁阵形”产业集群,强化协同、提升能级,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链长既要挂帅又要出征

加强产业生态创新,要注重提升产业链完整性。产业链的“长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产业链越长,越有利于吸引投资、聚集企业,越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能力,越有利于增强抗风险能力、稳定区域经济。

“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链长制’是有效抓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山东省市一体开展补链延链强链行动,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60个,建立公共服务平台100个,产业链“朋友圈”持续扩大。

今年山东将继续深入实施“链长制”,围绕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的关键领域,在全面提升42条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分子材料、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工程机械、能源装备、农机、海工装备、智能家居10条产业链,强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加紧实现重大突破。

深入实施“链长制”,关键在“链长”。潍坊在推行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中,包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内的15位市级领导干部,分别领衔负责全市先进制造业中的15个重点产业链。“我们组建了7个产业联盟,11家企业当选省级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但也看到,在产业链协同创新、链上活动组织等方面,还需加大力度。”潍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鞠俊海说。

“链长”不能只挂名、不出力,必须牵头、挂帅、出征,协同各级各部门抓好产业集群化工作。鞠俊海说,潍坊将研究制定产业链图谱、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实施挂图作业,推动各重点产业链“链长”及责任部门不折不扣落实责任,同时充分发挥“链长”作用,“一链一策”推进重点项目谋划、园区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落实,提升产业链影响力、竞争力、完整性。

供应链“备份”和自主创新缺一不可

优良的产业生态离不开供应链的稳定支持。在这方面,既要做好基本供应“备份”,又要强化创新驱动,保障供应链安全可靠,确保关键原材料自主可控。

作为制造业大省,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基本供应不能断,尤其是煤炭、石油、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供应。近几年,我省布局建设了一批煤炭储备设施项目,在能源保供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肥矿集团曹庄煤矿关井后的600亩土地,山东能源集团于去年9月启动我省最大储配煤基地——鲁西储配煤基地建设,目前已形成煤炭静态储备能力60万吨,今年年底工期扩建后煤炭储备能力将达到120万吨。

“保障能源安全是山东能源集团的核心职责之一。”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表示,以科技创新促进煤炭的清洁化、低碳化利用,启动域外煤炭就地转化,推进“蒙电、陇电入鲁”,有效缓解了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今年,将继续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更有力保障山东能源供应创出更多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

保障供应链稳定,企业自身也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未雨绸缪开展布局。“稳定的供应链保障是选择扎根淄博的重要原因。”西铁城(中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冰说,高端精密机床企业最头痛的配套就是机床钣金,以往只能从日本和瑞士进口,成本高且供应不稳定。淄博拥有世界一流的机床钣金制造商,自动送料机、高压润滑系统等配套设备完全能够替代进口产品。“未来还要密切与上游企业的创新研发合作,进一步做稳做实供应链。”杨冰表示。

供应链是否安全可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键基础技术、关键原材料是否受制于人。破解关键环节“卡脖子”,出路在自主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近年来山东建立“科技+产业”创新生态会商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十三五”期间,我省牵头获得制造业领域的国家科技奖共计33项,全球首款热效率达到50.26%的柴油机等一批重大技术产品实现历史性突破。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表示,下一步将组织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

产业集聚从“物理组合”向“化学反应”迈进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支持并产生创新的区域性开放系统,其创新协同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业集群“规模化”,我省已培育两批35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站在坚实基础上谋划未来,提升产业集群协同性,必须加快实现产业集聚从“物理组合”向“化学反应”迈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提升产业集群协同性,首要在抓“龙头”企业引领。“政府要在政策、资源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发挥其技术攻关、产品配套、品牌渠道等方面优势,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在一线服务企业发展多年,胶州市铺集镇党委书记隋京龙深有体会。目前,当地正加快以源氏木语等为龙头的智慧家居产业集群、深圳赫兹生物项目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卡位入链。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山东提出,要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围绕特色主导产业,聚人气、聚资源、聚活力,促进内部产业有机融合、协同共生。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开发区,以及我省新设立的四个省级新区要争标兵、作表率。

荣昌生物、东诚药业、先声生物、正海生物、普罗吉……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内,一大批医药产业龙头和骨干企业聚集,已形成涵盖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产业链布局。

“多产多链协同发展优势全面形成,由点链向圈群突破,得益于园区内主导产业带来的巨大集聚集群效应。”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相关负责人说。借助黄渤海新区与自贸区叠加的新机遇,烟台将发挥两区融合联动作用,聚力推动园区内全产业链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制度创新链,特别是聚焦行业性、体制性、流程性问题,制定科学制度创新供给方案,实现园区产业深度融合,争取新区建设早日破题。

提升产业集群协同性,平台互联是支撑。2019年7月成立的山东航天人工智能安全芯片研究院,是服务全省信创、高端软件等领域的“3+N”公共服务平台,已引进孵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企业42家,实施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初具雏形。“随着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以及大批新项目落地,如何招引更多人才成为面临的首要问题。今年,我们计划通过申请省、市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不少于2人,全职或柔性引进高端科研人员不少于10人。”研究院综合事务部经理熊久鹏说。

“目前,山东已建立公共服务平台100个,新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8家,一大批企业通过平台共享资源,实现快速集聚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文建说,下一步,将把握产业链重点企业实际需求,积极培育产业链发展促进机构,加快建设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

(□参与采写 王健 张鹏)

抓产业要有“生态”思维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哪里生态好、环境优,资源就流向哪里,产业就集聚到哪里,发展制高点就转移到哪里。

审视当下产业发展逻辑,“生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产业的竞争靠“生态”,产业自身的做大做强同样需要“生态”。看一看华为、小米,一个个头部企业不断培植拓宽产品生态圈,渗入用户穿、戴、住、行等方方面面;再看那些有竞争力、话语权的地方产业,往往就是由一个个体系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构成,在这些生态圈里,企业甚至“足不出户”即可满足配套需求。事实证明,有没有领先的“生态”思维,能不能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是培育和维护产业幼苗、产业大树和产业森林的关键所在。

产业生态好不好,主要看产业链的完整性、产业集群的协同性。产业链越长,集聚效应就越强;产业越协同,“化学反应”就越好。作为经济大省,山东产业门类齐全,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197个工业中类。尤其近年随着“链长制”的建立推行,我省聚焦9大产业领域,确定42条重点产业链。可以说,加强产业生态创新,山东有基础、有条件。按照省委部署,立足资源禀赋,统筹抓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强化“龙头”引领、园区聚合、平台互联,就能为优良产业生态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在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优化产业生态,供应链稳定性至关重要。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巨大,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问题更为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只有积极打造完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才能营造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我们既要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又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关键基础技术,努力实现自主可控,如此方可确保产业更优、生态更好、核心竞争力更强。

链主建链固链,“链长制”高效发力

省市县三级均建立“链长制”并推进走深走实

节后开工生产忙,在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因为有了车桥卡钳环节的一项工艺革新——人工铜锤楔入更换为液压油缸装置压入,除质量、效率大幅提高外,劳动强度更是降低了90%。你或许想不到,这项工艺提升来自一次外部企业组织的入厂问题查摆,而提出建议的,是诸城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福田汽车。

一方面是土地、能耗等指标接近饱和,一方面是产业竞争白热化,经由20余年发展,如何将产业聚合、协同、共生提升到新层次,成为东营市垦利胜坨化工产业园亟须解决的问题。新年伊始,通过一张网,园区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高档产品占比较小且产业关联度不高,现有原料供应下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暴露出来。有了这张网提供的信息,园区增加乙烯、丙烯、裂解C4、裂解C5等来源,深化延长产业链条等一系列动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比如,传统思路下,企业效益差难逃被关闭淘汰的命运。但根据产业图谱,如果这家企业位于一条甚至多条重点化工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整改提升并发展壮大才是科学做法。产业图谱也会指明那些更有价值、更为急迫的领域,先对着这些领域聚人气、聚资源、聚活力,将在布局调整优化上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效用。

统计显示,省级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已汇聚超过4700家企业的12亿条信息并依然在实时更新。用近半年的时间,平台基本完成了对数据的整理、清洗、压缩,今年起重点转向将数据放入相应算法,最终要实现在产业图谱中加入或拿走一个节点,就能预先计算出对产业整体税收、能耗等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实现对全省化工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研判。

“山东上线的省级平台以‘一张图’形式打破部门、领域的信息孤岛,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提供了载体。”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评价。

【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要素汇聚筑起种业创新高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编者按

  为加快现代种业振兴,探索用园区化理念促进现代种业发展,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从2019年以来将现代种业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重点支持范围。河南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立足种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种业“航母”,形成相关生产要素汇聚的持续引力和种业科研攻关的强大合力。

  巍巍太行八百里,滔滔黄河润平川。

  地处黄河流域下游的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有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灌溉用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素有“平原水乡,中原粮仓”的美誉。

  今年,平原示范区立足种业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以生物育种为方向,以确保种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目标,与中原农谷核心区一体推进,开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出台多项措施加大引企、引资、引才、引智、引研力度,推动要素集聚和生物种业创新能力提升,着力打造集种业双创孵化区、种业繁育试验区、国际种业展示交易区、繁育推广区、种业生产加工区等板块于一体,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种业“试验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完善种业产业链条,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随着种业发展功能配套逐步完善,产学研推要素日益汇集,育种试验有序开展,一个充满生机的生物种业创新高地正在形成。

  

  聚——

  贯通上中下游 打造产业集群

  对产业园企业科研成果中试、孵化、展示用地需求优先予以保障;将在建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强化全过程服务;对落户园区的种业企业,年营业额达到3亿元以上,认定为总部型企业的,享受一次性落户补贴……

  创建以来,为了吸引相关科研机构、企业、人才等要素流入,产业园密集出台创新奖励、科研扶持、土地保障、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展销补助、人才安居等7大专项扶持政策。

  在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十余家科研院校,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河南秋乐种业、河南牧原集团等多家企业项目已落地园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等相关专家相继入驻。

  目前,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建设顺利推进,4150亩试验基地已投入使用,350亩科研设施区一期工程计划明年5月投入使用。先正达、先锋种业等企业相关项目正加速建设。

  “在要素汇聚的基础上,我们正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平台,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科企合作机制。”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生说,合作具体包括股份合作、研发合作、项目合作、转让合作等多种形式。无论科研单位以成果和资源入股企业,还是企业和科研单位就一个科研项目而开展合作,或科研单位和企业达成成果转让协议合同,都有助于推动建立激励相容、高效联动的协同机制。

  据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董珊珊介绍,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产业园还通过多项措施强化金融服务支撑,鼓励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与生物育种中心孵化平台合作,培育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每年投入2000万元设立种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园区建设、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企业孵化、产业培育、双创宣介等,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能作用,助推重点项目再扩大投资,更好发挥园区示范作用,带动全区现代农业提升。

  

  研——

  强化科技攻关 保障良种供应

  今年,有一个大豆品种顽强地扛过了河南强降雨导致的长时间水淹,并收获高产,赢得“豆坚强”的美称。这个“豆坚强”,就是大豆专家卢为国研究员带领河南省农科院大豆育种团队培育的大豆新品种“郑1307”。

  10月,在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八位来自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大豆专家,对“郑1307”高产示范田进行了现场实打实收,现场测产结果显示亩产328.3公斤。这一产量创造了河南省选育大豆品种单产的最高纪录。

  这一试验基地,也是产业园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边建设边运行的一部分。

  据介绍,早在产业园创建之前就立项的生物育种中心,在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的基础上,建设过程中已经同时展开育种研发。“除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品种的培育试验,蔬菜育种团队也在组建中。我们的目标是要立足河南,面向黄淮海地区,甚至向全国更广地区提供优质种子。”卢为国说。

  资料显示,近年来平原示范区32家研发育种机构,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开发权的农作物品种50多个。其中获得今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小麦新品种“郑麦379”,实现了优质、高产和抗逆性的协同改良,并通过创新配套生产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模式实现了大面积产业化应用。

  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种子资源库建设、试验基地规模扩大、育种科研硬件设施完善、重大专项支持等,正随着产业园的创建同步推进。“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国农业领域首个产业创新中心的先发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重大品种、关键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基因编辑、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的产学研用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引领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李生说。

  在园区建设推动下,小麦、玉米主产区优势正在进一步强化,向着统筹推进我国补齐玉米种业短板和锻造小麦种业长板,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种业产业链供应链的方向笃定前行。

  

  推——

  先导示范带动 品种结构优化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产业园有多个育种试验基地。在园区展示推广的示范作用下,公司近年研发的丰产性、抗病性优良的小麦品种“秋乐168”和“秋乐2122”已在黄淮海地区推广至年种植四五十万亩,玉米品种“秋乐618”累计推广种植二三百万亩。

  “今年我们已经种下了1000多份小麦育种材料,产业园建设的集聚效应为我们育种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通过技术交流和试验示范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成果转化。”公司总经理助理信宏峰说。

  据了解,平原示范区种子加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拥有河南金娃娃现代化小麦种子加工中心、河南农科米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种子加工中心,年加工各类农作物种子2000万公斤以上,近年来“郑麦9023”“豫麦13”“郑麦7698”等小麦品种和玉米优势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5亿亩,有力支撑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作物品种本身表现优良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推广,提高品种的影响力,把好品种转变成好效益。”卢为国说,“如果只有100斤,再好的品种也不可能实现大面积推广,而产业园建设通过科企合作可以大规模推动原原种繁殖,客观上促进制种能力提升。”

  据了解,按照“集中布局、配套完善、统一标准”的要求,产业园正在整合资金,结合高标准农田等建设项目,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基地管理智能化、生产监测实时化、预警发布精准化、质量追溯信息化的高标准繁种基地建设。同时,园区通过新品种展示示范、种业发展研讨会、种子销售物流模式创新等途径对品种进行推广。

  董珊珊介绍说,产业园还将发挥种业产业基础优势,高标准建设集品种地展、产权交易、销售物流为一体的展示交易区,着力优化试验示范布局。

  “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原农谷核心区创建,我们要以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目标,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平台,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李生说。

  打造集育种、中试、繁种、加工、推广于一体的种业主导产业,引领带动黄淮海区域农业品种结构优化,提升黄淮海区域乃至全国农业良种化水平,已然成为平原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迈出的坚实步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疫情影响还远没有结束,经济恢复的基础尚未牢固,我们的攻坚还要再深化,竞赛还要再加温,把当前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下去,努力从“开门红”迈
  • 相信做了点功课的姐妹们都知道,肉毒除了可以瘦脸之外,还可以除皱,不过仅限于动态纹,比如鱼尾纹,眉间川字纹,还有经常抬眉造成的抬头三道杠、口周皱纹等。 但是又有
  • 6.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缅怀,其实不用鞭炮震天响,无需纸钱遍地飞,只需,一声佛号出六道,三支清香
  • 下面有七种快乐秘方,你可以在孩子身上尝试一下:  一、笑出声来  笑出来,对你和孩子的健康都有好处。#亲子# #音乐会#如何让孩子感到快乐  对父母来说,使孩子
  • 尤其是最近全国疫情反复的厉害,更需要天地正气来护佑,这也算是玄学领域的一个小tip吧(俺仙家和俺说的,虚弱、胆小之人等等用起来也很好使)用的人越多越管用。把 “
  • 工艺上,自然是选择贵州白酒界顶尖的“12987工艺”茅台酒也是这样的工艺,虽说有些地方和茅台酒存在差距,但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 江西鲜辣,跟上面几个省份相比,江
  • #娑婆妙莲开##印心法华楞严[超话]##陪你过年##片言即证[超话]#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又没有所著,你修什么?法华三昧就是花开莲现,即因即果,明白这
  • 这件事情真的可以说是可大可小吧,但是如果了解了这一整件事情,我想真的你们能够理解我这种无奈,一次又一次用同样的理由,借口,甚至到后面不惜造假邮箱,我想了解留学申
  • 我也有因为冲动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冲动到忘了自己遭受的痛苦,让爱我的人难过,我也感激每一个曾爱过我的人,在外人面前我傲娇,自大,不按套路出牌,可越了解我就越明白,
  •   当点位较低、看好后面市场时,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获得更多份额,增加仓位,享受基金上涨带来的收益,还可以免申购费;当市场不佳、或者点位很高时,现金分红是回避市场
  • 阿芸:虽然你喜欢哥,但你老想新加坡和澳洲等海外,这是我不能与你在一起的原因,我老婆韦马莲花必须与我一样的热爱祖国,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为是黄帝正宗大禹之后,
  • #遇见美好##诗词##情感语录#一想到未来美妙的时光,你是晨钟,我是暮鼓;你是琴挑,我是指柔;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漫漫人生路,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陪你走
  • 生活需要一个温柔的梦和一个温柔的人,没有回应的山谷不值得你纵身一跃顾虑太多就会降低你的价值,愉悦的心态才是自信的筹码人生没有返回键和删除键,人生只有确认键和保存
  • 7.中国人疑心重,什么事情都是先怀疑,然后才慢慢地去相信,所以中国人做事情,最初是很缓慢的。4.中国人有一个比较让人“害怕”的地方,就是生气的时候完全不讲理。
  •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每日一善[超话]#我们日行一善,并不是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刻意地去做好事,而是带着善心,给需帮助的人做力所能及
  • 年初在日本注册实体公司,从一开始的小小店铺终于越来越正式,在这里特别要感谢新老顾客对我们的支持与厚爱!年初在日本注册实体公司,从一开始的小小店铺终于越来越正式,
  • 25、人生不过是一张清单,你要的,你不要的,计算得太清楚的人通常聪明无比,但,换来的却是烦恼无数和辛苦一场。37、如果我们毫不怀疑地去相信一个人,那结果只有两种
  • 闲聊时有人问张实忠:“太爷,您整天给别人看风水,咋不给自己找一处宝地,把爹妈的尸骨埋进去,也好升大官发大财,老了也能安安稳稳享清福哇!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十来岁
  • #蓝陌# #仙气小鲜杯# 宅家自制冰饮,清凉一夏就这么简单吖!一到夏天我就喜欢喝各种冰饮不光在外面买现成的在家也喜欢自己鼓捣安利给你们一个我自制饮品的小神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