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走靖安
 “靖”的意思是“安”,所以,“靖安”的名字很直白,就叫“靖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然而无论人间组合出多少吉祥汉字,“靖安”二字却有着高级的贵气,让喜好漂泊的浮云也不由收住了放荡的脚步,停下来伏在靖安罗湾水库上不走了。
  天、地、山、水,四野一片寂静,罗湾水库上黛色的云,那是一种隐士的光泽,在日光和月光下变换着深浅。云是黑色山体的缝隙,日月让云透出一缕幽光,看云时,人是不能像谈论天气那样随意谈论白云的,不然,我们得一定让他去好好看看靖安的山水。
  靖安的山水概括了“靖安”风貌。
  千年古县,自有史籍记载以来,靖安虽历经了“里、乡、镇、场、县”五次演变,“靖安”其名却一直沿用未变。一方百姓喜欢这个名字,喜欢在山水间安于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本性,而本性既是人的自然属性,也是佛性。求“安”之心人皆有之。
  靖安,在江西的九岭之巅,潦水之源。涓涓细流从八亿年的九岭山脉析出,汇集成北潦河,蜿蜒贯穿冲积成一块块山间平地。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百姓将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冥冥之中支配万物的神秘,农耕践约、乡邻交接,让短暂的一生最大限度体验人生安好之快乐。
  若从九岭高处俯视,云端下,莽苍苍,九岭这道翠绿而蔚蓝的屏风,沉沉一线,更适合神游、栖止、安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是一种春雨润目、和风拂衣的认可和接受。盘桓云水,靖安承载着丰富灿烂的文明。6000多年前的大型宗教祭祀场老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此深藏,2500多年前的李洲坳东周神秘王国有待撩开它的面纱,连绵不断的北河樟树林,星罗棋布的老村古寺,见证着悠远而灵动的故事。
  如果说靖安是最早被典籍记载下来的地名之一。那么靖安最初只是一个“里”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变成县名。西汉初,靖安与周边地区同隶属于豫章郡海昏县,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年),分海昏之地另设建昌县,靖安属建昌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靖安大概只是建昌县的一个里,很小的一个区域,到了隋唐,靖安才升格为乡(古代县下设乡、乡下设都、都下设里。靖安到明代,共设五乡二十八都三十ー里)。《靖安县志》(1989年版)载:唐广明中(880年-881年),草寇侵掠本州(指洪州),以建昌县之靖安、孝梯两乡去州稍远,乃置靖安镇,之后发展成靖安县至今。
  一个地名被千万家烟火叫响。
  靖安呵护了一方水土历史演变中的成败荣辱和曲折坎坷,看似两个字,却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靖和安”便是“靖安”历史命运的容器。“里、乡、镇、场、县”五次演变,宛如一个人的成长。诗人北岛说:“在这个呈现的时代,恐怕没多少人懂得消失的含义。”消失是一息尚存的历史,它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人类更新换代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生存者独有的个性与身份。
  明代万历年间的《新修南昌府志》记载了靖安县地名的来历:“初靖安为里名,因里以名乡,因乡以名镇,因镇以名场,因场以名县”五转而成。
  靖安是有根的乡愁。
  即心非心的宝峰寺
  靖安有一座山,山上有水松、榕树、香樟,古树参天,浓荫蔽日。这座山峰叫宝珠峰,也有叫宝峰尖。翻阅1986年《靖安县地名志》:“其峰尖园,四面青翠,中间独黄,望如佛珠。”
  宝珠峰下有宝峰寺,是禅宗马祖道一圆寂之地。欲说江西丛林,江右禅宗,万不能越过宝峰寺。山不高而有灵,势不险却神奇。“天下名山僧占多”,此山此势,亦不例外。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无须寻找木鱼声的来处。我更喜欢宝峰寺带了勃发张力的老树,氤氲一脉心香,柔弱而刚强,宁静而致远。
穿透了时间的帷幕,瞥见了旷古未有的建设序幕“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在那白云深处,有新藤缠绕,有古石巉岩,有池鱼白鹭,有水满田畴。
  这正是我看见的罗湾水库。
  罗湾水库是靖安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杰作。
  清风朗日下,灰白或稀薄叆叇的云罩在山色间,一时间,我感到天地万物生出无数口,大幅度地翕张,从隐处进入显处,人们酣畅的心情里大都因为这水而喜形于色,不费力地就能看见鸟和弧形的七彩光芒,总之,对于罗湾水库的第一次见面,我完成了一次从肉体到灵魂的水的洗礼。
  人类的文明同河流的文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灵秀之美,舟楫之利,人们往往喜欢择水而居。所以,凡是有河流的地方,无论是大江还是小河,都是人烟稠密的地方,都是经济社会发达的地方,都是交通四通八达的地方,都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地方。
  想起古人的一句话:“良田万倾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的浅显道理,自然灾害造成的灾难让这一浅显道理成为一个噩梦。
  水行山谷之中,河床坡度大,由于受咸潮的海洋气候影响,不但遍无灌溉之利,且经常泛滥成灾。每当汛期或台风季节,海潮上涨,引发天灾,山洪暴发,滚滚而来的河水,又滔滔而去,这一来一去,不知有多少土地和活着的生命被吞蚀。
  罗湾水库的由来,要追溯到1969年。这之前罗湾叫塘埠,塘埠地名的由来,旧时未有记载,只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地名来历的传说。相传明朝皇帝在一次巡访中来到靖安,经过铁门堑到蔚云岭,见此崇山峻岭之中竟有一方平缓开阔之处,一条河流穿山而过,景色甚为美丽,地似平塘,不由感叹道:“此地可做埠头,就叫塘埠吧。”
  1856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唐明远率兵三路,攻占塘埠,塘埠民团将士奋勇抵抗,终寡不敌众,死伤无数。梅花尖后有个杀人埚就是塘埠人当时遇难的证据。清政府为表彰塘埠人民忠烈,咸丰皇帝封塘埠为“小南京”,有功首领全部加封“云骑尉”官衔,余者每人抚恤银十二两,以告慰众将土英灵。经大家族和官府商议,特建“义烈祠”和殉难牌坊,以示纪念。义烈祠坐落于干上,向东南座西北,砖术结构,上三层下三层,左右厢房,三个天井,三个厅,左右横屋做耳房,共十八间。大门门额上镶嵌青石板,上书“义烈祠”三字。正厅上供奉曾献漠、罗凤嘴、陈梦松、黄皓翔等多位民团首领,左右厅供奉男女亡灵,可惜已毁。
  塘埠土地肥沃。明清时期发展较快,有四十八家半财主,居住着曾、罗、陈、黄等客家姓氏家族。
  国家在靖安要投资建设一个为电厂蓄能的中型水库,当时选择水库地点为靖安县的塘埠,水库坝体选地为塘埠这个小镇的东端峡谷处,此地名叫“小罗湾”,属一个小自然村,该自然村坐落背南朝北的山脚下,一幢土屋,住王姓人家,自西向东的北潦河上流经塘埠流过小罗湾,流经小罗湾峡谷地段有湾形石壁,水流漩涡,涡成深潭,潭中水流成螺形,故称螺湾。因此处近罗姓大家族,后来便叫小罗湾,久而久之,此地就叫罗湾了。
  当地人说,罗湾水库至少淹没了108户有钱人的房屋。
  从1969年动工,到1978年竣工,9年时间,由于是国家项目的“乐业之歌”,地处靖安中部山区的罗湾水库建成时,7500亩水面淹没了大量肥沃的农田和村庄。
  当时修水库的农民兄弟白天到山上割草,夜里铺在石板上便是“褥子”。民工住在山崖上,啃着冷馒头,喝着湖水,几天吃不上热饭,谁都没发牢骚,大家心里想的是修水库,为的是造福子孙后代。
  水库底跌落了多少当年建造水库运输石材的独轮车,三轮车,镢头、锄头、锤头、铁锨?此刻,看见的明镜一般的湖面,安静的水下却记录着那个年代的风云际会。
  夏阳暖暖,罗湾水库的水面上不知名的鸟起起落落,阳光照耀水面连颜色也像绸缎一样柔软无比。但是,罗湾水库的水下世界的从前不像现在这样保持着一种姿态,那是一个无法返回的时代,在苍茫的一瞬,我穿透了时间的帷幕,瞥见了旷古未有的建设序幕,内中所凸现出来的精神光华,与岁月同在。
  岁月把一切罩在记忆深处,望不到边的罗湾水库,又像时光的投影,从前的热火朝天似乎仍然在耳畔盘旋,可惜,时光的一半是恩赐,另一半却是降伏。
  此刻,罗湾水库是闲云野鹤仙梦之地,峡谷两岸绿树成荫,细细的枝条懒懒地垂在水面上,是那样的惬意。走过的大桥上,远眺水面,看云封雾锁,在这儿,可以释放最纯真的天性,吸天地之灵气而神清气爽。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顺着盘曲的山路而上,充足的负氧离子让每一寸空气,都如同吸氧洗肺,把一天的疲劳洗净。
  唯一遗憾的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承载着传统文化,具有较长历史的村落,这些村落如同一颗颗宝石,散落在田野里。淹没在罗湾水库下面的村庄,我希望有一个博物馆,让为了国家舍弃小家的普通老百姓能够在图文中找到“乡愁”。 https://t.cn/8FR06b7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 10月22日晚有幸观看了舞台剧《两京十五日》首演,趁着记忆还没完全走丢,收起懒鼓起勇气记录几句观后感:

观剧背景:
- 拜读了马老师的原著,对如何能将如此厚重的一本书搬到舞台上十分好奇,书中有诸多宏大场景,特别难以想象出能怎么表现那么多的火景、爆破、水牢以及宏大的漕运等等。。
- 本人理解原著中是太子历险记为明线、苏大夫复仇记为暗线,两条线的交叉点应该是太子登基后要直面明朝的殉葬制度(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但最后火海的结局感觉有些突兀,是不是小说本身就预埋了续集。。
- 很少很少的舞台剧观赏经验。。所以能有的都是大白话。。
- (跟疫情其实没多大关系)好久没进过剧院了,能有机会去看这么一场演出很开心。。
- 还能记起什么就记录什么,毕竟已经过了好几十个小时,不排除出现记忆偏差

整体观感:
- 整台剧还是很忠于原著的,当然做了很多删减和聚焦,保留了重要场景,可以想象幕后的工作量非常非常大。。高导及整个幕后团队辛苦了。。
1、要夸的是两个半小时(上下两场)剧情紧凑,全程都在追着进度的感觉,一刻都不敢松懈,怕错过任何一丝小细节。。
2、可能对没有读过原故事的朋友不太友好。比如开头就是背景屏呈现提前拍好的电影化镜头表现太子宝船爆炸落水/吴定缘水下捞人+主舞台闪现吴定缘批捕太子。。接下来一连串的场景切换和人物陆续登场,节奏非常非常快。。
3、这个开头的优点是其实很抓人,能把观众一下带到那个故事中,视角冲击是够的。。不足呢就是没有旁白或者什么方式大概交代一下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关系,可能没看过原著的观众会看得不知所措以及非常之辛苦

- 个人感觉剧的空间感和舞美拉到了一个还算舒服的度
1、观众视角主要由三面屏(配备了提前拍摄的各种电影化镜头表述)+主舞台呈现。。不知道这种专业术语应该叫什么,反正这种“混剪”或者说打配合基本上解答了本人之前的对于该舞台剧呈现的最大疑惑。。之前只单看过三面屏的大屏幕,以及单舞台,这种打配合的效果还挺生动。。
2、三面屏或动态或静态的背景配合和舞台上演员走位、道具、光影切换,基本可以将观众带入到小说的情境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三面屏动态镜头包括开头太子落水、北上三人小分队骑马赶路、吴定缘踏上水路踩着洪熙皇帝的棺椁前往天文台时的那段VR式镜头表达、以及最后的白绫和火海等等。。
3、三面屏的静态镜头更多撑起了整台剧的舞美,整体感觉色彩饱满度很高、艺术表达效果较好、辅助故事背景的叙事效果基本达成,或清冷(比如老龙头白龙挂及城门巨石砸落那段),或浓墨重彩(比如皇城、宫墙等等),视觉上还比较符合本人审美:)
4、主舞台上的主要道具是那个木制小二层结构,个人感觉道具基本上功能和价值最大化了,这么有限的空间里,在灯光和音效的配合下,时而充当行船、时而充当屋子、时而充当军台和刑场等等,能够感觉到团队的巧思。。而且,该道具走位很棒。。
5、打光和音效整体感觉很ok,记忆深刻的有红玉出现的那段风韵浓重迷雾与暗红(整个人物背景化处理了,基本存活在吴定缘的口述中)、王姑娘出现的那段不忍哀怨凌厉与素白(相关的舞蹈表达很写意)。。配乐特别是古琴的处理感觉不错,感觉到了这种题材下的舞台质感和颗粒感。。
6、当然也有一些小遗憾,这种三面屏+主舞台的构成本身,对于复原一个宏大叙事、场景复杂的原著而言,其实是有天然的制约。。前排观众相对观感会好,对后排观众可能显得不那么友好,毕竟后排想要看清舞台上演员的神情挺难的。。(又是纯门外汉的主观表达)如果客观条件可以满足,《又见敦煌》那种大型场景切换、沉浸式的实景演艺效果是不是会更爽。。

- 致敬高导,个人感觉几位主演的表演都还在线,其他人物也有闪光和出彩
1、对于高导接这么一部宏大制作表示respect,可以想象挑战无处不在,高导棒呆!之前期待的电影化和年轻态也感觉到了
2、能感觉到导演、整体幕后团队和演职人员对这台剧的敬畏和付出。。个人对整部剧的完成度表示满意。。
3、不足和瑕疵当然有。。这块可能会比较主观。。以及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带着什么样的预期走进的剧院。。
4、相较于传统的舞台剧/话剧,这台剧的主要演职人员真的是相对很年轻。。所以客观上就存在经验值积攒的问题。。

--分割线 以下都很主观很主观--

5、比如对于扮演男主角吴定缘的肖老师,平时关注多一些,知道这是他第一次出演舞台剧。。在这么个背景下,个人对于肖老师首演交出的答卷是可以给到良好的评分。。人物呈现和舞台融入感ok,台词没忘词没有明显失误,情绪的转乘以及该有的一些抑扬顿挫都在。。声线和身姿加分,看到了肖老师为凸显男主性格特征设计的一些小动作和小语气。。不足的点呢,其实看出了肖老师的紧张以及一些“赶台词”。。舞台剧应有的一些声台形表感觉不够松弛。。比如上半场谢幕前的重场戏也就是男主寻找自我关于“我是谁”的质问的处理,为了让观众感同身受,个人感觉可以更夸张或者说更“放”一些的表达。。另外同样是成长,要区隔于太子线的话,男主的性格呈现是不是还可以多一些契合他身份的“痞”和“赖”。。
6、出演太子的冷老师,感觉是主演中发挥最稳的一位。了解了一下,冷老师本身拥有过严谨的舞台表演训练和经验,果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台词听着舒服,声台形表更加游润有余、向观众传递的感情到位,太子的成长线也表现的比较好,与其他几位主演的互动也更自然流畅一些(应该是更能调动起演员之间的给和接),这些应该都是经验值在说话,鼓掌。。
7、对于苏大夫的扮演者张老师和于谦的扮演者王老师也表达应有的尊重,感觉大家体力都超好、肺活量应该都挺大。。台词多且拗口,首演虽然听到了些许小口误,但没影响后程,很快调整过来了,人物性格整体与原著契合度还比较高。。感觉舞台剧演员真不容易。。张老师最后墓园场景的那段爆发戏很投入。。相较于小杏人和男主的互动线,个人对小杏人和太子的互动线印象更深刻。。但都多少感觉到了一些“赶”和“紧”,赶台词以及形表上的紧。。整体都是下半场优于上半场,相信随着更多的打磨会越来越好
8、其他几个重要角色也很有印象,比如扮演老龙王/汉王的陈老师非常出彩,昨夜何的形象也很鲜明等等。。

好像絮叨了不少,整体而言还是很开心走进剧院去看去感受了,希望接下来的巡演越来越好。。。

https://weibo.com/u/3876373543
我欲隐罗浮——博物馆藏几种不同版本的《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绘画中。葛洪(284-364)是晋代有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据《晋书》记载,他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迹,析理入微”,因立军功,被封以高官,但“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为由辞去不就。后来听说交阯(今越南)盛产炼丹用的丹砂,遂要求派去做“句漏令”,得到首肯后,他便携妻儿千里迢迢赴任。到达广州时,因刺史邓岳极力挽留,就有到附近罗浮山隐居的想法,于是便有移居罗浮山之举。葛洪在罗浮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留下了代表名著《抱朴子》。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就有不少人画过这一故事。现存的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水准最为精湛。在此之后的明清两代,这一主题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刻划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

王蒙(1308-1385)是元代山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为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外甥。这件《葛稚川移居图》被认为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

在王蒙的艺术生涯中,他并没有到过罗浮山的记录。所以在画中,他是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加上意象山水相融合,表现岭南地区山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景象。图中作者将青绿、花青、红色、曙红以及浅绛、焦墨等交互使用,形成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在王蒙传世的画作中,该图较为特出: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将罗浮山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来,是乃因避乱而移居、远离尘嚣的出世者心仪之地。

王蒙在画中自题曰:“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钤朱文方印“叔明”,另一印则漫漶不清。题识虽并未注明年款,但从内容及画风看,当为王蒙早年所作,反映其早期画风。

王蒙的其他作品如《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代表作都旨在描写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唯独《葛稚川移居图》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折射。至于现代画家惠孝同(1902-1979)认为其“画中的人物和走兽,画的尚不够成熟,主次不分,形象也欠生动;款字也写得弱了一些,这是这幅作品美中不足之处”,显然是苛责了。作为一个以山水见长的画家,王蒙在画中表现出的艺术技巧实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作为王蒙作品中的精品佳构,《葛稚川移居图》历经元明清以来诸家鉴藏,流传有序,其印鉴与书画著录均清晰地再现其传播与鉴藏的历程。画中的鉴藏印有:朱文方印“怡亲王宝”、“孙煜峰”、“大王主人珍玩”、“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弘一斋”、朱文圆印“安”、白文方印“子孙永保”、“子京所藏”、“仪周鉴赏”、“虚斋审定”、“孙煜峰印”、朱文长方印“虚斋之清品”、“潞河张翼藏书画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印”、朱文椭圆印“寄敖”,另有右下侧“圣”字上方一白文长方印模糊不可辨。据此可知,该画曾经明代项元汴(1525-1590)、清代安岐(1683-?)、怡亲王、晚清张翼(燕谋)、庞莱臣(1864-1949)及现代孙煜峰(1901-1967)等人递藏。

在明清以降的书画著录中,这件《葛稚川移居图》也多次被提及。明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著录:“纸本,中挂幅,着色,山水,为日章作”,另一书画鉴藏家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在著录王蒙的题识之后,描述其绘画云:“此图稚川执杖,左携一鹿,后老妻骑牛抱一小儿,二童随之,重山复岭,秀润之笔,非寻常恅草之比”,图中实为“右携一鹿”,当为误记。

郁氏对此画的风格给予肯定,称其为“秀润之笔”。而与郁逢庆大致同时的汪珂玉(1587-?)在其《珊瑚网》中也著录该图的题识,连描述的语句也与郁氏近乎一致,仅“恅草”变为“潦草”,所以有论者经考订,认为汪珂玉《珊瑚网》有袭录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的嫌疑,是很有道理的。但因汪氏《珊瑚网》的影响要比《郁氏书画题跋记》大得多,反而促进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书画的二次传播,《葛稚川移居图》即是其例。

画中以披麻皴画山石,间以解索皴和折带皴相补充,所写飞瀑流泉、崇山峻岭与满山树木相映成趣,使人物的颠沛流离与环境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其绘画主题得以凸显。

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著录《稚川移居图并识》,除实录王蒙题识外,并引用汪氏《珊瑚网》评语⑧,这算是对郁氏评述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再次传播了,可谓是书画鉴藏史上一件无奈又极富趣味的事。晚清时期,李葆恂(1859-1915)的《无益有益斋读画诗》也提及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直幅》。其后的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在其《虚斋名画续录》中也著录此画,除实录王蒙的题识外,他对画作本身也作了描述:“纸本,高四尺三寸七分,阔一尺八寸三分,设色山水人物,稚川手执羽扇携鹿度桥,前导有负筐篮者,有歇担山坡者,后一妇抱小孩骑牛,一仆牵之而行,其余男女僮仆负物随从,山上茅屋数间,位置井井,屋前及山半有童子作迎眺状,重山复岭,碧树丹柯,秀润缜密,实为希有之真迹。左下角楷书一圣字,系项子京编字记号,另草书小押,其文莫辨题款前六字篆书,这是现在所见此画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前最晚的书画著录。

事实上,王蒙并非仅作过这一件《葛稚川移居图》,在顾文彬(1811-1889)的《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顾氏曾收藏一件《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作者这样描绘:“通幅用焦墨,间设浅赭色。峰峦迥互,楼阁参差;一丫髻童立庭除,供汛扫之役,坡下苍头奴担胡卢书剑前导,一婢抱琴踵其后,一童负囊曳牛,稚川绛衣坐其上,手一卷读,妇与两儿,一草角儿,抱鸟圆并跨牯上,一仆左牵之,右又牵一羊;一婢肩竹竿提鸡笼,次第前行”。很显然,这是一幅以墨笔为主,间杂浅赭色的山水画,构图及画中人物造型与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也大相径庭。

在这幅画中,画中主角葛洪坐于牛背之上,其他人物也各有不同,且画面中多出一只羊。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十人,而该《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则至少有十一人。该画题识:“香光居士王蒙写”,上方尚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陶复初、钱岳及蒙城乐远题跋。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及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之上述《葛稚川移居图》,并再引述《六研斋三笔》提及王蒙的第三件《葛稚川移居图》:“余于项氏见。阔幅悬轴,绢素沈厚,布置雄伟……翁媪骑乘一牸、一牯……婢仆四五人,蓬头赤脚,不施严饰,一力奋而前驱,意皆望莽苍进发,盖移居在途景”,据此可知这是描绘葛洪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画作为绢本,葛稚川和妇孺皆坐于牛背之上,画中有一雄一雌两牛,婢仆四五人,大致七八人左右。在该书中,顾氏称王蒙“作《稚川移居图》甚多,惜未能一一对勘耳”。

此外,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著录一件王蒙的《葛仙翁移居图》:“钱塘王孝廉藏王叔明纸画《葛仙翁移居图》,长一丈二尺,阔几二尺,上有袁清容题,今在檇李项元汴”,这是一幅纸本山水画,但上有袁清容题跋,与上述三件作品均相异,故应是王蒙的第四件《葛稚川移居图》了。另在《佩文斋书画谱》中尚著录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文字极为简略,仅有“王叔明隶书图上”数字,故无法判定是否为以上四件之一,抑或另有他作,姑妄存此备考。

在王蒙之后,尚有明代画家尤求、丁云鹏、郑重及清初胡慥、萧晨等人的《葛稚川移居图》行世,使这一绘画主题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明 尤求 《葛洪移居图》卷局部
尤求的《葛稚川移居图》(大英博物馆藏)为一画卷,写葛洪骑于毛驴之上,扬鞭抖缰,后有一壮汉挑筐行于桥上,筐中有宝剑、葫芦、茶壶、锅碗、斗笠等,另有一书童肩背古琴紧随驴后,前有两书童作先导,一人背着八仙桌,一人挑着葫芦、书籍、铜壶等什物。

所写山水为近景,用白描之法,与王蒙画中所用的高远和深远之法大为迥异。作者款识曰:“长洲尤求制”,钤朱文方印“凤丘”和白文方印“长洲尤求”。其题笺为:“明尤子求游旅图逸品。千卷楼主人了酓氏藏”,鉴藏印有:朱文方印“一贯轩长物”、“君子乃乐”、“了酓藏过”和朱文币形印“金匮宝藏陈氏仁涛”。拖尾有近人吴湖帆(1894-1968)题跋:“《葛稚川移居图》出自宋人院本,元钱玉潭、王叔明俱有之,此卷盖马钦山本也。笔精墨意,不在宋人下。余近得子求画《相如属赋图》,与此彷佛,皆子求得意笔也。庚午十月,访镜波兄于月波楼,翦灯夜话,出此共赏,同观者陈君子清。吴湖帆题”,概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源流,并言钱玉潭(钱选)、王叔明(王蒙),称此卷乃仿马钦山本。“马钦山”即南宋画家马远。此画与王蒙之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描绘的只是截取葛洪等一行五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对罗浮山的风貌则较少渲染。

丁云鹏的《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崇山峻岭中,葛洪骑牛行于桥上,后有一羊及挑着古琴、经卷的书童紧随,前方右侧一妇人怀抱小孩骑牛,一人牵着缰绳回顾中,左侧则有一书童跟随其后,画中共六人。该画与王蒙之作较为接近,尤其是桥的造型与王蒙之笔如出一辙,应当是有所本。所写远景为飞瀑和茅屋,山石陡峭,有小斧劈皴痕迹。作者并无款识,仅钤白文方印“丁云鹏印”和朱文方印“南羽”。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有嘉庆、宣统等鉴藏印多枚。此画是明清时期所见《葛稚川移居图》中与王蒙之作最为接近者。

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自题曰:“葛仙翁移居图,壬子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黄鹤山樵”即王蒙。画中在山脚溪流左侧,一妇人怀抱小孩与葛洪各骑一牛,前面各有一书童执引,一书童担着家具物什,一书童手捧一鹅,肩背葫芦,画中另有一羊与二犬随行。山上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在纵深处山路蜿蜒,飞流直下,峭壁林立,云雾缭绕,一派远离尘嚣的仙境之象。从画面构图看,与上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并不接近,但极有可能源自目前已失传的、《佩文斋书画谱》中著录的王蒙《葛仙翁移居图》。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等三朝帝王藏印。此画也和丁云鹏《葛洪移居图》一样,与王蒙画风最为接近。清 胡慥 《葛洪移居图》 扇面

胡慥《葛洪移居图》扇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葛洪骑于牛背上在前方引导,不时回顾四盼,后有一人拉车跟随,车上各种杂货累积,妻儿坐于山石后的另一辆车上,一人在后推行,另有一脚夫挑担随侍车侧。因扇面乃咫尺之属,故作者描写的场景乃截取其中一段,并无崇山峻岭,但从溪山行旅中,可以想见路遥山深。作者题识曰:“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朱文长方印“胡慥”。“癸巳”乃清顺治十年(1653年)。

萧晨《葛洪移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在深山古松下,葛洪右手执杖,头略望后倾,站立于山石旁,其妻手执纨扇立于后侧,一白发老妇(或为葛洪之母)双手合十,面朝葛洪夫妇;前方两书童整理包裹行囊,另有两童抬着桶(或为其他什物)拾阶而上,一牛歇息于坡脚。很明显,这是葛洪在移居途中稍事休整的场景,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构思略有不同。作者题识曰:“丹砂勾漏得还无,女伴追随有鲍姑。更欲移家向何处,夜深门闲独看炉。癸亥春日写图为道翁并题博正,兰陵醉客萧晨”,其中“丹砂”和“勾漏”(句漏)都是和葛洪有关的用典。
清 萧晨《葛洪移居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行世的所有作品中,应该还有不少《葛稚川移居图》画作。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元代王蒙之后,葛稚川移居的故事最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在这个故事里,既寄托了避世而遁入罗浮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是对王蒙以来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是传统山水画嬗变与演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探讨以王蒙为代表的《葛稚川移居图》,其意义显然已超越其绘画本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真的好喜欢他呀 喜欢他这么贴着我的感觉 喜欢他柔软的热热乎乎的小身体 喜欢他亮亮的小眼睛 喜欢他萌萌的小声音 确实是好喜欢他呀 现在的他那么小,那么需要我 看
  • 《中国恢复增加石油储备,美媒:中国原油储备量已经高出美国》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6月3日公布的数据,截至5月27日当周,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继续下降,因原
  • 礼物那当然要了,虽然不知道是啥…就忽悠着我去车库让我自己开后备箱,哎呀呀,小米平板~~~这胡老师不知道啥时候又偷买的[思考]他说本来想情人节送给你,现在给你多玩
  • 6月多和小酥来互动吧~福利超多的哦!只要你是小百的铁粉,就有可能获得你爱的艺人大大的亲笔签名照~ 福利多多,记得努力和小百互动呀[爱你] 本期福利官@庆怜on_
  • 在倾斜的火、没有浪花的波涛和没有重量的物质中推倒她的风。她的吻一块块碎裂和下沉,在夏天的风的大门遇袭。
  • 这一条路同样指向匈牙利草原和多瑙河谷,两个因素增加了这个方向的敌人的危险性,一个是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自古盛产强大帝国,从波斯、帕提亚、萨珊波斯到阿拉伯帝国和奥斯
  • 特别是用过大牌的人,用到我的产品,就会对比出好坏差距,就会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护肤品更适合中国人的皮肤。由于相比较下来的所谓的“高客单价”经受很多的质疑,但是我们坚
  • 图3:退休法官罗默和嫌疑人(图中右上)乌德(图源:《纽约邮报》)消息人士透露,在犯罪嫌疑人的车内发现了一份有十多个名字的杀人名单,除了已经遇害的罗默以外,麦康奈
  • [裂开](微笑)配上我最爱的男人,哈哈(✪▽✪)一个特别的端午节#plog纪念册#借工作之便我终于过上了夏天见到了家人 和我的狗砸我妈看见我的第一件事拉我称体重
  • 黄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2 问:如何是道。如何修行。 师云:道是何物。汝欲修行。 问:诸方宗师相承。参禅学道如何。 师云:引接钝根人语。未可依凭。 云
  • #BioArt文献阅读打卡##BioArt日历#第34天——本来想看一篇中文指南,但是发现下载需要支付会费,还是英文文献吧......网上能找到基本上就能免费下
  • 24岁的开始因为我的爱人们 我漂亮生动在身边的照例陪伴 在远方的较劲般证明爱我贪心地许了很多愿望 总结就是一切向好要热烈 真诚 明媚 独立要清楚心中所想
  • 而如果你的某些五官也具有“苦相感”其实可以往我见犹怜、欲拒还迎的媚态方向发展哦,病娇美人也是大有一方天地的。.今天聊的“苦相感”美人,是大家平时很少会注意到的一
  • 与其热闹的引人夺目,步步紧逼,不如逐向做一个人群之中真实自信的人,不张扬,不虚饰,随时保持后退的位,心有所定,只是专注做事。与其热闹的引人夺目,步步紧逼,不如逐
  • #天下足球# #西甲# 苏亚雷斯今天在Instagram上晒出全家与自己马竞壁画的合照,并对此表示无比自豪。苏亚雷斯:能出现在这幅历史性的壁画当中是多么美妙且自
  • 喝多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帮你回忆,帮你回忆也不可怕,更可怕的是有人帮你记录哈哈哈哈图一:昨天和小野浅吃了灯塔烧烤 yyds!图二:路边突然出现的一只小可爱 我们
  • 【#广州国际金融城发展论坛#10日启幕:畅议构建国际金融走廊,释放大湾区数字金融新动能】近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构建“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同时要
  • )但你问我欧冠冠军支持谁,那自从曼城被黑色5分钟以后肯定是皇马[doge]其一是要维持在wyf面前的一语成谶“懂球”形象,其二是不想在论坛pvp对利物浦球迷落个
  • 我结婚的时候不哭因为我感觉不到被重视一生就一次的东西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是敷衍我嘛你们家不上心还不让我自己上心嘛一直强调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有弄好婚庆找的你家亲戚又不是
  • 但会议结束仅10天,包钢钢联板材环保设施在检维修作业时就发生事故,说明包钢集团和山东国舜没有认真吸取其他企业事故教训,未按要求对除尘器、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