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炸桥封路荷枪逼停 #记者驱车夜行550公里奔赴基辅实录# 】#新华社记者奔赴基辅遇炸桥封路荷枪逼停#俄罗斯24日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随后宣布全境进入战时状态。#关注俄乌局势最新进展#

没飞机、没长途大巴,在亚欧地区常驻多年、有过两次入乌报道经历的资深记者鲁金博一路驾车闯关,克服了炸桥封路、荷枪逼停等重重困难,深夜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请看他发回的一线报道——

出发!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月24日清晨,手机新闻APP疯狂推送最新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重大消息。根据新华社统一部署,我作为第一路增援记者,立即着手联系进入乌克兰渠道。

已经没有飞机、火车,我抢到一张长途大巴车票,但一个小时后订票处工作人员联系我:“俄乌边境现在关闭了,所有长途车取消,你不可能过得去!”

我曾赴乌克兰支援克里米亚入俄和乌东部地区冲突等报道,深知现在这种乱局下,很多事没有章法可循。使命在身,我决定立即出发,先到边境再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相机等设备、汽油桶等装上车,护照、出差证明等通关文件备好,出发!

说服关卡人员放行

他特意与我握手告别

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到乌克兰首都基辅约550公里,导航显示开车需要近8个小时。

我到了白俄罗斯距乌克兰边境最近的加油站,加满油,两个热狗和一杯茶垫了垫肚子,又加购了一袋面包、一大瓶水,开始闯关!

白俄罗斯关卡的工作人员上前告知:“现在乌克兰那边在打仗,你不能过去。”

我立即把驻白俄罗斯记者证、驻俄罗斯记者证、护照、出差证明、汽车证件全部出示,为了通关还搬出了一个理由:“我们在基辅的记者同事忙报道已累病,急需帮忙!”

工作人员思索片刻又劝我,前面主干道桥面都被炸了,就算想去也到不了基辅。但见我决心已定,他最终一脸佩服又挺无奈地答应放行。一切手续审核完毕,他特意出来和我握手告别,祝我工作顺利。

我心怀忐忑地把车开到关卡的乌克兰一侧,下车走到岗亭,看到电话等办公设备都在,灯也还亮着,但没见到人。

两辆白俄罗斯大货车正巧路过,司机娴熟按下按键,栏杆升起。我问司机:“我的护照不用盖入境章吗?等我再从乌克兰出境怎么办?”司机笑着说:“都自助呗!”

边境村落的乌克兰大爷问我:

“过去也是战区,你去干啥?”

正在空无一人的道路上一路狂飙,突然间,导航上显示的路没了。赶快刹车,下车定睛一看,一片水泥残渣。再往前走,宽阔的河面上正是关卡工作人员提到的那座被炸断的桥。

当地手机信号很差,导航只能看个大概,摸索着找路。附近村落几乎家家闭户。好不容易遇到几个在户外聊天的老大爷,问我:“你要去基辅?!桥炸了,过不去!想绕路?穿树林,开30公里!过去也是战区,你去干啥?!”

各种尝试未果,幸亏一辆汽车从树林里开出,我急忙拦住司机,他给指了一条路。

林子里的雪都化了,道路泥泞,5公里的路,开了一个多小时。天已黑,周围没有一点声音。闪念想,车坏了怎么办?回不去了,只能往前!

总算绕开了断桥,开上主干道。开始不时碰到坦克和战车。我知道,目标近了!

导航显示,切尔尼戈夫只能绕城通过。

乌克兰士兵端着枪:

“谁放你过来的?”

快到切尔尼戈夫时,路障明显增多,我第一次遇到哨卡的拦截。乌克兰士兵短暂询问和检查后便放了行。

在岔路口,近光灯照得远处地上像有什么,减速后才看清,两个人正趴在地上被检查。

10来个身穿迷彩服的士兵冲上来,端着枪对我喊:“停车!熄火!”我降下车窗,还想挥手致意,但几支枪口逼得更近:“双手放在方向盘上!”

我用俄语与他们快速沟通几句,按照指令下车打开车门和后备箱,把所有证件拿出来。

对方十分气愤地连珠炮一般质问:“谁放你过来的?你是怎么过来的?桥断了,你从哪里来?没人拦截你吗?”

我如实回答路上的情况和所见所闻。他们核实证件无误后再次放行,还补充一句:“我们和中国是友好的!”

终于在主干道旁看到营业的加油站,赶快进去买当地手机卡。可是加油站的POS机坏了,只能用现金,而我没有当地货币。这时,三支步枪从加油站门口探入,吓得我一身冷汗。原来是三名年轻警察进来买烟。其中一名警察看到我的难处,还自掏腰包买了电话卡送我。电话卡100格里夫纳(约合3美元),我给了他5美元表示感谢。

借机和警察聊了聊基辅局势。他说:“很不好!大家都在撤离,你也应该离开,进去太危险了。”我问他为什么不走,他回答:“这是我们的家园,我会留在这里守卫。”

快进基辅时听到巨响

重新出发,离基辅越来越近,突然看到天空一闪亮光,紧接着一声巨响。赶紧拨通新华社基辅分社记者的电话,询问他是否平安。同事告诉我一个消息,基辅已经实行宵禁,我可能进不去了。

果然,导航突然提示前方道路封闭。紧接着,又看到荷枪实弹的警察,我减速停车接受询问。

待我表明中国记者身份,警察核实了信息予以放行,还对我说,明早城市备不住会受到进攻。他祝我采访顺利,我祝他一切安好。

再也没有关卡了!可能因为一路高度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我竟然在基辅分社附近的桥上盘了三圈才找对出口。

终于,我与带病在报道一线连轴转几天的同事会合。接下来,我们会一道在乌克兰局势最前沿发回中国记者的报道。希望冲突早日平息,有关当事方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当地百姓的生活能回归正轨。(新华社)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生不如意时,换一种心态,改变不了工作,不妨我们学会接受当前的工作,在工作中热爱着,并且认同他,那么你也会过得无比幸福了!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出去要颓废,找到人生
  • 在佛法裡有八個意思,其中兩個最主要的意思,第一是「主宰」自己做得了主,這是我;做不了主,還談什麼我!我們要保持自己的身心像蓮花一樣,它是清淨,你念這個咒要知道這
  • 但是直到我有一次刷dy的时候看见一个视频,直接改变了我对邓为的看法“他和他的助理还有团队的几个人刚下飞机,就被一群dp围着,周围就一两个fs,因为拍不到正脸,那
  • 新品持妆睫毛膏你用对了吗!选对新品定妆喷雾不踩雷选择好用的定妆喷雾一定要好好做功课再入总结了一些自己日常用到的定妆喷雾嫌麻烦的姐妹可以来直接抄作业了贵的便宜的都
  • 带了10杯奶茶回来 还送去给了朋友们 本来高高兴兴在家喝着最后一杯 直到我上称 胖了三斤 手里的奶茶瞬间不香了 没有一杯奶茶和一口肉是白吃的一盏灯吃了 没在市中
  • 「生日大屏解锁」活动时间:8月15日-8月31日☑️活动目标:1⃣️本月31日前,2000人看视频7天(无需连续)解锁【广州GOGO新天地屏】2⃣️本月24日前
  • (谢瑶、谢暄、谢晴视角) 天朝歌剧本杀测评: 这个本是难得机制本里面有种让我感觉女性偏向于男性角色附属品的感觉,姑且不说女性角色人均恋爱脑这个点,还加上很多小
  • #推文[超话]##推文[超话]#很好看的一些甜甜的古言文,真心觉得好看才推的,都是本人的古言top1.《剑拥明月》by山栀子,男主折竹,女主商绒,厌世公主和少年
  • 也就是说,每个人平均可以得到三只鸡 请记住,不管你有多么孤独,这世界上的某个角落里有三只鸡是为你而生的,就算它们死了,立刻又会有同类补上,就算你一个朋友都没有
  • 当 MBTI 16人格穿进原神世界|||在PDB投票结果上做了些调整,毕竟是虚拟角色,各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向右R]头脑担当NT紫人组 INTJ:艾尔海
  • #原神3.7枫原万叶##原神微博表情# [枫原万叶]哇喔厉害了表白我超级喜欢这次的表情图[枫原万叶]这次3.7卡池复刻居然有我喜欢的枫原万叶[枫原万叶]众所周
  • “婆婆,您女儿也许是有苦衷的,有的时候我们也想回家陪陪父母,但是要赚钱,工作时间又不自由”“傻姑娘,我知道你们年轻人的不容易,但是过年过节还是希望你们能回来看看
  • 《许念禾季辞》《宁嫣晚沈栖迟》《许雯初裴琅》《叶温心季慕风》 《桑罂岑聿缜》《沈听鸢谢铮》《桑芮岑明铮》《谢晚陆时》 《偏执少帅狠狠宠小娇娇被强制爱了》颜以
  • ​心善则美,心纯则真,如果我们能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一任沧桑,就能获得一份云水悠悠的好心情;用平常的心去生活,用宁静的心来领悟。世间因果,万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陆予琛舒漫》《莫子衿秦言》《裴怀沈袭》《薛嘉玥令琛》 《闪婚男机长,她错撩疯批老公》沈忆璇高遇唯 《慕颜沈墨初》《阮绵绵谢远道》《苏稚宁沈行舟》 《撩了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
  • 希望继续健康的瘦下来~今天差点翻衣柜了,下周气温居然要到27了,可怕,不过我准备再忍忍,四月再翻吧,不然又得降温呢[泪]来皇廷中餐厅·粤式手工茶点·粤潮菜的时候
  • 实在是太开心了拜完去一家台湾小吃店东西都好便宜好好吃每个菜都巨好吃点了满满一桌今天还吃到一个以前没吃过的东西叫牛排就是牛的肋排炖的有点咖喱的辣味和卤料的卤味肉炖
  • 结果没有开 去了旁边一家类似牛肉粿的店 狠狠被宰了 四十块钱一个湿炒牛肉粿 导致我接下来两天看到粿我就有点心理阴影 小公园是真的超级多人啊 几乎一杯潮茶之类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