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士大夫生活观念的转变,显然导源于儒释道三教合流。士大夫代表了儒学正宗,但在明代,已经深受老庄、佛教的影响。江盈科在《自述》诗中,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老庄生活观的认同,即吃亏是福、知足常乐。诗云:“人情譬如马,吃亏乃知福”,“善哉老氏书,知足常是乐。”在《忆昔》诗中,亦云:“达哉庄生言,三旌等羊肆。” 受老庄生活观念的影响,这些士大夫大多抱有一种对官场厌  倦的情绪。如江盈科,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选任苏州府长洲县知县。五年秩满,迁吏部考功司主事,因为考察他在长洲任上时征赋不及格,于是改任大理寺正。所以,他对自己在长洲做官的生活,一直体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在诗中称“六年苦海长洲令”,甚至将名场视为戏场:“看破名场是戏场,悲来喜去为谁忙?”“无心更与时贤竞,散发聊便卧上皇。” 正因为此,江盈科在很多诗歌中,表达了对做官的厌烦,不愿再做宰官之身,如诗云:“解绶便安逸,抽簪得隐沦。为偿牛马债,一见宰官身。笑面人前假,攒眉背后真。从今登觉路,无喜亦无嗔。”将做官视为偿还做牛做马之债,这显然是一种极端的情绪。

当然,对官场厌倦情绪的产生,除了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之外,还有以下两个具体的原因:一是做官之贫,如江盈科有诗说他做官三年之贫,其中云:“作吏经三载,残躯万苦余。子钱增似母,宦囊薄于儒。乞米怜腰惯,窥铜笑貌癯。乡书不敢寄,猨鹤恐嘲予。”二是政拙,江盈科有诗云:“直以肝肠合,宁论臭味同?世情欺政拙,吾党负诗工。” 作为一个文人,他们在政治上确实缺乏治理的干才,但对自己的诗才还是相当自负的。

在厌倦了官场生活之后,这些士大夫所羡慕乃至最后的归路,往往就是逃禅。江盈科在给月空长老的诗中云:“逃禅余有意,欲撇进贤冠。” 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袁宏道的身上。当袁宏道移病南归时,江盈科赠予他一诗,明确指出袁宏道原具佛性,不是一般的官场失意之后的“逃禅”。诗有句云:“宰官原佛性,不是学逃禅。” 逃禅之后,他们的生活不外乎学佛、吃斋、读经。江盈科有《学佛》《崇国寺吃斋》《念经》三诗,所咏就是逃禅以后的生活。 此外,在明代的士大夫中,已经形成了一股与僧人相交的风气。从江盈科的诗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所交往的僧人不少,分别有月空长老、怀旭长老、虎丘僧明觉、僧人愚庵、僧人朗目、娄门寺老僧、百花庵僧,等等。 士大夫与这些僧人平常相聚在一起,其交往内容也相当丰富,或是士人聚集在僧寺一起品茗,或是替僧人之画题上一些诗句。

崇信老庄,皈依禅释,导致士大夫生活观念发生两大转变:一是信命思想的风行。如刘荣嗣云:“人生顺逆,命定之矣,踌躇计较为用也。所谓君子落得做君子,小人枉了做小人。” 二是“人生贵适志”思想的出现。明代的士大夫,始终抱有一种“人生贵适志”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追求一种闲适之趣。他们最为无奈却又不得不应酬的是下面两件事:一是做官时的“簿书期会”,二是在故乡时的“酒食征逐”。 这些应酬,无不使他们感到心累。所以,他们有时所向往的是山童野叟之乐。

基于生活的富足、安逸,“偷闲”观念开始在士大夫中风行起来。如洪应明云:“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明代的城市化、商业化相当明显,理应是社会各阶层无不忙于逐利,缺少一定的闲暇时间。事实并非如此,亦即明代士大夫的生活已如“舞蝶游蜂”一般,是“忙中之闲,闲中之忙”, 由此确立了忙与闲的互动之势,甚而“忙中偷闲”。

正是这种“忙里偷闲”的观念,才最终确立了士大夫以闲情逸致为基调的生活模式。追溯文人士大夫的“闲情”,理应提到晋代陶渊明的《闲情赋》,赋中铺陈,缠绵婉娈,无不寄其闲情。至清初,李渔《闲情偶寄》一书出,取情多而用物闳,更是成为天下雅人韵士家传户诵之书。然若论悠闲的生活方式,明代的士大夫堪称典型。

这种生活方式,奠基于士大夫对“逸态闲情”的追求,亦即在生活上追求一种闲居之趣。就逸态闲情而言,无论是昼闲人寂,只听数声鸟语悠扬,还是夜静天高,仅看一片云光舒卷,无不会使他们感到耳根尽彻、眼界俱空。在他们眼中,好书良友是千载奇逢,碗茗炉烟是一生清福。闲暇之时,烹山茗,听瓶声,一炉之内,即可识得阴阳之理;即使是自己与人弈棋,或者在旁观看,亦可悟得生杀之机。毫无疑问,这既是一种逸态闲情,只需自尚,不必外修边幅;又独具清标傲骨,不愿人怜,无劳多买胭脂加以掩饰。 就闲居之趣而言,他们从内心已经深切体会到闲居可以带来以下五种快乐:一是不与人交接,可以免却拜送之礼的烦恼;二是闲暇增多,可以终日观书、鼓琴;三是无论睡起,无不随意,没有拘碍;四是与尘世相隔,可以不闻炎凉嚣杂;五是心无旁骛,可以一心课子耕读。 这种闲居生活,即使只有茅屋三间,木榻一枕,但还是明窗净几,烧上一炉清香,啜上几盅苦茗,有时读数行书,有时与高僧谈禅,或者当暖日和风之时,在豆棚菜圃之中,无事时听友人说说鬼话,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无不是一种赏心乐事。 《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二)

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注: 这是讲,这个法身上等诸佛之智,下同众生之体,所以它和一切苦空无常的差别法其实是不二的,不管你什么善恶是非净秽高下,乃至生死涅槃,在如来如去中,统统了无分别。就像禅宗古德讲的,“斩却佛魔,吹毛靠天”,只有打破固执于自我的见解,停止一切分别妄想,连佛魔都不执著,这样才能见到我们的真如本性,这就是修行的法要!

一切无得无失,无浊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注: 这个如来法身等同法性真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所以无所得,也无所失,既没有五浊恶世,也没有痛苦烦恼,无作无起,没有生灭,没有什么可畏惧忧虑的,也没有什么可欢喜厌离的。法身远离这一切造作和情绪的生灭。

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注: 这是讲,真如法身根本就不在时间的范畴内,所以它是没有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是法身的如幻示现,但一切却又不是法身的真相。换句话说,它是一切,但同时又不是一切,所以到此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已经没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了,再说就是多余了。

在历史上,裴休是唐朝的一代名相,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大居士,有“宰相沙门”的美称。有一次,他在一座寺庙里看到一个出家人正在看经,就问:“你看的是什么经啊?”出家人就说了:“是《无言童子经》。”裴休就问了:“那这部经有几卷啊?”那个出家人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两卷。”这个时候裴休话就来了,他说:“既然是无言,那为什么还有两卷经?”

有位悟道的禅师他就代那个看经的出家人回答说:“如果真无言,岂止两卷经!”这个真是回答得太妙了。所谓“浩浩大千界,念念本寂了”,正是因为真如法身是无言性空的,所以它才会有那样周遍寰宇、森罗万象的大言和大美,那岂止是两卷经所能道尽的!这个不可思议的法身显现,超越了一切言说分别,但又不离一切分别言说,你们能了解吗?

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注:维摩居士最后就总结说,世尊啊,如来的法身就是如此,修行者应作如是观。要像我说的那样去观照佛身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邪观。那听了这话我们就要懂得反省了,要懂得拿这个来衡量自己,我们是怎样观照如来的?我们现在看的这一品叫做“见阿閦佛品”,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大概可以领悟到法身超越一切事相,但又不离一切事相的真义。

尔时,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注: 这时,舍利弗见维摩居士在佛陀面前口若悬河,说法无碍,就猜想他来头一定不小,于是他就向维摩居士请教说,请问,您是从哪一个佛国命终之后,才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呢?

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舍利弗言:无没生也。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注: 维摩居士就反问舍利弗说,你所证得的阿罗汉道是有生灭相的吗?舍利弗就回答,我所得法,是没有什么生灭相的。维摩居士说: 既然一切法都是没有生灭相的空相,那你为什么还要问我是从哪个佛国“来”的呢?

于意云何?譬如幻师幻作男女,宁没生耶?注: 维摩居士又问了,舍利弗,不知你意下如何,好比大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变化出许多男人和女人,表演完后他们就消失了,你认为这些男人和女人是有生灭的吗?

舍利弗言:无没生也。汝岂不闻,佛说诸法如幻相乎?答曰:如是。注: 舍利弗回答说,他们是幻化的男女,那当然没有什么生灭啦。维摩居士就又问了,你难道没有听佛陀说过,一切法缘起性空,一切生灭之相都是幻相吗?舍利弗只好老老实实地承认说,是的,维摩居士,佛陀是这么说过。

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注: 维摩居士说,你既然知道一切法如梦如幻,那你还问我是从哪个世界命终了才生到这个世界来的干什么?潜台词是,你吃饱了撑的啊?

大家注意!维摩居士从妙喜世界来到我们娑婆世界是“无没生”,反之亦然,我们念佛往生净土也是“无没生”。在娑婆世界我们没有死,在极乐世界我们也没有生,还记得以前讲过的那两句话吗?“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你们能了解这个道理吗?

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坏败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注: 这一段非常重要!维摩居士在这里说,舍利弗,一切生灭法都是虚妄的幻法,并没有什么东西会真的死亡或消失了,那只是因缘幻灭的表面现象而已。像那些在天灾人祸中死去的人就是这样,并没有人会真正地死去。反之亦然,并没有什么东西会真地无中生有。像我们、包括你们辛辛苦苦生养长大的孩子,好像是真实的存在,明明看得见摸得着,又能吃又能拉的,但实际上我们都是刹那生灭的虚影,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幻相,“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万事万物不过都是缘起相续的假象而已,我们其实正在出演一场精彩的好戏!迟早有一天,大家会了解我们正踏足的这个物质宇宙、这个娑婆舞台到底有多伟大!

在佛经上,佛陀是用自性、佛性、法性或空性来表达宇宙本来的那个状态。因为它没有任何可供语言描述的形相,但又确实存在,没办法才称之为空性。这个空性就好比是磁铁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不能说它没有。龙树菩萨就曾经用八个“不”来描述这个空性的状态,所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我们佛教认为这个空性是活泼泼的,能生妙有,能现宇宙万相。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指出了,这个伟大的空性正是我们的心性。《楞严经》就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所讲的“心”,就是空性,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本来面目。

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大约一百到一百五十亿年以前,在一个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大爆炸以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那种状态不是我们能想像出来的,许多宇宙的定律在那个时候也不适用。佛陀就用“不可思议”来形容这种状态,科学家们也承认这种状态是我们人类的思维永远都不能理解的。但是,科学家没有办法,我们的佛陀却有,佛陀告诉了我们一个“不思不议”的禅定方法,当精神意志高度宁定的时候,一切念头放下,心海澄澈,所有幻相消失,那时宇宙和生命的真相就会完全呈现,这种境界被称之为“开悟”或“明心见性”。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我们这个宇宙在诞生之前,那个大小大概只有十的负三十三次方厘米,也就是0.00……001(中间要33个0)厘米。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数字,有多小?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明,如果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1毫米,把这根头发切断了,就会出现一个直径平面,如果把我们前面讲的这个宇宙原点放到这根头发的直径平面上,那可以放多少个这样的原点呢?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放一百万亿亿亿个这样的宇宙原点!一百万后头加三个亿!

大家要知道一点,我们现在这个看上去广阔无边的宇宙,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包括我们,所有的一切,原来就蕴藏在这样一个渺小至极的、等同于不存在的微粒中!换句话说,我们身上的一根头发就能放下这么多亿亿亿个宇宙!这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对不对?但佛陀就说过,无限大和无限小其实是没有差别的,“大小平等不二”,《华严经》里也讲过“一多相容”,《普贤行愿品》里也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善财童子当年参访普贤菩萨的时候,就亲眼看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汗毛孔中都有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海存在,而且诸佛充满,每尊佛都有不可说不可说的大菩萨众以为眷属——这种境界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话,有谁能凭空想象得出来?你能吗?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从这个小小的微粒扩张成宇宙,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太空物理学家说,在十的负三十三次方秒内,这个微粒就可以扩张1026倍。按照这样的速度,在千分之一秒内,这个渺小的微粒就已经扩张得比我们的太阳系还要大了。我们平常看电影,放映机的底片一秒钟换二十四张,我们根本看不出来那个画面是分断的,对不对?按照科学家的讲法,宇宙的诞生是瞬间完成的!宇宙的这种扩张速度比放电影快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我们才觉察不到。佛陀也讲过,大千世界是“一时顿现”的,这是原话,这个“一时顿现”是什么时候?就是当下!永远是当下!宇宙全体一时顿现,顿现之后,又顿然消失,然后又顿然出现。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的一切一时顿现,一关灯,一切就顿消了。宇宙万法的生灭也是这样,《楞严经》里就说:“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句话我经常引用,经典里描述的完全就是事实的真相,真得不能再真的真相!

那么,关于这个宇宙原点,科学家们只有一个数学的描述,他们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它是为什么产生的。但佛陀对此却有非常明确的讲述,他老人家在很多大乘经典上都说过,这个微粒其实只是一种无明妄动的幻相。本来在清净无染的觉性的海洋里,忽然起了一念妄想,产生了幻相,然后由细的幻相进入粗的幻相,宇宙世界才随之展开。实际上整个宇宙是本无所有,了不可得的,当下就是涅槃性空。

此外,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外还有其它的宇宙吗?答案是肯定的。佛陀在《华严经》里就介绍说,宇宙和宇宙、时空和时空是重重无尽的。我们之所以不能看到其它宇宙,不能看到佛国净土,那完全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妄想执著的缘故,是我们自己的心挡住了我们自己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将所有的妄想执著通通放下,就能“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这个心清净到了极点,我们自性本具的大智慧光明就会显发,照天照地,通达无碍,而且含裹太虚,量周沙界,那个时候我们就能和佛菩萨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所有的宇宙,所有的时空。(注:大虚法师) https://t.cn/z8rduxt

道教起源于什么时候?

道教起源于什么时候?本朝的学者多认为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道陵。也就是说道教的历史,也就是只有两千年的时间。不仅学界如此认为,道教人士也没有人提出异议,相沿成俗,遂以为道教始于东汉末年。

果真是这样的么?

一、潘雨廷的观点

宗教的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而西方学者关于宗教的定义,则是以基督教为主的。我国学者学的也是西方的那套理念,遂以西方基督教之研究模式,套用在道教上。比如说非得给道教找个教主,和创始人。于是说始创于张道陵云云。还有就是以西方基督教那样一神教作为高级宗教,而以道教、佛教这样的多神教,称之为低级宗教。当然关于道教、佛教是否为低级宗教的问题,毋庸多辨,世人自知。但是道教是否起源于张道陵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应该澄清一下的。

潘雨廷先生在其《道教史发微》一书中指出:“自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后,西域地区所信仰的佛教即源源而来。东汉初楚王英兼信黄老与浮屠,则黄老道何可不认为是中国的宗教?然自宋代起,渐以张陵的五斗米道作为中国道教的开始,则中国有宗教,已受佛教之影响,在佛教传入前,中国无宗教,此一观点,实未合中国的史实。又自明朱元璋起,认定仅须以正一、全真二派当佛教的宗门、教下足以代表一切。则道教教义日隘,先秦的灿烂文化,全部与道教无关,此实未中国历代学者以儒为主的弊端。且对中国的宗教思想及土生土长的道教,根本未加详究,乃去仙而仅论道,宜自明清以来,道教日趋式微。今当恢复道教的可贵实质,就在深入认识并体验人体的究竟,其源必须本诸先秦的仙道云云。”潘雨廷先生的话,是非常在理。明太祖将道教分为正一、全真,而正一始于东汉张道陵天师,全真则始于金元时期的王重阳祖师。这个其实是外在的行政干预的结果,明太祖未必真的懂的道教,但是以帝王之权威,下此诏书,对于道教却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其一是分道教为全真、正一两派,忽视了其他教派;其二是正一、全真两派,其最早只能追溯于东汉,并且使教义狭隘。

潘雨廷先生的话,大部分我是赞同的。

他说:“自宋代起,渐以张陵的五斗米道作为中国道教的开始,则中国有宗教,已受佛教之影响,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无宗教,此一观点,实未合中国的史实。”这里我要补充一些资料。其一是中国有宗教,受佛教之影响,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无宗教。潘雨廷先生不赞成这个观点,我赞成潘雨廷先生的观点。

二、驳《中国道教发展史略》里的观点

持这个观点的人是谁呢?我以前读过几本南怀瑾的书,好像他的《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说:

当汉明帝时代,佛教已有开始传入中国的迹象,五岳诸山道士,由于宗教心理的驱使,奋然群起,欲与佛教一较长短;如南岳道士褚善信,西岳道士刘正念,北岳道士桓文度,东岳道士焦德心,嵩岳道士吕惠通,诸山道士费叔才、祁文信等一千三百一十人,上表奏称与佛教较法之事,见载于佛道论,事非纯出虚构。由此可知秦、汉以来的方士,到东汉以后,已经渐有道士之称,他们隐居在各地名山大泽,修炼仙道,《汉书·司马相如传》所谓:“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其形甚癯。”当时虽然没有正式建立成为一大宗教,却因受到外来宗教的刺激,已隐然生起抗拒的运动。

南怀瑾是当代佛教的一位大居士,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南怀瑾先生的书里面,却存在许多错误的地方,考据不严谨,误解古人意思之类的地方很多。比如上面这段话,其实就是不可靠的。何以故?汉明帝的时候,佛教虽然传入中国,但是国家方面对于佛教的控制还是很严格的,严禁汉人出家学佛。并且汉明帝时,佛教是刚刚传入,影响甚微,根本不值一提。还有就是隐居修仙的人,并非东汉以来才有。而张道陵祖师创立五斗米道,也绝不是受了佛教的影响刺激所致。相反,跟黄巾起义的太平道,反而有一定之关系。而太平道的发展兴起,也绝不是受佛教刺激所致,乃我国墨家思想、仙学思想等汇聚而成。南怀瑾的书,虽然有功于传统文化,但是其误人也甚多,学者不可不辨也。

三、《云笈七签》的观点

潘雨廷先生说:“自宋代起,渐以张陵的五斗米道作为中国道教的开始。”这个观点或许是佛教提出的。但是道教自己是不承认的。

《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云:“寻道家经诰,起自三元;从本降迹,成于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会,其八会之字,妙气所成,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黄金为书,白玉为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盖是自然天书,非关仓颉所作。”

何为道教?道教者,乃大道之教化。他并不局限于宗教,也不局限于何种形式。并且《云笈七签》明白的说:“道家经诰,起自三元。”何为三元?“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三元分别化生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大洞之迹,别出为化主,治在三清境。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也。天宝君治在王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馀天也。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玄白。”三清、三天、三境皆由此化生。有道以来,即有道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之信仰,大道之教化无时不在,难道在张陵天师之前,就没有道教了么?老君八十一化,广成子、赤松子、老聃,都是老君的化身。

潘雨廷先生从学术的角度提出,道教应该追溯到先秦和黄帝时期,从世俗学者的纬度来看,我觉得是对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作为道士来说,认为道教起源于张陵天师肯定是错的,认为起源于黄帝,也不能说全对。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云笈七签》说的:“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序云:“盖闻太极未分,浑沦未判,已有道焉。夫道也者,生育天地,长养万物,无极无穷焉。可以文词而备载者哉?自龙汉开图,元始说经,皆口口相传,或隐或现,微妙莫测。”龙汉开图,元始说法度人的时候,就已经有道教了。说道教是起源于黄帝,元始天尊可不答应啊!

所以我觉得道士里应该有这样的共识:一、道家和道教是一起的,道家即是道教,道教即是道家,在古代这两个词本身都是可以混用的。二、在跟学者谈论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道教起源于黄帝,万不可说道教起源于张陵,此为方便说法。三、道教实际上是始于三元,龙汉开图以来就有。
文章来源:崇玄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最新整合的六个主要国际数据集,显示尽管全球平均气温因2020~2022年的拉尼娜事件暂时降温,但2021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
  • #小阅书摘# 春日负暄,我坐在园中靠椅上,品茗阅报,有百花相伴,暂且贪享人间瞬息繁华。转/评/赞 揪3位小伙伴 赠4个月微博会员~[虎爪比心]前三分钟不限量亲签
  • HAPPY新年 | 悦享新春阖家团圆新春的第一天,HAPPY传递祝福在纯甄笑容中,在温馨氛围下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幸福的到来.通过华丽的纱线,穿梭于温暖大衣,舞动
  • #任嘉伦[超话]# 【欢迎加入特战新人裙】 平淡如水的生活 需要 一点浪漫 一点梦想一点崇拜 任嘉伦就是我心中那一道光 希望他能光芒万丈,我用据来点亮他 他
  • 盲盒脸上和车尾巴都有划痕[怒] (很巧的是我也给他买了蛋黄酥 只不过还没到)紫送的工作礼物 笑死 是趴在桌上睡觉的枕头1⃣️1⃣️快递不能送上门的日子…自己去门
  • 礼盒含品牌12周年感谢信、红包、春联、小日历,诚意满满[憧憬]整个设计的插画风一整个可爱住!#焕新年货节##姿美堂12周年# 【虎虎生威年货福盒】必须要狠狠夸!
  • ” via 新世相中文系的老师说得对1.没读中文的理科生才喜欢写诗,因为那些理想的东西被压抑了2.不要给中文系女生写诗,她们会嫌你写得太烂了但 讲道理 谁能拒
  • 如果企业在猪肉价格上升周期中,以当前的价格估计接下来上马的产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显然是要高估不少的,企业管理层应当实事求是。 道理虽然很简单,但现实当中,企业
  • 对大型超市、人员密集度高的商场和酒店,安排疾控部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采样频次,对利群等四大商超一天一次采样检查,对中小型超市每天进行分批次、不定期的抽检,
  • 在学校里,来自老师的夸奖和高分都是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当学生表现出品行不端时,他们的好名声能起到缓和作用,老师们不至于做出过重的惩罚,这可能也是优生仿佛自带光环的
  • #祈雨熙[超话]##练字打卡#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我们仨》(原句为白居易的《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书摘# 人世间不
  • 最让我绷不住的是后记,尤其是在一口气读到这里的时候,一个经历了这么多这样的事的人却在后记上那么用力的鼓励那些物理上远没有她无助的人,作者一定很累吧。诚如特鲁多医
  • 若八解脱清净,若一切智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若八解脱清净,若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 参与晒单活动即送好礼,详情戳下图[来]#王浩WH[超话]# ❗️#王浩 山城白葡萄# 【新Tag选拔第一轮】首先恭喜超话人数破4w![给你小心心]38女神节即将
  • #文图原创[超话]##俊言隽语##州城随拍##捡拾散落人间的美##温暖day##爱我商州文明之城##大美商洛##文图原创##原创#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
  • [给力]2022新年荭包加码: #2022新年精选#【39.7】【会员优先购】可丽金滢亮安瓶精华3支 可丽金滢亮安瓶精华紧致修护肌肤,多维能量并组,多方位焕
  • #旅行vlog##带着微博去旅行[超话]#几个病例的新增又让西安的旅游又一次陷入了冷清之地,纾困还没开始,就又跌入谷底……旅行在疫情影响下,成了一个奢望的愿望,
  • 徐湘平提出了改进建议,他希望课题组能够深入调研、精准发力,把城陵矶港区中非经贸合作的模式打造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牌。针对湖南中非经贸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他委
  • 1:壬寅岁五运方:苓术汤 '凡遇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胁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癫疾。 【适应症】升明汤
  • 可能浓眉打4号位也能拿到这么豪华的数据,但是对于比赛的影响肯定不如打5号位来的好,浓眉打5,湖人用的就是小阵容,浓眉相比于其他内线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打出来,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