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云发布活动正式开启】今年的3月15日是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天,以“数字赋能 放心消费”为主题的2022年浙江“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云发布活动开启。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展开,现场发布了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强消费环境建设的系列成果,上线了“浙江消保在线”(“消费宝”)、“专业市场物防在线”等两项全新数字化应用系统。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2021年度全省消费维权白皮书》,以及针对新兴文娱活动、医疗美容消费、免费提现等推广营销活动、线上家政服务等四个消费热点领域,与浙江省消保委联合发布了消费提示。

2021年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围绕改革创新突破、推进共富全面发力,以数字化手段为引领,高质量推进放心消费建设,持续提升消费投诉举报处置效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坚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引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引擎”“金钥匙”,开发上线“浙冷链”、“浙食链”、“浙江公平在线”、“浙江外卖在线”、“浙江市场在线”等11大数字应用,聚焦日常消费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围绕冷链物防、食品安全、平台监管、外卖餐饮等热点领域推出安全可控、实用好用的数字化平台,创新完善监管手段,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转变。全年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23.4万余家,其中无理由退货单位9.1万余家、放心工厂3.4万余家,创建放心消费商圈(街区)395个,各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全年共受理处置各类消费举报投诉149万余件,为消费者直接挽回经济损失逾3.67亿元。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为放心消费单位赋能,其中农信系统为放心消费单位提供“放心贷”等产品共计748亿,减免企业成本1.84亿元。全方位抓好疫情防控,筑牢冷链物防“四道防线”,完善集中监管等10 项制度,全年平稳处置阳性事件 118 起、排查涉疫物资1397 吨。加强防疫物资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非医用口罩抽查不合格率同比下降 11 个百分点。“浙食链”上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5.4 万家,实现1619万批次食品和食用农产品闭环管理。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亮剑2021”系列综合执法行动,全年查处案件 82191 件、同比增长57.8%,各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浙江连续第4 年在全国食品安全考核获得A级。

今年,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省消保委以“数字赋能 放心消费”为主题,精心谋划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云发布活动。当天的活动现场,“浙江消保在线”(“消费宝”)、“专业市场物防在线”两项数字化应用系统全新上线。“浙江消保在线”(“消费宝”)聚焦消费维权、消费环境建设重点领域,通过数据集成、流程再造、业务优化,在实现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一件事”全程质控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特色服务。“专业市场物防在线”打造“1库1图1中心4场景”,针对专业市场进口商品,重塑事先申报、集中进仓、检测出仓、凭码入场、扫码销售、存码追溯等管控链条,严格全过程精密智控,构筑全覆盖、全闭环、全受控的专业市场物防数字化体系。“专业市场物防在线”数字化系统在试运行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专业市场举办方、经营户、从业人员的责任书全部网签。全省11个设区市市场监管局、90个县(市、区)市场监管局、超过1000家专业市场、20余万家经营户及其从业人员已签订了疫情防控责任书。

当天,浙江省消保委从旅行和聚会、跨境电商购物、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水果购买、外卖点餐、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品储备和消费纠纷等多个消费场景和角度,倡导、提醒广大消费者该如何注意、防范风险,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维护好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消费者在购买跨境电商后,收取包裹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和手套,并对包裹表面及包裹内物品进行消毒,外包装消毒后要及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全过程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如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水果时可以分别通过扫“浙冷链”“浙食链”溯源码,查看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水果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杀证明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信息,仔细核对后再行购买。

活动现场,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重磅发布了《2021年度浙江省消费维权白皮书》,该《白皮书》具体通过汇集全省相关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全省消费维权、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网络消费监管及“放心消费在浙江”建设等工作具体分析,立体展现全省消费维权工作阶段性成果。针对新兴文娱活动、医疗美容消费、免费提现等推广营销活动、线上家政服务等四大热点消费领域,省消保委、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及时规避消费陷阱,增强维权意识。

记者从现场获悉,2022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入推进之年,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之年。建设安全、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平安浙江建设意义重大。各级监管部门和消保委组织将以新作为新风貌,紧紧围绕共富场景,为提升消费品质、推动改革赋能、夯实消费根基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具体将推进以下举措:
——推动消费行动稳进提质。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谋划推动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打造“放心消费在浙江”升级版,不断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深入贯彻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专利密集型和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持续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建立数据知识产权确权、用权、维权全链条保护机制。联动实施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战略。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产品召回与产业提升、民生计量管理及检验检测机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民生消费相关领域的集成改革。

——推动消费维权改革突破。运用数字化思维、手段和技术,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一件事”改革为引擎,以“浙江消保在线”、“消费宝”上线为契机,全方位撬动和赋能消费者权益保障,通过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推进各类业务场景的贯通运用,实现实时在线全景展示、动态分析辅助决策、全面监测及时预警、消费指引和教育的全面协同。坚持以法治化为遵循,着力构建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建立完善平台经济信用体系,对平台企业运行状况进行动态跟踪、精准分析,开展精准画像,制定平台“体检报告”。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建设网络平台在线消费维权联络站,加强消费纠纷源头化解。迭代优化“浙江外卖在线”,实现“阳光厨房”、“外卖封签”基本全覆盖。聚力消费品安全领域数字化改革全面贯通、集成突破,加强“浙食链”、“浙冷链”整链、固链、增链、用链,运用食安码贯穿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推进“一码统管”,构建食品全链条数字化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浙品码”为核心的质量安全闭环追溯体系,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治理场景。

——推进投诉举报处置提能提效。出台网络平台投诉举报处置工作指导意见,强化大型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提升消费纠纷源头处置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在重点行业、主要商圈、核心街区设立维权联络(服务)站(点)。探索建立联络(服务)站(点)星级化分类标准,分级分类抓好维权联络(服务)站(点)管理,推进消费纠纷不出商圈、不出街区、不出村。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加强社会第三方机构和大型企业的消费维权能力建设,拓宽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新渠道。

——持续引领“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继续推进异地异店无理由退换货,全年创建不少于500家异地异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大力推广实施省级乡村放心消费建设标准,在全省打造200个左右放心消费乡村,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1个放心消费乡村特色精品。建立健全一体化机制,完善长三角区域消费投诉举报协作平台和数据共享应用机制,策划组织长三角一体化消费维权联合行动。

——推动消费环境除险保安。全力抓好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和商超、专业市场进口商品物防工作,落实专业市场、农批和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四个一律”“三个到位”的管控要求,严格抓好防疫产品、药械、疫苗等质量安全和市场价格秩序监管。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的民心工程,守好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加强重点行业和民生关切领域各项日常监管工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基层消费维权工作基础。建立健全重大活动安全保障机制,实行重点隐患整改销号,全力保障杭州亚运、亚残运会顺利召开。(记者:赵鹏、通讯员:市闻)

#沈阳身边事##沈阳生活##沈阳新鲜事##沈阳新闻##沈阳分享##沈阳事儿#​​#沈阳同城#
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

产业创新新引擎
  功能定位

  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共同体和创新要素集成者,形成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建设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策源地,形成产业技术供给和服务中小企业能力

  建设从技术到产品的孵化平台和新兴产业孵化中心,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能力

  建设市场化导向的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全面激发活力的科技创新新生态

  建设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聚集高地,形成支撑沈阳产研院高水平发展的人才队伍

  沈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大幅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作为沈阳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精准服务、助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上不懈求索、锐意创新、扎实推进。新模式生成新动能,新格局聚集新资源,新服务推动新发展。沈阳产研院已筑基储能、全新启航,以强劲动力引领产业创新,助力“创新沈阳”快马加鞭。

  新模式欣欣向荣。有别于专业技术新型研发机构,沈阳产研院是一家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因科技成果转化而生,因科技成果落地开花而强。构建“技术分析+投资思维+精准服务”为核心的运作模式,沈阳产研院发挥平台功能,一手牵科研成果,一手牵资本,形成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投资、投后管理、资本运作、投资退出、退出资金再投资的完整创新链。新模式得到了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科研人员和区县政府的高度认可,项目落地产业化过程与以往形成鲜明对比。

  新格局马力强劲。如何培育真正助力沈阳创新发展的产业技术格局,汇聚更多资源,形成更大动能,是沈阳产研院能否完成自身核心使命的先决条件。在细分领域构建研发共同体、链接在沈重大创新平台、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聚焦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四个主攻方向,为“老、原、新”产业赋能,沈阳产研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也为沈阳产业发展集聚了更充沛的动能。燃气轮机激光再制造、氢能动力技术……每项前沿技术落地开花,都会引领一个乃至多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服务浑然天成。大幅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需要多方协同发力,为科技成果拥有者提供令他们心悦诚服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服务是沈阳产研院的底色,高效率、新方法,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无论是挖掘研发需求以及产业共性技术,持续推进“揭榜挂帅”和研发代工;创建科技成果转化库,服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还是市区联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科技项目落地,助力“创新沈阳”建设才是不变的追求。

  在构建技术价值发现能力,完善市场化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共同体,形成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揭榜挂帅”和研发代工,提高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能力;打通从技术到产品关键环节,打造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功能平台和服务平台;服务区县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全市产业发展生态;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搭建沈阳产研院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沈阳产研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已如火如荼。目前,沈阳产研院正朝着创建国家区域综合技术创新中心、东北振兴核心引擎的目标大步前进。

  创/新/数/字

  4 聚焦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4个产业方向,5家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加盟

  11 与11家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企业拟投入研发资金1.05亿元

  520 已对接360家科技企业,征集520个技术需求

  139 整合创新资源服务139家科技企业

  201 科技成果转化库现有项目201项,重点推进14个项目,集聚项目团队人才162人

  核心 构建技术价值发现能力

  在打造独具特色、创新引领的运作模式,构建技术价值发现能力,科学评价科技项目真正价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沈阳产研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沈阳产研院副院长周晶介绍,技术价值的发现能力是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者的“火眼金睛”,是做好成果转化的前提,是沈阳产研院决策的“标尺”。只有发现了技术的真正价值,才能通过服务、投资、产业化,进而放大技术价值,衍生更多产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这种能力的生成,需要以科学、全链条的运作模式为基础。经过探索,沈阳产研院在不同阶段、不同方向将“技术分析+投资思维+精准服务”一以贯之。

  目前,沈阳产研院打造了“确定项目经理—编制商业计划书—区县对接落地撮合—深度技术和市场调研—匹配要素资源—专家评审研讨—市区两级决策”全流程。如编制商业计划书,沈阳产研院集结专业力量,与项目团队携手,共同编制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完备的计划书,让以往的困扰不复存在。

  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全流程中,沈阳产研院以投资思维贯穿始终;市区联动协同各方力量,以市场化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加企业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参与和决策作用;以拨投结合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以现金投入的方式绑定团队,形成科研团队参股或控股,支持企业参股,沈阳产研院、落地区县政府占小股的合作机制;构建产研院金融生态体系,探索“拨投结合+科创基金”模式。

  技术价值发现能力建设非一日之功。周晶介绍,沈阳产研院将继续选聘并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水平、有投资思维、有使命意识、有精准服务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员队伍。同时,推进与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建立互派工作机制,双向培养技术经纪人。与辽宁省技术转移促进会、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东北亚技术转移交流中心等3家机构探索建立合作关系,协同更多资源,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生态 布局推进全市各地产业创新发展

  10月中旬,沈阳产研院组织召开了由浑南区、铁西区、大东区等共9个区县参加的“前院+后园”工作对接会,向区县推荐沈阳产研院首批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项目,推进建立市区两级政府联动机制。

  对接会上,沈阳产研院重点介绍了来自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处于技术前沿、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并就项目团队对厂房空间需求、资金需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各区对沈阳产研院推出的项目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均表示将结合各自特色优势、资源情况,尽快制定场地、资金等配套政策,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前院+后园”工作机制。

  周晶称,沈阳产研院将在“前院+后园”推进中,精准把握每个项目的具体特点,精准剖析各区县产业发展需求,从而达到精准对接,推进区县产业转型升级,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这种新机制,一方面从空间、资金等方面助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迈上新台阶,同时也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业态、新动力。

  在服务区县形成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方面,沈阳产研院推动各地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强化产业集群发展。针对法库县陶瓷产业发展现状,沈阳产研院将沈阳陶瓷新材料创新研究院作为加盟新型研发机构纳入建设体系,组织国内外陶瓷新材料创新资源,优先进行转化和孵化。同时与法库县经开区管委会、辽宁省轻科院共建氮化硅产业研究院,打造氮化硅产业集聚区,推动氮化硅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和强链。围绕苏家屯区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布局,沈阳产研院大力推动引进中科院金属所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打造面向关键材料研发、零部件研制、零部件考核验证及高端装备制造全链条的国际一流检测评价平台,提升东北三省新材料测试、评价、认证的能力和水平,满足区域重点领域新材料生产和用户企业的测试评价需求,构建行业服务新业态,为区县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聚能 突出市场化机制建设高水平研发共同体

  锁定大幅提升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根本使命,在路径上,沈阳产研院以市场化导向的转化机制推进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共同体,形成沈阳产研院技术创新能力,引领沈阳产业转型升级高速发展。

  燃气轮机激光再制造项目是建设高水平研发共同体的典型代表。该项目由东北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金属所、华中科技大学在材料、在线检测、激光制造、减材加工领域的4名科技领军人物发起,构成了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研发再制造完整技术链。此项技术,打破国外发达国家在燃气轮机热端部件再制造上的垄断,市场前景可期。项目经理,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刘常升介绍,这项技术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多技术复合,不但可以解决国内燃气轮机修复技术难题,还补充了我国燃气轮机产业链中的短板,实现产业化意义重大。经过沈阳市科学技术局、沈阳产研院大力推进,在4个月内走过商业计划书编制、区县对接、专家评审论证等阶段。科研团队、沈阳产研院、落地区县将合资注册轻资产公司,并约定各方责权利分配。刘常升说:“辽沈地区在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领域拥有雄厚基础,产业链齐备,这是我们一致看好沈阳的原因。沈阳产研院在推进过程中体现出非常灵活的机制,真金白银的投入,成立轻资产公司,各方都在积极促成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距离签订正式协议已为期不远了。”

  在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四个细分领域构建研发共同体。沈阳产研院布局推进了燃气轮机激光再制造、中科院沈自所数字化工艺装备与智能检测、氢能动力技术等项目,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究院、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沈阳陶瓷新材料创新研究院、氮化硅产业研究院加盟。上海深兰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落户,助力中小企业以及数字化转型升级。

  另外,沈阳产研院以汇集创新要素为工作要点,链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机器人学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前沿技术领域布局新型研发载体。

  与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同样是沈阳产研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力举措。目前,沈阳产研院已与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沈鼓集团、辽宁省轻科院、东软集团、东北制药、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型装备、沈阳芯源微、沈阳富创、辽宁正威实业、沈阳非晶金属等11家企业就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签订协议。沈阳产研院将在延长企业发展链条、人才需求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精准 专业平台助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研究所所长姜周华教授的特种冶金技术与高端智能装备项目,进入了沈阳产研院科技成果转化库,并作为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项目予以重点推进。

  姜周华介绍,生产高端特殊钢和特种合金,必须用特种冶金方法,像6吨以上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等高端装备目前仍依赖进口。他和团队在电渣重熔冶金、真空冶金等方向持续研发,迈向产业化进而实现产品替代进口水到渠成。另外,将高端装备与智能化结合,是这一领域发展的方向。“科研人员创业,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不断提升、迭代,避免以往科技成果转化后止步不前的现象。在沈阳产研院推进下,计划成立一个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高技术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和产品升级,为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尽一份力。”姜周华称,他在未来的企业中还是以研发为主,力争带领企业做到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在科创板上市。

  “科研人员创业,与市场、资本的博弈是短板,好的科技成果落地,需要好的营商环境。”姜周华认为,沈阳产研院为项目孵化落地提供了产业化全链条精准服务,对接政府政策、对接社会资本,打造了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并且会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力度的资金配套支持,他对项目2022年初落地充满了信心。

  沈阳产研院以打通从技术到产品关键环节为着力点,打造了一个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功能平台和服务平台。目前,有201个项目进入到沈阳产研院科技成果转化库。如东北大学程军教授的CMP金刚石修整盘项目,产品为IC领域耗材,国内独此一家。沈阳产研院与浑南区将采取拨投结合的方式予以支持,目前正处于市区决策及合同签署阶段。哈尔滨工业大学秦江教授的氢能动力技术项目,产品可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领域。沈阳工业大学白石教授的磁粒子成像MPI技术项目,产品为国内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磁粒子成像设备样机已研发成功,即将开展小批量生产。

【双创活动周∣蓄势储能起高峰】
创新洪流奔腾,英才各路汇集,绿城大地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推动“双创”不断迈上新台阶,汇聚推动经济发展的澎湃力量。10月19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正式启动。作为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首次“花落”中部地区城市的郑州,迎来高光时刻!一场创意与智慧的饕餮盛宴,令万众瞩目聚焦于“出彩中原龙子湖”。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强大牵引下,绿城大地上“重彩”连连:
  10月20日,继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接连挂牌后,总部确定入驻郑州中原科技城智慧岛的河南省第三家省级实验室黄河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该实验室将聚焦全面提升黄河流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与国家接轨的高水平、开放性、充满活力的新型研发机构,争创黄河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黄河国家实验室。
  与此同时,新近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郑州在黄河流域各城市中排名第一,成功跻身全国20强。
  郑州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郑州要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科创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营造最优创新生态。
  创新是动力,人才是根本。郑州正为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蓄势储能起高峰!
  创新洪流波澜起
  进入10月,在位于郑州市白沙园区的黄河云谷小微企业园内,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白沙工厂里一直人机并行,运转未停。
  “攻克了‘减速器+电机+电机驱动器+传感器一体化’的关节模组,解决了智能机器人‘中国芯’的‘卡脖子’难题,我们生产的城市管养机器人、智能巡检安防机器人和智能代步车的订单不断。”中原动力CEO林杰深有体会:“看准创新,一定能赢!”

  如何让创新的春风吹拂,令绿城勃发生机?
  郑州拿出了:孵化、真金、舞台“三板斧”!
  近年,郑州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提升载体孵化能力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斗孵化器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正在运营的是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目前企业已入驻完毕。”北斗孵化器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孵化器的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
  北斗孵化器仅是一个缩影,在郑州各类孵化载体如雨后春笋。统计显示:目前郑州市已建成各类孵化载体255家,5年载体数量增长17.2倍,从业人数超过20万。
  同时,在形成孵化载体的过程中,郑州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路径:构建起了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全链条孵化体系。5年来,众创空间达到160家、孵化器73家,孵化载体总面积超过8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超过12800家。
  天迈科技、捷安高科等一批上市企业横空出世;中悦科技、飞轮威尔等一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递次涌现。同时,孵化载体的“高质量”,还让郑州进了“国家队”。
  2020年推荐获批1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6月,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实现郑州市学校国家级平台建设新突破。
  2020年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评价结果,在评为优秀的235家国家级孵化器中,郑州市获评优秀有9家,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后第5位,这是对郑州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充分肯定。
  “要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郑州核心竞争力来打造,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创新。”这段写进第十二次郑州党代会报告中的话语,明确标识出郑州面向未来投掷目标的发力点。
  用“真金”,看“真心”。
  2020年度,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276.7亿元,全省占比30.7%,比上年增长16.9%,增速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
  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8年度1.74%、2019年度2.04%到2020年度2.31%,两年增长0.57个百分点,增幅预计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居第2位。

  2020年度新增入孵企业(团队)2322个,培育科技型企业1262家,高新技术企业281家,新增知识产权授权量4483件,获得投资企业数497个,共获得融资资金6.04亿元。
  收获是付出的“果实”。仅在2020年,郑州市就新增高企870家,有效高企2922家。2021年前三批新增入库郑州市科技型企业1797家,总数达到9643家。
  刚刚过去的9月,因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郑创汇”,而令郑州再上“热搜”。
  为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自2015年起,郑州市倾力打造“郑创汇”大赛品牌,连办7年,赛目过万,孵化了UU跑腿、泛锐熠辉等多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带动200多万人就业、服务4000多万商户,形成了涵盖创业辅导、资本对接等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
  2021年举办4月、6月、9月三场月赛,吸引了来自美国以及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外的280多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其中,郑州市以外项目118个,占比超40%。
  除此之外,郑州还高标准举办了“世界智能传感器大会”、“强网杯”、中国创客领袖大会等系列赛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郑州每天有30多场“双创”活动举行。
  通过多种措施,打造创新“生态”环境,使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国家创新高地的进程中快马加鞭。2020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创新创业环境的人才要素和金融要素在全国位居前列。
  各路英才聚绿城
  新近,郑州又迎来了一批高端人才团队项目。
  他们中包括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古迪纳夫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建涛领衔的低温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文学军领衔的国际生物材料研究院、数字地图智能化编辑及印前处理工作站、智能无线光通信项目、功能性CVD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研究中心、Hawkeye视频芯片项目等6家人才团队项目。

  广纳人才的视野投向全球,收揽才俊的手臂伸向世界,郑州牵住“人才”带动发展的牛鼻子,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
  人才强,城市兴。郑州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打造国家人才高地。打好人才“王牌”,已然成为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在中原出彩中出重彩、在河南崛起中成高峰的必有之选。
  靠什么吸引人才?拿什么留住人才?3.0版的郑州系列人才新政,以“一城、一策、一事”给予了充分的诠释。
  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2020年9月15日,中原科技城步入全面建设阶段。郑州市拿出城市东部的“黄金”地块64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为中部地区重要创新基地、人才高地。
  依托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平台优势和辖区23所高校50万高等人才基础优势,围绕国内高科技头部企业、省内外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大院名所、创新团队等创新要素,和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共实验室、智联网数据实验室等公共实验室的快马加鞭,一批批科创人才向郑州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
  不久前举行的中原科技城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华为河南区域总部、阿里云中原研发交付中心、百度自动驾驶基地、嵩山实验室、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等30个高质量重点产业项目正式签约入驻中原科技城。
  此次签约后,中原科技城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统计显示,自2020年9月15日揭牌以来,中原科技城以“一城”之力已引进项目达143个,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900余名,计划总投资超1600亿元。
  郑州人才集聚平台作用愈加明显。以中原科技城为重点,省市区三级联动、“一廊、两翼、四区、多点”人才引进大平台出炉。
  在二七区,“人才+平台”互动孵化,“产业+技能”搭建基地,依托黄河科技学院“U创港”、马寨产业集聚区科创中心、双创中心等重点平台载体建设,量身定制人才引育“菜单”;
  在经开区,力争五年内引进培育10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集聚10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000名精英骨干人才,引培10000名专业技术人才;
  在上街区,通过开展产学研对接、“双招双引”及“百千万”工程,引导企业采取成果转换、“候鸟式”聘任、技术合作等方式,丰富引才引智渠道。
  引来人才,还要能够留住人才、成就人才。郑州铆足劲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启人才工作“一件事”,打造优质生态,提升人才的获得感、满意度。
  据介绍,郑州人才工作“一件事”围绕人才补贴、人才认定奖励、人才发展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生活服务、平台奖补六大主题,涵盖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领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联为各类人才提供便捷高效、舒心顺心的“全链条”服务。
  “打开手机‘郑好办’APP,来郑如何落户、子女如何上学、住房就医如何保障……只要进入人才‘一件事’专区,就能线上办理补贴、认定、奖励、服务等各种事项。”第三批郑州市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创远科技团队带头人赵章红感叹,这些便捷的保障措施,让来郑人才感到贴心,能够专心研创。
  创新绘重彩,英才树砥柱。发展的道路上“选择”与“努力”是乘法倍增效应。
  郑州,蓄势储能,高质量发展勇攀高峰。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除了冷锋❄️就是暖锋☀️,希望我们的关系,可以变成准静止锋。27岁的肉子伤痕累累30岁的肉子伤痕累累35岁的肉子伤痕累累,决定在渔港生活下来肉子身上像是长了一个
  • 天地万物皆受承负影响《太平经》中认为,历史是一个时时包含着承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危机的造成均非仅仅由于当世的原因, 而是历史的长期积累造成的 , 因此不
  • 每天都要抱我肚子,亲亲里面的小家伙,希望以后能和睦相处哇[心]这会儿输液室的人最多,吵吵嚷嚷,未未开心地玩着贴画,她说,妈妈,中午来的选择是对的。未未刚起床,顶
  • #车智妍[超话]# ❤️ #车智妍# 她重发了首ins[允悲]제목 : 모든 뮤지컬인들께 드리는 호소의 말씀 최근 일어난 뮤지컬계의 고소 사건에 대해,
  • 黄德海著,作家出版社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为什么李白的诗能穿越时间# 清代大文豪王士祯说过一句话:“我纵观中国历史,真正才情绝世的,我认为只有三人,
  • 听了一首歌,叫真相是真,发现里面的歌词真的很适合德云社里的每一对搭档。私心把孟周带入(一般讲到cp感情用良堂,搭档情用孟周。好像只有他们我将cp和搭档用不同的名
  • 从传统线下贸易到线上平台,从聚焦中心化的平台到挑战独立站市场、社媒营销生态闭环,各大平台、渠道为拥有品牌的卖家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与支持,跨境电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我喜欢你与我说话时无拘无束的模样,总能令我快乐,我还喜欢你不畏惧权势,不畏惧艰难,你要记住,是你先招惹我的,我这人不轻易交付真心,但一旦交付了,便不会再回头,你
  • 北陈没有了周生辰,果然分分钟覆灭,最重情义的他,被以情义威胁,赐剔骨之刑且无一声哀号,那时候他一定是失望了吧,小南辰王过的太隐忍了,他说唯负十一,十一说从未辜负
  •   我那时上了小学,已经知道一个人的死去意味着什么,家里永远少了一双碗筷,而地里,永远多了一座坟;有人的音容永远只存在于记忆,只能透过梦境和他们再说一说话,尽管
  • 江夏这个景点对教师和医护人员免费】经过短暂分离,今天我们就能见面啦!日场营业时间:10:00 -17:00夜场营业时间:16:00-21:30 (周五六日延长至
  • 这个时候就造成了一种大我慢,认为那一切的众生都是在生生死死,只有我现在证到如如不动——而不懂得自他都是我们一个真心所变现。这个时候就造成了一种大我慢,认为那一切
  • ♡*˚˟‧̩̥·‧•̥̩̥͙‧·‧̩̥˟*̥#张云雷粉丝花式过中秋之与磊赏月# ♡*˚˟‧̩̥·‧•̥̩̥͙‧·‧̩̥˟*̥#张云雷 千万份爱给你# ♡*˚
  • 来说说这种直线式显示方式到底哪里特别吧:现在市面上大多数万年历的显示方式都是3个小表盘的排列,正三角形如爱彼的26579,倒三角形的如pp的一代宗师5550,法
  • 平板电脑基于触摸屏的操作逻辑,操作更加简单友好,目前我个人认为华为把平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了,超级终端、智慧多窗、平行视界、多设备通信共享、远程PC,这些功能都能
  • #吴磊[超话]#wl#反复爱上吴磊的30天# [微风]Day16 期待他出演的角色类型卧底警察,少年将军,校园男神 现在最期待的就是爱情而已里的宋三川,活力满满
  • 패션앱에서 일상생활도 공유할 수 있는데.."오늘은 내 생일이다.하지만 아무도 내 생일을 축하해주지 않았어..생일케이크가 없는데..그래서
  • ★作者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Clayton Wolfe,1900-1938)【沃尔夫从自身经历出发,以磅礴而抒
  • 但是如果他和煎饼果子一样值得等待 那就没关系 希望遇到的时候会是和今天吃煎饼果子一样的心情吧[哇]#一些饮料特辑# 昨晚喝的p1,今天买的p2,3光看那个图,我
  • 本以为林局是大反派,结果只是一个尽职尽责还不被家人理解的老警察,被不懂事的女儿大呼小叫的老父亲;本以为刘队是反派,结果是个被外甥坑惨了的冤种舅舅;三年前那场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