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分流”冲击执业质量?国元证券投行项目现蹊跷利益链】如果说保荐业务是投行收益确定的“基本盘”,那投资业务就是可能带来惊喜的“增量盘”。

上海证券报昨日刊登《保优还是荐劣?国元证券IPO项目频频“卸妆”》一文,对国元证券保荐业务的执业质量提出疑问。这些“变脸”项目牵涉众多中小投资者,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文章见报后,不少投资者向本报反馈,国元证券旗下投资业务也让人“看不懂”。尤其是国元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元创新投”)与安徽国元创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元创投”)均以“国元”名号示人,与国元证券的关系却“亲疏有别”,前者系国元证券全资子公司,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却是民企。

记者调查发现,在国元证券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另类投资平台等齐备且颇具实力的情况下,其控股股东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元金控集团”)却先后搭建了国元创投、安徽弘博等投资平台,“先知先觉”潜伏入股国元证券的投行项目。并且,国元金控集团还将这些平台的大股东、实控人位置拱手让给“外人”。

此种模式与券商通过自家子公司进行“直投+保荐”的常规操作迥然不同,且导致“肥水分流外人田”。更令人不安的是,存在上述“利益链”的保荐项目如华业香料,不仅上市后业绩大幅下滑,在保荐过程中国元证券还因履职尽责不到位领受了监管罚单。而华业香料虽然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却并不影响上述利益相关方的减持套现,其收益率更是高达数倍。

依托国元的项目、利用国元的资金、甚至冠以国元的名号,此种投资平台大赚之时,国元证券是否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又是否遭到隐约的牵制无法更好履职尽责、防控风险?关于这些蹊跷的利益链,应有诸多谜团待解。◎记者 徐蔚 ○编辑 孙放

上市后业绩滑坡无碍国元创投“潇洒”套现

去年9月16日,四闯IPO的华业香料终于如愿登陆资本市场。今年9月16日,部分限售股刚迎来解禁,华业香料相关股东立马公告减持套现计划,其中就包括国元创投。

至12月6日,华业香料发布减持进展公告,国元创投已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7.5万股,减持均价24.68元/股。回看华业香料预披露文件,国元创投于2015年通过增资入股,当时是以7.20元/股的价格获得300万股。华业香料2020年上市,今年4月实施分红转增,国元创投持股增至390万股,成本摊薄为5.39元/股。相较此番减持均价,国元创投的收益率接近360%。

打开国元创投的股东榜,其持股37.04%的第一大股东深圳市中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却是一家民企,两名股东皆为自然人。而国元证券控股股东国元金控集团只是持股33.33%的二股东(目前转为间接持股)。

据天眼查,深圳市中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2500万元,投资领域集中于文娱、地产,资金实力及产业背景都不算突出,且与国元方面未见密切关联。但在国元创投对华业香料的这笔股权投资、套现中,它却有可能是最大获益方。

“这相当于投行辛辛苦苦干了几年,最大的桃子却让别人摘了。这里是否有关键人物的穿针引线,外界不得而知。”上海一家券商的保荐代表人对记者表示。

再看华业香料,其上市之路可谓崎岖,上市后的业绩下滑问题也颇受市场关注。不过,在有国元证券签字背书的招股书(2020年9月10日披露)中,还曾预计当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将同比增长4.72%(与1个多月后公司三季报披露的业绩下滑偏差明显)。

上市首日,华业香料股价最高涨至100.01元/股(未复权),收盘涨幅近400%。此后,资金情绪降温叠加业绩下滑,华业香料股价一路下挫,近期曾跌到24元以下。

除华业香料外,国元创投还入股“热门项目”国盾量子,上市前获得22万股,国盾量子的保荐机构亦为国元证券。如无“国元”名号,不知道国元创投还能否分羹国盾量子的“上市盛宴”?

利益方“踩点”入股 保荐人“搭上”罚单

作为国元证券的关联企业,国元创投是在保荐工作正式开始前“踩点”入股华业香料的。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9月17日国元创投以2160万元的增资额获得了华业香料300万股的股权。2016年6月22日,华业香料首次报送IPO申报稿。

这其中会不会形成利益输送?有资深市场人士表示质疑:“投资、保荐是关联方,他们会不会为了共同的利益‘信息共享’,或者‘保荐种树,投资乘凉’?反过来,对于自家关联方投资的企业,投行在保荐过程中会不会违规、放水?”

就华业香料的案例而言,从2016年起,该公司4次冲击IPO,其间涉及不少问题。而在华业香料曲折漫长的IPO进程中,保荐机构国元证券可谓“不离不弃”,还为此搭上了一张监管罚单。

2017年4月7日,安徽证监局对华业香料当时的两位保荐代表人出具了警示函,原因是对发行人关联交易情况的尽职调查不到位,未能充分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前述保代表示,2007年券商直投试点开始后,市场曾出现一些乱象,因为有了利益关系,保荐机构就难以保持独立性、客观性。此后,证监会颁布了相关指引予以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上,仍存在规避监管的可能。

前保代与老东家 利益链上谁是大赢家

除国元创投外,国元金控集团还通过控股子公司安徽国元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元投资”)参股了另一投资平台安徽弘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安徽弘博”)。这个安徽弘博的股东结构更有“看头”:国元投资持股35%,上海远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远鼓”)持股65%;上海远鼓的股东也是两名自然人,曹明明持股33.33%,戚科仁持股66.67%。

据证券业协会从业信息及相关上市公司公告,国元证券有位在2019年6月离职的保荐代表人就叫戚科仁。工商信息显示,上海远鼓成立于2019年12月,安徽弘博成立于2020年5月,距戚科仁离职都不到1年时间。

而由戚科仁实控的安徽弘博,又控制了合肥弘博含章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合肥弘博含章”)、合肥弘博润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合肥弘博润泽”)等平台。

其中,国元投资向合肥弘博含章认缴出资额1亿元,约占51.28%的份额;国元投资、国元创新投向合肥弘博润泽分别认缴出资额1亿元、2000万元,各占19.65%、3.93%的份额。曹明明、戚科仁还分头入伙合肥弘博含章、合肥弘博润泽,分别认缴出资额1160万元、5993万元。

据工商信息,合肥弘博含章、合肥弘博润泽的合伙人出资总额已超7亿元。且在合肥弘博润泽的合伙人中,还有上市公司创业慧康,认缴出资2000万元。2015年创业慧康IPO即由国元证券保荐,保荐代表人之一正是戚科仁。

由此,“前保代”戚科仁借助“老东家”国元的资金、资源优势,迅速掌控了一支颇为可观的资本力量,并立即投身资本市场。其涉足的项目中,正在推进的普丽盛卖壳(重组上市)计划最引人关注,而该项重大资产重组的财务顾问之一正是国元证券。

本次重组的拟置入资产为润泽科技100%股权,润泽科技目前的第二大股东即合肥弘博润泽。值得关注的是,合肥弘博润泽设立于2020年9月11日,普通合伙人安徽弘博出资10万元,此后迅速增资,使注册资金增至5.09亿元。

约1个月后,普丽盛在去年10月29日停牌筹划重组事项。次日即10月30日,润泽科技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增资事项,合肥弘博润泽等多家机构得以突击入股,搭上了借壳快车。

“合资设立有限合伙企业及入股项目需要长周期的沟通谈判。从上述连贯动作看,合肥弘博润泽的设立显然是奔着润泽科技而去,且大概率已提前谈妥了相关安排。”有市场人士分析,“疑问在于,戚科仁依托‘国元系’等资金设立平台突击入股润泽科技,与国元证券担任普丽盛重组项目的财务顾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关联?”

毋庸置疑的是,这笔股权投资所涉利益十分可观。据普丽盛公告,合肥弘博润泽是以约5亿元认缴润泽科技新增注册资本中的1923.38万元(股)。据重组草案,普丽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是18.97元/股,合肥弘博润泽可获约2573.5万股。以普丽盛最新收盘价43.11元/股计算,上述股份对应市值超11亿元,这与去年合肥弘博润泽5亿元的投入额相比,潜在收益规模巨大。

凡此种种,均令外界生疑:一边是作为国元证券体内子公司的国元创新投,一边是大股东参股的体外投资平台国元创投、安徽弘博,在国元证券的投行项目中,究竟遵循何种标准,来作出由谁搭乘“顺风车”的选择?国元创投、安徽弘博等接连斩获的投资项目背后,是否有着更为隐秘的利益安排?

#房产资讯# 济南第三批次集中供地:除2宗土地溢价外,底价成交和流拍并存

12月6日,济南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拉开帷幕,共有104宗土地迎来成交,总出让面积约301.35万平方米,约4520.25亩。

本次土拍仍采取“错时分批”出让模式,分为3个批次实施竞价交易及成交确认,竞买人可在不同批次“择地PK”。

与前两批次集中供地相比,本次济南挂牌的居住用地的比例较高,城区所供的75宗地块中,只有11宗为商业地块;莱芜区、章丘区、济阳区所挂牌土地全部是住宅用地。

值得注意的是,济南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竞买规则再次更新,在第三轮集中供地出让中“试水”:市本级居住用地达到最高限价后分12种情况竞价,新增“限地价竞建筑品质和建设进度”,挂钩竞星级绿色建筑比例、竞住宅楼预售办理层数等。

从成交结果看,相较于第二批次76宗土地“房企参与数量1、竞拍轮数1、底价成交溢价率零”的竞拍情况有所不同,本批次集中供地的除张马屯片区2个组团地块呈现低溢价率外,其他85宗地块底价成交,17宗地块流拍。

除2个组团溢价外,底价成交和流拍并存

济南第三批次的集中供地,共有104宗商住用地集中挂牌,包括主城区66宗约2891.41亩,高新区6宗约529.19亩,莱芜区6宗约316.63亩,及章丘区4宗、济阳区19宗。

与济南首批集中供地以市中区为主不同的是,在第二三批次的供地中,历城区所推出的宗地数量大幅增加,就本次来看,历城区供地38宗,约有超千亩的土地供应。

在第一批进入交易的区域中,共有19宗土地参与拍卖,其中章丘区3宗地块流拍,高新区、莱芜区地块全部以底价成交。山东绿地泉控股集团联合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摘得高新区稼轩文旅城项目首期A-09、A-12、A-13、A-15、A-16、B-21地块约333亩土地。

在“错时分批”出让的第二批,历下、市中、天桥、槐荫等区域28宗土地除了段店组团、大同宏业地块流拍外,其余均以底价成交。其中,龙湖西客站摘地,保利持续补仓五里牌坊板块,青岛路组团济南城市建设集团万融置业拿下,天桥区动力机厂地块银丰底价摘得。

作为此次供地的主力区域,历城区供应了38宗土地,其中大辛南区组团的8宗地块是第二批次供地的临时终止地块,本次因无人出价而流拍;张马屯片区第四批用地的两个组团分别溢价3%、7%;其他均已底价成交。具体包括银丰地产、瑞马、大华、中建瓜分张马屯片区地块,葛洲坝首进济南落子唐冶,铁投摘得港沟东地块组团。

值得关注的是,今日土拍的104宗地块除2宗组团溢价外,底价成交和流拍并存,成交结构整体呈现分化态势。据了解,近年来济南土地市场的整体溢价率一直不高,首批集中超7成地块“零溢价”;第二批次供地中除1宗工业用地出现溢价外,其他均以底价成交。

对于本轮土拍情况,一位从事房企投策的工作人员对中国房地产报山东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受“三道红线”及土拍规则调整的影响,对开发商自有资金和资质审核严格,或有些地块存在配建安置房、引入产业等附加条件;二是临近年底,房企的战略平衡方面,进行资源倾斜或取舍收缩拿地,本轮供地表现谨慎。

拿地企业以国企/央企、平台为主,占比一半以上

在济南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中,共有超4500亩的土地供应布局济南的各个城市板块。具体到土地成交结果,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拿地企业多为大型国企、央企或当地城投公司,品牌房企参与较少,除个别勾地项目外其他无参与。”

通过梳理发现,主城及高新区所成交的约2782.75亩土地中,央企/国企、平台拿地占比一半以上,面积约1453亩。其中,轨交集团摘得张马屯片区2组团、站前商务区组团和轨道交通2号线姜家庄停车场上盖用地,共计10宗土地,总计约380亩,为本轮土拍的最大的竞买者。此外,济南城市建设集团万融置业、历下控股、市中控股司等国企平台也分别摘地,总计面积超过千亩。

具体看来,银丰地产、瑞马、中建、大华等企业落子张马屯片区,葛洲坝地产首入济南进驻唐冶板块,绿地泉的稼轩文旅城项目落地;同时,龙湖摘得西客站地块,将建设济南第三座龙湖天街;保利摘得槐荫区五里牌坊组团地块;山东百一地产、山东海泉置业也在此次土拍中有所斩获。

作为此次供应的主力区域,历城区共成交30宗土地,其中张马屯片区占比约一半,是此次土拍中参与企业最多的区域,总计约463亩土地成交。据了解,B9、B10组团吸引了银丰、中建、瑞马等企业参与,最终大华地产以竞价3轮、溢价7%成功摘得。B3、B4组团吸引了银丰、中建两家企业报名,最终由中建摘得。剩余地块中,银丰摘得B-1、B-6、B-7组团,瑞马摘得C1、C2地块;其他地块被济南轨交摘得。

“此次成交以后,张马屯片区或将迎来继2017年后的另一个集中开发期,成为明年济南楼市的主力供应区域。”一位从业多年的房地产观察人士这样分析片区情况。

他表示,唐冶片区、港沟片区也有大面积的住宅土地底价成交,后续市场的各板块之间都会有所改善。“像港沟组团6宗居住用地搭配2宗商业用地,容积率区间比较大,产品将会比较丰富,且多数地块的容积率在2.0以下,未来将是济南改善置业重点区域之一。唐冶片区也将形成有效供应,整体供应量不大,具有距离地铁站点近的优势。”

业内:供地节奏影响市场,明年上半年处于偏紧状态

“与前两次集中供地相比,本次集中供地的降温现象仍在延续。对于本次土拍竞买规则的再次更新,达到最高限价时采取‘限地价竞品质住宅和建设进度’方面,并未在本次土拍中得到体现。”业内人士分析称。

谈及对于第三批次供地,国企和当地城投公司拿地增加是否会影响到竞争格局的变化时,山东省房地产发展研究中心特约评论员许珊分析表示,“从整体来看,它们在后续开发方面,多以与企业合作模式为主,另一方面是更多承担了社会责任、比如捆绑租赁租赁住房等;同时这些品牌房企仍有不少存量、货量,如党家片区、张马屯等多片区,所以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版图随之发生变化。”

随着12月6日第三批次集中土拍的结束,2021年济南供地即将面临收官,其他商务金融和文化设施用地也将在12月9日迎来出让。对于这一年集中供地以来所产生的影响与变局,许珊从整体供应量、供地节奏、供地结构、区域竞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目前整体的土拍市场来看,2021年济南市本级居住用地大概完成了全年供地计划的89%,较去年的88%基本持平,但较2016年-2019年供地高峰时差不少,占地面积大约少100多万平方米。从供应量方面,体现出明年上半年市场供应处于偏紧状态。”许珊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山东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她看来,集中供地的供地节奏、供地总量会影响到明年入市量的有效供应。一方面,在供地节奏上,与较以往时间分散、各区域多次零星供地相比,分批次的集中供地影响到后期入市的有效供应。就目前来看,首批供地项目已陆续入市,第二批供地的多数地块尚未开盘,供地节奏对市场供应端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供需配置上一定程度的加剧了市场分化,比如4月份土地供应主要集中在党家片区,而未来新增的供应可能就是又在另一个区域。同时在没有供应的时间里,各片区以去化存量为主,存量和供应之间也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在她看来,这也是集中供地的一个弊端,其实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

同时表示,就今年的三次供地来看,济南集中供地区域以郊区或城市外围为主、主城核心区域较少。像第一批次的党家、第二批次的国际医学城及第三批次的港沟组团,均位于城市外围区域,配套交通相对不算成熟,这也产生了供地结构、区域结构的不均衡。而从成交楼板价来看,各区域之间相差不是特别大,对于新生区域的溢价对开发房企的考验是比较大的。

此外,集中供地也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片区内项目形成集中入市,区域内竞争也会比较激烈。一般来说,这种小范围的区域竞争主要是拼价格,如盛福片区多个项目集聚,多是通过降价这一种方式去竞争,尚未真正的形成理想状态。#济南#

【早知道·#财讯热搜榜TOP10# (12月7日)】戳
1、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改革开放政策要增强发展动力,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2、央行全面降准 释放1.2万亿元中长期资金
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央行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与此同时,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3、2021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发布数据,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连续两年实现增长;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长1.2%。

4、国资委部署推进明年“三化”监管
《上海证券报》记者12月6日从国资委获悉,加强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下称“三化”)监管已被列入2022年国资监管大格局的工作内容。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当日举办的专题推进会上强调,加强“三化”监管,既是对各级国资委的要求,更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翁杰明在专题会上详细解释了有关“三化”的七个关键环节,分别为深化分类监管、科学授权放权、实施差异化管控、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对重要环节重点领域的监督、强化监督协同,以及严格违规责任追究。

5、11月全国40城新房成交创单月新低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2月6日发布的《2021年11月全国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报告》显示,11月40城新房成交量创近10年单月新低,预计短期内还将继续向下探底。
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11月,易居研究院监测的4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014.0万平方米,为近10年表现最差的11月。从增速来看,11月成交量环比下降4.3%,同比大降39.4%。
据了解,40个典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苏州、福州、南京、青岛等18个二线城市;以及扬州、东莞、温州、岳阳等18个三四线城市。

6、保险板块年内跌超40% 创近10年纪录
今年以来,在诸多负面因素冲击下,保险股持续探底。截至12月6日,保险板块(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年内跌幅超过40%,已创出2011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31.17%);五大保险股的A股总市值年内合计缩水1.2万亿元。

7、新央企中国物流集团揭牌
12月6日,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物流集团”)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国务委员王勇出席会议并为公司揭牌。这是我国以综合物流作为第一主业的新央企,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打造世界一流综合物流集团的全新篇章。
据悉,新组建的中国物流集团由原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物流板块的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4家企业为基础整合而成,同步引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形成紧密战略协同。从其股权结构看,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各持有38.9%;3家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分别为10%、7.3%、4.9%。

8、监管全面排查营运车辆保险承保限制
近日,多地出现部分险企拒保出租车等营运车辆商业车险的现象,引发外界关注和业内讨论。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银保监会财险部近日向各财险公司下发相关通知,一方面要求各财险公司积极主动为营运车辆提供保险服务,另一方面将全面排查整改营运车辆商业保险承保限制政策。
根据上述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要对系统内营运车辆保险承保政策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杜绝以任何形式拒保或拖延承保交强险行为,立即调整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考核指标等方面对营运车辆商业保险不合理的承保限制措施,从源头上引导基层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提高营运车辆承保积极性。
据了解,在车险乱象整治方面,监管部门将保持车险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查重处的高压氛围,严厉打击营运车辆保险承保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9、特斯拉Model Y遭遇最大规模召回
在国内销量接连刷新纪录后,特斯拉Model Y车型正遭遇交付以来最大规模召回。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2021年前10个月,特斯拉Model Y车型国内销量达10.62万辆,这意味着此次召回的2.16万辆已占到其年内销量的五分之一。
12月5日,特斯拉供应商拓普集团发布公告称,本次召回的Model Y电动汽车配套转向节由本公司直接供应,召回原因是某热处理生产线淬火槽水位不足致使个别产品未完全被淬火液浸没,进而导致转向节强度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经公司测试结果判定,该批次可疑产品缺陷概率约为0.2%-1.0%。

10、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2月6日显著上涨,其中,道指涨1.87%,标普指数涨1.17%,纳斯达克指数涨0.9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经典音乐:赏一曲优美的《鸿雁》,看歌曲背后的感人故事
  • 偏见那么多,年轻人如何获得“老资格”的尊重?
  • “别轻易拉黑一个人,你会笑疼肚子的”
  • 六间房选一间,看透你的内心,你敢玩吗?
  • 你把我删了吧
  • 1元购杂志!看完《战狼2》,只想好好读书报效祖国!
  • 上了985、211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
  • 世界正在惩罚在朋友圈晒苦的人
  • 比单身更可怕的是穷
  • 相恋容易因为五官,相爱太难因为三观
  • “看你表情包,我放弃了撩你。”
  • 我发誓再也不发朋友圈了
  • 你身边有人说这种话吗?怼回去!
  • 不能选的伴侣
  • 正在消失的中国古建筑,美得惊心动魄!
  • 根雕中的美人,一个比一个惊艳!
  • 人生有九别 ,且行且珍惜
  • 将心比心(写的真好)
  • 真实(穿透灵魂的好文)
  • 45句相思金句,不负如来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