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基本主张是,平常的世界是由四类对象构成的,它们都是表象。第一类由“现实对象”组成,如桌椅木石之类;第二类是些概念以及由这些概念组合而成的判断;第三类是时间和空间;第四类是人类行为。这四类对象的存在都必定有根据或理由,因此可以说每一个类都受制于充足理由律的一种特别的形式。充足理由律以其最普泛的形式宣称,凡事物无不具有关于它为什么如其所是而非非其所是的理由或解释。充足理由律的这四种形式于是变为:(1)一个现实对象中的每一变化有一个原因;(2)每一真实判断的真理基于某种外在于它的东西;(3)一切数学性质基于其他数学性质;(4)每一行为都有一个动机。说得更简洁一些,在平常的世界上存在着四种必然联系,每一种都构成充足理由律的一个根。因此,普泛形式的充足理由律拥有四重根。

下面,我们将对这四种必然性一一予以说明:

1. 因果关系:关于变化的充足理由律

叔本华首先把第一类对象描述成一些直觉的、完全的、经验的现实对象。和概念相比,它们是特殊的。因果关系的解释原则只适用于这类对象。

《四重根》的大部分篇幅用来讨论因果关系的解释原则。因果关系原则宣称:在由物质性的东西构成的世界中,每一变化必有一个原因,“每一出现的事态必定继起于前于它的一个变化,或者说是这个变化致使的。”(《四重根》53节)。这一原则不准有例外:我们通常称之为某一事件的原因的那个东西,仅仅是这个事件前边的一个特别的变化,但是这一变化本身必定继起于更前的变化。原因和结果就是以这种方式联系着的:如果第一个发生,那么第二个不可能不发生。这种关系被视为必然性的一种。

叔本华坚持,一个事件的原因只能是另一个事件:原因不可能是一个物体或者一种事态。物体和事态是由以因果方式联系起来的序列而带入或者推出存在的,这些事件放在一起就构成了正在进行的自然世界的历史,就是说整个的物理世界。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他的想法。我轮起锤子打一个钉子,把钉子打进了木头。锤子的运动,即锤子的状态中的一个相关变化,是原因。钉子的运动,即钉子的状态中的一个相关变化,是结果。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原因和结果是现实对象中的一些变化。叔本华认为对于一切原因和结果而言也是如此:一切变化,并且也只有变化,才是原因和结果;因而现实对象本身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结果。他的道理是,现实对象是实体——就是说,它们是由物质构成的——由于物质是永恒不变的,因此他相信实体是无始无终的。结论是,现实对象不是变化,因此也就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结果。但是,有一种诱惑,误认为现实对象是原因,比方说,以为锤子是钉子钻进木头的原因。但是,稍作思考就可以看出这是不对的。如果作为对象的锤子是钉子运动的原因,那就没法解释为什么钉子的运动发生在锤子运动之后而不是之前,而在锤子开始运动之前仍然是那样一把锤子。

正是由于叔本华认为变化而且只有变化才是原因和结果,因此他把因果律叫作“关于变化的充足理由律”。按照这一根据律,在一个现实对象的状态E中的每一变化都是一个结果,它紧跟着在它前边的一个变化的发生而发生,这前边的变化就是E的充足根据,这充足根据构成了它的原因。这种原因是一种包含着许多事件的复杂的事态;那些事件的每一个对E都是必要的,那些事件都凑齐了对E才是充分的。由于这原因本身也是一个变化,它就也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又有原因,如此等等,以至于无穷。举例来说,我用一个凸透镜把阳光聚焦在棉花上,于是棉花起火,于是我们将趋向于说仅仅是我把这个凸透镜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引起了棉花的起火——然而,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那时正有一片云彩挡住了阳光,那么棉花还是不会起火的。那片云彩移开,棉花就起火,这样一来,仅仅是云彩的移动才是棉花起火的原因——但是,这也不对,因为我们还需要知道是什么使云彩发生了位移。很显然,这种追问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是说,这个因果链条是无穷无尽的。

2. 逻辑必然性:关于认识的充足理由律

构成第二类众多表象的那些对象是概念。概念都是抽象的,而且是一般的,把无数特殊的存在归在自己之下。概念若处于孤立之中就毫无用处,仅当其联合起来以形成真判断并且表达知识的时候才有用。但判断从自己的资源中却什么也提供不了;就是说,没有什么判断内在地就是真实的。叔本华坚持每一真判断必然地具有外在于它的某种理由,这理由构成了它的真理根据。

叔本华把构成真理根据的理由分为四类,他据此主张存在四类真理:逻辑的、经验的、先验的和元逻辑的真理。一个具有逻辑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另外一个或一些逻辑判断的真理之上的判断;比方说,一个三段论基于它的两个前提的真理之上而具有真理。一个具有经验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由经验的现实对象所构成的世界之上的判断。比方说,“猫在垫子上”具有经验真理,乃是因为它基于这个事实:一个经验的现实对象(一只猫)处于另一个经验对象(一个垫子)上面。一个具有先验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感觉力和理解力的形式)的存在或者性质之上的判断。比方说,“两条直线不能围成一个空间”,具有先验真理,它基于空间的性质;“若无原因,则没有事件能够发生”也具有先验真理,它基于因果关系的性质。最后,一个具有元逻辑真理的判断是一个基于全部思想的形式条件的判断。这就是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3. 时间和空间必然性:关于存在的充足理由律

构成第三类表象的对象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鉴于它们得依赖于智力而存在,就和现实对象和概念一样,也是些表象。时间和空间是内感受力和外感受力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之内,并加之于感觉材料之上,始有对现实对象的感知。然而,从另一种观点看,作为感受力向外的投射,时间和空间本身也是被感知的,是时间和空间组成了纯然的、先验的和被直接感受的那些对象;既然如此,时间和空间就是特殊存在,而不是概念。

和特殊存在一样,时间和空间也是由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之间有系统地相互连结,组成了充足理由律的第三种形式的根,名为存在的充足理由律。时间是由无限数目的秩序井然的时刻组成的,颇像一条线上的点,每一时刻都与其他点相关也依赖于其他点而具有确定无移的位置,这一切一起组成了时间的充足理由。与此相对应,空间是由无限数目的秩序井然的点构成的,形成了线、角、面积、体积,这一切都各在其所在,是其所是,因为其他的点、线、角、面积、体积也各在其所在,是其所是。换言之,任何给定的空间部分的几何学属性都各有其充足理由,那就是空间的其他一个或多个部分的几何学属性。进而言之,相关的充足理由既非因果关系性质,也非概念性质,而为存在论性质(ontological)。就是说,如果我们问任何空间部分何以是其所是(it is as it is),那么在原则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这答案无非是说其他的空间部分何以是其所是。比方说,如果我们问,为什么一个给定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是其所是,我们就发现这是因为的三条边如其所是。

叔本华认为,数的存在,因而算术的存在,依赖于在时间中计数的可能性,由此他得出结论说:算术是对时间关系的系统性的和直觉性的把握,此与对空间关系的把握而成就了几何学是一样的道理。

4.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必然性:关于行为的充足理由律

构成第四类表象的对象是我们个体的自我。在自我意识的经验中,我们对这些对象得以直接认识。但是,虽然我们可以如此直接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却不把我们自己看作认识的主体,而是意欲着的主体或者意志主体。换言之,在自我意识中,我们面对着自己,却不把我们自己看作认识别的东西的东西,而是看作发出意志行为的东西。叔本华争辩说,此论的理由是:认识着的主体不可能认识到他们是认识着的主体,这是因为如果某物是被认识的,它就被认作客体。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这一点,就是:客体,也只有客体,才是被认识的;因此,当我们认识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所认识的自我就不是认识着的自我,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叔本华说,那是些意志。

按照叔本华的说法,这却不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勉为其难地拥有两个不同的存在:一个身体,一个意志。恰恰相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而且是不可分的。然而,当我们是一个的时候,我们却知道我们自己在各自独立的两种方式中。我们从外面认识我们自己,从这个方便的角度,知道我们自己是些身体;我们也从里面认识我们自己,从这个方便的角度,知道我们自己是些意志。于是,这种存在于作为身体的我们自己和作为意志的我们自己之间的区别,是认识论上的区别,而不是存在论上的区别。

叔本华稍后又补充道:主体把自己作为意志来认识,这和说主体就是意志是等同的,两者都是相同的“我”。可是,他将这一等同说成宇宙中终极的统一,是不可能解释的;它可在直接知识(immediate knowledge)中呈现(given)。这之所以不可能解释,乃是因为,凡是解释,必定是关于对象以及对象之间关系的解释,可这里的问题是一个对象和必然地不是对象的一个什么东西之间的等同。因此,这种等同根本是超越于解释之外的,我们只能把它说成众多奇迹中最杰出的一个。

叔本华对行为的解释,完成并巩固了从知识的角度把我们自己解释为双重的存在的说法。叔本华是这样解释行为的:我们确切地知道,每一行为的前边都发生了一件事,称为动机。确实,我们发现,一个行为若无动机,则殊难想象,那就和一具死尸没有原因地动起来相似。我们之所以这么想的理由是,动机就是原因:动机似乎是从内部看的原因,就好象从外面看意志则意志为身体一样。

大多数因果关系的实例,即机械的、化学的等等,我们知道因果关系是出现在那儿的,甚至看得清楚其必然性;但是,我们呆在那些事件的外边,对其内里的性质毫无所知。但是,说到我们自己的行为,事情就不同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确实具有从外面看的知识;但是对它们我们也有来自内部的知识。“我们可以说是站在情境的后边而得以发现一个原因产生了它的结果的这一过程的最隐秘而深刻的性质。”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于是就等同于现实对象中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但是,因为前者是从不同的途径认识的,叔本华就认为它构成了充足理由律的一个独特形式的根,这一次他名之为行为的充足理由律。它坚定地宣称:每一行为都有动机。

关于个体的意志,叔本华说的那些话,联系到他的要求一种明显的理由这样一种思想体系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意志等同于身体,那么由此可以推论:像其他现实对象一样,意志也是智力的创造物,因此也不能提供关于物自体的直接知识。与此同时,如果动机和行为就是原因和结果,那么动机和行为就是现实对象中的一些变化,与之相关的推论就是:一些对象中的变化导致另一些对象中的变化,如此而已,永远不会超过这个范围。

还有一个理由,其对叔本华所说的思想体系没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的身体,从内部看来,是我们的意志,他告诉我们说,这一事实构成了他的“整个形而上学”的基石。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关于我们作为意志的自我的直接知识,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对于我们自己身体的内部性质的把握,而且提供了对任何表象性的现实的内部性质的把握;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作为一个可以揭示整体的具体而微的部分。他同时相信,这种知识可以引导我们掌握物自体;因为“这个物自体,这个全部表面现象的根基,不是别的,只是我们直接地、非常亲密地就知道的,我们发现它就是在我们内部意志。”(《四重根》35节)这种从关于众多个体意志(wills)的知识到关于唯一意志(the Will)的知识的跃迁是可能的,因为个体意志是唯一意志的客体化,也是对唯一意志的某种揭示。

综上所述,充足理由律的四个方面也就是现实中的四种必然性,因此,按照叔本华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自由的。

这本书总算出了。译林出版社。从内容的调整到封面设计到书名,个中反复就不说了,出了就好啊。附上自序:
给自己的集子命名是一件伤感的事情。终究没有一个名字是真正让我满意的。最多也只是无限接近心中的那个白月光。完了,就一个人坐在那里感慨:又送一个女儿出嫁了呀。她以后就有了独立的命运,老母亲的心,欣慰过后还是有稍微的失落。
我写得慢,一本书要写三四年,放怀里捂久了,每一个字都是贴着皮肤的,伴着心跳和呼吸历经了那么多个日日夜夜。如今剥落成集,我还得在短时间内面对一种虚无,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的虚无。
我曾经想把这本集子命名为《斑斓》,但又觉得这个名字是不是太狂妄了?那文章得要好到什么程度才敢称之为“斑斓”啊?想到此,我就开始心虚起来。“斑斓”二字,我怕是够不着了。刚说要放弃,心里却又屡屡蠢动着。转念一想,若这本就命名了“斑斓”,那我接下来的文章还要怎么写?珠玉在前,后面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斑斓”啊,它本该是高处的一个存在,我要做的似乎只能仰望它。就像璀璨的星空,闪耀深邃华彩之光的豹。
那我就无限接近于斑斓吧。
我又想到了“心灵颂”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倒是契合这本书的主旨内容。我的文字终究还是为着那些干净的灵魂在喃喃唱颂啊。也为了我自己,从久远的时光走来,这一路的披荆斩棘,从幽暗抵达蓝,再到无尽的灰白,最后向着明黄矫健一跃,啊,仿佛是头顶砸开了光啊。我是如何成为了我?多少影子和镜像,照见的是一宗又一宗的往事和面容。我用文字细细触摸过,在满心风雪的中年,我看见一种澄澈的深情久久地沉浸在语言的唱念里。可是,“心灵颂”是不是太过宏大了呀,而且它像一种响彻头顶的巨大合唱,大到像一个容器,它装下了我,却又淹没了我。它碾压了一切声音。
踌躇着。出版社给出了意见,要不就命名为“镜中颜尚朱”?这本是集子中的一篇作品的名字。初品,有一股倔强的意味在里头。我把这个名字发在微信群里让朋友们讨论,皆认为,这个名字跟我作品的风格不太一样。镜中颜尚朱,本是一句五言诗,取自“镜中颜尚朱,庭前萱正绿”,它透着一股江南的气息,文人的情趣,和一种灵魂的轻盈感。

读过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大概是属于盐系的那一类。沉默、坚硬,还有悲伤。灵魂之重,生命之重,我总是面目狰狞地对抗着什么,叫喊着什么。我,披头散发,用语言的利刃写着那些痛彻心扉的人和事,即使是爱,那只是意味着告别。当然也会有和煦的风和人间的温情,也会有散落一地的笑语和明媚的春光,更多的时候,孤独是致密的罐笼,外面的人,全然地听不见也看不见。已然中年了,环顾周遭,我还有什么?
白发爬上鬓角,地上落的全是黑发。牙豁出口子。低头照镜子,脸也垮了。近视还加上了老花。我常忘记念叨已久的重要事件,家里四壁贴满了记事贴。月经开始紊乱,睡得浅,吃得多。还,备受偏头痛的煎熬。我时常在黄昏莫名地头痛,不激烈,幽幽地痛着,却持续到凌晨不得安睡。我的书桌开始摆满了奇奇怪怪的药瓶子。我所有预先要做的事,最终仅仅是因为我的身体突然地横生出某种不适,而导致全盘崩溃。这是我在两年前根本就不会去预设的因素。现在,它却是我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重大阻碍因素。我开始走向衰老了吗?

那么,“镜中颜尚朱”是不是我最后的倔强了?
这不仅仅是颜,更多的是精神的层面的吧。我分明还有着一颗滚烫的心和不屈的灵魂。我还有强烈的胜负欲和大争之心。我要写出在潜伏在工厂四十多天的《无尘车间》、《日结工》以及那些正在消逝的美好事物。秩序,克制,开阔,平静,足以让我来抵抗中年随之而来对肉身与精神的侵蚀与损害。给自己一个缓冲,来慢慢消化自己已经开始走向衰老这一事实。

我出了四本散文集,分别是《下落不明的生活》《匿名者》《奔跑者》《沉默,坚硬,还有悲伤》,而这本即将出版的《镜中颜尚朱》,仅从书名上看,它是多么不同啊,然而,从文章的气质与文字的性格来看,塞壬依然还是那个塞壬。凛冽。坚硬。满怀深情。在这本《镜中颜尚朱》里,读着《即使雪落满舱》《追赶出租车的女人》《缓缓的归途》《隐匿的时光》还有《翁源手记》,你一定会与我再次相遇。那是我们灵魂相似的部分。

冬天最爱的羊肉萝卜安排[憧憬][憧憬][憧憬]太香太好吃又是一锅热红酒圣诞月无限畅饮布朗尼[风起洛阳]里面的蛋糕超级好吃 刮得干干净净 外壳100%相似但着实咬不动放弃[裂开]大姜饼人就是姜饼味[风起洛阳]每天挖一颗巧克力不重复的很有意思 昨日份⛄️⛄️可可爱爱距离圣诞节还有11天 但好像已经渡过N个圣诞似[笑cry]真实该有很多moment的12️♥️#圣诞节##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真的好生气[泪](会被我自己蠢死)号被盗了,还好打了腾讯的客服电话帮我弄回来了弄回来之后我一看消息,这个盗号狗还不要脸的叫我的舅舅叫舅[怒骂],真他妈无语还好
  • 刚问完,朋友就迅速地把寄快递需要的个人信息发了过来,业务熟练到……不愧是常年追星的女孩……#新型冠状病毒# 【最美的爱情是并肩作战——青岛西海岸多对医警夫妻档同
  • ㅤㅤㅤㅤㅤㅤ#爱未日历# 2020年07月22日 |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蒲塘秋艳图》设色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恽冰,清代著名女画家,活动于清熙中期至乾隆初期
  • 4、佛魔无争,但魔有争,不与其同道人争、不与诸外道争、不议论佛法。若随众行,观众之行,悟己亦同,当知不说明说、不苦明苦、苦自因缘果报,并真忏悔所做苦因。
  • 记录一下今天到昨天吧1.昨天去面试,那个人事竟然是乐迷,万青的粉,加了微信才知道,真的没想到平时没遇到竟然面试的时候能遇上,笑死啦哈哈哈,感恩音乐,在喜欢音乐的
  • 但护士问门口的家属产妇姓名时,这五六个人竟没有一个能说完整,而她老公也不在,所以护士就拒绝把孩子给他们。假如说产房外的那几个人不是孩子的家属,护士把孩子给他们,
  • 这一展览由中科院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牵头,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展览数月后10月份刚搬迁至此地,它讲述了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保
  • 公交电动化一线饱和,二三线接棒5月16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新能源客车接入量下降幅度最高的城市分别为成
  • 三、重点对象抽样检测(一)全市各类企业(规上企业、中小企业)、各类加工厂、小作坊要加强人员、环境、车辆防控管理,对从业人员每5天抽检1/3人员(其中,密闭型生产
  • 人之一念即可成道,人的频率为大光明,大光明为本源,为宇宙之中最高的频率,别人有病低频,你心一到,低频即升为高频,人即恢复健康,你自己不是高频,自己一身是病,能量
  • 总是处理不好各种人际关系总觉得自己是个利己主义者初中就有同学讲我 好像和大家玩的很开心很近但是又感觉离得很远隔了一段距离还有认识很久的算不上朋友的女生讲 你
  • 额济纳景区—四道桥最佳拍摄时间:上午11:00左右2⃣️沙漠戈壁上的黑城弱水胡杨林,等你赴一场温柔的落日若额济纳胡杨林是极致的热烈,那这里便是极致的沉寂,给你一
  • 云南丽江Day2今天我满血复活啦,可惜一早就下大雨[允悲]没事,这难不倒我们,开启忙碌的一天[太开心]吃完丰盛的早餐,穿着酒店纳西族服装一顿猛拍[哈哈]中午雨小
  • 从季节流失冬天的最后一场雪试图挽留却从阳光下泪流只有一些流言或者蜚语,让往事不得不走向另一个洁白雪地已回到夜深,让黑夜一层层包裹然后掩埋时间带走的星光,在黎明醒
  • 让我彻底入坑的韩剧,我最爱的剧No.1,因为这部剧让我喜欢上了韩语,成为地板忠粉,好希望他们二搭,每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这部剧,在平行的世界马陆和恩琪生活的会很
  • 还有这种操作[摊手]#旅行中的幽默##搞笑幽默##带着微博旅行##爱旅行##旅行##旅行新势力# 在中国我倒是见过类似的,但是人家都是在身心放松的地方坐卧,没
  • 八点钟进古城先陪宇去坐船,游京杭运河;再去买上他喜欢的小玩意儿,毕竟是孩子,每次他看到古城的小摊位就迈不动腿,这次就满足他一下,也许心情好了病就好了。 上
  • ”购书链接:#见春天# 见信好 其实我一直都有在给你写信 只是吃吃没有送出去罢了 不可否认的是 之前写出的三封信 都是借他人之名 诉自己之情 我感觉到你
  • 木质观景平台为登山者提供了360°沉浸式的登高望远佳处,前可直接眺望福田,背可静观前海自贸区全貌,登顶眺望时,深圳40年的快速发展,似乎都要收揽眼中。去过深圳版
  • 不光名字,园林系列的气味也很有中式诗的气质,简练,素色,涤除感官刺激,不干扰用香者的意识,但绝对是灵感涌动的作品。中式意象有很多种,以林之园景作为主题的这几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