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方志动态# 南京记忆|慈悲未了情

董克信

在姑妈留下的相册中,有两张难得见到的老照片:一张是孙多慈在为同学毕瑜璋所作肖像画前的留影。那张照片的背面写着:“影中人是:孙多慈,画中人是:毕瑜璋。像姊妹吧!”另一张是油画中的人物毕瑜璋与画像的合影。背面写着:“她就是我,我就是她!”

孙多慈与毕瑜璋,都是我姑妈董谋元1927~1930 年在安庆女中读高中时的同窗好友。听姑妈说,孙多慈与画家徐悲鸿之间曾有过一段热烈的师生恋。

孙多慈又名孙韵君,1913年生于安徽寿县。她的父亲孙传瑗曾当过北洋军阀孙传芳的秘书。1927 年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打败了孙传芳,孙传瑷受牵连被关进南京监狱。孙多慈随母亲避居安庆,在安庆女中读书。那时,她的生活极不安定,为人沉默寡言,爱好文学与绘画。1930 年夏,18 岁的孙多慈从安庆女中高中毕业,到南京报考中央大学文学院,未被录取,于是便到艺术系当了一名旁听生。

当时,徐悲鸿正在艺术系执教。当他在教室里第一次看到孙多慈时,她穿着一件暖色的中式上衣,颈间系一条雪白的丝巾,亭亭玉立,光彩照人。徐悲鸿是一个感情奔放、性格豪爽的人,自称“江南贫侠”。对于性格柔弱、命运多舛的孙多慈,自然产生了格外的同情与爱怜。当他听到孙多慈谈起自己的身世时,就吻着她的额头说:“无论如何从现在起,你有了一个始终关心你的朋友。”

在徐先生的热心帮助下,孙多慈终于在翌年,以绘画100分的优异成绩被中大艺术系录取,正式成了徐悲鸿的学生。

从此,师生感情日深,孙多慈成了徐悲鸿的红颜知己。在徐悲鸿创作时,孙多慈就站在他身旁,静静地欣赏老师精湛的画技,默默地削上一只他最爱吃的梨子,或是为他递上一杯香茗。而徐悲鸿也常从家中给孙多慈带来几个她爱吃的橘子、几支画笔或一朵她最喜欢的山茶花。久而久之,在他俩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

1934年夏,徐悲鸿带学生到天目山写生,孙多慈亦在其中,徐先生对孙多慈体贴入微,师生感情不断升温。一次,两人在山间拥抱亲吻,恰被一同学看到摄入镜头。在碧水青山中,孙多慈将采撷到的一颗鲜红的相思豆,送给了自己的老师。徐悲鸿非常珍爱这颗象征爱情的红豆,回到南京请人将它镶嵌在戒指上,并在戒指上刻下“慈悲”二字(慈——孙多慈,悲——徐悲鸿),时时戴在自己的手指上。

当蒋碧薇看到他手上戴的这枚戒指时说:“悲鸿,我和你已经做了20 年夫妻了。我也晓得,人生得一知己确实是很不容易,假如你觉得孙多慈是你的知音,你和孙多慈结合是幸福的,你就随着她去吧……”

在傅厚岗4号,徐悲鸿新建的住宅里,建有一幢2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此外,尚有1000余平方米的庭院,可供种植花木。孙多慈得知后,便送去数十株枫树苗。不料却被蒋碧薇付之一炬。徐悲鸿十分气恼,遂将新屋命名为“无枫堂”。

1935年夏,孙多慈从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由于徐悲鸿的鼎力相助,中华书局为她出版了一本画集。那时孙多慈的画虽说还比较稚嫩,但笔法流畅、线条优美、勾勒清晰、浓淡得体,别有一番风韵和情致。徐悲鸿觉得孙多慈是一个很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画家,便想方设法要送她出国深造。当时,比利时退还我国的庚子赔款,设有中比庚款管理委员会,可以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徐悲鸿积极为其奔走,眼看快要成功,却被蒋碧薇知道,硬是把这件好事给搅黄了。孙多慈一气之下,回到安庆。对于孙多慈的离去,徐悲鸿伤心不已,第二天,他便叫学生来到傅厚岗家中,搬走了自己的一部分衣物行李,住进旅法留学时的好友沈宜甲先生家中。过了一星期,他又应李宗仁先生的邀请,到桂林作画去了。

后来,孙多慈也从安庆赶到桂林,探望自己的老师,给悲鸿这一颗破碎的心带来了慰藉与温暖。爱情激发了徐悲鸿创作的热情,在漓江边,他为孙多慈画了一幅非常精美的油画肖像。

1937 年初,孙多慈的父母也来到了桂林。徐悲鸿热心地为孙多慈的父亲在广西省政府谋到一个职位。这时,徐悲鸿正式向孙多慈求婚。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在广西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

徐悲鸿启事:鄙人与蒋碧薇女士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特此声明。

徐悲鸿原想通过这一启事,打消孙多慈父母的顾虑,但他没想到孙父是一个非常守旧的人,看了这则启事,火冒三丈,竟带着女儿不辞而别。

遭遇这一打击,徐悲鸿痛苦万分,遂独自一人隐居到广西、贵州接壤的一个偏僻小镇—— 八步,过着与世隔绝、苦行僧般的生活。直到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的炮声,才将他从迷惘中惊醒。

1938 年,徐悲鸿在香港收到孙多慈寄来的一封信。其时,她正在浙江的一所学校中教书,在信中赋诗一首:

极目孤帆远,无言上西楼。

寒江沉落日,黄叶下深秋。

风厉防侵体,云行乱入眸。

不知天地外,更有几人愁。

信中还说:“我后悔当时因为父母反对,没有勇气和您结婚……但我相信今生今世总会看到您的……”

1940 年11 月,徐悲鸿为支援抗日战争,赴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住在黄曼士先生家中,意外地收到孙多慈从沦陷区浙江辗转寄来的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您教我作画,您教我做人,您为给我争取官费去巴黎留学四处奔走,您请中华书局为我出版素描画集……您为培养我成为中华民族的有用之才,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最爱聆听您的讲话,您的每一句话都深深播种在了我的心田里……”

信的末尾,孙多慈又无限感慨地赋诗一首:

一片残阳柳万丝,秋风江上挂帆时。伤心家国无限恨,红树青山总不知。

这情切切意绵绵的信,再一次激起徐悲鸿的感情波澜。然而,战争的烽火,使他俩从此天各一方。

1953 年,徐悲鸿在北京病逝。当时,孙多慈在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授,闻讯噩耗,孙多慈伤心欲绝,将自己关在房中,痛哭三日,并为悲鸿戴孝三年。

(文章来自《南京史志》2018年第2期)

【作者单位】江苏作家协会

拟 稿:董克信
审 核:陆惠娣
发 布:梁 刚

遂宁的“老字号”与“新风潮”,都被装在了这条街里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0日电(袁家远)1671年前,东晋大司马桓温伐乱平蜀后,罢德阳郡,并于德阳县东南境析置遂宁郡。取“息乱安宁”之意,“遂宁”之名自此始。

  这座古老的蜀中名城温润富饶,以重庆为代表的巴文化和以成都为代表的蜀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造就了遂宁融合包容、兼容并蓄的城市个性。这也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借助优越的战略位置,迅速成为了成渝经济圈“C位”城市。

  于是,在面临遂宁的“回顾与展望”之间,就需要一个介质来平衡。今年,投资40亿、占地291亩的绿地·遂宁1958文创产业项目在遂宁锦华纺织厂原址落地,就为城市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遂宁文化老街。

  “英伦范儿”刷新遂宁城市颜值
  业态组合构筑城市新文旅目的地

  为何讲一条街能够担负起遂宁“回顾与展望”的重任?据记者了解到,这与它的“外在”与“内在”均密不可分。

  从外部来看,遂宁文化老街是一条具有“英伦范儿”的特色商业街区,国际化与老遂宁“交相呼应”。步入其中,诸多细节又在为市民与游客“还原”一个旧时的遂宁;远观其景,独具欧洲风情的老街的诞生却又能刷新遂宁的城市“颜值”,成为市民日常“假装在国外”的打卡点。

  而如果说,老街的风貌能够吸引市民与游客来到这里,其内在的业态组合与体验式消费场景,便是人愿意长足停留的真正原因。

  据悉,绿地西南将遂宁文化老街主要定位为“餐饮/休闲+体验/零售”2大功能业态的街区,其中,餐饮与休闲功能将满足遂宁市民日常聚会、游客品尝特色的各类需求,体验与零售功能则更注重消费者在老街消费的选择度、便利性、愉悦感,简单来讲,从踏入这一条街开始,消费者的每个购物、饮食、娱乐场景都被“预设”的相应的场景。

  具体来看,从餐饮消费、文创零售到非遗体验,遂宁文化老街进行了“一站式”整理。

  关于“遂宁的记忆”,老街旁有承接工业遗址公园的“文脉精神堡垒”,以及非遗文化体验区等,供市民与游客在各类展区中体验与了解遂宁;关于日常餐饮娱乐,老街为其融入“遂宁特色”,但又包罗万象,从遂宁本地特色餐饮到各国饮食老街均有配备;在文创精品零售方面,各类展览区与精品店铺都能让来往的游客与市民,以此为城市新文旅目的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遂宁小物”。

  建设遂宁的“太古里”
  致力打造城市文化精神新堡垒

  根据遂宁文化老街的风貌与业态,我们似乎已在脑海中为之成像——它既复古又时尚,既保守又开放,它建造在遂宁辉煌了60年的土地上。

  1958年,遂宁锦华纺织厂建厂,彼时能进入锦华纺织厂工作,一度被视为无数家庭的荣耀。过去的60年间,锦华的产业规模曾很长一段时间位居全国前列。它承载数代遂宁人的记忆,是城市工业时代的骄子。

  如今,它在踟蹰中走下了历史舞台,绿地版本的“1958”重新到来,理念全新,但文脉犹在。以遂宁文化老街为典型,我们便已窥得其带给遂宁的巨大意义——当城市千百年的文化需要在新时代重生,被新时代的人所理解,绝对不是照搬、不能复制,而是以一种糅合现代人行为方式的形态,呈现给现代人,为现代人提供瞻仰过去的精神新堡垒。遂宁老街如是。

  具备这样的历史特殊性与形态特征,令我们很难不联想到成都的太古里,它建造在历经1600年沧桑不改的大慈寺土地旁,与遂宁文化老街的文脉肌理极为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与太古里的定位相似,遂宁文化老街也同样注重“夜间消费”,遂宁人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可以说也将被这一条街“承包”。

  事实上,绿地在打造老街时所对标的项目,也正是成都太古里、成都宽窄巷子这样的全国一流商业街区,重体验、重文创、做精品,看似简单,但放眼西南,绿地只以最高水平要求“遂宁文化老街”。

  “老字号”和“新风潮”的碰撞
  绿地担纲遂宁“城市更新”重要角色

  透过遂宁文化老街,其背后整个项目总投资40亿、力邀国际一流设计团队操刀等指标也同样重磅,如此高规格、大手笔的投入,是绿地对这块土地的尊重,也是绿地对遂宁的“城市信心”的有力体现。

  据记者了解,如同遂宁文化老街中“老字号”与“新风潮”碰撞的特殊场景,在整个绿地·遂宁1958文创产业项目中随处可见。

  在31亩工业遗址公园中,不仅有代表城市纺织工业文化的博物馆与工业文明记忆展示带,其建筑及景观突出工业特色风貌,更植入多项文化主题项目,未来将进行高频次的文化主题活动;艺文先锋区则由老厂房改造而成,建造标准对标北京798艺术区、成都东郊记忆等文创改造项目,致力打造新时代下“文艺青年”的“乌托邦”。

  同时,文化聚力区还将建设文创办公、文创精品酒店等多维业态。其中文创办公按照准甲级标准建设,重点企业打头树立遂宁文创办公聚集区;文创精品酒店则按照四星级标准打造,预计可满足文创企业活动、会议,以及游客的巨量需求。

  绿地控股集团党委书记、执行总裁茆君才曾表示,绿地·遂宁1958文创产业项目将在保留遂宁原棉纺厂的工业建筑基础上,通过遂宁文化老街等诸多载体,凸显项目核心文化价值,保留城市历史记忆,以现代文创产业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当“城市更新”这一命题被绿地既定,不仅遂宁锦华纺织厂的土地迎来60年后的新生,遂宁整座城市的历史与文明,都将在这里完整呈现。所以,当我们说遂宁的“老字号”与“新风潮”都被装进遂宁文化老街,也表明了绿地·遂宁1958文创产业项目对城市的意义所在——通过它,我们回望遂宁时,记忆被完整铺开;我们展望遂宁时,也拥有了一整张蓝图。(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山东理工大学[超话]##小青微分享##小众博物馆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 小众,只是相对而言,可能专注某一细分领域,可能地理上并不在大城市中心。【她·悦】文学家远
  • 这方面上体现的自我中心我也很钟意哈哈哈哈我相信这里肯定或多或少察觉到了,并且他肯定有认为她三年前对自己的承诺是个谎言的判断,当然生气了,所以要捅死她我一向堂堂正
  • #王一博[超话]##向全世界安利最最好的王一博#wyb#王一博正能量全能艺人# 王一博 他是美貌和可爱兼具 ,颜值帅炸天,跳舞燃到爆,摩托车开得飞起,滑板酷到没
  • 索伦:dk/龙骑/战士 看阵容切,跟梅迪奇&艾因霍恩组排时是固定补位的,因为打不过另外两个 跟梅迪奇一个学校的,有钱,思想开放,包括s生活 曾经在大群
  • 受付は5月21日(火)まで行っています!明日 5月12日(日) 19:30~僕が見たかった青空の「青天のヘキレキ」の放送があります!
  • 在人生的开始和结束时,我们或许都能看到一道光,那是我们这一生的开头,又或是结尾,我们很难判断这是一段怎样的人生,但我们仿佛可以从这一道光中看到结局。人生一场梦,
  • dì zǐ guī 弟 子 规 zǒng xù 总 叙 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jǐnxìn 弟子规 圣人训
  • 感觉他以前不这样的,现在的人设真的有点看不懂了……[微笑][绿丝带][汗]老实说成毅快35了,真不太适合学女团嘟嘴了!感觉他以前不这样的,现在的人设真的有点看不
  • 说起来很遗憾,但我向您展示了所有 2000 张图像中最好的 2 颗流星。今年很糟糕,我早上出去好几次了,没有看到一颗流星,所以相机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 刘辟转身说:“忠诚的铁心,甚至连我们这些土匪也能理解,这是天意。一见到,关羽就满足了,即使死也无憾。
  • 不见得,是因为这位得道的真人、菩萨在此,风水才好起来的。按照风水家和道家的说法,有福报的人,即便住在风水不好的地方,坏风水也会变成好风水的;福报不足的人,住在好
  • \n码数-44出厂 出厂蒂夫尼蓝出货,\n码数39-45,女码年后出厂顶级炸天灭世版\n——实力承诺品质不满意包退——\nSIZE:女35~39男38~45\n
  • 昨天真的特别开心 因为突然之间下了暴雨晚上的气温就特别适合散步 和姐姐一起走到了应该是类似于商业区的地方 吃完饭之后慢慢走回学校 第一次有一种 啊这里好像也是挺
  • 前段时间聊过阳光调研,这几天有几家券商在聊,部分逆变器厂商的排产预期还不错,不过存在着一定结构性,尤其欧洲户储恢复较好,拉美地区有所起量。表现好的有:固德威,4
  • ——聂鲁达你是我心里的不朽,你是我热爱这个世界的近乎全部的理由。--聂鲁达你是我心里的不朽,你是我热爱这个世界的近乎全部的理由。
  • 看上去很简单的取型,没有相当的眼力、审美、竹料经验、空间解构等作为支撑,作品的神韵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玩异形竹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极品原材料,真正需要的是发现美的眼
  • 中国这边很多企业就觉得电动车就那回事,最关键的电池也是买的,自动驾驶不靠谱,大家都能搞。#小甜豆的plog##小甜豆吃什么# 这两天瘾犯了 放下碗就饿了[干饭人
  • “2023年底我们还新建了近10亩的采穗圃,把油茶良种的嫁接苗种下去,一旦嫁接苗生长到1米左右,并出现较多分支,我们便可以剪穗条,然后把这些穗条嫁接在育苗圃培育
  •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 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 行未果,假想苦难愁不展 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我尊重所有人,但不在乎他们,在市井里放风,跟小情绪握手,永远自由
  • ᴵᵗ'ˢ ⁿᵉᵛᵉʳ ᵗᵒᵒ ˡᵃᵗᵉ ᵗᵒ ᵇᵉ ᵗʰᵉ ᵖᵉʳˢᵒⁿ ʸᵒᵘ ʷᵃⁿᵗ ᵗᵒ ᵇᵉ.去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晚。ᴬᶠᵗᵉʳ ʸᵒ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