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过有千端,惟心所造。改过之法,治心最上!

改造命运以因果律为依据,方法是:认识一条苦因就改一条,认识一条乐因就修一条,由此自然趋吉避凶。反之,不见自己过,或者知而不改,都不可能改变命运,因为:因上意乐、行为不转变,果上绝无命运可转。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以前的种种好象昨日死,今后的种种犹如今日生,这是义理再生之身。

  “义理”就是真理、就是法。“义理再生之身”,是和真理相应而再造的生命,也就是慧命。

  有些人不认识真理和生命的关系,不了知新生命要通过法来塑造的。他们认为:义理只是书本上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没有关系。

  其实大有关系。就流转生死来观察:从根源上看,凡夫人正是因为不了知因果和空性的真理,才受无明的支配,造作罪业、耽著生死、自私自利,结果变成恶趣之身、轮回之身和小乘之身。这些具有痛苦和缺憾的生命状态都是因为没有和真理相应而造成的。反之,明白了真理,身、口、意的行为与真理相应,由此出现的新相续,就是再造的新生命。

  分别言之,与因果的至理相应,内心趋入十善业道,努力断恶行善,这是义理再生的下士之身;认识四圣谛,发心出离生死,趣入解脱道,勤修戒定慧,这种新相续是义理再生的中士之身;缘众生苦兴大悲悯,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由此趣入智慧方便双运的大乘道,这种新相续是义理再生的上士之身。

  所以,对圣法有了胜解,安住于胜解的生命,才是义理再生之身,也就是法身慧命。如果对圣法没有胜解,充其量只是一种染污之身。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7。

  血肉之身尚且有它的定数,意思是这个有漏身由业和烦恼而来,受前业的支配,有它决定的命运安排。而义理之身是安住于胜解如理修行的身,更是修一分正因,召一分善果,步步有切实的感应,怎么不能格天呢?

  与业果的义理相应,能转恶趣为善趣,显现人天的吉祥;与四谛的义理相应,能转生死为涅槃,显现寂灭的安乐;与大乘义理相应,能让客尘消归法界,现前无住大涅槃的境界。所以,与真理相应,能闭恶趣、出生死,转染成净,转识成智。到达究竟时,灭一切障碍,转依为纯一真如,则是彻底的格天。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是商朝的皇帝,早年胡作非为,后来在大臣伊尹的教导之下,改过自新,这是他后来对伊尹所说的感激之语。

  “天作孽,犹可违”:就是过去造的恶业,现在能忏悔改过,还是能转变。“自作孽,不可活”:就是明白道理还去造恶,那就不可救度。

  为什么说“天作孽,犹可违”呢?如果业不可转,果是不动,确实也改变不了。但业果毕竟只是以因缘造成的有为法,只要在成熟果报之前,积聚相违的因素,就可以让业报转变、减弱,甚至彻底遮止果报现前。如果已经成熟而感受果报,只要随缘顺受、不造新恶,并努力行善积德,也能让果报提前受完,苦尽甘来。

  譬如说,过去造了杀生的罪业,自己能猛利追悔,发誓以后纵遇命难也不杀生,同时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法门,发愿生生世世爱护众生,平时也尽量放生,这样决定能使重业转轻、轻业消尽。

  过去杀生,在识田里种下了杀业种子,现在能截断杀业的相续,好比种子没有水滋润就不会成熟一样,杀业不会增长,再依靠金刚萨埵的大愿、心咒等多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对治杀业。

  如果杀业已经成熟在自己身上,一方面随缘消业,观想代一切众生受苦,另一方面努力忏悔、修善,杀业也终究会消尽的。

  但是如果不改过自新,还继续杀生,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比如,中毒之后,不去排毒还继续服毒,那纵然药师佛到来,也无法救护。

  诗8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永”是永远,“配”是符合,“命”是讲天心,也就是因果律。

  这一句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永远要符合因果律。平常自己看念头,是善,就让它圆满,是恶,就马上遮止,这叫“永言配命”。只要还有分别心,任何行为都会对自己造成利益和损害,是善会带来安乐,是恶会现前痛苦,小到起一念,都是在种祸福的因。所以,我们应当行为谨慎,每天防护自心,身不作恶行、口不说恶语、心不起恶念,就是自求远祸;身口意处处行善,利益他人,这样摄集福德,是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也;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孔先生当时算你无功名,命里无子,只是根据你的宿业预测的结果,这种“天作之孽”还是可以由对治来转变的。你现在扩充德性,努力行善,多积阴德,这是自己作的福德,怎么会不受用呢?决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德性就是善心,逐渐把善心加深拓广,使贤善的意乐日益清净广大,就是扩充德性。“阴德”,“阴”是行善不显露、不求人知的意思。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易经》为君子谋划,目的是让人“趋吉避凶”。如果命运是常法,那就无法改变,无吉祥成了永远无吉祥,趋吉也是枉然;有凶祸成了永远有凶祸,想避也无可避。事实却非如此,所以《易经》开章第一义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对此你信得过吗?

  这个趋吉避凶的道理,我们按照因果规律来解释:

  如果不加对治,恶业丝毫不会空耗,当然要在自己身上成熟果报,但是以四力忏悔积聚对治,灾祸也就消于无形之中。另一方面,不积善也无法召来吉祥,以三殊胜9修善,必能迅速趋向吉祥,不但现世的吉祥,连后世的吉祥、解脱成佛的吉祥,也都可以趋向。

  积善是因,余庆是果。“余庆”,是指在后代身上显现的吉庆。祖宗积德深厚,家族必然兴盛。

  经过这一番教化,了凡深信可以造命。由于相信,就有他日后的实行。总之,反复思惟业果,信心就会生起,有信心就有欲,有欲就有精进,从意乐到行为到结果,有这样一条缘起规律。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了凡信受禅师的教言,恭敬地拜而受教。如此尊重教言,使他日后能再造义理之身。如果只是随便听过,不铭刻在心,再好的教言也会失去功用。

  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因为明理了,就把往日的罪过在佛前尽情发露,这是具有破恶力,没有这一步,也不可能开出一条自新之路。了凡生存在世间,难免有世间的追求,他先求登科,发誓行三千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的恩德。

  人们对命运的看法有三种:一是宿命论,认为命运是注定的,无法改变,因此人生唯一听凭命运的安排,不去努力追求;二是邪命论,认为由非法的途径可以求得人生的圆满,这一类人背道而驰,想寻求安乐,种下的却是未来的苦因;三是正命论,深信安乐唯一来自善业,因此为了创造未来的幸福,努力修集相应的善法。

  了凡经云谷禅师启发,觉悟到以改过行善为因,可以安身立命。现在他很决定,就是以修积善行,来求取功名。这是真正认识了创造人生圆满的方法,从正因上下手,种什么得什么,决定不空耗

走向成功的两条路
近日一位好友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我感觉说得非常好。

图(一)

“小成要勤,中成靠智,大成在德,终成于道”,这话总结得太精确了。

古往今来,多少人不能成功首先败在一个“懒”字上面,常言道“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勤天下无难事”,无不说明勤奋的重要性。

然而仅有勤是不够的,只能说有了成事的基础,还不足以发展壮大事业,必须要有智慧。以高超的智慧处理人事,运筹帷幄,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勤”和“智”只能使事业在空间上做大,要想在时间上能有深远的影响,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以德服人,厚德载物方能流芳后世。

最后来看,一个人再大的成功无非就是给自己赢了一点名利,在时空上对别人有所影响而已,当自己一口气不来,一切皆空,所以只有最终悟“道”、成“道”的人才能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提升生命层次,小则上升天界成为神仙,大则超越轮回成为罗汉菩萨,乃至更大的成就是超越十法界,回归宇宙本源之清净圆明本我,也就是成佛。到此,人生方是最大成就。

当大家看到这里的时候,或许觉得挺有道理,也会有人因此而下决心按照以上所说的去做。然而我接下来想说的是,如果有人想着先让自己勤奋起来,然后让自己智慧增长起来,接着让自己品德提升起来,最后让自己成道的话,那我肯定地说一句,你想错方向了。这样一个过程有如登山,拾级而上,要么累死,要么中途放弃。很多人只会勤快,缺少思考,尽其一生还不一定能走完从“勤”到“智”这一步,更别说去到“道”了。千万人当中,难得一两个人走得通“勤、智、德、道”这条路。

这么说来,以上对“勤、智、德、道”的分析岂不是费话?

鸡汤最不好的地方不是它没营养,而是它再有营养也没用,因为它始终热腾腾的,而我们手中缺少一条勺子。为我们端上鸡汤的人偏偏就不把勺子给我们,不知道他是有心弄人,还是忘记了,还是其实他本来也没有勺子。如果他真的是自己都没有勺子的话,那无疑等同以盲导盲,实在可笑。今天我既然把鸡汤端出来了,我现在立马把勺子奉上。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一条路走不通,倒过来走就能通了嘛!把“勤、智、德、道”这个顺序倒过来变成“道、德、智、勤”就好了。如果一开始就能懂“道”,从上而下去做,势如破竹,岂不是凡事轻松易成!

什么是“道”?“道”说起来真是复杂,有“大道”、“小道”、“岔道”、“暗道”、“歪门邪道”……不同的“道”把人导向不同的地方。因为所走的“道”不同,人与人之间才有千差万别。这里我们不说那些低级的“道”,只说“大道”。

“大道”是什么?答曰:宇宙的本源及其运行规律。

一个人一定要先懂“道”,懂了“道”自然就会有“德”,因为“德”是依“道”而立的。而“德”又是最大的“智”,“智”又是最大的“勤”。所以懂“道”之后,成事就容易得多了。

很多人觉得要做到“勤”都很难了,那么由“勤”到“智”更难,由“智”到“德”更更难,由“德”到“道”更更更难,所以一听到“道”就生畏止步了。这些都是一般见解,其实真正的“道”恰恰是很简单的,不是有一个词叫“大道至简”吗?

我看古书记载过不少这样的场景,很多刚悟道的人都会有一个怪异的行为,那就是仰天大笑,久久不能停下来。为什么他要这样子笑呢?因为他本来想着“道”很难,追求多年,吃过不少苦头,当悟出来的时候发现原来一点都不难,“道”就在日常,回想起自己多年苦寻完全搞错了,真是愚笨至极,于是忍不住仰天大笑,这笑其实是一种自嘲自讽的安慰。

当有人问这些悟道者“道”是什么的时候,他们会抛出一句“大道至简”,或者一句“道在平常”,这绝非敷衍,而是把所有心得和盘托出,只是听者难以理解而已。

不信的话,且看宋代禅宗行思法师悟道之后说的话:“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看到不少人为了追求成功付出很多,把自己搞到身心俱疲,我好想劝一句:省省吧,你再努力,难道一天有二十五小时给你奋斗吗?从今天起多多去悟“道”,“道”悟出来了,成功只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真的不必动不动就什么呕心沥血、什么悬梁刺股、什么废寝忘食,你一条命够用吗?呵呵!

写到这里,我总算把勺子奉上了。然而这是一条特别的勺子,你拿着勺子细心想想,一动不动,不知道怎么使用。没错,确实是“大道至简”、“道在平常”,可是到底这个“道”要怎样才能悟出来呢?别急,且听我继续讲讲勺子的使用说明。

有句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望得远。要悟道如果靠自己的力量来悟,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果靠别人的力量来悟就容易多了。那些已经悟“道”了的人给我们一说出来,我们一认同照做,我们就跟着悟道了,就这么简单。

巨人的肩膀有哪些呢?那可多了,成千上万,举不胜举,这里只摘要言之:文王的《周易》、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释迦牟尼佛的《金刚经》、《阿弥陀经》……

难就难在很多人不认同悟道者说的话,总是放不下自己的见解,认为己是他非。那就没办法了,那就得自己去重新走一次开悟的路了,一辈子不知道够不够用。难怪老子很感慨地说了一句:“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雁荡山上苦修一世,他还是躲不过因果

原创 平僧業成 華開见佛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雁荡山上,游客已开始离开,我却缓步向着山中走去。

雁荡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山中山水奇秀,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

南朝之际,自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之后,这里停住的就不再是秋雁,也不再是雁过无痕,而是留下了微妙的法音。

唐代时期,西域高僧诺讵那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妙法,世尊的法音,也将永远回荡在雁荡山中。

我沿着夕阳的余晖,走上山顶,山洞中的一线天,仿佛黑暗的世界开出的一道天窗。山洞中供奉的佛像,庄严清净,钟声也在山间响起,回荡。

我在钟声中念弥陀名号,回应着悠远的钟声,便是回应弥陀十劫的呼唤。

千百余年,在这里驻足修行的高僧们,他们一定听过更悠远庄严的晨钟暮鼓,可是有多少人能在这回声中,听到弥陀的呼唤呢?

千百余年,无数来到这里的修行人,他们仰望山间,看着那一线光明,是否在这光明中找到出离的要径呢?是否看到解脱的希望,看到名号的光芒呢?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听到了,看到了,也不再留恋雁荡山中的美景,愿意回到真正的故乡。

但我也知道,一定也有很多人,他们精进勇猛,却没有听到弥陀的呼唤,没有看到那一线光明,最终没找到回家的路,还在三界流浪, 甚至失去人身,辗转受苦。

这时,我想起了一位雁荡山中的高僧。

他曾在山中揽清风明月,观山间奇峰怪石,住在古洞石室中,三学六度,精进勇猛。

然后如今雁山依旧在,不见故人归,那青灯下的僧影,不过如云海一般,烟消云散。

那一世的修行,却因一念无明,流转三界,如雁荡山中那在苍苍蒹葭中栖息的秋雁,一年又一年,往返其中,从未停息。

雁荡山上的故事已经结束,而新的苦旅却刚开始……

02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便到了南宋年间(1089)。

一个幽深的夜晚,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一位女子安然入梦,梦中山水悠悠,忽有一飘然僧人,敲响家门,说:“我与贵宅有缘,想借住一宿。”

女子梦中欢喜答应,问:“师父来自何方?”

师回:“雁山灵峰。”那一世的雁荡山石,终究成为过去,而他的这一生,开始了。

这一生,他不再是山中修行的高僧,却因曾经修行之福报,成为了世人熟知的宋臣——秦桧。

这一生的他,早已忘记了曾经的苦修苦行。他高居庙堂之上,拥有生杀之权,贪世间荣华,无以自拔,过去修来的福报,也在贪瞋痴之中,渐渐漏掉,甚至被世间名利湮没,造下无数恶业。

他满怀权利欲望,妒贤忌才,在他掌权的几十年间,多少忠良,流落八方。

这时的他,早已忘记过去的修行,高僧如此,何况凡夫的我们?

总有人想着生生世世不忘修行,可是轮回路险,一个转身,便是万劫千生。

03

或许是雁荡山中,他修行精进,或许是心中善根微光闪烁,过去的影子,还会梦中浮动。

有一个寂静的景象,偶尔会在他的梦里出现,真实而又缥缈。

梦里一片安宁,没有庙堂的高危,也没有江湖的险远。梦里的他,还是在那个明亮的岩洞中,安静地打坐,洞里的五百罗汉,栩栩如生,似乎在勉励着他,要入涅槃境界。

那时的他,并不知道梦里的一切,就是他的过去,也不知要拾回过去的修行,还是在在名利之中沉浮,造业勇猛。

有一年,他途经东南第一山,自然要去感受雁荡的奇特险峻。然而当他走到雁荡灵峰,看到洞中五百罗汉石像,心神一震,原来洞里的一景一物,与梦境一样。

他置身洞中,前尘往事,恍如在前,他静静看着洞中的一切,犹如倦鸟归林,游子归家。

又忆起小时候母亲曾对他说过的梦,才明白自己出生前,有雁荡僧前来入母亲之梦,自己又梦见昔日洞中打坐之境,都在预示着——自己是雁荡僧人的后身。

前尘往事,顿然明了,便在山洞岩壁上,题一首绝句:

梦中石室尚依然,

游宦于今二十年;

欲了世缘何日了,

服膺至教但拳拳。

在宦海中游荡二十余年的秦桧,又生起了了断世缘之心,也想着服膺至教但拳拳。

只是,这样的心在名利中,犹如画水,业风轻轻一吹,便无影无踪了。

曾经雁荡山中的精进修行,纵然能得一世融化,却无法改变轮转的命运,今生的少许感悟,何能得出樊笼?

何况这一生造业勇猛,过去的福报早已漏尽,剩下的唯有满身业力,今生的荣华散尽,苦难正在前方……

04

这一生,他留不下名利的丝毫,却留下了千古的骂名。

朱熹说:“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

梁启超也说:“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

民国十年,印光大师也看到跪在岳飞墓前的秦桧铜像,秽臭不堪。

这只是世人所见所闻的,在看不见的业力之中,他又将在恶道中经历着怎样的痛苦呢?

在清朝年间,青州冯中堂家杀一猪,去毛之后,猪肚子下肉内有字,云:“秦桧七世身。”

煮熟之后,众人一尝,其肉臭恶,简直无法入口,于是全部仍给一群狗吃。有人感叹:“呜呼!桧之肉,恐犬亦不当食之矣!”

斗转星移,雁荡山上的灵峰依旧,而那个曾经在里面的修行的高僧,又在何方?

或许真如典故中一般,还在受着被宰杀之苦。

05

一代高僧,精进修行,若不解脱,终究不免生死流转。我等凡夫,造业勇猛,何处才有解脱的路,哪里才是黑暗的哪一道光?

我明白唯有这一句弥陀名号,才是三界最亮的光芒,可以摄取苦难的我们,离开苦海,回到极乐故乡。

我静静念着这一句六字名号,抬头看着雁荡山上那一线光芒,仿佛看到故乡的风光,而耳边的钟声还在回荡,慈父的呼唤,也声声在耳旁。

雁荡山的风光唯美,而我却只想随着慈父的呼唤,称名归乡!

应当发愿愿往生,

客路溪山任彼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

故乡风月有谁争? https://t.cn/R2WxQO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加入营地之后,自己的住宅还会被别人袭击,一个不小心你费心费力设计建造的房子就被平了……还要发展营地竞标什么鬼,到现在都没有理清楚这是要闹哪样。我作为玩家,就是来
  • ——老子以前听歌,懵懂无知,听的是旋律;后来听歌,年少轻狂,听的是歌词;现在听歌,爱恨情仇,听的是故事;以后听歌,喜怒哀乐,听的是自己 ¨̮ ᴴᴬᵛᴱ ᴬ ᴳᴼ
  • ❤️人若心大,一切看开;人若心宽,一切看淡;心宽是福气,会知足常乐;看淡是境界,会一生轻松。不知还能这么美…… 温柔的风一定能吹散所有的不愉快对你的偏爱是陪你
  • ”但后来,我突然觉得,这个世间哪有什么地狱和天堂若然没人相伴,那深渊与仙境要有何区别反之,若能有一人知你懂你,那便是身处无尽炼狱,却又何惧之有人生一世,若然只是
  • 真正优秀厉害的人,不会显山露水,大肆宣扬,而是低调谨慎,谦虚有礼,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做人,请不要炫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藏在你身边,太狂妄,注定走不远
  • #尹浩宇# ถ้าหากว่าชีวิตของหนูกำลังขาดความหวานนะคะคนดี หนูลองเปลี่ยนน้ำตาลเป็นพี่มั
  • #牡丹会所所长下岗了#今天长沙好凉快啊,好想出去玩啊自从谈恋爱我又是长痘又是白头发,诶都是怪小狗都是他的锅哈哈哈哈昨天小狗说我给他取好多外号,但是他最喜欢小狗这
  • 好产品,好买家,推荐给大家,有需要的朋友加VX咨询,加我还可以活动推荐20个女性好友扫二维码加v信,送宏包3元,(推荐好友必须经过本人同意才可推荐,红包党,微商
  • 让地下水被公众“看得见”  2014年“南水”进入北京以来,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达到150立方米左右,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还是摆在人们面前:作为首都,北京仍是一个
  • 如果觉得“这个人竟然如此做事,那我们交往也不会太深入吧”这时不妨试着拉开心理距离,具体做法就是“不要过多投入”。平时拿来当抱枕都妥妥的顺便一提,我平时喜欢半靠在
  • 当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处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时,不该因为周遭小人的嫉恨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但要切记不可以将自己的才华和节操表现太过。”人生在世难免遇到波折,有风光无限
  • 今‮升天‬级SVIP 金卡会员‮好的‬多啊[呲牙]​‎ ͏ 单创做‮两了‬年半了,我跟着‮司公‬一路发‮壮展‬大最值得‮为做‬创业的项目其他的‮都我‬是用来做福
  • 实施重大投资项目“绿卡”制度,是泰安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在全省首个推出的创新举措,对大项目从登记、立项到施工许可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让部门围着项目转、要素跟着“绿
  • 录完了新快递的开箱,谷子状态很好,已经剪好视频传b站了~原群撤了抱盒,在新的谷群排了宰2,希望能到手,代购加油!(还以为是睡多了[白眼])大晚上去诊所,一个一直
  • P9:公司楼上的奶牛猫咪,时不时的就跑下来,一点儿也不怕人,到处跑,好乖啊。后天再来看他啦[好爱哦][好爱哦][好爱哦]当然基本都是前来打卡的咯[攤手]但建筑风
  • #上海租房[超话]#9号线房东直租 朝南带阳台精装一居室 采光好 无中介费 家具家电齐全 随时看房入住本人负责9号线:九亭、泗泾、佘山、洞泾、大量出租精装房源
  • 已经证悟大圆满的人,或者是修持密法已臻很高境界的人,不一定需要修阿弥陀佛的修法,因为他们即生便可以成就,最晚在中阴之时也可以解脱,所以他们不会有来世,也就不需要
  •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其实不是不在意,只是在意了又怎样,烟火再美也是瞬间,好话再多也是敷衍,热情给错了人,做什么都是错。只有一次的人生,不管怎么过,时间都不够用,
  • 烧卖与包子相似,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回民区和玉泉区)的茶馆,到清代通过晋
  • 吃饱撑的胡思:一天行将结束,今天光发呆就发了大半天,在深深思考我这种体差智庸人穷意志弱的多余人应是最容易被世界淘汰掉,要是遇上灾难或社会剧烈动荡,必然百分百的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