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辜负的美食##快进2020##不可辜负的美食[超话]#规律。

(1)《楞严经》讲述的世界成因——“无明不觉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质变到量变,再到质变的飞跃。我们这个世界,无始之初是一个如如不动的真空,因一念生相无明,逐次出现三细相、六粗相,形成世界万法。用量变质变的观点来看,一念生相无明是从无到有的部分质变;由三细相到六粗中的心法,即智相、相续相、执取相、名字相是量变过程;从六粗中的心法到色法,即起业相、业系苦相,至形成十法界万法,成就了从空如来藏到不空如来藏的质的全面飞跃。

(2)《法华经》《楞严经》还描述世界运动发展状态——“生老病死、生住异灭”这种质量互变规律。即所谓六道轮回、“业果相续”这种事实。天体生住异灭,人命生老病死、六道轮回,这种质量互变,既有飞升,又有倒退,沉没迂回。轮回、生死、生灭,是质变;老、病、住、异及种种造业属量变。一个轮回,一次生死,一次生灭,就是一个质量互变的完整过程。人死为羊是沉没轮回,羊死为人是飞升轮回,人死为人是迂回轮回。比同世间之水,水化为汽是升迁轮回,汽结为水是沉没轮回,水流变迁是迂回轮回。一次生灭、一个轮回之后,再开始新一轮的质量互变。

(3)《法华经》《楞严经》开示修行成佛之路——“闻思修”就是质量互变。先以“闻”这个量变,求“悟”这个质变,再以“修”这个量变,来提升这个质变。《法华经》中,与会大众听佛传法,一念信解、蒙佛授记,转凡为圣,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继而悟后进修,通过念佛拜佛,禅修、密修等无量法门,增上品位,并在十方国土广宣《法华经》,利他、自利,成圆满佛,又是新一轮的量变到质变。比同世间以药疗病,身心康复。清明政治,国富民强。质量互变有渐变、中变、突变。佛法证悟有顿有渐。《法华经》中,一场法会,数时乃至片刻,当下证果。小至罗汉,中至住、行、向、地,大至十地、等觉。而八岁龙女听经闻法当下成究竟、圆满之佛(妙觉菩萨)。悟与证,可以圆融于当下一念。

(4)《法华经》《楞严经》开示众生把握命运的关键——“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质量互变。随心就是“质”,就是讲我们用心是真、是善、是美?还是伪、丑、恶?应量就是“量”,同样的真心、善心、恶心,量有大、中、小。比同世间说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根本与具体、全局与局部,路线与方针、政策,道理是相通的。我们就是根据用心的质与量之不同而受报应。



3、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

(1)宇宙人生真相无非否定之否定。小乘教、通教、别教方便说从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一念真心,变现出诸佛菩萨、天人鬼畜、山河大地无量万法,是有形有相的不空如来藏对无形无相的空如来藏的否定;十法界众生闻法修行、回归本位、成真如佛,又是无形无相的空如来藏对有形有相的不空如来藏的否定。例如阿罗汉、辟支佛由凡夫证入人我空,是小乘教否定之否定;禅宗由凡夫证入法我空,是通教大乘否定之否定;别教由凡夫证入法我空,是通教大乘否定之否定,再由法我空入有是“但中”之否定,而由凡夫入空再入有,是“但中”否定之否定(即次第三藏否定之否定)。以上统称方便法否定之否定,又称不了义法否定之否定,亦称权教否定之否定。圆教了义说,即《法华经》《楞严经》所宣一心三藏之理,以一心三藏为根为源为本来面目。以一念空性(即空如来藏)与万法(即不空如来藏)亦即圆人前七种方便为否定,以证入一心三藏为否定之否定。是为了义法否定之否定,即圆教否定之否定,亦称实教否定之否定。其实,众生起惑造业、六道轮回,世间万法、生住异灭,无不在反反复复、一轮又一轮的否定之否定之中。当然,否定之否定并非简单“回归”,它包含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螺旋式升沉的过程。比同传统哲学中,一粒种子从发芽到开花,是植物对种子的一次否定,结粒是对植物的二次否定,两次否定叫否定之否定。而新种看似原种,其实已包含了新的内容(阳光、水分、人力、地力……)。诸如四季变换,昼夜交替,走步前后等森罗万相、千变万化,无不遵循此否定之否定规律。

(2)世尊开示众生无非否定之否定。《法华经》中,佛陀本要说一、随宜说三,三又归一、一又藏三。《楞严经》中,七处征心、十番显见,步步深入、层层否定,引导阿难离相,直到退无可退、破无可破,猛一回头,原来真心就藏在无量万法当中,无量万法就是真心,无所不在、无所不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3)修行方法门径无非否定之否定。“闻思修”,闻的过程是对错误知见的否定;明心见性后,被否定的错误知见也是真心变现,一真一切真。【返闻闻自性】,“返闻”,就是在“所闻”中否定“所闻”,去找“能闻”之“能”;找到之后又是对“能”的否定,“能闻之佛”即是一心,“所闻之法”即是真、善、美、伪、丑、恶,三个如来藏也。原来“能”与“所”当下是一个东西,一心即三藏,三藏即一心也。闻到此地,当下又是一个否定,能所双亡而又双即,当下回归大光明藏。说到此处,须当重复提醒:真善美、伪丑恶,十法界,无量法界,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无非自心本性。我们只是感到在无情道太痴,三恶道太苦,人道苦乐参杂,天道乐而后忧,罗汉道无聊,藏教太累,通教之佛无乐,别教之佛周折。唯有圆教之佛,即苦即累即乐、自在圆融利索,左右逢源,头头是道。这才是最圆满的否定之否定。《楞严经》说为真真如性,《法华经》说为诸法之王。

此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还有三大观点、五大范畴,与三大规律互为表里,无不与《法华经》《楞严经》之辩证法相通。比如,联系的观点与因缘果报相通,发展的观点与增上品位相通,一分为二的观点更是充满三藏十二部经。行人修证,无非一分为二,祛邪归正。再比如,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两对范畴,与《法华经》《楞严经》之性相关系相通;原因与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三对范畴,与《法华经》《楞严经》之随心应量、命自我立相通,等等。



总而言之,《法华经》《楞严经》阐述的一心三藏法理,从根本上、全局上、战略上辩证地揭示了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掀开了宗教、信仰玄秘的面纱,扫除了迷信、妄想的垃圾,庄严了哲学、文化的色彩,使人们真正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确实正信自己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充分圆融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实现国家提出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项基础工程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祖师禅如何能够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顿悟法,就是“祖师禅”。

  从“祖师禅”这个角度,我想我们今天作一个说明,我想说以“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作为一个基础。当然,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五大法则是什么呢?就是六祖大师见性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这五句是对自性的赞叹,就是我们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佛性本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说自性本自清净。

  我们修禅首先就一定要有一个绝对的自信,要完整地接纳自己。只要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完美,自己不够好,自己有好的部分有不好的部分,那个时候你就活在大脑思惟里面。我们的教育把我们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所以像古人所说的“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什么说“圣人不仁”呢?因为他教化人,他另外有一个什么?他会建立这个世间的秩序,他一定会告诉你“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而你一旦接受教育以后,你一定会展现你好的一面,隐藏你不好的一面,而一旦你一直隐藏你不好的一面的时候,你的能量一直在流失,去维持那个二元分裂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凡夫不能觉悟的根源。因为我们的能量水平一直很低,一直在流失。所以,首先一定要有绝对的自信,深信自己本自完美。从灵性生命来说,一切都是灵性生命的游戏,从这个角度来呈现。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见五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明白,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他说,弟子来,“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你看看,这个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就求作佛。我们如果见师父的话,一定是说:“哎呀,我求我身体好,我事业遇到困境。”有没有谁敢说“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啊?有没有这样的担当?当然你现在鹦鹉学舌,那么说就已经不是了,那已经是知识的碎片,而不是当下的智慧了。所以一定要有这个样的顶天立地的心胸,这个是我们禅修的基础。

  第二句是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个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是“八不中道”,科学进步了,我们更容易理解了,实质上也就是指物质和能量互相转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我们都知道了。微小微小的物质如果把它彻底转化为能量的时候,核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无形的能量转化为有形的物质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物质生起来了,实际上它并没有新生;当有形的物质转变成无形的能量的时候,我们认为灭了,灭实不曾灭。

  这个“本不生灭”,我们其实可以借助一些简易的禅法来修,比如说,我们可以修一个“幻变三摩地”。她的修法就是三句窍诀:昼修幻身,夜修梦幻,后修光明。“昼修幻身”就是你要自己独处一个静室,沐浴焚香以后,对着一面大镜子来坐好;第二步就是你仔细地观察,不停地赞美这个镜子里面的自己每一处的优点,一直到你能够假戏真做,你真正地喜欢自己,而一旦你生起这个喜欢的心就马上要停止。又开始批评自己,挑这个镜子里面的这个影像自己的每一处的毛病,一直到真的讨厌这个我。那么在这个赞叹与批评之间,你一直这样去修的时候,你就会醒悟:实际上镜中的我只是一个影像。同样的,我们这个身体也只是一个影像,只是我们的灵性生命所幻现出来的、自显现出来的一个影像而已。这个时候可以契入到“身如幻”,一切外境皆如幻。

  实际上她的修行可以包含现分、明分、空分这三部分。我们是讲前面的现分这么一点点。打个比方,像我们在看电视,电视里面种种人物,我们看到他是幻,是虚幻的,对不对?种种人物都是虚幻的。如果我们融入到,我们以为自己就是镜中的人物的时候,我们会起实执心,会有种种的忧悲喜乐。我们在外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那些都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电视机外面的自己也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实际上内外都是没有差异的,都是如幻显现的。如果深入地说的话,就是大圆满“三自解脱法”里面的“心性自解脱、法性自解脱和平等性自解脱”。

  第三句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佛性中本自具足无量的光明,无量的福德。我们这个法界和宇宙是本自具足的,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当我们切断跟灵性生命的联系的时候,跟我们存在的本源的联系被切断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不足,我们会觉得匮乏。所以,大脑思惟就会使我们跟本自具足的灵性能量切断了。因此我们开始担忧自己的生存,因此成为掠夺者。

  其实宇宙之中从来不缺乏能量,缺乏的只是有效的关注和运用。我们如果开启灵性智慧的时候,我们当然知道整个法界的能量不可以被灭,也不可以被创造,本自具足。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其实本质上都是能量。能量是不灭的,不过是形式在转化而已,既不能被创造也无法被销毁。这个我们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就已经是经过印证的事实了。但是同时,能量是可以转换的。我们的修行从法相上来说,就是从振动频率低的,密度大的能量,能够升华到振动频率高的,密度小的能量,这样就能够超越凡夫身和心的束缚,一直到彻见本来面目,亲见本来面目。

  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我们跟灵性智慧、跟灵性生命重新连接以后,我们就知道,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只是大脑思惟所产生的幻相。由于这种幻相我们信以为真,就产生了恐惧,因此成为一个掠夺者,成为一个永不满足者,就不能够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而觉醒的标志之一,就是心彻底满足了,不再去追寻了,不再去向外追寻,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解脱。

  第四句就是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八不中道”里面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对我们树立见地是非常好的,但是其实除了《中观宝鬘论》比较容易入之外,其他都不是容易的。尤其是在《七十空性论》里面,她怎么样来透过缘起来层层显空,是有完整的修证次第在其中的。有完整的显空,空不可以被证,而只是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个入手的方便,就是像提婆菩萨的《中观四百论》,像月称菩萨的《入中论》都是我们能够入中观的方便。

  我们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自性的“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这一些。我们且说一个“不常不断”好了,现在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领悟了,不代表我们证得了。我们领悟了,我们听明白了,这个只是一种知识而已,是大脑的识性运作。那么,什么是“不常不断”呢?比方说,我们过去做了一件事,无论是善事还是恶事,这个事情的现象都消失了,对不对?为什么到后面,我们还会招感恶果呢?为什么?因为虽然现象消失了,但是它的作用力还在,它的作用力还会留下来。现行熏种子,熏在阿赖耶识里面,熏在含藏识里面。所以的话,从现象消失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是“不常”;从它的作用力留下来这个角度,我们说它“不断”。所以其实觉醒的人就是洞见了诸法实相,这个时候他的心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能够深刻地洞见到:灵性生命是永恒的,没有出生没有死亡,不经创造而存在,不受小我的身体的束缚,也不受小我的人格结构的束缚。

  第五句就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我们修行是要怎么样?是要证得我们佛性的“体、相、用”。实际上“体”是空,“相”是明,“用”就是觉,空、觉、明。所以不要错误地认为,听到空性智慧就总是偏到“空”的这一边,那么你在禅修实修的时候一定会产生障碍的,“空、觉、明”都应该要去修持。从“觉”这个角度来说,在佛就称之为大悲德、悲德,其实就是指万事万物的生机,万事万物的生命力。当我们超越了我们的大脑思惟模式的局限、行为模式的局限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开始契入到心性自解脱的阶段。

  所以说,如何去展现我们的勃勃生机,展现像万事万物一样的勃勃生机,这个实际上就是开启我们内在不断涌现的鲜活智慧,那当然就是灵性的智慧。所以说,心性自解脱契入法性,法性自解脱契入平等性,平等性自解脱成佛。这样的修持,她的次第先是从心性的解脱开始,不被我们自身的人格结构、人格的局限性、大脑思惟方式的局限性所限制,能够契入万事万物的法性。

  像禅宗里面的青原惟信禅师上堂的时候所说的: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得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今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前面的第一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他是被他的思惟方式所局限,只看到万事万物的相,看不到法性;后来能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是看万事万物都是看到法性,但是还有一个法性在,所以会被这个法性束缚住,所以要超越这个;更进一步是契入到平等性,契入平等性的时候就是真正的清净,不是那个清净和染污相对的清净,而是绝待圆融的清净,这个时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是道”。在教理上面来说的话就是清净地菩萨,八、九、十地菩萨,但是仍然还是要修持平等性自解脱。

  这是我们略说祖师禅如何能够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大愿法师《亲见本来面目》

祖师禅——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从“祖师禅”这个角度,我想我们今天作一个说明,我想说以“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作为一个基础。当然,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五大法则是什么呢?就是六祖大师见性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这五句是对自性的赞叹,就是我们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佛性本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说自性本自清净。

  我们修禅首先就一定要有一个绝对的自信,要完整地接纳自己。只要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完美,自己不够好,自己有好的部分有不好的部分,那个时候你就活在大脑思惟里面。我们的教育把我们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所以像古人所说的“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什么说“圣人不仁”呢?因为他教化人,他另外有一个什么?他会建立这个世间的秩序,他一定会告诉你“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而你一旦接受教育以后,你一定会展现你好的一面,隐藏你不好的一面,而一旦你一直隐藏你不好的一面的时候,你的能量一直在流失,去维持那个二元分裂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凡夫不能觉悟的根源。因为我们的能量水平一直很低,一直在流失。所以,首先一定要有绝对的自信,深信自己本自完美。从灵性生命来说,一切都是灵性生命的游戏,从这个角度来呈现。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见五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明白,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他说,弟子来,“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你看看,这个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就求作佛。我们如果见师父的话,一定是说:“哎呀,我求我身体好,我事业遇到困境。”有没有谁敢说“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啊?有没有这样的担当?当然你现在鹦鹉学舌,那么说就已经不是了,那已经是知识的碎片,而不是当下的智慧了。所以一定要有这个样的顶天立地的心胸,这个是我们禅修的基础。

  第二句是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个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是“八不中道”,科学进步了,我们更容易理解了,实质上也就是指物质和能量互相转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以后,我们都知道了。微小微小的物质如果把它彻底转化为能量的时候,核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无形的能量转化为有形的物质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物质生起来了,实际上它并没有新生;当有形的物质转变成无形的能量的时候,我们认为灭了,灭实不曾灭。

  这个“本不生灭”,我们其实可以借助一些简易的禅法来修,比如说,我们可以修一个“幻变三摩地”。她的修法就是三句窍诀:昼修幻身,夜修梦幻,后修光明。“昼修幻身”就是你要自己独处一个静室,沐浴焚香以后,对着一面大镜子来坐好;第二步就是你仔细地观察,不停地赞美这个镜子里面的自己每一处的优点,一直到你能够假戏真做,你真正地喜欢自己,而一旦你生起这个喜欢的心就马上要停止。又开始批评自己,挑这个镜子里面的这个影像自己的每一处的毛病,一直到真的讨厌这个我。那么在这个赞叹与批评之间,你一直这样去修的时候,你就会醒悟:实际上镜中的我只是一个影像。同样的,我们这个身体也只是一个影像,只是我们的灵性生命所幻现出来的、自显现出来的一个影像而已。这个时候可以契入到“身如幻”,一切外境皆如幻。

  实际上她的修行可以包含现分、明分、空分这三部分。我们是讲前面的现分这么一点点。打个比方,像我们在看电视,电视里面种种人物,我们看到他是幻,是虚幻的,对不对?种种人物都是虚幻的。如果我们融入到,我们以为自己就是镜中的人物的时候,我们会起实执心,会有种种的忧悲喜乐。我们在外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那些都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电视机外面的自己也是如幻的,更进一步,知道实际上内外都是没有差异的,都是如幻显现的。

  第三句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佛性中本自具足无量的光明,无量的福德。我们这个法界和宇宙是本自具足的,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当我们切断跟灵性生命的联系的时候,跟我们存在的本源的联系被切断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不足,我们会觉得匮乏。所以,大脑思惟就会使我们跟本自具足的灵性能量切断了。因此我们开始担忧自己的生存,因此成为掠夺者。

  其实宇宙之中从来不缺乏能量,缺乏的只是有效的关注和运用。我们如果开启灵性智慧的时候,我们当然知道整个法界的能量不可以被灭,也不可以被创造,本自具足。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其实本质上都是能量。能量是不灭的,不过是形式在转化而已,既不能被创造也无法被销毁。这个我们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就已经是经过印证的事实了。但是同时,能量是可以转换的。我们的修行从法相上来说,就是从振动频率低的,密度大的能量,能够升华到振动频率高的,密度小的能量,这样就能够超越凡夫身和心的束缚,一直到彻见本来面目,亲见本来面目。

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我们跟灵性智慧、跟灵性生命重新连接以后,我们就知道,匮乏只是一个幻相,只是大脑思惟所产生的幻相。由于这种幻相我们信以为真,就产生了恐惧,因此成为一个掠夺者,成为一个永不满足者,就不能够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而觉醒的标志之一,就是心彻底满足了,不再去追寻了,不再去向外追寻,这个时候,我们能够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解脱。

  第四句就是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八不中道”里面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对我们树立见地是非常好的,但是其实除了《中观宝粑论》比较容易入之外,其他都不是容易的。尤其是在《七十空性论》里面,她怎么样来透过缘起来层层显空,是有完整的修证次第在其中的。有完整的显空,空不可以被证,而只是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个入手的方便,就是像提婆菩萨的《中观四百论》,像月称菩萨的《入中论》都是我们能够入中观的方便。

  我们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自性的“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本无动摇”其实就是指这一些。我们且说一个“不常不断”好了,现在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我们领悟了,不代表我们证得了。我们领悟了,我们听明白了,这个只是一种知识而已,是大脑的识性运作。那么,什么是“不常不断”呢?比方说,我们过去做了一件事,无论是善事还是恶事,这个事情的现象都消失了,对不对?为什么到后面,我们还会招感恶果呢?为什么?因为虽然现象消失了,但是它的作用力还在,它的作用力还会留下来。现行熏种子,熏在阿赖耶识里面,熏在含藏识里面。所以的话,从现象消失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是“不常”;从它的作用力留下来这个角度,我们说它“不断”。所以其实觉醒的人就是洞见了诸法实相,这个时候他的心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能够深刻地洞见到:灵性生命是永恒的,没有出生没有死亡,不经创造而存在,不受小我的身体的束缚,也不受小我的人格结构的束缚。

  第五句就是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我们修行是要怎么样?是要证得我们佛性的“体、相、用”。实际上“体”是空,“相”是明,“用”就是觉,空、觉、明。所以不要错误地认为,听到空性智慧就总是偏到“空”的这一边,那么你在禅修实修的时候一定会产生障碍的,“空、觉、明”都应该要去修持。从“觉”这个角度来说,在佛就称之为大悲德、悲德,其实就是指万事万物的生机,万事万物的生命力。当我们超越了我们的大脑思惟模式的局限、行为模式的局限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开始契入到心性自解脱的阶段。

所以说,如何去展现我们的勃勃生机,展现像万事万物一样的勃勃生机,这个实际上就是开启我们内在不断涌现的鲜活智慧,那当然就是灵性的智慧。所以说,心性自解脱契入法性,法性自解脱契入平等性,平等性自解脱成佛。这样的修持,她的次第先是从心性的解脱开始,不被我们自身的人格结构、人格的局限性、大脑思惟方式的局限性所限制,能够契入万事万物的法性。

  像禅宗里面的青原惟信禅师上堂的时候所说的: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得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今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前面的第一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他是被他的思惟方式所局限,只看到万事万物的相,看不到法性;后来能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是看万事万物都是看到法性,但是还有一个法性在,所以会被这个法性束缚住,所以要超越这个;更进一步是契入到平等性,契入平等性的时候就是真正的清净,不是那个清净和染污相对的清净,而是绝待圆融的清净,这个时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是道”。在教理上面来说的话就是清净地菩萨,八、九、十地菩萨,但是仍然还是要修持平等性自解脱。

  这是我们略说祖师禅如何能够开启灵性智慧的五大法则。

---选自大愿法师《亲见本来面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王者荣耀[超话]# 氛围超好的王者荣耀开黑群~拥有一个小家在这里你可以:日常唠嗑,开黑配对,cpdd群里都是年轻的高素质玩家哦我们还可以联系到游戏官方人员,获
  • 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上级有关要求,为做好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工作,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2019年11月5日金泉街道蜀西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和流
  • #鲁迅全集# 生今之世,而多孩子,诚为累坠之事,然生产之费,问题尚轻,大者乃在将来之教育,国无常经,个人更无所措手,我本以绝后顾之忧为目的,而偶失注意,遂有婴儿
  • 杨紫这样厉害的七杀女,找男朋友最好还是乖巧温柔的年下奶狗,这样的人更适合她,关系也更容易长久。那个人就是她喜欢的人,内心想的那个人是壬,巽宫击刑,又临死门,比较
  • 虽然故事简单,收尾有一点点小仓促,但总之是很美好,看完心情会很好、感觉暖融融的片子啦,最重要的是有我的梦中情狗啊,每次看它安静躺在旁边我简直心都化了[HO亲亲]
  • ”我们总是会留不住一些想留住的人,“想留不能留”世事不尽人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后的顺其自然,该留的人自然会留,该走的人,我们留不住。陪孩子下六子棋时,什
  •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愿你在被爱人的眼里,连撑伞的样子都像捧着一束玫瑰花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汪国真前路浩浩荡荡,万物尽可期待祝我们都能在
  • 入职之前我朋友就给我说“兴趣就让它只是兴趣吧,如果当成工作的话,不会是一件好事”或许凭着我的一腔热血也能坚持下去吧也很感谢小叶同学的鼓励谢谢你即使在我出错的时候
  • 走访过程中,小纪支行了解到奥特瑞公司近期有购买材料的需求,在向公司介绍了该款产品“办理时间快”“利率优惠”“无须担保”等特点后,该公司当即表示愿意办理。这是该行
  • ”一直说抱歉 言语上仍就一直包庇自己的孩子 虽然我知道这是人之常情 但… 抱歉有什么用呢 我从您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不耐烦 无所谓的态度 你们几句轻飘飘的抱歉就可
  • 无所事事才会觉得孤单才会缺乏存在感,朋友大多是在志趣相投的领域不经意的偶遇,而不是为了突显自己的人气而随意结识的点头(赞)之交。 与当地旅游接待的行家和酒店负
  • 秋风的轻唤,便是我心里在无数片吵闹你的称呼。秋风的轻唤,便是我心里在无数片吵闹你的称呼。
  • ­9、女命中原局中食伤并透,食伤自坐官、杀,夫宫自坐官星墓库的,多为两次婚姻­食伤并透,代表自己个性很强,丈夫因为自己的个性,难于安身立命;同时,配偶星必因克制
  • 而对于这件事,作为队友,他如果能认清边界,知道表达需求是要在自己的边界里,而不是提出别人应该做什么,那么效果会更好,就比如女儿何时睡觉其实不是他的需求,是女儿的
  • 是否有面临一些法律问题需要法院帮助?”为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5月5日
  • 想让时光慢慢悠悠地过,或许要再慢一点,再慢一点,才能感受到时光的善意!……浮生、半日小齐妹妹: 是不是已经变成美丽的天使 在你想看到的世界里飞翔 这个世界
  • 自认为算是一个人间清醒的人,在感情里拿得起放得下,于是乎我这所有的文案,说的都是同一个人,那个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奢摩他禅修具有非常多的福德,特别是如果你在开始时
  • (虽然花了四个小时,才玩了一小小半的游戏[鄙视])图11:茶百道的玉麒麟好好喝,怎么就没有人欣赏呢!)再后来,喝了一天茶的我们一直清醒到第二天早上,没带眼镜自拍
  • 股价一涨信心百倍,股价一跌,信心荡然,悲观失望,这就是修炼还不到家; 炒股难的不是赚钱,而是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等待机会。股价一涨信心百倍,股价一跌,信心荡然
  • 98《奇妙能力歌》陈粒 作曲:陈粒 作词:陈粒 我看过沙漠下暴雨,看过大海亲吻鲨鱼 看过黄昏追逐黎明,没看过你 我知道美丽会老去,生命之外还有生命 我知道风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