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浅释[蜡烛]南无阿弥陀佛[蜡烛]

[蜡烛]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统指一切时间。
[蜡烛]三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蜡烛]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为证入解脱境界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宗教智慧。分别是由听闻、思惟、修禅定所形成的。)
[蜡烛]六度: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就是六个从烦恼此岸到觉悟彼岸的方法。)
[蜡烛]十二因缘: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
[蜡烛]四圣谛: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蜡烛]三毒:贪、瞋、痴。
(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为饿鬼之源,瞋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
[蜡烛]五毒心(五毒):贪、瞋、痴、慢、疑。
(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蜡烛]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佛教称人生八苦。)
[蜡烛]三皈依:也作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也可说为皈依:觉、正、净。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蜡烛]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
信、愿、行:净土法门之宗要。
[蜡烛]四大: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蜡烛]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蜡烛]三善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
[蜡烛]三恶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为三恶道。
[蜡烛]五行:金、木、水、火、土。
(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
[蜡烛]三学:戒、定、慧。
(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
[蜡烛]四圣道:即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
[蜡烛]十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
(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分别是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蜡烛]五欲:佛教中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
[蜡烛]六尘:佛教中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
[蜡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蜡烛]六触: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种作用。
[蜡烛]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蜡烛]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蜡烛]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蜡烛]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蜡烛]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四种心,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
[蜡烛]佛学四德:常、乐、我、净。
(指大涅槃的果德,又称涅槃四德。)
[蜡烛]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蜡烛]四念住:又称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
(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
[蜡烛]五种观想法: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界分别观;五、数息观。
[蜡烛]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菩萨。
(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
[蜡烛]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蜡烛]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
[蜡烛]六通:佛教名词,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蜡烛]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蜡烛]五浊: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蜡烛]三业:身业、口业、意业。(①身之孽业,杀、盗、淫;②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③意之孽业,贪、瞋、痴。)
[蜡烛]如来十号:佛有十种名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蜡烛]正法、像法、末法:佛虽然已不在这世间了,但是佛的法运还没有结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从佛入灭算起,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共有一万年的时间叫“末法”。现在是属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
[蜡烛]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蜡烛]带业往生:修行改变之后,带业往生讲的是这个人曾经造过业障,或者犯过罪。现在修行忏悔罪业,还有留下的业障痕迹,是一些很轻的业,而不是带着重业往生。
带业往生带的是你过去的已经抹去的旧业的痕迹,不是带新业,如果带新业能够到天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话,那就是乱因果。
[蜡烛]四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
[蜡烛]无我:无我,就是没有我自己。无我有两种:人无我、法无我。
[蜡烛]念佛的四种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1)持名:念佛的时候先要持名,在念经之前,一定要先讲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
(2)观像:看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念经,心里会纯洁。
(3)观想:脑子里观想观世音菩萨,但是观想很难,刚开始学佛念经的人,稍不留神很容易走火入魔。
(4)实相: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不想任何东西,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不往脑子想。实相的意思就是自然的,不往心里去的东西,不要用心去执著地想,我要看到观世音菩萨。
[蜡烛]十大行愿:①礼敬诸佛;②称赞如来;③广修供养;④忏悔业障;⑤随喜功德;⑥法物常转;⑦请佛住世;⑧常随佛学;⑨恒顺众生;⑩普皆回向。
[蜡烛]执著:我执、他执、法执。
[蜡烛]三身:法身、化身、报身。[蜡烛][蜡烛][蜡烛]#大乘佛教[超话]#

《敦珠法王开示甘露丸的殊胜功德及利益》
1制作
各种珍贵甘露法药即甘露丸之制作,均置入佛菩萨稀有佛宝舍利,和各传承历代祖师、法王、证悟大成就者舍利,及加持圣物,再加上取岩大师取自岩藏宝库中珍贵大加持法宝圣物,
和千百种高贵药材总集制成。

福报缘得珍贵甘露法药者,自心必须绝对虔诚尽信;

且尝服者必得佛菩萨、本尊的大加持。经由尝食可清净此生之身、口、意的不净,也可去除疾病,
使之不受一切恶疾之侵扰,
令一切邪魔精鬼无法伤害。

也可治无明业障,
并能防御各种灾劫障难,去除非时而死之意外,更有助于行者禅坐修持,而对于清除烦恼有所助益,而使修行者于心性的观照上更臻圆满。

也可使人之财富、权势、福德、寿命、智能增长,
同时对修法之了悟亦会增上,且命终不堕三恶道,而能种下往生佛净土的因缘。

甘露丸在具足福报和具足信心的人身上其功德会自然发生,
但是如果是使用的人对制作甘露丸的上师及甘露丸没有信心,
遇到珍贵的甘露丸不见得有很大的加持。

甚至由于福报不够或其他不良因素,
使用殊胜的甘露丸,还会有负面的效果。

结缘甘露丸时念诵上师心咒、或金刚萨垛、一方面是结下成佛之因缘,
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忏除罪障,积累资粮顺利服食甘露丸的一个善巧方便。

2用法
将其泡在热水里一小时,用杯子装,要加盖,然后再服下。
若是有些没冲散的话,不要丢掉,没冲散的甘露丸也要服下,千万别浪费。
另外可回冲:用甘露丸泡的加持水快喝完剩下一些时,可回冲,加持力仍在,要看自己的信心。在喝之前,最好念些佛号、咒语或经祈请佛菩萨鉴知的心愿,满你心愿给予加持。
甘露丸可以在清晨5:00开始泡在热水里,一小时后服下效果会更好。在吉祥日服下甘露丸,功效会更大。若决定要在清晨5:00泡的话,可在泡甘露丸的那一小时时间里自己修法,念大悲咒、六字大明咒、药师灌顶真言任一佛名、咒语、或心经皆可。无论是否在清晨泡甘露丸,
第一次泡时要记得要修一些自己喜欢的法,修法较好是因为一方面自己修法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用泡的方式是可以大家一同喝、且可以回冲水。甘露丸生吞也是可以的。

3服食方法
当服用甘露时,心中升起无上的法喜信心,其发挥的功效是很殊胜的。就算是如细沙般微少量的甘露,其中蕴含无量佛菩萨的加持。以此信心观想自己是本尊,甘露代表佛的五种智能,左大拇指化成一支金刚杵,左食指化成一朵莲花,中间含藏智能的甘露放在舌尖,刹时舌头化成金刚杵,智能的甘露化成“吽”字,“吽”字溶入全身的筋脉,
得到身心的安乐。
藉由甘露内服送入体内得到加持固然殊胜,外在的修持亦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禅坐、持诵经典、礼佛拜忏、绕塔等日常功课,当恒常精进,期能于不断的积功累德早日出离无边众苦。经典记载,值此五浊恶世,众生种种烦恼浊、贫病浊、短命浊,无法安住身心思维、观修佛法,甘露调息众生身心安乐之功用,实为一种利益修行之方便。

4种类
1.智能甘露: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2.慈悲甘露:四无量心。
3.药材甘露:八根本药材、1000支分药材、五大肉甘露、五不净肉甘露。

5供养方法
1.可放在舍利塔、净盒中后放在佛堂上供养,或装藏佛像使用。
2.可泡在水中喝下,或直接吞下,能清净业障、障碍。泡在水中的方式,可以将其水分赠众人及多处,利益众生。
3.亡者快死前服下,可灭罪,助其往生净土或善道之助缘,减少堕入恶道之危险。
4.可拿去做烟供,供养一切众生,助其得满足、离苦得乐。
5.放入海、湖、河、溪等处,利乐龙王及水族众生。
6.可给畜牲服用,畜牲若无法服用,可泡在水中,让它喝下去。
7.有的甘露一服下,能延长寿命、净除病障、消灾、增长智慧及记忆力。要看那个甘露是修何种法的、何种甘露而定。但每种都有大量利益,只是不同的甘露其主要的功效彼此偏重不太同。
8.放在嘎乌中佩带在颈上,可保平安,减少障碍。
9.甘露丸保存,请避免潮湿。

6作用
在放生时,如果我们有甘露丸或同类法药,可以提早一晚把一颗放在热水中浸泡,在翌日把水洒在动物身上,或给它们饮用,又或混入食物中喂食一点,便会为它们带来说也说不完的好处。甘露丸并不太溶解于水中,所以在制用甘露水的水瓶底部,仍会见到整颗或已溶散的甘露丸残渣。
如果我们常作放生或只有少许甘露丸,可以把瓶中的甘露水用作弹洒、喂食或直接喂喝,但留下瓶底有渣的水及尚未溶解的残余甘露丸又添入新的干净水,这样便可以利用一颗甘露丸做成很多甘露水,能利益更多众生。如果无法求得甘露丸,也可以自己持咒而吹气于水中加持,这样得加持的水一样能令被喂的众生得益。

7功德
见到、意想到、闻到、尝食到、影子照射到或触及到,如芝麻般大小极少量之殊胜甘露法药,刹那间本来需堕入三恶道之众生皆能转升三善道,更因得到以上见、想、闻、尝、触到甘露之殊胜功德而使自己的善因更为广大。
如高血压中风恶疾、恶龙伤害的疾病、种种魔障及恶神精鬼之伤害皆能袪除远离,缘得尝食到殊胜甘露,如所积的恶业足堕入畜生道,也能远离被他人吞食之恐惧及一切烦恼、哪怕是畜生道无数种类中最微弱细小的畜生、或是造极重恶业之屠夫、较无福报而得女人之身、无福缘听闻佛法之人、天上飞之鸟类…,因为见、想、闻、尝、触到甘露,当面临无常得到第二次转生时能成就圆满之人身,更能生起信心、身形威严、修行精进。水族众生尝食到甘露能迅速消除所积深重罪障,报尽生佛净土究竟证得佛果。殊胜甘露置入烟供中,升起之烟若人道众生或无形一切众生闻及,心若不生丝毫疑心者定能得到诸佛果位。将殊胜甘露置于人群聚集的地方、或将甘露安放于山顶之上,经由风吹飘散人们闻及必能成就佛菩萨之果位。将甘露装藏于佛像、舍利塔之中供养礼拜,对于人、非人及诸魔障碍干扰侵害皆能灭除,虔诚顶礼装藏甘露之佛像,即能成就菩萨之果位,尤其八种不如意恶缘远离。
一般尝食甘露法药前先必须对诸佛生起信心,尝食后方能得到加持,有的必须对佛、法、僧三宝及给予甘露的人生起信心,
对于甘露法药更坚信恭敬,

如此尝食者才能得到甘露之功德利益。此次制作之殊胜甘露法药其特别在于,不论对甘露有信心或无信心、有因缘或是无因缘,现世得到圆满身或非圆满身、哪怕是一个众生或是六道中任何众生,只要尝食到珍贵的甘露法药都能如实得到其殊胜功德,因为尝食到如蚂蚁之足般微少量珍贵甘露,就具足聚集十万空行母之大加持,基于如此殊胜功德,甘露法药对于一切众生皆有非常大的助益,当我们有缘尝食、见到或触到、闻到珍贵甘露之信众,必须要有虔诚的心,绝对不可有轻视怀疑之心态,更需以恭敬坚信之心去如法使用善用甘露法药利益一切众生。
医学四续之本续云:服此甘露殊胜功德有二:一可延寿、疾病远离进而身心安乐,亦得延迟老化,颜色润泽之利益。二如莲师金刚经所示:此甘露为供养诸佛、本尊上师之咒语、空行母的慈悲智能等三种珍妙宝物之所集,未来可证得法身、报身、化身、自性身和不变金刚身等五身之成就智能。以三密功德论:“外”有远离疾病、消除魔障;“内”可消除五烦恼圆满五智,增益三昧耶戒之破戒过失;“密”则启发本俱智能等功德。若复有人以甘露供养上师可得上师慈悲的加持,供养本尊可得修行的成就,供养诸佛可得慈悲种子,供养空行母得授记修行圆满。古贤大德肉身甘露之功德利益云:据五部传记中记载:服此诸大成就者慈悲布施之肉身甘露,不孕者可获麟儿,贫困者得财物之困,命短者得长寿加持,对佛法深具信心者得无上法的成就等如是功德。再者未来不堕恶趣,得生人界天界,纵有业重者亦得重报轻受之加被。德薄障重之三恶道众生,得殊胜因缘服此甘露者,速脱众苦转为人身。 

甘露索引载叙:所有难得殊胜的甘露,
或于水中施众水族类,或于烟供下施众生,或于边地施于众生,皆令溺苦者罪障悉除得成佛道。凡以供养甘露装藏佛像、舍利塔,得消除魔障;众生见此庄严佛像、舍利塔,得除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略摄一切五取蕴苦等八苦。

密续中云:即使不作禅修亦有成佛之道。而经由“尝味”即其中之一最胜法,
也就是以尝食“藏密各教派如法修持本尊仪轨,经咒加持不断圆满制作之甘露法药丸”,
而得以结下成佛之因缘。凡大福报缘得尝食甘露法药、甘露丸者,现时与究竟的利益是不可思议的。

——-
二世敦珠法王

#感悟# 【人生如棋】

林清玄在《下满的围棋》中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园里两位老人下围棋,他们下棋的速度非常缓慢。惹得围观的人很不耐烦。其中一位老人,很有趣地说:“你们不知道,围棋要慢慢下才好,下得快则杀气腾腾,不像是朋友下棋了。何况,当第一个棋子落下,一盘棋就开始走向结束。等到围棋子满了,就要撤棋盘了,所以慢慢下才好呀。”这段看似意有所指的话,令旁边的人若有所思。一直到棋终,都没有人再次催赶。

其实,这棋局就像是人生。下棋的过程,就是人的一生。好的棋局要慢慢地下,才会有滋味。好的生活也要细细地品,才能不虚此行。
·

01

人生如棋,落子不悔大丈夫

——————————————

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不管是围棋、象棋,还是其他棋类,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和底线。那就是:落子无悔。底线是基础,也是根本,是棋局开始的首要制约因素。人生也是一样,行就要行得正,站就要站得直。千万不能越过人性底线。

《后汉书》中记载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东汉时期,杨震升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当地县令是他曾经提拔过的官员王密。一天晚上,王密带着十斤黄金前来拜见,以感谢杨震的提拔之恩。杨震坚决不收。王密说:“深夜至此,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顿觉羞愧难当,辞别回家。这就是后世所传“杨震四知”的故事。

杨震这种坚守底线的廉洁作风,无形中影响了他的儿子。二儿子杨秉,在汉桓帝时任太尉,位列三公。每逢朝廷有过失的时候,他都尽忠规谏,帮助王朝避免了很多波折。和父亲一样,杨秉做人亦有底线。他曾言:“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意思是说:我不会被酒、色、财所迷惑。

俯仰无愧于天地,行止无愧于人心。人生一程,底线是做人的基础。基础不牢,人生道路只会越走越窄。《盐铁论·地广》中讲:“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判断一个人人品好坏,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是否坚守原则和底线。有原则的人,知可为,明不为。所为所行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他人。守住底线,才能蕴养人品;守住底线,才能行稳致远。
·

02

人生如棋,举棋若定真智者

———————————————

有人说:“人生如棋,布局者生。”一盘棋,怎么开局,怎么布局,怎么结局,棋手往往都会通盘考虑、全盘谋划。布局合理,才能不慌不忙,举棋若定。人生也是一样,目光长远才能统揽全局。今天的每一步,都要为以后布局。不打无规划之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时期的田盼就是这么一个人。战国初期,魏国国力强盛。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大将襄疵攻打韩国。韩国不敌,急向齐国求援。战争初期,魏军占尽优势,而齐军属于客场作战。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处境非常危险。面对强大的魏军,主将田盼并没有莽撞行事,而是选择静下心来一步一步谋划。

经过对战场的整体分析,田盼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减灶诱敌、设伏歼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魏军主将,看中眼前利益。丝毫辨别不出齐军“丢盔卸甲”的假象,而选择轻敌冒进。魏军到达马陵时,才发现自己落入了田盼的圈套。可是,已经为时已晚。埋伏圈万余弓箭手突然出现,射杀魏军。
魏军惨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

目光短浅,即使眼下成功,将来也会乱作一团。着眼全局,一步一步前进,才能安排好每个阶段。拥有大局观念,掌握立身之本,人生路上才可以安然闲适,举棋若定。路遥在《人生》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我们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提前布局必不可少。
·

03

人生如棋,随机应变真君子

——————————————

有人说:“世事如棋局局新,入局之人需用心。”小小的棋盘之间,顺逆之势,变幻莫测。既要有沉着应对、冷静守成的立场,也要有随机应变、顺势而为的魄力。棋局有进退,人生有得失。人生一程,其实就是与不确定因素对弈的过程。面对生活的不可知,学会随缘而进,进退有度,方是高断。宋朝时期的赵葵就是这么一个人。

宋宁宗时期,赵葵跟随父亲——京湖制置使赵方,镇守襄阳。有一次,金国突然发兵进犯襄阳。当时已经许久没有用兵,大家都很害怕。但赵葵力压众议,表示此时正是打击金军嚣张气焰的最好时机。为了带动士气,赵葵听到军事警报,就与诸将一齐出阵,与敌人死战到底。诸将见统领的儿子深入敌穴,备受鼓舞,纷纷奋力杀敌,冒死相随。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的赵葵,带领大家取得了多次胜利。

战场上,随机应变;军营里,冷静守成。机智果断的赵葵不仅拥有攘外的魄力,还兼顾安内的能力。有一次,将士们打了胜仗,朝廷论功行赏。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引起军士不满。赵葵察觉到军士不满的情绪,非但没有指责他们,反而以退为进。他告诉士兵:“大家不要着急,制置使大人另有奖赏。”赵葵只用一句话就化解了将士们的不满,立刻稳定了人心。人们都赞他机警灵敏。

《左传》有言:“见可而进,知难而退。”通达世理,明于应变。下棋,下的是应变的能力;人生,走的是审势的格局。生活如棋局,总会遇到各种始料未及的挫折。以执着坚持坚守目标,以随机应变应付困难。人生捭阖有度,破局自然有法。
·

04

棋局有终,常以胜败为论

——————————————

下棋,下的是一个心态。一局终了,大家彼此笑笑,闲看风雨淡看花。正如苏轼《观棋》中所言:“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人生也是如此,是非成败,乃世间常事。不求圆满,但求无悔。认真地活过,坦然地接受,才是面对生活最好的心态。

王安石身上曾发生过一个趣事。1054年,34岁的王安石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他与几位友人一同游览褒禅山。他们听说山里有一个“华山洞”,甚是奇特,便相约游览。不过这洞:“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就是爱好游玩的人,也不知道这洞有多深。“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没走多远,就有火把熄灭,他们中的一个,莫名地开始担心,不敢再往里走。反复考虑,一行人只好返回。

这一段经历,让王安石明白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意思是说:尽最大的努力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即使不能成功到达,也可以无悔人生。岁月是一场前进的旅途,沿途的所有都是风景。做好当下,便是对未来最好的回应。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哪能事事圆满?一颗平常心,才是浮华世界里的定盘针。

《傅雷家书》中有一句话:“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棋需要我们一步一步下,人生路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走。你我作为棋手,与不确定的人生对弈。与其患得患失,不如从容面对。不必为一时的进步沾沾自喜,也不必为一时的曲折妄自菲薄。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不求完美,但求无悔。
·

人生一程,就是下棋的过程。与我们对弈的不是别人,正是隐藏于无形的命运。棋局里的一招一式都是智慧流露,举棋落子之间,便是人生百态。人生如棋,棋悟人生。人行天地间,每一步都可能影响一生。坚守心中原则,学会未雨绸缪,懂得随机应变,看淡是非成败,才能逍遥自在。愿你我都能在棋局中有所悟,有所得,不为难自己,也别辜负余生。

(北京头条转自“有书”)https://t.cn/A6Iu8If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中国式世界杯:10万人赴俄,20亿买转播权,10倍备货啤酒
  • 蔡徐坤因700w粉丝福利染黑发被骂上了热搜?
  • 日活3000万的知乎,如今依然离不开搜索引擎
  • 《第五人格》浪漫庄园:虎牙鬼灯演绎杰克浪漫公主抱!
  • 毛不易微博关注陈立农,不同节目出道的他们竟如此相似
  • 死亡宣告重新开播 女朋友被打后竟然选择原谅他
  • 林允电影节发言全程看提词器,遭网友质疑业务水平不行
  • 郑爽偶遇张翰画面让人心寒
  • 彭佳慧前夫首发声
  • 《爵迹2》宣传方就吴亦凡海报文案雷同致歉 网友:又一种炒作手段
  • 对不起,我选择第一个离开宿舍......
  • 【科普】5种"癌症候选人"!快看看自己在不在其中
  • 张学友演唱会再立功!真“罪犯克星”没错了!
  • 盘点2018年参加高考的明星考生,他们考的如何?
  • 校服知识小科普:你的校服会不会发光?
  • 天王嫂昆凌暂时避生第三胎,被问是否有特别避孕?她害羞的说:“会比较小心”
  • 刘强东牛津演讲:我永远不知道怎么去成功
  • 要是吴佩慈给纪晓波生的第二胎仍为女儿,后果真不敢想象
  • 120元吃1个月火锅?大妈8点排队 火锅店11天被吃停业
  • 【豪运说球18/04/02】8连红发连红,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