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 | 广州南沙新区:全面推进新区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广州南沙新区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着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发展、功能打造、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国家级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

南沙被赋予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形成了“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格局。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四年跃升15位。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多重战略叠加优势更加突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作用更加凸显。

2021年前三季度,南沙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两年平均增长7.1%,居全市前列;1—11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3%,税收总额(含关税)增长10.5%,多项指标居全市前列,经济呈现强劲回暖、稳定向好态势。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2个(累计219个);集中签约动工重点项目170个、累计投资额超6500亿元,新设企业6.4万家,发展动能加快培育。

改革开放试验田高产高质

南沙新区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完善信用监管体系,深化信用信息创新应用,建设信用治理创新先行区。

新区累计推出749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分别在国家、省、市复制推广43项、119项、218项,商事登记确认制、财政管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3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3项创新成果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

成功打造商事登记确认制、全球溯源体系、全球优品分拨中心、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全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全面实现社会投资项目“交地即开工”,推出160项“湾区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率先打造“无证明自贸区”,“微警认证”成为全国首个亿量级政务数据应用平台,在全市率先建设起区级“信易+”公共服务平台,推出全国功能集成度最高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整体通关效率全国领先。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区县级),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居于前列。

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

南沙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推动平台载体“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人员交流“心联通”,纵深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

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明珠湾大桥等战略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地铁18号线首通段建成通车,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获批,大湾区中心区位优势日益彰显。

新区成立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规则机制“软联通”取得重大突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9月全面封顶,粤港深度合作园、新鸿基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澳门印象”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规划建设香港科学园南沙孵化基地、港式社区、港人子弟学校。

南沙国际仲裁中心率先实现港澳和内地三种庭审模式同步运行,试点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实施港澳青年来穗“五乐”行动计划,出台实施“港澳青创30条”,落户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会,建成创享湾等8个港澳青创基地,率先实现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入驻240多个港澳青创团队。累计落户港澳企业近3000家、投资额超1140亿美元。

创新发展动能厚积成势

南沙新区努力强化科技创新,主动融入湾区协同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节点。

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等加快建设,明珠科学园已集聚10多家中科院系科研机构及创新平台。

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中长期规划,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正加快推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汇聚17个院士团队,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已落户,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

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3家)占全市1/5,高端领军和骨干人才增长7.9倍,高新技术企业增长8倍,专利授权量增长4倍。出台“科创16条”专项政策,省市区共建的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线上平台进驻774家服务机构,广东医谷获评国家级孵化器。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南沙新区以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1—11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26.82亿元,居全市第二,汽车制造业产值达1342.75亿元,连续四年突破千亿元大关,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全区首个产值规模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龙穴造船基地产能达558万载重吨,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区建设并成功入选首批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区,集聚了3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培育出云从科技、小马智行、暗物智能等“独角兽”企业,吉利航天集团总部、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户。集聚了辑因医疗、天科雅等210多家生命健康企业,落户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应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

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基地全面动工,新能源汽车、海洋科技、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完善“1+1+10+N”产业政策体系,出台了促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已累计兑现奖励超50亿元。

湾区门户枢纽地位日益彰显

南沙新区与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国际交往功能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显著增强。

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超100万标箱,国际航线大幅增至134条,南沙疏港铁路全线主体工程完工,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基本建成,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完善。落户联合国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落地国际航运保险业务税收优惠、启运港退税等重大政策,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创新金融集聚成势,持牌法人金融机构占全市1/4,融资租赁企业占全国1/5,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筹建,建成首个智能化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全省率先落地自由贸易(FT)账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4800亿元。

国际交流打出品牌,连续5年举办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连续4年举办美国财经频道(CNBC)全球科技大会,成功举办第20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大湾区科学论坛、亚洲青年领袖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南沙显示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太仓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 疏港铁路专用线开通】

12月29日上午,太仓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起运暨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开通仪式举行,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许昆林宣布“起运”“开通”,一个挂有“太仓港2021年第7022129标箱”横幅的集装箱被缓缓吊起,稳稳地装上“江远幸福号”集装箱船。同时,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首列列车从浮桥装卸作业场出发,发往河南郑州圃田站,标志着太仓港结束了无铁路接入的历史,迈入铁水联运新时代。

仪式通过南京主会场、太仓港集装箱码头前沿分会场和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作业点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副省长储永宏在主会场主持活动。省政府秘书长陈建刚、副秘书长诸纪录以及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吴永宏等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苏州市主要负责同志,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国铁上海局集团、南京铁路办事处等主要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太仓港地处长三角核心圈、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近洋集装箱贸易港和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喂给港,已建成投运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开辟运营集装箱航线216条,集装箱吞吐量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12年领跑长江。今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标志着长江外贸第一大港、江苏集装箱第一大港的太仓港,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再迈新台阶。

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是国家发改委明确的长江干线12个重点铁水联运设施联通项目之一,对于解决太仓港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竞争力、促进运输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开通后,以集装箱及适箱货物运输为主,将围绕浙江地区的纸浆、安徽地区的汽车零配件、成都地区的高新电子产品、新疆地区的农牧畜产品,为相关货主企业设计海铁联运物流方案,预测近期货运量388万吨/年,远期603万吨/年。

接下来,太仓港将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紧密衔接苏州(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其他各功能板块,建设太仓港综合物流枢纽(多式联运)园区,充分发挥太仓港特色口岸资质优势,打造华东地区进口食用水生动物、进口冰鲜等高端食材的贸易集散中心,开辟太仓港—新疆等精品货运专线,打造新疆农贸产品和俄罗斯商品贸易基地,通过与头部航运物流企业合作,推动物流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太仓港由“物流通道”向“物贸基地”转型,高水准打造长三角多式联运示范样本,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形成示范效应。
【延伸阅读】

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重点开发建设太仓港的决策,太仓港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成功迈入百万标箱港口行列;2016年突破400万标箱, 2021年突破700万标箱,同比增长34%。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长江第一、连续4年江苏第一,跃居全国第8位。

从打下第一桩到100万标箱,太仓港用了15年时间;从100万标箱到400万标箱,用了9年时间,实现快速崛起;从400万标箱到700万标箱,仅用了5年时间,进入全面腾飞新阶段……在短短的时间内,太仓港何以实现集装箱量高速飞跃?

“沪太同港”推动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太仓港主动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分工、加入循环,太仓港与上港集团联合组建上海港太仓服务中心,沪太两港实现“港口服务一平台、口岸通关一体化”,推动货物进入太仓港视同进入上海港,2021年沪太两港联动运输箱量超110万标箱。开辟太仓港到宁波港支线,把宁波港的服务延伸到太仓港,以太仓港为江海转运枢纽,全面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网络体系,重庆9家长江支线班轮以及安吉内河支线驳船均在太仓港实现了调头集并,推动江海中转箱量达到373万标箱、同比增长33%,大大缓解了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进出口企业的流通压力,为腹地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5亿元。

航线开辟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2021年,太仓港新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10条,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80万标箱,同比增长44%。目前,太仓港已建成投运各类码头泊位9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其中集装箱泊位14个,设计通过能力1.64亿吨、635万标箱。开辟运营集装箱班轮航线216条,其中近洋航线30条,覆盖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泰国、越南、俄罗斯等近洋主要港口;内贸干线51条,实现沿海主要港口全覆盖;外贸支线41条,实现与上海港之间的公交化运营;长江(内河)支线94条,基本建成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内贸转运枢纽。

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提升港口服务效率。沪太通关一体化实现集装箱货物经太仓港、洋山港进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时间每票平均节约20小时;加快建设智慧港口,搭建港航一体化服务平台,探索口岸一体化监管模式,推动实现口岸单位、查验中心、码头堆场、代理公司间信息互通、实时共享,流程时长平均压缩87.7%;成立上海中远海运物流太仓外代苏州营销中心,加快“苏货苏运”进程,2021年“苏货苏运”箱量同比增长26%。(图片提供:太仓港管委会)#交通线上看江苏# #沿着港口看江苏#

【人民日报点赞彰武县科学治沙接续奋斗70年—— 一棒接一棒 荒漠绿起来】70年来,辽宁彰武一代代治沙人接续奋斗,不断探索科学治沙方法。如今,全县林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一代接着一代干,彰武人防沙造林、治用结合、绿色发展的脚步从不曾停下。

“那些年老百姓被沙丘撵着跑,年年种一坡,只能收一车,打完一簸箕,凑合熬一锅。”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前福兴地镇徐家村,65岁的村民王三宝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望着身前的稻田,笑得合不拢嘴:“现如今荒漠也能种水稻,让咱脱贫致富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县城,24个乡镇有23个属于沙区,沙化面积达52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现如今,全县林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粮食产量稳定在18亿斤。

“防护林如同绿色长城,让章古台不足万亩的轮荒地,变出了5万多亩的固耕田”

章古台镇,松涛阵阵。密林深处,长眠着治沙人刘斌。墓园周围环绕着他亲手种下的一片人工樟子松林。

1952年4月,新中国最早的防沙治沙科研单位——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章古台成立。曾担任过冀东解放区区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义县县长的刘斌,将全家从县城搬到了荒凉的章古台。

那时候,刘斌带着同事们天不亮就出发,奔走在茫茫沙丘中。1957年,固沙所探索出“以灌木固沙为主,人工沙障为辅,顺风推进,前挡后拉,分批治理”的综合固沙方法,被誉为中国三大治沙方法之一,黄柳、胡枝子、锦鸡儿等固沙灌木填补了中国灌木治沙史的空白。

“灌木阻挡风沙的能力不如乔木。”治沙人深知这一点。

1955年8月,固沙所科研人员韩树堂远赴呼伦贝尔沙地中的原始森林,找到了我国仅存的原始沙地樟子松林,并引来5000棵樟子松树苗,营建了国内最早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

1961年9月,刚从大学毕业的浙江小伙朱德华,用一根扁担挑着行李和书箱来到固沙所,从山清水秀的江南到寒冷偏僻的章古台,一待就是40多年。住土坯房、吃玉米面、点煤油灯,越是风沙大,朱德华就越往外跑……用了18年时间,他从数万个数据中摸清了风沙经过农田防护林的规律,并因地施策建设耕地防风林。

“防护林如同绿色长城,让章古台不足万亩的轮荒地,变出了5万多亩的固耕田。”章古台邰家村两家子屯农民苏长福说。现如今,固沙所累计培训科技人员8500余人次。从这里走出去的科技人员遍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治沙一线,带动“三北”地区固沙造林1600万亩。

“沙地上的林子,每棵树都是宝贝疙瘩,要一分种、九分管”

1990年10月,科研人员在一片樟子松人工林中发现一棵与众不同的树——赤松和油松的天然杂交种。为了研究这棵独苗,固沙所原所长宋晓东带领科研人员奋斗了17年,一个新树种——彰武松诞生了。“彰武松具有速生性、抗旱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而且不会感染能对樟子松造成严重危害的松枯梢病。”宋晓东说。

上世纪90年代,樟子松出现了大面积枯死的现象。正在国外进修的宋晓东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主动请缨回到章古台。

白天,他头顶烈日搜集标本;晚上,他回到单位研究到深夜。“为了节约成本,我把家里的门槛做成标本案板,还把病虫害标本存在冰箱里,没少被家人抱怨。”宋晓东笑着说。

“我们通过生物灭虫、调整树木密度、人工修枝等方式,使樟子松的枯死率降低了40%。”宋晓东欣慰地说。2012年以来,固沙所又成功引进30种国内外树种,包括彰武小钻杨、班克松、长白松及优良沙生灌木等。

翻看彰武地图,除了章古台,阿尔乡、四合城两个镇也与科尔沁沙地相接。

“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每天只要闲下来,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义务护林员董伟都要到林子里走一走,“沙地上的林子,每棵树都是宝贝疙瘩,要一分种、九分管。”

董伟的父亲叫董福财。40多年来,他带领乡亲栽种300多万棵树,为阿尔乡镇筑起了一道15公里长、3公里宽的防护林带,走出一条“治沙、植树、养殖、修路”的致富路,可董福财却积劳成疾,永远地倒下了。

“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只要还能迈得开步,我还要干下去。”年逾七旬的四合城镇刘家村党员侯贵一脸坚定。20多年来,他走遍2400余亩的沙丘荒地,种下20余万棵树木。

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杨海青,将草籽撒在羊蹄子印里,千余亩沙丘再披新绿;“绿色长城奖章”获得者、扎根基层数十年的乡镇女干部马辉,带领群众栽植防护林46公里、1000万余棵;全国劳动模范李东魁,只身一人守护8500亩沙地林海长达34年……

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代接着一代干,治沙人把全部心血献给了大漠深处的绿洲。

“让生态彰武成为最耀眼的绿色名片”

绿起来,更要富起来。通过种植沙地经济作物,发展乡村旅游,彰武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通过柳河治理,我们祖祖辈辈的旱田种上了水稻,还修建了滨河公园,种上各种花草,咱村里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满堂红镇蘑菇沟村村民高海芹说。

作为辽河支流的柳河,蜿蜒穿行于科尔沁沙地,河水夹沙而下,每立方米最大含沙量达1440公斤。

2021年,彰武县启动柳河综合治理项目,通过修建70余公里堤防生态带,建设城区段4公里景观带,并在满堂红镇、大冷镇、冯家镇开发5万亩水田,形成50余平方公里湿地,让“荒沙窝子”变成“鱼米之乡”。

“咱们这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且全部采用无污染的沙泉水浇灌水稻,1公斤大米卖出过190元呢!”在大冷镇上三家子村万亩水稻示范区,曾经的贫困户宋国才说。

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段文刚介绍,当地还实施草原生态恢复工程,整治53万亩沙化土地;重点打造欧李山、德力格尔、半拉山等旅游观光带,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防沙造林、治用结合、绿色发展,彰武人从没停止过脚步。从柳河彰武段综合治理到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彰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彰武成为最耀眼的绿色名片。”彰武县委书记刘江义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社会焦点】创新姓落户被拒
  • 周冬雨探班马思纯结果又被吐槽了!她俩真是不互黑就难受的"塑料姐妹情"啊…
  • 埃及清真寺遇袭事件致235人死亡 遇到爆炸恐怖袭击该怎么做?
  • 《小苹果》涉嫌抄袭?王太利怒怼:看热闹的快来
  • 重庆神级停车库 连续转8个360度圈不晕算你赢!
  • 坠床!广西一高校学生从上铺摔下身亡!警方认定系意外
  • papi酱起诉被驳回,看完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 抢劫1元钱判4年 这买卖亏大了!
  • 湖南一男子抢劫1元钱判4年,一颗糖的代价太惨痛!
  • 小伙高大帅气,女子倒追一年表白成功,没想到,男友竟把她当成...
  • 埃及清真寺遇袭事件已致235人死亡 遇到爆炸恐怖袭击该怎么做?
  • 凭表情包赚50万
  • 亚马逊员工罢工,顺道聊聊世界各地的职场加班
  • 应聘成绩第一落选:“英雄不问出处”为何成为一句空话?
  • papi酱起诉被驳回
  • 小苹果涉嫌抄袭?吊兰也不淡定了,出来指认这些“假吊兰”
  • 警方通报!红黄蓝教师涉虐待被刑拘,另有人造谣“老虎团”集体猥亵幼儿被拘
  • 台州男子骗保坠河溺亡:捷豹卖二手40万出事故可赔50万
  • 突发!台湾云林县发生5.2级地震
  • 双宋被拍餐厅约会疑为宋慧乔庆生 宋仲基出面护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