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都会徘徊在善恶的边缘,是善还是恶,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瞋恚即是愚行,以自己的生死来逞一时的仇快,必定走入无可挽回的境地。

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

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飘来一朵香花。醒着的迦喽茶就想:“看它睡得那么熟,还是不要叫醒它,反正我独自吃了,它一样可以除掉饥渴。”于是,它就默默地把那朵香花吃了。

过了一会儿,优波醒来了,觉得腹中饱满,吐出的气充满香味,就问迦喽茶说:“我在睡觉时,你是不是吃了什么香美微妙的食物?我怎么觉得身体安稳饱满,这么舒服?”

迦喽茶答道:“你睡觉的时候,有一朵香花落在我的头边。我看你睡得很熟,便想我吃和你吃并没什么区别,就把它吃了。”

优波听了很不高兴,生起了嗔恚嫌恨的心。它想:你有好东西吃,也不叫我,你等着瞧吧!下次我吃些坏东西害死你!

过了不久,双头鸟经过一个树林,优波看到林间有一朵毒花,就对迦喽茶说:“你现在可以睡觉了,我醒着帮你看守。“等迦喽茶睡着以后,优波就一口把毒花吃了下去。由于优波愚痴多嗔的缘故,双头鸟就这样被毒死了。

故事中的迦喽茶即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而优波喽茶则是提婆达多的过去世。

生活中,我们都是两头鸟,心底里也埋藏着善和恶。我们经常都会徘徊在善恶的边缘,是善还是恶,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故事中的优波迦喽嗏因为一丝恨意,便用自己的生死来逞一时的痛快,导致陷入一个无可挽回的境地。

其实,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两头鸟,有着善与恶的抗争、梦与醒的矛盾、觉与迷的徘徊。当一个人的善意抬头时,可以使恶念离避;可是当一个人恶念升起时,立刻就堙没了自己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善念了。善念善行,获善报结善果;恶念恶行,得恶报结恶果。

因此,我们要时时反省自己:我是否保持纯净的善念,想着利益他人?若有不正心念,趁还没有实施,当下改正,转而提起善念、正念,这样才不至于造作损人损已的事。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时候。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平常建筑寺院、广度僧侣、印经造像,甚至自己素食、讲经,可以说布施、修福,做了不少功德。当他听说从印度来了一位高僧达摩祖师,就礼请他到宫中问法:“朕自从主政以来,建寺度僧,行善不断,请问有什么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了无功德!”

梁武帝好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做了那么多善事,你不但不赞美我,怎么还说没有功德呢?”因此不免对达摩祖师心生反感,而达摩祖师也觉得与他无缘,于是拂袖而去。

达摩祖师回答“了无功德”,错了吗?梁武帝认为自己造寺庙、度僧尼、印经典、说佛法,有功德,错了吗?都不错!梁武帝所作建寺度僧的功德,是有为的功德,多做多得,少做少得。达摩祖师讲的功德,是功德性,自性的功德本来具足,并不因为我现在布施、做慈善,功德就有所增加,不做就有所减少。所以有为的功德可以说多说少,无为的功德性则不能论多论少。

在《金刚经》里也提到福德与福性的问题。福德,从因果来讲,当然可以论多论少,行善修福,多做多得,少做少得;福德的自性,则不容以有无的对立观念来论多论少。所以,达摩祖师从本体上来讲功德,梁武帝还没有那样深的领悟,所以彼此不能相契。

梁武帝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君王,其实也就是因为他在过去世曾经布施、行善。因此,在佛门里有一首赞叹梁武帝及说明布施功德的偈语: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

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梁武帝过去世曾是一个樵夫,有一天,打完柴回家的途中,突然下起雨来,他看到一尊佛像在露天里被雨淋着,就把戴在自己头上的斗笠布施给这一尊佛像。由于他布施的功德,后来感得成为一代帝王的果报。

不过,这种有为的果报并非究竟,譬如,即使做了帝王,福报用尽,还是会再堕落。所以,福德可以说多说少,说有说无;而福德性,即使是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五趣流转,六道轮回,我们的真如自性、福德性,始终没有损减分毫。

因此,布施、设斋究竟是否有功德,就看是从什么层次来讲。如果从有为法来看,布施必定有功德。布施犹如播种,有播种,因缘成熟,必然有收获。所以布施是无尽的宝藏,你有布施,你就有储蓄,就有果报。一个人如果每天光是贪图别人的东西,是贫穷;常行喜舍,才是富贵。

布施也不一定要用钱财珍宝去布施,你心地善良,可以用说好话布施;你心里面有丰富的力量,可以用为人服务来布施。即使你不会说好话,没有力量为人服务,只要人家做好事,你心里随缘欢喜,随喜也是布施。每个人心里都有随喜、随心、随口、随力的功德宝藏,所以我们应该把储蓄在我们自己心田里的宝藏,随时布施,这才是致富之道。

布施是“人天三福行”之一,布施是通往人天的道路,你有布施,你就有道路,就能到达目标。布施如桥梁,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沟通,如同过河须要桥梁。布施是人我之间的桥梁,我说你的好话,我就能和你沟通,我有利益给你,帮助你,我就能和你沟通。

布施如田地,你有田地,你才能有收成,你有布施的种子,将来才能开花结果。过去有一个小女孩,父母双亡,沦为乞丐。有一天,她到寺院去拜佛,看到很多的信徒打斋供众,当下生起一念随喜的好心;但是摸摸口袋,身上只有一个铜钱,是过去在垃圾堆上捡到的,就把它拿出来布施。大和尚知道了,亲自来为她上堂说法,为她诵经祈福。

这个贫穷的小女孩离开寺院以后,走到一棵大树下休息,不久就睡着了。这时皇后刚逝世不久,国王心里烦闷,和大臣出外郊游、打猎,见到树下发光,向前一看,是一个犹如仙女下凡般千娇百媚的女孩,非常欢喜,就把她迎回宫里,立为皇后。

本来是一个贫穷的女乞丐,一下子贵为皇后,她心想:“这必定是我布施所得到的功德、福报。”因此,为了感恩图报,她就从宫里带了财宝,要到这个寺院里去作大布施。

途中,她心想:“当初我只布施一块钱,住持大和尚就亲自来为我诵经祝福,今天我再到寺院去大布施,这个大和尚不知要如何重视我呢?”

但是当她来到寺院时,大和尚见都没有见她,只叫一个知客师为她诵经祝福。皇后不免感到生气、失望,后来知客师说:“施主!上一次你来,虽是一块钱,但那是你的真心里全部所有,至诚恳切,那一块钱的功德无量无边,大和尚当然要为你诵经祝福。现在,你布施的财宝虽然多,不过,在我慢心之下,不算很多,所以,由我为你祝福就够了。”

布施,有所谓“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有时候,同是布施一块钱,功德应该是一样的,不过,你的一块钱布施给国家修桥舖路,布施给学生做奖学金,这样的功德未来性就很大了;我的一块钱只是用来布施给儿女打牌、吃喝玩乐,由于田不同,对象不同,功德因此有胜劣。同样的对象,你的一块钱布施给青年做奖学金,我的一块钱也是给青年做奖学金,不过,你的心里望报,你的心量很小,我的心广大无边,如此我的一块钱功德就大了。因此,布施主要在于我们的发心;发心不同,功德就有胜劣之分。一念虔诚,即使布施一块钱的功德,有时候与布施百万的功德是不相上下的。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很希望儿子能到寺院里过一段出家的生活。就如同现在的泰国,要想取得公民的资格,一生当中一定要出家一次,也等于台湾的役男要服兵役一样。因此,他把已经做到翰林的儿子,送到寺院里去修行参学。这个翰林学士到了寺院,先从沙弥做起,每天必须打柴、推磨、种田、担水,弄得身心疲累不堪。有一次,他从山下挑了一担水回到山上,忍耐不住心里的不满,而发牢骚道:“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意思是说,我身为翰林,却在这里挑水给你们出家的和尚吃,你们和尚吃了,怎么能消受?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正好给从旁经过的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说:“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意思是说,我只要一炷香,你万劫的供养,我都能消受。所以,出家人修无为法,你有为的功德,布施多少,都能接受。

布施的最高境界,要能三轮体空──没有布施的我,没有受施的人、没有所施的物,我、你和所施的物,都能不着相,这才是真正的无相布施。所谓“空心不空境,空境不空心,心境两俱空,心境俱不空”。如此功德就有大小之分了。

说到布施得福的多少,有时候布施很多,得到的功德很少,有时候布施的财物有限,得到的果报却很大。为什么会施少得多,或施多得少?施多得少,是因为有望报的心,有利害心;施少得多,则是因为出发心是为了利益他人,是用恭敬心布施,所以布施的功德,诚如前面所说:“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布施的果报究竟如何分胜劣?有时候布施田胜财劣,就如过去佛世时,有一天,佛陀经过一个地方,一个儿童欢喜地捧了一钵土供养佛陀。因为布施的对象是佛陀,田很胜,虽然所施物泥土很劣,功德却奇大无比。有时候财胜田劣,例如用珠宝布施给穷人。有时候田财俱胜,例如用黄金七宝布施给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有时候田财俱劣,例如用剩菜剩饭给乞丐吃。

有时候心财不同,心很重,财很轻,例如佛经里所说的“贫女一灯”,贫穷的女子布施一盏灯,心很重,财很轻。有时候财重心轻,例如前面讲过的贫女变皇后,最初用一块钱去布施、打斋,那是心重财轻,但是后来她贵为皇后,虽然布施的钱财很贵重,却用贡高我慢的轻心布施,所以,虽为皇后,也只获得知客师替她诵经祝福。

有的是心财俱重,也就是用恭敬心来布施贵重的东西,例如须达长者布施只树给孤独园,用黄金铺地,这是心财俱重;还有心财俱轻,心也轻,财也轻,例如用傲慢心给穷人一块钱,还要叮咛:“下次不可再来了喔!”这是心财俱轻。

此外,还有施受的不同,有时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例如我们到监狱里,或到一些苦难的地区去布施,我们是慈善为怀布施,布施的人心很清净,可是接受的人心里不清净。有时施者不清净,受者清净,例如有人偷窃别人的东西,然后再到寺院里去添油香,去做功德,这是布施的人不清净,接受的人清净。有时施受俱清净,例如宝积佛用香、花供养佛陀;又如无尽意菩萨用璎珞供养观世音菩萨,这就好像有道德的人礼敬有道德的人。有时施受俱不净,布施和接受的人都不清净,例如盗贼窃盗赃物给贪官污吏,金钱来路已经不正,又再拿去贿赂,这就是施受俱不净。

因此,说到布施,有时候同样的布施,但因钱财用法不一样,对方接受的心态不一样,而我布施的出发心也不一样,功德就有胜劣之分了。所以,《六祖坛经》里说布施“了无功德”,因为有为法的功德是可多可少的,唯有我们本体的功德性才是不增不减,无多无少,这是学佛者应有的认识。

  
佛教诸乘诸宗,
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

忏悔又分事忏、
理忏。
  
事忏,
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

诚恳坦白发露过错,
表示悔过,

“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 金光明经 》卷二 )。
  
大乘《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

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

如《 法华忏法 》、
《 金光明忏法 》、
《 药师忏法 》、
《 华严忏法 》、
《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
《 梁皇宝忏 》、
《 慈悲水忏 》、
《 大悲忏 》等,

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

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
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

诵念其
“ 百字名 ”
( 咒语 )
而忏悔,

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
“ 四加行 ”之一。

事忏忏至罪障消除,
有严格标志,
称“ 见罪净相 ”。

依《 准提陀罗尼经 》所说,

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
光明,

或梦见听闻佛法,
吐恶食,
或吐或饮乳及酪,

或梦见日月、
空行母、
猛火、
水牛、
黑色人、
僧尼、
乳树、
象、
牛王、
山、
狮子座、
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
又名“ 实相忏悔 ”、
“ 无相忏悔 ”,

即依佛法真理,
观业从心起,
由自心妄想而生,
妄想依缘而生,

即生即灭,
无实自性,
本来是空,
如空中风,
无所依止。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偈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
因与绝对真理 ——

本来空性相契合,
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 、对治现行力。

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
如读诵大乘经,

观空、
无我,

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

及以虔敬心、
忏悔心塑画佛像、
供养佛和佛塔,

礼佛、
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
密乘经典中,

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

如《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

诵大乘经、
思第一义甚深空法,

“ 一弹指顷,
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 金刚经 》说
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

《 观无量寿经 》说
临终者至心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名号一声,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想佛的形相、
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

《 大悲心陀罗尼经 》说
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

“ 得无量福,
灭无量罪,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

持诵此菩萨
“ 大悲咒 ”,
一宿满七遍,

“ 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

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


“ 一切重障恶业,
并皆灭尽,
更不受三恶道报,
常生佛前 ”,

然“ 唯除一事 :
于咒生疑者 ”。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
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

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

与众生虔诚敬仰心、
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 、遮止力。

指严格遵守以
“ 防非止恶 ”
为旨的佛教戒律,

谨言慎行,
不作诸恶,
奉行诸善,

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 、依止力。

指皈依佛法僧三宝,

发普度、
普利一切众生的
“ 菩提心 ”,

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

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

随心转、
消,

但是否转、
消,

须具严格条件。

如前所述,
事忏须修到
“ 见相 ”,
方算见效;

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
与空性真实相契,

《 永嘉证道歌 》曰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
指明了自心佛性,
证见空的本面,
其境界相当高深,
非可轻易达到。

若不能
“ 了 ”,
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
偿还宿世所欠的债。

可消可转之业,

主要指非决定心作、
作已有悔的
“ 不定业 ”。

《 优婆塞戒经.业品 》说 :
  
“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
是业可转,
或果报定应后受者,
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

佛典中说,
以佛力之大,
亦难卒灭定业,

但也非绝对不可灭,
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

智者大师
《 法华文句 》卷十说 :

“ 若其机感厚,
定业亦能转。”

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

可以转、
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
虽可奏效,

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
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
两者大有区别。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说,

若破犯杀、盗、淫、妄( 语 )的
“ 根本戒 ”
( 性戒 ),

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
重新受戒,
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
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

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

僧尼戒条规定,
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

( 僧团不接受其悔,
非驱逐不可 )的。

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

“ 今天先尽情作恶,
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 ”
等副作用。

附 :

野孤禅 ”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
流传着一则著名的
“ 野孤禅 ”公案
( 参禅故事 ),

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

故事说 :
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

每日上堂,
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
听毕随众僧散去。

有一天,
众僧散去后,
老人独自留下来,

百丈乃问 :
“ 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

老人回答 :
“ 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
曾住此山为大禅师,

有学禅者请教 :

‘ 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
( 被因果律束缚 )吗?’

我答 :
‘ 不落因果。’

因为答错,
遭受恶报,
堕为野狐,
已经五百生,
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

百丈说 :
“ 你只管问。”

老人便问 :
“ 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

百丈答 :
“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告辞说 :
“ 金也脱野狐身,
住在山后,
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

百丈乃命维那师
( 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 )
敲钟召集僧众,

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
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
( 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
  
迦叶佛
( 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 )时的一位大禅师,

因为答徒众所问,
一字之差,
修行一世,

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
此事的确发人深省。

这禅师答错的,
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 :

依佛法修行,
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

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

禅师的答案,
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说他答错了,

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

“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

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
因果律,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
是铁的自然规律,

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
不得随意超越。

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
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

受“ 金枪马麦 ”

( 被木片伤足、
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 )之报,

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

尽管已证阿罗汉,
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

被人打死、
杀死。

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

《 优婆塞戒经 》说,

依佛法修行,
只有修到阿那含果
( 第三果 )

和阿罗汉果,
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

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
轻业不受,

不是一修行便可转、
消业报。

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

忽略了可转、
消宿业的条件,

未能将真、
俗二谛统一

( 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 ),

堕于
“ 恶取空 ”的边见、
断见,

会起使人纵心放任、
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

令学人智眼不明,
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
因此应堕于畜生道,
受痴暗无智之报。

然毕竟善根不浅,
五百世后,
得遇百丈禅师说法,
当下解脱。

百丈回答
“ 不昧因果 ”,

与“ 不落因果 ”
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这个“ 昧 ”字非常关键,
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
只能如实认识,

“ 不昧 ”,
与常人的
“ 不明 ”有别,

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

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

“ 现前心通,
前后生事犹如对见 ”

(《 传灯录 》卷二八 )。

据说摩诃目犍连、
狮子尊者,

不是不知宿业果报,
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
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
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
《 证道歌 》所说的

“ 刹那灭去阿鼻业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

是从真谛的角度,

肯定证会实相
( 空性 )
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

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

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
修行者观修实相,
当达见道前
“ 四加行位 ”的第二位
“ 忍位 ”时,

便已转、
消重业,

不堕恶道,
继而入见道位以上,
便永断恶道之因,
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

禅宗说的
“ 证实相 ”与
“ 了 ”,

一般指见道,
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
若未达“ 了 ”,

对不起,
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
去偿还宿债。

(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

大乘的菩萨,
则于初僧祇之终,
终四善根之加行,
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感兴趣的小伙伴关注我们一下呀[好喜欢]西安时尚潮流咨询第一手获得#西安# #西安时尚# #西安生活# #好看的小姐姐都在这里##探店# #西安探店# #西安
  • #王俊凯[超话]##王俊凯代言夸克APP[超话]##王俊凯恰好是少年##炫迈品牌代言人王俊凯[超话]# JF【互评】感谢孤独时依旧坚强的你 让我觉得很骄傲
  • blossom不明确识别地发懵 然后退潮一样的失落 静谧的夜晚湖面波光粼粼 林间的冷雾中笼罩着苦涩辛辣的松针青气 海螺里回响着另一个异域的哀嚎吟唱 它们面容锈蚀
  • 那种最美JK、最美汉服、最美lo、最美三坑的投票活动,可以充钱买礼物变成票数投票的,全部全部全部全部是骗钱的。大店大公众号的活动是会全平台推广的,也不会让你掏钱
  • 有以下困惑的也可以【私信】找博主@整牙就问小仙女 兔费解答哦,还可以在评论区自助查询的 #福州 三栗鼠口腔郑嘉雄/省医院陈昶 /福州森林公园做牙齿不对称/福
  • ***湖边的大柳树是我最爱的景点,将其命名为“打人柳”是有一次路过时风很大,树枝狂摆,声势浩荡,很引人联想。***不知名的绣球开得很猛,颜色也颇艳俗,但是吧,亲
  • ”“他有说来干什么吗?”“我认为他这次来的目的,可能是与我们商量尽量用他们的浮法玻璃。当林国宗告诉我客人后天就来的时候,我告诉他:“这个日本总经理我见过几次,但
  • 過去曾有過帶有滑動顯示屏的智能手機設計,但在Apple的案例中,它希望滑動完全發生在設備的外殼內,完全沒有外部變化。為了讓TrueDepth相機陣列發揮作用,這
  • 所谓‮吉趋‬避凶,指命改运人一生‮免难‬会遇到挫折‮人,‬生不如意者十‮八之‬九, 难免‮有会‬迷茫与‮惘怅‬,许多的‮候时‬,人大‮数多‬的痛苦不是‮自来‬他
  • 人的一生,总是失意的时候多,得意的时候少,无论失意还是得意,都要淡定。人生在世,世事难料,谁也不可能一生都万事如意,谁也不可能一生都坎坷不平。
  • 与2019年10月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5104个,其中:医院增加11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564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1729个。与201
  • 1971年的世界乒乓球名古屋大会上获胜是最后一次,对中国持续了50年未胜利,虽然是时隔半个世纪的以胜利为目标的战斗,但却没有实现夙愿的胜利。在主要的国际大会上,
  • 白敬亭今晚真的是绝了,既有给张雨绮暖心系鞋带,又有情歌首演,不加糖的小白依然甜度很满啊!白敬亭今晚真的是绝了,既有给张雨绮暖心系鞋带,又有情歌首演,不加糖的小白
  • #孙颖莎[超话]# 这个点的莎莎是休息了吗 还是在看微博呀嘻嘻[思考]说实话 真希望莎莎能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这段时间的苦和累应该只有你自己知道吧 作为一枚新粉
  • 不要让他以为你什么都没干,主动汇报不是为了邀功,而是让他们知道你一直在付出,有掌控感才会关注你的存在。1、领导喜欢把杂乱麻烦的事交给工作勤恳、靠谱的人,因为放心
  • 2018年,文化宫先后荣获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省模范职工之家示范单位”和“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文理学院[超话]##湖文要闻# 【我校学生在省大学生物理实
  • #分享广州##广东疫情##31省区市新增61例本土确诊#【#汕头发现10位密接者# 目前核酸检测均为阴性】2021年8月2日中午12时15分,广东汕头市疾控中心
  • 期待 @THE9-陆柯燃 在 @爱奇艺爆裂舞台 的精彩表现✨侧耳倾听蝉鸣,坚定自我不忘初心。期待 @THE9-陆柯燃 在@爱奇艺爆裂舞台 上肆意绽放。
  • 如果该学校的复试占比很高,又因为成绩计算最后一般都会折算成百分制,那么初试考得高在这样的计算方式中就不会占很明显的优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容易出现“高分被刷”
  • ” “啊~” “然后看到一个喜欢的,觉得,噫,这小相公不错,Mark一下,就转身跟着你投胎了。E说,重的估计是配武器的,就拿了一盒去买了,打开发现是白色配武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