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木,
又名旃檀,
能作香料焚烧,
亦可入药。

如《 一切经音义 》中注释说 :

旃檀,
谓白檀能治热病,
赤檀能去风肿,

皆是除疾安身之药,
故名与乐。

时至今日,
用来制造佛珠的檀木,
以黄檀和紫檀居多。

尤其是紫檀,
因其木材坚实,
纹理细密,
色泽紫红,

加之有馥郁的香气,
被列为佛教五香

( 沈水香、
白檀香、
紫檀香、
娑罗香、
天木香 )之一,

更为人们所钟爱。

( 五 ) 其它种类

这一项的涵盖面非常广泛。

可以说,
除了上述的珍宝类、
菩提类、
宝玉石类、
果实 ( 核 ) 类、
竹木类之外,

皆应属于此项。

牛角、
牛骨、
犀角、
象牙等由于律制所限,

一向被汉传佛教所排斥,
却深受藏传佛教的喜爱,

藏传佛教甚至还有用人头骨来制造佛珠的,
佩带或持用这些佛珠,
也就更能使人了知生死的本来。

同时,
还会使人感受到一些神秘的宗教气氛。

除此之外,
还有用陶瓷、
紫砂、
雕漆等质料做成的佛珠,

这些形态各异的佛珠,
也同样会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

五 、加功用行 ——
佛珠的持用方法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
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

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
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

其念诵的功德利益,
也有胜劣的差异。

如《 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 》中,
佛告大众言 :

汝等善听,
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

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
为欲自利及护他人,
速求诸法得成验者,

其数珠法应有如是,
须当受持 :

若用铁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五倍;

若用赤铜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十倍;

若用真珠、
珊瑚等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百倍;

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千倍,

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
应受此珠;

若用莲子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万倍;

若用因陀罗佉叉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

若用乌卢陀罗佉叉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

若用水精为数珠者,
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

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
或用掐念,
或但手持,

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不可算数,
难可校量。

此外,
在《 摄真实经·建立道场发愿品 》卷下、
《 守护经 》、
《 瑜伽念珠经 》中,

均以菩提子珠的功德最为殊胜。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 :

为什么菩提子珠具有如此大的功德呢?

在《 曼殊室利咒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里边,

文殊菩萨为大众讲述了佛陀往昔因地当中的一段故事,

以释群疑 :

以何因缘我今偏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

曼殊室利菩萨言 :

乃往过去有佛出世,
在此树下成等正觉。

时一外道,
邪见坏心,
毁谤三宝。

彼有一男,
忽被非人之所打杀。

外道念言 :

我今邪见,
未审诸佛有何神力。

如来今既在此树下成等正觉,
若其实圣,
树应有感。

即将亡子卧菩提树下,
作如是言 :

佛树若圣,
我子应苏。

以经七日,
诵念佛名,
子乃重苏。

外道欢喜赞言 :

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见,
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
难可思议。

时诸外道闻此事已,
舍邪归正,
发大菩提心,
信佛神力不可思议。

以此因缘,
世人皆号为延命树。

其菩提树遂有二名 :

一名菩提树,
二名延命树。

不管怎样说,
选择一串菩提子的佛珠,

在心中念诵经文、
咒语或佛菩萨的圣号,

可以驱除烦恼,
消除报障,
增加智慧,
利己护人,
对于帮助我们修行实在是大有裨益。

前面讲过,
佛珠可分为三个种类,

即持珠、
佩珠、
挂珠,

而一般的念佛者,
大多选用持珠。

持珠的姿势,
亦可分为二种,
单手持珠与双手持。

单手持珠,
大多用于站立、
经行的时候;

而双手持珠则是打坐时经常采用的姿势。

其方法是将佛珠置于两手之间,
呈交叉状,
把母珠放在一侧,
掐捻一周,
回至原处即可。

其实,
根据《 佛像图鉴 》一书记载,

历来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势皆无定法,

左手、
右手、
单手、
双手、
提高、
垂下、
平胸、
齐膝,

各种动作都有,
但求其
“ 方便 ”而已,
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强求特定的持珠方法了。

在持珠的过程中,
经常有人会遇到要不要跨过
“ 佛头 ”
( 母珠 )
这类问题。

因为在经典中曾有 :

珠表菩萨之胜果,
于中间绝为断漏。

绳线贯串表观音,
母珠以表无量寿。

慎莫蓦过越法罪,
皆由念珠积功德。

经有记载,
故而才有此一说。

假如念诵者,
纯以佛珠作为记数的工具,
则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计算在内,
念诵时轻轻捻过便是。

如是念诵的人,

除了把佛珠当作精进、
记数的工具外,

还希望藉着它来体悟更多佛理的话,
当手捏到隔珠的时候,

可用 “ 佛、法、僧 ” 三宝,

或 “ 戒、定、慧 ”
三学来观想,

当手掐到母珠的时候,
也同样可以观想佛的相好光明,

同时再逆时针朝相反方向捏念,
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了。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念诵记数的作用以外,
还可以挂在颈部充当挂珠,
或缠绕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

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

二手持珠当心上,
静虑离念心专注,
本尊瑜伽心一境,
皆得成就理事法。

设安顶髻或挂身,
或安颈上及安臂,
所说言论成念诵,
以此念诵净三业。

由安顶髻净无间,
由带颈上净四重,
手持臂上除众罪,
能令行人速清净。

若修真言陀罗尼,
念诸如来菩萨名,
当获无量胜功德,
所求胜愿皆成就。

再者,
密教中由于三部
( 胎藏界 )、

五部
( 金刚界 )
修法之不同,

对于佛珠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与平时常用的佛珠相比,
是有所不同的。

据《 苏悉地羯罗经 》说 :

“ 佛部用菩提子珠,
观音部用莲花子珠,
金刚部用噜椰罗叉子珠。”

又据《 守护经 》及
《 瑜伽念珠经 》说 :

“ 佛部用菩提子珠,
金刚部用金刚子珠,
宝部用金等诸宝珠,
莲花部用莲花子珠,
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

又近人金安一居士所著
《 密宗辑要 》一文说 :

“ 修增法用琥珀珠,
修息法用水晶珠,
修坏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
修诛法用人头骨珠,
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
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另外,
密教的经典对掐捻佛珠的指法也有详细规定。

从五部而言,
《 摄真实经 》中记载 :

佛部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
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
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
莲花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
羯磨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

从三部而言,
《 苏悉地经 》中记载 :

佛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尖相合,
中指与小指直立,
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以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
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金刚部以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
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结束语

佛珠本是作为僧众道具出现并被保存至今的,

如《 释氏要览 》卷中
“ 道具篇 ”引
《 中阿含经 》云 :

“ 所蓄物,
可资身进道者,
即是增长善法之具。”

可是随着年湮代远、
律制久芜,

许多道具已经名实俱废了,

如齿木、
滤水囊等即属此例。

而佛珠不但未被废置,
反而更加承顺世间,

可以说早已成为那些
“ 与佛有缘 ”众生
“ 有善根 ”的表征了。

正因如此,
我才在几十种法具中,
选择了
“ 佛珠 ”
一项加以详细介绍。

这篇文章对于佛珠的种类、
数目、
质料等,

就自己所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了知这诸多的
“ 相状 ”。

《 金刚经 》说 :

“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说明众生修行,

无论诵经、
念佛、
拜佛,

都不要
“ 执相 ”,

而佛珠也是作为
“ 相 ”之一种而存在的。

所以当我们在使用佛珠时,

不要过分地计较它的构造、
颗数和质料才好。

只要我们能做到
“ 静虑离妄念,
持珠当心上 ”,

也就可以早证菩提、
成就涅盘了。

散檀宁品第二十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国中。有五百乞儿。常依如来。随逐众僧。乞丐自活。经历年岁。厌心内发。而作是言。我等诸人。虽蒙僧福得延余命。苦事犹多。咸作是念。我等今者。宁可从佛求索出家。共诣佛所。于是众人。即共白佛。如来出世。甚为难遇。我等诸人。生在下贱。蒙尊遗恩。济活身命。既受殊养。贪得出家。不审世尊。宁可得不。尔时世尊。告诸乞儿。我法清净。无有贵贱。譬如净水。洗诸不净。若贵若贱。若好若丑。若男若女。水之所洗。无不净者。又复如火所至之处。山河石壁。天地所有。无大无小。一切万物。其被烧者。无不燋燃。又复我法。犹如虚空。男女大小。贫富贵贱。有入中者。随意自恣。时诸乞儿闻佛所说。普皆欢喜。信心倍隆。归诚向佛。求索入道。世尊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法衣在身。沙门形相。于是具足。佛为说法。心开意解。即尽诸漏。成阿罗汉。于时国中。诸豪长者庶民之等。闻诸乞儿佛听入道。皆兴慢心。而作是言。云何如来。听此乞丐下贱之人。在众僧次。我等诸人。傥修福业。请佛众僧。供养食时。奈何令此下贱之徒。坐我床席。捉我食器。尔时太子。名曰祇陀。施设供具。请佛及僧。遣使白佛。唯愿世尊明受我请及比丘僧。因令白佛。所度乞儿。作比丘者。我不请之。慎勿将来。佛便受请。明日食时。佛及众僧。当应请时。告诸乞儿比丘。吾等受请。汝不及例。今可往至郁多罗越。取自然成熟粳米。还至其家。随意坐次自食粳米。时诸比丘。如命即以罗汉神足。往彼世界。各各自取。满钵还来。摄持威仪。自随次第。乘虚而来。如雁王飞。至祇陀家。随次而坐。各各自食。于时太子。睹众比丘。威仪进止。神足福德。敬心欢喜。叹未曾有。而白佛言。不审世尊。此诸圣贤大德之众。威神巍巍众相具足。为从何方而来至此。甚可钦敬。唯愿如来。今当为我说其徒众本末因缘。佛告祇陀。汝若欲知者。善思听之。当为汝说。此诸比丘正是昨日。所不请者。吾及众僧。向者欲来应太子请。此诸比丘。以不请故。往郁多越。取自然粳米。而自食之。尔时祇陀。闻说是语。极怀惭愧。懊恼自啧。我何愚蔽。不别明暗。又复言曰。世尊功德。难可思议。此诸乞儿。于此国中。最为下贱。今日乃得禀受清化。最蒙洪润。既受现世安乐身福。复获永世无为之乐。如来今日。所以出世。但为此辈。更不存余。又复世尊。不审此徒。往古世时。种何善行。修何功德。今值世尊特蒙殊润。复造何咎。从生已来。乞丐自活。困苦乃尔。世尊慈愍。幸见开示。佛告之曰。若欲知者。宜善听之。吾当为汝具足解说如是本末。诺当善听。尔时世尊。便告祇陀。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国有一山。名曰利师(晋言仙山)。古昔诸佛。多住其中。若无佛时。有辟支佛。依其住止。假使复无辟支佛时。有诸五通学仙之徒。复依止住。终无空废。尔时山中有辟支佛二千余人。恒止其中。于时彼国。有火星现。是其恶灾。此星已现。十二年中。国当干旱无有天雨。不得种植。国必破矣。是时国内。有一长者。名散陀宁。其家巨富。财谷无量。恒设供具。给诸道士。时千快士。往至其家。求索供养。而作是言。我等诸人。住在彼山。值国枯旱。乞食叵得。长者若能供我食者。当住于此。若不见与。当至余方。长者于时。即问藏监。今我藏中。所有谷米。足供此诸大士食不。吾欲请之。藏监对曰。唯愿时请。所有谷食。饶多足供。长者即请千辟支佛。饭食供养。彼残千人。复诣其家。亦求供养。长者复问其藏监曰。卿所典藏。谷食多少。更有千人。亦欲设供。足能办不。其藏监言。所典谷食。想必足矣。若欲设供。宜可时请。于时长者。即便请之。差五百使人。供设饭食。时诸使人。执作餐具。经积年岁。厌心便生。并作是说。我等诸人。所以辛苦。皆由此诸乞儿之等。尔时长者。恒令一人知白时到。时此使人。养一狗子。若往白时。狗子逐往。日日如是。尔时使人。卒值一日忘不往白。狗子时到。独往常处。向诸大士。高声而吠。诸辟支佛。闻其狗吠。即知来请。便至其家。如法受食。因白长者。天今当雨。宜可种殖。长者如言。即令诸作人赍持作器。勤力耕种。大麦小麦。一切食谷。悉皆种之。经数时间。所种之物。尽变为瓠。长者见已。怪而问之。诸大士曰。此事无苦。但勤加功。随时溉灌。如言勤灌。其后成熟。诸瓠皆大。加复繁盛。即劈看之。随所种物。成治净好。麦满其中。长者欢喜。合家藏积。其家满溢。复分亲族。合国一切。咸蒙恩泽。是时五百作食之人念言。斯之所获果实之报。将由斯等大士之恩。我等云何。恶言向彼。即往其所。请求改悔。大士听之。悔过已竟。复立誓言。愿使我等于将来世。遭值贤圣。蒙得解脱。由此之故。五百世中。常作乞儿。因其改悔复立誓故。今遭我世。蒙得过度。太子当知。尔时大富散檀宁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是藏臣者。今须达是也。日日往白时到人者。优填王是。时狗子者。由其吠故。世世好音。美音长者是也。尔时五百作食之人。今此五百阿罗汉是也。尔时祇陀。及众会者。睹其神变。感佛功德。克心精勤。有得初果及第四果者。复有专修快士行者。复有兴心求佛道者。各各精勤。求遂本心。欢喜踊跃。顶戴奉行。《贤愚经》

散檀宁品第二十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国中。有五百乞儿。常依如来。随逐众僧。乞丐自活。经历年岁。厌心内发。而作是言。我等诸人。虽蒙僧福得延余命。苦事犹多。咸作是念。我等今者。宁可从佛求索出家。共诣佛所。于是众人。即共白佛。如来出世。甚为难遇。我等诸人。生在下贱。蒙尊遗恩。济活身命。既受殊养。贪得出家。不审世尊。宁可得不。尔时世尊。告诸乞儿。我法清净。无有贵贱。譬如净水。洗诸不净。若贵若贱。若好若丑。若男若女。水之所洗。无不净者。又复如火所至之处。山河石壁。天地所有。无大无小。一切万物。其被烧者。无不燋燃。又复我法。犹如虚空。男女大小。贫富贵贱。有入中者。随意自恣。时诸乞儿闻佛所说。普皆欢喜。信心倍隆。归诚向佛。求索入道。世尊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法衣在身。沙门形相。于是具足。佛为说法。心开意解。即尽诸漏。成阿罗汉。于时国中。诸豪长者庶民之等。闻诸乞儿佛听入道。皆兴慢心。而作是言。云何如来。听此乞丐下贱之人。在众僧次。我等诸人。傥修福业。请佛众僧。供养食时。奈何令此下贱之徒。坐我床席。捉我食器。尔时太子。名曰祇陀。施设供具。请佛及僧。遣使白佛。唯愿世尊明受我请及比丘僧。因令白佛。所度乞儿。作比丘者。我不请之。慎勿将来。佛便受请。明日食时。佛及众僧。当应请时。告诸乞儿比丘。吾等受请。汝不及例。今可往至郁多罗越。取自然成熟粳米。还至其家。随意坐次自食粳米。时诸比丘。如命即以罗汉神足。往彼世界。各各自取。满钵还来。摄持威仪。自随次第。乘虚而来。如雁王飞。至祇陀家。随次而坐。各各自食。于时太子。睹众比丘。威仪进止。神足福德。敬心欢喜。叹未曾有。而白佛言。不审世尊。此诸圣贤大德之众。威神巍巍众相具足。为从何方而来至此。甚可钦敬。唯愿如来。今当为我说其徒众本末因缘。佛告祇陀。汝若欲知者。善思听之。当为汝说。此诸比丘正是昨日。所不请者。吾及众僧。向者欲来应太子请。此诸比丘。以不请故。往郁多越。取自然粳米。而自食之。尔时祇陀。闻说是语。极怀惭愧。懊恼自啧。我何愚蔽。不别明暗。又复言曰。世尊功德。难可思议。此诸乞儿。于此国中。最为下贱。今日乃得禀受清化。最蒙洪润。既受现世安乐身福。复获永世无为之乐。如来今日。所以出世。但为此辈。更不存余。又复世尊。不审此徒。往古世时。种何善行。修何功德。今值世尊特蒙殊润。复造何咎。从生已来。乞丐自活。困苦乃尔。世尊慈愍。幸见开示。佛告之曰。若欲知者。宜善听之。吾当为汝具足解说如是本末。诺当善听。尔时世尊。便告祇陀。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国有一山。名曰利师(晋言仙山)。古昔诸佛。多住其中。若无佛时。有辟支佛。依其住止。假使复无辟支佛时。有诸五通学仙之徒。复依止住。终无空废。尔时山中有辟支佛二千余人。恒止其中。于时彼国。有火星现。是其恶灾。此星已现。十二年中。国当干旱无有天雨。不得种植。国必破矣。是时国内。有一长者。名散陀宁。其家巨富。财谷无量。恒设供具。给诸道士。时千快士。往至其家。求索供养。而作是言。我等诸人。住在彼山。值国枯旱。乞食叵得。长者若能供我食者。当住于此。若不见与。当至余方。长者于时。即问藏监。今我藏中。所有谷米。足供此诸大士食不。吾欲请之。藏监对曰。唯愿时请。所有谷食。饶多足供。长者即请千辟支佛。饭食供养。彼残千人。复诣其家。亦求供养。长者复问其藏监曰。卿所典藏。谷食多少。更有千人。亦欲设供。足能办不。其藏监言。所典谷食。想必足矣。若欲设供。宜可时请。于时长者。即便请之。差五百使人。供设饭食。时诸使人。执作餐具。经积年岁。厌心便生。并作是说。我等诸人。所以辛苦。皆由此诸乞儿之等。尔时长者。恒令一人知白时到。时此使人。养一狗子。若往白时。狗子逐往。日日如是。尔时使人。卒值一日忘不往白。狗子时到。独往常处。向诸大士。高声而吠。诸辟支佛。闻其狗吠。即知来请。便至其家。如法受食。因白长者。天今当雨。宜可种殖。长者如言。即令诸作人赍持作器。勤力耕种。大麦小麦。一切食谷。悉皆种之。经数时间。所种之物。尽变为瓠。长者见已。怪而问之。诸大士曰。此事无苦。但勤加功。随时溉灌。如言勤灌。其后成熟。诸瓠皆大。加复繁盛。即劈看之。随所种物。成治净好。麦满其中。长者欢喜。合家藏积。其家满溢。复分亲族。合国一切。咸蒙恩泽。是时五百作食之人念言。斯之所获果实之报。将由斯等大士之恩。我等云何。恶言向彼。即往其所。请求改悔。大士听之。悔过已竟。复立誓言。愿使我等于将来世。遭值贤圣。蒙得解脱。由此之故。五百世中。常作乞儿。因其改悔复立誓故。今遭我世。蒙得过度。太子当知。尔时大富散檀宁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是藏臣者。今须达是也。日日往白时到人者。优填王是。时狗子者。由其吠故。世世好音。美音长者是也。尔时五百作食之人。今此五百阿罗汉是也。尔时祇陀。及众会者。睹其神变。感佛功德。克心精勤。有得初果及第四果者。复有专修快士行者。复有兴心求佛道者。各各精勤。求遂本心。欢喜踊跃。顶戴奉行。《贤愚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些年我们丢弃的10种珍贵东西,看到第一种就哭了
  • 关于成为一个有目标感的人的清单
  • 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
  • 我无法原谅你,也提不起一丝勇气恨你。
  • 把孩子的玩具随手送给别人,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 今天和你玩这个游戏的人,都是真的爱你
  • 比起五美的爱情观,《欢乐颂》的男性角色更奇葩
  • 最新电影搜索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 关于如何点出一桌好菜的清单
  • 十二星座护内排行榜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