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做鬼吗?
鬼死做什么?
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六道生死轮回

文 / 圣严法师

一般人的观念中,
除了他是唯物论者,

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

近代欧美倡行的
“ 灵智学会 ”,

他们研究的,
也就是灵魂。

以为人的作善作恶,
死后的灵魂,
便会受着上帝或阎王的审判,

好者上天堂,
坏者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
对于灵魂的说法是根深蒂固,

并且认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
灵魂与鬼,

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
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

更由于鬼有些小神通,
又以为灵魂是
“ 三魂七魄 ”
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
鬼是六道众生之一,
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

人固然有生有死,
鬼同样有生有死

( 人是胎生,
鬼有胎生和化生等 ),

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

而于灵魂,
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
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
用灵魂作为桥梁,

生是灵魂的投胎,
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
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
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

老房子坏了,
搬进新的房子,
房子经常在淘旧换新地搬进搬出,

住房子的人,
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

这也就是说,
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
肉体可以换了又换,

灵魂是一成不变的,
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轮回中的主体。

事实上,
正信的佛教,
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

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
站在
“ 生灭无常 ” 的立足点上,

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
物质界是如此,
精神界亦复如此。

用肉眼看事物,
往往会发生
“ 成而不变 ” 的错觉,

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
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

易经所说的
“ 生生 ”,
其实在生生的背后,
也包含着死死,
也就是生灭变化。

那么试问:
灵魂的不变性,
灵魂的永恒性,

那是可能的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
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
纵然活着的时候,

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

照这样说,
佛教既不相信灵魂,
那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

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的特别之处,
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
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生灭无常

佛教主张
“ 因缘生法 ”、
“ 自性本空 ”,

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
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

因缘聚合即生,
因缘分散即灭,

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

小至一茎小草、
一粒微尘、
一个原子,

无一不是假借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

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
一物也不可能存在,

所以,
从根本上看,
是空无一物的。

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
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

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
但决不是唯物论者。

佛教的精神界,
是用一个
“ 识 ” 字作为命名,

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
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

大乘佛教增加两识,
共有八识,
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

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
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
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

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

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
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
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

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
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

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
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

搬进搬出是第六识,
造作善恶业的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
第八识的功能,
是在储藏,
但不等于只进不出。

而是不断地由外面存进去,
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

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
称为业因或种子,

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
称为业果或现行。

就这样进而出,
出而进,
种子而现行,

现行而种子,
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

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

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
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

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

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

所以第八识的本质,
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

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

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

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

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

所以,
第八识的存在,

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

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
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

正像水的潮流,
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
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
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

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
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

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
既不藏进去什么,
也不拿出来什么,
那就成了空性,

那在佛教称为
“ 转
( 烦恼 )识成
( 清净 )智 ”,

不受生死的支配,
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
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

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
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
也就成为不可能了。

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
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

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

才是彻底的解脱。

不过,
第八识被否定之后,
并非等于没有,

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
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缘起论】

关于缘起论,为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与‘实相论’相对称。为佛教教理两大系统之一,据说此划分始于隋代之慧远。与之相对之实相论又称实体论,乃审察诸法之实相本体,并以之为教理之论说。

实相论即以实相为主,阐明一切诸法本体之思考方法。此乃针对以缘起为主之‘ 缘起论’而言,以‘空’、‘有’之观点而言,实相论属于‘空’论,主张‘真空俗有’,谓诸法皆空、不可得,及‘三谛圆融’等极致之说。

缘起论系以‘法印’为基础,以十二缘起、四圣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法印之内容,一般最常见者为‘三法印’。
(一)诸行无常,谓自时间上观之,一切现象(有为法)皆属迁流变化而刹那生灭者,故无固定不变坏之物存在。
(二)诸法无我,谓自空间上观之,诸法(包括有为、无为法)依缘起之法则,互相依存,而无‘我’之实体可言。
(三)涅盘寂静,谓有情众生颠倒诸法实相,妄执有‘我’、‘我所’,因而起惑造业,流转不息;如能悟解‘无我’,则惑乱不起,当下即能正觉诸法实相,深彻法性寂灭,获得无碍自在,而证一切皆即寂静涅盘。除三法印之外,又有加上‘一切皆苦’而成‘四法印’者;或仅以‘一切皆苦’与‘涅盘寂静’二者并称为‘二法印’者。一切皆苦系自理想之观点考察现实世界所获之结论;盖现实世界乃凡夫之轮回界,充满苦恼与不满,而无任何绝对之幸福、快乐、完美、圆满、纯净等可言,故谓一切皆苦。

缘起论是佛教对于宇宙产生原因及其现象实质的论述,也是佛教的思想根源。

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现象,既不是凭空而有,也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靠许多因素条件组合在一起才能成立,佛教术语称之为“因缘和合”。“因”就是(主要的)因素,“缘”就是条件,因缘际会才有结果,一旦因缘消失,事物或现象就会化为乌有。通俗一点就是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没有任何一种事物、现象是绝对存在的。

缘起论的主要内容,根据佛经解释,可分为十一义:

  1. 无作者义:没有造物主。

  2. 有因生义:一切现象必有其产生的的原因。

  3. 离有情义:一切众生实际上只是各种因缘的和合。

  4. 依他起义:一切现象必须依赖其他的条件才能产生和存在。

  5. 无动作义:没有所谓的第一启动者,只有各种条件的集合。

  6. 性无常义:一切因缘所生现象的本性是无常,都在不断的产生、消灭和变化,没有永恒不变。

  7. 刹那灭义:即便在最短时间单位里,事物也是即生即灭。因缘和合则生,缘尽即灭。

  8. 因果相续无间断义:虽然刹那灭尽,但是因果相续,没有间断。

  9. 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各种现象的因果各自不同。

  10. 因果更互相符顺义:什么因生什么果,因与果永远相一致。

  11. 因果决定无杂乱义:因果之间的关系为自然法则,有条不紊,不会错乱。

这十一义归纳起来,大概有四个重要论点:

第一,没有所谓的“造物主”。即不承认有一个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这一点是佛教与许多宗教,尤其是一神教截然不同的地方。

第二,无常。即宇宙间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没有永恒的实体存在,所以任何现象都是无常。

第三,无我。既然一切都是因缘而生、缘尽则灭,因此不会有一个独立的、实在的有主宰性的“自我”存在。

第四,因果相续。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的一切法,不但是生灭无常的,而且是相续不断的。从纵向看,因因果果,没有间断,前前逝去,后后生起,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从横向看,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与果相符,果与因相顺,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使三世诸佛也不能改变。

宿命论,也可名为定命论。人们会常说:一个人的福禄寿都是注定好的,活多少吃多少也是命中注定的,连这辈子读几本书挣多少钱都是命中注定的,这就是定命论。宿命论也说由于过去的业力,感得今生的果报。但以为世间的一切,无不由生前业力招感的,对于现生的行为价值,也即是现生的因缘,完全抹煞了。“一切皆有定数”,若真的世间一切现象,都是由前生铸定的,那就等于否定现生努力的价值。这方面内容可参考《了凡四训。

【佛教的实相论】
  “实相”,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 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 一如,一相,无相, 法身, 法证,法位, 涅盘,无为,真谛,真性,真空,实性, 实谛,实际,皆是实相之 异名。又依名随德用之三谛言之,则 空谛为真如,假谛为实相, 中谛为法界。 法华说实相, 华严说法界, 解深密说真如或无为, 般若说 般若佛母,楞伽说 如来藏,涅盘说 佛性,阿含说涅盘。
小乘以我空之涅盘,大乘以我法二空之涅盘为实相。 维摩经弟子品曰:‘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涅盘经四十曰:‘无相之相,名为实相。’
法华文句记四中曰:‘言实相者,非虚故实。非相为相,故 名实相。’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法 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 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 如来妙色身相也。’ https://t.cn/RyhTm9c

道祖亲自白话批注《道德经》

无为章 第三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七讲 人民的自然归化

道虽然是无为的,但是因为他的无为反而使它无所不为。例如五行----金木水火土之变迁,四季之调配,没有一样不是它的造化,没有一样不是从它的怀里生长出来,所以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因此假使一位君主能够守住无为的道,万物自然就归向于他。但是在万物归顺之后,难免还有些恶人使出欺诈的作为,如果为君王的人能善于挽救的话,只要以无为的道理去开导他,人民自然好清好静而无争夺。倘若人民好清好静无争夺的话,则他们自然归化于清净自正。

三十七、无欲以静:道永远是无为的,然而又没有哪一件事情不是他的所为。诸侯君王若能奉行这个原则,无为而治,万物就会自生自灭,自然衍化。万物在生长、衍化的过程中倘若有私欲萌动、产生,我就用无名的本性来感化它,使它安定下来;无名的本性发挥作用后,也就没有什么欲望产生了。众生没有了私欲,心里就会逐渐安静下来;人心静下来了,社会自然而然就会稳定下来。

诗诠:自然无为育万物,道之衍化何用助;君王有道把身守,草木鱼虫自化育;

私欲反复偶抬头,用道劝化使归璞;归璞欲消生清静,天下安定人之初。

处厚章 第三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离)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尚)仁为之而无以为,上(尚)义为之而有以为。上(尚)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离(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居)其薄,居(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八讲 道德为上,仁义次之

最有道理的人他做了许多善事,可是他心地善良,不想去占这份荣誉,这才是最有道德的人。可是没有道德的人就不同了,他一旦做了善事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就到处宣扬。因此有道德的人他对人的牺牲与奉献是出自无为的,他就是做了许多好事善事,还以为自己没做一样。但是没有道德之人他一旦做了一些善事就铭记在心,像这种人的心就是未能达到纯真,因此对自己所做的善事就恐怕失去名誉。最有仁慈的人他视万物为一体,观天地为一身,没有分别之心,因此忘物忘我,浑然是无为而为。可是有义气的人就不同了,因为他无法出自无为之心,所以在为人处事方面往往失去仁德之心。有些人以为自己很有礼貌,但是一旦遇到了对方没有回礼就很不高兴,真恨不得伸出手来指着对方,强迫对方回礼。所以万事的开头是先失去了大道,然是德才失去了;失去了德之后,仁也就开始失去了;失去了仁之后,义也开始失去了,失去了义之后,礼也开始失去了。因此礼只不过是忠信之心最薄的一种,到了这个时候祸乱与灾变可以说就要开始了。从这个时候知识开始竞争了,就像花一样,只拥有华丽的外表,一切就更显得虚伪。这种虚伪的开始等于是愚昧的开端,将到这个时候,大家都愚蠢与盲从了。所以大丈夫做人处事应该以道德为上,仁义次之。然后讲求实质的意义,不要追求虚伪浮华的作为。所以凡是大丈夫的人都是注重这方面而实质意义,不为虚伪的事物而烦恼,就是这个原因啊。

得一章 第三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车)无舆(车),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三十八、大德不德:上德之人不知道什么叫德,这才认为他有德;下德之人执着于德,不放弃德,勤于修德,这才认为他没有德。上德之人什么事也不做因为他认为无事可做;下德之人有所作为因为他们认为有事可做;上仁之人有所作为但不是为了让人夸奖和赞扬;上义之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他在行善、做好事;上礼之人向人们宣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如果没有人照他的话去实行,他就会动手强迫他人遵从。所以有人说过:“抛弃了道德才出现,抛弃了德仁才出现,抛弃了仁义才出现,抛弃了义礼才出现。”礼这个东西嘛,它标志着人们的忠信和诚实都已经降到了最低点,社会的动乱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从前有见识的人这样说过:礼的出现使道德只剩下了虚华的外壳,愚昧也就从此而登场了。这样看来有道的君子就应该为人忠厚、诚信,不要刻薄、刁钻;应该真诚、实在,不要虚伪、奸诈,所以要摒弃刻薄、虚伪、奸诈,坚守忠厚、诚信、质朴。

诗诠: 上德不知何是德,下德执德守德乐;有德不知无德守,道失德出是法则;

上仁做事不为事,上义做事让人可;上礼做事要人服,不服动手你没辙;

德失仁行往下坠,义失礼随动乱接;礼出道隐浮华留,追求外在愚昧了;

为人忠厚诚信上,最忌刻薄虚伪遮;君子真诚质朴守,摒弃虚华奸诈舍。

第三九讲 道的根本

大道是清净无为的,它的本体是精一无二的,所以道又称为一。自古以来,天如果得到一的话,就显得很清明;地如果得到一的话,就显得安祥宁静;神得到一的话,就玄妙灵敏,人得到一的话,就明理清静;山谷如果得到一的话,就充足盈满;万物如果得到一的话,就能生化成长。君王如果得到一的话,天下就安定自足,所以这一切的事物都很有密切的关系。否则天不清明的话,就会崩裂;地得不到宁静,恐怕就会暴发天灾地变;神得不到灵妙,恐怕就会衰颓消失;谷得不到充盈,恐怕于要干涸竭尽了;万物得不到生化的话,恐怕就要灭绝。在上位的人如果不以正道去治理天下,还要以尊贵的高位自居,恐怕就要遭到颠簸坎坷了。所以说尊贵的人要以低贱为根本,高尚要以低下为根基,这样的话才能契合万机,没有分别之心才能和合。因此侯王尚且要自谦,称孤王寡人,这些名称不都是以低贱为本吗? 难道不是吗? 不相信,就以车子比喻好了。如果要算它的零件当然很多,如果要算车子的数量只有一部。一部就不用算了,所以由一而归于无,无才是道的本体。回复到道的本体才能合于万物之用。所以说,高贵的人不要将自己看成宝玉一样那么的尊贵,不要将他人看成石头一样那么的低贱,因为这样已失去道的根本了。

三十九、捐欲守一:自古以来凡是能得到自我本性的:天得到了自我本性才会清澈,地得到了自我本性才会安定,神得到了自我本性才有灵性,溪谷得到了自我本性才会充盈,万物得到了自我本性才会生长,诸侯君王得到了自我本性才能正己,正天下,所有这些不都是因为得到了自我本性才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嘛!这也就是说:天如果不能清澈恐怕就要裂开,地如果不能安定恐怕就要地震,神如果没有灵性恐怕就要消散,溪谷如果不能充盈恐怕就要干涸,万物如果不能生长恐怕就要灭绝,诸侯君王如果不能正己、失去天颜恐怕就要被推翻。所以说贵源于贱,高源于下,因此诸侯君王自称孤(少德之人)、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德之人)以示卑下,这不正是以贱为根本的最好例证吗?不是这样吗?所以有谚语说:“世上最好的声誉就是没有声誉,因为有了声誉,毁谤也就会随之而来。不要像美玉那样璀璨夺目,受人重视;要像顽石那样丑陋、肮脏,为人轻视。”

诗诠:天清地宁为何故,神灵谷盈得谁助?万物生机功谁归,君王治国用何术?

皆因得一守其笃,反之不道衰亡路;贵由贱出勿忘本,无下高往哪里筑?

候王称孤又道寡,以示谦下低身入;成名人前好威风,诽谤流言伴你舞;

美玉诱人都想得,丑石烦人谁愿睹;捐欲守一心不起,平安自在把己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这个人社恐又慢热,不太会找话题,不过熟悉了之后我也算个搞笑女#(你懂的) ,如果你有啥烦恼都可以告诉我,我会认真的给你建议,现在是快餐式的时代,我偏偏不喜欢快
  • 要明白 生活一直都很好, 不好的是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必须要先好起来 生活才会好起来#薛之谦[超话]#我真的搞不懂你们是怎么想的了,一天由你榜1分加不上,都干
  • ​‎ ͏ 设计师从功‮出能‬发从最核‮的心‬穴位‮布分‬着手因为穴‮多位‬达9个,分‮较布‬散通过“化‮为繁‬简”的设计原则将分布复杂‮穴的‬位统一‮划规‬在一
  • 然后手动拉高叫比变焦倍率的时候,没有快捷按钮,只有自己手动拉,可能 vivo 做系统的人没有强迫症,反正我不能拉到准确的 5x 就非常难受,多做一个按钮这种事情
  • 如果是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伴有鼓膜穿孔,建议选配助听器,因为这类患者就算鼓膜修复后效果也不明显,通过助听器干预能够很好地恢复听力水平,辅助聆听。鼓膜穿孔后
  • 一个小朋友告诉我,​“阿姨,它的眼睛是瞎的,看不见东西”​​我们凑近看看,果然眼睛没有睁开,还有脓水样的东西流出来​老大无限怜惜,妈妈,我们救救她吧​我说好,咱
  • 我也是只能在这一线,站在水草枯干的干草丘上硬着头皮观察(许多人“囫囵”的)口水“舆”情了。我想照着顺羊牵虎的路子走,这不高明,马蜂窝级别的风险(戳穿了蜂窝,被蜂
  • 不少人说大S很高明很有手段,但大S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现在她的人设崩塌了,这回她想在娱乐圈立足都难了,二婚的她无条件的嫁给光头具俊晔,本来好多人说她遇到真爱了
  • 广州突然放开。。。我得赶紧把这道防疫茶方告诉你们 原创 赤脚 赤脚说  就在昨天,风向突变,广州突然放开。。。前两天都在坚持的“动态清零”ZC,就在昨天,之
  • 真他妈无语 我生来就是要被关于你的事情折磨的是吧呃啊烦死了又有骗子冒充!平时没事的话可以找我发疯[二哈]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嗯 他和别人甜蜜双排 他有要带的
  • ❤  ✨曼谷烧鸡配糯米饭泰国香糯配上色泽油亮的烧鸡, 一口软糯的米香,一口焦脆的油香,吃烧鸡打开方式有两种:重口星人吃鸡必蘸泰式酸辣酱,爽辣嫩滑;怕腻型选手请
  • #咸鱼废文网[超话]# 礼貌求捞 其余可自证1.已成年02大学生 有一定的经济条件 支持正版 jj/cp/afd/花市都有充值 消费记录看p1 2 32.微博
  • 所以我饭也吃不太下了,因为这种真的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我都理解我都努力找话题在聊了,今天我突然就很down很down,感觉很伤心,感觉自己有点可笑。今天和朋友出来
  • [心]#KinKrit[超话]# 我追星是为了快乐 我想看到我喜欢的人笑着出现 我从一堆ABCD的书里抬起头来 从繁琐的生活里抽出身来 在现生里我甚至无法从小区
  • #虚空济[超话]#【你觉得你过得幸福吗?】 先生:我们来探讨个问题,现在你觉得你过得幸福吗? 粉丝:我过得非常非常的幸福! 先生:大家注意听啊。你现在的生活状
  • (大皖新闻)#2022 皖电资讯##忠诚实干创新争先# 【高质量完成同频同相耐压试验[话筒]】11月23日,国网安徽电科院吴正阳、张玉成、孙皓天等前往芜湖220
  • 对比传统的 a 2 A 药物,这些新型药物在镇痛剂量下不会引起镇静且可口服,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在疼痛治疗中得到更广泛使用的可能性。这项研究也证明,a 2 A 肾上
  • ”24.他们试图埋掉你 但你要知道你是种子25.希望我们都能像对方一样勇敢26.一直往前 一直往前 总会有路的27.生活本沉闷 跑起来才有风28.星光不问赶路人
  • 请永远置顶自己的感受,你要知道,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而是为了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即使被讨厌,被说坏话,也不用太过干在意,因为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他
  • (*注意,资本金来源需要提供材料依据)第七,资本金转出转入手续(资本金汇款如果在定款认证之前做的需要走一下这个程序)第八,法务局登记申请第九,取得公司藤本(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