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修道,何不从“太上三经”学起!#佛道双修#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一、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道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二、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

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三、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

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作者:武当玄拙 腾讯道学 https://t.cn/Evk4evd

神明对你的感应,只在一念之间!#佛道双修#

神是亘古以来永恒存在的,是一个客观的,不因人的信和不信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你信祂在,你不信祂还在。

一、常怀敬重之心

我们进入大殿之后,一般不要对着神像拍照,并不是说因为他是文物或者说闪光灯或者过多的二氧化碳会让这个塑像它的彩色脱落,跟这些没有关系,跟它的年代也没有关系,而是出于我们相信有神灵,我们对于神灵的一个基本的恭敬而不得拍照。更不能说,我去跟他合影。一定要怀着一颗毕恭毕敬的心,一颗忏悔的心,一颗谦卑的心来礼拜祖师,礼拜神明。

早期的道教没有塑像,就是一个排位,写一个天尊圣号,我们存思用的。之后演变成这样子有形的,可以看得到的,可以瞻仰的塑像。无论他是泥塑的还是玉器做的、木头雕的,在此时此刻它包含的是人对于神明内心的一种恭敬。也就是说外在的相只是教化工具,为了方便众生,为了度人用的,是它整个道教的教化方式其中的一个部分。

当你心存神明的时候,这个教化就起了作用,心中的神明自然就会和你沟通。能否感应神明,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有感就有应,这一念无感就无应。可是神不因人的相信或不相信而存在或不存在。神是亘古以来永恒存在的,是一个客观的,不因人的信和不信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你信祂在,你不信祂还在。信和不信之间所起变化的是感应,当你信的时候,有感就有应,你能得到这个应,无感的时候就无应,但是神的客体它是客观性的。这是我们在大殿里面不能拍照,不能跟神像合影的一个原因。

现在这个塑像比较泛滥,不仅仅是殿堂里面,很多我们的挂件,还有一些工艺品,包括一些杂志、书籍可能都会有神像,通常这些神像、圣像只要看见了,都要起一个恭敬心,不能玷污,不能扔到垃圾筒,不能把它随意的去折,去踩。在印制这些印刷品的时候,还有做一些工艺品的时候,首先也要考虑的是这一点,我做了这个之后,别人会怎么对待这个神像。尽可能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恭敬的心,既不给自己造业,也不给众生造业。

二、坛场是一盏明灯

在特殊的情况底下,比如说与天尊合心,为了阐扬大道,得到庙院当家的许可,甚至于是庙院当家的邀请,我们要做一个宣传的册子。

我们要录一段视频,我们要把这个庙的历史,把神像的功德介绍给信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去拍照、摄像。但是之前拍摄的人最好能够敬个香、磕个头,把这样一个来龙去脉给神灵表明清楚。相信神明一定会赦免不敬带来的罪过。

我是出于弘道的一个需要,为了使周边的百姓均得利益,把这样的一个发心说出来。无论是在心里面默默的跟神明说,还是有声的说出来,神明并不取决于你说的声音大还是小,有还是无,就在一念之间。你出于自己的方便,你觉得哪一种方式自己更喜欢就选用哪种方式。

但是一定要尊敬神明,要相信有神,这毕竟是神的家,神灵往来之所,大众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信仰而聚拢,朝来昔往无数的修真之士,在这里坚守着这样的一个地方,维护着这样的一个坛场,大家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茫茫宇宙中的一盏明灯,用生命相继来维持它。所以这样的一种宗教氛围,它的宗教属性不能破坏。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https://t.cn/Evk4evd

人们常问能否“佛道双修”?这个问题一句两句说不清,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佛和道的内涵都太大了。佛道内部分成多个宗派,各有教义和法门,差异巨大甚至大相径庭,连佛道内部两个宗派的法门能否同修都不好说。 但有意思的是:佛道两家的“谱系”都太广,广到两者产生了部分重叠。

首先,小乘佛教与仙道没有丝毫共融之处,一个是要彻底熄灭任何生命形态,一个是修得长生久视[摊手],修行方向是南辕北辙。

大乘佛教从见地上又粗略地分为“毕竟空”和“胜义有”,持“毕竟空”见地的佛教宗派也与仙道没有丝毫交集,虽然大乘佛教有了“不生不灭的法身”的教义。法身不灭,似乎跟仙道有交集,但法身还不生,又把路堵上了[笑cry]。

持“胜义有”的大乘宗派,承认有真如本体,修的是“澄明心”,特别是大乘密宗的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觉囊派修持的“虹光身”、“光身”,这也是仙道的一种修持方向。特别特别是藏传觉囊派,见地上持“他空、胜义有”,修持的是“空色天身”,直接可以跟仙道握手了[笑cry]因为觉囊派与“外道”如此接近,所以觉囊派被掌握大权秉持“毕竟空”教义的格鲁派打压灭派了[泪]

很可惜,其实,修觉囊派最容易出成果,因为他的教义是从实修而来,关键在于他的教义不纠结、不自相矛盾。

以上只是泛泛而谈,不想参与争论,毕竟已经争论了快两千年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个刚劲啫喱我是真的有在特别喜欢~时间很久也不起白屑,然后硬度也是那种不会特别夸张的,属于自然又有型嘻嘻~3是UrbanDecay的定妆喷雾今年春晚,张小斐眼睛
  • 该剧剧情梗概也清晰明了,观众们不妨管中窥豹: 大学毕业在即,四个昔日同窗好友与他们的家庭虽各有困扰,但都在奔向幸福的路上努力前行。 基于目前的剧情梗概内
  • 2021年12月,有群众报警,称有人用高价“购买”在互联网企业平台上发布差评的用户信息,再通过用“好处费”的方式诱导此类用户删除差评信息,从商家处赚取差价,牟取
  • 正当产品准备大规模量产的时候,有用户反映石墨烯层分离了。考虑再三后,他用向亲戚朋友借到的数万元开始了这次材料的改进,整个过程耗时半年,终于生产出来了可以图案定制
  • 从嬉闹的狐狸幼崽,到极致精彩的特写镜头,再到狐狸们小小的身影, 运动在秋日的美景里。 “孩子们的书架上没有足够多的真正伟大的摄影作品。
  • 所以你不必伤感,也不用惋惜,纵然到江湖去赶上了春,也不必留住它。 所以你不必伤感,也不用惋惜,纵然到江湖去赶上了春,也不必留住它。
  • 1)角质层:表皮的最外层,由4——8层,扁平无核的死细胞构成,角质层厚薄对皮肤的颜色和吸收能力有影响,从一个基底细胞的生产,到角质细胞的脱落,大约为28天为一个
  • 假如说我们布施这部经,就相当于我们拿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这些七宝布施,所以这个法布施功德很大,比财布施大得多。 ☀️妙吉祥菩萨。此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一百八名陀罗
  • 那如果在一起之后你总是不耐烦,总觉得他是在无理取闹,让他觉得你不在是以前那个你,巨蟹真的会从中感到失望,因为巨蟹面对这种落差的时候他很难接受,所以你要给他适应的
  • The TCS is looking for qualified candidat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Tril
  • 靠他自己的修行,那他的信心是以果地觉作为体的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因该果海”“该”是该罗、该摄,就是众生这一念的信心——信顺阿弥陀佛、愿往生的信愿心,把阿
  • 但送花的时候,学生说:“我怕以后见不到老师了,所以今天送来……”这话说的,能不能艺术点?#中国诗词大会[超话]# 《两个你,两个我自己》一个让人如沐春风,柔情蜜
  • 这是一次全民意识的审判这是一次透视价值观的觉醒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一丝丝情绪拉拽一点点的贪心就被拉拽到了黑暗漩涡渲染起如此狂澜暴力那可是离天子脚很近的唐山是
  • #谨慎报班大胆画画[超话]##课程提问# 您好我想下个单[送花花]请问有没有姐妹报了蒸蒸的课呀(莫那cg的)大概反馈怎么样呢,因为只是单纯很喜欢她的色彩和光影,
  • 《天道》里最具争议一幕—在父亲的新坟前,妹妹问混混:“哥,如果我们已经砸锅卖铁,再也借不来钱了,但是还差一万块钱就能救活爸,那你说该怎么办啊?混混:如果我孝顺的
  • 郎中说胎儿过大,要少吃多动(这在后面几十集的剧情才演了)林小娘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让明兰阿娘大补特补。在明兰阿娘发动了要生产的那天,刚好老太太(祖母)不在家,宏郎
  • #今日贴纸打卡# 人生不过百年的人类,面对这样已经享有千年生机的庞然大物,总是格外的喜欢和憧憬,不知是羡慕悠长的生命,还是喜欢经历的故事。 ~~~五一桥那一瞬
  • 拜托,别什么事情都和酒扯上关系,酒嫌晦气,群众也不是二臂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了,当你将罪恶的手伸向女性的时候,你的审判就即将开始了。什么时候聚餐晚点回家遭受意外就成
  • 最年轻的“大白”是一群00后,尚珺、王欣怡、王美琦等还都是青年学生,面对疫情,他们挺身而出,穿上了防护服,成为志愿者,扫码、登记信息、维持秩序......让孩儿
  • 【梅龙高铁全线最长特大桥 宁江特大桥首个连续梁提前合龙】日前,由中铁六局承建的梅龙高铁全线最长特大桥——宁江特大桥的首个连续梁顺利合龙,比计划工期提前5天。据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