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 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记者 郝一萍 张兆瑞 孙翼飞 宁广靖 袁诚 韩启 照片由本报视觉部提供 区域交通圈示意图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https://t.cn/A667BN5B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珍稀动物##商丘师范学院[超话]#白肩雕(学名:Aquila heliaca):又名御雕,是大型猛禽。体长73-84厘米。体羽黑褐色,头和颈较淡,肩部有明显的白斑,在黑褐色的体羽上极为醒目,很远即可看见,这是区别其他雕的主要特征。滑翔时两翅平直,滑翔和翱翔时两翅亦不上举成‘V’字形;同时飞翔时尾羽收得很紧,不散开,因而尾显得较窄长。幼鸟头皮黄褐色,背具黄褐色斑点,飞翔时尾常散开成扇形。

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带,尤喜混交林和阔叶林,常单独活动。或翱翔于空中,或长时间的停息于空旷地区的孤立树上或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啮齿类、野兔、雉鸡、石鸡、鹌鹑、野鸭、斑鸡等小型和中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繁殖从摩洛哥、西班牙、非洲西部和北部至南欧、东欧往东到贝加尔湖、伊朗东北部、印度北部和中国。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和印度,偶尔到朝鲜和日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522257 vivo X21A 极光白 6+64 全网通 全新仅拆封】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咑閞;或復·制这段描述€wiIpb1kp4OS€后
  • 한편 임청하는 ‘동방불패’ 시리즈, ‘중경삼림’ 등의 영화로 국내에도 잘 알려진 배우다.另外,林青霞凭借《东方不败》系列,《重庆森林》等电影,在国外也
  • 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我大抵是年龄老了一些,终于还是怀念起在南昌念书的日子,索性就去看看小胖。我没有作答,他憋了憋说,我相信会的,因为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本就是地狱。
  • 有时他感觉像在做梦一般,回乡10多年里,看似永远不会有尽头的贫穷竟在2019年到2020年之间彻底被抛在身后,看似除了种地之外永远不会有其他路子的同合村,短短一
  • 负责推广这款月饼的网友“无言”说:“最近买文创月饼的人很多,有在外游子买给自己的,也有很多是送给外地工作的亲朋好友。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款月饼是传统工艺,上年
  • #彭叔相亲角# (2775)号坐标:上海性别:男老家:鹰潭年龄:85年学历:211本,美硕身高:175体重:78KG简单介绍:2017年离婚,前妻出国定居再婚,
  • 给我蹲到了泡泡玛特唇泥的好价,宝子们快冲,可能随时会没~我也不想买呀,可是它这么可爱[可怜][可怜][可怜]#品牌好价# ——Judydoll橘朵 泡泡玛特唇泥
  • 没错,我会毫不吝啬的用“经典作品”来表明,我只喜欢经典作品,畅销书一定不在我的选择范围之内,甚至会得出“我真的怕那些书浪费我时间”来表明对畅销书的排斥,比如说某
  • [666]由@优酷 @驭鲛记之恰似故人归 @微博电视剧 @微博电视团 ,联合发起的产粮大赛正式开启:在线征集神仙剪刀手[来]带话题#恰似故人归花式产粮大赛#和#
  • 华严行者禅姐姐#一乘禅诗#紫藤花盛开时,犹如一片片紫色的祥云,非常的赏心悦目,那一簇簇芬芳的紫藤花,和缠绕弯曲的藤蔓,无一不让人沉醉。在画家笔下,紫藤花有着独特
  • 为何如此常见的农作物,在没有太多种植技术壁垒的前提下,成为金乡县藏富于民的特色大产业?作为生产地,拥有如此全面而傲”的成绩,无不印证着“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
  • 他们要么哭泣流泪,要么止步不前、战战兢兢待在原地,要么畏手畏脚回到最初的起点,失去了继续前进,寻找生命的广阔疆域的机会和勇气,失去了人生路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 周扬青和罗志祥分分合合9年,但最终依然没能走到一起,也实在让人觉得特别的惋惜,而且分手时并不愉快,周扬青的一封“毁灭式分手信”揭露了罗志祥毁人三观的私生活,也让
  • 书中的他们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风光也心酸,传奇也普通,迷茫也执着……他们不仅是我们生活里的缩影,还为我们提供了抚慰心灵的哲思妙语和可供借鉴的方
  • 已经有画面了查理苏我完美的未婚夫[抱一抱]救偶们土甜剧一见倾心还有爽 文 环 节,今天的这两集未免太踩在我的取向上!看到这一句我整个鸡皮疙瘩全起谁代了我代了谁哭
  • 看到大白们忙碌的样子,于和伟激动地说:真想摘了口罩儿跟他们笑一下,但是不行……“五一”国际劳动节,致敬平凡又伟大的核酸检测人员!视频中,于和伟正在做核酸检测,一
  • ​愿未来的我们,都能够拥有清风与自由以及英勇与温柔[心]​​Respect五一劳动节快乐[爱心] 【#援吉抗疫医疗队里有群男丁格尔#23人平均年龄25.4岁】2
  • #张艺兴向往的生活6# zyx#张艺兴捕鱼行动# 如果事事都如意,那就不叫生活了。[鼓掌]比原来一周多两次[鼓掌]又可以检验自学水平了[泪]激动到语无伦次[爱你
  • 终究还是没扛过这反反复复的炎症[泪]对宝宝承诺的自然离乳还是没实现[伤心]22个月 小糯米一岁零十个月妈妈也是尽力了感觉很对不起宝宝宝宝今天很乖陪妈妈打针知道不
  • 我爸高兴的告诉我“我知道呢,你妈刚放完风筝回来”………我什么时候才能放风筝体育生日常[开学季]俺滴上课日常 就是划水 这周作业是捏粘土穿的哭喊新衣服 woc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