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渴对角线”上不断“收缩”】https://t.cn/A66aiabM

天津国投北疆电厂海水淡化项目车间内,工作人员在观察运行中的高压热水装置(2010年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 摄

新华社天津3月23日电 题:中国在世界“渴对角线”上不断“收缩”

新华社记者李鲲、薛钦峰、王井怀

今年58岁的范兰池至今记得39年前第一次喝上滦河水的幸福时刻。

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竣工。天津市政府为让百姓品尝滦河水,还给每户发放茶叶,刚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读书的范兰池也得到了一包。

“感觉真是清甜!”现任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范兰池回忆说。

缺水的天津在上世纪70年代流传着“自来水腌咸菜”这样一句话——因为海河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天津的水质苦咸,不能泡茶喝。

那时的范兰池想不到,自己毕业后竟然会和水打交道,更想不到30多年后还喝上了长江水。

2014年底至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天津引调长江水超70亿立方米,使天津形成了以南水北调、引滦工程为骨架的供水新格局,有效缓解了用水紧张。

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在世界“渴对角线”上不断“收缩”的一个例证。

“渴对角线”是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弗兰克·加朗多年前提出的概念,这条线起于直布罗陀,经过马格里布、中东、中亚,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沿线居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500立方米——这是世界公认的极度缺水标准。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渴对角线”在中国境内是从西北地区经河西走廊,延伸到华北、东北地区。这与中国自古“南丰北缺”的水资源分布状况基本吻合。

通常来讲,中国可以划分为10个水资源一级区,“渴对角线”上的“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大约仅为“南方4区”的四分之一。

弗兰克·加朗认为,在“渴对角线”上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受到“干渴”的严重影响。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在“渴对角线”穿过的地区,通过区域间调水和协作逐步解决着这个问题。

2014年,中国“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为4658.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7.1%,2020年,其水资源总量为6645.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21.0%。

短短数年间,近4个百分点的提升,离不开世界最大调水工程——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中线向豫冀津京调水超过441亿立方米,相当于把1.7个鄱阳湖的水搬到了北方,深刻影响着沿线1亿多人口和几十座大中型城市的发展。

2021年5月27日拍摄的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子牙河北分流井(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以北京为例,2014年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的1/21。经过7年,“南水”入京已超过73亿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300万,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9.64米,人均水资源量提升至150立方米左右。

当然,区域协作调水的过程也异常艰辛,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有20余万建设大军艰苦奋战,40万移民告别故土。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努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在与北京接壤的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村民2015年还在喝着雨水存储的水窖水。2015年底,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村打的第15眼深井终于稳定出水,铺上管线就能实现自来水入户。在后来的日子,这个河北省级贫困村成功脱贫摘帽。

地处深山中的陡子峪乡前干涧村(2016年9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类似的故事也频现于西北。2020年6月,新疆伽师县最后1.53万人喝上了跨城引来的可口淡水。此前,为了寻找水源,伽师县水利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刘虎跑遍了周边大小河流,先后定下13个方案。水通了,他也累倒在工作岗位,与世长辞。

截至2020年,按照现行标准,中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八成以上农村人口用上自来水,告别了为吃水发愁、缺水找水的历史。

现在,中国在世界“渴对角线”上的奋斗仍在不停推进。2021年,甘肃省引洮工程全线建成,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首段成功试通水……除此之外,一系列科技手段也在这条线上应用,实现对水资源的“开源节流”。

在渤海湾畔的国投北疆电厂内,由8条蒸馏生产线构成的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工程设计日产能20万吨,2013年10月起成为中国第一批接入市政管网的海水淡化项目,为天津滨海新区有关住宅、企业提供淡水,让“向海要水”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3256.7亿立方米、全国总人口为13.47亿人,2020年这两个数据变为31605.2亿立方米和接近14.12亿人。

在范兰池看来,中国水资源总量10年来的增加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这让中国在世界“渴对角线”上不断“收缩”。

#早晨的阳光[超话]#若舌性苦,谁来尝舌:同理,眼睛能不能自己看自己啊?有的人讲,我只要把我的舌头跟上腭一舔,就能尝出舌。上腭是不是味尘?如果舌头悬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你能不能尝到舌的味道?我的右手能不能打右手啊?不能。它一定要有一个对待的东西。

舌不自尝,孰为知觉:你这个能尝没有所尝,怎么能生出这个知觉分别?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舌头自己本身没有这种甜、苦、淡、辛种种的个别之性。「味自不生」,既然没有个别性,它能不能产生甜、苦、淡、辛等这些味道?不能。前面讲舌自己不能尝自己,退一步讲,就算能尝自己舌头,又怎么样?它能尝出甜味、苦味、酱油味、辣椒味吗?尝不到。佛把话说绝了。「云何立界」,那我们这个舌识界怎么能成立啊?

若因味生:如果那些味尘能够产生味识这种知觉。识自为味:这个舌识自己就是味尘。同于舌根:就跟舌头不能尝自己一样。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怎么谈得上是味道或者不是味道?因为它是无情的色尘产生的那种所谓的味识。别说是味道,它连不是味道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味道啊?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按照世间心态,一切味是不是要一切物生啊?各生各的味道。「味既多生,识应多体」,比如苹果生出的舌识,它是不是只能尝甜?它能不能尝辣、尝咸、尝苦?不能。所以多种味道、多种味尘生出的味识是不是应该是多种?那么「识应多体」,下面又会造成什么错误呢?

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识体只是一,能尝的这个能只是一,按照一物只能是一味,那在理上成立的,在事上又不成立。舌头虽然是一体,我们却能尝很多的味道。在理论上来讲,你是一体的话,只能尝一个味道,把这么多味道都尝成一个味道,就没有分别心。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它没有分别,就不能叫舌识。

不应虚空,生汝心识:总不能说是虚空来产生了你的这个舌入,产生了你的这个尝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前面的是舌生,还是味生,还是空生?这是破单生。这里「舌味和合」是破共生,就是舌头和味尘来和合而生出舌识。这也是我们容易混淆的问题。舌根与味尘,舌根是有情的内尘,味道是无情的外尘。如果讲舌头的尝性是有情的灵知,味尘是无情的顽钝之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都是两种,是相异不相类,它不能产生因缘生法这种原理。我们曾经讲笑话,那个木头牛跟这个肉身牛能不能生一个半木头半肉身的牛出来?没有办法生的。

这种和合没有自性,既不能和合成那个灵知,又不能和合成无知。你不能说和合成一个半无知半有知,没有这个道理。如果用前面的几段经文解的话,那么「合必见离」,合的话中间应该有痕迹;但事实上中间有没有痕迹?(没有)。如果离开呢,这个味识、这个知觉,要分一半给舌根,分一半给味尘。但是它能不能分?注意,这是一种假设法。「元无自性,云何界生」,各自都没有自己一定的那种根性、本性,它能不能和合生什么东西?不能。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以舌为能缘,味尘为所缘,所以能产生出舌识界这种所缘缘,这三个缘,查无实处。

则舌与味,及舌(识)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三样东西,本来就存在。讲「本非因缘」呢,就是讲显真。这个真就是显通教、别教所讲的那种空性真;「非自然性」,就是显别教的那种妙用。如果用圆教,这个应该讲成「则舌与味及识界三,本真真如性」,实际就是讲一心三藏。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把《楞严经》的这个真真如性来发挥得圆融贯通。这个「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已经讲了十几回了,这几句口头禅从头到尾都在讲。凡是在经典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字眼、相同的语句,一定是最重要的问题,它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要当心观照。

#如来藏一心三藏##观世音菩萨闻思修##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欣赏##涨知识##生活小妙招#

 

《心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建议收藏)此文为转载

心大则福大,心无量则福无量。

相传,释迦牟尼花21天,讲了80卷《华严经》;

花12年,讲了180万字的《阿含经》;

但仅有260字的《心经》,他却足足讲了22年!

四祖道信禅.师曾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世间之事,皆在于心。

当你读懂了《心经》里的这三句话,就有了改变人生的神秘力量,必将福气盈门。

01
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是苦难重了、事情大了,走不出来。其实,是我们的心还困在过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人,年轻时遭人陷害,后来冤案虽被平反,但他已经坐了八年牢。

出狱后,他终日不开心,总是骂骂咧咧:“我真倒霉,人生最好的年华,都在大牢里荒废了。我吃了那么多苦,那个陷害我的家伙,就算把他千刀万剐,也难泄心头之恨!”

一直生活在痛苦中的他,六十五岁时,生命也快要走到尽头。

慧通禅.师前来看望:“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何苦耿耿于怀呢?”

他气若游丝,仍喃喃道:“大师,我是被冤枉的,如何释怀,那个人把我的人生都毁了。”

禅师摇摇头:“你在里面坐了八年牢,在外面又坐了整整三十年“牢”。真正毁掉你的不是那个人,而是你自己的心啊!”

是啊,一个人一直放不下过往,总是在委屈、怨恨、痛苦中度日,哪怕身体自由了,心却始终困于囚笼。
《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万物有生有灭,皆是梦幻泡影,所有的痛苦,并不在于外物,而是源自内心。

心不住在往事的牢笼,就能走出挫折、困难的迷雾,真正获得自由。

而生活中,因名利斤斤计较,为得失耿耿于怀,看似是被生活折腾,其实都是自我折磨。

人生不长,快乐本就不多,何不放开怀抱,放下痛苦的过往,拥抱幸福的新生。

02
你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映射

有这样一则故事。

曾经有两个书生学业相当,都有望考取进士,于是他们结伴上京赶考。

路过一片树林时,突然一只小鸟摔下来,死在他们脚边。

高个子书生没当回事,继续往前走。

矮个子书生心里咯噔一下“鸟落在地上,岂不是‘落第’吗?”
他看着鸟沉默许久,而后才追上高个子。

到了京城,他越来越郁闷,满脑子想的都是考不中的悲哀。

结果,考试那天,他心中被“落第”纠缠,答题毫无思路,最终名落孙山。

而高个子书生,一心高中,答题行云流水,果然金榜题名。

不相干的事,一个没当回事,一个瞎想事,最终结果天差地别。

《心经》有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外在的环境,遇到的事情,都是虚幻的,并无好坏之分,真正定义它的是我们的内心。

心就是一面镜子,会照出世界的样子。

一旦有了妄念,心镜就扭曲变形了,成了哈哈镜,让世界失了真。

这便是《心经》中所说的无明心,也就是不明白的心。

我们每天都在遇事,若是内心无明,则看不清世界,更看不清自己,最终就会搬起莫须有的石头,砸疼自己的脚。

相反,遇事少想些,多专注于起初要做的,则能安然以对,过好小日子,收获大幸福。

03
心越清净,人越自在

佛曰:“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很多时候,我们内心不清净,旁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搅得我们不得安宁。

星云大师曾讲过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给他的母亲过八十大寿,请唐伯虎为他母亲题诗。

唐伯虎提笔便写:“这个女子不是人。”

这个人很生气,心想“这个唐伯虎居然骂我妈,早知道不叫他题了。”

过了一会儿,唐伯虎慢悠悠地,边喝茶边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这个人,一下子又开心起来,“写得太好了,夸我母亲是仙女。”

唐伯虎接着又写:“养个儿子会做贼。”

这个人又难受了“竟骂我是贼。”

最后,唐伯虎写了句:“偷得仙桃供母亲。”

这个人的心情又雨过天晴“写得好!说我到天宫偷桃供母,孝心可嘉。”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短短四行字,就能让一个人,有这么大的情绪起伏。

故事虽然夸张,却是我们日常的真实写照。话还没说完,事情还在发生,我们就坐不住了,情绪就上来了。

落在纸上三两语,听在耳中一席话,轻易就能搅扰内心,弄丢自在。

在乎他人眼里的样子,纠结他人给的选择,完全忘记自己是谁、究竟要什么,被人牵着鼻子走,最终一事无成。

想来,这归根结底,还是欲望太多,心不清净。

《心经》有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情绪不受凡俗影响,行事不因变化波动,坚守内心的清净,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无常,凡事先放一放,置身事外想一想,于喧嚣处不慌张,拥挤处不迷茫,福气也就来了。

心若清净了,万事就简单了。

佛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心境广阔的人,不论外界是晴是雨,内心都是天高云阔,总能放空自己,不生苦难。

这便是般若心,能装下世间无穷美好,收获人生旅途珍宝。

正所谓“心大则福大,心无量则福无量”。

读懂了《心经》,就能在一花一世界中,快意生活,在一叶一菩提中,绽放人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华为禁令的另一面:特朗普与硅谷的相爱相杀|京酿馆
  • 一球千金!武磊一脚将保级队踢进欧联杯,激动的除了球迷还有这些股东
  •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