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 柔肝健脾 清降火气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清明时节,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万物皆显、草木吐绿,清洁明净,正值气候逐渐转暖之时,是清气上升的时节,此时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讲求人之阳气生发。海慈医疗集团本部干部保健科主任魏陵博提醒市民,清明时节要顺应天时,柔肝健脾,清降火气。
海慈医疗集团推出二十四节气养生药膳,为您的健康养生保驾护航。
一、早睡早起 顺时作息
清明时节,大地渐暖,此时养生保健重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坐卧时间过长,会影响到气血的循行,扼杀阳气,而熬夜太晚,也会耗杀阳气。因此,起居方面要做到早睡早起,顺应人体阳气生发的规律,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清明时节,人们应有意识地顺时调整作息,于辰时起床为宜。辰时是上午7时至9时,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因此,尽量把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清明时节宜“被发缓形”。“被发”就是指生发时不要有约束,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此外,春天是主肝的季节,肝对应的颜色是青绿,春天的打扮也可以向蓝和绿靠拢。
二、春动生阳
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俗话说“春动生阳”,因此,春末更要注意多动,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

清明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中轻度体育活动。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可在空旷人少的室外适当跑步跳跃,可以疏通冬日的气血积郁,让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使心胸开阔,心情愉悦,更能使人体正气增强,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通过锻炼可将郁结、刚烈的肝气舒展出来,但运动过程中切忌过度出汗,以调养五脏。
三、饮食清补 慎食“生发”
四季不食脾,尤其在农历一年中的三月、六月、九月及十二月,都不宜对脾进行过度的进补。而此时肝脏仍处于极其旺盛的状态中,所以清明饮食养生还应避免补肝过度。清明时节应忌食“发物”,即中医所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类的食品,可适量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肝、柔肺功效的食物,如笋、荠菜、菠菜、韭菜、山药、鸡肉、鸡蛋、鹅肉以及苹果、橘、桃、梨等。

1.多吃“柔肝”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2.多吃“祛湿”的食物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3.慎吃“生发”的食物

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发物”。有慢性病的人更要尤其注意。
四、舒畅情志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清明时节,人也往往容易伤感。从中医来讲,七情不畅也可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升发,从而导致五脏的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还要注意情志的舒畅,可外出踏青赏花,以舒畅情志。
五、防范慢性病、过敏性疾病
春分节气是一年中天地间阴阳变化的初期,到了清明发展为阳气的旺盛时期,如同人体的青壮年期,活力四射,充满生机,因此这是补阳气的最好时节。故清明时节适宜葆养阳气,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对慢性病患很有益处。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这段时间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增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注意防范潮湿和风邪的入侵。

需要注意的是,清明时节还是花粉过敏症的高发期。此时,植物花粉、柳絮等随风飘扬,极易引起过敏体质的人发病,产生鼻塞、打喷嚏、眼睛奇痒、怕光流泪等症状;有的人皮肤上出现了一团团的风疹块,严重者还会有胸闷、憋气等现象。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扫墓或者踏青时,应尽可能避开鲜花盛开的地方,必要时还应备些抗过敏药。过敏性人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尽量躲避花粉,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专家推介
魏陵博
集团本部干部保健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青岛市中医老年病诊疗中心(B类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和老年病。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衰,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营养学组副组长,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出版养生专著《养生治病大全集》。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课题获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坐诊时间和地点:
本部院区:A楼3楼干部保健科门诊 周二、周三上午
B楼1楼治未病科门诊 周二下午


西院区: 知名专家门诊 周四下午

#传古维新# 【方广锠:古籍影印不宜修版】

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影印古籍,滥觞于古人的临摹、拓碑、刻帖、影抄、影刻。与古人的技法相比,现代影印技术可以使常人难得一见的古籍化身千百且惟妙惟肖,既让稀珍古籍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又解决古籍的保护与使用这一对矛盾。这对保护与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学术发展均起到极大的作用。故近百年来,古籍影印已经成为古籍整理的重要方法,各种类型的影印古籍不断推出。

存世古籍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难免有残破、损坏等情。因此,在出版影印古籍的时候,如何处理其残损处,成为古籍整理、出版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上世纪上半叶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大批影印古籍,也形成一整套处理残损古籍的模式,其基本方法就是修版。即采用“仿写”、“套字”乃至最费工夫的“手工描润”,尽量恢复古籍残损处的原貌。有的文章介绍,经过这些仿写、套字和手工描润等妙手回春的工序,即便是邋遢本,也能重现精刻风貌。商务印书馆的上述方法,至今仍对古籍的影印出版有着较大的影响,甚至被某些出版社视为古籍影印的规范性做法。

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商榷。

影印古籍,贵在“存真”。古籍的价值不仅仅在其所承载的文献,还兼有文物、文字等两个方面的研究价值。古籍整理,如何尽可能全面地保存其文物、文献、文字等各方面的研究信息与价值,使我们必须予以严重关注的。

这里首先是一个指导思想的问题。人们在长年的古籍文物修复实践中,提出“整旧如旧”这一指导思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理解这一思想,则因人而异。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修复敦煌遗书前,我们曾经对此指导思想进行过认真的讨论。我们认为,所谓的“整旧如旧”,不是企图恢复该遗书没有损坏以前的原貌,“如”古代的“旧”。古代的那个“旧”,不可能再恢复。而应尽可能保持该遗书修复前的原貌。所谓“尽可能保持该遗书修复前的原貌”,就是在修复工作中仅仅使该遗书的残破部分得到养护,绝不使遗书其他部分的现有状况产生任何形态上的改变。在修复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敦煌遗书文物、文献、文字原有的各种信息,不能使我们的修复工作干扰敦煌遗书原有的研究信息,误导研究者。

古籍影印,应该遵循同样的指导思想。

先举一个周一良先生提到的事情。

《周一良读书题记》1922年《孝经》条,介绍该书为“上海涵芬楼借江阴缪氏藏传是楼影写宋相台本影印”,封面有周叔韬题记,谓:“乙丑十二月得传是楼所藏宋刊本对阅过一过,无一字差。盖宋本刻画精好,故影写时无脱讹,惟小圈间有失写处。刻工姓氏曰寿昌、曰翁凡二人,此本不录。卷末木记为宋本所无,盖从他经移附此后,若不见宋本原书,无以正此失矣。”[1]

由于周叔韬用宋刊原本查核涵芬楼本,略掉了缪氏影写本这一环节。所以,产生周叔韬题记所述问题的原因,到底出于缪氏之影写本,还是出于涵芬楼的影印工作,还是两者不同程度均有问题,有待查考。但因影写或影印而使原书失真,其理则一。

笔者在以往的实践中,在古籍修版问题上,既有过正面的经验,也有过反面的教训。

先讲教训。

众所周知,由任继愈先生主持的《中华大藏经》最初计划以《赵城金藏》为底本影印。因为《赵城金藏》全藏共计6980卷,而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不足5000卷。《中华大藏经》原计划为百衲本,不足部分可以利用其他藏经的经本补足,故不是问题。当时最大的困难是:为了防止日寇掠夺,当年八路军将《赵城金藏》从广胜寺抢救出来。在战争年代,这批藏经有过藏身煤窑、多次转运等诸多曲折经历,解放初期交送国图时,不少经卷霉烂破损,有些甚至粘结成棍。国图聘请四位装修技师,花费10年功夫完成对它们的修复。但卷面的霉痕、水渍已无法去除,残破的部分也无从补足。因此,国图交给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的缩微胶卷,不少经卷的卷面一片模糊,文字难以辨认[2]。为了尽量利用《赵城金藏》这一稀世孤本,中华藏编辑局当时的思路是:第一,能够修版的,尽量在照片上修版。中华藏编辑局为此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但后来发现问题不少。比如修版人员年轻、视力好,但她们既不懂繁体字,更不懂佛教。于是出现把“菩萨”修成“苦萨”的笑话。为此,我们又安排几位老先生,对修版后的照片逐一校对。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准确。第二,对版面无法描修的黑坨、残缺,采用《再刻高丽藏》替换。同样出于“尽量利用《赵城金藏》”这一思路,当时的原则的是尽量少换。能换一个字,不换两个字;能换半行,不换一行;能换一行,不换两行;实在不行,才整版替换。由于《赵城金藏》与《再刻高丽藏》都是《开宝藏》的覆刻本,字体相近,版式一致,甚至同一版上诸文字的相对位置也基本相同。所以早期《中华藏》的宣传资料曾称这种修版可达“天衣无缝之效”。

1994年,我在日本访学。某天在一个研究班上,藤枝晃先生提出:《赵城金藏》版片运到大都以后,曾依据《辽藏》修版。我当时请教:这一新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藤枝晃先生回答:依据就是中国新出版的《中华大藏经》,上面有明显的修版痕迹。我吃了一惊,连忙说明:《中华大藏经》的修版是中华藏编辑局做的。藤枝晃先生没说什么,表情愕然。回国以后,我向任先生作了汇报,并建议今后不要再讲“《中华藏》以《赵城藏》为底本”,改为“《中华藏》以《赵城藏》为基础,经过修版,形成《中华藏》本”。任先生接受了这一建议,并把这一表述写在他为《中华大藏经·总目》所写的序言中。进而交代我要编纂《中华大藏经》版本目录,向后人交代我们修版、补版的情况。

这里顺便讲一下,前些年某出版社影印出版的《赵城金藏》,实际是将《中华藏》中经过修版的《赵城金藏》部分抽出,重新制版影印,是一部假的《赵城金藏》。如按照该影印本来研究《赵城金藏》,复原《赵城金藏》,是要上当的。

再讲经验。

1982年,笔者随同童玮先生考察云南图书馆藏佛教典籍时,发现32册元代大藏经零本,版别不清。经童玮先生与笔者考订,这是一部前此从来不为人们所知的大藏经。虽然32册零本的版式相同,但从纸张、板框大小考察,这些零本实际是两批印本。那么,这两批印本是否属于同一种藏经呢?

非常凑巧,两批印本各存有一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六十六,其中一卷首尾俱全(属第一批),一卷首存尾残(属第二批)。这两卷经版框宽窄不一,印刷用纸各异。但细审笔划特征则完全一致,连破笔、裂缝乃至栏线的残断都毫发不差。由此证明,这两卷印本是由同一种版片刷印的。也就是说,二批经卷属于同一部藏经。版框宽窄不一,当由于印刷时间先后不同之故。盖木版历时,因各种因素缩版、涨版,使得同一版片印出的书籍版框大小有别,这在古籍中是常见的。后来我们把这批藏经定名为《元官藏》。

如果我们考察的不是原卷,而是影印本。如果该影印本在出版过程中被人修版、描饰板框,则无疑会误导我们的研究。所以,1994年笔者在日本访学时遇到来访的刘俊文先生,当时他正在主持影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向我介绍情况,并说:为了修版、修饰框线,付出了大量劳动。我便叙述了《中华藏》的教训以及在云南的经历,建议他千万不要修版。后来他告诉我,当夜便打电话到国内,停止修版。

总之,古籍影印不宜修版。国内外现在有些古籍影印,残烂处均一任其旧,而将拟补文字用铅字印刷在相应的残烂处天头。我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好方法。这种方法既保留了古籍的原貌,又体现了整理者的工作;既向读者提供了完整的古籍信息,也为读者扫清阅读的障碍;这样做,还免除了古籍影印中描版、修版等种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1]周一良:《周一良读书题记》,海豚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2页。

[2]这与80年代的缩微照相技术水平也有关。笔者其后在国图工作时,曾检视过国图所藏《赵城金藏》。原卷虽有霉烂等情,但文字与霉斑、水渍颜色不同,所有的文字均清晰可辨。但在80年代的缩微胶卷上,由于缺乏层次色差,文字与霉斑、水渍往往模糊一片。

转自https://t.cn/A66Yhtgu

传古楼 https://t.cn/A66S3wUL

【#历史冷知识#

反腐皇帝哪家强?】
据史书记载,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每攻下一个地方,就要先把这个地方的官吏全部抓起来杀掉。他为什么这么恨唐朝地方官吏呢?主要是地方官吏贪污成风,老百姓过的苦不堪言,他们对地方官恨之入骨,一旦有机会必然狠狠地报复他们。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深知官员贪腐问题,当他成为皇帝后,对官员腐败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实际效果又如何呢?今天文史君就带领大家来看看。

01明代官员为什么会穷?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下令大规模降低官员薪资待遇。首先,取消官员俸禄中的职田。原本职田是国家专门分配给在任官员的田地,其收入都归官员个人所有。其次,降低俸米规格。

中国许多朝代的官员俸禄往往以俸米的形式发放,也就是政府直接给官员发粮食作为工资。朱元璋也是这样干的,这本无可厚非,但他给官员发放的俸米规格极低。明朝一品官的年俸才1044石,而汉代宰相的年俸则高达一万石。虽然这有度量衡变化的差价,但不可质疑的是,明朝官员俸禄极低。

有人就会问,朱元璋为什么要薄待为他打工的官僚集团呢?一方面,他想尽可能地把钱拨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让他们过的舒服,毕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另一方面,他觉得当官是个光宗耀祖的职业,大明官僚都读孔孟之书的文化人,就要用道德约束自己,既然有了好名声,就别要求经济待遇了。嘉靖时期的海瑞可能最符合这一要求。

02朱元璋是怎么反贪污的?

公元1382年,朱元璋设立都察院,都察院的职责就是监管中央以及六部官员,防止他们贪污。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专门监督六部。以上是朱元璋在中央设置的监察机构。在地方上,设置十三道监察御史,用以监督地方财政,但也可对中央各部门进行监督。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从中央定期派出巡按御史,到地方视察,监察地方官员。不论是中央官员、还是地方官员都受到了监督,而监督部门也被监督,形成了一张反腐败的大网。

为了防止官员滥用职权,朱元璋还对各级官员行为进行严格约束。首先,地方官员不许到乡村去视察民情。这是为什么呢?在朱元璋印象里,凡是去视察民情的官员,表面上是深入基层,实际上就是找机会大吃大喝,搜刮民脂民膏。其次,限制官员过度使用公共资源。比如,官员在出差时,不允许使用公家车马来运送私人财物。如果是办公必带的物品,可以使用公家车马,但有重量限制,一般不允许超过十斤,超过后就受到杖刑。

正常来说,朱元璋设置了那么多监察机构,又制定了如此严格的官员行为准则,明初官员应该很少贪污吧?但事实恰恰相反,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小官小吏,几乎是无人不贪、无人不污。刑部官员收了钱之后就把罪犯放走,印钞局的官员和户部官员勾结,将印刷的七百万锭纸币私藏了20%左右。在地方上,浙江省的农民交的税比标准税额高出45%左右。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官吏和地主勾结,将地主头上的税额全部转嫁给普通农民。农民一旦交不上税,地方官府就会派人到农民家里拆房屋,赶牲口

眼见自己制定的官员行为准则无人遵守,设置的监察机构也形同虚设,朱元璋愤怒极了,并决定对贪官污吏大开杀戒。从公元1382年的空印案,到公元1385年的郭桓案,朱元璋连续杀了七八万的贪官,这其中也不乏有被冤枉的人,但朱元璋秉持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对贪腐官员毫不手软。

04对贪官的恐吓和基层反腐

朱元璋一直想不通,为何朝廷的反贪污措施如此严厉,却总是无法根除贪官污吏呢?他通过反思和总结,认为根源在社会风气上。在元朝时,社会风气就已败坏,贪污成风,贪官污吏肆无忌惮,现在只有纠正社会风气,最终才能解决官员贪污问题。

那应该如何纠正社会风气呢?朱元璋亲自撰写了一本名为《大诰》的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论贪官的一万种死法,在书中详细记载了处理贪官的各种残酷刑罚。朱元璋是想通过这种恐怖书籍,对贪官污吏进行恐吓,取得震慑效果,让他们不敢贪污。

除了进行恐吓外,朱元璋还非常重视基层反腐。具体的措施就是,向全天下老百姓宣布,人人都可以告发贪污官员。这项措施起初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后来逐渐就变质了。一些老百姓借此向官员敲诈,还有一些官员逼迫老百姓去诬告不肯贪污的官员,弊端丛生,最后连朱元璋自己都承认反贪污真的太难了。

相比于明朝其他皇帝,朱元璋在位时的官吏还算是比较廉洁奉公,比其他时期要好的多。但朱元璋想要彻底扫除贪污之风的愿望到死也没有实现,或者说永远也不会实现。为什么呢?一方面是明朝官员俸禄太低,别说过的体面,可能想要维持正常的生活开销就需要贪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朱元璋建立的监察机构本质上都是依附于皇权的互相监督,而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权力互相制衡。既然是依附于皇权,那这些官员在自己退休前势必也想要捞一笔,谁又会真的想为民做主呢?所以解决贪污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海本地,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菜味,可是,这个吃老虎奶长大的城市,她就吸取全国的精华,加上了海外奇珍,成为吃的总汇。”莫云也爱上海味道,熏鱼、酒香草头、腌笃鲜,胃口
  • 消灭小合集,先戳>>> 再薅羊毛[并不简单] 今晚0点继续搜索【我是大漂亮】重新领 【5.9】阳光宜康医用棉签棉花酒精消毒棉棒 【7.64】超特大号加厚搬家收
  • (这个打扮很难不让人怀疑洛是故意的,嗯…就算有点小心机又如何呢对于洛,薯都是无条件向前的哇)进化后的卡面妥妥事后!——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我平
  • Ethel艾瑟儿服装设计工作室正式上线啦~~~~~本工作室以简洁、时尚、流畅为设计理念,主推个性鲜明的设计,坚持个性化设计理念!#财经# #股票[超话]#
  • 教你如何告别手残党,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2⃣️现充值1111元,即可享受价值2999元套餐(三次生活妆造型及三次小气泡清洁皮肤管理,不限时间)更多详情请戳二维码
  • 不在是小小朋友,正经历各种训练,看着小小的她一笔一划的认真,自带的神性逐渐消逝,真的很痛心。证据如图:10月份才过1/3,我已经…(图片不如实记录,存在吃了没拍
  • 解读:1、除了填充重复值外,还可以填充【唯一】值,只需【重复值】对话框中的第一个下拉列表中选择【唯一】即可。解读:遇到此列情况,大部分的亲是通过【自动换行】的功
  • 今天被同学推了一下摔了一跤还好没肿(指指膝盖)被谁推了呀,怎么推的?是不是故意的她[白眼]XX,应该不是故意的(再三确认)她就走过来整理玩具时候推了我一把,我就
  • 夕阳下,洋溢着的青春气息,在不存在苏[赞啊]州微整形的影子里,仿佛脂肪隆胸有着许许多多的不以名状,偶尔想起时,才懂得了,才知道失去了那份羁绊。夕阳下,洋溢着的青
  • 艾拉秀以「人生即舞台」理念出發,除了展現她一家三口親情,也分享S.H.E姊妹之情,談到前年姊妹相約到花蓮太魯閣踏青,她卻因吃中藥排水,才上路就絞痛到公廁解放,感
  • 从 一辈子再到 长期变成 能待人们就是这样被现实一点一点磨掉原则和坚持被社会一步一步吞噬信念和期待高中作文论题:改变世界还是让世界改变你年少无知的我们从没想过日
  • “出淤泥而不染”是人们对荷花高雅洁丽品质的赞誉,用油酥面制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酥层清晰,观之形美动人,食之酥松香甜,别有风味,是宴席上常用的一种花式中点,给人
  • 在苏州 在人间天堂,玩在威廉古堡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天上的神灵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天下的世人,文王的德行感动了上天,
  • 我和其他学生的区别,下午的课堂测验,他们从上周开始就担心,并且在准备,现在还在旁边刷题,而我早就躺好,因为是开卷测验,我啥也没看,打算下午去随便写点公式上去就行
  • #中海汇智里[超话]# 中海滙智里60-120㎡的一居室到四居室,精装交付,心动不如行动。#中海汇智里# 售楼处销售☎5332 9292位置在昌平中关村创新基地
  • 【中华翻译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将于10月29日-30日举行】为继承和发扬前辈翻译学者的学术精神,促进青年翻译学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加强作者与期刊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青
  • 奔波的人群,接踵而至的到达下一个地方,或许很多人都看到了成片美丽的花海,只记得海上有明月,山上有日出,却忽略了自己身边哪怕不经意的一条小河,也有类似的风景。看着
  • ) 顺便蹭了块博后学长(虽然不是我学长)请的甜品 嘿嘿我们作为一群在读PhD组成的团队,亲身经历过申请,清楚各个流程的细节,也更能提供申请过程中心理上的支持。
  • 可是主角李白却成了串场的角色,除了在《将进酒》段落中有一小段还算出彩的独舞外,其余的舞蹈动作都过于写实、单调和简单,养眼都不能够,打动人心就更做不到了。相对于家
  • #波士顿租房##波士顿买房##波士顿##美窝房产波士顿租房# #波士顿大学#Allston/BU  超低价2b 男生找室友  人均1150$免中介费!户型: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