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境 | 儒家雅量,道家气量,佛家心量

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是儒释道。
都说儒释道一家,却很少人知道为什么是一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的精髓,毫无疑问是“道”。

什么是道?张三丰的一句话说到了根本上:“夫道,中而已矣。”
道就是中。儒释道之所以是一家,是因为它们从根本处,说的都是这个“中”字。
儒家的中,叫中庸;道家的中,叫中气;佛家的中,叫中观。它们的不同,是它们有着人生天地的不同面向;
它们的相同,是这些面向无不落到了一个中字上。如果我们能从儒释道的不同面向中领悟好这个中字,便能得到人生最好的三样东西:雅量,气量,和心量。

儒家中庸,得之可成雅量
很多人理解的中庸都是老好人、和稀泥,其实离中庸的本义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中庸》中说: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所追求的中庸,本是一个弥纶天地人生、无所不包的最高修养和境界。
所以《论语》中孔子说,中庸之德,便是极致。
何谓中庸?《中庸》自己的解释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其实就是王阳明“四句教”中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汉代郑玄也说:中就是中和,庸就是用,中庸便是中和之用。无论如何,中庸都关乎天地人的大本大源,并且有着大用。
所以《中庸》中才又说: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
宋代程颐的解说最有意味: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和原则。

一个人有着足够的智慧和修养,才能坚定不移,因为他立足的已经是道,那么又需要改变什么?又有什么可以撼动得了?
一个人只有看得到全盘、把握得住所有,做人做事才能真正的不偏不倚,因为世事本就复杂多变,能够看得到并照顾得到这种复杂,又怎么可能走极端?
而一个有智慧和修养的人,必然是平和淡定、不为世事纷扰所动的;一个做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人,必然是让人信服、如沐春风和受欢迎的。
而这些,正是雅量。雅量的本义,正是宽宏的气量,举止姿态旷达而潇洒,喜怒不形于色。
只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做得到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
达到中庸的修养和境界才能拥有真正的雅量,努力向中庸的标准看齐,则正是通往雅量的路上。
如何做呢?还是那句话:做人做事,尽量不偏不倚;看待事情,尽量整体全面;内心之中,尽量淡定平和。

道家中气,得之可成气量
道家注重气,人有人之气,天地也有天地之气。什么是气?气又有什么用?
《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已经把一切都说出来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气,就是阴阳,所谓阴阳二气。气的作用,就是和,无论天地人和,终归是一个和字。
如何才能和?就要“冲”。冲就是阴阳二气的对冲,因为对冲而在消长平衡中圆满和谐。
这种圆满和谐的状态,正是“冲”字右边那个“中”字;冲之一字,妙不可言。
冲气是方法,中和是方向,合之就是中气。一个人身康神和,听他说话我们会说“中气十足”,道理就在这里。
这启示我们:对任何事物,整体看待,全盘把握,才合乎阴阳;有开放的态度,沟通的姿态,让阴阳二气流转,才能冲;
阴阳可以对冲,才能和。最后,才能身心皆中气十足。
一个能整体看待全盘把握的人,他的眼界必定是大的,大到极致,便是通达天地宇宙。

一颗能够开放和沟通的心,其境界必定是大的,因为已经能够容纳天地、包藏宇宙。而眼界和境界,就是气量。
参学道家智慧,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做一个大气量的人,也就是大气。
如何才能拥有大气量呢?老子说过,庄子也说过。《庄子·人间世》里讲:托不得已以养中。
中,是需要养的,养料则正是人间的那些“不得已”。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太多的事情都是不得已。
有人把不得已看作是苦,智慧通达的人则知道,那正是修行的凭借和资粮。
人间是道场,人生是修行,吞得下委屈,才能喂得大格局。格局大了,气量自然大,气度自能非凡。
老子又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又是需要守的。守的方式,就是不要多话,也不要多事。
但这只是表面,老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守护内心的虚静。虚就会大,静就会深,由此而成广大深远。
老子告诉我们的,是修心养神;庄子告诉我们的,是处事为人。这一内一外、一养一守,正是在培积中气十足、扩成气量恢弘。

佛家中观,得之可成心量
佛家的主流是大乘,大乘佛教有两个支柱学派,一个是唯识,另一个出现更早并更受推崇,其祖师龙树更是被推为中国佛教的“八宗共祖”。
这个学派的名字,正是“中观”。中观的学说,叫做“中道”。
何为中道?中观第一经典《中论》中说得明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陀讲缘起性空,中观说真空妙有,含义其实没什么两样,都是说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无自性所以性空;
但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而是有和没有的一体不分、圆融为一。
中道,就是这有无之间、亦真亦假、妙在其中,天地宇宙、万事万物莫不遵循这一原理。

佛家又是讲心的、求悟的,所以当人抵达了中道境界,那么人心自然就与天地万物连接在了一处、融合为了一体。
这时,人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人心,还有比这更大的心量吗?
如何抵达中道境界?同样在《中论》的一句话里: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便是著名的“八不中道”。
其精髓,就在一个“破”字——你说生,破去,是不生;你说灭,破去,是不灭;
你说常,破去,是不常;你说断,破去,是不断……来什么破什么,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就这样万般破去,剩下的自然就是亦空亦有、亦真亦假。
破去之路,就是觉悟之路。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把一些认识绝对化,把一些观念固定化,把生活的轨迹一成不变化;
这样的人是迷,这样的人生是作茧自缚,结局只能是僵死和困死。
中道境界则是开放、通达和变通的。我们总说人的心要通透,心只有通,才能透;
只有透,才能自在;因为人那时顺应的是万物的趋势,借助的是天地的同力,如何能不自在、不游刃有余?
如此,心就活了,格局就大了,心量自然也就打开了。

万法归宗,天人合一
可以看到,儒释道虽然入手处不同,但在“中”这最深的一层上,所言其实大同小异。
落到人生的修行上,一个真正有雅量的人,也必然是有气量和心量的;
一个有气量的人,也必然是有雅量和心量的;一个有心量的人,也必然是有雅量和气量的。这才是真正的儒释道合一,真正的万法归宗。
而一个在雅量、气量和心量上都达到了极致的人,其境界正是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

禅境 | 儒家雅量,道家气量,佛家心量

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是儒释道。
都说儒释道一家,却很少人知道为什么是一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的精髓,毫无疑问是“道”。

什么是道?张三丰的一句话说到了根本上:“夫道,中而已矣。”
道就是中。儒释道之所以是一家,是因为它们从根本处,说的都是这个“中”字。
儒家的中,叫中庸;道家的中,叫中气;佛家的中,叫中观。它们的不同,是它们有着人生天地的不同面向;
它们的相同,是这些面向无不落到了一个中字上。如果我们能从儒释道的不同面向中领悟好这个中字,便能得到人生最好的三样东西:雅量,气量,和心量。

儒家中庸,得之可成雅量
很多人理解的中庸都是老好人、和稀泥,其实离中庸的本义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中庸》中说: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所追求的中庸,本是一个弥纶天地人生、无所不包的最高修养和境界。
所以《论语》中孔子说,中庸之德,便是极致。
何谓中庸?《中庸》自己的解释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其实就是王阳明“四句教”中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汉代郑玄也说:中就是中和,庸就是用,中庸便是中和之用。无论如何,中庸都关乎天地人的大本大源,并且有着大用。
所以《中庸》中才又说: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
宋代程颐的解说最有意味: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和原则。

一个人有着足够的智慧和修养,才能坚定不移,因为他立足的已经是道,那么又需要改变什么?又有什么可以撼动得了?
一个人只有看得到全盘、把握得住所有,做人做事才能真正的不偏不倚,因为世事本就复杂多变,能够看得到并照顾得到这种复杂,又怎么可能走极端?
而一个有智慧和修养的人,必然是平和淡定、不为世事纷扰所动的;一个做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人,必然是让人信服、如沐春风和受欢迎的。
而这些,正是雅量。雅量的本义,正是宽宏的气量,举止姿态旷达而潇洒,喜怒不形于色。
只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做得到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
达到中庸的修养和境界才能拥有真正的雅量,努力向中庸的标准看齐,则正是通往雅量的路上。
如何做呢?还是那句话:做人做事,尽量不偏不倚;看待事情,尽量整体全面;内心之中,尽量淡定平和。

道家中气,得之可成气量
道家注重气,人有人之气,天地也有天地之气。什么是气?气又有什么用?
《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已经把一切都说出来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气,就是阴阳,所谓阴阳二气。气的作用,就是和,无论天地人和,终归是一个和字。
如何才能和?就要“冲”。冲就是阴阳二气的对冲,因为对冲而在消长平衡中圆满和谐。
这种圆满和谐的状态,正是“冲”字右边那个“中”字;冲之一字,妙不可言。
冲气是方法,中和是方向,合之就是中气。一个人身康神和,听他说话我们会说“中气十足”,道理就在这里。
这启示我们:对任何事物,整体看待,全盘把握,才合乎阴阳;有开放的态度,沟通的姿态,让阴阳二气流转,才能冲;
阴阳可以对冲,才能和。最后,才能身心皆中气十足。
一个能整体看待全盘把握的人,他的眼界必定是大的,大到极致,便是通达天地宇宙。

一颗能够开放和沟通的心,其境界必定是大的,因为已经能够容纳天地、包藏宇宙。而眼界和境界,就是气量。
参学道家智慧,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做一个大气量的人,也就是大气。
如何才能拥有大气量呢?老子说过,庄子也说过。《庄子·人间世》里讲:托不得已以养中。
中,是需要养的,养料则正是人间的那些“不得已”。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太多的事情都是不得已。
有人把不得已看作是苦,智慧通达的人则知道,那正是修行的凭借和资粮。
人间是道场,人生是修行,吞得下委屈,才能喂得大格局。格局大了,气量自然大,气度自能非凡。
老子又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又是需要守的。守的方式,就是不要多话,也不要多事。
但这只是表面,老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守护内心的虚静。虚就会大,静就会深,由此而成广大深远。
老子告诉我们的,是修心养神;庄子告诉我们的,是处事为人。这一内一外、一养一守,正是在培积中气十足、扩成气量恢弘。

佛家中观,得之可成心量
佛家的主流是大乘,大乘佛教有两个支柱学派,一个是唯识,另一个出现更早并更受推崇,其祖师龙树更是被推为中国佛教的“八宗共祖”。
这个学派的名字,正是“中观”。中观的学说,叫做“中道”。
何为中道?中观第一经典《中论》中说得明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陀讲缘起性空,中观说真空妙有,含义其实没什么两样,都是说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无自性所以性空;
但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而是有和没有的一体不分、圆融为一。
中道,就是这有无之间、亦真亦假、妙在其中,天地宇宙、万事万物莫不遵循这一原理。

佛家又是讲心的、求悟的,所以当人抵达了中道境界,那么人心自然就与天地万物连接在了一处、融合为了一体。
这时,人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人心,还有比这更大的心量吗?
如何抵达中道境界?同样在《中论》的一句话里: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便是著名的“八不中道”。
其精髓,就在一个“破”字——你说生,破去,是不生;你说灭,破去,是不灭;
你说常,破去,是不常;你说断,破去,是不断……来什么破什么,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就这样万般破去,剩下的自然就是亦空亦有、亦真亦假。
破去之路,就是觉悟之路。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把一些认识绝对化,把一些观念固定化,把生活的轨迹一成不变化;
这样的人是迷,这样的人生是作茧自缚,结局只能是僵死和困死。
中道境界则是开放、通达和变通的。我们总说人的心要通透,心只有通,才能透;
只有透,才能自在;因为人那时顺应的是万物的趋势,借助的是天地的同力,如何能不自在、不游刃有余?
如此,心就活了,格局就大了,心量自然也就打开了。

万法归宗,天人合一
可以看到,儒释道虽然入手处不同,但在“中”这最深的一层上,所言其实大同小异。
落到人生的修行上,一个真正有雅量的人,也必然是有气量和心量的;
一个有气量的人,也必然是有雅量和心量的;一个有心量的人,也必然是有雅量和气量的。这才是真正的儒释道合一,真正的万法归宗。
而一个在雅量、气量和心量上都达到了极致的人,其境界正是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

一个人开心的三把钥匙

宋代慧开禅师有一首耳熟能详的名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闷闷不乐:

有着稳定的工作,却嫌弃收入不够高;

已经超越了昨天的自己,还是埋怨走得太慢;

别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能让你心烦意乱。 

其实,世界的好与坏,生活的悲与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

你的心态对了,就不累了,也不烦恼了。

想要改变心态,解锁一个开心的人生,你需要这三把钥匙。

01

停止比较,烦恼就少了。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老刘在公司忙了一年,拿到了2万的年终奖。

他一打听,发现大部分同事只有几千块。

老刘嘴角往上一扬,给妻子发了条消息:“晚上不用做饭了,年终奖发得多,我们下馆子吃。”

第二年,老刘拿到了6000块的年终奖。

他又一打听,原来好些同事的奖金都过万了。

老刘不服气,找到领导,想讨个说法,结果却被一顿数落。

他憋着气回到家,见妻子买了件新的衣服,当场就爆发了:“家里钱这么紧张,你还买衣服,到底懂不懂得勤俭持家?”

领年终奖本来是件好事,可却因为跟人比较,有了落差,反倒成了坏情绪的来源。

两千多年前,子路曾经问孔子,“君子也会感到忧愁吗?”

孔子回答说:“君子得失淡然,所以有终身之乐;小人患得患失,所以无一日之乐。”

比较得多了,心理就失衡了,日子也会随之而黯然失色。

想要活得开心,就不能总是生活在比较当中。  

一个人烦恼的根源,就是凡事去跟别人比较,而不是跟自己比较。

快乐不是比较出来的,而是自己感受出来的。总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肯定活不出自己的快乐。

02

降低期待,快乐就多了。

有些人,活得很努力,却一点都不快乐。

因为期待太高,而把尽善尽美当成了生活的唯一乐趣;因为太想成功,而把追逐目标当成了人生的全部意义。

电影《黑天鹅》中的妮娜,是位芭蕾舞演员,野心勃勃、而又追求完美。同时,还有一位对她极尽苛刻的母亲。

有一场重大表演,导演要求舞者不仅能演出白天鹅的纯洁与优雅, 还要能演出黑天鹅的阴暗与邪恶。

妮娜虽然是第一候选人,但对手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经过几次排练,妮娜演的白天鹅已经无懈可击,然而,在对黑天鹅的塑造上,还是没能超越对手。

妮娜一心想要拿下角色,决不允许自己失败。为此,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经常对着镜子流泪,还不停地出现幻觉。

导演告诉她,“完美,并都不是来源于控制,它也来源于放手。”

后来,她渐渐放下顾虑,释放出了自己被压抑的一面,将黑天鹅演绎得淋漓尽致,并成功拿到了角色。

《六书精蕴》中说:“心有所欲而思也。”

人就是这样,一旦期待过多,就会引起思绪万千,甚至会迷失生活的重心和前进的方向。

越想实现一个目标,就越是容易焦虑,越是容易出错。

有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慢慢来,反而比较快。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心想事成,希望越高,失望也可能越大。那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往往会让人如坠深渊,难以自拔。

世界太大,许多的人和事,都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把期待降到最低,所有的遇见都将成为惊喜。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03

凡事看开,心就自在了。

美国作家哈里斯讲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朋友约他一起到报摊买报纸。

报摊的老板摆着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更别说主动打招呼了。

买好报纸,朋友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可老板还是没有多看他们一眼。

离开后,哈里斯没好气地说:“刚才那个家伙态度很差,对吗?”

朋友却没有放在心上:“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没什么大不了。”

哈里斯很好奇:“那为什么你还那样客气呢?难道你不生气吗?”

朋友回答说:“我的心情我做主,为什么要让他来决定我的行为?而影响我的心情呢?”

面对不愉快的人和事,不必纠缠,一笑而过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凡事看开,活得轻松自在,才是真正的聪明之举。

《后汉书》中,有一个叫孟敏的人,背着瓦罐去集市上卖米。

可是,走着走着,瓦罐掉在地上摔碎了,米也撒了一地。

孟敏就跟没事一样,继续朝前走。

路人感到很奇怪,都朝他围过来,问他:“你为什么不回头看一看?”

孟敏说:“我就算看了,又有什么用呢?前面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世间三千事,烦恼在人心。

屠格涅夫说:“凡事只要看淡,并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什么事值得生气。”

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

你若看开了,格局就大了,没有什么事能够轻易伤到你。

那些让你讨厌的人,不过是你生命中的过客罢了;那些让你闹心的事,也不过是你人生中的插曲而已。

一切都会成为过去,看开就好。

04

人生实苦,你要活成自己的糖。

生而为人,总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你要学会,给苦味的人生加点糖。

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写到: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不跟别人比较,多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烦恼自然就少了。

别对自己期待过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快乐慢慢就多了。

凡事看淡看开, 少一些怨气,多一些豁达,内心就获得自在了。

就像三毛说的那样:“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愿你握住这三把钥匙,用欢喜之心过生活,将每一个日子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晚上被教练说,我只恢复到巅峰状态的9成…还有点不服气…结果一复盘,估计也就8成,瞬间泄气周六:在画室又一天,今天业绩感人[允悲]不过招人实在太难了,想建一个自己
  • .Franc作品中的生物多样性模仿了所用材料的广度。Franc作品中的生物多样性模仿了所用材料的广度。
  • 我们很多人认为:疾病就是感冒,高血压,肚子痛,或者癌症这些,可是这些都是人类自己定义的,他们背后的实相又是什么呢?这是题外话了,我们要理解的关键是:中医讲的正常
  • 因此,分手后,你应该更加关注你的日常生活,比如你的工作。你现在就要调整你的心态,不要想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而是要为自己成功挽回做准备。
  • 买健胃消食片,花不到10元,你偏偏劝买什么“买二送一”要花几十元……古代医者“悬壶救世”今天你这卖药的“买50送50”一环套一环……来源:今日头条人的许多苦恼都
  • 直达#限时折扣# #海淘# #海蓝之谜面霜# #SUQQU粉霜# #fearofgodessentials# #viviennewestwood#天呐,有人说环
  • #millie bobby brown##Converse# 从小11和匡威的宣传照出来就不停的感慨这次找小11来做代言人太聪明了,扑面而来的青春的气息啊,以至
  • 你所有的一切都不在是为了你自己,连最起码的梦想都不再是给自己的,呵!多可悲!我曾问过自己,你的未来是什么?孩子?爱人?还是自己的成功?你的梦想是什么?孩子?爱人
  • 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趁世界还不那么拥挤,趁飞机还没有起飞,
  • 因身,口,意的造作,被我伤害过的(因缘)众生。面对生命的严峻现实,焦虑、恐惧是无用的,还是要用如理如法的方式去化解。
  • 和我叔视频要被笑死哈哈哈哈 我说让我们家崽喊爷爷 我叔说“么则 么则 我当不来” 然后说带回家的时候让他摸猫 更是吓的不行哈哈哈哈哈哈 非要说要截图下来发我们家
  • 毕竟我们的工作是以结果为导向,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熬夜最狠的行业#算起来,其实律师也是自由职业者律师这个职业,虽然依托于律师事务所而存在
  • 【今日吃瓜】 当时胡一f的团队让她涉足直播领域的时候她很不开心,觉得掉价,现在看来,是真香了。当时胡一f的团队让她涉足直播领域的时候她很不开心,觉得掉价,现在看
  • 第八:若欲〇中祥光明亮,则需要洗炼元神、元气、元精之铅华,三元精纯微妙,才能入五气朝元人仙境界,仅仅有这个功夫状态而没有心境的清明通透,名之五气朝元状态而非境界
  • 国内叫得上名的明星在越南都有自己的个站,从章子怡到虞书欣,大小流量都配置好了相应的饭圈。中国人在越南抖音上说一句“我爱越南文化 / 美食 / 姑娘”也会蜂拥而至
  • 今天说那就一辈子的时候 我就想 就算没能走下去 但是在他说要一辈子的时候我就比任何时候都开心 本来刚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很忐忑 要是以后分开了要怎么办 结果
  • ”父亲梁均林忆起女儿梁小霞说,“女儿牺牲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这是我永远的痛,同时,也是我内心的骄傲!2015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从广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她如
  • 除了“错题本”里总结的内容外,这三条基本属于过冬护肤的统一技巧了(也是我统一回复次数最多的内容)在这里直接帮大家做好笔记:① 严格避免过度清洁,涂抹护肤品和洁面
  • 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街边小馆,错综复杂的防空洞,豪爽耿直的重庆人,以及重庆这座城市本身的热情与包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来也只有这样一个“复杂”的重庆,才能养的出
  • 我们很多人认为:疾病就是感冒,高血压,肚子痛,或者癌症这些,可是这些都是人类自己定义的,他们背后的实相又是什么呢?这是题外话了,我们要理解的关键是:中医讲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