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九问溯源 奋楫笃行”第一问 8000多年前石磨盘藏着什么惊天之谜?】

编者按

在中华文明的初创时期,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文明比郑州更丰富,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文明比郑州更系统,没有哪一个地区像郑州一样文明发展从未断线,从氏族时代跨入古国时代、又从古国时代跨进王国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中华文明的奠基。

读懂最早中国,从郑州开始。

今日起,正观新闻特别推出“行走郑州 读懂最早中国”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行走郑州,追溯文明起源,读懂最早中国!

3月22日,春分时节,光景明媚。我们踏上了九问溯源的第一站——新郑。黄帝故里,寻根圣地,悬灯结彩,正在为盛典做着最后准备。作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每年“三月三”,全球华人的目光都会聚焦到这里。

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明之初始!无论是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的故事,史学中的五帝时代的记载,还是考古学中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实证,都从不同层面诠释丰富着人文初祖黄帝的伟大形象,让那段文明初创时期充盈着温润和光泽。

黄帝时期之前的先民是怎么生活的?黄帝时期的丰功伟业是如何奠基的?谜题,从半个多世纪前新郑裴李岗村农民平整土地时翻出来的石磨盘开启。我们通过走访博物馆馆长、讲解员、考古人员、遗址所在地村民,以及相关专家学者,拼图式去了解8000多年前的秘密。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从搓衣板到文化馆,石磨盘进京惊动“大人物”

“20世纪50年代初,新郑裴李岗村的农民们在平整土地时总是挖出形状奇特的石磨盘、石磨棒,对文物没有太多概念的他们,就把这些东西留在家里当搓衣板用。到1969年冬,当地文化馆已经收集了20多件石磨盘、石磨棒,但是并不清楚具体出土位置和年代。”新郑市博物馆馆长杜平安介绍说,裴李岗遗址的发现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许许多多文物工作者面对困难困惑始终不服输不退却,才最终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1972年《河南日报》在《我省出土的历史文物介绍》中刊登了“原始社会晚期的石碾盘和石棒”。1973年国家文物局征集文物办展览,被推荐送去的石磨盘,最终因出土地点和时代没有调查清楚被退了回来。

1975年,距离裴李岗村约20公里远的唐户村,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再次发现一些器物。可发掘来发掘去,始终没见石磨盘的踪影。

待到1977年,裴李岗村民李铁蛋最新发现的石磨盘与出土处的印痕完全吻合!裴李岗遗址终于呼之欲出——随后至1979年,裴李岗村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发掘。

据说,为了叫响“石磨盘”的名头,时任开封地区文化局文物科科长的崔耕和新郑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薛文灿曾带着石磨盘去北京找媒体宣传,被轰了出来仍不死心。这群执拗的文物人来回奔波于国家文物局、《文物》杂志社、中国科学院……功夫不负苦心人,考古大家夏鼐、安志敏、苏秉琦、裴文中先后都对石磨盘产生了浓厚兴趣,提供了具体帮助。

裴李岗,终不负众望。

“从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锯齿镰和大量陶器来看,距今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氏族经济生活,人类离开洞穴,进入平原,建造房屋,形成相对定居的原始村落。这里陈列的有用于砍伐的石斧,用于松土播种的石铲,还有用于收割禾穗的石镰,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进入了锄耕农业时期。”新郑市博物馆讲解员胡嘉说,以新郑裴李岗为代表的这一远古文化,正是人们寻觅已久的黄帝文化之源。“在自己世代生息的脚下,挖出了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根,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和骄傲的事!”

20世纪20年代,现代考古学进入中国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陆续有所发现。但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是什么样子,却没有任何发现。于是西方一些学者抓住这个空子,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外来信息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起源的决定因素”等谬论。这些言论激起中国考古工作者的强烈愤怒,裴李岗遗址的发现,终于让大家扬眉吐气。

1980年著名考古学家许顺湛提出,以裴李岗遗址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存命名为“裴李岗文化”,得到了考古界普遍认同。从此,裴李岗文化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载入了人类文明的史册。

2021年10月18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出炉,河南省有14个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再次印证了河南“文物大省”“考古强省”的地位。其中,郑州市入选的3个项目分别是:新郑裴李岗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郑州商城遗址。

中国最早定居村落的生活丰富多彩

新郑市博物馆,更多的文物展现了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定居村落——裴李岗先民的生活细节。

裴李岗遗址出土的乳钉纹陶鼎,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陶鼎,许多考古专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鼎”。绿松石坠,从人骨的颈下出土,上部小孔直径不足1毫米,不仅说明当时钻孔技术的高超,也折射出8000多年前先民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还有先民随手捏制的玩偶,红面猪头、陶塑羊头,证明当时家畜饲养已经出现……

揣着几千年的秘密和或远或近的故事,我们来到了裴李岗遗址发掘现场。眼前是一座又一座探方,一个又一个剖面,一层又一层黄土,寂静而朴素。

李永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裴李岗遗址发掘项目执行领队,已在裴李岗村驻扎5年。考古工作是琐碎和平淡的,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神秘、有趣。不是在田野发掘现场,就是在室内整理资料,或是协同其他学科进行验证研究,这是李永强和队员的日常。

裴李岗遗址最近被大众关注到的研究成果,是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披露的“酿酒”和“麻绳”。

“8000多年前,新郑裴李岗人已经学会使用红曲霉发酵酿酒,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红曲霉酿酒技术。”李永强介绍说,裴李岗人使用红曲霉制曲作为发酵剂,主要利用稻米,并加以芡实和小麦族种子为原料的酿酒方法,是目前所知最早使用这一方法的例证。

“通过提取微化石的方法获得微体纤维遗存,发现陶壶耳部穿孔中有染色特征的植物韧皮纤维,很可能是穿绳使用的遗存。这一突破性发现,对将来更系统地进行纺织品残留物的研究提供了例证。”李永强说,最新检测显示,部分纤维显示有蓝、黑、粉色,以蓝色为主,表明使用颜料染色工艺的存在。“目前还无法鉴定染料的来源,这一谜团未来有望通过化学分析破解。”

8000多年前郑州地区的人们已住上两居室

走进唐户村,道路干净整洁,排列整齐的青瓦白墙小院落让人赏心悦目,红色的复古式门庭掩映在绿树荫中,给这个远离市区小村落带来一抹别样色彩。文化广场上,村民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唠家常。

“俺村可有名了,经常有人来,还可多拍抖音的。”提起自己村,唐明军无比自豪,“文化悠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好几千年的遗址。村口有观景阁,上去就能看到黄帝口。每年南水北调生态廊道的海棠花一开,很多人专门开车、骑车来看。”

在裴李岗遗址发现的过程中, “一闪而过”的唐户村,虽然一直被考古人惦记着,但真正得以大面积发掘,正是来自南水北调工程的机缘——2006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信应君主持发掘的唐户遗址,为人们探讨8000多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居住形态提供了线索。

据该院工作人员汪松枝介绍,唐户遗址的裴李岗文化遗存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目前已发现裴李岗文化中面积最大的遗址。文化层堆积最厚处达3米以上,属于裴李岗文化聚落群的一级聚落遗址。共发现裴李岗文化房址60多座,也是目前发现裴李岗文化房址最多的地方。房屋建造方式均为半地穴式,分为单间式和双间式两种,在一双间式房屋内发现有灶台及陶器残片,说明我们的先民在房屋里既能做饭,又能在冬季取暖。房屋布局上出现内向凝聚式特征和人工壕沟防护设施以及排水设施。

“唐户遗址这种匠心独具的布局方法,表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人们已经充分考虑到人地关系。这一时期的人们在此长时间进行农耕和捕猎,有着严密的社会组织和较高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进行繁衍生息,成为中国腹心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面积最大的村落遗址。”汪松枝说。

唐户遗址内涵丰富,上至8000多年裴李岗文化,下至2000多年的周文化,时间长达6000多年,是国内少见的年代跨度长的地下博物馆,为研究黄帝文化提供了完整、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有利佐证。

2009年,新密李家沟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原地区考古的新时代,作为裴李岗文化发现30多年来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代表一种全新的文化面貌的李家沟文化填补了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空白——从狩猎、采集的迁徙社会到稳定居住的农业社会,这一人类历史最为伟大的一次社会变革,在郑州地区有了完整的演化历程,中华延续至今的乡村社会从这里起步。而裴李岗村、唐户村近年来发现的3万多至2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遗存,给了人们更多的期待和遐想。

畅想先人在肥沃、松软的黄土地上,辛勤而出色地从事原始农业、手工业等生产劳动的情景,思绪万千,请关注后续报道,看人类社会第一次生产力革命大潮的到来!(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文 徐宗福/图)

【蚌与“蚌埠”:蚌埠地名的前世今生 -《看文物 说蚌埠》②】
https://t.cn/A662HqyI
蚌埠城市的形成仅百余年,蚌埠地名的出现不过千年。但从出土文物看,要追溯“蚌埠”地名的前世,可不止百千万年。

外地人对“蚌埠”地名经常有读错音、会错意的情况,每遇此时,作为蚌埠人,都会心生暗忿,忍不住要给他科普一下:“蚌”是多音字,本义是河蚌,读作“蚌”[ bàng ];但作为地名时,“蚌埠”应该读作[ bèngbù ]。

虽然读音大家都知道,但蚌埠地名因何而来,为什么有“古为采珠之地”之说?可能不少蚌埠人也未必能说得清。从出土文物看,要追溯“蚌埠”地名的前世,可能远在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对!就是那个恐龙时代!

地理特点决定蚌埠多蚌

地名属人文地理范畴。自古以来,地名的命名主要以山水方位、风物特产等为原则。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于是就有淮阳、淮阴、衡阳、华阴等地名。以风物特产命名的地方就太多了,如枣庄、盐城、铁岭、铜陵等。

蚌埠也不例外,古代因多蚌而得名。

古代淮河在蚌埠段天旱时河道较窄,而水盛时则呈漫流之势,像怀远县的荆山湖、淮上区的一些低洼地区、禹会区的宋家滩等都曾是淮河古河道。淮河过荆、涂二山后,因坡降不大、水流平缓,适宜蚌、螺等水生底栖动物生长;又因小南山的山根岩脉向北延伸至淮河河道中,岩脉上游自然形成一个凹湾,成了河蚌螺蛳的温床,涨水时烟波淼淼,落水后河滩上遍布蚌螺。天长日久,风吹日晒,河滩上风化的蚌壳白花花亮闪闪,离老远就能看见。形成渡口后,人们就把这里叫作“蚌埠”,意思就是遍布河蚌的码头。

考古发现证明,“蚌埠”名副其实——出土了大量的丽蚌、褶纹冠蚌等蚌类化石。1983年,市博物馆从胜利西路原第二建材厂地表以下10至14米深处,发现古老的河蚌化石,以及古代人类使用火的遗迹。经古生物学家鉴定为丽蚌,距今已有10万至30万年。丽蚌化石出土,则把蚌与蚌埠的历史上溯到1亿多年前。丽蚌是珠蚌科的一类,可育珍珠,在距今1.5亿年恐龙盛行的侏罗纪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今。自然生长的丽蚌主要分布在淮河中下游至长江中下游的河流湖泊中。垓下遗址也发现不少史前丽蚌化石,年代非常久远。由于各个阶段的气候差异,蚌的种类和个体差别很大,有的蚌直径达到40厘米。双墩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不乏直径二三十厘米的大蚌壳。

“古为采珠之地”的文献依据

《禹贡》相传是大禹一统天下后制订的一份“规范性文件”,不仅划分了九州地界,记录了各州山川形胜、道路田亩,还载明了各地的土特产,明确了哪些特产是进贡物品。“海、岱及淮惟徐州”,说的是黄海、泰山至淮河区域为徐州区域,位于淮河边上的蚌埠属徐州。《禹贡》称“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规定泗水一带要进贡磬石,沿淮的淮夷部落要进贡珍珠和渔获。从《禹贡》可知,在4000多年前,珍珠就是淮夷的特产,产珍珠的河蚌就不稀奇了,在淮河滩地、池塘湖沼中应该随处可见。可能那时已开始人工养殖河蚌,剖蚌取珠,制作装饰品。向禹王进贡的珍珠贡品中,或许就有人工养殖的珍珠。

早在7300年,生活在淮河两岸的双墩、涂山先民就采集食用河蚌,双墩遗址已发现的蚌类达19种。双墩先民根据蚌壳的坚硬特性,制作了蚌刀、蚌锯、蚌铲、蚌勺、纺轮等工具用具,蚌及蚌制品大量出现在双墩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包括在制作陶器时,把蚌壳碾碎成粉掺入陶土中,制作成质地更坚硬的夹蚌陶器。

从市博物馆展品陈列看,蚌器是双墩遗址具有个性特征的文物,除了用蚌壳磨制的刀、锯、铲等工具,还有大量的利用锋利壳边磨制的切割器和刮削器。其中一柄蚌锯号称“史上第一锯”,长11.4厘米,宽约4.8厘米,经过细致的磨制加工,锯齿部分长近5厘米,是迄今为止已知年代最早的带锯齿的工具。

蚌埠地名已历千年

北宋末年,大宋不敌大金,当时兵荒马乱,官兵士民纷纷南逃,沿淮各处渡口因人马车辆过河而兴盛起来。据传,这一时期,淮河南岸小山子(小南山)北麓渡口处有了“蚌埠店”,供南下人众渡河歇息。之后宋金以淮为界、南北对峙,渡口一度荒废。元代,这一区域北属灵璧、西属怀远、东属临淮。明洪武三年(1370年),蚌埠地域淮河以南席家沟以东归属临濠府临淮县广德乡,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属凤阳县。长淮卫设立后,由长淮卫向西,五里设置一渡,有西门渡、郑家渡、高庵渡、蚌埠渡,蚌埠地名正式亮相。但那时兴盛的是河北渡口,有村庄集市;河南渡口处还没几户人家。过了南岗、钓鱼台,走到凤怀古道附近,才有较大的村落。见诸记载的还有明代《凤阳新书·中都内境山川城池陵寝坟墓第宅形胜总图》中标注的“蚌埠集”,位置在淮河南岸长淮关的上游、化陂湖北部,化陂湖即今席家沟的上游老鸭湖一带。明成化年间凤阳县在蚌埠设官仓,并设四营驻军,地方志多有记载。至清咸丰年,河南岸蚌埠集已成繁华小镇,但太平天国和捻军与清军在此拉锯争战,小镇毁于战火,居民四散。清同治二年(1863年),在小蚌埠设三县司。修建津浦铁路时,随着数万民夫进驻,河南蚌埠的热闹程度一下子就超过河北的小蚌埠。津浦铁路通车后,蚌埠地名、区域相对固定下来,直至1947年成为安徽省第一市;人口也从“三县司”时期的500人猛增到22万多人。屈指算来,从宋代“蚌埠店”算起,蚌埠地名已历千年。

现在人们把常常“珠城”作为蚌埠的美称,信口道来,亲切自然。

关于“珠城”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东南亚某国元首访问中国,飞机经过蚌埠时,问下面是哪座城市?陪同人员介绍,是“蚌埠”。这位元首又问“蚌埠”是什么意思?陪同人员灵机一动,说“蚌埠”意思是“珍珠城”。“珍珠城?太美了!”珍珠城的美名令这位元首非常向往,要求改变行程到蚌埠参观,但遗憾未能成行。从此,蚌埠的“珠城”别号就流传开了。(转载蚌埠新闻网)

【人民网:带你看真实的淮南】最近一段时间,网传安徽省淮南市“一套房子价格也就四五万,单价不过七八百”,事实是怎样的呢?

让大家一起来看看真实的淮南……

淮南,缘煤而建的能源城市,城区各组团房价差异较大。

淮南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的能源城市,城市也有着特殊的结构。

从历史来看,在淮南,煤矿开采到哪里,围绕矿井就会孕育出一个城区。目前,淮南下辖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和毛集实验区以及寿县、凤台县,此外还有淮南经开区、淮南高新区。

比如大通区,是淮南最早的煤炭开采区,因为九龙岗煤矿、大通煤矿的相继开采,在煤矿周围兴起了集市,最后形成了城区。谢家集区,则是因为谢家集一矿、二矿的开采,形成了集市,最终形成了城区。八公山区,因为新庄孜煤矿、李嘴孜煤矿的开采而形成。潘集区,因为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的开采而形成。
伴随煤矿开采,城区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最终构成了淮南城市的大体框架。也因为这个原因,淮南的城市组团有的相距较远,有的连在一起,市域东西狭长100余公里、南北40余公里,有“百里能源城”之称。

特殊的城市结构,也让各个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淮南市田家庵区,是淮南市主城区、核心城区,是淮南市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集,新建住宅小区一般超过7000元每平米。而作为新兴城区,高新区(山南新区)环境优美,是淮南市的政治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房价近1万元每平米。
而诸如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则因多种原因造成房价总体偏低。以八公山区为例,有专家分析认为,为积极贯彻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家、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要求,八公山区国有煤矿新庄孜矿、孔集矿以及其他小煤矿全面停产关闭,关停煤矿职工全部转岗分流,造成就业人员锐减,常住人口流失较多,导致八公山区房屋空置率高,二手房供应严重过剩。和田家庵区、淮南高新区相比,房价存在较大差距。

淮南市房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2021年,淮南市市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637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0.36%;其中高新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7230元/平方米,新开楼盘备案价一般在8000元/平方米。

虽然煤矿关闭对相关城区影响较大,但淮南也在大力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其中,八公山区作为淮南市城镇空间格局“一主一副四组团”中的副中心城区,是以生态和文化魅力空间塑造为主的重点区域,已规划为旅游区和生态区。

目前,八公山区正在利用自身的生态和文化优势,积极谋划产业转型,大力实施双招双引,重点发展非煤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康养服务等产业。

网传“低价房”真的能代表城市发展?

近期网络所提到的低价房源,涉及淮南市八公山区、谢家集区、潘集区,低价到底是什么原因?真的是普遍情况吗?

在八公山区,有3个居民小区被提到,分别为胜利小区、孔集北村、紫金山庄。

胜利小区属于李山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文周介绍,该小区共有老住宅楼7栋、新建住宅楼14栋。其中7栋老住宅楼,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相当于棚户区改造所建住宅楼,年代久远、面积较小。如果对外出售,每平米大约1000元左右,也就是网传的低价房。而另外新建的14栋住宅楼,对外售价则要高很多。

孔集北村情况与胜利小区类似,而紫金山庄实际上包括两个小区,即鑫杏园小区和紫金山庄,都是当地沈巷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是村里自建,提供给村民居住,没有房产证。

“没有房产证,又是农村自建房,房价当然低!”沈巷村党支部书记朱传顺说。

八公山区房管所所长武少平介绍,2021年度,八公山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3891元/平方米。网上提到的低价房,只是少数老旧房、棚改房、农村自建房,不能代表三个小区,不能代表八公山区。

“网传谢家集区、潘集区的低房价,情况也类似,只是个例,完全不能代表这两个区的整体水平,更不能代表淮南市。”淮南市城乡建设局局长朱光表示。

优势机遇交汇叠加,转型发展的淮南正在酝酿蝶变

近年来,淮南市各种优势机遇交汇叠加。

据统计,淮南市煤炭资源量169亿吨,煤层气储量5928亿立方米,火电装机容量1434万千瓦,衍生的余热、蒸汽、固废等资源丰富,既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也可以为其他产业提供支撑。

作为老工业城市,淮南不但拥有化工、医药、汽车等34个重要产业门类,还拥有一支规模庞大、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有能力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

淮南还有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9所,数量居全省第3位;有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科研平台8家,数量居全省第5位。
地处皖中,紧邻合肥,淮南距新桥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境内高铁、高速四通八达,随着2000吨级的江淮运河、淮南港加快建设,水陆空交织的立体交通体系优势日益凸显。

此外,淮南还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4个省级开发区,与合肥市共建的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作区正在加快推进,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空港经济示范区淮南片区正在编制规划;境内拥有大量闲置的矿井土地、老旧厂房,能够释放更多发展空间,尤其是采煤沉陷区已成为新能源发展“主战场”,未来全市光伏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万千瓦,占据全市发电量“半壁江山”。

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淮南市特色小镇、历史街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提档升级,老旧小区、淮河岸线加快改造。

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纵深推进,特别是与上海市闵行区结对合作的全面开展、合淮一体化的深入实施,给淮南转型发展注入了更多动能。

2021年5月起,淮南开启“淮南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深入推进。

如今的淮南,各种优势机遇交汇叠加,各种有利因素加速集聚,正酝酿着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精彩蝶变。(谢少龙)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王俊凯[超话]# #王俊凯电影断桥# #断桥定档813# #断桥预售破1000万# 没有人战无不胜,恶意也从不停止 他是燃烧自己来驱散黑暗 我希望有
  • 各种干货,惊喜好礼等你拿取 L注意啦(敲黑板)❗❗❗⭐️ 在朋友圈或qq空间转发此海报,发动你滴朋友们为你点赞 4 4 4集赞前三名的同学即可获得属于你的惊喜大
  • 两款的味道都很好闻,有晚香玉加上一些青草气息,现在大家压力很大,闻点舒服的东西心情都会开心呢[挤眼]说到精华油,之前HBN也寄过了一支,不过这个是水油分层的的,
  • 翻完所有相册突然回忆涌上心头有的事仿佛还如昨日发生看着17岁的记录再想想我早已弱冠 回首这几年好像唯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19岁时一个人去了厦门单枪匹马穿梭在各个
  • PS:关于这点要补充的就是,在考前就用充分的熟悉课文,我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重点课文的试讲稿全部手写并记忆,并且当时找了一位当过评委的老师指导,每篇成稿改过至少5
  • 全球前三大厂商占比接近70%,国内是很好的机会,中美关系让客户做国产化,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很认可了,有和英飞凌对标的新一代产品;国内厂商都要抓住机会,不能犯
  • …などひびき・はる・るい・のせりん・りおオオカミちゃんくん 男子5人のことをもっと知れちゃうS12 别被狼酱和狼君所欺骗⋰ [ ]恋の調査報告 女子メンバ
  • 爸妈能看到朋友圈的动态,爸妈关注了我的抖音快手,当有烦心事怕他们担心而不能让他们知道时,忽然想到微博,有多少人遇到一些事情后不想跟身边的任何人诉说,因为不能感同
  • 当你执著我们的心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心是跟不上的,因为外在事物变化太快,而且它这个外在因缘是成住坏空。外在事物来了之后它会变化,不断地调整变化,如果我们的心总
  • 大梅沙奥特莱斯,是由深圳悦汇投资有限公司斥资亿元打造的华南首席滨海名品折扣购物公园,总经营面积40000平米,汇集20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以卓越的管理模
  • 其实,写到这里,大家的思路应该已经越发清晰了:当高官台街东-3地块与相关的配建细节逐渐落地,当下一个更具期待的新项目携6万平地标公园和七中双学区款款而来,当东沈
  • 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我要送给所有人我认为我就是个比较幸运的人,4月13日我因为孕期皮肤很干,就从月月那入手一套水霜,6月14日,我就从自用转为3级代理,那时柞水算
  • 又是打工(臭美)的一下午[偷笑]其实店里的裙子根本没有我的码都得用夹子夹一下而且我穿的都是比较小的码了…还有些好看的裙子我都没法试因为太大了[允悲]另外感觉刚从
  • 实施“银发精英”汇聚计划是海南人才强省战略和《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的重要内容,海南风景优美、气候宜人,适合很多慢性病的疗养,“银发精
  • 昨天星期六不用上课 早上8.37起的床 宿友也差不多这个点起床的 洗漱完她们就去买早餐了 不想换衣服出门 wo直接冲了麦片 还蒸了两个小番薯 发现不切块蒸的番薯
  • 这话说到我心里了.我是一个那么那么内向的人 上大学以来又喜欢独来独往的.自己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是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 平时又不喜欢主动去联系朋友觉得一年有时间聚聚
  • ‼️‼️繁星数据站控评召集‼️‼️标注的重点捞,只点赞‼️12.1.控评总汇(3)❤单人转评赞1.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2.咪咕乐坊3.咪咕剧星4.碰星5.青春影视
  • 】最近网友@echo的万水千山在19楼发帖,说自己给女儿泡奶粉时突然想上厕所,没想到上完回来,家里翻天覆地……她秀出了家里的“惨状”。】最近网友@echo的万水
  • 周深和华晨宇这两个男孩我都太爱了,都是如此的有实力。霍尊,你们爱了吗?
  • 成大事业必知的度心之术,几千年秘而不宣,却被一位奸臣写了出来 导读 李义府,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唐朝宰相。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