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超话]#宇宙的起源

人们莫不认为,一切都有开端。所以,古今无数智者哲人,冥思苦索,都想弄明白:宇宙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若不能悟透“有无相生”,则无法看清一切存在的最初面貌。如此,唯有请“上帝”出来开天辟地,才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存在?
但是,“上帝”可以出场,却不能圆场:这伟大的宇宙的缔造者,又是怎样诞生的?诞生其的道体(指一切存在的统称,亦可特指某一具体的存在),又从何而来?
——这思路,恰似环形跑道;无论是谁,都找不到路的尽头。若执迷不悟,便终无出路。


文不在多,以精为贵。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只此一句,便是《道德经》的核心所在,也是人类智慧最为高贵的结晶。
任何事物,有始必有终,无终必无始。天道(指宇宙的衍化)循环往复:如此,没有终结;当然,也不会有开端。
可借时间加以说明:对人类而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日每年,都有始有终;但日日年年,无始无终。并且,上一日(年)的终点,便是下一日(年)的起点。
古人有副对联,可谓言简意深:年年年头接年尾;月月月圆逢月缺。
至阴即至阳,至无即至有——可以说,这是天地间最为深奥的道理;即便是我,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宇宙生了又亡,亡了又生。其生亡无始无终——但是,它每一轮的生亡,都有始有终。
所以,宇宙第一次衍生(指特定道体刚经其它道体释放,或由其它道体构成,从“不存在”衍化为“存在”,可简称为生)时的情况,我们不必冥思;它最后一次消亡(指特定道体的构成发生质变,由“存在”衍化为“不存在”,成为其它道体,可简称为亡)时的景象,也无须苦想——这所谓的“第一次”或“最后一次”,并不存在。
我们能够考虑的,便是宇宙每一轮由生而亡的衍化(指特定道体由生而亡的变化)。


《庄子》有云:“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
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体最初的面貌,即为一无所有的状态——当然,一无所有,便是无所不有。
古人所说的“混沌”,即是阴阳一体、有无不分的状态。其至阴亦至阳,至无亦至有——这正是道体每一轮衍化的起点;当然,也是终点。
借助数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天道学(指人类对于天道的领悟与认识)。无穷大(∞)与无穷小(0),两者在数轴上,对应着同一位置。


我们所说的“有”“无”,其内涵,便是道能(指能量和道律的合体,亦可特指某一具体的、能量和道律的合体;可将其仅视为能量来理解)或能量。
阳极,是蕴含无穷多道能的道体;阴极,是没有蕴含任何道能的道体。阳极与阴极的合体(指由阴阳两道体融合形成的道体),是为太极。
《道德经》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阴阳两极混融(指两道体绝对混合均匀,融为一体,不分彼此)而成的道体,是为无极(亦即混沌)。此时,阴阳两极尚未分离,既可说其存在,亦可说其不存在。而后,阴阳两极相互分离,无极衍化为太极。


《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任何道体,皆非永恒;生长衰亡,唯变不变。所以,严谨说来:当下之我,非昔时之我;明朝之物,非今夕之物。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的确是至理名言;但是,若我们始终以如此理念,来审视世界,则不能认识任何事物。
所以,要想论述我与物,必须舍其小而就其大,执其不变而论其变。


太极一如无极,亦即生即亡。阳极在衍生的同时,便发生均解(指特定道能消亡,并均匀地分解为若干全同道能(指完全相同的道能));而均解的发生,将伴随道能的消减(指特定道体所蕴含的能量或(和)道律的强度降低),使得极少量源于阳极的道能,归终(指来源于阳极的道能,消亡归于阴极(阴沌))于阴极。
所有来源于阳极,且未归终于阴极(阴沌)的道能的统称,是为宇宙。接纳来自阳极的道能后的阴极,是为阴沌。
显然,宇宙,是阳极消亡后的遗物;阴沌,是阴极消亡后的遗物。宇宙和阴沌,一如阳极与阴极,对立而统一,均同生同亡;两者的合体,是为沌宙。
宇宙衍生后,所蕴含的道能将逐渐消减,最终尽数归于阴沌。
当所蕴含的道能全部归终时,宇宙便衍化为阴极;同时,来源于阳极的全部道能,皆被阴沌接纳,后者便衍化为阳极——此即阴阳互化,有无相生。


完成相互转化的同时,阴阳两极混融,归根(指某一道体消亡,并转化为另一道体,且后者可衍生前者)于无极,进而开启新一轮的衍化。
道体的每一轮始于无极、复终于无极的衍化,是为道轮。显然,道轮无穷无尽;而每一轮的道轮,都有始有终。并且,不同的道轮,都上演着相同的衍化——仿佛循环放映着同一部电影。
《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一”,即无极;“二”,即太极;“三”,即宇宙。
无极衍生太极,太极衍生沌宙,沌宙归根太极,太极归根无极:如此循环往复,永无穷尽。
(注:上文选自知乎专栏《道可道之宇宙的衍化》(第一章 有无相生)。)

#羊村的扛把子# #散文#

秋__丰子恺

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末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实际,我两年来的心情与秋因最容易调和而融合。这情形与从前不同。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与燕子。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我曾经称自己的寓居为“小杨柳屋”,曾经画了许多杨柳燕子的画,又曾经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象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那时候我每逢早春时节,正月二月之交,看见杨柳枝的线条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这狂喜又立刻变成焦虑,似乎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我读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曾经真心地感动。以为古人都太惜一春的虚度。前车可鉴!到我手里决不放它空过了。最是逢到了古人惋惜最深的寒食清明,我心中的焦灼便更甚。那一天我总想有一种足以充分酬偿这佳节的举行。我准拟作诗、作画,或痛饮、漫游。虽然大多不被实行;或实行而全无效果,反而中了酒、闹了事,换得了不快的回忆;但我总不灰心,总觉得春的可恋。我心中似乎只有知道春,别的三季在我都当做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而对于秋,尤无感觉:因为夏连续在春的后面,我可当做春的过剩;冬先行春的前面,我可当做春的准备;独有与春全无关联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没有它的位置。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然而情形与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与焦灼。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而对于春,又并非像昔日对于秋的无感觉。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的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的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上,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像初见世面的年轻少女般地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况且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灭、有无之理。过去的历史昭然地证明着这一点,无需我们再说。古来无数的诗人千篇一律地为伤春惜花费词,这种效颦也觉得可厌。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死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我对于春与秋的舍取,也是为了这一点。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有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就是我们阅历了三十几度寒暑的人,在前几天的炎阳之下也无论如何感不到浴日的滋味。围炉、拥衾、浴日等事,在夏天的人的心中只是一种空虚的知识,不过晓得将来须有这些事而已,但是不能体感它们的滋味。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郎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状态便是这对于“死”的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又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我的一生最有意义,似乎我是不会死的。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又何足珍惜?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犹之罹了疯狂的人,病中的颠倒迷离何足计较?但求其去病而已。

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一九二九年

【赏析】

春与秋其代序,皆是自然的规律。恰如作者一开始喜春不知秋,到最后喜秋而厌春,亦是一种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都在改变,人的心境、心情更是如此。任凭时光荏苒,唯独我们的心是值得思考的,只有坦然的心境,才能领略春华秋实的别样情味。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漫画家和散文家。在美术方面曾出版过《护生画集》、《子恺漫画》,在散文方面曾先后出版了《缘缘堂随笔》、《子恺小品集》、《丰子恺创作选》等。

继格格走后,借格格之名经常来班里给我抱抱的女孩子。
“时间是一台永远都不会停止的永动机。”
“想记住的人是不可能忘的。”
看到小文章,仿佛看见了每一个毕业节点前的自己。感性,敏感,总是想做点什么记住这一瞬间的自己,好像能抓住这缓缓流走的沙。
我喜欢见形形色色的人,喜欢丰富具有挑战性的生活,不仅是聊天,我甚至想亲眼、亲身去经历,去感受,这便是活着的意义。但这看不到尽头的疫情什么时候能控制住呢,生活似乎短暂性地失去了意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偶爱你ouaini洗衣凝珠名字很非主流,但真的超级好用,味道非常非常好闻,用这个洗过后的衣服会散发淡淡香味,我很少主动叫你们跟我下单买东西的,但这个我真的要说一
  • Trong hành trình đi tìm lại cuộc đời mình và tìm lại tính cách mình đã đánh mất
  • 它提到一个让人警醒的问题:「人一旦意识到世界荒诞,即便没有感染上疫症,也平添了心病,这就是身陷围城心陷绝症的征兆。」借助对苦难、死亡与存在的思考,它描写现代人的
  • 王维俊说,这两年鸟类明显增多,从2017年起,红嘴鸥、绿头鸭、灰鹤等鸟类便开始大量回归,它们都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地处候鸟迁徙廊道
  • #关注2022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张婧婧:#建议打拐信息资源共享# #设立全国打拐专项基金#】“拐卖妇女,是一种严重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这一行为将人
  • 那正好就变成“游乐场”咯~入户玄关,悬空柜架确保视野通透,木条矮凳方便孩子更换鞋履,天顶木饰顺着折角向内室延伸...玄关转角,岛台与木桌相接,满足多样的场景需求
  • #吉隆坡旅行[超话]# #吉隆坡民宿#入住在吉隆坡阁唯旅宿,当你推开房门的一瞬间,宽敞明亮的空间,简约时尚的装修,让你一阵暖意袭来,仿佛找到了“家”的感觉。很
  • 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的富足并不是看在金钱数字上的多少,而是看一个人知足与否。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
  • 关于吃,到吐鲁番之前我基本都是在外面吃饭,我一个人其实也吃不了太多,一般点一道菜,偶尔点2道菜,有时候盖饭或者面。比如在尉犁县,我计划去巴音布鲁克,但相机摔坏了
  • 这里的世界似乎更绿了,一切也都不再刺眼,目光低垂一点就能看见落了花的一根根空空枝条,花蒂还在,芬芳也许刚刚散去。已经走了一个小时,在这松林里并不曾遇到归家的耕种
  • 由于前妻留下的阴影,他跟丽丽说了自己早泄的事,并抢先强调,如果丽丽介意的话,那就算了。威廉被前妻的话气笑了,给她回了信息:离婚后我们就没感情了,爱情不可能有,亲
  • 」这时,佛祖曾作如是之念 :我现在应当用神足之力,将自己的形体隐起来,使众人都看不见我在于甚么地方。那时,如来的生母-摩耶夫人,乃率诸天女到了佛祖之处,行头面礼
  • 我喝过很多好茶,但还是喜欢喝茉莉花飘雪,今年打算学学感受下茶文化,有很多内涵可挖,品茶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有人和你聊着茶说到了你的感受,这感觉就像和自己
  • 我……也喜欢你海市,你执意去黄泉关,我虽已叮嘱张承谦照应你,但这次你独自去千里之外,我怎能放心……我的掌心有三颗鲛珠,是你幼年海上脱险后偶然得之,而你也是我的珠
  • 。。
  • 这部电影的神奇之处,在于每看一次都会收获新的感动,关于爱和梦想;关于勇气和希望等等。16 翱翔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帮助掉队的小小飞行员男孩重回
  • 等绿灯时,一外卖小哥,低头看看手机,又看看红绿灯,然后急忙闯了过去,是晚时了,还是着急下一单……人行道上,有两人一身正装,却大包小包行色匆匆,好像出差的宾客,是
  • 24日1:50乘坐私家车从渭水家园回到麦积区仿古街住处休息,12:05在仿古街厚粮酸菜牛肉面馆就餐,12:40乘坐出租车(甘ET300)到渭水家园,短暂停留后乘
  • 7、 爱,只是一份默默的深情,不求任何回报,也许不会有人会懂,也许他也并不能体会到这爱有多少,此爱深藏于心而无处能诉。 爱,有时需要淡淡的;爱,其实既甜蜜又忧伤
  • #佛弟子卍楞严经[超话]#醍醐灌顶丨《楞严经》视频017:卷第二之(1) 【十番显见之三 显见不灭】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