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智库·五月海子      编辑/MBA智库琉琉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热议:


“为什么感觉月入过万很普遍?

是吹出来的,还是大家真的都过万了?”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人和社会都没变,只是发声群体变了。月入1万+的那群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5%,但却掌握着社会95%以上的话语权,这5%的人频发声、抱怨,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月入1万+的人遍地跑。”


的确,事实并非传闻所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发布的一篇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外可用于实际使用的可支配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仅为0.61%



而麦可思《中国2020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的数据显示,月收入(税前,包含工资、奖金、津贴等在内)在1万元以上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仅占该群体总人数的4.3%,有68.1%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


即使是在工作三年后,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本科生的月收入没有达到1万元。


也就是说,尽管互联网上似乎到处都是“年薪百万”的人,但在中国,月入1万,仍旧是一道卡住了大部分人的门槛。


1

月入不足6000的成年人


随着我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性,加上信息洪流的狂轰乱炸,各种繁荣业态、媒体里网红生活,充斥着我们的输入端口,让我们错误的认为,月薪过万的上层优越,才是社会的常态。


可是当我们把视线从这些月薪过万的人身上,落脚到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身上,你会发现那些月入不足6000的人,才是中国城镇青年的平均水平。


周围的朋友,毕业后大部分都回到了三线城市,做着月入不足6000块的工作:


小奧,国企库管,月入4000,去年五一,几个朋友约着一起去重庆玩,他为了省钱,不仅提前三个月就开始攒钱,还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省钱计划书:


原本每天10块的面包牛奶,硬被他改成了5块的馒头和粥;


中餐从外卖换成了每天食堂3块钱的伙食;


晚上从不做饭的他,也走进厨房,开始了烟火气的生活。


你别说,三个月后,他硬生生从工资里,攒出了4000块出来。



吴杰,公务员,月入3000,周围的朋友毕业几年都买车了,唯有他依旧采取绿色出行,说到底就是收入不足以支撑买车月供。


单位离家并不远,走路三十分钟路程,他总会说,走路才是最环保的出行方式,即节约了开支,又锻炼了身体。


你别说,还真是这样,刚毕业那几年160斤的他,没过两年,这身材就让我们羡慕。


有好几次一起聊天的时候,他们都说:“月薪不高,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去走,仿佛收入就被圈定在这个水平,无法突破,这是最让人绝望的地方。”


我不禁在想:“月入6000,就真的没希望了吗?”


我们不该因为看到大部分人都只停留在不足6000的水平上,就该沉沦的沉沦,该下沉的下沉,然后奉上一句自我安慰的话:“反正大家都是这个水平。”


千万不能忘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竞争力是呈下滑态势,当未来某个不确定事件带来爆破影响时,我们用什么去抵抗未知?




2

决定收入增幅的,

是你的能力基本盘


如果你不主动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只想被动等待机遇垂青,收获的也永远只是被命运收割的悲惨。


为了微薄的工资,上班不敢迟到、有事不敢请假、加班不敢拒绝,不管怎样努力,缺钱一直是首要问题。


但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样子,如果你的想法不变,那么不论你是25岁,还是35岁,你的生活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著名的《反脆弱》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两兄弟约翰和乔治,约翰多年来在一家银行任职,有一份看起来很稳定的的收入,还有其他福利。


乔治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收入时多时少,而且经常生活在不稳定之下。


对比下来,肯定乔治的收入更高。


但塔勒布却指出,约翰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中,他的能力就止于他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他对组织有极强的依赖性,一旦风险来临,他对抗风险的能力非常薄弱。


就好比你是银行柜员,工作30年了,你所熟悉的也只是柜台的一些操作,一旦失业,你柜台操作的能力就很难派上其他用场。


面对未来的变化性,这类人会受困于能力基本盘的单一、对变化缺乏弹性,导致自己的收入会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一定水准,无法突破遇到的职业瓶颈。


更别提大涨幅了。


相比较,出租车司机,他们本身就生在不稳定之下,随时都会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断地砥砺变化,并且能够将自己的能力盘打造得更全方位,不丧失进取心,不断地去学习。


收入涨幅,必定比那些只局限于当下自己能力的人,更快!


打造好自己的能力基本盘,随时关注变化,不局限于眼下的稳定和安逸,才是带动收入涨幅的关键举措。



3

顶级的人生,

是拥有自己的高净值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之为“高净值人群”,他们的资产净值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他们也是可投资资产拥有额较高的群体。


对于这样一批精英人士,如果仅看到他们拥有的高额财富价值、自由可控的生活,不去关注高财富背后的净值能力,那我们也只能永远停留在羡慕的地步,脱离不了现有的阶层。


唯有洞察高收入人群背后的高能力,才能不断地自我跃迁,实现收入的增长。


在高收入人群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能力,可以看成是收入杠杆支点,这个能力就是迁移能力


2018年的亚洲第一主厨米田肇,从学厨到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并且一跃成为了当时最短时间拿到米其林三星的料理人。


是什么样的能力,让他实现快速成长,超越了周围的大多数人?


在他学厨之前,是学空手道的,但是不论是空手道还是料理,他都借用了读书时候学到的一套“数学思维”。


这套“数学思维”很简单,是我们耳熟能详的“XYZ轴”。


在学空手道时期,他会通过数学上的这一套思维模型“XYZ轴”,将每个控制变量做到极致:


分解对手的每一个动作,并且找到关节能弯曲的最大限度,以此来找到最佳站位,攻击的最佳时机。


在做菜时期,他同样把这套算法思维,迁移了过来:有明确的步骤,控制绝对的温度,精确到盐粒大小。


正是这样:将每个控制变量做到极致的数学思维,让米田肇能够实现自己的快速超车。


采铜在《精进》中说:


要想成为“T”型人才,你得先做出那一竖,站稳了,再做出那一横也不迟,而且能在某一领域深入钻研后再去涉猎其他领域也能触类旁通,对提升那一横的含金量也有好处。


从自身平常的工作中找到不凡,萃取可以迁移的能力,多加训练,实现高净值增长,才是普通人能够快速成长和超越的终极秘诀。


写在最后


与其羡慕别人收入一年一个阶梯,不如踏实下来,专心夯实自己的能力地基,找寻杠杆支点,让实力成为自己的代名词,收入迭代和升级,也是迟早之事。


做好眼下的事,走好当前的路,用能力说话,不骄不躁才是王道。


参考资料:

DT财经:《在中国,真正达到月收入1万以上的有多少》



-THE END-


MBA智库好文精选:
 看了1000篇知乎问答,我总结出15条职场精华,值得每一个年轻人收藏!
● 董明珠“没有人骂你,也挺孤独的”:为什么我劝你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昔日巨亏179亿,却被数亿网友怒赞:不吭声的中国邮政,撑起了14亿国人的脊梁
 "13万人评分,超八成疯狂好评:《叛逆者》暴露的四个职场层次,你在哪一层?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男子称因感染艾滋遭拒诊 医院称未设院感科怕消毒疏漏
  • 快船火箭冲突,赛后保罗哈登阿里扎格林闯快船更衣室对峙小里弗斯
  • 业主同时约16家公司量房 90平房间站了近40人
  • 输液瓶里打脏水,致奶奶生命垂危:熊孩子缺的不是心眼,是家教!
  • 盗取比特币被刑拘,国外小哥的做法值得称赞
  • 多地袭警辱警事件 公安部表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 民营医院让老人住院1周只收100元,秀山人你信吗?
  • 警惕!“超级细菌”开始横行,我们必将为无知付出代价
  • 阿里挖矿平台上线? 阿里云深夜发声明辟谣
  • 李冰冰直播玩蜘蛛,陈伟霆女友遭网友攻击!
  • 实拍:沧州马戏团排练出意外!狮子发狂撕咬白马不放…
  • 小红莓主唱辞世,我们听打口碟的青春也一去不回
  • 住房供地政府不再垄断?对房价有没影响?丨楼市大脑No.267
  • 特朗普酒店遭投影:“这里才是粪坑!”
  • 男神女友不容易做,陈伟霆女友遭到攻击
  • 疑嫌上菜慢,3名男子拿菜刀将女店主按地上暴打
  • 日本LED眼睫毛问世 不需要电池和电线就能发光
  • 女博士被骗85万,称泡在实验室十年从不看朋友圈
  • 雪乡导游强售套票,女游客被打,频发的宰客事件事出何由?
  • 夏威夷误报导弹预警,美国土安全部长要求纠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