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湖北健康早报#【#中医如何对战妇科病#】

21岁的女生突然发胖?38岁白领居然闭经?51岁的主妇经常脸红?……

@武汉市第三医院 中医科主任孙勤国表示,这些不同年龄,症状不一的女性患者,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门诊。在问诊过程中,这些女性求医者更多的都会顾虑:用中医治疗,会不会长胖?会不会疗效非常慢?我这么年轻,吃中药膏是不是不合适? 其实这是大家对中医的误解。

在孙勤国的门诊里,他作为一名中医专家,实际上是不排斥西医的,甚至更多的时候,他会让中医疗法与西医疗法结合,让整个治疗效果做到极致。

■ “花”季女孩,防“多囊”留下健康隐患

花样的年纪,却突然发胖,皮肤总长痘,汗毛也变粗了。一年前,21岁女孩小兰被妈妈带到市三医院中医科看月经不调时,被医生问出还有这些症状。

“抽血、做B超,检查下生殖系统和性激素水平。”详细问诊后,根据经验,孙勤国安排小兰做检查。结果显示,女孩卵巢增大、出现多囊样变,雄激素水平过高,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小兰和妈妈此前没有听说过这种疾病。孙勤国解释,这是育龄妇女常见病,主要与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有关,会令女孩体内的雄激素过剩,干扰排卵功能,影响今后怀孕。很多患者是结婚后长期不怀孕,看生殖科才查出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使用激素类西药可“治标”,帮小兰维持相对正常的生理期,但身体也会对药物产生依赖,一旦停药,生理期又可能紊乱。孙勤国建议: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用中药“治本”,为小兰进行整体调理。

根据小兰痰湿内阻、兼有肝肾不足的脉象,孙勤国定制了个性化的化痰祛湿、补肾调经药方。半年后,小兰终于迎来了正常的生理期。

孙勤国介绍,女性青春期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有些是生理性的、也有些是病理性的,需要及时干预;此外,若长期不来月经,会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增大治疗难度。因此,提醒家长和20岁出头的女性,如果3个月不来月经,就应当考虑到医院排查原因。

■ “果”季女性,别让“早衰”找到你

38岁白领何女士,同样有月经不调的老毛病。她从3年前开始经量逐渐减少,到今年年初,更是4个月都没来过月经。在朋友的推荐下,何女士找到市三医院中医科,希望改善自己的妇科问题。

孙勤国建议何女士先做体检,确认并非患上其他内分泌疾病。最终结合B超和激素检查,判断何女士遭遇卵巢早衰。身体不排卵、自然也没有正常的生理期。

根据中医理论,卵巢早衰多与脾肾亏虚有关。给何女士开出健脾温阳补肾、益气补血调经的药方,半年后,她的月经变正常了,最近连续3个月都是按时“报到”,何女士很满意。

孙勤国介绍,我国女性更年期一般发生在45岁—55岁之间,大部分女性绝经年龄在49岁左右。像何女士这样,提前10年就出现绝经的情况,实在太早。卵巢早衰会令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提前出现更年期症状,皮肤加速衰老,提早出现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更年期常见并发症,从而引发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怎样预防卵巢早衰?孙勤国提醒,女性平时要避免久坐,以防影响盆腔、卵巢、子宫等的血液微循环;节食减肥要有度,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及矿物质,确保营养丰富;陪孩子写作业不要有太大压力,少熬夜加班,保证充足的睡眠、愉悦的心情,可延缓身体衰老;还要尽量避免会损伤子宫内膜的手术。

■ “秋”季女性,平稳度过更年期

年过五旬,女性开始步入更年期,月经逐渐停止,雌激素分泌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各种不适交替出现,令人焦虑、抑郁,甚至出现睡眠障碍,可谓“多事之秋”。如何平稳度过更年期,是这一阶段女性需要关注的健康重点。

前不久,孙勤国接诊了市民方女士,她刚进入更年期,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会毫无缘由地脸红、出汗,一天发作5—8次,还会感觉心慌、燥热。身体不适令她心情烦躁,在家也忍不住对丈夫、儿子发脾气,脾气过后又很自责,导致情绪低落。

“不用因此感到愧疚,更年期出现身体小状况、情绪不稳定,都是正常现象,需要医生调理、家人陪伴,度过这段特殊时段。”孙勤国劝解。

他给方女士开了滋补肝肾、交通心肾的药物,又给方女士的家人做了科普宣讲,上周回医院复诊时,方女士的身体健康、精神面貌明显好转。

有些女性误以为,更年期的种种症状都与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关,补充雌激素就能缓解,甚至避免更年期综合征。孙勤国分析,盲目补充雌激素,会带来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的风险,甚至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不可随意照做。如果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很明显,还是要及时就医检查,对症用药调理。

更年期综合征能预防吗?孙勤国建议,女性朋友在45岁后,可多喝些枸杞、红枣、白木耳、阿胶珠汤,能帮助补益肝肾;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吃固元膏、桑葚膏、二至丸等中成药,肝气旺、肾气足,自然能身体健康、活力充沛。

关于传统医学这些都是误区

☆吃中药会长胖?

很多人认为,吃中药就会长胖,因此对吃中药心存顾虑。其实,吃中药本身并不会令人发胖。常用的大黄、番泻叶、当归等药物,本身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具有减肥降脂的功效。

只不过,很多患者生病后,饮食、睡眠受影响,还经常卧床休息。服药后肠胃消化吸收能力恢复,就可能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形。想避免这种情况,也很容易:增加活动量,代谢掉多余的热量即可。

☆年轻人不能吃膏方?

冬至进补吃膏方,是很好的防病、保健办法。在大家印象中,膏方总是和老年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有说法认为,要到45岁以后才能吃膏方。

膏方并非老年人专宠,一些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也可以通过吃膏方来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力,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用脑过度,气虚血虚,正是膏方的调养范围。

☆中医是“慢郎中”?

有观点认为,中医起效慢,生病了要想快速缓解症状,应当通过西医吃药、打针。其实不然。

对于急救、严重创伤的救治方面,西医确实更有速度的优势,但对于常见的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等急病,通过中药、针灸、刮痧等传统手法,同样可以快速见效。(武汉晚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后来,看了墨墨的直播,听了墨墨对粉丝的态度,我真心感觉自己没有粉错人。我所理解的追星,是想让自己能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就是当你抬起头,仰望天上的星星,被它的亮光
  • 求扩散[话筒]让更多人吃到真正健康的好蜂蜜 V.x: qqnw588 ​​​​爸妈的事业,他们俩老人家一辈子都在用心经营的事业,养蜂史24年,#养生##养生#
  • [月亮]逛街时无意间发现的,觉得挺有意思就拍了下来,仔细一看像极了世间百态[月亮]或许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吧[月亮]快乐 幸福 亦或无奈[月亮]这么多年做的最
  • D353 我麻最喜欢看我熟睡的样子,阴历过了一周岁,我就像突然长大了似的,能听懂好多事,特别爱笑也爱逗人笑,奶奶说我是小区里最调皮的。麻麻说我要吃东西,我就拿
  • 左手缠绕领带虚握,形似拳击硬汉造型,一改往日青涩大暖男的形象,给人一种吾家少年初长成的感觉,散发出成熟男人的魅力。左手缠绕领带虚握,形似拳击硬汉造型,一改往日青
  • 要不是国超英年早婚还已育,我就想磕真人CP了[二哈]CP感靠情节烘托/布景/BGM营造不来,61和今夏只要同框那CP感就能溢出屏幕!谭松韵演的今夏可爱到爆炸,古
  • 今晚玩的 那一束月光没玩过的各位慎点 可能会剧透剧情就是韩国的恋综 换乘恋爱 改的大概就是分享3对分手情侣的感情经历看他们会选择前任还是换乘新人虽然是感情本 但
  • 志愿者给我讲的我都加好友试了一遍,有一个姐姐加我了,还跟我讲怎么办到一点多,大晚上帮我找药,就好棒啊。我身边的朋友都暴好,真的是各种帮我想办法,问情况,嘿嘿~还
  • 8.13 天气 高温 今天早上我五点多就起床了 原因是因为我要去爬山 然而昨天夜晚我姐为了爬山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试了一个多小时的衣服 好不容易要睡觉了 等到睡到
  • 【DG限量版boycott情侣T】预售价单件280,情侣两件装购入(发货同一包裹两件,不分开)即可享受七夕情人节惊喜价格两件520,如图全套DG专柜特推限量版情
  • 搜造王者想有没有洗版,结果搜到了TVB的造王者,然后却想重看盛世仁杰,于是去下了盛世仁杰来看,虽然简陋,但是我真还满喜欢这部的,两部剧演员班底几乎一样,只是主演
  •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
  • 如果只有医疗水平高,其他所有细节服务都不行的诊所,就像断线的电话一样,无论发出多大的声音(实施多高水平的治疗)也只是自我满足而已,无法传达给对方。诊所服务质量的
  • 7~8月:西瓜、甜瓜、桃子、荔枝、龙眼。7~8月:西瓜、甜瓜、桃子、荔枝、龙眼。
  • p12:关于我醉咖啡这件事[微笑]剩下的都是我发给猪猪的一些杂七杂八的自拍,哈哈哈哈,来广协可以说换了好多造型啊妆效啊,可惜猪猪都不在身边,好想好想猪猪呀!P1
  • ”你在我们心中一直都是赢的永远是充满魅力的大帅哥!你温柔,灿烂,乐观向上,从不放弃,每每看到你为了目标努力的身影,我都感慨不已。
  • 【 #济宁# 档案丢失无处补办,金乡回应】我是金乡县第二中学13届学生,16年毕业。【#济宁# 档案丢失无处补办,金乡回应】我是金乡县第二中学13届学生,16年
  • 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在说两件事:能力&钱[思考][思考][思考]你如果有自己申请研究生预科的能力,那确实真不需要中介,现在市场价申请个研究生预科都得4万多
  • 得益于MEB电驱平台的全新架构,车轮尽量摆放在车身的四个角落,这也让4876mm的车身长度其轴距竟达到2965mm,不仅保证车内乘坐的空间,也能将车顶尽可能做的
  • ”❤️ Cpb新‮隔管长款‬离霜‮好最‬用的隔离没‮之有‬一,大家都说‮款是‬回购到‮离隔的死‬[偷笑][偷笑]cpb最大‮色特‬,✌️️就是“转油‮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