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丝毫未变的家具,走到厨房水槽里还堆着几副没洗的碗筷,我放下手中的行李箱,走进厨房将碗筷洗干净放在了碗架上。然后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打开房门,屋里的摆设依旧,只是床上的被子不见了踪影,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是被妈妈给放进柜子里了。走上前打开柜子,果然看到了我最喜欢的粉红色。铺好被子正准备躺下休息一会外面传来了开门声,悄悄地在门后面躲好,果然如我所料,我妈看到我房间的门在开着,朝我屋里走了过来。我在心里偷笑我妈还是跟以前一样,听着脚步的靠近猛地跳出来想吓她一下,但她却毫无反应,径直走了过去,我在心里纳闷,“我妈什么时候胆子变得这么大了”我妈坐在了我的床边,从包里掏出一张照片,就那样看着看着我妈竟然哭了起来,我走到我妈跟前想看看是谁能让我平时暴躁如雷的妈妈掉眼泪,一看这不是我的照片嘛,“唉,我这没出息的妈妈,我就是出去上个大学,才几个月没回来就想我想的茶不思饭不想地在我屋里睹物思女了,连亲女儿回来了都没察觉。”
   “妈,别看照片了,照片本人回来了,看看本人”我挨着我妈坐下,搂住她的肩膀在那撒娇,我妈却不理我,我在心里纳闷,我在学校也没干坏事啊,怎么我刚回来就不理我还哭了。外面敲门声响起,妈妈擦擦眼泪起身,我撒娇般的想拽住我妈的衣服跟她一起去开门,手却穿过了我妈的衣服,抓了一把空气,我在心里震惊,这这这是超能力嘛,我慌乱的甩甩手,跟上我妈的脚步。
     打开门,我看见了一群亲戚朋友。果然我妈还是爱我的,知道我今天回来,把亲戚们都喊来给我接风,我热情的招呼她们进来,心想着今天我妈肯定会给我做一大桌好吃的,我伸手想拉着我小姨进来跟她告我妈的状,却又抓了个空,看着我小姨若无旁人的从我边上直直走过去,我吓得一愣,这这这不会真是超能力吧,难道地球要有危险了?我要成为下一个奥特曼了吗?正当我愣神的时候,有个人朝我走过来,我定睛一看,是我爸,终于有个人要来搭理我了,我委屈巴巴地朝我爸张开怀抱,想得到我爸的安慰,我爸却穿过我的身体朝客厅走了过去,我呆在原地久久不能缓神,这这是怎么回事?我的身体怎么了,我爸我妈怎么看不到我了,难道我真的拥有超能力了吗?可为什么我觉得好悲伤呢。
   我走进客厅,看见大家都围在我妈身边,我妈低着头,我看不见我妈的表情,只是看见了被泪水沾湿的纸巾,直到此时我才注意到我妈胳膊上的黑色,我不知该称呼它什么名字,只是知道只有家里有人去世才会戴它。谁去世了呢?我不敢继续想,我走上前,尝试去抓住每一个人的身体,结果却还是只能抓到一把空气,我看着自己的发抖的手,心里有了答案。嗨,我说呢,怎么可能给我超能力的时候不告诉我,不过没想到,人真的跟电视上说的一样,死了之后还有魂,早知道当初多看些电视,积累一些如何做好一个优秀鬼魂的本事了,不对啊,我进门的时候还刷碗铺床了呢,死了哪还能做这些?我带着最后侥幸心跑到厨房,水槽里依旧堆放着没洗的碗筷,放在厨房门口的行李箱也消失不见了,我看着眼前的一幕,不敢相信,眼泪夺眶而出,我带着最后的希望走到我自己的卧室,床上空空如也。我崩溃了,我意识到了什么忍不住地开始哭,我跑到客厅想像从前一样扑到我妈怀里告诉她我的委屈,但是结果却是我什么也抓不住,我努力的想要抓住我妈的手,却无济于事,我大声地喊着我妈,希望她能发现我的存在,我崩溃地坐在地上大哭,没有一个人理我,直到此刻我才明白了,以后我的家人再也看不到我了,她们的生活里没有我了。
   我就那样哭了很久,哭到亲戚们都离开了,我坐在爸妈的身边,我爸像是忍了许久终于忍不住了一样,就那样在我妈面前哭得像个小孩,我轻轻地拍着我爸的后背,希望他能好受些,可是我什么也拍不到,我爸什么也感受不到。
夜深了,我趴在床边静静的看着刚刚睡着的我爸我妈,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已经三点多了,这在以前,这个点还没睡觉我妈肯定把我屁股都打开花了,没想到小时候许的愿望现在真的实现了,我妈真的再也不会唠叨我,管着我了。可是我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我爬上床,小心地在爸妈中间躺好,握住爸妈的手,闭上眼轻轻的说着“这辈子当你们的女儿我很开心,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想做你们的女儿。我离开了以后你们也要好好生活啊,不然我就不回来找你们了。”回答我的只有钟表走动的滴答声。
 再睁开眼睛,我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殡仪馆的大堂,面前是我的身体。我站在原地,不敢上前一步。我妈在旁边已经泣不成声,我爸红着眼在安慰我妈,亲戚们也都低着头,大家都知道,这是最后一面了。“下一站会是哪呢?”我看着燃烧的大火和周围的哭声不知所措,眼泪不经允许的掉下来,就像我的死亡一样。   
火依旧燃烧着,我的身体也开始变得透明,我知道,我要离开了,我伸出手想最后牵一下妈妈,就像小时候一样,却什么也抓不到。火炉里,火势在慢慢变小,我知道,烧尽之后的那一捧灰,是留给我们彼此最后的牵挂。我走近火炉旁,转过头,再看一眼吧,就看最后一眼了,爸妈,如果我们真的会再见的话,希望我能陪你们久一点。
我转过头,走进火炉,躺进自己的身体里,想把这最后的愿望,也随着大火烧进那一捧灰里。恍惚中,记忆的碎片在眼前浮现,我仿佛又看到了离家时妈妈叮嘱我的样子,我开心的朝妈妈挥手,轻轻地说了声再见。


#闲言碎语# ——十一号的青春
 

 
   

普定县司法局党史宣传——牢记殷切嘱托 忠诚干净担当 喜迎建党百年:《人民日报》关注:“中国天眼”,聆听宇宙的声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FAST)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中国天眼”是什么?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了它,可以推动对宇宙深空的了解与探测,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中国天眼”有多大?它口径500米,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平均每人可分4瓶。它能看多远?能看穿130多亿光年的区域,接近宇宙边缘。目前,“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借鉴抛物面天线原理,从地球聆听来自宇宙的信号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常见的通过可见光进行观测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来“观测”宇宙。我们上方厚厚的大气层有两个“窗口”:  一个是可见光窗口,千百年来人类都是通过这个窗口观测宇宙的;一个是无线电窗口,上世纪30年代,无线电天文学先驱卡尔•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信号,射电天文学的大幕由此拉开,推动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生命起源。

  “中国天眼”是当今射电天文学的“重器”。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平行电磁波遇到抛物面反射后会汇聚到焦点的位置。对射电望远镜来说,把反射面做成抛物面的形状,然后在焦点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机,就可以汇集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天文观测。抛物面的面积越大,汇集的信号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测到更暗弱、更遥远的天体。所以,自卡尔•央斯基意外发现射电天文观测窗口之后,各国天文学家就一直致力于建造反射面尽可能大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与此同时,伴随人类对无线电的大规模使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无线电波,干扰了人类对太空信号的接收。在1993年国际无线电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提出倡议,希望在地球电磁波环境被破坏之前,建造出超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次年,以南仁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开始“中国天眼”的探索,开启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征途。

  难度大、突破多,“中国天眼”在灵敏度上占据制高点

  到底能建口径多大的望远镜,取决于最终找到多大的洼地。适宜的洼地非常难找,因为它要同时符合四大条件。首先要足够大、足够圆,否则只是开挖和支护成本就会让这个项目无法实现;其次,要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这样才能保证优良的电波环境;再次,不能积水,不然设备寿命难以保证;最后,还要有优良的地质条件,否则无法建成大型、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设备。

  从1994年到2006年,南仁东带领团队,从8000多幅地图中选出300多个洼坑,再进一步将范围缩小至几十个。团队几乎走遍这些洼地,现场踏勘,风餐露宿。最终,将台址定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

  台址确定后,如何设计、如何实现、建成之后如何调试和使用,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需从头研制。

  “中国天眼”设计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首先体现在“视网膜”和“瞳孔”的设计上。“视网膜”指反射面;“瞳孔”指馈源舱,即放置接收宇宙外信号装置系统的舱体。

  作为世界首创,“中国天眼”的“视网膜”是主动反射面,可以改变形状,一会儿是球面,一会儿是抛物面。具体来说,这张庞大的可动的“视网膜”是一张由6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挂在一个由50根巨大钢柱支撑的直径500米的圈梁上;索网上铺有4450块、380多种反射面单元;索网下方是2225根下拉索,每一根下拉索都被固定在地面上的作动器上,通过操纵作动器,拉动下拉索来改变索网形状,从而对天文信号进行收集和观测。

  “中国天眼”的“瞳孔”即馈源舱,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性设计。大多数传统射电望远镜的“瞳孔”位置是固定的,或仅可以微调。“中国天眼”则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轻型索驱动控制系统,这让“中国天眼”的“瞳孔”可以自如改变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踪、监测更丰富的宇宙电磁波。

  从体量来说,原世界第一大射电望远镜的馈源舱重1000多吨,“中国天眼”馈源舱重仅约30吨。体积小带来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有效减少光路遮挡、减少干扰信号,从而让波束非常干净,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中国天眼”在设计上的突破创新,为“从图纸到现实”的制造带来巨大挑战。而应对挑战的过程,也正是国产精准制造不断创造奇迹的过程。比如,要实现反射面(即索网)可改变形状这个世界首创设计,要求构成索网的钢索像弹簧一样有一定伸缩性,疲劳强度是现有标准的两倍多,国际上未有先例;还要求每根钢索的加工精度要达到1毫米,把传统标准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两年来,科学家们持续全方位地改进索体工艺,一根钢索要进行200万次疲劳实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后,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实现了3项世界创举:超大跨度、超高精度、主动变位式的索网结构。

  建设完成之后,“中国天眼”进入调试阶段。巨型望远镜调试涉及天文、测量、控制、电子学、机械、结构等众多学科,是强交叉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国际上传统大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很少低于4年。“中国天眼”开创了新模式,其调试工作也更具挑战性。

  截至目前,已经实现跟踪、漂移、运动扫描、编织扫描等,提前完成功能性调试。在性能调试方面,“中国天眼”直径500米,却要实现毫米级的精度,难度相当大。当前,望远镜测量基准网的精度已提升至1毫米以内,其中,灵敏度水平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这是中国建造的望远镜第一次在灵敏度这个参数上占据制高点。另外,19波束已经完成安装,其意义也非常重大:可将望远镜视场扩大至原来的19倍,大幅提升望远镜的巡天效率。

  “中国天眼”专利技术被运用于多个领域,持续孵化科学新成果

  “中国天眼”团队敢想敢做,难度大、挑战大,其设计、建造的过程既是攻坚克难的过程,也是创新性成果相继产生的过程。许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相继诞生并得到应用。比如,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结构被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高精度索结构生产体系被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建设。

  在整个制造、安装过程中还产生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工法。比如,在为“中国天眼”铺设“视网膜”过程中,4450块反射单元、6670根钢索、上万个关节轴承,都是工人们在几十米高空一块块、一根根、一个个拼装完成的,容错率为零。这些复杂工法将有助于未来大型复杂项目的精准建造。

  可以说,“中国天眼”是一个现代工程奇迹,它凝结了20多个科研机构、上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汇聚了几千名一线工人的汗水。建造条件艰苦,很多人在现场工作几天,身上就会起满红疙瘩。潮湿、阴冷的工棚没有空调或暖气,每个人的被子潮湿得快要挤出水来。常有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做成“天眼”,我想,做成“天眼”所依靠的,就是这种永不言弃、众志成城的精神。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批科学成果公诸于世。如今,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有70余篇;所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超过300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数量总和的3倍。为什么发现脉冲星至关重要?脉冲星是正在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它自身如灯塔一般散射光芒,时时刻刻地扫描着宇宙;它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堪称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因此,把握脉冲星,有利于建立“宇宙导航系统”,有助于人类在未来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

  接下来,“中国天眼”将进一步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加大探索,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我们青年一代科学家也将努力“用”好凝结了中国4代科学家心血的“天眼”,产生更多科研成果,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作者 FAST总工程师 姜鹏)

“中国天眼”有多牛?FAST总工程师姜鹏为你解读

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FAST)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中国天眼”是什么?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了它,可以推动对宇宙深空的了解与探测,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中国天眼”有多大?它口径500米,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平均每人可分4瓶。它能看多远?能看穿130多亿光年的区域,接近宇宙边缘。目前,“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借鉴抛物面天线原理,从地球聆听来自宇宙的信号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常见的通过可见光进行观测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来“观测”宇宙。我们上方厚厚的大气层有两个“窗口”: 一个是可见光窗口,千百年来人类都是通过这个窗口观测宇宙的;一个是无线电窗口,上世纪30年代,无线电天文学先驱卡尔·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信号,射电天文学的大幕由此拉开,推动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生命起源。

“中国天眼”是当今射电天文学的“重器”。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平行电磁波遇到抛物面反射后会汇聚到焦点的位置。对射电望远镜来说,把反射面做成抛物面的形状,然后在焦点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机,就可以汇集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天文观测。抛物面的面积越大,汇集的信号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测到更暗弱、更遥远的天体。所以,自卡尔·央斯基意外发现射电天文观测窗口之后,各国天文学家就一直致力于建造反射面尽可能大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与此同时,伴随人类对无线电的大规模使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无线电波,干扰了人类对太空信号的接收。在1993年国际无线电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提出倡议,希望在地球电磁波环境被破坏之前,建造出超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次年,以南仁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开始“中国天眼”的探索,开启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征途。

难度大、突破多,“中国天眼”在灵敏度上占据制高点

到底能建口径多大的望远镜,取决于最终找到多大的洼地。适宜的洼地非常难找,因为它要同时符合四大条件。首先要足够大、足够圆,否则只是开挖和支护成本就会让这个项目无法实现;其次,要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这样才能保证优良的电波环境;再次,不能积水,不然设备寿命难以保证;最后,还要有优良的地质条件,否则无法建成大型、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设备。

从1994年到2006年,南仁东带领团队,从8000多幅地图中选出300多个洼坑,再进一步将范围缩小至几十个。团队几乎走遍这些洼地,现场踏勘,风餐露宿。最终,将台址定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

台址确定后,如何设计、如何实现、建成之后如何调试和使用,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需从头研制。

“中国天眼”设计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首先体现在“视网膜”和“瞳孔”的设计上。“视网膜”指反射面;“瞳孔”指馈源舱,即放置接收宇宙外信号装置系统的舱体。

作为世界首创,“中国天眼”的“视网膜”是主动反射面,可以改变形状,一会儿是球面,一会儿是抛物面。具体来说,这张庞大的可动的“视网膜”是一张由6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挂在一个由50根巨大钢柱支撑的直径500米的圈梁上;索网上铺有4450块、380多种反射面单元;索网下方是2225根下拉索,每一根下拉索都被固定在地面上的作动器上,通过操纵作动器,拉动下拉索来改变索网形状,从而对天文信号进行收集和观测。

“中国天眼”的“瞳孔”即馈源舱,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性设计。大多数传统射电望远镜的“瞳孔”位置是固定的,或仅可以微调。“中国天眼”则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轻型索驱动控制系统,这让“中国天眼”的“瞳孔”可以自如改变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踪、监测更丰富的宇宙电磁波。

从体量来说,原世界第一大射电望远镜的馈源舱重1000多吨,“中国天眼”馈源舱重仅约30吨。体积小带来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有效减少光路遮挡、减少干扰信号,从而让波束非常干净,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中国天眼”在设计上的突破创新,为“从图纸到现实”的制造带来巨大挑战。而应对挑战的过程,也正是国产精准制造不断创造奇迹的过程。比如,要实现反射面(即索网)可改变形状这个世界首创设计,要求构成索网的钢索像弹簧一样有一定伸缩性,疲劳强度是现有标准的两倍多,国际上未有先例;还要求每根钢索的加工精度要达到1毫米,把传统标准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两年来,科学家们持续全方位地改进索体工艺,一根钢索要进行200万次疲劳实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后,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实现了3项世界创举:超大跨度、超高精度、主动变位式的索网结构。

建设完成之后,“中国天眼”进入调试阶段。巨型望远镜调试涉及天文、测量、控制、电子学、机械、结构等众多学科,是强交叉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国际上传统大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很少低于4年。“中国天眼”开创了新模式,其调试工作也更具挑战性。

截至目前,已经实现跟踪、漂移、运动扫描、编织扫描等,提前完成功能性调试。在性能调试方面,“中国天眼”直径500米,却要实现毫米级的精度,难度相当大。当前,望远镜测量基准网的精度已提升至1毫米以内,其中,灵敏度水平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这是中国建造的望远镜第一次在灵敏度这个参数上占据制高点。另外,19波束已经完成安装,其意义也非常重大:可将望远镜视场扩大至原来的19倍,大幅提升望远镜的巡天效率。

“中国天眼”专利技术被运用于多个领域,持续孵化科学新成果

“中国天眼”团队敢想敢做,难度大、挑战大,其设计、建造的过程既是攻坚克难的过程,也是创新性成果相继产生的过程。许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相继诞生并得到应用。比如,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结构被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高精度索结构生产体系被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建设。

在整个制造、安装过程中还产生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工法。比如,在为“中国天眼”铺设“视网膜”过程中,4450块反射单元、6670根钢索、上万个关节轴承,都是工人们在几十米高空一块块、一根根、一个个拼装完成的,容错率为零。这些复杂工法将有助于未来大型复杂项目的精准建造。

可以说,“中国天眼”是一个现代工程奇迹,它凝结了20多个科研机构、上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汇聚了几千名一线工人的汗水。建造条件艰苦,很多人在现场工作几天,身上就会起满红疙瘩。潮湿、阴冷的工棚没有空调或暖气,每个人的被子潮湿得快要挤出水来。常有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做成“天眼”,我想,做成“天眼”所依靠的,就是这种永不言弃、众志成城的精神。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批科学成果公诸于世。如今,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有70余篇;所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超过300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数量总和的3倍。为什么发现脉冲星至关重要?脉冲星是正在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它自身如灯塔一般散射光芒,时时刻刻地扫描着宇宙;它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堪称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因此,把握脉冲星,有利于建立“宇宙导航系统”,有助于人类在未来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

接下来,“中国天眼”将进一步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加大探索,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我们青年一代科学家也将努力“用”好凝结了中国4代科学家心血的“天眼”,产生更多科研成果,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本文作者为FAST总工程师)

图片分别为延时拍摄的FAST上空的星轨,以及建于贵州大窝凼洼地的FAST。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https://t.cn/A6cEZGx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十二生肖的财位方向 !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也是万万不能的。凡世上之人,熙熙攘攘;一为名来,二为利往。人可以唱高调,绝不可以跑调。毕竟没钱的日子
  • 美坏了还很配合哈哈,在去买奶茶的路上我头发甩散了,太奔放了,凡凡帮我夹头发笑死了,最后去快乐星坐了一会又一路给我送回家,快到我家的时候我怕遇到我爸他说在我背后5
  • 做他人世界里的善良陌生人是很划算的事情,根据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原则,当人给出善意之时,自身也在被那份轻安之心所照顾和回应。确实会如此,有时候陌生人比熟人更能映射
  • 遇上那些做政策研究的老师,一脸鄙视嫌弃,觉得这些人的文章永远上不了SSCI,也就能在国内混个国师,其他的一无是处。他们的理解是:你不做计量,是因为你不懂计量,你
  • 梵天寺经幢是经幢建造顶峰时期的作品,可以说代表了造幢的最高技艺。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
  • 这样你才知道拒绝你的人何止她一个[微笑]”你们说这几年这个情况是不是逼着人没事儿搞证书啊……做生意不行上班也要命呆着不开张我也没那个发国难财的本事就给自己充充电
  • #轻松一刻#谈恋爱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吃的药越来越多了[哆啦A梦害怕]有次跑完步我头晕哥哥就给我买了藿香正气水(人生中第一次喝)真的好难喝啊啊啊啊 但是那天我
  • 如果你想整牙但不知道如何挑选医院,可以找我哦~《放下忧虑》——鲁米 “让心彻底干净明澈,就像一面镜子,本身不存在任何影像。不过有时候可能ta不会拉黑你,但也
  • 11万打造原木侘寂风,喜欢怀旧复古的请进!!◽微水泥打造侘寂风,质感有格调,时光沧桑中有一种斑驳美感◽木纹砖通铺全屋,色调与墙面呼应,开放式厨房设计,显大又方便
  • 任何新人刚进股市,最早接触的就是K线,对于K线在股市中的作用,部分人认为很重要,最极致的状态只看裸K,并以此作为利器,而另一部分人认为K线不过是以往走势的记录,
  • 5. 符合岗位要求的年龄、学历、学位、专业和技能,热爱所报考的事业单位。5. 符合岗位要求的年龄、学历、学位、专业和技能,热爱所报考的事业单位。
  • ”13. “其实人世间最好的味道就是:柴米油盐 人间烟火 有人做饭 有人等候 老屋还在”14. “山海藏与梦,生活一如常。”13. “其实人世间最好的味道就是:
  • ‍♀️:“如果我是一只蘑菇,你会耐心和我解释我是人但不是蘑菇吗?”:“你就是蘑菇,没什么可以解释的。
  • 视频的片头会有一个小创意,像是“时光流逝,往事翻篇”的感觉,之前没有尝试过,也是对自己的挑战,边学边做,希望通过一个视频最真实地记录疫情下我的生活,做完就来安排
  • 当时就想这一定是自律在圈子里出了名了啊,好感度立即飙升好几格;3.整个聊天过程不自觉的注意力全在条哥这边,其实他也话不是很多,不知道是频 率对了,还是温 度刚好
  • 今后,帝豪S将持续打造更多元组合与跨界新玩法,构筑更广泛的年轻文化主场和圈层社交平台,实现扩圈、破圈的用户交汇,让每一个发光青年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潮玩酷乐生活。
  • 17、自己在那里滔滔不绝的讲,这只能算是表达欲望强,不能算是真正会沟通。3、很多人在别人找自己借钱的时候,都会在心里面衡量下,风险到底有多大。
  •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
  • Kpop所有造型 必须你喜欢才行吗?你是谁?
  • 这起事件发生在巴黎新桥区(Pont Neuf)。报道称,车内共有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