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过眼录# 编者的话
专题研究
两汉时期本草学文本形成的历史图像 蔡忠志
论证中国疫病史之难:以金末“汴京大疫”是否为鼠疫为例 陈光华、皮国立、游智胜
合信《全体新论》的生产与初期传播 苏 精
当糖精变为燕窝——孙镜湖与近代上海的医药广告文化 张仲民
防疫与殖民管治危机﹕以1894年香港鼠为研究个案 罗婉娴
清末民初以来检验吏、检验员的境遇 陈重方
近代中医的防疫技术与抗菌思想 皮国立
科学中药与抗生素:台湾社会里的医药想象 刘士永
建国初年上海中药材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周永生
约翰·德贞晚年史事补遗 孙煜

美国南北战争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庄园易主,奴隶住的小屋还在,把老故事变成了可触摸的想象。比美国建国历史还悠久的木兰庄园和Boone Hall种植园里几百年的live oak历经地震飓风依旧不倒,看着它们会给人一种特别的安全感。曾交易奴隶的市场现在是游客小商品市场。小城中心英法特色的历史建筑大多建于18-19世纪,现在依然是私家宅院,小花园一个比一个美。当然美食也很多,必点海鲜生蚝、南方特色的虾肉小米粥,还有油炸比目鱼…… https://t.cn/RL5TKtY

#高分电影#这个电影在技术层面当然有很多值得细读的地方。场面调度、剪辑、表演、剧本,都非常优秀。
但是我更愿意从别的层面来唠叨两句。

1)神话被讲述的年代。

意识形态电影研究里有一句话是:重要的不是电影讲述的年代,而是电影被讲述的年代。
比如,同样拍解放战争,对比分析五六十年代的电影和《建国大业》,两者不同的视听、叙事、市场策略就理所当然地会反映出来我们所在的时代的一些很微妙的东西。

即使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去欣赏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强盗片,乐趣也会大打折扣。

毫无疑问,《恐怖直播》有一些特别的东西。我感兴趣的是,究竟是什么特别的东西顺应了这个时代的脉搏?

2)拼拼凑凑后现代。

我不敢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步入后现代时代了。但是无疑的是,在电影生产中,很多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了。

提到后现代主义,大概会说到这么些特征:融合、拼接、扁平化、去中心、反权威。
不同于现代主义追求的深度和哲思,后现代主义导向的是一种暧昧、多意、无深度的文本。
事实上,好莱坞电影的类型融合趋势就被看作是一种后现代表征。只不过,人家的类型融合都发展了几十年了,说起来一点儿也不新鲜了。

举个就近的例子:《精灵旅馆》。形式是动画片。骨子里是个俗套到几乎让人倒胃口的成长故事。杂糅进恐怖元素、喜剧元素、歌舞元素一锅乱炖,居然还让人乍眼看过去觉得新鲜惊喜。
除了融合拼接以外,对传统恐怖片也算是某一种颠覆。虽然只是借用了一些经典恐怖片人物,但是你依旧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反恐怖片。

3)《恐怖直播》拼凑融合了什么?

有人说《恐怖直播》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片。
但事实上,《恐怖直播》不仅不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片,它甚至是一部反类型的类型片。

这部电影是什么类型呢?灾难片。讲恐怖袭击的灾难片。
可是,导演完全绕过了灾难片最重要的灾难场面、救援场面,将这两点从侧面表现。可以说,这是一部灾难缺席的灾难片。
媒介即意义。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媒介进行表意创作,本身就会对最终的表意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金秉祐借用了灾难片这个类型外壳,进行了一次反灾难片、颠覆灾难片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灾难片作为类型媒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说《恐怖直播》只是停留在这种好莱坞融合类型、反类型的层面上的话,就太低估金秉祐的野心了。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玩儿的不是类型,而是媒介。

最靠近电影的两个兄弟媒介是戏剧和电视。戏剧是哥哥,电视是弟弟。三者之间各有异同。
《恐怖直播》作为一部电影,同时将戏剧和电视作为媒介融合进它的表意过程。

戏剧的层面可能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但是我觉得可以说这是史上最适合、最容易被改编成戏剧的灾难电影。

在先锋戏剧层出不穷的今天,《恐怖直播》作为一个可以玩儿时间玩儿空间的电影作品,竟然这么严格地死守古典戏剧三一律。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一个场景之内、服从一个主题。甚至连几乎大部分戏剧性动作都高度集中在河正宇一个人身上。
这么做的结果,当然是故事本身被讲得很紧凑、很好看。

同时,戏剧作为一种媒介,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电影的表意过程。

电视的层面非常明显。整个电影的进程就是一个电视节目的直播过程。

当然,从技术层面,这么做解决了很多叙事和表达的问题。在严守三一律的情况之下,来自外部空间的电话和采访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承担了推进情节进展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设计,观众本身不再是被动接受电影故事的人了。观众也被整合进入整个电影的叙述过程。电视直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带来强烈的临场感和互动参与。那么在观看着这整个“直播过程”的我们,我们的所思所想、我们的反应,虽然不能反馈给银幕上的河正宇,但是在我们对整个电影的意义进行构建和解读的时候,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再是电影故事的观者,而是参与者。

同时将戏剧、电影、电视三种媒介糅合在一部一百分钟的作品里,让这个电影拥有了三个极为相异的层次。
这三个层次构建、杂糅在一起,让整个电影成为了一个极为丰富、暧昧、多意的文本。
它看起来很清晰,导演要表达的一切你都看得一清二楚。但同时,它背后似乎又隐藏着很多很多看不那么清楚的东西。
我相信这个题主会问这个问题的原因。

这虽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手法,但足以让人说:真牛逼!

不过这就是全部了吗?当然不是。

4)《恐怖直播》颠覆了什么?

是,我们前面说过,这部电影用类型反了类型,用媒介融合了媒介。

但是,形式始终要为内容服务。从内容和主体上讲,这部电影“反”了什么?究竟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讲述?
不需要什么解读,每个人都能看出来,《恐怖直播》是有对政府的批判倾向的。但是你仔细想想,对政府又究竟批判了些什么?好像又没有什么。
电影中那个韩国政府面对“恐怖分子”所做的选择,甚至不能说是错的。
引起一切的那场修桥的事故,也语焉不详,没有被导演过分纠缠追问。

在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我们所在的社会里,政治权力是和媒体权力紧紧地绑在一起的。
即使是国情如此不同的天朝和美帝,在这一点上却好像差别不大。
在《恐怖直播》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是,作为极有声誉的新闻主播尹英华,是被政府收买,最后又被政府决定灭口的。
二是,在电影的前八十分钟里,两个关键人物始终是“缺席”的。“恐怖分子”只有声音出现,他是没有形象的。而被提到数次的关键人物总统,更是连声音都没有出席。而最后,总统终于出现在电视上,面对公众讲话,他的形象依然是被遮蔽的。我们看不到他的脸。而作为“恐怖分子”的男生,最后却以一个弱势的、鲜活的、人的形象出现。
那么,也就是说,在导演金秉祐的观点里,不仅是政治权力与媒体权力紧紧勾结,甚至连政治形象都是被媒体塑造的。是虚幻的、不存在的。
当鲜活的人,要面对和反抗这样不存在的权力形象的时候,悲剧是必然的。

更进一步,媒体表面上是代表了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对政府起到监督作用。这是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希望并且相信媒体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
在影片的一开始,尹英华邀请民众一起探讨政府不公正的赋税制度。这个媒体是我们想象中愿意相信的那个形象。
但是到了影片结尾,我们发现,不仅那个政府的形象是被虚构的,甚至连开场时的那个媒体的形象都是被虚构的。
所以,不仅政治权力与媒体权力紧紧相连,媒体权力根本就是应该被颠覆和反抗的一部分。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永远面对镜头的主播尹英华终于第一次双眼直视着镜头。也就是终于开始直面作为观众、作为民众的你和我。
他从一个被虚构的媒介形象回归成为一个自然的人。
这算是一个悲剧结局的喜剧意象吧。

至此,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导演金秉祐要选择这种媒介融合的方式叙述整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导演一定要坚持让观众直接参与到整个电影进程之中,一定要让观众参与到意义的构建过程之中。

最后,《恐怖直播》究竟颠覆了什么?
导演运用类型电影元素,颠覆了类型电影。
导演将不同的媒介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最终又颠覆了媒介本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
  • 刀锋|重磅!科创板首批名单出炉(概念股大全)
  • 沪指坚守3100点?写在跌破2440之前...
  • 流浪大师真实身份是什么?抖音流浪大师背景资料
  • 英国究竟想干啥?梅姨要求推迟脱欧日期三个月
  • 什么情况?杨幂胜诉后发声 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五一放假四天,高速免费!但别高兴太早…
  • 首节27分,末节连得13分收割比赛,球迷不退场,全体起立致敬哈登
  • 倪萍董卿同框 央视两代当家女主持人此番跨界充满童趣
  • 全国中小学百强榜来了!广西有这些学校入选!
  • 湖人不敌篮网,无缘季后赛
  • 全联盟年薪前十的球员,只有他和詹姆斯无缘季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