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真正走进经典?】近日,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丽军教授推出两本新书《对话的文学经典教育》和《现实主义与当代文学前沿》,记录了他大学教学15年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行经典阅读和对话的内容。在日前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上,如何在大学课堂里阅读文学经典的话题被再次提及。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面临冲击,经典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应如何对待和阅读经典?几位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关于经典文本阅读方式和价值的思考。

培育一颗诗意的“文人之心”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对经典有过十四种定义,其中一种是“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实际上,由于时代的变换,每个人对经典的理解、甚至是审美趣味都会产生变化,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就曾在公开场合举过例子,一般“文学作品选”选作品的尺度是来源于文学史和文学价值的取向,前者是文学史上特别重要的作品,后者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二者之间不一定能够直接画上等号。“例如胡适的《尝试集》,首次采用白话文写新诗,是文学史上绕不过的作品,但其中的诗歌不能代表中国白话新诗的较高水准。”
  张丽军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思考方向,在他看来,大学文学教育就是经典教育。“大学课堂讲述的文学作品,都是人类千百年不断淘洗过、不断筛选之后所保留的公认的经典。”他说,像鲁迅的作品所呈现的语言、文本的魅力,蕴含的艺术趣味,思想的丰富性,每次捧读都会有新的体验,像这样在今天经得起重读的作品,就可以称之为经典。
  对大学的专业学生来说,需要建立起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阐释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张丽军认为,这些都需要对古今中外的文学有一个起码的、基本的知识体系,要从阅读经典文学名著、了解作家及其艺术风格入手。
  从这个角度出发,阅读文学经典像是一个切口,除了培养个体典雅高贵的审美趣味、审美品格和审美感知力之外,张丽军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对文学的理解能力,一种对世界万物、社会人生、日常生活的诗意的美的理解。”这颗诗意的、温柔的“文人之心”的培育,是大学中分数和成绩衡量不出来的,正是文学教育成功的深层次体现。

经典阅读,挑战多多

  “每个人都有一种固定的接受模式,而经典意味着对这种模式的挑战,是一种带有冒犯性的突破,所以很多人不容易接受经典。相比之下,读网络小说、玩游戏,可能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兴趣,也更易让人感到快乐。”作家魏新说。
  经典不好读,不易读。经典阅读也并非一件纯粹享乐的事。通俗的意味着熟悉,由熟悉带来的愉悦,而经典的则意味着陌生、不确定、未知,以及由此而来的冒犯和疏离。这是经典自身竖起的一层屏障。“面对经典,不能光凭兴趣阅读。”魏新说。
  张丽军证实了这一点:在大学课堂上,学生带着规定任务必须接近这些令他们陌生的文本,就会在走近和进入之间,仍有一段距离。张丽军谈起自己这些年教学授课中的强烈感觉,“很多学生文学史读得很多,概念了解得很好,但是经典文本却读得很少,说明他们是出于完成课业的目的,并没有真正进入经典。”
  山东大学教授丛新强,在文学院开设了一门《莫言导读》课程,除了日常课程之外,还有课下组织的读书会。他发现即便是中文系的学生,在阅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阅读量比较欠缺之外,大多数学生阅读的深度也不够,往往停留在文学史中一些既有的价值判断上,被已有的框架约束,很难读出自己的东西。
  而现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经典阅读受到更多的挑战。图片、视频、声音,抢占了感官的注意,各式各样的内容越来越讲究短时间内的频繁刺激,在此情形下,单是阅读这一行为就成了一道门槛。“看不了长篇大论的东西”,成了许多人后天形成的阅读障碍。
  注意力日渐稀缺的当下,人们更加乐意接受别人的直接“投喂”。此前就有学者注意到,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一些浓缩式解读相当流行,例如三分钟看一部电影、五分钟读一部名著……遍观互联网渠道,所谓的名家赏析、解读,遍地皆是,无需思考就能得到一个“标准答案”。
  当获取信息成了首要目的,对于经典阅读来说,则是隐患重重。“现在各种信息碎片化地涌来,即便没有读过经典文本,也能说出一个大概来,但是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注定了对经典文本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丛新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碎片化阅读导致的结果是,看上去,一个人的阅读面似乎很广,知识面似乎很广,但其实是很多无效信息的堆积,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不能深入到意义层面,更感受不到文学带给人灵魂上的触动。

培养阅读感受力是第一步

  今天我们怎样才有可能走进经典?
  在丛新强看来,阅读文学经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从原典本身出发,不要受太多文学史既成观念、既有研究的影响。读一遍之后,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参考相关的研究,寻找二者之间的距离,然后再进一步阅读,这样才能得出自己的判断。”
  此外,“经典只读一遍是不够的。现在很多学生所谓的阅读,就是只读一遍。但读过,不等于读懂。有效地阅读,至少要经过三五遍。”丛新强说。他以小说为例,读第一遍可能就是了解故事情节,第二遍才能更清楚地梳理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的遭遇和命运,经过反复阅读后,对小说背后所蕴含的普遍性的人生遭遇和人类命运以及更深层次的关于文化和文明的整体性关怀才能有所体会。
  对文学的认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张丽军倡导一种从个体的独特生命体验出发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的感性阅读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对话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文本的阐述。他认为这样的对话才是真实的、诚挚的、有生命温度的。“培养阅读感受力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进入文学文本的第一步。”张丽军说。
  出于这种考虑,在课堂上,他用对话的方式开启经典阅读。因为对话是互相启发的,只有在对话中才容易发现问题。对于文学,答案从来不只有一个,面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思考正显示出文学经典的魅力。
  比方说,在带读、分析《骆驼祥子》一书时,就有同学不认同于祥子的悲剧命运是奋斗模式的失败这一为人普遍接受的说法,而是从物质的打击这一更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物质是与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挂钩的,是带给祥子踏实感与成就感的东西……物质的打击将祥子带入了迷茫、虚无和对生活理想的不信任中……从物质上的满心欢喜积累到不知所因地被洗劫一空所产生的生活幻灭感才是祥子丧失人生理想的开始……”张丽军认为,如果能听到这些不同的声音,那么阅读经典的意义或许就部分达到了。(大众日报)

#关注2022贵阳市两会#【人才兴市,着力汇聚“强省会”的智力支撑!写在2022年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四)】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贵阳贵安实施“强省会”行动的起步之年。在奋进“十四五”、推动“强省会”的新征程上,贵阳贵安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总量有提升、高端人才有突破、平台建设有进展、服务保障有创新、作用发挥有成效,全市人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强省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人才入筑,人才兴筑。如今,随着各类创新人才“落地生根”,贵阳贵安已成为聚才的“洼地”、用才的“高地”、留才的“福地”,已成为无数人才就业创业的热土。在推进“强省会”新的征途上,大家尽展才华、各显神通、展现抱负,与贵阳贵安携手共进、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打造聚才的“洼地

上个月,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才招引行动在贵州大学举行,1091家在筑央企制造业企业、省属国企和贵阳贵安重点产业企业线上线下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3878个,为在黔高校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

“我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看到这家公司还不错,想抓住这个好机会尝试一下。”贵州大学2022届毕业生周小朝说,为了这次招聘会,他提前准备好了简历,应聘了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的技术岗位。

2021年,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推动人才“强省会”,贵阳贵安相关部门以省内高校的27.58万名2022届毕业生为重点对象,启动实施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对所有到贵阳贵安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零门槛”落户;来筑求职的毕业生可免费7天入住“筑梦驿站”;对申请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入住的,给予最高30%的租金补贴。

搭建系列“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平台,进一步为创新创业政策咨询、项目落地、成果转化等提供“直通车”服务,积极打造全方位的资金扶持体系,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优厚的人才政策是贵阳贵安引才的诚意,也让毕业生对贵阳贵安的发展充满信心。“尤其了解到宣传视频里提到的“筑梦驿站”、租房相关政策,看到整洁干净安全的居住环境,更是给足了我们女孩子安全感。我以后想留在贵阳,从事大数据相关的行业。”贵州工商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刘玲燕说。

吸引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只是贵阳贵安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聚才“洼地”的一个缩影。2021年,贵阳贵安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锚定工作目标,做好系统谋划,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制度,加强工作保障,着力凝聚人才工作强大合力,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

强化顶层设计。编制《贵阳市“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明确2025年人才总量达到160万人以上,研发人员突破20万人,提高人才增量在城区新增人口中的占比,以创新人才集聚推动“强省会”目标实现。

优化人才政策。以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企业为支持对象,出台实施33个“强省会”系列人才政策及细则,降低企业的引才用才成本。鼓励在筑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贵阳贵安兼职创新、在职领办创办企业,实施编制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独立薪酬制度,推动产学研深度对接。2021年累计兑现资金5088万元,拨付研究经费3000万元,投入应用研发资金6178万元。

加强工作保障。及时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将原来28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扩充到32个。成立“强省会”人口人才指挥部,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和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

回顾一项项政策、一个个方案、一条条措施,无不体现了贵阳贵安抓好人才工作的用心细心精心以及对人才的重视、爱惜。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 打造用才的“高地”

张小平是贵安新区湖潮乡的村民,去年春节后,他放弃了在东莞的工作机会,应聘了恒力(贵阳)产业园的生产操作工。“看到企业发布万余个岗位招聘信息,有行政、土建工程、操作工、水电工等岗位,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一应聘就成功了。”张小平说。“现在下班就可以回家,收入也不错,感到很安稳。”

如今,许多像张小平一样的人才,乘着贵阳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的东风,在家门口就实现“人尽其才”。人才兴,产业兴。贵阳贵安深知,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是“强省会”的制胜法宝。

为此,贵阳贵安以“强省会”行动目标为导向,聚焦重点项目、产业聚才、重点群体、优势资源,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打造用才的“高地”,以创新人才集聚推动“强省会”目标实现——
在聚焦重点项目上,围绕重点产业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引“123”计划,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推动高层次人才赋能“强省会”。2021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700余人,直接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中国工程院院士宫声凯2个院士团队和30支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华为云全球数据基地投入运营,带动2万名创新人才到贵阳贵安工作。

在聚焦产业聚才上,坚持产业和人才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编制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11个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发布重点产业目录和人才需求目录,高标准谋划推动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2025年引培各类产业重点人才7400人以上,2021年已引培1890余人。

在聚焦重点群体上,持续推进黔籍人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系列人才培养工程。2021年,遴选培养700余名青年人才,分级分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6.7万余人次。

在聚焦优势资源上,依托开发区及各类园区,打造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以优质平台集聚创新人才。2021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工程研究中心2个,新增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建设首批专家工作站15个。

如今,在贵阳贵安,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打造留才的“福地”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贵阳贵安深知,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在人才快速流动的巨大洪流中,“留住人”一定程度上比“引来人”更难。

2021年,贵阳贵安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强化人才服务,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聚才、用才的产业环境、创新环境和安居环境,形成重视人才、尊崇人才、关爱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奋力打造留才的“福地”。

建立“人才日”工作机制。举办贵阳贵安“人才日”主题活动暨区域人才发展研讨会,共计开展系列主题活动114场,开展贵阳贵安“筑人才·强省会”2022届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筑人才·强省会”的品牌效应初显。

建立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在市县乡三级选派人才服务专员3503人,点对点服务1780家重点企业,为重点企业和人才提供“主动联系、靠前帮扶、精准施策、方便快捷”的联络服务,累计帮助企业引进人才231名、搭建平台40个、解决困难问题172个、协调申报项目58个。

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慰问各类专家198名,组织245名专家和654名“贵阳的人才服务绿卡”持有人进行免费体检。开通贵阳贵安“96567”人才服务热线,在贵阳国际人才城挂牌运营贵阳贵安“人才之家”,2021年以来共受理人才服务咨询8100余人次,办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服务事项764件。以贵阳人才大厦为产业园核心园区,成功申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健全配套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提供更多优质学位,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以安心发展、舒心生活的环境引人才、聚人才。

贵阳还探索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改革,着力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机制环境。“贵阳市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改革试点”被列为2021年唯一一个人才领域的省级改革试点。

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聚人才的“聚宝盆”。肥沃的创新创业土壤、多元化的优惠和帮扶政策、舒适的人才环境,让贵阳贵安吸引更多人在此筑梦,让各类人才创业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我和同学分别从深圳、山东、河北来贵阳创业。吸引我们的首先是政策,贵阳市把大数据发展作为战略目标,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前景。”贵州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志勇说,贵阳的人才环境很好,创业还享受到了人才绿卡优惠和人才公寓,自己也从“贵漂”慢慢变成了“贵定”。

广邀四海精英“筑人才”,汇聚八方智慧“强省会”。在推进“强省会”新的征途上,贵阳贵安将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引进“精度”、拓宽人才工作“广度”、彰显人才服务“温度”,奋力推动人才大汇聚,努力成为“全省人才蓄水池”。

#关注2022贵阳市两会#【人才兴市,着力汇聚“强省会”的智力支撑!写在2022年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四)】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贵阳贵安实施“强省会”行动的起步之年。在奋进“十四五”、推动“强省会”的新征程上,贵阳贵安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总量有提升、高端人才有突破、平台建设有进展、服务保障有创新、作用发挥有成效,全市人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强省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人才入筑,人才兴筑。如今,随着各类创新人才“落地生根”,贵阳贵安已成为聚才的“洼地”、用才的“高地”、留才的“福地”,已成为无数人才就业创业的热土。在推进“强省会”新的征途上,大家尽展才华、各显神通、展现抱负,与贵阳贵安携手共进、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打造聚才的“洼地

上个月,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才招引行动在贵州大学举行,1091家在筑央企制造业企业、省属国企和贵阳贵安重点产业企业线上线下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3878个,为在黔高校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

“我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看到这家公司还不错,想抓住这个好机会尝试一下。”贵州大学2022届毕业生周小朝说,为了这次招聘会,他提前准备好了简历,应聘了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的技术岗位。

2021年,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推动人才“强省会”,贵阳贵安相关部门以省内高校的27.58万名2022届毕业生为重点对象,启动实施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对所有到贵阳贵安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零门槛”落户;来筑求职的毕业生可免费7天入住“筑梦驿站”;对申请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入住的,给予最高30%的租金补贴。

搭建系列“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平台,进一步为创新创业政策咨询、项目落地、成果转化等提供“直通车”服务,积极打造全方位的资金扶持体系,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优厚的人才政策是贵阳贵安引才的诚意,也让毕业生对贵阳贵安的发展充满信心。“尤其了解到宣传视频里提到的“筑梦驿站”、租房相关政策,看到整洁干净安全的居住环境,更是给足了我们女孩子安全感。我以后想留在贵阳,从事大数据相关的行业。”贵州工商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刘玲燕说。

吸引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只是贵阳贵安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聚才“洼地”的一个缩影。2021年,贵阳贵安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锚定工作目标,做好系统谋划,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制度,加强工作保障,着力凝聚人才工作强大合力,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

强化顶层设计。编制《贵阳市“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明确2025年人才总量达到160万人以上,研发人员突破20万人,提高人才增量在城区新增人口中的占比,以创新人才集聚推动“强省会”目标实现。

优化人才政策。以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企业为支持对象,出台实施33个“强省会”系列人才政策及细则,降低企业的引才用才成本。鼓励在筑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贵阳贵安兼职创新、在职领办创办企业,实施编制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独立薪酬制度,推动产学研深度对接。2021年累计兑现资金5088万元,拨付研究经费3000万元,投入应用研发资金6178万元。

加强工作保障。及时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将原来28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扩充到32个。成立“强省会”人口人才指挥部,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和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

回顾一项项政策、一个个方案、一条条措施,无不体现了贵阳贵安抓好人才工作的用心细心精心以及对人才的重视、爱惜。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 打造用才的“高地”

张小平是贵安新区湖潮乡的村民,去年春节后,他放弃了在东莞的工作机会,应聘了恒力(贵阳)产业园的生产操作工。“看到企业发布万余个岗位招聘信息,有行政、土建工程、操作工、水电工等岗位,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一应聘就成功了。”张小平说。“现在下班就可以回家,收入也不错,感到很安稳。”

如今,许多像张小平一样的人才,乘着贵阳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的东风,在家门口就实现“人尽其才”。人才兴,产业兴。贵阳贵安深知,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是“强省会”的制胜法宝。

为此,贵阳贵安以“强省会”行动目标为导向,聚焦重点项目、产业聚才、重点群体、优势资源,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打造用才的“高地”,以创新人才集聚推动“强省会”目标实现——
在聚焦重点项目上,围绕重点产业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引“123”计划,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推动高层次人才赋能“强省会”。2021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700余人,直接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中国工程院院士宫声凯2个院士团队和30支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华为云全球数据基地投入运营,带动2万名创新人才到贵阳贵安工作。

在聚焦产业聚才上,坚持产业和人才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编制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11个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发布重点产业目录和人才需求目录,高标准谋划推动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2025年引培各类产业重点人才7400人以上,2021年已引培1890余人。

在聚焦重点群体上,持续推进黔籍人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系列人才培养工程。2021年,遴选培养700余名青年人才,分级分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6.7万余人次。

在聚焦优势资源上,依托开发区及各类园区,打造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以优质平台集聚创新人才。2021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工程研究中心2个,新增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建设首批专家工作站15个。

如今,在贵阳贵安,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打造留才的“福地”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贵阳贵安深知,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在人才快速流动的巨大洪流中,“留住人”一定程度上比“引来人”更难。

2021年,贵阳贵安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强化人才服务,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聚才、用才的产业环境、创新环境和安居环境,形成重视人才、尊崇人才、关爱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奋力打造留才的“福地”。

建立“人才日”工作机制。举办贵阳贵安“人才日”主题活动暨区域人才发展研讨会,共计开展系列主题活动114场,开展贵阳贵安“筑人才·强省会”2022届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筑人才·强省会”的品牌效应初显。

建立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在市县乡三级选派人才服务专员3503人,点对点服务1780家重点企业,为重点企业和人才提供“主动联系、靠前帮扶、精准施策、方便快捷”的联络服务,累计帮助企业引进人才231名、搭建平台40个、解决困难问题172个、协调申报项目58个。

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慰问各类专家198名,组织245名专家和654名“贵阳的人才服务绿卡”持有人进行免费体检。开通贵阳贵安“96567”人才服务热线,在贵阳国际人才城挂牌运营贵阳贵安“人才之家”,2021年以来共受理人才服务咨询8100余人次,办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服务事项764件。以贵阳人才大厦为产业园核心园区,成功申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健全配套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提供更多优质学位,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以安心发展、舒心生活的环境引人才、聚人才。

贵阳还探索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改革,着力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机制环境。“贵阳市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改革试点”被列为2021年唯一一个人才领域的省级改革试点。

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聚人才的“聚宝盆”。肥沃的创新创业土壤、多元化的优惠和帮扶政策、舒适的人才环境,让贵阳贵安吸引更多人在此筑梦,让各类人才创业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我和同学分别从深圳、山东、河北来贵阳创业。吸引我们的首先是政策,贵阳市把大数据发展作为战略目标,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前景。”贵州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志勇说,贵阳的人才环境很好,创业还享受到了人才绿卡优惠和人才公寓,自己也从“贵漂”慢慢变成了“贵定”。

广邀四海精英“筑人才”,汇聚八方智慧“强省会”。在推进“强省会”新的征途上,贵阳贵安将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引进“精度”、拓宽人才工作“广度”、彰显人才服务“温度”,奋力推动人才大汇聚,努力成为“全省人才蓄水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再加上歼20和歼16,东方大国空军有了一支相当客观的三代机战队和四代机战队,由于歼10C还在量产列装的阶段,其飞机性能很新,改进潜力很大。至于歼10D这边,可能
  • 10年了,她走过了一条极其煎熬的路,终于将本该在2015年苏州世乒赛上就应获得的女单冠军夺到了手中。2017年世乒赛后,失望的小枣几乎一度退役,但她最终战胜了自
  • 药品使用已纳入医保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之前也有报道称这个药品比较贵,约1万元一针,现在进入临床使用,患者该如何负担这个药费?她进一步解释说:“原来
  • 均胜电子在互动易上回复称,公司和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合作目前已经获得多款车型的订单,预计会在未来22年、23年有量产车型推出。华为在2020年发布智能座舱解决方
  • 其中:1)5G基站设备行业景气度将开始阶段性上行, 建议关注5G基站建设受益的通信设备领域;2)光模块:数通光模块与以太网交换机为配套关系,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
  • 从前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现在疫苗应用的监测结果来看,没有发现“80岁老人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王贵强: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感染的,所以人群聚集度高
  • 去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度普利尤单抗也同样改变了这个疾病在中国的治疗现状。“有一些医院学科发展是走在前沿的,比如我们的皮科、肾内科的
  • 谓慧斌曰,佛与大势至菩萨,及诸童子,接我到西方去,随默持佛号,不数分钟即逝。初十夜,侍病者,及诸眷属,见彼口念佛号,手作拜势者十余次,遂睡去。
  • 这期采访的人是罗振宇,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弹幕那么多人骂他。北大早已经不是那个北大了,什么牛鬼蛇神都能进,想想也挺讽刺,一个沽名钓誉的学术混子,被包装成中国女版默多
  • 明年蛋黄酥就要去幼儿园了,我妈也一直让我去找工作,我都在家呆了这么久,就是以前学的那么点东西也通通还给老师,压根不知道自己能做啥。很多这种产后基数偏大的宝妈,选
  • 【送娃稿】需要开团,如果有意向的妈咪可以小窗,画师是本人,可以帮忙改稿,可能之后还会再改改且标明为有属性属性为诡秘之主当中的角色,开团后若成团圈内优先条件是成团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太阳]#每日一善# 善良是一种传递,用言行把善传递给别人,让人感受并且放大,是最大的善 ,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身上保有父母
  • 从管护员手中配备的巡护终端设备,再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大数据中心平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智能巡护带来的便捷随处可见。智慧之城板块在智慧之城区域,通过视
  • #雨天行车安全#近几日晴好天气成功“霸屏”闷热持续在线,别急,25日下午到26日白天,鲁南地区天气多云转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半岛地区天气晴转多云,其
  • 灰眼新品 | 朦胧金属 错落穿梭 烟与镜视线感项链:一侧磨砂条金属另一侧镜面链条与金属透过中间澄澈亚克力由左至右刻画从朦胧穿透到清晰的过程 烟与镜通透手链:融入
  • ”#孟晚舟即将回到祖国#太开心了,真的太开心了,住校期间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直到二十七号升旗那天我才从校长的讲话中知道,孟晚舟回国了,刹那间就要哭出来今天翻翻公众
  • 再来看一组蛮帅的搭配 这个小吊带我都不知道出境几次了 太好搭了 建议你们人手一件 玫瑰花西装 我们的这期的重磅 廓形西装➕手工盘花 用的是50精纺羊毛 细腻柔
  • 一切就全都圆满啦……#三谢# “呦呦的内在我也喜欢,像这样脾气差的你,像这样性格恶劣的你,像这样动不动喜欢说分手闹别扭的你…包括你的全部….我都特别特别喜欢”“
  • 他按事先的准备虔诚地地检讨自己,梅先生打断了他,说,别讲了,你有什么事吗?东方曜气得咬牙切齿,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没绯闻被拍是一码事,可这小记者也太烦了吧。
  • DHD玩的是真真实实空投,不像其它币一空投给你几个亿,结果一看也没值几分钱,DHD一个空投币现在价值近7U,只要有TP钱包都可以去领取哈!游客们纷纷点赞,都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