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母亲节》

2020.5.10

从红尘讲,古语云: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百善孝为先。又是母亲节,再看到这两句话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受,真是道尽红尘人心啊!

一句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仿佛我们没有当父母之前,就可以理所当然不懂得父母生养之恩,仿佛父母所有的辛劳付出,甚至父母可以为我们生为我们死,就可以视而不见。不为父母不知恩,那为人父母之后呢?自己的儿女又成为了心心念念牵挂的核心,而且,看儿女的目光和心跟看父母就是不一样,拍拍良心,不是这样吗?由此看来,我们不孝,百善孝为先,不孝又何来善?这是历代祖先的忠告,不会错,照尽了红尘人心。但红尘中又有几人承认自己不孝、不善呢?这就是没有破迷开悟的红尘人心,以“我”为是的小人之心,以此心在红尘,故事事诸难顺,一切都是点化,我们却不能照见,因此不能改变。所以,红尘后天人心,无真孝,红尘无真善。

再说,我们为人父母者破迷开悟了吗?真的活明白了吗?什么是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真相是什么?什么是命运?人最终的归属是什么?如何能改变命运?如果我们无知,又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能给他们什么?结果真的就是爱吗?看看如今的世界,有多少未出生就夭折的孩子?有多少抑郁、病死、横死,甚至被自己父母害死的孩子?有多少因无知而误入歧途乃至犯罪的孩子?又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重复着父母苦难的命运?现在社会的亲子关系都好吗?真的有爱和孝吗?每个人都有双重身份,既是父母又是孩子,这种双向的亲子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主体架构,今天的社会现状人人有责,所以人人当反思,对上对下是否做到了真孝真爱?父母有病你能让他们健康吗?孩子遭遇人生的转折你能引领和改变吗?你知道一切发生背后的因缘、因果、真相吗?古语有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何为医?古医乃神圣之业,可疗人心疾,解因化果,治未病而使不致于病。由此可见,此为毉,先天德道所成,而非现代之医,后天小我人心所成。但是你知道吗?现代后天之医,即是因德降道滑而退化的凡俗小人,只要无我,即可德道回归于心,即可德升道涨,开发潜能,重新成为先天本来之毉,即是道毉百病,可化解天地人之危机,此乃大孝之为道,则红尘小孝小爱自在其中,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旨。

何为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者、母者皆为本源,先天德道也。所以母性的实质为天性、本性,乃无我之爱,乃天道之爱,方为真爱。故母性无分男女,人人皆有之本心本性,但都被累世轮回的红尘后天人心所覆盖,故不见本心难明本性,命运完全被累世以“我”为根的因缘所操控着,活在因果里,不能自拔,不能自知自觉。

人不觉知,红尘的母爱都是后天意识,所以,很多时候母爱变成了一种所有和掌控,对儿女的教育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都是以“我”为模板,孩子的命运又能好到哪里呢?甚至有很多爱成其害,不仅阻碍了孩子的天性,甚至造成孩子叛逆,反其道而行之,酿成悲剧,追悔莫及。

同样的道理,我们作为儿女呢?你知不知道,父母也是凡夫俗子,同样背负着累世的因果业力,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俗话常说生育之恩大过天,故曰百善孝为先。同样生而为人,同样有历经累世轮回的灵魂,同样具足本心本性,即始终觉醒的天魂,同在天地之间,同在红尘,同在生活中修行,其实,灵魂之间的都是平等的、独立的,并不是相互依存、依赖的,最终都得看破红尘关系假象,出离红尘,唯厚德载物以德承载。在红尘皆蒙昧的人群,就看谁能先觉醒,谁能先担当。先知先觉先行,即是大德,必得天地相助,大德必成大业。德为一切根本,为一切之心,为一切之始,为一切之母,为一切之归属。德为道之心,大德必成大势,天道不可违。

“人类命运共同体”即是本源之德,是根、是源、是始、是母,是引领,是归属,得道者有天地相助,注定了中国的强大。“人类命运共同体”将阴阳合于道,将父母情怀融合为一,这是真正的爱民如子为天下,民乃本也,人之本、国之本、天之本。

我们既是儿女又是父母,但无论何种身份,都首先是人,是人即当归本,返观内照即见本心本性。唯有回归本心本性才能成为真人,真人才能有真心,才能为慈父慈母,才能为孝子。

家以国为天,国以道为天,家国皆以人为本,唯有人心归德,才有真心、真情、真爱,才能家国乃至天下福禄泰安。

由此可见,孝母、护子皆是爱人,爱人必爱家,爱家必爱国,爱国必当心怀天下,所以,不管你是工农商学兵师,还是官家与白丁,都当怀有此心,同心同德,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和使命,否则,即是失本,恐怕连个“人”字都难为吧!

母亲节,不是让我们只在今天想起还有个母亲,得给她过节,华夏文明以德为心,“母”乃本性也,通过真心、常态的孝母可回归本心本性,以孝可入道,唯有心在道才能真孝,故曰孝道。母亲节,只是365天中的普通一天而已,本心安在,回归于德,天天都可悟道,天天都是母亲节,天天、时时都能以慈母之心爱人爱天下,这就是红尘即是道场,生活即是修行,最终可超凡入圣,回归天人合一,这就是践行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华夏文明的传承。

云禅慧明

《金刚经》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十段(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世尊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做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回答说:甚多、世尊!这里说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到底有多大呢?
三千大千世界含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无数多的小世界。地球属于小世界里最小的单元世界,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水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空天。
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东方持国天王守护。南赡部洲:即地球,南方增长天王守护。西牛贺洲:西方广目天王守护。北俱芦洲:北方多闻天王守护。这四大部洲叫做四天下。
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大智度论》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
可见三千大千世界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用无量无边来形容,也不为过。所以须菩提回答佛说:这个人用遍满地球、遍满四大部洲、遍满二十八重诸天、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做布施,所得福德,甚多!甚多是好多呢?连须菩提也找不出一句适当的话来形容这个多,所以只好用了个“甚多”来解释,总之,这个甚多就是多得不得了的意思。
这里说用这么多的七宝来做布施,那么“七宝”又是什么呢?七宝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是非常有价值的宝贝。在佛经中,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这里采用与《金刚经》相关的《大般若经》所说七宝是“黄金、白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一般认为,佛界有三宝、即:佛、法、僧;佛教有金银等七宝。得佛法僧三宝而国泰、得金银等七宝而民安。
七宝另表法七觉支,七觉支是通向菩提的七种修行方法,为大小乘之通目,所谓‘觉支’,意为觉悟的部分,指到达开悟之前的修行项目。在三十七菩提分法中,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修行法,这主要与禅定有关。修此法门前,当依次修数息观、四念处观,然后才修七觉支,这样就可证悟声闻智,入解脱道。七觉支即:
一、择法觉支:以智慧拣择法之真伪。二、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三、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四、轻安觉支:修止观入法界次第,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五、念觉支: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六、定觉支: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七、行舍觉支: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
须菩提回答佛说:世尊!我说这个做广大布施的人得福甚多,其实这个甚多还是有数可算的,这些布施的珍宝只是遍满了三千大千世界,还没遍满华藏世界,即使是遍满了华藏世界,还是有数可算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这种福德是在有为法中修的,而不是无为法的“福德性”,所以如来说得福德多,这个“多”犹在三千大千世界的计算范围内,不是无限多,只有得了福德性才是无限多。那么什么是“福德性”呢?
欲知福德性,首先应明白人造善恶二业,或修福德,都不离自性,自性即佛性,换句话说,“福德性”就是佛性。佛性不仅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还遍满整个华藏世界,无处不遍、无处不满,是不能用数字和多少来计算的。布施只能得福德,福德可用多少来形容或计算,而佛性是功德,功德是无法形容、更无法计算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功德胜于福德的道理,于是佛说:如果有人,能受持《金刚经》中一首“四句偈”,并将这首偈颂的道理讲给他人听,这个人所得福德比那个用七宝布满三千大千世界做布施的人,还要多。
上面说的“四句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四句每句字数相等的话,组合起来就是一首偈,可押韵可不押韵,只需文意连贯,读诵通顺即可,是古印度的一种诗歌体裁,与我国讲究音韵平仄的绝句律诗不同,但在限制字数和句数的格式上却有相同之处,是佛经中常用的语法体裁。
现举一则“四句偈”的范例,比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四句偈”。偈义是世尊告诫众生:想以色像见如来或一切有所求都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行的是邪道,不能见如来;而应反观内照以求真谛,才是正道,才能得如来法身。如果能将这个意思讲给他人听,就可获得无量多的福德。
佛说如果有人将经中一首“四句偈”的道理讲给他人听,所得福德比那个用七宝布满三千大千世界做布施的人,还要多。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用七宝做布施是财布施、而为人讲经说法是法布施。财布施得福德,福德只能在轮回中得善果,但不能出生死,善果终将会在轮回中逐渐消耗殆尽,不能永远享受;而法布施得的是功德,功德已超越了轮回,所得善果,永恒不灭,永远都可以享受。所以如来说这个做法布施的人其福胜彼。那么其福胜彼是什么缘故呢?
佛说:须菩提!十方一切诸佛,及诸佛成就无上正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是从这《金刚经》中所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能理解这句话,就是其福胜彼的缘故。那么该怎样理解“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的道理呢?
可以这样理解:这里说的“佛法”是指由佛亲口说的三乘方便法和一乘究竟法,这些法因为是佛说的,所以称为佛法。既然是佛法,那么佛为什么又说是“非佛法”呢?“非”为不是的意思,那就是说“非佛法”指的是:不是佛法。
显而易见,佛在这里是用“非佛法”否定“是佛法”,为什么要否定呢?因为说“是佛法”就着佛法相了,真正的佛法是离言绝相的,需离语言相、文字相、一切相,只有离了这所有的相,从心地反观内省,才能悟入真正的佛法,这个真正的佛法是一定要否定有相的佛法,否定后,就叫“非佛法”,非佛法就是真正的佛法。如果著相执佛法为是,就会落入有为法中,处处生执着,不能得真解脱。这就是:“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的道理。

[鲜花]天台宗第十八代祖师临海市东掖山白莲讲寺神照本如大师略传

神照本如大师(981或982年~1050或1051年),族姓林氏,乃四明句章(今宁波慈溪)人。
初受业剃度于本郡国宁寺(今宁波鄞州区国宁寺),后依止天台宗十七祖四明知礼法智大师座下,为知礼大师座下三位最出色弟子之一,修为高深,敏慧博知,不仅广受世人称颂,也普受同门的尊重。《佛祖统纪·本如传》赞其“初依法智,于千众中,有少俊声,史典词翰有法则,为世所爱。”
据《释门正统》所载,本如大师初依止知礼大师时,曾向知礼大师“请益经王义”,知礼大师回答说:“为我作三年监院,却向汝道。”本如大师即谨遵知礼大师旨意,勤勤恳恳履行职责,一心一意服务常住。
待三年期满,又向其师请益,其时知礼大师厉声一喝,复呼云:本如。师豁然有悟,即说颂曰:“处处逢归路,头头复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知礼大师直下印可说:“向来若为汝说,岂有今日?”
本如大师虽是天台宗僧人,属于教下,然考本如大师悟道的经历,则其悟处实与禅宗门下,别无二致,这完全可以从他的这首悟道偈中看得出来。

北宋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 年),遵式大师应杭州刺史薛颜之命,入主灵山精庐(古天竺寺)。不久灵山忏讲不绝,法务繁忙,四远来归的繁荣境况,使他再无暇旁顾东掖山弘法事务,故遵式大师专程赴知礼大师会下,求其举荐才俊,继席东掖。
关于此一求荐情节,《佛祖统纪》记载云:“祥符四年(1011 年),慈云(遵式大师)迁灵山,亲往法智(知礼大师)会下,求可为继。法智(知礼大师)曰:当于众中自择之。慈云(遵式大师)阅视至师(本如大师),即云:斯人可也。”
本如大师旋即被遵式大师“授以东山学者”。自始本如大师即在东掖山能仁寺大开法筵,历三十年,众常五六百。在此期间,先后宣说《妙法莲华经》、《涅槃经》、《金光明经》、《观无量寿经》、《请观音经》、《摩诃止观》、《观心论》、《金刚錍》、《观音别行玄记》等经论,皆讲解了六、七遍。
本如大师勤于讲说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修忏,尝集百僧修法华忏,长达一年,瑞验屡见,北宋庆历二年(1042)七月,驸马李遵勗(xù)奏请朝廷,宋仁宗感念其德,赐“神照法师”之号及紫衣袈裟,并智者之教文四千五百卷,以资讲说。
本如大师除讲忏之外,其晚年则专行净土,慕庐山之风,与丞相章郇公及诸贤于能仁寺西南隅,结白莲社,一心念佛,宋仁宗钦其道,遂赐“白莲庵院”匾额。
白莲庵院始由本如大师结屋为庵,仅六七年遂成巨剎。后乃以能仁(寺)山林三分其一,指岭为界,以供白莲庵院樵薪。据《佛祖统纪》云:“(本如大师)尝于寺西南隅,见一虎睡,以杖击之曰:此非汝睡处。虎俛(fǔ俯)首而去,后于虎卧处结屋为菴,归闲其中。”
关于白莲庵院,除为虎卧奇特之地外,另尚别有神奇故事。据《佛祖统纪》云:“先是有五通神居于此,师每禅坐,必连床升行空中,师未尝问。一日,五神请曰:师既踞吾居,乞于此向山冈,建祠塑像,已备泥在山矣。师往视冈上,有新泥一垛,以之塑像无所余。”

本如大师也圆寂辞世于白莲庵院,但关于其辞世具体年份,宋代天台宗学者所作史籍记载却存有异说。其中,南宋宗鉴法师编撰的《释门正统》卷六,认为本如大师圆寂于皇祐二年(1050年);成书稍晚,由南宋志磬法师编撰的《佛祖统纪》卷十二,则认为是皇祐三年(1051年),两者相较仅差一年。虽成书较早的《释门正统》所载似更为可靠,但也不足以证明《佛祖统纪》的记载有误,所以本如大师圆寂于公元1050年或公元1051年似皆有可能。
若按《佛祖统纪》记载,本如大师逝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及世寿70岁来推算,其应出生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而若按《释门正统》所载,其寂于皇祐二年来推算,则其当生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至于二书皆谓大师“腊五十三”,到底是僧腊,还是戒腊,则难以判定。
本如大师圆寂前后,曾出现诸多祥瑞异象,据《佛祖统纪》云:“皇祐三年(1051年),五月十八日微疾,即升座说法,与众诀别。其夕,法堂藏阁、方丈栋梁皆折,锺鼓击之无声。江上渔人见云端有僧,西向而去。诘旦,右脇安庠而逝,时天气盛热,异香非常。明年(1052年)三月,塔全身于寺北,门人启钥,视尊容如生,爪发俱长,有大莲华,产于塔前。”故后天台宗诗僧梵才大师祭文有“圆寂经岁,肉体如生”语。
《释门正统》云:“师轻乐财施,弘教为己任,敝衾坏衲,裕然以老。”仅此一言,可说是对本如大师一生最为客观的评价了。

本如大师著有《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二卷及《仁王忏仪》,后者今已不存。《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则注释至十种境界时停笔,后由其高弟处咸大师续而全之,镂版施印达万卷,此书现存于《卍续藏》第35卷之中。
本如大师一生嗣法弟子甚多,著名者如法真处咸、神悟处谦、楂庵有严、天台元璪、承天择仁、永嘉元掺、天台宝织、杭州义全、台州怀雅、承天法宝等诸师。
本如大师一生另尚显有诸多神异境界,如据《佛祖统纪》所载:“师尝于天台邑中,为众施戒,方秉羯磨,忽有光明,自智者塔、国清寺、赤城山,交射于法座之上。”“又因供千佛、饭一千贫人,置华于席下,佛座华应不萎而反萎,贫人座华应萎而反不萎,举众为之叹异。”
  
附 记:
问宣子记曰:(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春,住山鉴堂谓:师塔当方丈后,狃(niǔ)于风水非宜之说,将迁之。破土数寸,香气袭人,棺上产莲华一茎,光明奕奕。暨发函,慈颜俨然,须发长垂,衣被不坏,舍利满龛,一众惊叹,于是亟掩藏之。
镜菴论之曰:法师血肉之身,衣被之饰,在土二百年而不坏,非夫戒定慧三昧之力所持,畴能若是。人或以轻发祖塔,咎鉴堂者,非夫假此日之启视之,曷足以知法师正报亲依、坚固不坏之瑞?为此举者,其祖冥使之乎(《观经疏》以华座观为亲依,今以衣被例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肖战我喜欢你 我喜欢肖战肖战星途璀璨,未来可期!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螺狮粉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
  •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 真的很感動呀……嬋嬋烈烈,一直覺得不會擁有的寶貝,結果群裡的夥伴幫忙收到了!#垂直领域点亮计划# #天天正能量#今天打开某音就TM遇到互联网SB,怎么地了呢,追
  • #二手书[超话]#包1:我行3亲签 解药漫画亲签 小行星1亲签 盗墓笔记全套9册(没有盒子) 一共380 包2:我行1亲签 我行23印特 镇魂2
  • 人生太短啊,有时候我总想等到安稳了再做一些事情,这几年始终觉得自己像风中摇曳的树叶,想等到风平浪静再扎根,也终不能静下心来做一些事情,变得十分浮躁。厨娘也许是我
  • 世界界上没有永恒的懦弱,也没有永恒恒的坚强,万事靠自己,但是一定要放下懦弱,活的有尊严,活出出你你的坚强,才才才真正的体体现你的自信和力量量,你的活才更有价值!
  •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QQ音乐小径窗前 青竹无言一抹桃花红流苏帐里 香帘半卷伊人红妆暖一曲瑶琴 画情丝柔长 落心弦待时光回流 摘星月入素锦
  • #肖战[超话]##这就是骨相美人吧# 看了一位抖友对文字的感悟,突然间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演员即便天天营销哭戏,我依然不能感同身受,而有的演员哪怕没有哭,我却感到了
  • /名字忘了 味道也忘了只记得分量很ok的 小猪说可能我们吃饱了 最后吃这个有点腻 中规中矩的炸虾球吧hhh 总的来说 这家店真的无比推荐 反正我是一定会再去的秋
  • #大连正畸##大连隐适美# 【隐适美正畸|深覆合+深覆盖+牙列拥挤,正畸改变“脱胎换骨”】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面下三分之一的美
  • ​5.橘子 有些药物和食物之间属于相克的关系,而橘子和降压药就是如此,橘子当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而高血压患者都会缺钾,吃完橘子再吃降压药会产生反作用,降压效果
  • .【译文】白鸥栖落水滨,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问:夜泊溪畔是被风雪所阻,不得以停泊;还是无所去处,情愿留下?.【译文】白鸥栖落水滨,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问:夜泊溪
  • 呵,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 【水果店的诗人#如何把一地鸡毛的生活过成诗#】 “我被香气熏倒,困在这热烈中”“透明的眼睛,在大街上,寻找他的心上人”……  在浙江绍兴诸暨春江路,47岁的老赵
  •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
  • 然后就是通了很多宵之后,发现有点睡觉的机会都会觉得自己好幸福,越来越知足啦!再见一面吧,趁着现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你我正当年少,再见一面吧,在没有外人的地方我想和
  • ❸ ❤︎遇见|始终如阳光绚烂夺目… 思念|一直如雪般洁白无暇~ 越来越喜欢… 有了你的我的世界|充满了快乐的味道~ 我知道… 那是满满的爱意|那是追随的温馨~
  • 现在才看到3也走了…边看心边在颤抖都不敢转发怕让春看到更难过6和3是从我开始玩微博时就关注了 看着他们长大 是我网上最喜欢的小猫咪 春也真的一直对他们特别特别好
  • 我说的不是这个婉罗:我的目的达成了,你可以走了杨戬:我战死的消息,早就传遍中原了,现在这世上没有杨戬,只有木二郎[开学季]西域女王和她的中原赘婿happy en
  • “其人终不觉知魔着”:被魔所附的这个人,自己也不知道有天魔来着他的身,“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他也是这么说,说什么呢?“受其欲者”:和他行过淫欲的这种人,“亦得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