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普通米面会中毒 患怪病男孩获社会资助】

今年13岁的男孩小皓博从小患有一种怪病,普通的大米和白面、鸡鸭鱼肉等日常食物都不能吃,只能吃昂贵的特制食品。多年来,小皓博的病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015年,小皓博的情况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众多爱心人士向怪病男孩家庭施以援手。7年后,小皓博仍然牵动着人们的心。日前,当得知受疫情影响,小皓博的父亲外出务工遭遇困难时,这些爱心人士再次雪中送炭……

再获爱心资助

“我捐1000元。”“我代表公司捐助1000元。”“我也捐1000元……”4月15日下午,一场公益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向罕见病儿童小皓博伸出援助之手。

活动现场,爱心企业内蒙古博致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陈家沟西北拳社内蒙古分社、呼和浩特绿巨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各捐助1000元,爱心人士聂海兵、李丞各捐助1000元。聂海兵正在读高中的女儿聂清音向小皓博资助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些爱心人士还向张皓博父母捐赠了米面。

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呼和浩特市红十字黄河飞天志愿服务队队长饶巧丽从2015年就开始关注小皓博,并且持续发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助小皓博一家。饶巧丽说,志愿服务队将陪伴小皓博一直走下去。捐助仪式上,小皓博的父亲张忠恒一度哽咽,他说:“是爱心人士的关爱,给了我们一家人渡过难关的信心。”

吃特制食品长大

13岁的小皓博从小患有一种罕见疾病:苯丙酮尿症。这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由于体内缺少一种酶,患儿不能正常代谢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在体内不断积累,就会导致脑损伤。普通的大米和白面、鸡鸭鱼肉等日常食物中含的蛋白质相对较高,小皓博都不能吃。“那些食物对孩子来说就是‘毒药’,会损害他的中枢神经,让他变傻、自虐,甚至死亡。”张忠恒告诉记者。

小皓博1岁9个月时被查出患有苯丙酮尿症,之后只能靠特制饮食来治病。“太贵了,吃不起。” 张忠恒说,一袋1公斤的营养米60元,特制面条用淀粉1公斤40元,一桶300克的蛋白固体饮料290元……随着小皓博年龄的增长,每月所需的特殊米面开销巨大,如今每月的“口粮”费5000元都挡不住。而小皓博在康复学校的费用每月也需要4500元。

张忠恒是武川县哈拉合少乡人,家中世代务农,种植了90亩的土豆。几年前,他的父母相继患癌去世。小皓博被查出患有苯丙酮尿症后,为了能够得到康复治疗,张忠恒将家搬到了呼和浩特市。

盼望加大医保报销额度

小皓博的妈妈告诉记者,特制的食物口感发涩,很难下咽。“可怜的孩子,一辈子吃不上个香东西。怕孩子馋,我们平时也很少吃肉食。逢年过节时做点儿好吃的饭菜,看到儿子眼巴巴地瞅着却不能给他吃,我和他爸心里就特别难受,无法下咽。”巧克力、雪糕、蛋挞……这些同龄孩子们爱吃的零食,小皓博都没吃过。偶尔,爸妈带小皓博到超市购物,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零食,小皓博都没有感觉,有时候求爸爸妈妈买回来,却当玩具玩儿。“网上也有特制的零食,我们只给孩子买过两三次,太贵了。”小皓博的妈妈说。

张忠恒告诉记者,小皓博的口粮都是从北京的定点医院购买的,一年需要花费六七万元,而医保每年最多只能报销1.5万元。“现在得这种病的孩子也不少,报销不了的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14岁以后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盼望国家能给这种病多报销点,延长报销时间。”张忠恒发愁地说,孩子就要到不能报销的坎了,下一步他不知道该咋办。

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给父母看病欠下的债,以及儿子每月的大额“口粮”费用,经常让这个没有固定收入的三口之家陷入危机。“这几年我都是‘拆东墙补西墙’过日子,一次次从绝望中挣扎出来。”张忠恒说。2015年,在媒体的报道下,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开始帮助张忠恒一家,他家库存的价值2万元的土豆募得善款12万余元。张忠恒在赛罕区西喇嘛营子村居住的平房也是一位好心人免费提供的。

这几年,为了让孩子健康活下去,张忠恒四处打工,拼命挣钱,虽然累出一身病,但是对孩子越来越有信心了。

13岁的小皓博身材瘦削,手里经常拿着一部手机。张忠恒说儿子喜欢听音乐。小皓博很好动,不时握握记者的手,一会儿又去抱抱父亲,亲亲父亲的脸。张忠恒说,疾病导致孩子发育迟缓,六七岁了还不会说话、走路不稳,经过康复训练,最近几年,孩子能简短地说话了,也能稳稳地走路了,拿东西也很顺手。在张忠恒眼里,孩子能够康复到现在这个程度,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变化。“我们看到希望了,再苦再累也不会放弃孩子。”张忠恒说。

张忠恒加入了“苯丙酮尿症”微信群,和群里的孩子家长抱团取暖,讨论康复方案、食物购买等问题。“群里一个来自武川县的苯丙酮尿症小患者,父母坚持不下去了,已经放弃,任由孩子随便吃普通食物。”张忠恒痛心地说。

得到社会爱心帮助的张忠恒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加入了红十字志愿组织,条件允许的时候,他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并且多次无偿献血,用自己仅有的能力回馈社会。“我经常和儿子说,是众人把你养大的,长大了一定要回报社会。”张忠恒说。

采访结束时,张忠恒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他早已去贵州打工去了,给孩子筹集“口粮”是他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王利军

【中国这个“法宝”为何不能丢?他们说了实话——】(文/姜涛)这几天,上海等地的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面对来势汹汹、传播力超强的奥密克戎毒株,中国人民正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继续推进“动态清零”政策,为世界抗疫做出新的探索与贡献。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一些呼吁中国“躺平”的声音,认为这样有助于减少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其支持者还举例说,选择“与病毒共存”的国家已不在少数,包括之前坚持清零政策的越南和新西兰等国也都陆续放开了防控。

但当我们回归理性,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的时候不难发现,“躺平”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话语陷阱,本质上是一些国家失败之后的无奈选择。两年多的防控实践已经证明,“动态清零”不仅符合中国实际,也是中国当前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在这方面,一些境外媒体以旁观者身份给出的相对客观中肯的观察,或许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自己的优势、坚定我们的信心。

根据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的说法,“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彭博新闻社近期的一篇报道指出,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合情合理。报道称,中国不必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为放开防控而)担忧的理由,最近在香港暴发的疫情已经导致当地医院不堪重负,尽管这里有亚洲最发达的医疗体系之一,与新加坡和日本等地不相上下。

报道援引外国及香港本地医学专家的话说,香港尚且如此,如果中国(内地)彻底开放,那么医疗系统肯定将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如果中国让这种病毒像在世界其他地区那样肆意传播,“就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病例和死亡”。

这并非危言耸听。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还有超5000万老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的话来说,“这是所有人群中最脆弱的部分,他们一旦感染,重症和死亡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彭博社这一观点得到英媒认同。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3月30日的一篇文章认为,清零政策是最佳选项。文章称,认为清零的做法是“错误”纯属无稽之谈,因为无论是死亡率还是经济增长,从各个衡量标准来看,遵循清零原则的国家都做得更好。

文章提出一个假设令人深思:想想在2020年初,如果每个有能力的国家都采取了清零政策,世界会怎样?文章认为,无可争辩的是,全球死亡人数会大大降低,因感染病毒而陷入漫长病程的人会减少,经济遭到的破坏会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速度会放慢,至关重要的是,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出现。

确实,如果不是一些国家过早选择“投降”,病毒或许不会产生如此多变种。如果有更多国家采取“清零”的做法,人类目前的处境应该会好一些。如果……但这些假设并不能挽回被病毒夺去的生命,实事求是地承认“清零”有效才是目前最该做的。这一点,外媒也早有提醒。

彭博社网站早在今年2月9日就发表题为《为何全世界需要中国的清零政策》的文章称,中国“清零政策”令全世界受益。文章从供应链的角度指出,正如过去两年所表明的,暂时性封闭并不意味着制造商和出口商停工,也不意味着商品无法装船。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源源不断的商品,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会更加迅猛地上涨,各类商品的短缺问题也会更加明显。因此,中国坚持清零政策的时间越长,它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的收益就越大。

无独有偶,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也在2月16日发表题为《中国的新冠感染“动态清零”政策包含对别国的教益》的文章指出,中国采取“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实现了每个国家在两年前曾经寻求的目标:低死亡率和尽可能少的经济混乱。文章称,美国人现在才开始摆脱新冠疫情继续前行,而大多数中国人在2020年就已经是这样了。

今年2月北京冬奥会的完美举办,也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动态清零”、实行科学防控密切相关。埃菲社在报道中写道,北京在大流行背景下举办了其有史以来第二个奥运盛事,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例如将当地居民与运动员隔离开来,让后者一直处于奥运“闭环”中,这一闭环管理的高效广受赞誉。

俄新社援引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的话说:“即使这里(北京)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这是巨大的成就。”



境外媒体还观察到,中国坚持“清零”的具体做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中国不断改进“动态清零”政策以降低其连带损害,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做法。一些地方在很短时间内承受严格限制和不便,但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可以在大多数时间里不受限制。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31日的一篇报道,观察了邻近香港的深圳一些做法后指出,深圳已经成为中国“动态清零”政策如何落地实施的典型例子。根据报道,深圳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封锁和严格监控,并增加核酸检测次数。为减少对经济的干扰,一些工厂在“闭环”管理系统下恢复部分运营——这种模式下,员工在公司园区居住和工作。经过一周封控,这个大都市控制住了由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疫情。

此外,境外媒体还多次提到,中国人普遍支持“动态清零”。《南华早报》报道说,尽管深圳市民出行会被严格执行核酸结果查验、旅客行程申报等措施,但人们认为这些要求只会带来轻微不便。《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中国百姓支持“动态清零”政策并愿意合作,因为他们看到了它的好处。而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最近刊登的一项研究证明,公民对政府或彼此之间的信任度越高,一个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的成效就越大。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很高,而在美国,这种信任度很低。

确实,科学决策之外,人民的拥护才是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的底气所在。那些盲目草率呼吁“躺平”的说法,恐怕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动态清零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效手段# #坚持动态清零打赢抗疫硬仗# #锐参考# https://t.cn/A66uJrmw

【终于,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最近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直接开批一些地方政府滥用核酸手段,没有疫情也在疯狂地进行全民核酸。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01
全民核酸是中国抗疫的法宝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全民核酸这种手段,这种手段几乎是中国这两年应对零星疫情的基本手段了。

3月22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的通知》。

新版《指南》明确要求在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一律在24小时之内要完成。

原则上,全部采样任务应当在6小时内完成;确有困难的,可在12小时内完成。

这种要求,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是找不到的。

不但要求全部完成采集,还要求检测也要完成。各大城市面对疫情时,总是能在几小时内就组织起庞大的核酸检测队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数百万人的采集与检测。

政府跨区域调动医疗人员的速度很快,中国医护人员的高速响应和配合都是重要的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人忽略。

那就是核酸检测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他们不但发明了高效的混检模式(十合一,十五合一),还能在政府的要求下迅速搭建实验室,短时间完成高达数百万人的检测。

这些检测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在疫情中爆发出来的效率,令世人侧目。

更让人惊奇的是,核酸检测的政府采购价已经低至混检6元每人次的价格,单人单检的价格也降至30元以内。

而在美国,单人单检的PCR核酸检测依然要几十美元至一百多美元。

超低的核酸检测价格,才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以一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检测来说,一次全民核酸6000万就可以完成。

如若不能降低价格,还是按过往一人次近百元的价格,这意味着一次检测就要十亿。只需要检测十次,这个城市的财政收入就得掏空了。

价格低就意味着效率高,我们应该承认中国民营检测公司的降本增效在这几年的抗疫工作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也是中国政府尊重市场、依靠市场抗疫的结果。

02
全民核酸成为常态的原因

进入2022年,中国的疫情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R0值高达9.5的奥密克戎病毒,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仅仅数月,就改变了原来零星感染的局面,各地感染的人数加起来已破10万。

因为这是一种更难防、传染性超高,危害也更低一些的病毒。

科学地说,我们其实面临了几种病毒的侵袭,奥密克戎显然是最难对付的一种,因为传染性太高,无症状感染占比也非常大。

病症越是轻微的病毒,就往往不容易被发现,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应对举措只能是大范围的封控和管制。

各级地方政府,在这种压力下,试图抢跑,也就是不管有没有疫情先进行检测,以图在第一时间进行管控。

这就是各地主政者面对奥密克戎这种高传染性病毒的姿态,所以全民核酸甚至反复核酸,成了他们的优先选择之一。

更大的压力来源于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疫情一票否决制“,各地皆有官员因防疫不力直接免职,这个压力下,地方主政者过度紧张,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当下的情势下,又要管控疫情,又要付出最小的代价,这个难度确实不低。

03
无疫情也做全民核酸合理吗?

当然不合理。

大规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而这也是当下中国疫情防控中最麻烦的问题。

对于地方主政官来说,他们的利益是早点发现疫情从而不被批评,而他们的风险是万一犯错就可能面临免职。

但正如《半月谈》指出的,他们这么做是在浪费财政资金。但财政资金非主政者的私有财产,他们浪费这个经费并不会给个人带来什么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倾向于用大笔财政资金的支出来换取职位的安全性,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然而财政资金是全民的税款,他应该用于合理的公共用途,而不是浪费在低效的抗疫中去。

大笔花钱来反复全民核酸,是一种懒政思维。多花钱就能解决问题,反正钱不是自己的,这也是历来大量财政资金浪费乱用的关键原因。

这种利益风险不一致还发生在民间。

大城市人员密集,与国外经济活动频繁,大部分国外返回人员都隔离在大城市,所以大城市的风险肯定要更高。

大城市的经济协作性非常强,一个环节停摆,可能全国都要受到影响。比如深圳和上海这样的城市是绝对经不起反复的封闭的,因为他们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所以,互联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封闭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他们来说,风险是感染危害性不是那么大的病毒,而收益则是经济生活能正常开展。

而在互联网上支持严控的人,很多来源于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疫情的小城市,他们与外界的经济协作不是那么的紧密,疫情风险本来就低,他们就更倾向于严控大城市,以减少中小城市的疫情风险。

这也是利益与风险不一致导致的行动偏好。

04
如何在疫情防控和最小程度影响中平衡

首先是要克服恐惧,现在奥密克戎不是当年的原始毒株了,他的危害有限,具体的危害多大,需要专家们进一步认证,但起码来讲,2022年以来感染超10万人,却只有一例死亡。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种病毒,就不能不惜一切代价,视财政资金为粪土,只管官帽子,不管公共资金的钱袋子。

其次,地方主政者是需要努力想办法去做到更好的预防和防控,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防疫从来不能成为目标,民众的生活正常才是目标。

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严防死守,这种目标不是真正的目标,想尽一切办法保障民众的生活工作正常进行,才是地方主政者应该去做的。

我们当然要承认疫情凶险,防疫不易,在奥密克戎高传染性的病毒面前,如何面对它是一个当下中国最有争议性的问题。

我认为,也需要部分减轻地方官的压力,让他们有更强大的动力去保障民生,而不仅仅用一根筋的严防死守来搞严控。

既然是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那就应该同时考核这个指标,而不是仅仅因为防控不力就大量免职官员。

因为在这种压力下,地方上的一些人不但不会将财政资金不当回事,而且不会将民生不当一回事。

疫情三年了,防控对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很多企业和个体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了。希望中国早日度过疫情,民众恢复正常生活。
#全员核酸为何如此频繁##上海新增本土确诊1006例无症状23937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秋灵感来源:"秋夕西斋与僧神静游"——《正当秋夏交,原野起烟氛》当意指名声响亮、担当、锐不可当之义; 秋意指成熟稳重、收获、成功之义;当秋
  • [伤心]以前总想着长大后一定要挣很多很多钱,然后人生一定要多轰轰烈烈,经历好多好多有趣的事情,多精彩,但是现在想想平安健康,平平淡淡和家人过完一辈子,又何尝不是
  • 1. “失去分享的欲望便是一切关系散场的开始.”2. “不用太着急去否定一些东西,你可能只是今天心情不好。”18. “没有回应的主动让人尴尬难堪又自厌.”19.
  •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别人家娃这么大时候拼54块了[污][微风]早晨刚醒,“你要校车吗”(我要校车)跟他说家里没有校车玩具,他说:“有”“客厅有”“妈妈带你去
  • 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曾计较付出的回报,
  • ” 随后,梁龙竟然认真地说:“我做乐队已经20年出头了,感觉就是所有创造性的东西都应该尽量有自己的语言,就是我得说点跟我自己有关系的话,就是我最早做摇滚乐的一个
  • 短短几周不见,我已经思念成疾,尤其想念你身上的味道,你可以容纳我爱的各种食物,每一次见面我都很满足,你比谁都要热情似火,真的很难不爱[悲伤]相信我,我们一定会跨
  • 关于WHV签证(462签证)WHV(work and holiday visa—462签证),是近几年来对中国国内的大学生推出的一种工作度假类型的签证,因为带有
  • Everybody EveryArt இ #EveryArt##EveryArt美术馆##遇见艺术##艺术##艺术[超话]##当代艺术##GOTO逛逛##第五
  • 奥迪新车将大升级!配黑科技游戏机,还能治晕车…今夏实装!
  • 2000米范围内(地图导航)配套信息生活配套:龙胜市场,龙华水果批发市场,华富市场,景乐新市场,龙华商业中心,百佳华商场,壹方天地,RRmall,星光城TTma
  • 【近日,广州越秀、天河、黄埔多区域公共交通有临时调整】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近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对以下公共交通采取临时调整措施: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
  • 这褴褛的披风战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
  • ”如果说回民带动了南京人的吃鸭风潮,那么在金陵大厨与卤菜师傅的共同努力下,鸭子则成为南京人共同的美食标签。”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和摄影记者黄宇,在和县乌江镇做卤
  • (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于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
  • 这是挺不好的哈)肉夹馍葱爆羊肉盖浇饭鸡蛋灌饼失败因为没吃上哈哈哈今天的钩织课有很大进步,不能说毫不相干,但多少还是有点意思的哈(手法不熟练给丢组织脸了对不起[泪
  • #罗永浩 真还传# 很高兴看到老罗即将还完本不应该创始人承担的锤子科技公司债务…创业这种事情本来就是5%的胜率…剩下的95%都是赔钱的!相比之下老罗这个创业者
  • [悲伤]许魏洲2019年1020演唱会4000人呢,白粥姐姐不喜欢把自己隐/私报上去参与团/票的多了去了,不知道团/票的也多了去了,还有我这样坐满了前排包/场的
  •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尔薄凉,内心也要繁花似锦。一岁一春秋,一梦一轮回,愿晨昏相依,四季相守,愿你全力以赴,过云淡风轻的生活。
  • 在虎年到来之际,中国将继续成为美国投资者的机遇。在虎年到来之际,中国将继续成为美国投资者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