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离相修善得佛菩提
第二十七段(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佛又重复依次而说:须菩提!以上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此法是什么相状呢?此法无有高下、无有多少;无男女之分、无老幼之别;无尊卑贵贱、无凡圣智愚,其性一如,绝对平等,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怎样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用四无法,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可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我”呢?我为阿赖耶识缘地水火风借父精母血所成之五蕴身,依因而起、依缘而聚;因缘相合、聚而有我,一旦因缘离散,阿赖耶识,随业流转,地水火风,各归其位,我即烟飞灰灭,从此不再有我。所以这个我,不是真实之我,真实之我,是永生不灭的,为了寻求永生不灭的真实之我,只需识破非真实之我,放下一切虚妄执着,即可见诸法实相,见诸法实相,就能做到“无我”。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人”呢?人与我一样,都是依因感果,因缘所生,五蕴所成,为我之妄心显现,既是妄心显现,显现之相,即是妄相,识得妄相,即见真相,真相无相,即是涅槃妙心,见涅槃妙心,即可做到“无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众生”呢?天地间的生命形态总计有十二类,称名十二类众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具体如下:
1、卵生:指从壳而生,如鱼鸟龟蛇之类。2、胎生:指从胞胎而出生,即人畜龙仙之类。3、湿生:指从湿处而受生,即含蠢蠕动之类。5、化生:指从无而忽有,又离此旧形、易彼新质为化生,即转蜕飞行之类,如蚕蜕形为蛾。3、有色:指有形碍明显之色,即休咎精明之类。星辰吉者为休,凶者为咎,萤火蚌珠皆精明之类。6、无色:指无有形色,即空散销沉之类,如无色界之外道。
7、有想:指从忆想所生,即神鬼精灵之类。8、无想:指想心昏迷,无所觉了,即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之类,如黄头外道化为石。9、非有色:指虽有形色而假他所成,即水母以虾为目之类。10、非无色:指因声呼召而能成形,即咒诅厌生之类。11、非有想:指借他之身,以成自类,即蒲卢等异质相成之类。12、非无想:指虽亲而成怨害,即土枭等附土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之类。
关于十二类众生的次序,据《首楞严义疏注经》卷七所说:“有情世界不出十二,动念初起,迷本圆常,影明遂现,故卵生居首,情爱后起;次有胎生,异爱不同;次分湿化,想心纷扰,取舍多端,成后诸类有色、无色等。”
可见这十二类众生都是迷失了自己本有的妙圆真常,心生无明,随业流转在六道中所出现的轮回相,这些轮回相皆是妄相,识得妄相,即见真相,真相无相,既是涅槃妙心,见涅槃妙心,就能做到“无众生”。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寿者”呢?寿者在世间为长寿之人、在出世间即是涅槃。涅槃又译为“泥洹”“泥畔”等,意译为“灭度”、“寂灭”、“安乐”、“解脱”、“不生”、“无为”等。所谓“灭度”:意为灭除生死因果,度脱生死瀑流。“寂灭”:意为灭生死之大患,寂静安稳。“安乐”:意为安稳快乐。“解脱”:意为远离一切业果。“不生”:意为生死苦果不再续生。“无为”:意为不再造作因缘惑业。“涅槃”:原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指通过修行所达到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
小乘佛教将涅槃分成两种,即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有余涅槃是指众生烦恼已断,欲望全无,精神已经进入涅槃的境界之中,但仍有形体存在,肉体尚未死亡;无余涅槃则指众生的六识精神与肉体皆已死亡,彻底跳出了生死轮回的世间。
大乘以“诸法性空”为理念,认为涅槃只是一个假名,进而指明生死涅槃等空花的道理,若执着涅槃、涅槃即是生死,不能得大自在。小乘人执着涅槃,名寿者相,不能得究竟菩提。若能明白涅槃者,即非涅槃,是名涅槃的道理,就能做到“无寿者”。
佛说:在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基础上,再修行一切善法,就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什么是一切善法呢?又该怎样修一切善法呢?一切善法可分为两大类,即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世间善法是以十善法为核心,十善又称为十戒,即: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这十善是从身、口、意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身体行为、思想行为。此“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故称十善法。
由“十戒”而来的“十善”是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五戒十善虽属世间善得有漏之果,却是出世间善得无漏果的基础,非常重要。
出世间善法依次是四谛法:“四谛”是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其中的“灭谛”,是灭除三苦、八苦、三灾八难等人生的一切苦及其造成这一切苦的原因,最终证得出生死、脱轮回的阿罗汉道。
十二因缘法:是释迦牟尼佛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指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中。若能观此十二因缘,破除无明,即可证得出生死、脱轮回的辟支佛道。
六波罗蜜法:是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个法门的修行,即可证得生死涅槃两自在的无上菩提道果。以上从十善法到六波罗蜜法,总括一切善法。
佛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为基础,再修以上所说的一切善法,就可以证入佛的一切种智,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也就是说:一切善法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善法,为什么不是善法呢?因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一切善法恶法都是空,既然都是空,也就没有善法,没有善法而说善法,那么所说善法就不是善法,世间人不明此理,执于一端,认为有善法,其实这个善法就是一个名称而已,是名善法。只有放下一切执着,远离四相四见,在三轮体空中修一切善法,才是真善法,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经》离相修善得佛菩提
第二十七段(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佛又重复依次而说:须菩提!以上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此法是什么相状呢?此法无有高下、无有多少;无男女之分、无老幼之别;无尊卑贵贱、无凡圣智愚,其性一如,绝对平等,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怎样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用四无法,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可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我”呢?我为阿赖耶识缘地水火风借父精母血所成之五蕴身,依因而起、依缘而聚;因缘相合、聚而有我。一旦因缘离散,阿赖耶识,随业流转,地水火风,各归其位,我即烟飞灰灭,从此不再有我。所以这个我,不是真实之我,真实之我,是永生不灭的,为了寻求永生不灭的真实之我,只需识破非真实之我,放下一切虚妄执着,即可见诸法实相,见诸法实相,就能做到“无我”。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人”呢?人与我一样,都是依因感果,因缘所生,五蕴所成,为我之妄心显现,既是妄心显现,显现之相,即是妄相,识得妄相,即见真相,真相无相,即是涅槃妙心,见涅槃妙心,即可做到“无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众生”呢?天地间的生命形态总计有十二类,称名十二类众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具体如下:
1、卵生:指从壳而生,如鱼鸟龟蛇之类。2、胎生:指从胞胎而出生,即人畜龙仙之类。3、湿生:指从湿处而受生,即含蠢蠕动之类。5、化生:指从无而忽有,又离此旧形、易彼新质为化生,即转蜕飞行之类,如蚕蜕形为蛾。3、有色:指有形碍明显之色,即休咎精明之类。星辰吉者为休,凶者为咎,萤火蚌珠皆精明之类。6、无色:指无有形色,即空散销沉之类,如无色界之外道。
7、有想:指从忆想所生,即神鬼精灵之类。8、无想:指想心昏迷,无所觉了,即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之类,如黄头外道化为石。9、非有色:指虽有形色而假他所成,即水母以虾为目之类。10、非无色:指因声呼召而能成形,即咒诅厌生之类。11、非有想:指借他之身,以成自类,即蒲卢等异质相成之类。12、非无想:指虽亲而成怨害,即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之类。
关于十二类众生的次序,据《首楞严义疏注经》卷七所说:“有情世界不出十二,动念初起,迷本圆常,影明遂现,故卵生居首,情爱后起;次有胎生,异爱不同;次分湿化,想心纷扰,取舍多端,成后诸类有色、无色等。”
可见这十二类众生都是迷失了自己本有的妙圆真常,心生无明,随业流转在六道中所出现的轮回相,这些轮回相皆是妄相,识得妄相,即见真相,真相无相,既是涅槃妙心,见涅槃妙心,就能做到“无众生”。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寿者”呢?寿者在世间为长寿之人、在出世间即是涅槃。涅槃又译为“泥洹”“泥畔”等,意译为“灭度”、“寂灭”、“安乐”、“解脱”、“不生”、“无为”等。所谓“灭度”:意为灭除生死因果,度脱生死瀑流。“寂灭”:意为灭生死之大患,寂静安稳。“安乐”:意为安稳快乐。“解脱”:意为远离一切业果。“不生”:意为生死苦果不再续生。“无为”:意为不再造作因缘惑业。“涅槃”:原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指通过修行所达到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
小乘佛教将涅槃分成两种,即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有余涅槃是指众生烦恼已断,欲望全无,精神已经进入涅槃的境界之中,但仍有形体存在,肉体尚未死亡;无余涅槃则指众生的六识精神与肉体皆已死亡,彻底跳出了生死轮回的世间。
大乘以“诸法性空”为理念,认为涅槃只是一个假名,进而指明生死涅槃等空花的道理,若执着涅槃、涅槃即是生死,不能得大自在。小乘人执着涅槃,名寿者相,不能得究竟菩提。若能明白涅槃者,即非涅槃,是名涅槃的道理,就能做到“无寿者”。
佛说:在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基础上,再修行一切善法,就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什么是一切善法呢?又该怎样修一切善法呢?一切善法可分为两大类,即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世间善法是以十善法为核心,十善又称为十戒,即: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这十善是从身、口、意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身体行为、思想行为。此“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故称十善法。
由“十戒”而来的“十善”是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五戒十善虽属世间善得有漏之果,却是出世间善得无漏果的基础,非常重要。
出世间善法依次是四谛法:“四谛”是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其中的“灭谛”,是灭除三苦、八苦、三灾八难等人生的一切苦及其造成这一切苦的原因,最终证得出生死、脱轮回的阿罗汉道。
十二因缘法:是释迦牟尼佛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指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中。若能观此十二因缘,破除无明,即可证得出生死、脱轮回的辟支佛道。
六波罗蜜法:是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个法门的修行,即可证得生死涅槃两自在的无上菩提道果。以上从十善法到六波罗蜜法,总括一切善法。
佛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为基础,再修以上所说的一切善法,就可以证入佛的一切种智,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也就是说:一切善法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善法,为什么不是善法呢?因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一切善法恶法都是空,既然都是空,也就没有善法,没有善法而说善法,那么所说善法就不是善法,世间人不明此理,执于一端,认为有善法,其实这个善法就是一个名称而已,是名善法。只有放下一切执着,远离四相四见,在三轮体空中修一切善法,才是真善法,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学常识#【持名念佛即实相念佛论】净土法门,三根普被,至极圆顿,许多人因不解念佛内涵,而将净土法门误认为是愚夫愚妇修死之法。本文试图依据佛言祖语,从如何理解阿弥陀佛名号即实相、持名念佛就是实相念佛等角度,对念佛法门的一些重要道理作一番探究。惟愿广大净业行人,死尽偷心,信愿持名,往生净土,成就佛道。
一、四种念佛之关系
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趣,念佛则分为四种,分别为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莲池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疏钞》中开示四种念佛:“称名(即持名)者,即今经(《阿弥陀经》)。观像者,谓设立尊像,注目观瞻,如《法华》云‘起立合掌,一心观佛’,即观相好光明现在之佛也,若优填王以栴檀作世尊像,即观泥木金铜铸造之佛也,故云观像。观想者,谓以我心目,想彼如来,即《观佛三昧经》《十六观经》所说是也。实相者,即念自性天真之佛,无生灭、有空、能所等相,亦复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是名实相。所谓我欲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是也。”大师进一步解释四种念佛:“虽同名念佛,前浅后深。持名虽在初门,其实意含无尽。事一心则浅,理一心则深,即事即理,则即浅即深,故曰彻前彻后。所以者何?理一心者,一心即是实相,则最初即是最后故。问:岂得称名便成实相?答:实相云者,非必灭除诸相,盖即相而无相也。经云:‘治世语言,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云何万德洪名,不及治世一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何况今名理一心也。”
由此可知,四种念佛方法虽然浅深不同,但归元无二。观像、观想、实相三种念佛,对于一般的凡夫众生而言,都有相当的难度。唯有持名念佛,简单直捷,功德殊胜,并含摄另外三种念佛。印光大师开示,专念自佛者,名为实相念佛,谛理最深,颇不易修,其余三种专念他佛中,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弥陀圣典序》)

二、阿弥陀佛名号即是实相
佛欲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所谓佛之知见,即是一真法界,或言如来藏心,或言佛果地觉。阿弥陀佛以五大劫思惟而启建四十八大愿,由其悲智心中施设以名号度众生的胜妙方法,普度九法界一切众生回归极乐。法藏菩萨偈颂云:“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众生听闻弥陀名号,善根显现,生起愿往生之心,即能与弥陀威神愿力感应,于临命终时往生极乐刹土。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被称为“万德洪名”,因为阿弥陀佛以其因地无量劫以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的功德,以及果地上的十种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种种的功德,来庄严这一句佛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法、报、化三身,乃至佛的果地上所有的功德,在这句佛号里摄取无余。这一句佛号是无尽的宝藏,众生每念一句佛号,皆是在开采这个无尽的宝藏。众生只要肯信愿念佛,阿弥陀佛就会将佛果地上的无尽宝藏全部授予众生。佛与众生,父子同体,众生蒙受佛的恩德,必能圆满佛果。所以这一句佛号,名具万德,名召万德。再言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佛所证得的无上菩提境界,是佛从自性中流现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实智慧即是无量光,无为法身即是无量寿。无量光寿即是实相,极乐世界全部依正庄严皆是实相。蕅益大师说:“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阿弥陀佛名号即实相的道理,与三藏十二部经典引导众生成佛的道理是完全相应的。诸经从略、广、浅、深、显、密开显的不同层面,导引一切众生证入诸法实相。“南无阿弥陀佛”,谓之六字大经王,将一切大小乘经典、大小乘一切行门,收摄无余。阿弥陀是梵语,“阿”是无的意思,从密教上理解,“阿”字是悉檀十二韵之一,亦是华严四十二字门之首。密教部《大日经》解释“阿”字,谓其乃诸法之体性,万法之根源。《大品般若经》将“阿”字解释为一切法本不生。是故“阿”字表诠宇宙万有皆是法尔不生、又幻化而有,是谓无生无不生,即是诸法实相。“弥”是量的意思,表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陀”字表含摄一切法藏之究竟处。“阿弥”即是无量,无量寓意性德的无有限量。“阿弥陀”是无量寿的意思,又名无量光,无量光寿即含摄了佛果地的全部功德。《阿弥陀秘释》云:“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念阿弥陀一佛,成无终福智。如帝网一珠,顿现无尽宝珠;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也。”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三十四愿云:“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所以,阿弥陀佛名号即是总持陀罗尼,是甚深密藏的结晶,是咒中之王。
阿弥陀佛以圆满实相成就一句万德洪名,众生称念佛号,就是称念实相之行。传灯大师在《净土生无生论》中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法界圆融之体,就是众生自性具足的清净佛性,就是实相。吾人当下一念念佛之心,自然遍及法界全体,至极微妙,不可思议。
三、由持名而达实相
由持名念佛可达实相,可知古德赞叹念佛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并非虚誉。印光大师云:“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与徐福贤女士书》)又云:“《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教。……所示二十五圆通,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之外,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以实相遍一切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从三因佛性角度而言,众生本具正因佛性(即诸法实相之理体),必须依靠了因佛性(慧解)与缘因佛性(修持)方能开显。前文已经说过,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佛的果觉,念佛即是从佛的果地起修,以佛果觉作我因心,因果同时。众生通过持名念佛,就可蒙获阿弥陀佛果地的全体功德,开显自身本具的正因佛性。吾人持名念佛时,一句佛号,孤明历历,念至极处,全心即佛,全佛即心,不显露之中而合乎道妙实相,即为“实相般若”。换言之,但能“净念相继,久久纯熟……能所两忘”(《庐山莲宗宝鉴》),阿弥陀佛遍知法界如大海般之一切种智,即由吾人所称的每一声佛号中开显出来。阿弥陀佛的果觉契入众生因心,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感应道交,由事一心而达理一心,凡心即佛心,等无差别。即佛是心,无一心而非心佛;即心是佛,无一佛而非佛心。心一忆,佛佛全彰;佛一称,心心顿显。托彼名号,显自性德,犹如水无形无相,以波显水,波即是水,水即是波,则知念佛一门,诚为见性成佛之妙法。
因佛号以实相为体,故灭罪功用最胜。《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又《观经》云:“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句佛号绵绵密密持去,日久功成,净念相继,我执、法执通皆放下,即得“无所住”;如是“生心”,即暗合“无住生心”的般若实相,可灭诸罪,殊胜无边。
彻悟禅师开示:“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彻悟禅师语录》)一代时教中,各法门皆具相应的明心和净心的方法,而念佛法门契合一切众生的根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忆念佛的功德、光明、庄严,乃至只忆念这句名号,即可达到明心和净心的目的。《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念佛至极处,即能了知吾人自性清净心与诸佛如来本无二致。

心佛众生等无差别,一心具足十法界,是故吾人所念之佛即是自心所具所造。虽口称他佛名号,亦是念自心中之本性佛。从实相之理来理解持名念佛,能念即是所念,本非异质。《妙宗钞》云:“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作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生作佛、作依作正、作根作境。一心一尘,至一极微,无非法界全体而作。既一一法全法界作,故趣举一,即是圆融法界全分。既全法界,有何一物不具诸法?”由此可知,既然无一物而不具诸法,则不但我“心”具足极乐之主、伴、依、正,乃至我“身”当下亦具足极乐之主、伴、依、正。故我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正观,伏断见思二惑,更侵无明,乃至圆顿成佛,岂有不能之事?传灯大师论此云:“若然者,余心尚是,况念佛心乎?是故行者念佛之时,此心便是圆融清净宝觉。”(《净土生无生论》)这正说明了持名念佛不可思议之妙用。虽然行人不事参究与观想,只要一心念去,则全法界之心体,念念与性具弥陀无上善妙觉体相应,不但三身总念、四土随生、伏断烦惑,乃至圆顿成佛,亦可不假他法而得。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指出:“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圆中钞》亦云:“事一心,可也,理一心,可也。事理相即一心,可也。”即是说,行人即使无力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无能体究诸法实相,但能念念恳切地持佛名号,即能顺于法界圆融不思议、理具事造、妙觉圆明之心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妙宗钞》又云:“为令即心见佛法体(即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以此现因而证当果。故以心佛同体,名心是佛;观生彼果,名心作佛。意在即心念佛及令慕果修因。”所以众生持佛名号之时,能念之心即是所念之佛,所念之佛亦即是能念之心。持佛名号念念不空过,念念始本合一,当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从阿弥陀佛与众生的关系角度来看,佛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正如“千江有水,千江有月”;从众生个体来看,实际上与阿弥陀佛是“一对一”的关系,阿弥陀佛是为救度“我”而发大愿,为“我”建立西方净土,为“我”施设名号,即是“我江有水,我江印月”。众生持佛名号之时,名号投入众生心中,名号具摄的清净、平等等无量德能,即能转化众生浊染、分别的心,转凡体成圣胎。如蕅益大师云:“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潜移密转之殊胜功用,实非凡夫众生所能思议。因而大师接着感叹云:“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修行# #佛法看世间# 全文阅读https://t.cn/A6touqox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fromis_9[超话]# #fromis_9六月携正规一回归# 【TW】230525 官推更新预告fromis_9 (프로미스나인)1st Album [
  • 他温柔,善良,宽容,与世无争,以至于总有不长眼的想来招惹一下,碰到底线,黑化了,咔咔干死。双子座也要注意双子座的谎言,真的连自己也骗。
  • 感情这还是一位“惯犯”啊,好吗,小哪吒,乔家四美,塑造的好形象立马就破碎了。老实说,我当时很吃他戏里的造型——虽然也是真的能看出来剧组很穷[doge]这里面女主
  • 日常碎片9%|六一快乐呀[送花花]今天穿玩具周年背带 就可可爱爱 背了小熊背包 这个背包看着小 但容量很大 我很满意哈哈哈儿童节收到了同事投喂的双皮奶和迷你可爱
  • 转发+关注参与抽奖[亲亲][赞啊]奖品一:6月21日抽出3位小伙伴送出免单福利(在两波活动时间内下单最高免6180元,没有订单的中奖用户将赠送精美礼品)[憧憬]
  • 男一男二真的都好帅不说十年 至少五年之内不会再有让我这么上头的仙侠了“本座的人,你们也敢动”“将死之人,也配问本座的名讳”“你是要救她,还是要救你的水云天”三声
  • 之前总羡慕朋友结婚 也期待 幻想奔赴但人生长歌一曲一律节奏永远只是自己的急不来 索性不求就好比既然睡不着索性就写点什么写出来心情都能好点起初还写写删删,发发藏藏
  • 她经历过血与火的锤炼,也倾听过来自宇宙半人马座α星的呼唤;她是个理想主义者,为了心中的理想背叛了全人类;她又是个现实主义者,在自己唯一的女儿杨冬去世后,告诉面壁
  • 图中苍茫山水、旷野荒村与渺小人物形成对照,笔法有五代、北宋山水画遗风,意境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惆怅,既是画家对自然山水的记录,也寄托着画家关于人生的思
  • #任嘉伦[超话]#² ˻˳˯ₑ™· ²⁰²³/₀₆.₀₃ ❣️ ╭┈❉┈✺┈・ ・ ┈❉┈✺╮ 〰︎・任嘉伦 宝儿・〰︎ 你是冬日的暖阳
  • 懂得坚持的人总会有收获,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垂头丧气,失败应该让你越挫越勇,不要忘了你最初的梦想,今天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成功铺路,不是你没有条件成功,不是你比别
  • 专家说这几个症状 有过敏性鼻炎朋友应该都知道,过敏性鼻炎就像是一种“会呼吸的痛”发作时喷嚏打不完、鼻涕擦不尽,典型的“用纸大户”而且晚上睡觉时也会因为鼻塞难以入
  • 雷树兴现在已经九十多岁,可是依然喜欢干农活,平时没事就在家里种菜,种的菜吃不了,就给子女捎着,就送给邻居,而邻居也投其所好,每当家里有了糖果,就会想着雷树兴
  • 杨绛先生:“生活并非都是繁花锦簇,所有的好不过是来自心底的知足,眼里的热爱以及对于万千世界删繁就简的态度,以独处相安,与万事言和,这烟火人间,事事值得,事事也遗
  • 你明明说的是鱼塘解散你能报复你最爽,陈楚生怎样你完全不在意,怎么还能处在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呢?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这个驾校科目三不在长沙考在宁乡考 然后用自己的教练
  • 吴大哥的变化让她不满,可她也不敢表现出来,因为心里有鬼,加上吴大哥是不是旁敲侧击的点出老婆和男闺蜜的事,只能一声不吭地听吴大哥使唤,看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吴大哥就
  • 而最后得知父亲让她守节也只是借口想把卓文君去嫁给高官儿子,就是门当户对,卓文君得知后知道了父亲的所谓守节原来是想攀附权贵的借口。而最后得知父亲让她守节也只是借口
  • 第三 治世 自然无为老子《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所说的这个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南怀瑾说,我们如
  • 唯一不可以拿来交换的 是我跟这个世界的安全感同事送我回东圃的时候 我并不知道我为什么回去 但我不能“除了市桥你还能回哪里”不然我苦苦坚持 在滴滴上哭着回家 排斥
  • 可事实是大众意义上“成功的人”会面对繁重工作后的空虚无聊、冷淡虚伪的人际关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而似乎无意义的生活……在那个偌大而繁华的世界里,曾经那个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