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如何“脫離地球”更精確地測量宇宙時間?】據國外媒體報導,出於某些原因,當我們談及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年齡時,通常使用“年”進行測量和描述,我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宇宙時間?

現今,我們可以追溯138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事件,觀測到宇宙體積延伸至461光年,但是像“年”和“光年”這樣的時間計算單位不僅是完全隨意、以地球為中心,並且從地球歷史上講,這些時間計算單位甚至沒有一致的定義。也許有更好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尤其是對宇宙而言,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缺點。

關於宇宙,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宏觀的問題,但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例如:“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它是永恒不變的,還是突然形成的,如果是的話,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這些問題曾是哲學謎團之一,但過去100年提供了堅定的科學答案。現今基於先進的天文勘測設備,我們知道宇宙是什麼,但迄今我們所觀測的僅是直徑922億光年宇宙的一小部分;我們知道大爆炸事件,這是宇宙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大約發生在138億年前,但準確的發生時間仍有1%的不確定性。

然而,為什麼我們測量宇宙時間和距離的所有方法都使用以地球為中心的單位呢?例如:“年”和“光年”,難道沒有一種更好、更客觀、更普遍的方法來實現嗎?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科學家傑瑞·貝爾(Jerry Bear)是這樣認為的。

貝爾指出,為什麼宇宙學計算,例如:宇宙年齡和大小,要廣泛地使用狹隘的、與 “年”相關的參數呢?客觀地講,將地球一年的時間概唸作為一種宇宙衡量標準是較狹隘的,光年這個概念僅與宇宙區域測量有關。

以上測量標準都是很好的觀點,但我們需要進一步擴展和思考,尋找一些替代性標準,讓我們來看一下測量宇宙時間背後的科學吧!

在地球上,只有兩種方法來理解時間流逝的概念,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定期重現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對人類活動至關重要,而且對所有生物活動都至關重要,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有“天”的概念,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下:

一天標誌著日出和日落,大致與地球繞地軸一個完整自轉週期相對應,同時,一天的時間與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經曆晝夜活動和休眠的時間相對應,所有這些現象都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重復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或許會出現實質性差異,如果我們等待的時間足夠長,這些差異就會重復出現,在一年時間里,日子會以各種方式發生變化,其中包括: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提前和延遲,白天時間的增加和減少,太陽在地平線之上的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以及季節變化週期、植物和動物生活週期等。但從一年的時間角度來講,幾乎沒有變化,幾年內重複循環出現。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人們會提出一些基於“日”和“年”等概念的計時系統,因為我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與這些週期性循環密切相關。但通過仔細觀察,出於各種原因,我們在地球上所經曆的日和年的概念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一組標記時間流逝的通用公式。

首先,在地球歷史上,一天的持續時間已經生了巨大變化,當月球、地球和太陽相互作用時,潮汐摩擦現象會導致一天的時間變長,月球會以螺旋方式逐漸遠離地球,大約4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時間僅持續6-8個小時,一年有1000多天。

然而,一年的變化,或者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縱觀太陽系歷史僅存在少許變化。變化的最大因素是太陽質量改變,迄今為止,太陽已損失了相當於土星的質量,該變化將促使地球被推向距離太陽更遠的區域,並導致它的軌道運行速度隨著時間推移略慢一些,這將導致一年的時間變長,但僅是略微延長——大約延長萬分之二,這相當於從太陽系誕生至今,一年的時間延長了大約2個小時。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地球的計時概念延伸應用於整個宇宙,以及將其他星系中行星環繞主恒星的任意運動聯繫起來呢?這是不客觀的,也不是絕對的,而且除了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之外,再也沒什麼用。天和年都不是普遍適用宇宙的時間度量單位,光年和秒差距(或者相關單位,例如: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或者兆秒差距)都不是普遍適用的距離度量單位。

有趣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客觀、理物理地定義時間,而且它們不會像以地球為中心的定義那樣存在缺陷,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使用這些時間度量,因為每一個度量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要對某種方法使用進行論證的話,以下有一些可以考慮的選擇,人們可以從太陽系歷史角度進行分析,判斷這些方法是否比現在以年為基礎(實際上是以地球為中心的計時標準)的計時系統更好或者更差。

即使太陽系發生了複雜的天體物理變化,地球一年的持續時間仍可能是一種有效且穩定的衡量標準,我們可以使用該計時標準確定與地球相關的時間計數。由於光速是一個已知且可測量的常數,因此“光年”就作為一個推導出來的距離單位出現了,而且隨時間變化光年的計時標準僅發生很小變化,在過去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準確率一直保持在99.98%左右。

有時,我們會使用另一個重要計時定義,雖然它是間接的,但也是基於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年的定義——秒差距,它不是僅基於時間,而是基於天文角度和三角學原理。當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相對一顆“未移動恒星”的視位置,就出現了位置變化,人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只睜開左眼,然後交替睜開右眼,就會發現較近的物體相對於較遠的背景物體會出現“位移”。

在天文學領域,我們稱該現象為“視差”,我們使用地球相對於太陽位置的最大距離來代替人類左右眼之間的距離,地日軌道直徑大約3億公里,一個天體相對於遙遠背景移動1弧秒(1/3600度),將被定義為一個秒差距:大約3.26光年。以下是“脫離地球”的幾種宇宙計時系統:

1、普朗克時間

你是在尋找一個除宇宙基本常數之外不依賴任何規律的時間定義嗎?如果取三個最基本、可測量的自然常數,你可能會考慮到普朗克時間。

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即簡化的普朗克常數)h,將它們結合起來,就可能得出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雖然這對應於一個有趣的宇宙範圍,因為該等級的量子起伏不會形成粒子/反粒子成對化,但對於黑洞則不同,目前沒有相關的物理過程對應於黑洞的時間變化。普朗克時間非常小,這意味著我們甚至需要天文數字等級的普朗克時間來描述亞原子過程,例如:頂夸克,這是目前已知壽命最短的亞原子粒子,其衰變時間大約10^18普朗克時間,一年的時間相當於10^51普朗克時間,這一時間標準並沒有什麼“錯”,但它確實不符合直覺。

2、原子鐘

這是一個有趣、但令人不易接受的事實:所有關於時間、質量和距離的定義都是“非常隨意”的,1秒、1克、1公斤或者1米,都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只是選擇這些價值標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規範常數。然而,我們確實有一些方法可以將這些選擇的量聯繫起來——通過三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光速c,以及量子常數h,我們用它來定義普朗克時間,如果你對時間或者距離進行定義,例如:光速可以作為另一種衡量單位。

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一個特定的原子躍遷來定義時間和距離呢?在原子躍遷過程中,電子從一個能級降至另一個能級,並釋放特定頻率和波長的光線,以此來確定時間和距離範圍。頻率僅是一個反比延時概念,所以人們能通過測量一個波長光線經過的時間來獲得一個“時間”單位,同時,可以通過波長定義“距離”,這就是原子鐘的工作原理,它也可以用於定義秒和米。

但這是一個任意定義,許多時間變轉太快,其時間間隔太小,不適用於日常的計時標準。例如:現代科學界對秒的定義是:一個銫-133原子超精細結構釋放的光子在真空中9192631770個波長週期。

3、哈勃時間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而不是使用基於量子特性的更小常數,上升至宇宙尺度等級,將會怎樣呢?宇宙以特定的速率膨脹——宇宙膨脹率,該指數經常被稱為哈勃參數或者哈勃常數。雖然我們通常將它描述為一種速度-距離單位,例如:哈勃常數描述為“71 km/s/Mpc”,它也可以簡單地描述為一種逆比時間:2.3 × 10^-18逆秒,如果我們將其轉換為時間,就會得到一個計時單位——“哈勃時間”,相當於4.3 × 10^17秒,大約是宇宙自大爆炸以來的年齡。

如果我們使用光速來計算哈勃時間,就會得出“哈勃距離”為1.3 × 10^26米,或者說是137億光年。這是一種宇宙宏觀參數,我們可以使用距離單位和時間單位來研究真正意義上的宇宙尺度。

不幸的是,這樣存在一個大問題: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數,而是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以一種複雜的方式不斷下降,具體取決於宇宙中所有不同成分的相對能量密度。

4、氫原子自旋翻轉躍遷

長期以來,我們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宇宙時間定義,有一種方法值得考慮:整個宇宙中最常見的量子躍遷。無論任何時候形成的中性氫,它的形成都是一個電子結合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幾乎總是一個單獨、裸露的質子,當電子到達基態時,相對於質子的構型將出現兩種可能性。

電子或者質子要麼反方向量子自旋,即其中一個自旋+ 1 / 2,另一個就是自旋-1 / 2;要麼就是同方向量子自旋,即電子和質子都是自旋+ 1 / 2或者自旋-1 / 2。如果自旋是反向排列,那麼就處於最低能態;如果自旋是正向排列,那麼電子旋轉就有一定概率是自發翻轉,釋放一個特定頻率的獨特光子,該頻率為1420405751.77赫茲。

有趣的是,氫原子自旋躍遷速率較慢,相當於2.9× 10^-15逆秒,如果我們將它轉換成宇宙時間和宇宙長度標準,就相當於1090萬年和1090萬光年,相當於大約330萬秒差距。 #媒体手记#

【新规下,又1类房子将“打入冷宫”,业主:原因很真实,悔不当初】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一种观点,“在过去二三十年的任何一个时期卖房,很少有听说亏钱的”,当然,如果有人非要拿鹤岗、乳山等极少数人口流失严重的城市来说事,那就是有点抬杠了。说句公道话,总体看,赚多亏少总是事实吧,但,这一切在今年开始发生了转变。

那么,这个转变是什么呢?

有人首先猜到的肯定是房价。其实,这个很难去说,毕竟,中国有600多座城市,非要千篇一律地地说房价“非涨即跌”肯定是不现实的,即便是同一座城市,不同板块、不同的小区,甚至不同的房子,其价格也难走出步调一致的步伐。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专业机构在统计的房价数据里显示,有的涨,有的跌,有的房子一连几年都处在阴跌状态中,挂牌几年都出不了手。

为什么会如此?实际上,这就是楼市在经历全方位的深度调控后,“房住不炒”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这应是当下及未来楼市的一个最重大转变。虽然说还有一些以增值保值为目标的买房需求,但主流是买房自住,即便现在不住,也会考虑未来住。

说到底,房子如何被炒作,最终都脱离不了居住功能,在这一点上,银行从自身未来的风险考虑,往往要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笔者一位张姓业主朋友日前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之所以拿出来说,主要是因为这很可能是未来住房市场的一个共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张先生在2017年买了一套二手房,在他看来,房子性价比很高,周边商业、学校配套都比较齐全,面积39平米,多层顶楼,单价1万元(小区正常户型价格8000元/平米),低总价让他动了心。目前,小区均价涨了60%,他的房子也不例外地涨了,涨幅小点,市场挂牌总价55万左右。

据张先生的说法,他的这个房子,在以前还是比较好卖的,主要是总价低,受到一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刚需欢迎,只要手上有十多万,加上按揭贷款,基本上也能够得着。但到2021年下半年以后,这种市场形势就发生了改变。

张先生准备把这套房子卖掉,然后把钱投入到自己的生意上,但挂牌出去快半年了仍旧没有卖掉。不是因为挂牌价高,他还让过两次价,比市场挂牌价低3-5万元,但也不是没有客户。在刚挂出去那一段时间,房产中介带看了几次,也有看中的,但均是因同一个原因被拒绝掉:银行不受理这类房子贷款。

其中有国有大行给出的理由是,没有电梯的房子贷款不做,顶底楼的贷款也不做,据银行人士透露,目前所有的房子都要走外部评估程序。说白了,就是要做风险评估,如果被他们认为非优质房产,拒贷的可能性就大增。还有商业银行给出拒贷说法是,面积小于40平米,房龄大于20年的不做。

我们不能说张先生的房子所遇到的困境发生在任何地方,但很可能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按照张先生的自述,他的房子具有3大很现实的原因:

一是房龄大,1996年的房子,属于老房子系列,户型结构确实不符合市场潮流;二是银行拒贷,意味着购房者要全款付清,能付出50-60万的人,看不上他的房子,手上有10-20万的人又买不起他的房子,典型的“有钱人看不上,看上的没那么多钱”;三是停车难,他们这种老小区,基本上都没有地下停车位,地上有限的空间被停得满满当当,现在哪个家庭没车子,这也是很多人逃离这种小区的原因。张先生表示悔不当初,当时就不应该买这类房子。

实际上,在懂行人看来,张先生的3大现实原因一直都存在,但为什么偏偏是现在遇到困难了?其直接原因还得从他的第二条原因找出症结,而这个原因还得从今年开始执行的新规说起。

根据新规显示,央行给各商业银行设置了房地产贷款的“两道红线”,其中有一条就是涉及个人住房贷款,要求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比如小型银行最高不得超过17.5%,大型银行不得超过32.5%。换句话说,假如银行可放贷1万元,小银行顶多只能放出1750元的房贷,而大银行也只能放3250元。一句话,能放出多少个人住房贷款,已经被限制死了。

新规还显示,给超标银行2-4年的达标过渡期。说明我们其中有一些银行是超标的,要达标就得往下降,意味着放出来的房贷会更少一些。所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去年下半年很多城市的房贷利率仍在继续上升,而且放款进度越来越慢,并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不过,有人说,最近不是有信息显示,保障房贷款不纳入集中管理,意味着商品房贷比例有多了一些空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包括不少城市近期下调房贷利率,放款加快,从银行的偏好来看,主要还是针对新建商品房,二手房能分到多少呢?更老旧的房子呢?

还有人说,这个房贷额度限制是一个可变量,眼下只是暂时的,有需求还是会放开。答案可没那么简单,数据显示,在2008年时,我们的住户部门的杠杆率为18%,但目前已经超过60%,不仅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对发达国家也形成赶超之势。说到底,如果再不控制住房杠杆,后果将不可设想,于金融、经济安全都是不允许的。

在懂行人看来,由此可见,住房降杠杆是一个必然趋势,短期即便为稳经济可能有所回升,但大概率伴随楼市长期存在。粥就那么多,银行在这个时候就必须做出选择。优质的房产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标的,而对于非优质标的,如果没有额度,肯定是不会轻易放了,这也是很多城市老旧二手房不好出手的重要原因之一。像张先生的这一类房子,随着时间推移,将越来越多,房龄老旧、面积小,居住舒适度明显不高,最可能被银行抛弃,所以,在新规下,有懂行的人会选择在市场僵持期或回暖期“暗自”脱手。

懂行人做了一个延伸,如果银行衡量房产的优质属性以“居住”为标准,那么除了“老破小”外,或有更多房子被嫌弃,像那些空置率较高的房子,位置偏僻的房子,将来会不会也成为被银行嫌弃的对象呢?且走且看。在懂行人看来,凡是资本炒作的房子都会回归道原点,买房,一定要以居住为目标,在未来,应都是如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浠栦滑杩欎竴瀵瑰ソ鏈嬪弸寰堝鎬?涓€涓お娌夐粯锛屼竴涓お鍐呭悜鏄撳缇烇紝鑰屼笖澶у閮芥病璋堟亱鐖便€傞棶鍏跺師鍥犲嵈閮借宸叉湁鍠滄鐨勪汉浜嗐€傛瘯
  • 上海成人正畸口碑和资质比较好的医生有哪些?想了解更多医生信息的,都可以问我哦。
  • 旁边一晒太阳的老太太感慨:这小男孩挺好,有哥哥样,能带弟弟出来玩了。比如说我吧,虽然很讨厌这些人,超级不喜欢这些人,但是我不会像某些群体那样没素质,成天到处无底
  • 粉丝是因为喜欢一个人而聚在了一起,而这个人足够好,才会聚集这么多,我从不认为喜欢谁错了,喜欢谁就成了邪教,放过吧如果说对哪个鞋前后改观最大的话,那肯定是这双黑水
  • 奇偶交重,卦之动静。观其动静,则万事之变,万物之情可见矣。
  • 此官帽椅造型甚佳,且是罕见的样式,体现了明式家具洗练挺拔的风骨,靠背板的装饰又属秾华风格,繁而不乱,优美如雕塑般的联帮棍与之呼应,文雅之中又增贵气。靠背板甚为精
  • 你是我久居深海的沉溺是我春风十里的暖意是我深埋心底的甜蜜是我年少的欢喜是我眉间的笑意@MD_摩登兄弟 #IPSA品牌护肤大使刘宇宁# *★#刘宇宁献唱我和我的家
  • 悔しいなら、思いっきり泣こう。#某C爱吃葱# artworks/82775778 #原创# #創作# #女の子# #雨# #傘# #階段# #風景# 僕が選んだ
  •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沉思,什么都不想,也不要和任何人说话。作为一个患者e几个月来噶体验,无论医院大小都好,姑凉同医生噶态度真系真系太太太太太太太重要!
  • 学会这种生活方式,咱就可以多活几年,这不比什么都强?据悉,NGJ-MB是一种高性能、大功率机载电子攻击武器系统,专用于压制、削弱和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设备。
  • 起名改名可单独寻我暮冬时烤雪迟夏写长信早春不过一棵树秋天总是有太多不同烤鱿鱼抹了麻汁还怪好吃虽然没有小山羊那么令人怀念不过花毛拼盘总是令人熟悉锡纸烤蘑菇竟然是人
  • #徐艺洋[超话]# xyy #卫衣杯2020# 卫衣杯2020决赛投票正式开启 快来为你喜爱的选手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投票截止时间:10.08 18:00
  • #树洞# 月月,我女朋友既温柔又体贴,每次我从外地回来,她都要去车站接我,哪怕等到深夜,尽管我很担心她的安全,也不止一次跟她说不需要接我,但她每次都执意要去车站
  • 其实很多人的婚姻,过的还不如像表哥他们这样的婚姻。随着全国的大量种植鸦片,也使得鸦片的价钱更加便宜,所以很多穷人也能吸食得起了,清政府得到了大笔的土药税收,然而
  •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
  • 让人担心可不太好呢,所以比以前更加珍惜,会和王欣小朋友分享日常,也会偶尔和羊羊唠叨唠叨,虽然被嫌弃了,但就是很开心然后呢玩泥巴做的两只小猪呢,虽然很嫌弃,但还是
  • 许风觉出他的手有些发颤,却还是继续道:“我知道周大哥是真心待我好,也知道你一直在尽力弥补我,可这一切,只不过因为我是你弟弟。你有没有想过,若我不是呢?若我只是许
  • 我问过老师了,不二贩,但是之后有蓬莱兔兔专场还是不想要错过这个!」刹那间桌上气氛诡谲,接着几轮厮杀后——我没抢到爱心痣(҂⌣̀_⌣́)不过名列第二使我可以理直气
  • 说到底,对于一个不爱你的人来说,主动不过是打扰,深情不过是浪费。看来因为大而放弃是站不住脚的,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让ct6落败呢?
  • 2019年,聘请北京隆福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县量身定制《邱县食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邱县食品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为加快产业发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