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眼中的定州,原来是这样的!

文化探访之路---定州
游客随笔

久闻定州历史深厚但未曾到访,年初有假驱车几百公里来定一游。颇感震撼,感后随笔,表达对定州文化敬畏之情怀吧。

高速定州站,第一站参观定州博物馆。站在博物馆广场前,引入眼帘的馆舍,堪称河北第一馆!汉风古韵,建筑独特。进馆前预约、扫码程序过后,入馆参观了7个展厅,汉家陵阙,北朝佛陀,金翠明珠,天下大白,尘外千年,梵华佛韵,故乡星空。内容丰富,展品多样,不愧为中山国文化之宝地,人杰地灵。

下一站贡院,到此才知道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科举考试场所,尤号舍建筑独特,为采光建筑之巨作,大堂、后楼建造用工讲究。可想科举制的严苛,人才重用之选拔严格,说明历史上定州就注重人才的培养及用任。

至文庙,进入院内古柏清脆,仰慕已久东坡先生的龙凤双槐,古槐之最。在看到文庙的全景图,定州文庙规制应与督府等同,不由得感叹!文化传承之地!西院师范学院使用,可惜进不去。参观完文庙,感觉文化的神圣。定州不愧为文化之都。

出文庙右行往南既能看到雄伟的定州南城门,到此可惜铁栅栏紧锁,城下四门大炮矗立无语,锈迹斑驳。只能站在城下仰望城墙彩旗飘飘。定州南城门现存三座城门,护城河从中间穿过,城外还有石桥两座,未能复原。

经询问,导航至定州未开放的王灏庄园,据当地年仅7旬的保护员王师傅介绍,当年国家修铁路时,为了避开庄园,铁路修成了弯道。庄园占地120亩左右,该院落为三进院落,南北并排三院,但建筑破烂不堪,倾塌严重,应尽快保护修缮。

经指引来到大道观玉皇殿,门口矗立国宝标志,但铁门又是紧锁,有幸扣门看护人员开门。大道观玉皇殿为庑殿顶建筑,铺设琉璃瓦,前廊抱厦,建筑等级甚高,琉璃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家或皇家寺院才能使用。又一次对定州的文化所震撼。

走出大观前往定州中山汉墓石刻馆,进馆之前首先是国宝单位净众院塔基地宫标志,回想博物馆的天下大白,尘外千年展厅文物出自此地宫。

进院有种久别重逢亲切之感,院内几十余株高大的柏树蔽日遮天,青砖铺地,惬意!

经讲解员一路讲下来,感觉定州的文化内涵如此了得,院内不仅有距今2000余年的汉墓,墓顶文字保存至今实属难得,后室字迹清晰,书写潇洒飘逸,篆、隶、行并用,精品质及。还有东汉的黄肠刻石,全国罕见,字迹拙朴,篆演变到隶过度文字,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围绕汉墓封土院内有大量的历代碑刻,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震撼人心呀,科学、文物、艺术价值不逊西安碑林。

尤为还有关于东坡先生大量的碑刻,得知东坡雪浪石现还保存完整,还购买了本久闻谢飞先生写的《雪浪石》一书。后特驱车赶往武警医院,石前矗立,感觉东坡文化扑面而来。在苏轼被贬,边关生活拮据的情况下,东坡还能休闲玩石,体现心胸如此宽广。仔细端详观赏前后雪浪石,心中甚喜,太阳西下,灯火亮起,意犹未尽。

部队一位漂亮的女警官说,要在院对面恢复众春园,出门驻车看到对面已经拆迁圈地,我感觉这个项目是定州市委政府,做的划时代有重大意义的决策。

我浅薄研究苏轼,对他文学的敬仰,人格的崇拜。但读完谢飞写的《雪浪石》一书,内容更为丰富,受益匪浅。

出于对文化的敬仰,对众春园敬畏情怀,说一下我对众春园的研究看法及小小的建议,不妥之言,见谅。

众春园作为历史之遗园,园内又以名石、名人、名诗相著称的雪浪石和历代的名人碑刻,以及帝王之御笔,当之无愧为定州历史文化遗产之瑰宝,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之根基。恢复众春园乃文化之兴,民众之乐,政之勤也。也是文化自信。

一、古众春园

1、众春园之兴

众春园宋初李昭亮创建,仁宗皇佑年间,知州韩琦在此基础上扩建,规模扩大,时让百姓游观,与民同乐,众登春台,嘻游广漠…。宋朝是历史上的文化国都,君王以仁德适于臣民,重民亲民,这应该是韩琦拓园初意。宋元祐八年苏轼被贬定州知州,从此众春园又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内涵,雪浪石是苏轼之作品,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第一名石,也成为中国赏石文化之先风,伴随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园林的繁荣与发展,赏石文化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使得众春园名声大噪,繁华一时。宋朝南迁百年后园毁。

明万历(1586)年太守唐祥兴任知定州,复建众春园,建韩苏公祠像祀之,此园也是百姓寄托心灵的地方。园内矗立保存历代碑刻。

清康熙年间此园辟为行宫,四十一年州守韩逢庥大兴土木,对众春园进行了全面修缮,新建雪浪斋,并移雪浪石、盆置斋前。乾隆曾六过定州,驻跸众春园。乾隆三十一年,命将临城发现的雪浪石移入众春园,立于东坡雪浪石之后,御题为前雪浪石和后雪浪石,使得此园又增加了帝王之气。光绪十四年,雪浪亭倾倒塌落,定州大儒、富豪,完成畿辅丛书之刻的王灏,捐重金重修雪浪亭。

1952年,党和政府对雪浪亭进行修缮,前、后雪浪石得到保护。是年,毛泽东主席考察定州,自火车站驱车直奔众春园,他详察了雪浪石,并给随同和地方官员解读了雪浪石盆唇的雪浪石铭。1967年,众春园旧址改建为部队医院。

2、众春园之文

众春园起初是对百姓开放游观的官家园林,之后又是文化聚集传播之地。其文化的兴起源于苏轼的雪浪石,苏轼得雪浪石邀诸多好友、同僚赋诗、和诗,苏轼作《雪浪斋铭》刻于白玉芙蓉石盆口沿上,将书斋名定为雪浪斋。当时掀起了中国赏石、咏石之先风。围绕雪浪石的诗文唱和就此拉开帷幕。具载,宋代诗文15首,元代诗文2首,明代诗文8首,清代诗文54首(其中乾隆皇帝27首,翁方刚9首),近现代诗文14首。现存关于雪浪石诗文碑27件,故宫1件,其26件在定州。明代之后众春园更是定州文化之载体,园内增建韩苏公祠,有纪念韩苏之碑刻,传承韩琦为官之清廉,苏轼为人之豁达,清代又是定州历代碑刻存保之地,有彭城寺碑、乾隆御笔碑、雪浪斋碑、王维墨竹、关帝诗竹圣迹碑等大量碑刻在园内存放保护。堪称清代石刻博物馆。



3、众春园之乐

众春园为宋代园林之首,重点有二,其一,韩琦、苏轼所建及赋予文化内涵,两位在宋代政治上有举足轻重不可小觑的地位,韩琦为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政治卓越,苏轼宋代大文豪,妇孺皆知,民间流传官拜韩琦民拜苏轼之说。其二,众春园为宋代唯一对百姓开放的公园,有诗:“匪贲立园、与民同乐,众登春台,嘻游广漠…”。苏轼在定州给百姓提了高物质生活,种植水稻、制作东坡肘子、东坡肉、创造中山松醪酒,在提升精神享受方面,编制定州大秧歌。在安全保障方面,整伤军纪、修葺营房、严创贪吏、部勒战法等一系列措施。所以在闲暇之余,众春园成为百姓娱乐游玩之地。

二、众春园“雪浪石”文化价值

众春园始建于北宋,为全国园林之首,该园李昭亮创建,韩琦、苏轼扩建,使之规模完善,其文化内涵倍增。

众春园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至今,雪浪石堪称华夏名石,经历千年文人墨客的文化洗礼,附属了独特赏石、诗词内涵和珍贵的文化价值,而文化价值又涵盖了名帝、名人、名石、名诗、名园、名刻等品牌价值及产业价值。尤为清代康熙年间辟为行宫,乾隆五驻跸于此,此园又增加了帝王之气。

三、建设定州特色的《定州石刻博物馆》

1、《定州石刻博物馆》不仅有全国罕见的东汉黄肠石题铭石刻,还有从北齐至民国的碑刻,形式多样,书体有篆、隶、行、草、楷。内容丰富,有官刻,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艺术对文字影响。有民间百姓之刻,刻法简练,体现拙朴之美。“定州石刻博物馆”建成后属省乃至全国顶级石刻专题博物馆。

各院校书法专业学生在“定州石刻博物馆”进行研学,进行书法临摹、研讨。定州的整体文化艺术水平会受到影响或提升。

定州碑刻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但应该受到妥善的保护,更应该让它活起来,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涵养韵味和它所经历的历史的、文化的、生活的鲜活故事。

建《定州石刻博物馆》可行性

石刻馆回廊镶嵌的487块汉代黄肠石,是1959年出土于北庄子汉墓。听讲解员说63年拆除水闸、石桥才得以保护,75年建回廊保护。历代碑刻也是从民间收集而来,而且一大部分当时就在古众春园内。按照文物保护单位与馆藏文物(可移动文物)不同。《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保护单位应属于馆藏文物,因此可以按需变动,更好的利用。

既然如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石刻,可以建《定州石刻博物馆》。鉴于《定州碑刻群》、《北庄子汉墓石刻》的文化、艺术价值不断地被发掘、研究,认同,其以超越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界限,达到了国家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水平。文物保护的职责和义务属当地人民政府,因此,建议定州市人民政府进一步重视定州碑刻的保护工作,使其科学、突出,进而提升其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定州石刻博物馆》必要性

《北庄子汉墓石刻》、《定州碑刻群》石刻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现已出现严重风化严重,尤为北庄子汉墓出土的黄肠石刻,出现空鼓、脱落,酥减,甚至有60余块自然破坏无字,成为废石,无任何价值了。因此建立《定州石刻博物馆》是必然的。既能保护文物,又能传播碑刻文化。

2、置入相关的文化品牌产业,将有助于定州文化产业的兴起,有力支撑旅游业发展。

置入《东坡文化园区》依托众春园复建项目,依据东坡雪浪石文物、文化、品牌和产业价值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定州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强市的社会需要,对以东坡文化和赏石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建设提出以下设想:《东坡文化产业园区》,园区之下设《东坡赏石文化园》、《东坡奇石商贸交流中心》、《中山松醒酒文化体验园》等等。

中山汉墓专题博物馆

《中山汉墓博物馆》,以战、汉中山文化为专题,展示中山发展历程,讲述中山故事,中山文字的演变。附属展示中国丧葬文化,包括有史以来墓葬规制的演变,陪葬品的制度,陪葬品的制作。定州是玉衣之乡,中国博物馆展出的是定州东汉第六代穆王刘畅墓出土,所以作玉衣制作流程展示。

古城定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存有大量名胜古迹、碑刻,令今人为之仰叹。博物馆馆藏文物,石刻馆收集的碑刻具等,都有很高的艺术、科学、史料价值,可以说是艺术珍品,看后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产生无限深思。期待定州的文物旅游更好的挖掘、发展,成为定州的经济支柱业。

吾游中山国有感,辈才疏学浅,但中山文化深厚,需深挖善用。中山国之文化,国人传承,国之有人,文化必承,承之必兴。吾小辈斗胆多言,期待定州文旅之兴。

#十堰# 【“张军美术馆”明日开展 市民可免费参观】1月2日,记者从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由市文旅局、市文联联合主办的“张军美术馆”开展暨作品捐赠仪式将于明日(1月3日)上午在市博物馆举行。同日,还将在市美术馆举办“2022年迎新春‘最美十堰’·‘大美神农架’中国画、摄影艺术联展”开展仪式。届时,国画大师周韶华将亲临十堰出席相关活动。

1月3日上午9时40分,张军美术馆开展暨作品捐赠仪式将在市博物馆二楼大厅举行。届时,中国当代著名中国画家张军先生将他精心创作的120幅作品捐赠给十堰市博物馆。为了彰显张军先生的崇高义举和无私奉献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提高广大群众人文素养,市博物馆将选取一部分获捐赠的张军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在市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厅举办“张军美术馆”中国画作品展出活动。国家一级美术师周韶华将出席张军美术馆开展暨作品捐赠仪式。

与此同时,3日上午10时50分,还将在市美术馆举行“笔墨润秦巴”“大山·大水·大人文 2022年迎新春‘最美十堰’·‘大美神农架’中国画、摄影艺术联展”开展仪式。据悉,该次展览将由湖北省周韶华艺术中心、湖北省中国画学会、湖北省书画院指导,由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中共神农架林区委员会宣传部、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十堰市美术馆承办。本次联展将汇集当代中国画坛巨匠周韶华,知名山水画家张军,工笔人物画家李乃蔚,花鸟画家魏金修、陈军生,水墨人物画家罗彬,摄影家孙建云、姜勇以及十堰画家写生和拍摄的精品力作。他们的艺术深植于荆楚文脉,又善于吸纳异域道艺,他们挥毫铺彩,笔走龙蛇,或施朱敷粉,妙手著春,或捕捉瞬间,凝固精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苍润劲秀,逸趣横生,用赤诚之心诠释对大山大水的人文关怀。该展出将持续到2月16日。

届时,十堰日报社旗下全媒体矩阵和新媒体平台将全方位、立体式进行宣传报道。除十堰日报社、十堰广播电视台将现场直播外,十堰日报、十堰晚报、十堰头条APP、云上十堰APP、抖音十堰晚报、快手十堰晚报、视频号十堰晚报、十堰晚报微信、十堰晚报微博、秦楚网微信、秦楚网、堰味视频、十堰文旅微信、抖音十堰文旅等全媒体平台将进行立体宣传,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新年首场文化盛宴。

活动期间,市民可免费进入市博物馆和市美术馆进行参观。

活动主办方提醒,活动期间所有参加人员必须规范佩戴口罩,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对入馆观展人员进行“一扫两核一测”。

相关介绍:

张军,又名末子,1950年生于南京。当代山水画家,师从周韶华先生,后就读湖北美术学院。曾任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市文史馆馆员,曾任十堰市美协主席、武当画院院长,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有部分作品获奖。《除夕图》参加六届全国美展评为优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张军曾参加过武汉国际水墨画节,第二、三、四届山水画展并获两次铜奖;曾参加过中国山水画名家邀请展、第十一届新人新作展、跨世纪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山水画大展,系《山峡史诗》巨幅通景画九位创作者之一;中国扇面画展,画说世界遗产28巨幅作品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曾参加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参加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大坝合龙的创作任务。

1997年随湖北省美术家代表团访问美国,作品获旧金山文化贡献奖。

2020年7月7日至9日,周韶华曾率高敬东、吴军和、李乃蔚、张军、魏金修、罗彬、陈军生、孙建云等多位知名艺术家来十堰采风。期间,周韶华一行先后深入十堰重点文旅项目国瑞文旅城、房县花田酒溪等地参观,并与我市文艺工作者代表就文艺创作和城市文化建设进行了座谈。

周韶华,1929年10月出生于山东荣成市,1941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曾获屈原文艺创作奖,2008年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2015年获评2014年度“中华文化人物”。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画家,先后担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联主席,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中共十三大、十五大代表,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

周韶华先生代表作有水彩《茶山之歌》,水墨《渤海湾的晨光》《黄河魂》《狂澜交响曲》《九龙奔江之一》《月涌大江流》等;先后举办“大河寻源”、“梦溯仰韶”、“汉唐雄风”、“荆楚狂歌”、“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曲”、“神游东方—周韶华艺术大展”等画展。相继出版文集《抱一集》《面向新世纪》《大河寻源》《感悟中国画学体系》等,以及出版《大河寻源画集》《周韶华画选》《周韶华六十年艺术探索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周韶华》《周韶华梦溯仰韶画集》《周韶华汉唐雄风画集》《荆楚狂歌——周韶华画集》《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曲》《周韶华全集》等个人画集十余册。

周韶华先生曾在郧阳地区(现十堰市)工作8年,1971年即担任郧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教卫党委书记。如今,年届九旬的周韶华,是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多年致力于中国画理论与创作革新的探索与研究,是中国画气势派的开宗创派者与理论建树者。其中国画,无论是在质或量上,都取得了精深的艺术造诣与辉煌的艺术成就。在当今中国画坛上,他与吴冠中以旗手与闯将的身份并称为“北吴南周”,为中国画在转型与蜕变中创新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画坛称为当代气势派大宗师。

【“逐书事件”与独译莎剧——梁实秋在青岛的两件旧事】梁实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学者,但许多人知晓他,也许还是因为他与鲁迅那场持续良久、轰轰烈烈的“笔仗”。论战之广,涉及人性、教育、阶级等诸多话题;论战之久,更近十个年头。
  少为人知的是,这场“笔仗”,其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人生困扰。其中之一,就是他出走上海旅居青岛以求平静生活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
  从1930年受聘国立青岛大学到1934年离开,梁实秋旅居青岛的四年间,双方论战的硝烟一直没有消散,特别是“逐书事件”的发生,更使得两人结下了新的“梁子”。
  1930年的青岛,是梁实秋走出“人性论争”尴尬处境的庇护所。来青岛之前,梁实秋在上海的生活极不平静。
  1926年,他的一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激起千层浪。在“国破山河在”的危急时刻,梁实秋却抱着艺术至上、文艺自由的观念,宣扬文艺的自由独立性,这无疑与时代的要求相悖。他无意间卷入了那场分不清是政治还是学术的激烈争斗,深以孤立无援为苦,厌倦了文坛争斗的梁实秋渐萌逃意。
  恰逢此时,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上海来延揽教授,正巧碰到刚刚辞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的闻一多,并通过胡适、闻一多认识了梁实秋、沈从文等人。杨振声求贤若渴,一遇闻、梁,便坚邀他们到青岛任教。在专程去青岛“半日游览”和“一席饮宴”之后,梁实秋接受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聘书。
  虽然远离上海,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与鲁迅的论战,风波再起,并伴随了梁实秋在青岛的始终。
  鲁迅和梁实秋的论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大事件。梁实秋比鲁迅小22岁,一少一老,从1926年开始笔战,一个以《新月》《益世报·文学周刊》为阵地,一个以《萌芽》《语丝》为阵地,一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两人论战长达近10年,笔战的文章125篇、50余万字。
  梁实秋到国立青岛大学执教后,论战硝烟未散。臧克家曾回忆说:“同学们知道梁和鲁迅先生经常论争,在课堂上向他发问,他笑而不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鲁迅与牛(1930年1月10日上海《新月》月刊第2卷第11期刊载了梁实秋的《鲁迅与牛》一文,阐述了他与鲁迅论战的缘起,此举意在让同学们从文中去找答案)。同学们莞尔而笑,梁实秋神情自若。”
  1932年春在国立青岛大学发生的“逐书事件”,更是让二人的关系雪上加霜。梁实秋时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主持成立了图书委员会,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新月派,对当时左翼文坛推重的书籍往往不能认同。被进步青年奉为精神导师的鲁迅作品,在这里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传出梁实秋将鲁迅作品从图书馆中清除的传言,所谓的“逐书事件”便爆发了。
  鲁迅曾两次提及该事件,亦可见其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写道“梁实秋教授充当什么图书馆的主任时,听说也曾将我的许多译作驱逐出境”。他在为曹靖华翻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所作的序言中再次叫屈:“梁实秋教授掌青岛大学图书馆时,将我的译作驱除。”
  关于此事,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一文中辩解:“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曾经在一个大学(国立青岛大学)里兼任过一个时期的图书馆馆长,书架上列有若干从前遗留下的低级的黄色书刊,我觉得这有损大学的尊严,于是令人取去注销,大约有数十册的样子,鲁迅的若干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件事立刻有人传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地利用这一虚伪情报,派作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宣传自宣传,事实自事实。”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还有人就“逐书事件”问臧克家。他回答说:“我想不会的,也是不可能的。”算是为梁实秋作了最好的证言。
  虽为论敌,但对鲁迅的评价,梁实秋也表现了可贵的公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第二日的《世界日报》发表了对梁实秋的专访文章,回忆了与鲁迅的文字因缘,并对其文学成就不吝赞美:“先生在文学方面,为中国文坛上最有力之作家,余与其立场虽稍有不同,而其文笔之卓绝,则实令余钦服。现先生逝世,为中国文坛之最大损失,盖后人恐无能补其缺者。”
  1934年7月,梁实秋应王平陵之约,将与鲁迅等左翼文人论争的文章中的31篇,结集为《偏见集》,该书由正中书局出版,成为他的一本较重要的文学论集。
  除了论战带来的困扰,梁实秋的青岛岁月也有宁静的一面。特别是,以一人之力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成为国内完成该项成就的第一人。
  在国立青岛大学,梁实秋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学与学术并举。他虽是留洋出身,却不喜洋服,夏季常穿的是长衫,秋冬则穿一身丝织棉袍,严冬时节是棉袍外面加套一件皮袍,而且颜色都淡雅不俗,颇具谦谦君子之风。
  臧克家回忆:“记得,1930年我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二年后改为山东大学),入的是您做主任的英文系。您面白而丰,夏天绸衫飘飘,风度翩翩。”他还回忆说:“当时外文系主任梁实秋先生,胖胖白皙的面庞,讲课干净利落。”
  梁实秋授课时间观念极强,对此他的学生记忆颇深。他上课,永远是铃声未息已走进教室,坐下就讲,不疾不徐,绝无赘语。下课铃声方振,恰好讲到一个段落,铃声未毕,已步出课堂。他常对同事和学生讲:“上课时一分钟也不能浪费,课间是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容侵犯,故尔上下课必须准时。”但一堂课的内容倘若记录下来,都是一篇组织紧密、内容充实的论文,课后重温它,也足够思索两三个小时。
  1932年8月,梁实秋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三年级的学生首开了“莎士比亚”课,他是国内最早把莎士比亚引入大学课堂的学者之一。同时,在胡适的发动下,开始了“莎士比亚”翻译工作。
  如果说梁实秋这一辈子只崇拜过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胡适;如果说梁实秋只对一个人感恩,那么这个人也一定是胡适。走上译莎之路,也是起自胡适的倡议。
  梁实秋和胡适的交往始于1927年在上海共同参加“新月社”期间。胡适是“新月社”的精神领袖,梁实秋是最年轻的参与者之一。1930年,任中华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主任的胡适,倡导成立“莎士比亚的戏剧全集翻译会”,决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930年8月,胡适应杨振声之邀访问国立青岛大学。其间他住在宋春舫家里,参观了宋的藏书楼“褐木庐”。大量戏剧书籍珍藏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多部剧作,仅《哈姆雷特》一书就有五国文字的版本。
  随后,胡适便提议闻一多、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同年12月23日,胡适致梁实秋的信中谈及了译莎士比亚一事,其中写道:“……拟请一多与你,与通伯、志摩五人商酌翻译Shakespeare(莎士比亚)全集的事,期以五年十年,要成一部莎氏集定本。”
  1931年1月5日,胡适复信梁实秋,又谈此事:“我可以来青岛一游,约在一月十七八日,定期后当电告……志摩昨日到平,赞成译莎翁事。”就在当月24日,胡适来到青岛开始筹划《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事务,在与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等人讨论后,决定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但部分作品可试用韵文体。
  胡适最初拟定的莎翁翻译办法,决定由闻一多、梁实秋、陈通伯、叶公超、徐志摩五人组成翻译莎翁全集委员会,并拟请闻一多为主任;暂定五年全部完成(约计每人每半年,可译成一部)。信中还提议徐志摩试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叶公超试译《威尼斯商人》,陈源试译《皆大欢喜》,闻一多试译《哈姆雷特》,梁实秋试译《马克白》。
  可惜,这项大工程最终没能如愿由几位大译家共同参与完成。据梁实秋后来回忆:“通伯不肯参加,志摩在二十年十一月里就不幸逝世,公超、一多志不在此,结果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孤独的开始这漫长艰巨的工作。”
  对于译莎,梁实秋从一开始态度便十分积极。当时,他除了每周教十二小时课之外,就开始着手翻译。他曾说:“我开始的时候参考资料是如何的贫乏!我那时有的只是一股热心,我想愚公可以移山,我也一步一步地去做,做多少算多少,至少对于我自己是件有益的工作。”
  在兼任图书馆馆长期间,他广泛搜集莎士比亚戏剧书籍资料,还亲自到上海为图书馆选购图书,建立了莎士比亚图书室。最早译成的《哈姆雷特》《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如愿》《暴风雨》在1936年5月至11月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而《仲夏夜之梦》因抗战后通货膨胀,没有出版。后来,他又译了《亨利四世》上下篇。梁实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独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
  总结梁实秋这个成就,可以看出,从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的工作岗位得益不小,这也算是青岛给他的最重要的馈赠之一吧。
  1934年,梁实秋的好友胡适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邀请梁实秋到北京大学任外文系研究教授兼系主任。消息在山东大学传开,山东大学群情不满,外文系师生联名向北京大学提出抗议。抗议信在青岛当时的《民报》上曾有刊载:“敝系经梁实秋先生主持开办,同学夙受陶冶,爱戴正殷……群情迫遑,北平素为文化区域,人才较多,至希鉴谅,另行延聘,以慰渴望。”恳切之情跃然纸上。
  三十岁出头的青年教授,工作四年,博得全系师生如此深情的挽留,足见梁实秋教学育人工作之成效。几经磋商后,胡适发来一封电报说:“梁实秋先生主持山大外文系四年,成绩显著,已有基础。现北大外文系亟待梁先生来此帮助,恳请暂时借用两年……”
  1934年夏,山东大学外文系全体学生,在青岛奇园饭店为梁实秋举行了饯别宴会。
  晚年在台湾的梁实秋对青岛怀有特殊的眷恋之情。青岛文史学家鲁海曾说,梁实秋晚年描写青岛的回忆文章,至少有40余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1983年,梁实秋的大女儿梁文茜带着父亲的委托,重回青岛寻梦。梁实秋更是将女儿梁文茜从青岛海水浴场捧来的一瓶沙子置于案头,视为珍品。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禁戒后,梁实秋大喜,计划到大陆探亲。但11月3日,梁实秋因突发心脏病逝世,重返青岛最终成了一桩难了的遗憾。(大众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武汉汉正街能吃亏的人,人缘必早安心语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两次关键机会,足矣武汉汉正街能吃亏的人,人缘必早安心语然好,人缘好的人机会自然多
  • 不管以后怎样呢,因为你们我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姑娘,我们都十年如一日的深深热爱你们,从贴吧论坛到微博微信,从此也会天涯海角到太空宇宙。朋友们 再见了 很抱歉做了这个
  • 你可以不时的偷偷懒,但你要做一个努力的女神,内心强大,经济独立,思想丰富,随心做喜欢的事。你可以间续的逗比乐,但你要做一个沉淀的女人,如静默岁月,厚积薄发,感性
  • 我们用事实说话,就某一家知名企业的《XX股份201X年合作伙伴满意度调查问卷》来说,他们的问卷是这样的:而我们的问卷是这样的(因为核心商业机密的原因,此处只列举
  • 不是每个人都如你想象的那么好,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有所回报,这个世界和你想象的总是有差距。人生的痛苦,大部分来自于对执念的烦恼,但其实这些烦恼和束缚都是自己加到自
  • ”听完我的话,他似乎有些激动,然后他一口饮尽了杯中酒说到:“夏目这个姓氏,有两个人与我有,嗯,怎么说,孽缘吧,大约是在很多年前了,也就是这么一个晴朗的天气里,那
  • 但是没办法,理智是一回事,群众的情感上依然相信缩小的员工。#李阳疑似复婚#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最尴尬的情况是:女方被家暴时,当大家为了女方义愤填膺,骂男方
  • 这等的人,虽巫医贱役亦不可以为。孔子说:“南国之人,有常言说道:‘凡人之处己处人,皆当有恒久之心。
  • 東莞銀瓶山,銀瓶嘴,絕對值得一去,今天我們從大齡山這邊過去,一個多小時,然後剛好週末,進大門就堵上了,好多都是把車停在農家的。路上還有一個熱心的阿叔幫我調試了一
  • 既然是亲身实践的朋友介绍,我不想再犹豫,不想错过一个让自己蜕变的机会!她和我的情况差不多既然能淡掉,我相信我的也指日可待了,于是直接就定了3个周期的纪旺西。
  • 黎明将至 春宵苦短 少女前进吧愿你一生努力 ,一生被爱 ,想要的都拥有 ,得不到的都释怀,只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愿在彼此看不见的岁月里,熠熠生辉&q
  • 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见你还是11月的那一天,那天也是你第一次出来撒欢看看外面的世界。玩了很久我起身要走,它在我身后跟了一路,我说你别跟着了,我不在这个城市,不然就
  • 小朋友发烧时候,用糖盐水或者大米汤,少量频服,一次喝一点,隔3-5分钟喝一点,喝进去的能够消化吸收了,转化成人体正常的津液了,这样对退烧,对降温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 如果每个人都能参与引致最终决策的讨论(无论亲自参加,还是通过录音和电子邮件参加)公平正义就更可能得到实现。我喜欢彻底的公开透明,并希望每个人都能负责任地对待所接
  • #精彩海院#【党史记录电影《重生》热血展映】今日,我院举行《重生》上部观影活动,全院七百余人次积极参加。该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成立新中
  • #工外故事屋#【今日分享甜甜的故事[心]】 从前小兔子还在森林杂货铺打工时,小狐狸为了接近她几乎每天都要跑去森林杂货铺买一包水果硬糖。《兔子的财富圣经》一个穷小
  • [心][心][心]#央视主播说活命不能总指望运气#在这个每天都有奇闻异事发生的娱乐圈,在这个时刻都在更迭换新的当代社会,我们也要跟随着自己忙碌的生活去开始接受与
  • 许许多多的灰暗存在,但至少我所希冀的,我所找寻的,是这么一个魅力无限、充满活力的世界。做任何好事,不論是無形的、有形的,為己的、為人的,均有功德。
  • 比如,有的人的名字足以响当当的让人振聋发聩,有时候一个人的名字也可以成为一种“通行证”远远从超出姓名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意义,而有着更多的社会意义。不用站在制高点上
  • 《无(wang)羁(xian)》肖战:闻笛声 独惆怅 云深夜未央王一博:是与非 都过往 醒来了 怎能当梦一场肖战:红尘中 毁誉得失如何去量合:萧萧血热刀锋凉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