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问。三宝如虚空相。非见闻之所及者。教中云何说见道。又称见佛。

答。约本智发明。假称名见。非眼所睹。唯证乃知。离见非见。方名真见。涅槃经云。菩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则一切法。是以法性无所有。菩萨则无所见。与法理会。假称为见。实非见也。真性湛然。非是见法。经云。不行见法。诸佛速与受记。则是离断常二边。即见自身清净。见身清净。即是见佛清净。乃至见一切法。悉皆清净。无非是佛。无非是法。以自心性无生。顺物遍一切处故。若一微尘不是佛者。则成翳障。不入普眼之门。唯堕能所之见。大集经云。梵天问海慧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了了见佛法不。梵天言。佛法非色。不可睹见。汝云何言了了见佛法耶。一切诸法。悉不可见。夫了了者。即是佛法。无有二相。是以来同水月。散若幻云。见犹梦形。闻如谷响。觉处即现。不从方来。迷处自无。不从此去。

如圆觉经云。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般若假名论偈云。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非所见。然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谓空性。无生性。此即诸佛第一义身。若见于此。名为见佛。经云。以见空性。名见如来。又法性之处。无有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又经言。大王。一切法性。犹如虚空。等与众物。为所依止。而其体性。非是有物。亦非无物。能知此中。寂然无知。名为了知。名为知者。随俗言说。信解无生之福。多于宝施。如有颂言。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是以解第一义空。方成般若。见无生自性。始了圆宗。以真空不坏业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该诸有。如大涅槃经云。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

所以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观物之际。物本无形。非有物而可遣。故云离念之智。等虚空界。如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是时普明菩萨。则证入毗卢遮那如来金刚法藏三昧三摩地。令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同愿修持。入此性净真如法藏三昧真际观。云何应得修入此观。菩萨则当观照心地。觉用心智。唯照心性。细细观觉。觉照心体。见性无动。证觉不动。即能恒用。用观体智。见性清净。性自离念。离念无物。心等虚空。即证圣智。如如圣性。二俱澄寂。空同无体。性体虚静。则是名为菩萨证入。真如法界性印。法藏真际观门。故知法界性。即众生心性。众生心性。即虚空性。

故大智度论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性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释云。内空者。即内法。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等。外空者。即外法。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无我。无我所等。内外空者。即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等。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大空者。即十方空。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

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若着。即是虚诳。有为空。无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

问曰。有为法。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空。此则可尔。无为法。非因缘生法。无破无坏。常若虚空。云何空。

答曰。若除有为。则无无为。有为实相。即是无为。如有为空。无为亦空。以二事不异故。毕竟空者。一切法皆毕竟空。是毕竟空亦空。空无有法故。亦无虚实相待。复次毕竟空者。破一切法。令无遗余故。名毕竟空。若有少遗余。不名毕竟空。无始空者。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离五阴。人不可得。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来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

如经说。眼空无我。无我所。何以故。性自尔耳。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一切诸法空者。一切法有好有丑。有内有外。一切法有心生。故名为有。无自体。故空。无所得空者。一切法。乃至无余涅槃不可得。故名无所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有法。实性无故。名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乃至云。离我我所故空。因缘和合生故空。无常苦空无我。故名为空。始终不可得故空。唯心。故名为空。

故知一切万法。皆从心现。悉无自体。尽称为空。所以云。若住此十八空门。当学般若。则未尝有一法。能出我之灵台智性矣。此十八空。下至有为世间五阴。上至无为第一义谛。收一切法。无不皆空。若不学般若。别尚余宗。体有而未达有原。穷空而不尽空理。须归宗镜。内照发明。则外无一法。更有遗余矣。又此是如空。非体是空。以真心无碍。映现万法。如虚空不拒诸相发挥故。于真心中。能现一切。其所现一切。虽依心无体。照见五蕴皆空。然亦不着于空。能兴佛事。如华严经颂云。十方所有诸如来。了达诸法无有余。虽知一切皆空寂。而不于空起心念。以一庄严严一切。亦不于法生分别。如是开悟诸群生。一切无性无所观。

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 !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来源:《宗镜录》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宗镜录卷第十七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问。三宝如虚空相。非见闻之所及者。教中云何说见道。又称见佛。

答。约本智发明。假称名见。非眼所睹。唯证乃知。离见非见。方名真见。涅槃经云。菩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则一切法。是以法性无所有。菩萨则无所见。与法理会。假称为见。实非见也。真性湛然。非是见法。经云。不行见法。诸佛速与受记。则是离断常二边。即见自身清净。见身清净。即是见佛清净。乃至见一切法。悉皆清净。无非是佛。无非是法。以自心性无生。顺物遍一切处故。若一微尘不是佛者。则成翳障。不入普眼之门。唯堕能所之见。大集经云。梵天问海慧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了了见佛法不。梵天言。佛法非色。不可睹见。汝云何言了了见佛法耶。一切诸法。悉不可见。夫了了者。即是佛法。无有二相。是以来同水月。散若幻云。见犹梦形。闻如谷响。觉处即现。不从方来。迷处自无。不从此去。

如圆觉经云。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般若假名论偈云。如来法为身。但应观法性。法性非所见。然亦不能知。法性者。所谓空性。无生性。此即诸佛第一义身。若见于此。名为见佛。经云。以见空性。名见如来。又法性之处。无有一物可名所知。由是彼智。亦不能知。又经言。大王。一切法性。犹如虚空。等与众物。为所依止。而其体性。非是有物。亦非无物。能知此中。寂然无知。名为了知。名为知者。随俗言说。信解无生之福。多于宝施。如有颂言。若人持正法。及发菩提心。不如解于空。十六分之一。是以解第一义空。方成般若。见无生自性。始了圆宗。以真空不坏业果。尊卑宛然。不同但空不该诸有。如大涅槃经云。有业有报。不见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义空。

所以见性之时。性本离念。非有念而可除。观物之际。物本无形。非有物而可遣。故云离念之智。等虚空界。如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是时普明菩萨。则证入毗卢遮那如来金刚法藏三昧三摩地。令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同愿修持。入此性净真如法藏三昧真际观。云何应得修入此观。菩萨则当观照心地。觉用心智。唯照心性。细细观觉。觉照心体。见性无动。证觉不动。即能恒用。用观体智。见性清净。性自离念。离念无物。心等虚空。即证圣智。如如圣性。二俱澄寂。空同无体。性体虚静。则是名为菩萨证入。真如法界性印。法藏真际观门。故知法界性。即众生心性。众生心性。即虚空性。

故大智度论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性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释云。内空者。即内法。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等。外空者。即外法。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无我。无我所等。内外空者。即内外十二入。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等。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大空者。即十方空。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著故。

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若着。即是虚诳。有为空。无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

问曰。有为法。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空。此则可尔。无为法。非因缘生法。无破无坏。常若虚空。云何空。

答曰。若除有为。则无无为。有为实相。即是无为。如有为空。无为亦空。以二事不异故。毕竟空者。一切法皆毕竟空。是毕竟空亦空。空无有法故。亦无虚实相待。复次毕竟空者。破一切法。令无遗余故。名毕竟空。若有少遗余。不名毕竟空。无始空者。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离五阴。人不可得。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来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

如经说。眼空无我。无我所。何以故。性自尔耳。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一切诸法空者。一切法有好有丑。有内有外。一切法有心生。故名为有。无自体。故空。无所得空者。一切法。乃至无余涅槃不可得。故名无所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有法。实性无故。名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乃至云。离我我所故空。因缘和合生故空。无常苦空无我。故名为空。始终不可得故空。唯心。故名为空。

故知一切万法。皆从心现。悉无自体。尽称为空。所以云。若住此十八空门。当学般若。则未尝有一法。能出我之灵台智性矣。此十八空。下至有为世间五阴。上至无为第一义谛。收一切法。无不皆空。若不学般若。别尚余宗。体有而未达有原。穷空而不尽空理。须归宗镜。内照发明。则外无一法。更有遗余矣。又此是如空。非体是空。以真心无碍。映现万法。如虚空不拒诸相发挥故。于真心中。能现一切。其所现一切。虽依心无体。照见五蕴皆空。然亦不着于空。能兴佛事。如华严经颂云。十方所有诸如来。了达诸法无有余。虽知一切皆空寂。而不于空起心念。以一庄严严一切。亦不于法生分别。如是开悟诸群生。一切无性无所观。

法照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释法照。不知何许人也。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于僧堂内粥钵中忽睹五彩祥云。云内现山寺。寺之东北五十里已来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石门。入可五里有寺。金榜题云大圣竹林寺。虽目击分明而心怀陨获。

他日斋时还于钵中五色云内现其五台诸寺。尽是金地无有山林秽恶。纯是池台楼观众宝庄严。文殊一万圣众而处其中。又现诸佛净国。食毕方灭。心疑未决。归院问僧。还有曾游五台山已否。时有嘉延昙晖二师言曾到。言与钵内所见一皆符合。然尚未得台山消息。

暨四年夏于衡州湖东寺内有高楼台。九旬起五会念佛道场。六月二日未时。遥见祥云弥覆台寺。云中有诸楼阁。阁中有数梵僧。各长丈许。执锡行道。衡州举郭咸见弥陀佛与文殊普贤一万菩萨俱在此会。其身高大。见之者皆深泣血设礼。至酉方灭。照其日晚于道场外遇一老人。告照云。师先发愿往金色世界奉觐大圣。今何不去。照怪而答曰。时难路艰何可往也。老人言。但亟去。道路固无留难。言讫不见。照惊入道场重发诚愿。夏满约往前。任是火聚冰何终无退衄。

至八月十三日。于南岳与同志数人惠然肯来。果无沮碍。则五年四月五日到五台县遥见佛光寺南数道白光。六日到佛光寺。果如钵中所见略无差脱。其夜四更见一道光从北山下来射照。照忙入堂内。乃问众云此何祥也。吉凶焉在。有僧答言。此大圣不思议光。常答有缘。

照闻已即具威仪寻光至寺。东北五十里间果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一石门。见二青衣可年八九岁。颜貌端正立于门首。一称善财二曰难陀。相见欢喜问讯设礼。引照入门。向北行五里已来。见一金门楼。渐至门所乃是一寺。寺前有大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一如钵中所见者。方圆可二十里。一百二十院皆有宝塔庄严。其地纯是黄金。流渠华树充满其中。照入寺至讲堂中。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据师子之座。说法之音历历可听。文殊左右菩萨万余。普贤亦无数菩萨围绕。

照至二贤前作礼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浣。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

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照顶为授记别。汝已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照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又更作礼。礼已合掌。

文殊言。汝可往诣诸菩萨院次第巡礼。授教已次第瞻礼。遂至七宝果园。其果才熟其大如碗。便取食之。食已身意泰然。造大圣前作礼辞退。还见二青衣送至门外。礼已举头遂失所在。倍增悲感乃立石记至今存焉。

复至四月八日。于华严寺西楼下安止。洎十三日照与五十余僧同往金刚窟。到无著见大圣处。处心礼三十五佛名。照礼才十遍。忽见其处广博严净琉璃宫殿。文殊普贤一万菩萨及佛陀波利。居在一处。照见已惟自庆喜。随众归寺。其夜三更于华严院西楼上。忽见寺东山半有五圣灯。其大方尺余。照咒言。请分百灯归一畔。便分如愿。重谓分为千炬。言讫便分千数。行行相对遍于山半。

又更独诣金刚窟所。愿见大圣。三更尽到见梵僧。称是佛陀波利。引之入圣寺。语在觉救传。至十二月初。遂于华严寺华严院入念佛道场。绝粒要期誓生净土。至于七日初夜正念佛时。又见一梵僧入乎道场。告云。汝所见台山境界何故不说。言讫不见。照疑此僧亦拟不说。

翌日申时正念诵次又见一梵僧。年可八十。乃言照曰。师所见台山灵异。胡不流布普示众生令使见闻发菩提心获大利乐乎。照曰。实无心秘蔽圣道恐生疑谤。故所以不说。僧云。大圣文殊见在此山。尚招人谤。况汝所见境界。但使众生见闻之者发菩提心作毒鼓缘耳。照闻斯语便随忆念录之。

时江东释慧从。以大历六年正月内。与华严寺崇晖明谦等三十余人。随照至金刚窟所。亲示般若院立石标记。于时徒众诚心瞻仰。悲喜未已。遂闻钟声。其音雅亮节解分明。众皆闻之惊异尤甚。验乎所见不虚。故书于屋壁。普使见闻同发胜心共期佛慧。自后照又依所见化竹林寺题额处建寺一区。庄严精丽便号竹林焉。

又大历十二年九月十三日。照与弟子八人于东台睹白光数四。次有异云叆叇。云开见五色通身光。光内有圆光红色文殊乘青毛师子。众皆明见。乃霏微下雪。及五色圆光遍于山谷。其同见弟子纯一惟秀归政智远沙弥惟英优婆塞张希俊等。照后笃巩其心修炼无旷。不知其终。绛州兵掾王士詹述圣寺记云。
  [赞宁]系曰。佛成就三身必居三土。显正依报庄严故。菩萨未沾国土名。但云住处。修净佛国因随生佛家。故华严经有菩萨住处品焉。经云。唯佛一人居净土此下不僣上也。若八字陀罗尼经云文殊大愿力与佛同境界。境界净则说法净。则三土义齐也。问诸经中佛住王舍城等。可非住处邪。通曰。此义同名别。或可上得兼下也。又如兜率宫院是补处净域宝陀落清凉支提等山。皆是菩萨净识所变刹土也。若然者净土与住处义同名异耳。如法照入竹林圣寺见文殊净境也。诸于山岭见老人童子等。则秽土见圣人。 https://t.cn/zQGzEd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nct西珍妮[超话]# 拼盘 以朴志晟和郑在玹为主 少量李马克 黄仁俊 李帝努 李楷灿 罗渽民 钟辰乐 热门需带 后期拼不完还可以调价 会当车主 有经验 可以
  • MAD UNF0RGIVEN:我觉得像赫卡里姆、亚托克斯、厄运小姐和卡莎,还有很多英雄在某些情况下很强的英雄,不过有一个英雄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不怎么有人玩,萨勒芬
  • ”也就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当我们逢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苦恼惆怅,都因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啊,人若是为 “ 称誉 ” 陶
  • 8. “层楼终究误少年 自由早晚乱余生”9. 祝这世界继续热闹 祝我仍然是我10. 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壬寅九月十一晨秋天真好呀 穿宽大的卫衣 手绘头像
  • 因此,西方世界一一法,一尘一沙,都是不思议的法界,跟我们这里怎能相比?然后我就说,没准我们才是真正的恋爱脑——认为爱存在并崇高地理解着,至少在对爱的理解方面,我
  • 它记录的仿佛是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是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头脑里的,很容易引起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惊疑,我想也许正因为此,就也获得了读者的喜
  • 国庆总结10.1确认入职,回小姨家吃饭10.2回家看房,没怎么睡好10.3回成都看房,马不停蹄的一天,在寒风中萧瑟,茫然不知归处,心仪的房子鸽了,搬家的时候真的
  • 坐公交车无聊想东想西的就突然想起了好多和小妖精开心的事情,就算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也依旧很开心。1️⃣0️⃣9️⃣5️⃣天~我当哥哥第1️⃣1️⃣6️⃣天啦✌ 上午
  • 特此公告四川光雾山诺水河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9月28日#游光雾 正当时##带着微博去旅行#【“多彩金秋·安逸四川”国庆文旅大餐新鲜出炉】9月27日,一
  • 我也早就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不过分苛责自己,毕竟,努力不一定有结果,机遇也不一定就属于你……让我做到为了事业,抛弃健康,舍弃生活,我也非常不愿意!当你信心十足地想
  • ——詹青云4、我们只是累了,后来就算了——蔡康永5、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不随意误解是聆听者的本分。——詹青云 4、我们只是累了,后来就算了——蔡康永 5、
  • 我家庭属于仪式感很淡的那种各种节日对我家来说意义都不大昨天爸爸带了一个柿子回来我知道是带给我女崽吃的记忆一下就被拉回以前了小的时候爸爸也经常带吃的回来一颗糖/一
  • 而那些头部的上市公司,如果按照分红去做复权,很多的价格都已经是负数了。试想,股息率能有5%以上,持有20年就能回本,上市公司的股票等于是白送,这个价值有多少,安
  • !!
  • 西湖公园有个老爷爷在挖藕,看到昭昭喜欢就送他一个,我带着妹妹过去,爷爷也送了妹妹一个,爷爷说你俩给我敬个礼,说了半天也俩娃没敬清楚,让右手敬礼,一个右边,一个左
  • 实在是舍不得离开啊[苦涩] #钉爷旅行# 从草庵出来打车到晋江安海镇,就为了看看南宋时期建造的安平桥以及去吃吃当地正宗的安海土笋冻。某日,郑成功不想让手下将士为
  • 14座城市30+考点全面开放,报考/安排/流程/出分精准高效,机器评分语音识别,确保考试客观公正;一份成绩单受英国移民局认可,签证申请直通车,通吃英国、新西兰、
  • 221002 #崔始源[超话]# ins更新:(希澈给始源的电视剧拍摄现场送了应援餐车)意想不到的惊喜礼物。托您的福,工作人员们和演员们才能更加努力。
  • 解出题目的答案从来都不是最终的目的,因为题目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无穷的,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题型,如果只是针对题型来做题只能说是在具体的“术”上面花功夫,格
  •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