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无疑是春节热映电影最大的黑马,虽说是贾玲作为导演的电影处女座,却意料之外地好评如潮。
影片之催人泪下,据说要带够纸巾和口罩才可入场,然而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大的感触是不值,《你好,李焕英》绝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好的电影!说是烂片也不为过。
说说2021踩的第一个电影坑——《你好,李焕英》。本人在看完《唐探3》后打出了3星评价,在看完《你好,李焕英》后对《唐探3》十分抱歉,按这个标准,我认为《唐探3》起码值4星,而《你好,李焕英》2星不能再多了。
影片最大的卖点是浓墨重彩地描摹母女亲情,母爱主题在任何文艺创作里都很常见,《你好,李焕英》为何突出?
首先,它是贾玲献给母亲的作品,孩子写给母亲的赞歌自然戳中了无数母女或者母子的内心;其次,“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很多人一生的遗憾,这种巨大的情感共鸣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再者,大部头的哭戏,用了十二分的力度把观众拖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情感漩涡,而人在情绪中是难以做出理智打分的。
如果光哭就能有高分,贾玲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满分。只要她别哭了,我也愿意给她满分。
既然是母女亲情电影,作为贾玲个人献给母亲的赞歌,自然是一部还不错的交给母亲的作品。它就像我们送给父母的第一幅画一样,无论成品好坏,稚嫩而真诚就足以动人。
正是从人文的角度,哪怕她极度美化李焕英的形象也无可厚非,影片里的李焕英是完美的。虽然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每个妈妈都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缺点,但是我们愿意接受李焕英的完美人设,她年轻,漂亮,乐观,宽容,对孩子没有一句怨言。毕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妈妈都是完美的。
就如同我们选择性忽视妈妈的小缺点,并没有因此说贾玲拍摄《你好,李焕英》没有诚意,如果不是对妈妈十分怀念,她就不会拍这部电影。
但是,《你好,李焕英》作为影片呈交给观众,恰恰则欠缺了最大的真诚。
一、电影外衣,小品内核
作为观众,走进影院想看的是电影,而《你好,李焕英》的观影体验却如同看了一出加加加长版的小品。
剧本其实非常简单,母亲意外车祸,母女二人穿越到母亲年轻的时代,女儿为弥补母亲的遗憾做了一系列试图改变命运的操作(笑点集中部分),最后发现命运早已注定,但女儿体会到母亲的心意,最终自己和解(稍微升华)。
小品味儿真的太重,能用小品整明白的事儿非要弄成个电影?这部电影就像是拍成小品塞不下,干脆拍成电影得了。无论从电影结构还是剧本本身,它真的都是小品的内核,导致在观影过程中和走出影院后,似乎都没有看电影的体验。
好在沈腾的喜剧戏份很加分,张小斐(饰演李焕英)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如果不是这两个人撑着,影片之让人昏昏欲睡,估计很难不垮掉。
都说贾玲成就了张小斐,或许更多的,是张小斐成就了《你好,李焕英》。
倘若《你好,李焕英》真是小品形式,经过认真打磨,笑点会更多,泪点也会更自然。
二、强行感人,过度煽情
这部电影感人么,挺感人的。催泪么?一点也不。当大屏幕上不停闪过贾玲的哭脸时,真的很让人出戏。就如同一瓶二锅头,贾玲先干了,你不干也得干,抱歉,真干不了。
我认为到位的泪点不是那种我哭给你看,如果你不哭,我就哇哇大哭,嚎啕大哭,直到你哭为止。这不是触人内心的感动,完全是目的性强的过度煽情和宣泄式的自我感动。
真正的大悲伤,大遗憾,大思念,未必是惊天动地的哭泣,未必是四处张扬地“你看,我的悲伤那么大。”作为个人,当然可以通过痛哭一场让自己好受一点,但在艺术形式上抒情如此简单粗暴,真的很low。
就算是小学生写作文,也已经学会渲染,学会寓情于景,学会借景抒情,就算是直抒胸臆,说一个人难过也不会说“啊,她哭得好伤心,她真难过”。《你好,李焕英》的抒情方式太幼稚。
美的艺术应该有意犹未尽的韵味,将说未说,后有留白,留给观众想想和感受的空间。而不是一股脑儿倒出来,不管对方接不接受都强行往人心坎里塞。
三、逻辑不通,站不住脚
至于所谓的诚意,也更多是自我感动的成分,影片很多细节也说不通。
1、没有完美的母亲,只有完美的感情滤镜
影片出发点是作为女儿的晓玲想争口气,想让妈妈长脸,哪怕就一次都好。而影片中的李焕英,根本就从未把世俗的成功作为孩子成材与否的标准。她对晓玲的“不争气”没有过一丝一毫的失望和责怪,影片中的李焕英,给予的完全是宽容、接纳、欣赏,她甚至从未感觉晓玲是不争气的。
李焕英一再表示,她作为母亲,只要晓玲健康快乐就好。试问在这样温暖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如何会陷入“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那种执念?而“不争气”为何会成为晓玲的心魔?
这种情况,只有两种解释。
要么,晓玲或者说贾玲,她根本从未懂得母亲李焕英作为母亲的心情。要么,李焕英从头至尾都是一个望女成凤的、一直拿晓玲和别人家孩子作对比的母亲。
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孩子觉得自己不争气要证明给妈妈看,本就是对母亲的爱的不认可。天下妈妈最想要的,不是孩子争气,而是孩子健康快乐。当孩子陷入一定要争气的执念,还有什么比误会和否认妈妈的爱更让一位母亲痛心?
所以,晓玲或者说贾玲根本就在说谎,李焕英并非如同影片中那般欣赏孩子晓玲,甚至可能在生活中不止一次地说过“你看看人家琴姨的女儿……”
而影片出于纪念意义,美化了母亲的形象,通过他人之口来述说母亲的抱怨,那些抱怨的人,玉梅,张叔或者玉梅或者旁人,他们说过的话或许就是中年李焕英自己曾说的话。
如果连母亲对自己的希望落空都不能直视,又说什么真诚?真的大可不必。承认自己在母亲有生之年,没能争口气如她所愿真的很难么?承认自己的母亲婚后过得并没那么幸福,真的有那么难么?承认母亲的不完美,对身为孩子的自己造成过巨大的压力,真的很难么?
影片最好的结局,是母女之间的和解,李焕英要承认自己的期待和抱怨给女儿带来了伤害。而不是晓玲独自揽下所有,影片中她要做争气的好女儿压力完全是自己给自己的,影片后的她,又是否能释怀?
《你好,李焕英》最站不住脚的,恰恰是没有最起码的真诚。
她想弥补,所以把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影片里的母亲李焕英完美无瑕,如此厚的感情滤镜之后,是碎了一地的“我还是要证明给你看”的决心。太讽刺,也太心寒。
2、生拼硬凑,逻辑混乱
影片另一个大bug是沈光林大张旗鼓地追了李焕英一周,可李焕英突然拿出结婚证,说她和同一个厂里的男同事已经相恋三年。在同一个厂里地下恋三年?作为厂长儿子的沈光林不知道,厂里旁的人也不知道,甚至厂长亲自安排了相亲也没有人去提醒?
为了自圆其说,没有一铺垫的情况下,凭空安排出个地下恋人,实在是没头没脑的、大写的尴尬。
再者说,车祸时安排的是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晓玲,当大车横着撞过来,骑车的妈妈进了ICU最后抢救无效身亡,神奇的是与妈妈并排的晓玲一点事儿没有。难道就是为了铺垫最后在敞篷车上的圆梦么?除了车牌的用心之外,真的一点也不感人。
影片为了剧情推进而刻意安排的严重车祸事故,痕迹太重,俗到毫无新意。
陈赫饰演的冷特的戏份也很多余,就像是强行为身为主角的晓玲安排的情感戏码,女主角一定要有爱情?或者说影片一定要有爱情?
况且冷特这个人物,在中年李焕英等一群人里是谁?他从未出现过,或者说根本不存在,不然这部影片在穿越的支点上就站不住脚。
冷特,在《你好,李焕英》里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工具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在影片里快用烂了,贾玲又是否懂得那句话的含义。
影片中的晓玲因那句话而讨厌下雨,李焕英如果嫁给沈光林,她并不认为是好事一桩,打心底里她希望李焕英嫁给沈光林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又很难过母亲会和不是自己父亲的人结婚。
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典故,其实并不是悲伤的、难过的、无奈的选择,而是一位母亲在经历丧偶、独自将孩子培养成材后,鼓起勇气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再次走进了婚姻。如果母亲嫁人会让孩子像晓玲那般难过、反感、抵触,那离异或者丧偶的单身母亲是不是就该为孩子考虑而终生不嫁了?
母亲的爱总是无私奉献,隐忍坚强,而子孩子却列出父母爱自己要遵守的条条框框。孰轻孰重,一望便知。
人所能做的,是选择性记住自己想记住的,忘记自己想忘记的,贾玲的《你好,李焕英》终究是她一个人的自说自话,而真相,我们永远也听不到。看完电影泪流满面的人,又有几个人用心去听过自己的母亲讲述她的一生呢?
没有人能替母亲去定义她的一生是否幸福,也没有人能通过电影去篡改母亲的一生。
且行且珍惜,《你好,李焕英》最大的意义在于警醒。如果人没了,拍再好的电影,有再大的名声,做再多的补救也于事无补。一粥一饭一针一线,生活的意义远远大于功成名就。

1.
我仍清晰地记得好多年前的一个午夜,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想写些什么的触感陡然出现在我心中,于是我打开文稿,开始敲打第一个字。当时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不成形的”,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心情的宣泄,因而前言不搭后语,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
但当时的“快乐”和“舒爽”却一直保留在我的心中。

后来在采访中,有人问我最初是怎么开始写作的。
脑袋里当然冒出了很多冠冕堂皇的话,比如为了责任和使命感,比如为了给读者力量,但最终还是得真诚地说一句,最初我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愉悦”去写的。
这样的开始,对我来说有点“误打误撞”的意味,总而言之,把自己内心所想的,用文字的方式书写下来,这一过程让我觉得美妙。最美妙的在于,写作的途中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再次消化,然后发觉“原来有合适的措辞可以把那些难以说给别人听的写下来”,写作对于不大擅于言辞的我而言,就像是在沙滩里发现了贝壳一般快乐。

如今想想,以往的文字稍显稚嫩,有些逻辑连我自己都快忘了,比如“为什么我当时会以这么一个角度看待这个故事”,再比如“为什么这件事我要用这么强烈的情感助词”。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当时能够写那些文字是一件好事。
因为那就是我当时能写的最好的了,也因为它让我找到了内心想要做的事。

2.
当然不是说我现在的心态发生了多么天翻地覆的变化。
只是后来我逐渐心生惶恐,怎么说呢,最直观的表现就在于:几乎在所有的场合里,我都避免称自己为一个“作家”,内心深处都知道自己的分量不够。
倒不是写作这件事非得达到什么份量不可,可在那种场合看到许多读者,他们阅读我的书,说着与文字之间的故事,难免会有一种“我真的配得上吗”的感受。

况且,“让自己得到愉悦”这件事本身也变得很难,就好像我们不可能永远在游乐园里生活。前阵子读到了一个词,叫做“情感阈值”,大意是说在某种期望得到满足之后,下一次就需要更大的期望,才能达到同样满足的结果。
总是在写一模一样的东西,不光读者会觉得腻烦,身为作者本人,也得不到真正的成长。
也就是在那个时刻我深刻地体会到:
当时选择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于我本身而言,就算是一种成长;而往后想要得到类似的愉悦,就得在文字本身上有所成长。
总之,我应该继续前行才是啦,在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出更好的让现在的自己能够满意的作品。

但过程并不算顺利。
在这里我得承认,我实在不是天赋异禀的作者。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非常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菲兹杰拉德的写法让我十分惊叹:“原来一个小说能有这样的写法”。而后又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他的结构和技巧也让我感叹。前两天还在跟友人讨论《活着》,这本小说的语言是那么精炼,寥寥几句就有千钧之力。当然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写不出来,这一点非常明确,但不妨碍我感叹他们的造诣。

大致上从这个时候我便深深体会到了一点:
好的文字,不是一股脑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有所想的,而是有所克制。
这与我一贯的写作风格是相悖的,但我敏感地意识到,有所克制,才能够真正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如果我想要成长到那样的地步,我就需要停下来,停下来琢磨,到达自己的内心深处,从那些泛滥的情绪里脱身,从焦虑中脱身。

3.
这大致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旨。
(或许)我们最初会醉心于自己的成就,自我感动于自己的努力,靠着小幸运少走了一些弯路,以为可以永远这么下去。等到真正打开了那扇门,才发现自己之前所取得都是侥幸。若想真的留下一些什么,做到一些什么,无论是什么行业,答案几乎都是唯一的:
沉下心来去钻研。

我很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最终都放弃了写作,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感受:
越写就越发现自己的不足。
最初我们精力旺盛,热血沸腾,自视甚高,断言写作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后来才会明白,那只是我们侥幸找到了一颗钻石而已。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那么一个瞬间,在路边捡到了一颗金币,卖了好价钱,于是我们期望着可以再捡到那么一颗金币,回到那个路边一直等待,结果等来的只有灰尘。很久以后我们才会明白,在沙滩上找贝壳固然不错,但最终我们都要回到路边,继续前行。我们在路上能得到的,都是一颗颗没有加工过的原石,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打磨成心目中的样子。

我能够把那些原石打磨成心中的样子吗?
实话说我也不清楚。
但我想,以目前的状态而言,能意识到这些绝对是一件好事。

大概是一种直觉吧。
想要走得更远,或者得到发自内心的满足,就得抱着某种敬畏,脚踏实地地走下去。
在写作上,我真正能做的,是不愧对自己,不愧对文字,不愧对那些期盼着我前进的读者。至于那些文字是否还能畅销,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啰里啰唆写了这些,谢谢你能看完。
写在生日前一天,大家的祝福我都有看到。
那么我们就继续一起前行吧。

祝大家早安午安晚安。

(转)李白人生的最后一首诗,写完后乘鲸归去,让人泪湿衣襟

开元十八年,长安。

酒店之内,一人身着白衣,腰佩长剑飘然而入,坐到了靠近窗旁的一张空位子上,那人将佩剑解下放在桌边,随即大声喊道:“小二,来最好的酒!”此时在一个角落里,一位须发尽白的老者正默默的观瞧这个年轻人,看他步履轻盈、清新俊逸,似有神仙之慨,不禁心头暗喜:此人恐非寻常人物,乃是蛟龙出海,鹤鸣九天之才也!那老者正暗自思忖间,忽然见一页诗笺从那人的白袍之中滑出,微风横扫,已然落在了老者的脚畔。那老者随即捡起,心想正好借此诗篇与他相识。此时风和日丽,阳光微醺,但就在老者捡起诗笺的一刹那间,头顶之上似乎是响起了一个炸雷,因为他看到的是这样一首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老者一口气将全诗读完,被彻底震惊了:诗竟然还可以这样写?这文辞瑰丽,天马行空,气势雄浑的大作,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那老者顾不上初次见面的矜持,匆忙向那年轻人奔去,紧紧的握住他的双手说道:“敢问阁下高姓大名啊?你可是仙人降世临凡,不然怎能写出如此锦绣篇章,这太不可思议了。”那年轻人被突如其来的这一幕惊了一下,随即眼望那篇遗落的诗篇,顿时心生明了,对那老者拱手言道:“蜀人李白,敢问······”那老者应道:“我是太子的宾客贺知章”。没错,这位老者就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作者,一代文坛大咖贺知章,随即二人一见如故,推杯换盏,虽初次相识,却大有故友重逢之谊。如果你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李白由于被贺知章的赏识和推荐,在长安城中名动一时,他的逆袭之路,这就要开始了!人这一辈子啊,有时候好运来了,你真的是挡都挡不住!由于贺知章的大力扶持,在加上玉真公主的举荐,四十二岁的李白被召入京。唐玄宗接见李白的时候,看见他丰神俊朗,竟然忘记了自己是九五之尊的身份,亲自来迎。后来的事情更是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玄宗亲自赐给李白镶满了宝石的坐具,而且还亲自给李白盛饭夹菜,差一点就喂到嘴里了,我们不禁要说:玄宗啊,你这也太不矜持了,你让贵妃看到这一幕会怎么想?

进入京城后,李白自认为平生的理想即将有用武之地了,是如此的快意,但是过了不久,唐玄宗递给李白一支笔,一支粉饰太平,供皇家娱乐的文学之笔。原来,一切都是一场误会!这对于平常人来讲,从一介布衣到皇室的诗文供奉,已经是人生的最高点了。但是李白是什么样的人,是不肯将自己的理想打半点折扣的人。他的目标只有两个:帝王之师或者宰相。而写诗文,那和从前又有何区别?于是李白又开始嗜酒狂饮了。玄宗欲造乐府新词,就召见李白,而此时的李白卧于酒肆之中,酩酊大醉,来到宫殿之上,以水洒面,顷刻之间写了十余章,玄宗颇嘉之。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新唐书》
我们都说伴君如伴虎,李白这种消极怠工的工作态度,简直把玄宗当hello kitty啊!一日,玄宗诗意大发,随即诏李白入宫,为贵妃填词助兴,李白此时仍然宿醉未消,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创作,于是著名的《清平调》三首就出于此: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这三首诗,句句浓艳,字字瑰丽,醉酒的李白尚能出此佳作,玄宗与贵妃兴致倍增,大是嘉许。可是有何人注意到,在宫廷宴乐的角落里,一只落寞的眼神缓缓低垂,虽然帝王近在眼前,但是理想却相距千里,这样的日子,和以前毫无分别!

名篇不到两年,李白就申请了辞职信,玄宗随后赐金放还。随后李白又写出了一首千古诗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啊,对于李白来说,他的梦想虽然破灭了,但是他的人生并没有结束。你们不待见哥,哥还不伺候你们了呢!那就让我纵情山水之间吧,这么逍遥快意的生活,我李白也是心驰神往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首诗是李白与一友人喝酒所作,最后两句化用了陶潜抱琴的典故。李白劝说友人道:“我今天喝得有点高,你自己走吧,明天若还想和我喝酒,那就抱着一把琴来。”李白的这种率性和洒脱,足够令人神往。天宝十载,李白在漫游的旅途中与好友岑勋和元丹丘相会,在豪饮之间将自己这多年来被贬的心情宣泄的淋漓尽致,此时的李白,人生进入到了巅峰状态,一首《将进酒》也就呼之欲出了,其中最著名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名句,被多少人奉为座右铭,其余势不绝,堪与日月争辉!

公元762年11月此夜,月华如水,清辉满地。也许是冥冥的指引,李白携着酒来到了采石江畔,他泛舟江上,伫立在船头,看向江面的倒影中,一人白须浸染,面带哀伤。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白衣少年在哪呢?曾经出川时候立下的豪言壮语如今在耳畔缓缓响起。对不起,我的故乡,我再也回不去了,昔日的远大抱负,我终将没有做到。曾经满怀激情的追逐了一生,最后仍旧是两手空空。浮生如梦,人生几何?李白此时高举起手中的酒杯,面对孤悬在天边的明月,于是高吟出他人生最后的绝唱。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啊你振动八方,中天摧折啊没有了力气。激荡的馀风啊永传万世,我满怀的壮志啊却无法伸张。后人看到此诗会代代相传,可是孔子已故,谁又能为我这只大鹏鸟的夭折而流泪呢?

李白一曲吟罢,喝下了人生的最后一口酒,他俯瞰浩渺的江面,一时间开始头晕目眩。刹那间,忽见水面翻飞,一头长鲸破水而出,此时流光溢彩,霞气蒸腾,只在一瞬间,那只长鲸已然飞入九天之上,背上站立一位白衣飘飘的少年,手持玉笛,临风而立,一如四十年前与樵夫在山中相识那样顾盼生辉。传奇浪漫一生的李白,理应当以这样的方式谢幕。无关真假,只在真情。

李白,一生追求建功立业,但是却不知道,一切的王侯将相最终都化作了粪土。唯独不朽的诗篇,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华儿女们的基因当中,历经千载,依旧堪与天地同辉。李白,总是渴望羽化登仙,修道长生,但是却不知,一个被千秋万代所铭记的人,从不曾真正的死去。所有的理想,所有的抱负,最后都以一种更伟大、更永恒的方式兑现了!人生,至此何憾!大唐,不能没有李白。中国诗词,不能没有李白。李白千古。李白诗文亦千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亦菲演技#她一直在磨砺自己,在大众面前,空灵也好清冷也好,她跨过时光的洪流一直在给观众们不同的感受,撇开其它不谈,就只说古装电视角色,她每一步都不同,每一步
  • #小众品牌[超话]# 【小众知多少】BOLD:以色调表达情绪BOLD是韩国小众品牌,以自然柔和的色调为主,没有过分华丽的装饰,努力用细节的设计来表达情绪。202
  • 我们行色匆匆,阅人无数,因为社交,而让我们戴上了面具,但一路羁绊至今,有多少人值得让你为之袒露真心,以诚相待?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执着如尘,是徒劳
  • 但当我们完全有能力去辨识,并且拿掉人生中的丑陋红地毯时,我们为什么就是不去做?请记住,身边有些人会因为你逃避而受益,这些人或许不喜欢你所做的任何改变,但这是他们
  • 2021年11月25日至26日5名美国跨党派众议员窜访我国台湾省,就是乘坐这架注册号05-0730的C-40C公务机,因此,美军如果实施双机首尔台北同时飞行的战
  • 后来,当我长大,那时的校园暴力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我一直不敢和正常同学社交,值得遇见一个姐姐,她跟我说,我是一个好女孩,不需要把别人的错怪在自己头上,走自己
  • 1034话标题 山治vs奎因。本话共15页。 扉页:乌索普在毛皮族的祭典上玩射击游戏,把赢到的奖品(一年份的免费果汁)送给了孩子们。 脸的一侧戴着面具的乌索普在
  • 这个文里的男主真的有被狠狠虐到[失望]尤其是最后和女主在一起以后,女主从没有说过喜欢他,他的患得患失但是又无奈又有终于拥有她的满足。今天最幸运的事是进场迟到了,
  • 他们认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幸福是靠着个人奋斗来的,而不是投机取巧,油嘴滑舌就能收获真爱的。他们认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幸福是靠着个人奋斗来的,而不是投机取巧,油嘴
  • 虽然累到想在床上睡24小时不停歇,但和老王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让我有旋转跳跃般的开心和怦然心动的感觉。这几天总是梦见我一圈圈绕着牛奶海湖边去找他,遇到的藏民告诉我他
  • “永远热爱傍晚的凉风和落日的黄昏,包括你.”具体属性:1⃣️ 主: 刘耀文 2⃣️ 无限好感: 周柯宇 3⃣️ 雷: wpp 3f syx 4⃣️ 双:
  • @全体维生素 ‼签到完评论区打卡‼[冲刺][冲刺]离开他,你能经济自由,可以买想买的,吃想吃的,穿想穿的离开他,你再也不需要顾及他的感受,给他提供情绪价值了离开
  • 2.八字里财星混杂,又没有财库,这样的人是比较容易漏财破财的。2.       八字里财星混杂,又没有财库,这样的人是比较容易漏财破财的。
  • 想要低价多张收无捆热卡那我认为你在想屁吃,那么多评论一条不回,请问从小到大没学过礼貌两个字怎么写吗真心希望这里充满的是有收换物需求的人,而不是天天评论20条哪怕
  • cpddP1:99年河北 主游戏聊天 最爱电光马子 神威贴贴P2:03年宁波 167喜玩娱乐 卡浙江00后比她厉害就行P3:24岁上海 滴固玩 安稳长久心态好不
  • 马卡龙诱惑添 粉蓝色让人放松,粉色代表浪漫,当这样的冷暖色调相互碰撞,便有了甜而不腻的马卡龙色质感,美而不艳,淡雅而不骄。用做丝丝缕缕的动态线条点缀,也仿若散发
  • #葵花保典[超话]#在金庸老版中,说葵花宝典乃是一对夫妻所创,男人名字中有葵,女子名字中有花,所以叫做《葵花宝典》但具体名字依旧无法得知,而在后来的改版中,金庸
  • 【海外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绘就辉煌画卷】#海外媒体看亳州#美国《侨报》“魅力安徽”第7月21日在纽约刊发,专题报道《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绘就辉煌画卷
  • 《在下坂本 有何贵干》#ban的看剧激情实录# 早在很久以前就听说了坂本b王的称号 但是最近才看 真的太搞笑了 他总是会有一些窒息的操作 不做寻常事 还有弹幕
  • #宇宙尽头的解书人#转发微博+@1位好友,抽3位幸运宝子送《时间移民》#星游记[超话]#观望了好久,还是忍不住想出来说两句,现在看来,冲出地球票房票房惨淡,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