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战“疫”当前:工厂少见人 生产更智能

2020-03-19 15:20:16 来源: 人民日报

在江苏无锡的“远景微笑制造中心”口罩工厂里,工人们身穿全套防护服紧张地忙碌着。这里有3条口罩生产线,包括一条N95口罩生产线,日产口罩量达10万只。而建成这家工厂,原本从事智慧能源产业的远景科技集团仅用了15天时间。

“生产口罩要求严格的无尘车间环境,多亏了远景动力电池在日本、美国、英国有超高洁净车间的设计运维经验。虽然之前没生产过口罩,但我们在设计生产智能风机以及电池产品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供应链资源和高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这对此次口罩生产的设备、原材料采购及质量保证有很大帮助。”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像远景一样,许多智能制造企业行动迅速、积极作为,显示出了自身优势。他们不仅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出资出力、贡献智慧,同时也抓住发展机遇,展现出了强大的成长潜力。

照顾患者有了智能床

防疫期间,口罩成为了紧俏物资。然而,远景科技集团迅速“转身”投入口罩生产并非为了盈利。为支持抗疫,集团“微笑制造中心”生产的口罩全部捐赠给了企业、学校和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全产业链有序复工,截至目前,远景科技集团已经捐赠了10万余只口罩给齿轮箱、电气、机械等核心供应商,推动供应链复工,大家携手共渡难关。张雷说:“面对疫情挑战,我们不会选择缩在角落。我们制造的不仅仅是口罩,更是希望和微笑。”

还有一些智能制造企业研发的智能产品,为抗击疫情发挥了更直接的作用。

“你们捐赠的智能护理床,刚才患者家属反馈了,说功能特别好。”“今天我父亲出院了,智能护理床让我们省了很多事,确实从内心向你们表示感谢。”……

最近,融智医康(哈尔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代勇的手机常收到这些来自医生和患者的感谢信息。这让代勇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为抗疫出了一份力,“很光荣”。

融智医康是一家去年底注册成立的初创企业,主要研发生产医疗和康复用的机器人。春节前,公司新研发定型了一款全自动智能护理床。“产品主要是针对重症病患、老年患者这些卧床行动不便的人群,帮助他们翻身、站立等。过年前,我们才送了几台到医院做临床试验。”

代勇本来并不急于产品的上市,在计划中,要是患者反馈效果好,大规模的市场推广会在今年5月展开。

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在电视新闻里看见前线的医生护士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帮助患者进行治疗,代勇心里着急。“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已经很大了,还要照顾患者们的起居。像帮重症患者翻身这样的工作,现在也没有护工可以在现场帮忙。要是我们的产品能帮上忙,不就可以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了吗?”此时,之前接收了智能护理床做实验的医院也联系到代勇,提出能否再提供几台帮助医护人员抗击疫情。公司当即决定捐赠智能护理床,助力战“疫”。

2月17日,首台设备投用在黑龙江省的“小汤山”模式医院。2月19日和2月21日又通过有关组织购买,定向捐助了8台设备给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用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库存的产品都捐完了,山东、湖北等外地的医院还等着要产品,2月28日,融智医康开始抓紧办理手续,开始了全面复工复产。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特点。在抗疫中,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特别是5G网络技术贡献不小。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5G网络覆盖成为标配,以保障医院顺利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业务。

2月27日下午,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医生通过“5G远程CT协作平台”,共同参与武汉雷神山医院的一场诊疗。由华为、中国联通、缙铖医疗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够支持医疗专家们远程读取CT原始影像,并可进行标记研讨病情。

根据国际通用的DICOM协议和日常临床实践,一份标准的CT影像会包含5000到6000张左右的连续图片,此外还储存着诸多扫描参数,对医生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作用。这样一份影像文件少则几十兆,多则几百兆,以往的技术很难大规模远程传输。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情景下,利用5G技术把各种医学影像的“原图”传输到北上广等城市,让远程在线的医生能真正看清病人的CT影像,这也是5G技术结合医疗远程诊疗需求完成的最新应用。

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认为,抗疫之中5G技术展现出了巨大优势,像远程会诊就能大幅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还能减轻武汉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即使将来疫情过后,这种技术创新对推进分级诊疗、缓解资源不均等问题,都将起到非常好的示范效应。”董家鸿说。

机器换人助力复工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冲击。对于智能制造产业来说,危机中也蕴含着发展机遇。

“智能制造相比传统的制造业,特点就是弹性更足,在危机中反应更加迅速。”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认为,从近期复工复产情况看,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用工不是很密集的企业复工更为迅速,受冲击也将较小。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实例。在钢铁行业中,兴澄特钢是较早一批积极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企业。“从炼钢到轧钢,我们的主生产线全部通过信息系统管理,自动化程度很高,在部分环境恶劣、高温的操作现场,由机器人代替人工,现场不需要大量人员聚集,所以疫情对我们的复工基本没有产生影响。整个主生产线几乎没有停工。”兴澄特钢计算机中心主任戚建国告诉记者。

戚建国认为,除了能减少人员聚集这一优势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线还可以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误率,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对传统行业来说,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生产设备是一个大趋势。特别是随着5G技术的发展,未来远程操控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疫情防控下,会让更多企业看到智能化生产的重要性。过去有的企业可能觉得过得还不错,但疫情来了,同一个行业中智能化程度低的更容易受到刺激,促使他们转型,这也是一种机遇。”周城雄说。

“之前我们的节奏是比较慢的。但在抗疫中,医生和患者会很急切地提出需求,这督促我们加快了研发生产的步伐。”代勇告诉记者,公司最开始捐赠出去的2台智能护理床是第一代产品,使用后医护人员反馈说,能否加入远程操控功能,可以远距离地帮助病人翻身,进一步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几率。“我们就马上组织改进,短时间内推出了第二代产品,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场疫情是一次考验,但看到产品的确能为抗疫做出贡献,我们也增强了信心。”接下来,自动预约翻身、生命体征监测、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等,都是融智医康智能护理床在不断开发的功能。“我们相信医学和工学的结合,在智能医疗领域会有广阔发展前景。”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看来,此次疫情冲击会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数字化技术有更深、更广的需求。企业和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进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还会带动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中国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

周城雄认为,从国际角度看,现在疫情在全球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国内疫情防控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下,如果能抓住机遇,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处“发展避险地”,则可能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中国的智能制造企业也可以获得与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企业更多的合作,承接其技术、人才等。

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中国对智能制造的发展非常重视。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工作抓手。自2015年以来,工信部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推动了智能制造由理念普及、试点示范阶段进入到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15.7%,疫情的出现可能促使这三者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在当前全国推进复产复工的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复工也极受关注。

2月24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重点支持5G、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让包括智能制造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得更好,政策上的支持必不可少。黄群慧指出,国家为推进复工复产出台一系列短期减少企业负担的政策,包括税收、金融、社会保险、物流等“降成本”措施,在经过疫情期的试行后,一些有效的措施会转为长期政策,客观上能够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对于在疫情过后企业对发展前景有何期待?代勇表示,最希望从事智能制造的小微企业能获得政策上的扶持,特别是审批渠道的畅通。“智能制造产业重视研发,很多产品具有创新性,可能之前没有行业标准可循。如果审批周期过长,有的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倒掉了。”

周城雄认为,智能制造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呈现的是一种趋势。“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可能在10年前看来是智能的产品在10年后就不算智能了。所以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和基础制造业水平相关,另一方面和整个社会的智能化水平相关。中国的优势在于市场,但在一些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未来要提升整个智能制造产业,应同时注重基础制造和智能化突破两方面的技术进步。”他还指出,政府应注重构建更加公平的法治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世界优秀的智能制造企业走进来,共同发展。

2月27日,在江苏泰州市海陵区一家工厂的生产车间内,智能机器人正在进行焊接工作。陈春阳摄(人民视觉)(图一图二)

近日,在江苏无锡的“远景微笑制造中心”口罩工厂里,工人们在忙碌地生产。资料图片(图三)

3月5日,江西省宜春市景兴铝模板制造有限公司,全自动焊接机器人在进行焊接作业。周 亮摄(人民视觉)(图四)

【牛津大学流行病学专家: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只是时间问题】#紫荆快讯# 世卫组织没有说大流行是希望不引起恐慌,但现在其实已经在全球完全扩散。如果疫情在印度、非洲进一步扩大的话,危害会非常大。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呈扩散趋势。

截至北京时间3月1日20时,中国以外共6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7600余例,已有七国的累计确诊病例逾一百例。

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希望推动各国加大疫情应对力度。针对疫情的全球蔓延形势,记者专访了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

疫情已经在全球完全扩散

记者:目前来看,您认为疫情是否已转变为世界大流行疾病?国际社会在应对疫情方面是否应该借鉴武汉的防控措施,比如,封城或限制人员流动?

陈铮鸣:世界卫生组织对疫情的预警级别在逐步提高,也在动态、定期评估疫情的发展趋势。传染病大流行通常有几个大的标准:第一,范围非常广。现在疫情已经蔓延至61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南极以外,所有其他的6大洲已经覆盖了。第二,它比较严重,即病死率较高。普通的流感虽然覆盖面很广,但它对健康的危害并不是很大,病死率还是非常低的,所以不会称之为大流行。第三,在当地形成传播。

武汉是新冠疫情的首发地,对这个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刚开始认识不足,大家的警惕性不高,所以耽搁了2~3周的防控关键期,这导致了疫情的蔓延。现在全球对这个病的理解相对比较成熟了,警惕性比较高。但尽管这样,个别的国家和地区还是疏忽。现在我们最担心的情况在有些地方已经发生了,就是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出现首例接触史不清楚的病人。这说明疫情很容易扩散,而且很难防控。假如疫情扩散了以后,在很多国家都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疾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现在来看,除了中国的疫情控制得还不错,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几个国家形势非常严峻。其他国家,像巴西、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等现在没有明确的报道,但是这个病毒你看不见摸不着,很难防控,只要有一个人带着病毒进去传播就能完全扩散,所以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世卫组织没有说大流行是希望不引起恐慌,但现在其实已经在全球完全扩散,如果疫情在印度、非洲进一步扩散的话,危害会非常大。

记者:韩国和伊朗的疫情突然暴发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延及周边地区,针对医疗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陈铮鸣:韩国的情况有些特殊,主要暴发在一个地下的宗教组织,他们的很多活动不对外宣布。现在政府花很大的力气来排查,但还有相当部分人追踪不到。韩国政府现在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比如停课、禁止聚集、错峰上班等等,以减少人员的交叉感染。但其实政府很难控制,不可能把整个国家封掉,毕竟还要开展经济活动,还要考虑维持民生。如果韩国发生大规模扩散的话,肯定也是不堪重负。现在韩国已经有3000多例感染者,负压的病床大概1000多张,肯定会带来超负荷运转等一系列的问题。

伊朗现在的状况非常严峻。宗教圣城疫情开始蔓延的时候,政府应该取消宗教活动了,但他们没有听从公共卫生学家和医务人员的劝告,造成了病毒扩散,这是完全不应该发生的。另外,西方国家长期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它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医疗资源也非常缺乏。伊朗是一个宗教国家,朝圣的人到宗教圣地还是很多的,肯定会扩散出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疫情难度非常大。伊朗邻国都采取了封锁边境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效遏制扩散。

如果疫情扩大到非洲国家,那么前景实在难以想象,因为非洲国家政府的行政能力、医疗卫生事业、基础的设施都比较薄弱。像埃博拉这种病的传播途径相对来讲是很容易控制的,因为这个病毒是通过体液传播。但新冠病毒一旦扩散起来,防控的难度会非常大。好在非洲在气候因素上相对占了一点优势,气温相对比较高,不利于病毒的繁殖。

记者:怎样评估欧洲面临的疫情风险,您认为欧盟及各国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陈铮鸣:由于意大利的确诊病例急剧增加,欧洲疫情有恶化的风险,现在各国防控的警戒程度都升级了。而且,像英国、法国也出现了小范围的社区传播。所谓社区传播,就是说传染源和接触者不是很明确。在人数少的时候,可以花很大的精力来进行追踪排查,假如是社区传播,可能就有10个、20个、50个病人,原来的防控体系没办法应对,医院也没有这么多的人来进行护理。所以,现在欧洲国家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

假如欧洲的疫情严重到像意大利那样的程度,就完全是另外一种状况,可能要封城或者半封城,学校都要关闭,所有的商场、影院、餐馆停止营业,体育赛事都要停止。目前除了意大利以外,其他地方还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所以现在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目前,除了意大利以外,别的国家的病例还是零星的,基本上是个位数,而且欧洲的医疗水平普遍比较高,所以应该不用太担心,而且欧洲各国政府都很警觉。

欧洲国家人口密度比较低,病情不太严重的话患者可以在家隔离。欧盟不可能宣布统一的防控措施,碰到这种紧急状况的时候,更多还是取决于各个国家采取各自的措施。比如,法国和意大利就把公路封了。

英国现在有20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8人已治愈出院。2月28日,英格兰卫生部门确认了一名在英国境内感染的患者。英国的政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健和理性的。中国的疫情发生以后,英国官方马上出台对策,武汉来的人员要求在家隔离两个星期。中国的疫情严重了以后,英国的防控也稍微升级了。政府要对防疫政策通盘考虑,不希望对整个国民经济和民生造成很大影响,尽量避免因为疫情引起恐慌。政府医疗部门的团队每天都在开会,分析要不要对政策作出调整,包括它的计算机系统,还有电话调查设计的问题和收到的答案,都有一个团队后面在支撑,需要调整时它可以很快调整。这一点很重要。

疫情解除标准需要分不同级别

记者:您预计中国的疫情什么时候能够完全结束,可以解除这种封闭隔离的状态?

陈铮鸣:目前还很难判断。中国境内疫情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民众的配合度也非常好。现在从数据来看,湖北以外省份基本上都是零增长。但是现在疫情控制出现一个复杂情况,那就是国际上疫情的影响。输入病例可能不是从武汉来的,而是来自日本或韩国,这又增加了一定的防疫难度。特别是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等跟韩国经贸交流比较密切的省市。

另一个复杂情况是新增病人的来源不清楚。像武汉这样千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社会的管控再严格肯定会有死角。死角有几个方面:一是流动人口或者不被社会关注的一些人口。还有可能是一些“城中城”,社区的管控可能不到位。还有就是以前感染的基数太大了,有相当部分人是隐性感染,潜伏期很长,还有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很难完全排查清楚。

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关键需要一个疫情解除的标准。比如,像非洲的埃博拉疫情采取的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即最后一个病人全部出院以后观察两个潜伏周期,假设你的潜伏期是15天,那么出院以后一个月内没有任何症状才能解除疫情。但是这次新冠疫情的传染性和病死率和埃博拉不同,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和防控能力也与非洲的情况不一样。

我认为,什么时间解除疫情需要非常慎重,一定要拿出一个标准方案,可能需要不同级别的解除标准。江浙一带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将这几个省流动起来;武汉什么时候松动,要达到相应的标准。设定标准要考虑三个指标:一是新增者,二是疑似者,三是留观者。现在比较关注新增病例,但是一定要考虑后面两个因素。比如,留观者是零,疑似者是零,确诊的患者出院后14天内发病是零,那么这个地区疫情就可以解除了。当然,还要防范周边地区的疫情。其实封城容易、开城难,现在正规战结束了,接下来的游击战很难打。

记者: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制有什么进展?

陈铮鸣:现在这个病确实没有很好的特效药,主要还是以支持治疗为主,通过病人的免疫力来恢复。美国的瑞德西韦是目前最有效的一个药物,但是它的研究是最严谨的,对外宣布措辞也是最谨慎的,现在还在做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希望能得出一个结果。

其他的临床试验百花齐放,大概有上百个临床试验登记注册了,而且占用了很多病人的资源。很多研究实际上不科学,没有随机的对照,本身就经不起推敲。另外它的样本量也很少,100个人也根本不够,因为这个病自愈性很强。比如,有人说有一种中药的效果是92%,也可能是90%,也可能是0%。没有证据你凭什么讲92%,因为这个病在国外不用中药,大部分也都治愈了。

这是一个基本的科学常识。必须按照科学的流程,从病毒的筛查、基因检测等等一步步去做,否则很难拿出特别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科研主管部门应该组织专家选择2~3个重大的科研课题,或者几个大的有希望的药物,哪怕是中药也好,集中力量来做研究。比如,对症抗感染等药物,对一组病人用药、一组病人不用药,然后看试验的结果。

现在有二十几家疫苗研究机构、药厂都在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有不同的技术手段。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就是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疫苗研发的速度相对还是比较快的,现在已经在生产了,估计就是6月份可以进入人体的临床试验。研制成功的把握比较大,因为它是基于埃博拉的疫苗基础上,所以技术相对比较稳定,当然最后还得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

记者:有专家称,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但病毒不一定发源于中国,对此您怎么看?

陈铮鸣:中间宿主确实没有完全搞清楚,进一步的研究很重要。只有搞清楚了以后,才能对病毒作彻底的溯源。我不赞成钟南山院士的说法,那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助长了一种阴谋论的谣言的散播。这是个科学常识,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所有的病例头几例都是跟武汉有密切关系。这条脉络非常清楚,至于是不是华南海鲜市场需要探索。我们讲要循证(Evidence-based),循证要有科学的依据,不能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媒体和科学家都要以科学、负责的态度说话。

反思的前提是把事实先摸清楚

记者: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我们从这次疫情最应该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陈铮鸣:一言难尽。我认为,反思的前提是把事实先摸清楚,然后该追责的追责,制度上不合适的部分要重建。总的来讲,这是整个大的国家治理体系或者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从信息开放、权力下放,包括分级诊疗等等,这次教训太深刻了。希望通过这次疫情无论是政府还是全社会,要好好反思、好好分析。

当然这次疫情防控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虽然有很多人质疑中国疾控中心,但它至少在很短时间内分离出了病毒,把基因的测序测出来,这个很关键,否则后面的检测诊断无法进行。还有一些防控措施也值得肯定,比如,建设方舱医院的经验是不错的。

教训涉及的面太多了,希望能够有真正的反思。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讲,三个警报系统都失灵了:第一,医生的警报,一线的临床医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第一时间报告。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先报上去。传染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第二,网络直报系统也没有发挥作用。刚开始的时候症状表现跟非典非常相似,应该按照非典病例来录入系统,再来排查。第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渠道——互联网。国际上做了很多研究,即使像美国有很好的传染病报告系统,但是它的时效性比不上网络,像百度的关键词搜索,腾讯、微博等社交软件的热搜,它可以马上就找到一些疫情暴发的苗头,因为现在民众的这种社交的媒体很发达。

还有决策方面的问题,这场疫情本来完全可以避免,没必要到现在这么严重。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是错的,每个部门都有它的道理,这是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反思的。

还有一个需要反思的,就是中国的医疗制度,分级诊疗为什么推不下去。封城以后,一下子发烧门诊人满为患,造成交叉感染非常严重。所以,对医疗体系建设要深刻反思。这次疫情还反映出我们的医疗体系重点都放在治疗方面,对疾病的预防重视不够。

另外,这次各地派出的支援都是医疗队,很少涉及流行病学的调查,但后者非常关键。现在武汉到底多少人感染?可能没有人搞得清楚。武汉市人口密度相对比较大,真正感染的人数有多少,这需要做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都没有引起重视,就是医疗的次生危害,比如说得了心脏病、中风和肿瘤的病人,因为武汉医院都把精力用在新冠病人身上了,他们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这些病间接造成的对健康的危害需要做研究,它可能导致一些间接死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一定要尽快把相关医院、门诊恢复起来。

【硬核!全省第一治愈率背后的临沂力量】2月19日下午,又有四位新冠肺炎患者走出临沂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负压隔离病房,治愈出院。至此,临沂市新冠肺炎患者累计确诊48例、出院41例,治愈率85.42%。

解读这组数字产生的路径,
分布在临沂市不同战疫岗位的专家们,
有着基本一致的认知:
前移关卡、科学防治、坚定信心,
是此次临沂抗疫的“硬核力量”。

前移关卡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1月16日,全国卫建系统防控新冠肺炎视频会议后,临沂市卫健委党委果断决定,尽快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相关技术组织,制定全市疫情防控方案,并对疫情值班、物资储备、技术培训和流调相关工作做了安排。

1月20日上午,国务院召开全国疫情防控会议后,临沂市于1月21日下午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动员部署会议。

1月23日,刚从省“两会”返回临沂的市委书记王玉君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斌,分别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列为全市当前第一位重点工作,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联防联控措施迅速落实。

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责任再落实、位置再下沉、细节再完善,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防控网络形成。

救治体系紧张就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整合调配全市医疗资源,分层、分级、分区域建立救治体系,2家市级医院、13家县级医院确定为定点医院。

1月25日,正月初一,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视频会议再度就全市疫情防控作出具体部署。

1月26日,王玉君在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调度会上强调,临沂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防输入!抽调医务人员值守机场站、高铁站、火车站、汽车总站等重要交通关卡,对来自武汉等地旅客进行体温检测。

防扩散!扩大外地来人、密切接触者隔离范围,要求近14天有外省特别是有湖北旅居史的市外返回人员全部接受居家或集中隔离;所有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

高峰,临沂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救治专家组核心成员、临沂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副院长,疫情伊始就一直驻扎在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每天了解、汇报病人情况,接收并实施医院、市级、省级三级专家组的治疗方案,主持或参加工作碰头调度会、全市病例报告分析会、省级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报告会,若遇到紧急情况,各级专家组还会临时会商,针对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高峰看来,正是因为全市关卡前移,做到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救治,才有了现在疫情可控的局面。目前临沂市人民医院出院患者中约75%以上是普通型患者,这不仅仅是患者的幸运,也是临沂上下同心及早治理、源头治理的结果。

2月13日,山东省委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力防范家庭聚集性疫情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落实防控措施。通知充分肯定了我市疾控部门对临沂第一起、山东省第二起输入性病例的调查处置,认为“既有创新,又有发现,为落实‘四早’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全省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无疑是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中的“临沂方案”和“临沂贡献”。

科学防治

抢时间、布强阵、施良策

这是一场以生命呵护生命、以科学对抗病魔的阻击战。

1月20日起,临沂市卫健委先后发布了《临沂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处置预案》《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技术方案。截至2月14日,全市疾控部门共组织举办疫情防控工作培训9次、1100余人次,组织疫情现场处置桌面推演和疫情评估27次,为全市防控工作的全面铺开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几乎与此同时,临沂市人民医院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抽调290名医护人员组建了27个医疗梯队、5个护理梯队;全市从市人民医院、市妇幼、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抽调128名高级职称专家,组建了35个专家组,“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他们走进隔离病房,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与死神短兵相接。

与此同时,各定点医院同步进入“战时状态”。

2月13日,全市所有患者全部转移到市人民医院,背靠全市最优质救治医疗资源,接受“一人一策一团队”全系统、全流程、全方位治疗。

与此同时,省级专家组先后对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医疗救治进行会诊指导,研判病情趋势、调整救治方案、推进临床试验。省市最强救治力量“大集结”,有效提高了救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临沂市人民医院院长李凤鸣认为,这是治愈率85.42%背后最坚实的力量。

李凤鸣说,在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我市充分发挥了中医力量,此次救治中医专家团队有北京广安门医院的国医大师及省市中医专家成员,先后邀请省级专家组、湖南湘雅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呼吸、感染、重症等相关专家参与我市的医疗救治工作,增强救治科学性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了中医救治的全参与和全覆盖。

目前,专家组正对相关病例做进一步的梳理,争取尽快形成临沂经验,为全国抗疫贡献临沂力量。

与强大的医学大脑对应的,是先进的医学装备。临沂市人民医院第二座应急负压病房,提前建成使用;两台ECMO(俗称人工心肺机),随时待命上阵。

不止于此。目前,全市已累计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提供医用防护服套装9367套、N95口罩21487只,累计下达财政资金2.7亿元、预拨医保基金3.5亿元、拨付特殊党费845万元、社会各类捐赠款物1.67亿元,用于疫情防控。

这是临沂在迎战历次公共卫生事件中从未有过的强大阵容。

坚定信心

不抛弃、不放弃、不言弃

如果说疾控部门的各种预案意在让更多的人身处疫情的“安全区”,那么,省市专家组各种治疗方案的核心目标,就是让普通型不转为重型、重型不转为危重型,千方百计让每一位患者都痊愈出院、正常生活。

生命无价,所以临沂广大干部群众才像市委书记王玉君要求的那样,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讨论具体病例时,如何治疗,怎么用药,专家之间也会有观点的交锋,因为大家面对的是一种新的病毒,国内外都没现成诊疗经验可循。”救治专家组成员、临沂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病区主任许新毅坦言,目前所有的诊疗经验,都来自“战友们”凭借几十年医学经验,加上夜以继日的临床观察,熬红了双眼、耗尽了心血集体成果。

对此,临沂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核心成员、感染科主任唐公恩深有同感:“有些药不用了,有些药克制着用,因为观察到有些药远期效果不太理想,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新冠肺炎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以及危重型,必须一人一案、精准施策。病毒很狡猾,我们还得跑在它的前头,从各种小线索里预判它可能带来的致命打击。”2月3日,临沂市首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从临沂市中心医院痊愈出院;2月11日,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从这里出院。

“心态很重要。”2月12日从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出院的患者王先生,用这五个字来表达自己的体会。他说,刚确诊的那一刻,他心中也惶恐、焦虑,住院以后结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子瑞有空就开导他,他很快就相信医护人员也相信自己,积极配合治疗。“就一个念想,尽快康复,跟家人平平安安过日子。”

兰山区65岁的治愈患者老郑说:“有医生在,没有什么可怕的,拿出勇气就能战胜病毒。”郯城县治愈患者小杜说:“其实这个病并不可怕,只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治疗,一定能够早日康复。”

事实上,他们都经历了从害怕到坚强的转变。

临沂人,也都经历了或正经历着从害怕到坚强的转变。眼下,全市上下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发展生产,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我们不盲目乐观,却坚信不疑。

来源 | 临报融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赢得比赛也是因为我们把人合理地搭配到一起,而没有谁是我们所谓最好的球员。2、定位——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在被问到关于球队的成功之道时,雷德·奥尔巴哈说道
  •   高女士住的楼房房龄较老,供热管网老化严重,之前供暖季家中供热情况一直不好,别说是提前供暖,就是正式供暖期间,也要配上“小太阳”电暖扇,一户一环改造后,记者看
  • 人的成熟不是年龄,而是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没感觉,而是知道说与不说都一样;那些暗伤,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得了慢慢修复。
  • 坪山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深圳东部中心、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的坪山区,坐拥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
  • 记录人生第一次年会2018-2-26 没胆量但是满腔热血的黄毛丫头2019-1-15 有一点胆量依然满腔热血的#宝宝的少女心# 丫头很享受团队合作 我们表演
  • 关于他不爱吃芹菜的白羊男不能吃辣椒的白羊男够朋友的白羊男有暴脾气的白羊男像孩子一样的白羊男高兴能把你宠上天的白羊男根本吵不起来架的白羊男说给我做饭的白羊男说结婚
  • 疫情能不能绝种啊[泪]真的很烦真的很影响生活无语了今晚真的是偶然逛超市然后遇到了抢菜大军然后氛围都到这儿了马上参加战斗回来路上还淋了场雨但是我已经敢一个人骑车上
  • 八字不见财星,异性缘分不好,身边很难出现心仪的女性,伤官高透,枭神贴身,在择偶上,对对另一半的标准,要求不低,很难从内心认可一个人,在感情上容易高不成低不就,把
  • 此前,2020年12月15日,中芯国际现任联席CEO梁孟松辞职,不过从目前披露的股权激励计划等来看,通过多重努力,中芯国际算是基本留住了梁孟松与蒋尚义两位灵魂人
  • 10.10今天是爸爸阳历生日,也是乐乐今天掉第一颗牙的日子,本来先松动的是你下面的左下中切牙,第二个活动的是右下中切牙,结果后来越来越松动的变成右下1了,今天中
  • 【杭州相亲|红娘牵线丨找对象丨脱单丨单身自救】 #杭州相亲##杭州脱单##杭州月老#S3161交友资料性别:女昵称:木枝身高:160电话(必填,但不公开)家乡/
  • 《披哥2》郑钧组遭拆散,郝云和信成队伍基石,郑钧作用被遮盖第二季《披荆斩棘的哥哥》中,有不少特立独行让人印象深刻的哥哥,这其中郑钧一开始组的“表面功夫”乐队就在
  • 我就想起以前看的新闻,一个小孩把妈妈刚买的汉堡掉地上被打的事情,我当时觉得那个妈妈太歇斯底里,其实我也一样[黑线][允悲]。最近每个人都觉得我心情超级好,即使刚
  • 《通论》以论通表明先生理想中的史学是一整体性的“通”业,不仅能“通古今之变”还可“通天下之志”。交通的话,它离桐庐县城仅10公里,离杭州市区则将近90公里,自驾
  • #光遇复刻#[羞嗒嗒]光遇是一款非常棒的游戏,整体画面无比精美,人物美工十分到位,体验机制双一流,风景制作以及乐器玩法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策划都是人中龙凤,福
  • [购]: 李+琦推荐过的,还是很多姐妹爱吃的,不过这个是预售的,现在入手年后上班差不多应该就可以吃到了 【30】嘻螺会 螺蛳粉300g*5包 这款汤底是那种淡
  • 以缘起的缘故,正显现的水月,没有一微尘许的实质,显现的时候不是常有的,不显现的时候也不是断灭的,因为它是虚幻的本性、无生无灭。所有观待因缘而产生的法,都像月影一
  • 11、感觉不到被爱的时候,你得识趣。25、让我心动的人和事,从来不会给我好下场。
  • [月亮][作揖][握手][加油]廊坊市腾鼎广告有限公司我公司专业从事文件印刷、图纸印刷、文件装订、档案管理、专业设计、图像处理、摄影服务等……。期待与您合作[握
  • 27、关于我的故事,还是听我的版本好一点。9、要有勇气成为他人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