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本性

行善,是人的本性,但要先保护好自己,才有资格善待别人。
有一个禅者在河边打坐时,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蝎子正在水里挣扎。他伸手把它捞上来,被蝎子竖起的毒刺蛰了一下,他把蝎子放到岸上,继续打坐。
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蝎子又掉到水里了。
他再次把它救上来,当然又被蛰了一下。他继续打坐。
过了一会儿,他又有了相同的不幸遭遇。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蛰人吗?」 禅者:「知道,被它蛰三次了。」渔夫:「那你为什么还要救牠?」禅者:「蛰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
这时,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一看,还是那只蝎子。他看着自己肿起来的手,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毫不犹豫地再次向它伸出手去。
这时,渔夫把一个干枯的树枝递到他手上。禅者用这根树枝捞起蝎子,放到岸边。
渔夫笑着说:「慈悲是对的,既要慈悲蝎子,也要慈悲自己。所以,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
保护好自己,才有资格善待别人,行善的对象不一定是善的,但也不要因别人不好的一面,而放弃了自己善的一面。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瀚101带你好好生活之跟着姬发阅读每一天#
茶和禅常常息息相关的。今天讲一下我刚刚看到的一个禅理故事。
故事说一个老和尚坐在路边,闭着眼睛交盘着腿正在打坐。突然来了一个武士大声质问他,老头儿,跟我讲讲天堂和地狱。起初,这个和尚没有回答,而武士越来越不耐烦。然后和尚慢慢地睁开眼睛,对武士说,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你这个脏兮兮的家伙,你这个头发也不梳、口气吐出来这么臭的家伙,你的剑锈迹斑斑的家伙,你这么丑,打扮这么恶心的一个家伙,你配跟我问天堂和地狱吗?武士生气地拔出剑高举过头顶,他的脸都涨得绛紫了,脖子上的静脉爆出来。就在这时,老和尚轻轻的说,这就是地狱。就在这一瞬间,武士心里充满着惊讶、敬畏、同情和爱。他慢慢地把剑放下来,眼睛里充满着泪水。老和尚又接着说,而这就是天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我想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
一个人内心充斥着恶毒,那周围的世界就是如地狱般的。而一个人的心里如果充满着同情、爱、敬畏那么,这一切对他来说就是天堂。
(原文如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要时间嘉许 等春风得意 我正好遇见你*作者:乔儿突然想起来曾经有个很好很好的朋友是我很喜欢的朋友喜欢到一接触我就知道这个人很合我分享过很多真的只有我们知道的所谓
  • 他说:你们要是跑了我找谁哭去?他说:我最在意的是你们还在不在,如果你们走了,我就会失去信心。他说:我们出歌,最辛苦的是你们。
  • #NEE_tensai[超话]# 笑死今天的线上live我给看了3遍[允悲][允悲][允悲]一遍直播 第二遍录屏 第三遍check录屏结果 不过3遍都看得超满足
  • Q:对战兔来说龙我是怎样的存在? 狗:(秒答)不是宠物嘛?(笑)不过也觉得是家人之一,很信赖他吧。 【宠……宠……物?不愧是你![笑cry]】 ──ではずば
  • #福州身边事# 【11日晚8时起!福州所有医保及生育保险业务暂停!】紧急通知!福州现行医保信息系统将于11日晚8时至12日24时关闭!停机期间,福州市所有医保及
  • 「初露」95后清新钻戒 记录遇见的美好 前世500次回眸 才在今生得以相见 初遇的情形 如清晨的阳光里晶莹的露珠 一切那么美好 「初露」以一枚钻戒 记
  • #今日金句# 都值得思考,都和他人关系有关 1. 有人说他渴望你 并不代表他珍惜你 比如可能他渴望的只是你所代表的某种幻想 2. 想要控制强迫感情链接
  • #推文##言情推文# 扫文日常一篇: 《送你一颗红豆》作者:夏诺多吉 炫酷滑板少女X骑行追风小哥哥【校园小甜文】4.0分半强推 评价:一篇篇幅比较短的小甜文
  • 【貓仔碎碎唸】講到盛勢,可以很驕傲的說看了至少3次[doge]忘了是不是2017?記得那時候要播時看得很艱辛,還點映,分上下部,有些片段還被剪了[怒]原本非常期
  • 【理然衣物除异味香水250ml】 官方售价:79.9元/1瓶 我们售价: 49 元/1瓶,买2减5元,买3减10元 购买方式: 老罗推过无数次的理然除味
  • 凡是看过理想之城的,对我妹的评价最低也就是“本色出演”,虽然“本色出演”在我这已经是比较高的评价。这个公众号讲得蛮好,小杨确实适合演小人物,为啥进入现实主义题材
  • 今日分享~人生百味里,最耐人寻味的,便是一个淡字。生命的流程,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唯有淡字最真、最素简。 原本是一小撮干枯的茶叶,却可沸水生香。浅吟低唱,婉立水
  • #喜欢的话请响铃第二季[超话]# #喜欢的话请响铃第二季# ⭐️⭐️⭐️⭐️⭐️ 看第一季的时候,我就挺喜欢惠永那种默默喜欢朝眺,在她伤心的时候陪在她身边。
  • 这b军训唯一的不舍得——三营长,太值得记录 补充图一:☞他会提醒坐在靠近树丛的女生有蚊子,不要离太近! ☞会一遍一遍提醒我们要带水!会让没带水的女生用自己的手
  • 《心理咨询师精编》吸纳了成功临床经验,是执业、职训宝典;囊括了心理咨询师统考教材所有知识点和考点,是培训、考证精华;真诚心理工作室何真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独家首
  • 《临江仙·七夕六问》 秋夜无心酣睡,今宵且问红鸾。何人伴我再凭栏?何曾弹锦瑟?何日是华年? 霜露凄风寒雨,远帆羇旅孤船。何诗救我客愁眠?何时人历久?何处共婵娟
  • 图文无关 今天发这个 《邻居们》 老 舍 明先生对不识字的太太放纵儿女,和邻居吵闹,辞退仆人这些事,给她一些自由,以为是为明家露脸。明先生的头抬得很高。他
  • 本来还特别奇怪为什么我的剧本基本都是跟女朋友的聊天,并且聊天内容都是教育我多关心自己的妹妹,后来DM演绎的时候,我才体会出了这或许是情感本在不断提醒我们要关注自
  • 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用地预审、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等事项,逐步实行项目单位编报一套材料,政务服务网(大厅)统一受理
  • 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前几年全国有四百多家生鲜电商,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是其中的佼佼者,能够在疫情背景下,获得资本青睐,并在海外上市,肯定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