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去世# 【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2012年9月,钱江晚报记者曾采访过金采风,并发表《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一稿。

原文如下:

此次采访,是在“活兰贞”的闺房里进行的。

不过,这位“大家闺秀”的生活相当节俭,房间里只有写字台、梳妆台几样古朴的家具。

只有床头挂着的《盘夫索夫》的剧照,透露女主人曾经红极一时的身份与地位。

金采风是越剧“金派”创始人,她主演的《盘夫索夫》《碧玉簪》等众多剧目,已经成为越剧艺术的经典;她所塑造的严兰贞、李秀英等艺术形象,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眼前的金采风已经82岁高龄了,但嗓子依然响亮,比个兰花指,模样俏得很。提到越剧,就越发神采飞扬了。

记者去的时候,客厅里放着两个大箱子,敞开着,里面全是各种制作精美的珠钗、头饰,“这几天天气好,拿出来晒晒,不然会坏的。”

尽管已经许久没有登上越剧舞台,但金采风还是很爱这些伴随她一辈子的行头。金采风说,对戏曲演员来说,行头是天大的事。

料子、绣花、颜色的搭配……在那个年代,剧团都不管,都要自己动脑子折腾的,“每个戏最起码要6套行头,同一场戏不能穿一样的,观众记得很牢的。”

回忆起那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金采风说,苦啊。学戏学到皮包骨,眼睛还充血生了麦粒肿。不过,“幸福”二字,才是她回忆的主旋律。因为,遇见了黄沙——她的爱人,也是著名戏剧导演。

在越剧界,他俩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有名的“越剧伉俪”。他们珠联璧合,在艺术和生活上朝夕相伴。

金采风说,黄沙在艺术上带给她的最大的影响,就是老伴毕生追求的“老戏一定要新演”。就是在老伴影响下,她才既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

而现在,黄沙已经不在了,金采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他搞一个个人艺术展。

“你就是唱戏不会忘记,其他都不晓得。”这是女儿对金采风的抱怨。

对金采风来说,越剧真的陪伴了她一生,是生命中不能抹去的痕迹。

殊不知,刚登台的金采风,哪怕是跑个龙套,只有一句唱词,她就慌得神都飞走了。

于是,她有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电台成名”之路,直到有了那些个经典的“活兰贞”“神秀英”。

从大导演小明星到恩爱伉俪,丈夫黄沙一直是金采风不曾忘记的思念。哪怕是出书,若不拉上黄沙先生,她便断然不肯。

(以下记者简称“记”,金采风简称“金”)

【梁祝】 电台成名

在所有老一辈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中,金采风的艺术道路是最与众不同的。

她既非科班出身,也没有进戏校专门训练过。她是唯一一个从纯粹的越剧爱好者,成长为一代越剧名家的演员。

记:听说您从小是个戏迷,看过很多名角的戏?

金:小时候,我常去马路对面的戏院看越剧。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邢竹琴……都是我迷恋的对象。

有一次看了《梁祝》,回到家里,脑子里满是小生花旦哥哥妹妹的动人情景,想啊想的,实在熬不住了,就拿起床单,披在身上,在我家那张雕花的红木床上,模仿着刚才看到的动作,像发疯似的,一个人唱了好一会儿。

记:后来您怎么会去学越剧的呢?

金: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发生了困难。15岁那年,我考进了雪声剧团越剧训练班,拜师学艺。

但是老师们为生活所迫,整日忙着排练演出,根本没时间辅导我,训练班开了几次课就停掉了。

后来,二十多个同学陆陆续续都走了,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位同学,留在剧团当龙套演员。给我们的报酬是在日夜场之间吃一顿 “堂中饭”,当时,我也动摇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记:一开始,您演的都是太监、士兵这些跑龙套的角色吗?

金:是啊,我天生胆子小,怕难为情,上了台,灯光一照,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连步子都迈不出去了。一旦要开口,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也要了我的命。

记得头一次开口,演的是清装戏《月光曲》。

演出前我横背竖背,已经滚瓜烂熟了,可一出场,真见鬼,唱词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愣在台上,胡编了几句,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词……

还有一次,是演《女儿国》,我扮演向袁老师(袁雪芬)饰演的国王报告军情的小兵,虽然只有一句台词,我也不敢小看。

早也背,晚也背,走路背,吃饭背,连倒背也背得出来,这样肯定没有问题了吧。

可一上台,风风火火地喊了一声“报”,袁老师询问“所报何来”,我一面对她那严峻的目光就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亏得袁老师舞台经验丰富,急中生智地马上朝我叱了声:“下去!”我也响亮地回了一声“喳”,逃到后台。

我这一声“喳”,后来成为大家打趣模仿的笑料。

记:所以你的成名特别不一样,是在电台里唱出名的?

金:早先上海有很多家私营电台,经常请演员去唱戏。我很喜欢电台,因为面对的只是一个话筒,但电台外面却有无数听众。所以,只要轮到我唱,唱什么我都愿意。

有时我还一人唱两个角色。譬如唱《梁祝》“楼台会”,我既学范瑞娟老师唱梁山伯,也学傅全香老师唱祝英台。听众打电话到电台问,播音员说是一个叫“金采风”的小姑娘唱的。

日子一久,他们就记住了“金采风”的名字,常常点名要我唱。

【红楼梦】 改工花旦

金采风那时特别用心,对许多重要场子的唱段一字一腔,一板一眼都记下来,回去后再一一记到自己的小唱本上。她常常一人唱几个角色,还可以同时兼唱8种流派。

最早唱小生的她,因为经常在电台“顶唱”逐渐崭露头角后,进入了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

记:您刚开始是演小生的,后来怎么改了花旦?

金:因为我的身材比较高,面架比较大,所以刚进雪声剧团时,老师认为我唱小生比较合适。

当听众熟悉了电台上的金采风,也开始注意起舞台上的金采风。一看,是个高瘦个,演的又是男角,不舒服,不适应。

这时我已经在范瑞娟、傅全香老师的东山越艺社,观众纷纷写信给剧团,建议我唱花旦。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想唱花旦,我喜欢旦角戏。

不过,各个行当都是一个栗子顶一个壳的。恰好花旦张云霞要结婚了,就让我顶替了她的角色,观众反应也不错。后来,我又在《红楼梦》中担当了袭人一角。

自此,我从生角改旦角算是改定了。范老师说:“你人瘦,改花旦蛮好。”

记:改了花旦之后,行头怎么办?

金:傅全香老师特别热心,当时团里没有适合我穿的行头,我自己又做不起,傅老师看我的个子跟她差不多,便把她的私房行头借给我。

但我的个子比傅老师还要高一些,裙子系上去有点短,只好系低一点。我的脚也比傅老师大,彩鞋穿上去有点紧,脚痛得要命,只好忍一忍,熬一熬,穿了几次也穿松了。

记:一提到你,大家就想到“活兰贞”和“神秀英”。

金:什么“活兰贞”“神秀英”,不过是角色比较对我的戏路,尤其是《碧玉簪》,似乎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连我的家人,比如我妹妹金采凌,也认为我《碧玉簪》演得最好,似乎我本人也有点像李秀英。

【芦花记】 “黄金”伉俪

已故著名戏剧导演黄沙是金采风的爱人, 《梁祝》《西厢记》《追鱼》《碧玉簪》等经典剧目,均出自他手。金采风与黄沙相濡以沫的家庭与艺术生活经历,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记:您和黄沙先生怎么认识的?

金:我们相识时,他已经是一位在戏曲界颇有知名度的导演了,而我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演员,又是上下级关系,平时很少接触。

对他的第一印象,我觉得他蛮帅,蛮正派的。身材高挑,面容清瘦。穿得干干净净,袜子永远是白色的,对人也很和气,标准的绅士风度。

记:那什么时候开始有感情的?

金:在我们第一次合作排传统小戏《芦花记》的时候,当时我要演一个狠毒的继母,但我一点都没有感觉,他给了我很多建议。

我就觉得这个导演很聪明,有想法,而且还挺帅的,所以就对他很有好感。后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一起。

记:你们平时在一起聊的都是戏吧?

进:我们喜欢一起去看戏。吃夜宵的时候,就说这个戏怎么怎么样,睡觉的时候也讲。

遇到琢磨不准的角色,我会先唱给他听听,因为夫妻关系近,也好提意见,(我唱得)高了低了,好听不好听,他都会帮我指出来。

他一直追求“老戏新演”,他说哪怕一个动作,一个地位的改进,就是在变。老戏出新才能有生命力。

从一桌二椅发展到布景、服装改进等,只要不伤害传统,观众是会满意的。

记:现在的许多越剧也在尝试创新,你怎么看?

金:创新是好的,但我现在还是挺忧愁的,青年演员诱惑太多了。有多少青年演员愿意为越剧做到底,有多少人在练功?有多少人在努力?

我觉得搞艺术工作的人,一定要专心致志。我当年就是人家练一遍,我练一百遍,只有我喜欢我痴迷,才能做好艺术,演员,就是要有“痴”。

#现实版山海情是怎样的##山海情##扶贫#

看完山海情,不由得让我想起了2017年的那个暑假,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三年,但有些人的故事我却仍旧记忆犹新。
        那年我参加了“情系扶贫攻坚”主题活动,来到了湘西凤凰县,工作内容是以三人为一小组(一名老师两名大学生)的形式对凤凰县周边的贫困村进行访问调查。
        我们从长沙出发,坐了将近七个小时的大巴,来到了凤凰县,然后又坐车历经了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终于到了廖家桥镇。石镇长是一名下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在我们开始调查工作之前,他便给我们打了一剂预防针,他告诉我们,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凤凰是旅游名镇,凤凰县也应当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好地方,地方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但若说经济发达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湘西这边平均海拔高,许多村寨都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非常贫困,所以我们去贫困村中走访时,得做好吃苦的准备。经一路坎坷,我们到了塘头村。

        塘头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位于群山之间,住房大多都是那种保留着民族特色的砖石垒房,一般居住在家中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和带有残疾的中年人,靠着田地勉强生活,具有劳动力的青年,大多外出务工了。因为村民门居住得比较散,且交通不便,村中无法驱车,为了挨家挨户进行访问调查,我们每天往往大半的时间都是顶着烈日在赶路。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一直因为耽误了村民们干活的时间而感到十分抱歉,也生怕他们不配合我们的工作。但出人意料的是,村民们在得知我们是代表政府来对扶贫工作进行访问调查时,竟毫不抵触,纷纷拿出家里面自己种的西瓜,不顾我们的阻拦,切开便递给我们吃。为了配合我们的工作,有些村民特意放下锄头,从田地里一路跑回来,大汗淋漓。
我们询问他们生活还有什么难处,扶贫工作还有什么地方没照顾到他们的生活,对政府的扶贫工作是否满意等各种问题,他们一一热情回答,全然不顾是否误了忙农活的时辰。我们每访问完一户人家,他们皆起身相送,一个劲地感谢我们的慰问,感谢政府的关心,让我们都怪不好意思的。

       在塘头村,若是一户中人口不多,有劳动力外出打工并且家中老人健康的话,那么该户在村中相对来说便是很好的生活水平了。
塘头村姓麻的占大多数,近亲结婚的情况十分普遍,又因为饮水问题在前几年才得到改善,村中的智障人士、残疾老人都不在少数,诸如此类的情况,其家中的劳动力需要留在家对其进行照顾,无法外出务工,因而只能下地干农活,若是遇上坏天气收成不好,若无政府接济,实在难以生存。
       我们在走访过程中认识了麻先生,他本人十分健壮,正值壮年,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外出打工,然而因为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只得留在家中。
我们初去麻先生家时,麻先生正在田地里干农活,我们站在他家门口,眼前的房子只有半面墙,靠着几根木柱子支撑着房顶,房梁上悬着几块黑色尼龙布来遮挡阳光风雨,若不是麻先生的母亲拄着木棍从房里走出来,我们竟不会相信这里面还住着人。
        麻母一直觉得自己不应该活着,她一边擦拭着眼泪一边向我们哭诉为什么自己不能早点埋进黄土里,害得儿子跟着她受罪,若是自己早点死了,儿子就能够去外面打工,然后取个媳妇过好日子。过了不久,麻先生扛着锄头从田地里小跑回来。他从邻居那搬了两个木板凳,叫我们去外面坐,说坐在房子底下不安全,因为风稍大的话这房子就会摇晃。麻先生最担心就是冬天,这房子挡不了寒,怕老母亲冬天身体受不住,若是冬天下雪,雪一堆厚的话房子随时就倒了。
        生活需要开销,麻先生平时干完农活,偶尔会走上两小时的山路去县里面找粗活干,不管多苦多累,他当晚都一定会赶回来,因为他放心不下家里的老母亲。他说老母亲将他拉扯大不容易,他实在放心不下老母亲一个人在家。
“我对不起我的老母亲,”麻先生拿出了自己种的烟草,卷了条纸烟自顾地抽了起来,“没法出去打工赚钱,种地又没多少收成,我母亲晚年连个挡风的房子都没得住,到现在我母亲的棺材都还没凑到钱做出来。”
        麻母坐在房内看着我们,仍时不时地擦拭着眼泪。

        后来,村干部又带我们去走访了另一户人家。
        该户只有两口人,一个70多岁的瘸腿父亲和一个30多岁的智障儿子。我们去时这位老父亲正在烧艾草驱蚊,据了解,他和他妻子都姓麻,属于近亲结婚,他妻子由于生产后大出血死了,儿子在三四岁的时候还不会讲话,到现在30多岁了却仍只有七八岁小孩的智商。
        这位老父亲平时会勉强去田地里种点玉米蔬菜,但由于腿脚不便,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歇息,什么也干不了。两口人两张嘴,只能靠种的那一点口粮和政府发放的低保来生活。我从背包里掏出了两个阿尔卑斯棒棒糖,递给了他儿子,他冲我笑了笑,表示感谢。
距这户人家约200米处,住着一个80多岁的孤寡老人,村干部带我们去她家时这位老奶奶正蹲在门前吃玉米。
        村干部跟我们介绍,老奶奶姓龙,有点老年痴呆,目前只有一个女儿嫁在远地,并无其他亲人。我们去时龙奶奶显得特别高兴,从锅里面拿出了煮玉米给我们吃,我闻了闻才发现这玉米已有了馊味。

我有点心疼地问村干部:“镇里面不是办有养老院吗?像这种情况的孤寡老人难道还没有资格申请入住吗?”

村干部回答我:“村政府已经帮她申请过了,而且我们也把她送去养老院住过一段时日,但没想到她自己从养老院跑了回来,非得住自己的老宅子,像村里面的很多老人都是可以申请去养老院住的,但因为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都舍不得搬出去,更愿意在老宅子里慢慢等到最后一口气咽下。”

我们陪龙奶奶坐着聊了很久,她很开心,一直到太阳快要下山了,我们才起身与她告别,龙奶奶将煮玉米端给我们,让我们带去吃,我们推辞说不要,她将煮玉米硬塞进了我们的口袋,口中不断念叨着:“感谢你们,感谢政府,我对不起你们,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们,你们别嫌弃我,要多来坐坐,跟我说说话啊……”

我拿出捎带馊味的玉米尝了一口,不自觉的眼睛竟有点湿润。
在不断地走访过程中,我曾询问村干部, 像村子里年老多病或是因残疾丧失劳动力的人群,是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的。

村干部告诉我,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每一个贫困户都是有建档立卡的,有部分劳动力的划分为低保户,完全丧失劳动力的划分为兜底户,政府每年都有拨款可以保障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需求。

“要使全村脱贫,单靠拨款的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村干部给我们每人递上一支烟抽上,“你给了他们钱,生活物资虽然有了,但村中很多人得看病,小孩得要上学,很多孤寡老人也得要人照顾,这些政府不可能全包吧。村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走不出这座大山的,即使走出了大山,他们在外面的社会永远也只是属于最底层的。”
村长带我们去了曾经出去打过工的龙先生家。

龙先生一家共四口人,夫妻两个和一儿一女。龙先生两年前去广东打工,在工地上干苦力活,结果黑心老板拖欠着工资不给,眼看家里又指望着钱过日子。龙先生心里急啊,找工地负责人说理去,结果闹到最后被打了一顿不说,工钱还是没拿到。龙先生在那继续干了两个月,结果就出事了,大腿被钢筋给刺穿了,到现在一直都是个瘸的。

“那工地上就不承担责任的吗?”我问

村干部边抽着烟边说:“很多大山里出去的人,在外边连跟人用普通话交流都很困难,更不懂什么合同和法律,被欺负了也只能忍气吞声,像龙先生这种受了工伤的,工地上还不是象征性地赔了点医疗费就给打发走了。就算村里面有懂点法律的人,也没能力去外面给每个人讨公道啊。”

龙先生给我们每人倒了杯水,跟我们解释道:“不是我怕他们,只是像我们这种光有力气没有本事的人,在外边不忍着点的话,就没活干了,家里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我不能没活干。”

我听后,低着头,不知道该继续说什么。

和我们一起同行的肖老师,最终留下了村干部的联系方式,他告诉村干部他经常在外面跑外业,认识很多搞苗圃生意的人,到时候可以从这边介绍几个人出去干点粗活,就是累了一点。

村干部激动的说:“那就太谢谢肖老师您了,对村里面来说,能带一个劳动力出去打工,就相当于帮一户人家脱贫了,真的非常感激您。”

在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很长时间内我都惦记着那个村庄,总会回忆起那对危房下相依为命的母子,那些舍不得我们走希望有人陪着说会话的孤寡老人,那些为了供养家庭而在外忍气吞声却又顶天立地的男人,那群追在我们屁股后面充满好奇而又胆怯不敢靠近的孩童。在看完山海情后,我再一次想起了他们,那年那个地区正在大力发展猕猴桃扶贫产业,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希望一定也要像剧中的故事一样,一切都要慢慢变好呀。

我与秦咏诚和张藜的那些往事

文·图◎ 周钇‍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上下纷纷利用多种形式、载体,轰轰烈烈地庆祝伟大祖国华诞,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在所有这些活动形式当中,最受瞩目和利用频率最高的当数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百度”上查找不到的、关于我和两位艺术家——《我和我的祖国》的词曲作者秦咏诚、张藜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秦咏诚为我谱曲

秦咏诚这个名字,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在全国家喻户晓。
1991年我在油田工作期间,在《中国石油报》上见到一则征集“首届全国石油行业歌曲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我非常激动,很快就写出了歌词,叫《石油工人之歌》,感觉自己写的这首歌词还算可以。但组委会要求,所征集的作品必须是一首完整的歌曲。那时,我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青年,一个作曲的人都不认识,叫谁谱曲呢?想来想去,我想起了大作曲家秦咏诚教授,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唱他谱写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可我马上又犯难了——大名鼎鼎的作曲家,能给我这个无名小卒谱曲吗?眼看截稿时间就要到了,我的心里有点发慌。
经过激烈复杂的思想斗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最终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决定请秦咏诚教授为我的这首歌谱曲。当时时间很紧迫,只差几天就截稿了,再加上还要给作曲家留出创作谱曲的时间,写信函邮寄肯定来不及了。那时还没有微信、邮件等,我也不知道秦咏诚教授的联系电话,我就用电报把歌
词给秦咏诚教授传了过去。我带着《石油工人之歌》的歌词手稿,骑上自行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5公里以外的小县城邮局。我到邮局时已经快下班了,我急忙扔下自行车,气喘吁吁地冲进营业厅,迅速向工作人员索要电报纸。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身穿草绿色工作服的女工作人员瞟了我一眼,甩出来一张电报纸。我接过一看,填写内容的地方只有几行空格,要填写我那么多的歌词哪够啊?我头都没有抬,立即说“不够!请再多给我几张!”那时,是以发送内容的字数来收取电报费用的,价格比较昂贵,而我整整用了四五张电报纸。
为了以最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并打动大作曲家为我谱曲,我反复思考了很久。最终我在电报最前面写上:“您一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引我走上石油创业路,今天您还能为我谱一曲吗?”接下来,我就把《石油工人之歌》歌词认认真真地抄写在电报纸上,还反反复复地对照检查了好几遍。在最后,我写道,如果可以,请把作品直接投寄给征歌组委会,并填写上征歌截稿时间、组委会的联系方式和地址。这张电报内容超多,整整花了我小半个月的工资。我又认真检查了一遍电报内容,规规矩矩地把这一摞电报纸递给营业员,并仔细地向她解释,请求她尽快把电报发出去。营业员看我认真的态度,笑着答应了我的请求。那一刻,我焦躁、激动的心立即踏实了下来。走出营业厅,我兴高采烈地翻身骑上自行车,乐悠悠地回到了单位。
没过几天,我收到了沈阳音乐学院寄来的一封挂号信。打开一看,是秦咏诚教授的亲笔回信,并附上歌曲《石油工人之歌》完整作品。秦咏诚教授复信道,周乙同志,史无前例长篇歌词电报,看出你的赤诚之心,激发我将歌曲写完,寄上请处理。歌曲是深情的,演唱要有韵味,最后也用原曲,有出其不意之成。总之,我工作很忙,抽时间把它写完,自以为还可以,供评选用吧!落选也无妨!我已将歌同时寄给征歌副刊部。祝好!
刹那间,我高兴得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不久,油田电视台得知了这一消息,对我进行了采访。1991年12月,“首届全国石油行业歌曲征集评选”活动揭晓,我和秦咏诚院长共同创作的《石油工人之歌》,词、曲分别获得了创作奖。多年以后,秦咏诚院长还把这首歌曲收录进了他的《秦咏诚音乐作品选》一书,排列在全书比较靠前的位置,并赠送给我一本。

专抵沈阳采访秦咏诚

1992年5月,我开始从事文字和新闻工作,并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石油系统好新闻年度一等奖。1994年我把新闻触角延伸到“名人专访”,采访了北京近20位与石油工业发展有关联的中国文化艺术界著名艺术家,如词界鼻祖乔羽,建国初期“四大指挥家”之一、中央乐团著名指挥家秋里,曾荣获多次国家表演最高奖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仁堂等等。那时,我就有一个愿望,要对秦咏诚院长做一次专访。由于工作繁忙,这一愿望一直都没有达成。1995年元旦前夕,我决定利用元旦和周末共3天的假期,专程去一趟沈阳。或许是因为过于兴奋和激动,采访秦咏诚院长的事情还闹了一点小波折。
1995年元旦这天,我提前准备好了相机,径直跑到北京站买好了去沈阳的火车票。就在检票进站前半小时左右,我突然想起还没有事先给秦咏诚院长取得联系。眼看就要进站检票了,假如秦院长不在沈阳,我这一趟不是白跑了吗?我赶紧跑出火车站候车大厅,慌慌张张在车站广场找到一个公共电话亭,并联系上了他。当秦咏诚院长得知我是几年前合作创作《石油工人之歌》的词作者时,非常热情地欢迎我去沈阳。他询问了我当日坐车班次,反复叮嘱我到了沈阳不要出站,他派人进站接我。
踏进秦院长的家门,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和忐忑。激动的是,我终于见到了亲自为我谱曲、非常使我崇拜的大艺术家了;忐忑的是,我事先并没有联系和沟通,实在有些冒昧失礼。但秦院长一点也没有在意这些。我刚踏进秦院长的家门,他就主动伸出一双大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辛苦了!辛苦了!随即邀请我走进里面的餐厅——秦咏诚院长为我这个“无名小卒”接风洗尘!
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到的秦咏诚院长本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已过花甲之年的秦咏诚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他谦逊、朴实、随意,对中国石油工业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我的采访非常顺利和成功,还谈了很多“题外话”,他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悉心关爱。当我提议要拍几张照片时,秦咏诚院长站起身,走到钢琴旁坐下,闭目几秒钟后,弹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和《我为祖国献石油》。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位老艺术家对祖国无限深情的爱,看到了老人心里洋溢出来的赤子情怀!
在那个众所周知的年代,秦咏诚也有过坎坷,但他的音乐创作始终与祖国的命运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大爱联系在一起。上世纪60年代,正当我国“贫油”受前苏联卡脖子时期,作曲家创作了《我为祖国献石油》,激发了石油工业为国大干之志;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工业学大庆”进入高潮,作曲家创作了《创业》电影音乐,对我国工业革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作曲家对祖国的这种赤诚之爱,与大环境下的石油工业密不可分,正如著名词作家郑南所说:“中国的石油事业,和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就是李四光。中国的石油颂歌,和一位艺术家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就是秦咏诚。”
秦咏诚的音乐作品大手笔、大写意,既粗犷豪迈又优美抒情,激励和鞭策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走上了石油创业之路。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专门为秦咏诚教授举办了隆重而热烈的“秦咏诚石油作品音乐会”,并授予他“石油工人作曲家”和“荣誉石油工人”称号,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亲自为秦咏诚教授颁发大红证书,以表彰他为中国石油工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采访张藜写《石油花》

对于《我和我的祖国》词作者张藜的名字,我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在电视上得知的。那时,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热播的《篱笆·女人和狗》《古船·女人和网》等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都是张藜老师创作的,在城里乡村、大街小巷人人传唱。之后,又有牵动亿万民众的《亚洲雄风》,再一次强烈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这首歌也是由张藜作词的。那个时期的张藜因为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词,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公众人物之一。但是,我决定要采访他,却是由于张老师曾为石油企业创作出石油歌曲《石油花》——一首优美、抒情的行业歌曲。1995年7月23日,我到张藜位于北京的家里采访了他。
1991年7月,华北油田物探公司拍摄专题片《节能基地节能花》,请张藜创作歌词。张藜接到邀请后到油田体验生活,并走访参观了油田生产建设。张藜告诉我,他曾于1973年去过大庆油田萨尔图体验过8天的油田生活,这次在华北油田,他又看到了石油工人质朴勤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激起了他创作的热情,并很快投入到了创作的过程中。
写行业歌曲,对于张藜来说不是第一次,然而这次他感到非常难写。一生写过无数歌颂祖国优秀作品的大词作家,对待歌词创作一贯严谨认真、精雕细刻。也许是感情投入越深,越难下笔的缘故吧,张藜说他在华北物探公司招待所琢磨了一夜没睡,竟因着急诱发了多年未犯的心脏病。犯病后的第二天一早,张藜被送进了华北油田物探公司卫生所。在卫生所等大夫的空当,张藜的创作灵感突然来了,他的脑海里迅速跳出了一串歌词。当日,他赶紧赶回北京,找到《歌曲》编辑部作曲家田晓耕作曲。没过几天,张藜带着歌曲《石油花》,再次来到华北油田。当年8月,中央电视台连续三次滚动播出了该专题片,受到有关方面和石油职工的好评。
这次采访结束后,在我离开张藜住所前,他送我两本书《歌诗之路》和《张藜歌诗评论集》。《歌诗之路》由著名诗人公木作序,集中收录了张藜一个时期的大部分作品和有关张藜创作情况介绍文章。《张藜歌诗评论集》则收入了词界泰斗乔羽,著名美学评论家周荫昌,音乐文化人晓光、金波、晨枫、李幼容、徐沛东、许镜清、金兆军等权威人士对他作品的评价文章。1987年,乔羽为张藜歌诗选集《相思潮》作序言。三年后的1990年12月,乔羽续写下篇,对他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乔羽在文章中说:“一个作者没有自己独有的语言,他的艺术天地中就丧失了自己独有的品格。一切文学作品都如此,歌词岂能例外!‘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爹是爹来娘是娘’。张藜有了自己独有的语言,于是张藜便成为张藜。”
张藜一生创作过近100部电视剧歌词,15岁参加革命并发表小说,后来进了鲁艺文工团。他曾师承著名作家周立波、管桦等人。他的第一首歌词《建筑工人之歌》,经著名音乐家安波修改并发表。20世纪50年代,他的《拿出革命干劲来》等作品,就已在全国打响。之后,《鼓浪屿之波》《我和我的祖国》等再次成为音乐会的经典曲目。20世纪80年代,他的创作进入高峰,尤以电视连续剧歌词著称,其中《篱笆墙的影子》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有趣的是,作曲家秦咏诚和词作家张藜两人有着诸多共同点。两人年龄相近,分别于1933年、1932年出生;2015年、2016年逝世;都是生长在大连,有着大海般宽阔的情怀。在我看来,《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传世经典,是他们在同一信念下的心灵默契和艺术感应,是他们献给祖国最深沉的祝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韩媒还报道了两个月前,吴兴涵被实名举报的事件,当时吴兴涵在聊天记录透露“现在中超全是假球”“一场就30、40万”。目前是海外版热度前三高的剧sj我的糊心粉,来
  • ) 3.白石桥(桥洞有涂鸦可以拍照) 4.图书馆(只能刷卡进) 5.东园草坪(可以和朋友来坐着聊天、野餐) 6.东园研究生宿舍(是二人间电梯公寓但是也要刷脸进)
  • ぜひお楽しみに✨@vuy_2021@joyeux_press#花束オオカミ #柊太朗#フラワーフェスティバル#和田彩花[超话]#@ kyoheihattori僕
  • 我喜欢的歌手过去和现在都在长期遭受网暴,其实我很懂这种乐子人玩梗吃瓜给当事人甚至是歌迷们带来的痛苦,但我也清晰的认识到这种事现阶段都不会停止。 最后个人认为的这
  • !!
  • [话筒]肇庆车务段辖内各主要车站余票资讯:湛江西站:开往广州南.佛山西方向尚有余票;茂名站:开往广州南、佛山西、湛江西方向尚有余票。#广铁资讯# 5月4日,广铁
  • 消息面 , 印尼将限原油制镍产能扩张 , 优先支持MHP生产;3月中国共计10家硫酸镍生产商减产 , 共计生产硫酸镍37 , 113公吨 ,
  •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
  • 哈哈哈 excuse me??
  • ​“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每日一善[超话]#[兔子]#随手拍# #遇见美好# #阳光信用# #熊猫守护者# #每日一善# #森林
  • >_< 取悦:这个角度看你,还真挺好看的呢(ㅎᗨㅎ) (PS:好久没写甜文了呢,其实是第一次写主播系列的,诶嘿,文笔不咋滴,就当随便看看吧 ,总共会
  • 自2020年以来,推动高等学校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已经成为教育部的年度性重要工作,旨在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 自2020年以来,推动高等学校开发科研助理岗位
  • 潜水真的会上瘾我爱冲绳我爱恩納村❣️#潜水##冲绳##冲绳潜水##恩纳村# p1海底捞买的菜 吃一半剩一半哈哈哈哈哈p2德云社门票拿到啦p3从滑县回郑州前买的一
  • ”自主研发底层技术及软硬件产品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凯乐士科技的历史并不长,在9年时间里团队扩充至1,200多人,并形成了一套自我成长方式——IDM模式,即从
  • 善良天使的一面又会想:她这么好的人当然要享受更多的爱了,而且我们两个单身汉解脱一个也是一件好事啊,两件终身大事一件已经有了着落,就是已经会把和她有关的事考虑到自
  • 【读书笔记/动画/GAME】算是对机械纪元整体的感想,越往下剧透越多x小说短话大概是5号看完的,有很多补充,里面对9S和2B关系性的叙述,是真带劲x 我就喜欢这
  • 我没办法爱惜刷具,洗刷也很粗暴,所以我不买贵刷,以下都是平价组~~,大家随意参考先说大刷子❤️万年爱用esprique应该所有爱用粉饼底妆的朋友都人手1把吧?夏
  • [抓狂][哇] 再来讲讲和大佬怎么认识的,当时18年出了不知火我真的好喜欢她,可是直到19,20年才开始攒碎片。我和大佬是一个寮的,当时加了他约定好一起换碎片
  • #休宁凯[超话]#[送花花]#休宁凯全能忙内# 【230518】Weverse更新休宁凯相关 TOMORROW X TOGETHER WORLD TOUR
  • 搭配高腰裤显高效果显著,但更重要的是上身那股子时髦与俏皮~ 2️⃣克莱因蓝彼得潘领毛衣85包,晒返3今年的口袋元素很流行啊,乖乖的感觉,自带复古甜味的彼得潘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