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諭法師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念佛人一定要關閉六窗。六窗閉塞才能淨念相繼,淨念相繼才能得念佛三昧。

所謂六窗,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不但是淨土法門須閉這六窗,其他法門也一樣要閉這六窗。不過其他法門是以自力閉六窗,而淨土法門是以念佛心閉六窗。

眼耳鼻舌身意六窗,可分成兩部分來說。眼耳鼻舌身五根為一部分,意根單獨為一部分。

所謂閉六窗,不是要你眼不看,耳不聽,鼻不嗅,舌不嘗,身不觸。而是要你,雖然看聽嗅嘗觸,但是意根卻不失正念。所以訶梨跋摩尊者說,非是不看,而是正念現前。

什麼是正念呢?正念就是佛念。眼看色要佛念現前,耳聽聲乃至意念法都要佛念現前,那便是閉六窗了。所以念佛心一起,便可攝住六窗。

假使只是閉眼塞耳,而不起正念,勢必心更亂,妄想更多。所以瞎子聾子的念頭,比一般人動得更厲害。

起正念——眼看色要佛念現前……意念法要佛念現前,這須要從意根下手,凡夫作起來不很容易。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眼不可邪觀,要看就看佛像。否則便應垂簾低目。耳不可亂聽,只聽佛號。鼻舌身意也如此。大家不相信可以試一試,真能這樣,心不久便可定下來。所以目不邪觀,耳不邪聽,鼻不邪嗅,口不雜話,身不邪觸,意不邪念,便可正念現前了。

攝六根的方法,最好是用念佛心。一聲佛號,發自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還之於心。這樣念念相續,自然不起憎愛二心。於是眼於色不起憎愛,耳於聲不起憎愛,乃至於鼻於香,舌於味,身於觸,意於法,都不起憎愛,於是六窗便閉住了。

假使眼見色、耳聽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都不起憎愛二心,這便叫作“成所作智”;反之,眼耳鼻舌身都起憎愛,那便是五根落入五欲了。所以佛在經上說:“汝等比丘,當好護根,莫令五根,入於五欲。”

所謂五欲,就是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由於謂貪,便是起憎愛二心。當時比丘保護六根的方法,多用自力。我們現在以念佛心護根,用的是自他二力。

五欲是屬於現前的,對境馬上就起。它是屬於五利使所攝。這五種使,對境就起,所以稱之為利。五種利使便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時間不夠,不能和大家細講。

五欲對境就起,但是起過了就滅。例如,眼對色便起憎愛,但是色沒有了,憎愛也就隨著滅了。耳聽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覺觸都是這樣。所以五欲屬於“作法”,遇境便起作用。

既然五欲屬於作法,而作法不能常作,若是常作,便是不起作了。譬如遇到紅色,眼便起作用見紅色。紅色沒有了,紅色的見也就隨著滅了。如果紅色的見,不管對境不對境,永久常存,勢必不能起作用而再見別的顏色了。所以作法是有起有滅的,而五欲有起有滅,所以稱之為成所作智。

但是五欲既是有起有滅,然而法滅了,怎麼能再起“作”?如果法滅了,還能再起作,應該人死了還能夠再活。所以這樣說是不合理的。但是五欲滅了,明明能夠再起作用嘛,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五欲入於第六意識叫作五蓋,五蓋是隱藏在鈍使裡頭。所謂鈍使,就是貪嗔癡慢疑。五蓋是五欲的根。它是屬於“無作法”。所以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是說,它是隱藏在第八識裡。等到五根對外境,它便支使五根起作用了。所以五欲雖滅,它卻不滅。因為五蓋的原因,所以五欲滅了,還能再起作用。

五蓋在第八識中蓋住真如法性,所以稱之為蓋。五種蓋是什麼呢?是貪欲蓋,嗔恚蓋,掉悔蓋,疑蓋和睡眠蓋。

第一貪欲蓋。五根貪五塵,時過境遷,貪欲便滅了。貪欲雖滅,但是貪欲蓋沒滅。於是再遇新的因緣,五根還可再貪五塵,一貪再貪,不休不止。

第二嗔恚蓋。五根對五塵起嗔恚,時過境遷,嗔恚欲便滅了。但是因為嗔恚蓋的力量,嗔恚欲滅了以後,還可再起嗔恚。

第三掉悔蓋。掉是掉散,悔是因為掉散而生熱惱。五根對五塵,容易掉散。但是時過境遷,掉散便滅了。舊的掉散滅了,新的掉散又起。但是舊的掉散滅了,滅法不能再生。所以新的掉散,絕不是從舊的掉散來的。那麼它是從何處來的呢?是從掉悔蓋中來的。

第四疑蓋。對正法不信叫疑。對境則疑生,境過則疑滅。因為疑蓋的關係,所以對新境時,可以再疑。

第五睡眠蓋。本來睡足以後,便可睡意全消。但是由於睡眠蓋的關係,可以再起睡意。

五蓋是五欲的根。修行人一定要除五蓋,好像剪草一定要除根。淨土法門,便是以念佛心除五慾和五蓋。

念佛心清清淨淨便是“定”。心清淨便不起憎愛,那便是“慧”。要想念佛心清淨,就須持戒,閉六窗便是“戒”。這樣便叫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所以念佛心,可得成所作智。

大家在社會裡,學點技能,學點世間學問,那叫世智辯聰。如果了解些出世道理,但是一點定力不修,就只顧舌根談論,這實際上是絲毫得不到受用的,那叫狂慧。狂是狂亂的意思,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佛說,“有慧無定是狂慧,有定無慧是外道。”

假使起觀照,例如,“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叫智慧。但是這種智慧,稱為乾慧。就是說其中沒得定水,也就是說沒有定力。

大家或許會懷疑,難道說,起這四種觀照,能一點定功都沒有嗎?有是有,但是很少。因為太少了,所以說沒有。譬如我們吃菜,炒菜的時候,放的鹽太少。我們會說“菜裡沒有鹽嘛”。其實,不是沒有鹽,因為鹽太少了。再譬如雨太小了,只落幾個小雨點兒,我們說沒有雨。不是沒雨,只因小雨不稱之為雨罷了。所以微少的定,不能叫做“定”。

以念佛心發的定和智慧便大了,因為它是定慧具足的。念佛心清淨,稱之為定。心清淨了,必然沒有憎愛二心,這稱之為慧。定為慧的體,慧為定的用。說定時,慧全是定。說慧時,定全是慧。這叫作淨念相繼。慧在定時曰淨念,定在慧時曰相繼。

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怎麼攝六根呢?用念佛心。六根一攝,自然淨念相繼。

念佛心怎樣攝六根呢?現在我們來試試看。大家一起念阿彌陀佛。

當你念佛的時候,必鬚髮自於心,出之於口。念得字字分明。同時再入之於耳,還之於心。要聽得清清楚楚。現在大家一起念:“阿彌陀佛。”不是麼,念得清楚,舌根就攝住了;聽得清楚,耳根一定也攝了;心裡的佛號清楚明白,意根也攝住了。至於眼鼻身三根,一定也都攝住了。為什麼呢?因為有目如不見,有鼻如不嗅,有身若不觸。這不是以念佛心都攝六根嗎?

以念佛心都攝六根,便是淨念相繼。因一念攝則一念淨,念念攝則念念淨。若能念念如此,就得到念佛三昧的法味了。

大家應該徹底認識念佛法門,以念佛心攝六根,使淨念相繼,這樣便可縱貫四智,橫徹四土了。

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四土便是凡聖同居土、方便聖居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

為什麼橫徹四土呢?《阿彌陀經》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謂善人,是大菩薩;上善人,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是居住常寂光土的,與等覺菩薩“俱會一處”,就是住常寂光土了。從而可知往生彼國,便可橫徹四土。

像這種甚深微妙法門,釋迦世尊從大悲心中說出來,可說是方便中的大方便,圓頓中的最圓頓。現在竟然有人不相信,不相信不要緊,還要加以毀謗,能不令人痛心流涕嗎!?

所以我們應該以念佛心關閉六窗,以成所作智直指佛心。這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定能往生淨土。

摘自《佛七講話》

读圣贤书 | 《华严部•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卷58选录

2022/2/5读诵文
《华严部•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朗读者:则聪法师

会员跟读·慎勿放逸

——《佛经选录》安心读书会第053天

祈请——
我于十方佛 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有情 燃亮正法灯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顶礼历代祖师善知识
端身正坐 恭敬至诚
依教奉行 自得大利

发愿——
数百年人家 无非积德
第一等好事 还是读书
读圣贤书 做平凡事
书山有路 学海无涯
明月相照 清风时来
化性观心 何幸如之
弟子某某,愿读圣贤书,学正知见,依佛菩萨善知识的教导,修除性障,定慧等持,广行十度波罗蜜,早日圆满一切种智,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58选录

①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戒。何等为十?所谓:身清净戒,护身三恶故;语清净戒,离语四过故;心清净戒,永离贪、嗔、邪见故;不破一切学处清净戒,于一切人、天中作尊主故;守护菩提心清净戒,不乐小乘故;守护如来所制清净戒,乃至微细罪生大怖畏故;隐密护持清净戒,善拔犯戒众生故;不作一切恶清净戒,誓修一切善法故;远离一切有见清净戒,于戒无着故;守护一切众生清净戒,发起大悲故。
②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求法。何等为十?所谓:直心求法,无有谄诳故;精进求法,远离懈慢故;一向求法,不惜身命故;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求法,不为名利恭敬故;为饶益自他一切众生求法,不但自利故;为入智慧求法,不乐文字故;为出生死求法,不贪世乐故;为度众生求法,发菩提心故;为断一切众生疑求法,令无犹豫故;为满足佛法求法,不乐余乘故。
③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修行法。何等为十?所谓:恭敬尊重诸善知识修行法;常为诸天之所觉悟修行法;于诸佛所常怀惭愧修行法;哀愍众生不舍生死修行法;事必究竟心无变动修行法;专念随逐发大乘心诸菩萨众精勤修学修行法;远离邪见勤求正道修行法;摧破众魔及烦恼业修行法;知诸众生根性胜劣而为说法令住佛地修行法;安住无边广大法界除灭烦恼令身清净修行法。
④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蕴魔,生诸取故;烦恼魔,恒杂染故;业魔,能障碍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舍生处故;天魔,自㤭纵故;善根魔,恒执取故;三昧魔,久耽味故;善知识魔,起着心故;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
⑤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恶心布施,嗔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于菩萨所起嗔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⑥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懈怠心,魔所摄持;志乐狭劣,魔所摄持;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受一非余,魔所摄持;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乐处寂灭,断除烦恼, 魔所摄持;永断生死,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疑谤正法,魔所摄持。

《五灯会元·卷第十二》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潭州石霜楚圆慈明禅师(一)

全州李氏子。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湘山隐静寺出家。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闻汾阳道望,遂往谒焉。阳顾而默器之。经二年,未许入室。每见必骂诟,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流俗鄙事。一夕诉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语未卒,阳熟视,骂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怒举杖逐之。师拟伸救,阳掩师口,乃大悟曰:“是知临济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依唐明嵩禅师。嵩谓师曰:“杨大年内翰知见高,入道稳实,子不可不见。”师乃往见大年。年问曰:“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师曰:“近奉山门请。”年曰:“真个脱空。”师曰:“前月离唐明。”年曰:“适来悔相问。”师曰:“作家。”年便喝。师曰:“恰是。”年复喝。师以手划一划。年吐舌曰:“真是龙象。”师曰:“是何言欤?”年唤客司:“点茶来,元来是屋里人。”师曰:“也不消得。”茶罢又问:“如何是上座为人一句?”师曰:“切。”年曰:“与么,则长裙新妇拖泥走。”师曰:“谁得似内翰?”年曰:“作家,作家。”师曰:“放你二十棒。”年拊膝曰:“这里是甚么所在?”师拍掌曰:“也不得放过。”年大笑。又问:“记得唐明当时悟底因缘么?”师曰:“唐明问首山:‘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山曰:‘楚王城畔,汝水东流。‘”年曰:“祇如此语,意旨如何?”师曰:“水上挂灯毬。”年曰:“与么则孤负古人去也。”师曰:“内翰疑则别参。”年曰:“三脚虾蟆跳上天。”师曰:“一任跳。”年乃大笑,馆于斋中,日夕质疑智证,因闻前言往行,恨见之晚。

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遵勖曰:“近得一道人,真西河师子。”李曰:“我以拘文,不能就谒,奈何?”年默然。归语师曰:“李公佛法中人,闻道风远至,有愿见之心,政以法不得与侍从过从。”师于是迟明谒李公。公阅谒使童子问曰:“道得即与上座相见。”师曰:“今日特来相看。”又令童子曰:“碑文刊白字,当道种青松。”师曰:“不因今日节,余日定难逢。”童又出曰:“都尉言,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师曰:“脚头脚底。”公乃出。坐定问曰:“我闻西河有金毛狮子,是否?”师曰:“甚么处得者消息?”公便喝。师曰:“野干鸣。”公又喝。师曰:“恰是。”公大笑。师辞。公问:“如何是上座临行一句?”师曰:“好将息。”公曰:“何异诸方?”师曰:“都尉又作么生?”公曰:“放上座二十棒。”师曰:“专为流通。”公又喝。师曰:“瞎。”公曰:“好去。”师应喏喏。自是往来杨李之门,以法为友。

久之,辞还河东。年曰:“有一语寄与唐明,得么?”师曰:“明月照见夜行人。”年曰:“却不相当。”师曰:“更深犹自可,午后更愁人。”年曰:“开宝寺前金刚,近日因甚么汗出?”师曰:“知。”年曰:“上座临行,岂无为人底句?”师曰:“重叠关山路。”年曰:“与么则随上座去也。”师嘘一声。年曰:“真师子儿,大师子吼。”师曰:“放去又收来。”年曰:“适来失脚踏倒,又得家童扶起。”师曰:“有甚么了期?”年大笑。

师还唐明。李公遣两僧讯师,师于书尾画双足,写来僧名以寄之。公作偈曰:“黑毫千里余,金椁示双趺。人天浑莫测,珍重赤须胡。”

师以母老,南归至瑞州,首众于洞山,时聪禅师居焉。先是,汾阳谓师曰:“我遍参云门儿孙,特以未见聪为恨。”故师依止三年,乃游仰山。

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使请师出世说法。守以南源致师,师不赴,旋特谒守愿行。守问其故,对曰:“始为让,今偶欲之耳。”守大贤之。

住后。上堂:“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乃竖起拄杖曰:“这个是南源拄杖子,阿那个是经?”良久曰:“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喝一喝,下座。

上堂。良久曰:“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喝一喝,下座。问:“如何是佛?”师曰:“水出高原。”问:“如何是南源境。”师曰:“黄河九曲,水出昆仑。”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随流人不顾,斫手望扶桑。”

上堂:“云收雾卷,杲日当空。不落明暗,如何通信?”僧问:“山深觅不得时如何。”师曰:“口能招祸。”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洞庭湖里浪滔天。”问:“东涌西没时如何?”师曰:“寻。”问:“夜静独行时如何?”师曰:“三把茆。”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师曰:“响。”曰:“出匣后如何?”师嘘一声。问:“闹中取静时如何?”师曰:“头枕布袋。”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堆堆地。”曰:“见后如何?”师曰:“堆堆地。”问:“一得永得时如何?”师曰:“抱石投河。”问:“仗镆鎁剑,拟取师头时如何?”师曰:“斩将去。”僧拟议,师便打。
#禅##五灯会元##石霜楚圆禅师##杨亿##李遵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我们会因为没有珍惜时间错过一些什么,然后带着遗憾和愧疚生活在时间长河里,就像是带着一只沉重的箱子,这个箱子会妨碍我们的行动,但我们扔不了它,也
  • 叉子送进嘴里,朴素而经典的味道,面饼略硬,有北方人极喜欢的阻力感,奶油、黄油、枫糖,可以随喜好在任意的位置与时点来调味。一大早,幸福指数就飙升到了峰值,然后,在
  • 这时候不应该在家好好休息充电他:对哦,我怎么总是想着你,想着让你高兴,我太蠢了我:…你怎么好像把自己感动了[允悲]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cry]每一次旅游回来
  • 每次回家都感觉自己好幸福……但是同时又会很焦虑,好像总能感觉到爸妈在慢慢变老,有亲人身体不舒服我都会很紧张。你‮写要‬婚礼,就不‮写只能‬婚礼​先写欢呼,写祝福
  • 发一些我和我弟还有他的狗的发疯日常 我小时候非常讨厌这个小兔崽子 因为他会乱翻东西 还会跟我妈妈告状 我俩几乎见面就打架(虽然现在还会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济宁身边事# 【鲁H825YU 鲁A23F55 鲁H622NU ……你的车不能这样停!#华晨宇好想爱这个世界啊##华晨宇你是我的唯一# 哥@华晨宇yu
  • 大家都讲完了只有我自己一个人说完了这句话…巨无敌爆炸尴尬好吗[单身狗]和斜对面的一个女孩子一对视就想笑…[单身狗]还有济南校区尊的比泰安好太多了呜呜呜[单身狗]
  • !!
  • #刘宇宁折腰# |#刘宇宁魏劭#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 遇见你,是旷野的风闯进心房,是眉间的雪融进眼眶!@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Ly
  • 15、你且迷这风浪,永远二十赶朝暮。过了人家右边,又是高山直立挺拔,延绵不断……缆车的高点只是临时高点。
  • 点球依然由本泽马主罚,他改打球门左上角,门将判断对了方向却无法扑出,皇马3-0领先埃尔切。点球依然由本泽马主罚,他改打球门左上角,门将判断对了方向却无法扑出,皇
  • 接着,你至诚恳切地这样观想:你要修这个法的时候,专心观想一尊,观想的时候专注一境──修定的时候就是专注一境,专心致志地,不改变──观想释迦牟尼佛放出光明来,这
  • 祝你在忙而美的季节,找到自己的节奏。她心中检察官的工作是神圣的、高尚的,因此她自我约束和要求极高,“眼要比所有人毒,心要比所有人细,手要比所有人勤”。
  • 所以,这位男子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只要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做就好,像这种情况,女婿能去老丈家,探望十几年,都可以说是孝心十足了,更别说这位男子不仅探望,还帮忙干农活
  • 心善则美,心纯则真,持有一颗平常心,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用平常的心去生活,用宁静的心来领悟。算是别人用异样的眼光,一些流言蜚语,你也不要忘记你梦想。
  • 她说自己现在去上海做喜娘了,这次来呢,是带了好东西来,她拿出两块绸缎被面,说是现在上海最流行的,她已经替太太买下来了,等大小姐出嫁,正好用得上。”​​听到了这句
  • 看到这一段,想到层级脑补者的根源在于父母保护层、呵护层的缺失。许多心灵创伤的孩子可能一生下来就没有温暖的港湾,尽管他们有爸爸、有妈妈。 ​ ​然而,生命神奇的地
  • 升座换座的方法那接下来我分享的这个抢票买票买票攻略一定要码住啦-⭐去na儿上面还经常️超大力度的优慧活动!也太香了吧⭐并且【免!
  • 满天星星拥抱着月亮,月光洒下柔软的光芒,把你全部的美丽照亮,你是一本书,你又是我书中镶嵌的画,和你牵手的那刻起,我要为你凝成诗卷,一页墨香起,描摹了我灵魂的
  • #hello33##summer##一起去看海# 总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九点成功溜到海边吹着海风,踩着浪花[干杯]边上的酒吧一条街响起欢快的旋律不得不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