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成都的面馆大都很小、很窄,开在那些布满绿荫的小街深巷里,不奢华却很有人气。常见睡眼惺忪的男男女女,身着睡衣睡裤、脚穿拖鞋从小区走出来,专程到小街面馆吃上一碗小面。

那些在家整日打麻将的人,懒得开火,打个电话到附近面馆,伙计便用托盘送面上门。小区停电、停水时,人们会吃顿面应付一下,这时面馆生意特别好。成都人将小面视作简易美食,价格低廉、经济实惠,是应时之需,一种居家生活的点缀和调剂。

然而,身处美食之都,不讲究一点就难以生存。除举世闻名的川菜外,成都小面也颇有特色,之所以能成为成都人不可或缺的美食,在味道上很是下了番功夫。

传统的成都小面,品种繁多,有红汤、清汤、杂酱之分。论浇头,又有红烧鳝鱼、红烧肥肠、红烧牛肉、红烧排骨、海味臊子等。论品牌,担担面、谭豆花面、牛王庙怪味面层出不穷。当地电视栏目《食不可挡》深入民间探访美食,绘声绘色向大众推荐小街深巷的各式美味及做法,收视率极高,对小面的繁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蹄花面、猪肝面、脑花面、鸡杂面是近年来涌现在成都街头的后起之秀,迎合成都人嗜吃内脏的刁钻胃口。周边市县也不甘寂寞,纷纷抢滩成都,宜宾燃面、邛崃奶汤面、羊马查渣面、兰州拉面、荣昌铺盖面、广汉金丝面令成都人大快朵颐,口色生香。我那些成都出身的同学们,在外闯荡多年,见多识广,然每提及成都小面的滋味,就会乡愁萦怀,唯有在彼此微信互动图片中聊以慰藉。

提起四川的面,不得不说的就是担担面。担担面是四川民间极为普遍且颇具特殊风味的一种著名小吃。其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的担担面了,它是自贡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随后传入成都,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

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只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蹄膀。现在成都、自贡等四川地区的担担面,多数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目前,成都、自贡等地为了让保持原来的素面风味,会以四川特产叙府芽菜为主要配料。

另一家"谭豆花面"则最初源于“谭豆花”,开业于上世纪40年代初,始初为一摊担,摆在成都“安乐寺”大门口,业主姓谭名玉光。开设之初,以经营豆花和面条为主。

由于所制的豆花麻辣厚淳,味道可口,经济实惠,随至随吃,深为食者喜爱,为别于其他豆花,人们为其名之“谭豆花”。后来由于声名鹊起,开店经营后店名也冠其“谭豆花”,后迁至成都闹市区盐市口。“谭豆花”经50余年的经营,发展成为成都著名的小食店,其当家品种“豆花面”“酸辣豆花”等,更是成为了一大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名小吃”。

我还吃过一碗最绝妙的杂酱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猛追湾桥头的招牌脆臊面。尽管店面装修很简陋,但吃者众多。我在其厨房看到,仅佐料多达10余种,只见师傅用一小勺每样佐料都配一点,最后成品麻辣鲜香,仅一个“香”字可形容。

仔细分析杂酱面味道构成,最基本的是酱油、醋、糖、熟油辣椒、花椒油、葱花、味精,味型麻辣咸甜。在此之上,或加入叙府芽菜,或蒜泥,或芝麻酱、花生酱增香。如,在宜宾燃面中,芽菜和花生碎必不可少;有的放入蒜泥,味道更鲜香;我家里,我母亲的杂酱面总会有芝麻酱的影子,口感更加醇厚。

此外,以猪油入面,面条滋味更绵长。最后,再加入牛肉脆哨、猪肉臊子,就成就一碗香喷喷的成都杂酱面。各种佐料用量精细,不多不少恰恰好。

其实,无论是担担面、谭豆花面、脆臊面、宜宾燃面,都属素椒杂酱面,只是放入的干臊子各具特色,味道方面略微差异。成都人最爱吃素椒杂酱面,其制作之精细,口感之绝妙让英国留学生扶霞流连忘返。她在《花椒与鱼翅》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成都担担面美妙滋味,以及老成都闲适的民俗风情,引得业界轰动一时。

成都还有一类取名稀卤面的面品,因制作成本高,现市面上已绝迹。我做的冬笋臊子面、蘑菇臊子面也属于稀卤面的一种,可谓一绝。每次哥哥从外地回家,我都会以这两样面为他洗尘。

稀卤面,以盐、胡椒提味,味道咸鲜,主要靠食材本味提鲜,如冬笋的清香、蘑菇的鲜美。若放入其它调料,就会破坏食材的本味。冬笋与蘑菇须事先剁成碎粒,与猪肉臊子同炒,然后掺水兑成清臊子汤,略施芡粉。在蘑菇臊子汤中,我还加入大量蒜粒,滋味更香浓。

按此味型,还可进行发挥,配以不同食材,如:木耳笋子臊子面、香菇木耳鸡蛋臊子面、番茄黄花木耳臊子面等。稀卤臊子面味道鲜美,宜选搭薄韭菜叶子碱水面,营养远在杂酱面之上。

小面虽小,做好了盈利却不薄。成都老百姓想做点生意,首选开面馆。近年来,小面馆遍地开花,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做面馆虽然辛苦,却比开餐馆等相对简单容易。成都人口稠密,食客众多,只要人勤快,延长营业时间,味道过得去,总会有点毛利。倘若身怀绝技,有一两个当家面品,就会顾客盈门,集腋成裘。

我工作单位地处东区,附近的居民区开了一家豇豆面馆,同事们口口相传,说味道上乘,于是前去一试。面馆仅豇豆面一个品种,10元一碗。油噜噜的猪肉臊子、香喷喷的泡豇豆粒覆盖在热气腾腾面上,将面和匀,品之咸甜微辣,有蒜香、芝麻香、面香,确实美味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店内窄小,设施简陋,人手仅2人,老板娘煮面,老板收钱兼收拾碗筷。老板说,每天只卖中午一顿,但回头客来了一拨又一拨,好的就这一口。同事们暗地里分析:一天要卖几百碗,加之成本低廉,利润颇丰。问之美味秘笈,老板笑道:关键在于佐料地道,如产自本地的酱油、醋、辣椒、蒜、白糖等,离开了本山本水的滋养,就难以成就一碗看似简单的成都小面。

豇豆面的味道固然不错,但在成都,美味的小面数不胜数。这是成都人的口福,也是成都人的骄傲。

《在成都,一碗小面有多少种吃法?》文 | 苑丛梅

普洱茶,喝茶还是和文化?
自从2005年的的马帮进京瑞贡京城的普洱茶活动,从云南到北京途径十多个省市,让“普洱茶”3个字进入大众视野。马帮文化,普洱茶,持续升温,响彻大江南北。
中国内地的茶叶市场,多年来都是被绿茶统治。铁观音借功夫茶冲泡法行走天下,普洱茶紧跟其后也提倡功夫茶冲泡方式。究其原因,和文化密不可分。
而今的普洱茶销售,好像都得和文化挂钩。单单就普洱茶而言,好像并不是太值钱的东西。普洱茶身上的确有传统的文化因子,比如“天人合一”“原始因素”“自然因素”,这是从初制到精制,从成品到仓储,时时刻刻,都在强调的文化元素。
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内含物质高,是中小叶种的三倍,适制发酵茶类,这仿佛是普洱茶得以流行的理由。但事实是强调普洱茶茶叶物质优越性,我们已度过了饥荒的年代。再强调茶叶的功效,更不得法,我们已经度过了缺医少药的古代。强调“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时代背景,不在了,而当下应该强调的是“琴、棋、书、画、茶”了。
今天的山头茶、纯料茶、单株茶、古树茶等等“个性化”文化。茶文化过度了,大家都觉得自已不会喝茶了,那就成了一种骗局。茶文化过度了,只有文化没有茶,那就成了忽悠。

#书摘#
这么多年来,你亲眼目睹了你的妈妈所遭遇的一切。比如同样是一起去地里干活回来,你爸他进门躺床上抽烟看电视,而我就得赶紧下厨房做饭。你也看到你爸心情不好了就嫌饭菜缺盐少醋骂我没有本事,甚至还掀翻桌子动手打我。这样的事情,村子里的人都认为很正常,你奶奶还说我的待遇“比起别的女人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可是你不同,刚十几岁的你在看到我一次次被打骂的场景后,你气坏了。你说同样是人为什么女人要由男人摆布?凭啥要受他的气?要照顾老人还要干活还生了孩子,凭什么轮到他指手画脚的?看到我每次遇到这样的不公和暴力都逆来顺受,用沉默和眼泪去接受,你都生气地说我太软弱了。你说,要是换成你,你一天也过不下去,早就跳起来反抗了!
——《给女儿的一封信》(摘自《住在亲情里的疫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怎么更专业理解马克龙的公开信?逼急了防守反击
  • 驻津使馆提醒公民是什么情况?具体发生什么事了?
  • 韩国一酒店发生火灾 致1人死亡19人受伤
  • 谢伦伯格案重审获重判 加拿大律师:正常,足以判死刑
  • 《死侍2》内地定档1月25日,春节档前10天上映
  • 曹永廉是谁,曹永廉冰封侠什么梗,自曝童颜不老诀窍全靠这三种
  • 复兴号甲醛超标? 北京铁路:报道严重失实
  • 孙安佐记者会临时喊卡 揭密!律师急奔法院
  • 严打霸座扒车门
  • 春节焦虑症的自我救赎
  • 5G公交成都试跑 全国第一辆!
  • 波兰一市长遇刺身亡后 总统又收死亡威胁
  • CBA重罚首钢,为何惩罚主动投诉的一方?
  • 奥斯卡风向标--美国演员工会奖奖项揭晓,小李再捧杯
  • 美女深夜被跟踪遭锤击,还险遭强奸!起因竟是她的这个小动作…
  • 洛杉矶教师罢工推迟至下周一!
  • 安吉小鱼儿弹幕双标 小鱼儿这画风怎么不太对
  • 陈乔恩方否认恋爱结婚绯闻,亮明单身身份,杜淳其实早有回应
  • SpaceX裁员10%,高层透露裁员内幕
  • 【篮球】哈登连续17场30+超越科比、贾巴尔等人 历史近50年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