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北京3958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发小聊北京#

青砖灰瓦朱门,胡同深处,“老巷幽宅静树依”的老北京记忆得以延续。

背街小巷,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过去五年,本市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工作,3958条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改善,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2021年的民意调查显示,北京市民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5.6%。

“城市病”缠身变成“网红打卡地”

西城区文华胡同27号,枣红色的对开大门上,一对铜制门环擦得锃亮,瓦檐、窗格延续“复古风”,连门禁系统也与院墙的灰砖底色一致。

胡同里,不时有年轻人停下脚步,自拍、互拍、连拍……完成在这处网红胡同的打卡。

居民张毓今年72岁,从一出生就住在文华胡同,说起胡同近几年的变化,张毓打开了话匣子:“路平了,车少了,地面干净了,环境变漂亮了,住着也比以前安全了……”

2017年,北京启动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文华胡同的整治改造就在那时被提上了日程。

关停“七小门店”,拆除违建,平整路面,实施架空线入地,增种绿植,开展停车治理,屋顶翻新,加装门禁,消隐改造……一系列整治举措让胡同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同24号院“李大钊故居”红色文化遗迹,让胡同特色用了主基调,两侧墙上增设许多文化标识,一步一景,皆是历史底蕴。

北京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开展思路,从文华胡同的整治过程中可见一斑。

过去五年,先后两轮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不但将整治范围从核心区逐步拓展到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远郊区,也将整治内容从最初的治理痼疾顽症,深入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街巷整治不再满足于封堵开墙打洞,抹平胡同立面,停车管理、景观绿化、雨污分流等百姓迫切关心的问题也都纳入了考核标准。

五年来,3958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不少曾经集各类“城市病”于一体的胡同街巷,甚至逆袭成为广受市民欢迎的“网红打卡地”。数百万市民参与,评选出了雨儿胡同等40条“北京最美街巷”。

背街小巷整治在寻回古都风貌的同时,也让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张毓在院门口贴了一副对联:锦绣河山遍地画,幸福生活满园诗!“这写的就是咱们现在的生活!”

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形成良性循环

东城区草厂四条44号院,有一座约20平方米的“小院议事厅”。

在这里,大到“煤改电”、架空线入地、厕所改造,小到院子里的晾衣架如何设置,任何事关居民生活的问题都可以讨论。

“这样的议事厅,不仅让居民有了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提高了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小院议事厅的“厅长”李彩仙说。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过程中,类似“小院议事厅”这样的协商议事平台,正整合各方力量,进一步巩固街巷治理成果,形成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群众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的街巷环境问题,也作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靶向。市政务服务局每月通报梳理诉求前三类的环境问题和诉求排名前十的街道;市城市管理委会同相关部门,坚持一事一策,定期调度、帮扶指导诉求量靠前的街道,督促整改落实。

全市还选派了1.63万多名街巷长,招募3.98万多名小巷管家,整合网格员、协管员等队伍,开展街巷日常巡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随着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的深入,社区自治的参与名单也越来越长,物业、商户、驻地企业等群体纷纷加入,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效应,正在逐步扩大影响范围。

连片整治提升街区整体品质

实施16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经过重新修订,去年3月开始正式施行。新条例强调,把老城整体保护作为重中之重,保护老城整体格局,彰显平缓开阔、壮美有序的整体空间秩序。胡同、四合院,恰是北京老城风貌和古都风韵的集中体现。

随着城市更新被正式写入北京城市发展规划,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也有了新变化。去年,本市试点推进6个示范片区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整合各类空间资源,加强城市修补,实现片区由线到面、由内到外整体更新,提升街区品质。

“片区环境综合治理强调地上地下、红线内外、重要节点一体化治理的原则。”市城市管理委整治处副处长陈志娟介绍,整治要素不光包括片区内建筑物外立面、牌匾,道路、铺装、设施等地上部分,也要统筹考虑片区的地下管网,排查是否老旧,给排水是否通畅等。

与此同时,本市还精细开展了城市部件治理。拆除闲置废弃的信息亭、报刊亭、地铁便利店,开展电力箱体“三化”改造和电话亭“数字化”改造,试点“多杆合一”,升级换代城市家具,还市民清朗有序的公共空间。

今年是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本市还将实施17个片区环境综合治理。同时完成354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并对已完成整治提升的背街小巷全面实施长效管理。

五年努力让首都北京的几千条胡同、街巷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未来,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将越擦越亮!

数读:

五年来,

3958条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改善。

1.63万多名街巷长、3.98万多名小巷管家充实街巷治理力量。

2018年起,邀请市民评选出雨儿胡同等40条“北京最美街巷”。

2021年,市民对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满意率达到95.6%。

#大美秦岭##春山新籁# 【春山新籁丨石榴、骊山和两个老人的故事】5月底的骊山,满眼葱茏,在白云蓝天的映衬下,愈显秀美。

山的南坡北坡沟下沟上,是大片大片石榴花的海洋。一朵朵石榴花仿佛一个个穿着火红霓裳的美人,在翠绿的石榴树叶和深褐色枝干间,伴着初夏的暖风翩翩起舞。

此行临潼,我们是要造访两位与石榴、骊山有着不解之缘的古稀老人,他们一个为石榴呕心沥血40多年,一个痴迷骊山拍照33载。

白眉老人的“石榴梦” 让骊山脚下遍地“骊山红”

走进一片石榴园,穿过一排排石榴树,在袭人的花香中,我们邂逅到一位白眉老人。他面慈目善、精神矍铄,正察看着石榴生长情况,时而端详、时而比较、时而思考。看他对石榴极为专注的样子,猜想应该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老果农了。

与老者在一株两百岁古石榴树下席地而坐,畅聊之后,才知这位名叫刘永忠的老人,今年70岁,在骊山脚下种植石榴40多年,发现并培育的“骊山红”品种石榴已经推广种植近万亩。

最早,刘永忠在秦陵街道杨家庄附近种了七八亩石榴。为了扩大生产能力,利用好骊山“土质松软、含沙量大、透水性好”的石榴优生条件,2003年,他在马额街道流转了150亩荒山,建设石榴生产示范基地。2005年,由他牵头的西安市秦陵石榴研究所成立,成为创建临潼石榴民营研究机构“第一人”。
图片

临潼自有石榴以来,主栽品种为“净皮甜”,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最先引进,是中国石榴的活化石。在长达2000年的栽植历史中,临潼石榴经天然杂交、芽变,种质资源已达到100余种,形成了以“净皮甜”为核心的石榴品种集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对石榴品质的需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对石榴的个头、色泽、籽粒、味道等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其他石榴产区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临潼石榴在全国的影响力却不断减弱。

“我们有些着急,临潼石榴要发展,需要改良品种,稳定面积。稳定面积工作有政府协调和倡导,改良品种需要靠石榴人自己来完成。”刘永忠指着“骊山红”的石榴花意味深长地说,仿佛回到当时艰辛寻找培育石榴品种的时候。

为了探索“石榴新品种是老树芽变而来”的理论,刘永忠访遍了临潼老石榴园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铁炉街道睢石村的一个老园子中,发现两棵古树结的石榴个儿大、色泽艳、籽粒大、果核较软,正是市场需求的品种。

2011年春季,刘永忠采用芽接法,在龙河石榴基地和刘坡果园嫁接了4棵树,全部成活,次年全部挂果。又经过两年优选,在2014年培育出了石榴新品种——“骊山红”。

如今,经过刘永忠的不懈努力,临潼区的石榴老树种正在逐步更新为“骊山红”。刘永忠说,再有3年时间,环骊山优生区的8万亩老树有望全部更新,到那时,骊山脚下遍地将是“骊山红”。说这话时,他眼神炯炯,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石榴树上挂着红灯笼一样果实的情景。

骊山这座休眠性活火山,过去是荒山,如今是绿山。山下有温泉有石榴,山上有美丽的风光。“骊山养育了我们。我们要保护好她,也要利用好她真正正正富裕群众,让游客不光看得见、逛得好,也要带得‘走’!”他说,“我在骊山脚下包地几十年,现在70岁,还能再耕耘30年,此生足矣!”

“好摄老人”的33年 5500多张“写真”记录骊山变化

有人在耕耘,有人在拍山。沿着“西安最美盘山路”蜿蜒向上,我们见到75岁的刘生才时,他正背着超过15公斤重的器材,扛着独脚架,斜挎着相机一个人独行。

他边走边向我们介绍骊山上的文物古迹,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德苑、遇仙桥、三元洞……

当有美景入目,他轻按快门,伴随“咔嚓、咔嚓”清脆的声音,一张张骊山“写真”就定格在相机里。“我从1989年来到位于临潼的长庆培训中心工作,单位依骊山而建,出门走10分钟就能进山拍景,到现在已经拍了33年。爬过上千次骊山,见证了骊山这些年的变化。”

骊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在他看来,既熟悉,又新鲜。“骊山每天都发生着变化。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知道今天有多好。”刘生才说,曾经一度兴起的采石业,让骊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来,为了保护“母亲山”,临潼区开始实施骊山北麓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保护工程。
图片

“看这一张骊山,镜头里全是低矮的杂草,很少能看见树木。再看这张,都是比人高的树。”刘生才拿着在同一机位拍摄的30年前和30年后的两张照片说,“远处的那片洋槐是飞播的,后面这些松树、柏树都是后来栽的。”

“我拍摄骊山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触。摄影人最爱的就是绿色,这几年骊山变化太大了,我要把点滴变化都记录下来。”摄影看似简单,长年累月坚持却不容易。在刘生才拍摄的近10万张的风光照片中,“骊山影集”已积累了5500多张,生动直观地记录了骊山由黄变绿的过程。

“拍了33年,您不烦吗?”

“怎么会烦,哪个孩子会嫌弃妈妈?”

没有比较就没有欣喜
照片里,秃山没了,绿树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跟着刘生才,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山顶。“骊山真是太美了,到了山里,仿佛就到了桃花源。”他说。我们极目环视,只见峰峦千仞,高出云表。北瞰渭水如长练,南眺秦岭如画卷,西望古都如棋盘。秦川美景,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

坐在山间巨石上,刘生才辨别着不同鸟儿的叫声。他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头告诉我们,那是他拍摄的一个点位。为做好“对比”,每一次上骊山,刘生才总要找以前的路线和拍摄机位,并把拍摄的时间和点位详细记录下来。

“前几年,每次春季上去,都会看到很多绿化工人将绳子系在腰间,整个人挂在半山腰,就是为了种上一棵树……”刘生才指着山顶的蓄水池,“为了保证树木成活率,在绿化的山头上铺设了供水管网,修建了蓄水池和抽水站。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绿水青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是天蓝、山绿、水净。近年来,临潼区提速骊山生态保护修复,造林面积达4.25万亩,绿化了30余座山头,累计栽植侧柏、油松等各类苗木800余万株,骊山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37.2%,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

骊山的细微变化都让刘生才欣喜,“照片里,光秃秃的山头没有了,葱葱郁郁的树木和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刘生才说,随着生态不断改善,如今骊山已成为乡村旅游热门打卡目的地,“高颜值”生态环境也为乡村振兴孕育着新的契机。

从骊山下来,已是夕阳西下。此时的骊山似披上了绚丽的红纱,我们在“骊山晚照红”的诗情画意中,不断回想着两位可敬的老人,回味着他们那些不是豪言却胜似豪言的话语。(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骆妍 通讯员 王三合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视频制作/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雅坤)

#科学家首次揭示人类的中耳曾是鱼类用来呼吸的鳃# 目前,已经有充分胚胎和化石证据证明我们的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而鱼类的喷水孔又是从何而来?这是困扰学术界长达百年的世纪难题。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联合中、英、瑞(瑞典)三国科学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态和演化前沿》发表了有关脊椎动物喷水孔起源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人类的中耳曾经是鱼类用来呼吸的鳃。

人类中耳包括鼓膜室、传导声音的三块听小骨和通向口腔的咽鼓管等,是人类拥有灵敏听觉的秘诀所在。 鱼类的喷水孔是位于眼睛之后,颌弓和舌弓之间一个只含有假鳃的不完整鳃裂,是鱼类非常重要的呼吸器官。在软骨鱼类中,喷水孔主要用来吸入水流,是底栖软骨鱼类适应海底生活的生存秘诀,而在原始的硬骨鱼类中,喷水孔主要用来呼吸空气,它是研究早期肉鳍鱼类如何登上陆地呼吸空气,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参照。

困扰学术界的百年难题

早在1822年,法国解剖学家圣西兰就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解剖哲学》, 先验性的提出了不同门类脊椎动物相似器官很可能演化自同一原型。这可能是科学史上对鱼类喷水孔起源的最早的科学猜想。1872年,德国著名解剖学家卡尔·根格包尔(Carl Gegenbaur)第一个从详细的解剖学(包括鳃弓、脑神经、肌肉等)角度,提出了脊椎动物头部的分节理论,认为脊椎动物的颌弓和舌弓跟后面普通的鳃弓一样,是系列同源构造,都是头部的分节之一。

1937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沃特森(Watson)进一步提出了 “自由舌弓理论”(aphetohyoidean theory),该理论认为:有颌类中支持颌弓的舌弓最初并不与颌弓相关节 ,而是一个普通的鳃弓, 因此在颌弓和舌弓之间应该具有一个完整的,尚未退化的鳃裂,而非喷水孔,从而代表了早期有颌类的一个原始状态。

这一观点激发了二十世纪古生物学家在早期有颌类的颌弓和舌弓之间寻找这样一个未退化鳃裂的热潮。经过一个世纪的寻找,各国古生物学家仔细查验了现生无颌类和早期有颌类中所有盾皮鱼类、棘鱼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化石,也没有找到确切化石证据。

来自中国的化石证据

从2002年起,研究团队就在浙江长兴志留纪地层中开展野外工作,并在这里找到了一种最为原始的真盔甲鱼化石,后来把它命名为曙鱼(Shuyu)。这些曙鱼化石都是具有三维立体软骨脑颅保存的珍贵标本,而且个头而都非常的小,只有我们的指甲盖那么大,非常适合应用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进行三维无损扫描。

2006年,研究团队把曙鱼的脑颅标本带到了位于瑞士苏黎世的瑞士光源进行了无损扫描。

之后又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曙鱼的脑颅进行三维虚拟复原,前后历时5年总共完成了七件曙鱼脑颅化石的三维重建,在只有指甲大小的脑颅里,几乎重现了曙鱼所有脑区、感觉器官及头部神经与血管的通道。

此次研究团队通过对曙鱼脑颅三维虚拟模型的深入研究发现,盔甲鱼类所谓的鳃间脊实际上是鳃弓的背侧部分,这与瑞典古生物学家斯天秀1927年对骨甲鱼类的推测如出一辙,也就是说盔甲鱼类的鳃弓跟脑颅愈合成一个主要起防护作用的头甲,这又跟龟鳖类的肋骨扩大愈合成龟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与骨甲鱼类相比,曙鱼的整个鳃弓还保持了整个脊椎动物的原始状态,因此,很容易从拓扑位置识别出颌弓和舌弓,它的颌弓正好位于眶孔之后,形成眶后壁,而且盔甲鱼只有7对咽弓,分别对应有颌类的颌弓、舌弓和5对鳃弓。

同时,曙鱼脑神经也得到了很精确复原,颜面神经从后脑发出后,沿着内耳前半规管一直通向了眼睛之后的第一鳃囊。因此,鳃囊数目、拓扑学、形态学和神经支配等多方面证据,均指向了盔甲鱼眼睛后面的一个鳃囊就是位于颌弓和舌弓之间的舌颌囊。

从形态上判断,舌颌囊跟后面的5个鳃囊并无二致,而且开口于头甲腹面,并不像喷水孔那样开口于头甲背面,因此基本判断盔甲鱼的舌颌囊还是一个未退化的鳃囊。但是要想证明它是一个具有正常呼吸功能的鳃,还缺少整个证据链条中的最后一环,即找到在该鳃囊中存在鳃丝的化石证据。

为此研究团队又在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地层开展了长达数年的野外发掘工作。经过研究团队持续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曲靖面店水库附近西山村组深灰色粉砂岩中首次采集到了第一个在眼睛后第一鳃囊中完整保存鳃丝印痕的宽甲鱼的新材料,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盔甲鱼眼睛后的第一鳃囊是具有正常呼吸功能的鳃,而非退化的喷水孔,从而为脊椎动物喷水孔的起源提供了最为确切的解剖证据和化石证据。

咽鼓管曾是鱼类呼吸的主要通道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综述了喷水孔从无颌类到四足动物的演化历程,从而建立起了喷水孔从无颌类的鳃到人类中耳的演化序列。

该序列表明:随着盔甲鱼类成对鼻囊的分裂,头甲前发育了异常发达的中背孔(单鼻孔),来充当吸入水流的主要呼吸器官,因此颌弓和舌弓之间的舌颌囊首次发育成了一个完整的鳃囊, 该鳃囊跟后面5个正常的鳃囊一样具有完整的前后半鳃, 半鳃具有鳃丝,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随着颌和双鼻孔的起源,有颌类成功演化出了双鼻孔, 但是双鼻孔并不与口腔相通, 没有呼吸功能,只有嗅觉功能。 但是鱼类的呼吸需求并没减少, 因此眼睛后的第一鳃囊(舌颌囊)被改造成了喷水孔, 成为主要的呼吸器官,这在最原始的有颌类盾皮鱼类中就已经发生, 因为最原始的盾皮鱼类胴甲鱼类(沟鳞鱼)和最进步的全颌盾皮鱼类(麒麟鱼)均已经具有了喷水孔,因此喷水孔很可能在有颌类伴中随颌和双鼻孔的出现同时起源的。

喷水孔在软骨鱼类中主要用来吸入水流, 而在硬骨鱼类主要用来呼吸空气,如在现生的多鳍鱼就会把头露出水面,通过头顶上被称为“喷水孔”的小孔来呼吸空气,并发出响亮的“吸气声”。

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早期硬骨鱼类有能力从喷水孔中呼吸空气,作为一种新的呼吸方式,这很可能是鱼类离开水域,登上陆地呼吸空气的一种预适应特征,从而为鱼类登上陆地呼吸空气提供了先决条件。

随着内鼻孔在肉鳍鱼类的起源(如肯氏鱼),成功打通了鼻腔与口腔的通道,鼻孔又成了主要的呼吸器官,从而为鱼类登上陆地用肺呼吸,进一步奠定了基础。而登上陆地的四足动物,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不得不发展新的感官,以便在空气中更好地生存。

这样,已经失去呼吸功能的喷水孔,经过修饰,逐渐演化成我们中耳腔——鼓膜室,而舌颌骨及与其关节的方骨和关节骨也逐渐退化变小,最终进入到我们的中耳,演化为我们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并被重新命名为镫骨、锤骨和砧骨,负责将声音传递给大脑,我们人类最终拥有了灵敏的听觉。

因此,如果不是这些史前鱼类通过头顶喷水孔呼吸空气的大胆试验,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演化出如此敏锐的听觉。我们耳朵跟口腔依然是相通的,而联通它们的正是从喷水孔演化而来的咽鼓管。

如今咽鼓管就像我们的盲肠一样,貌似已经没有什么功能了,但它却曾经是鱼类呼吸的主要通道,如今却成了鱼类遗留给我们的演化残迹。换句话说,我们鱼祖先曾经用我们的耳朵来呼吸,生物演化就是如此的奇妙。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敏,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Philip C.J. Donoghue和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Per E. Ahlberg。

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t.cn/A6XW88ZY(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秦霄贤[超话]#qxx#秦霄贤2024云程发轫#qxx #秦霄贤未来可期# 如果有一天,你偶然看到了这些文字,我希望这几分钟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在这里你给自
  • ”_纪浅顾以琛 办室里的人看着纪浅的眼都微妙起来,也就小叶敢过来和她两句话:“纪浅姐,顾总让你过去,打算去多久呢?_纪浅顾以琛 纪浅看着她,冷清的眼睛里没什么情
  • 为了让乡亲见证气球航行的奇迹,有着医生和博物学家双重身份的詹纳决定在伯克利重复这个令人神往的实验。在众多巴黎市民的见证下,这个被小雨淋湿了的气球上升到了三千英尺
  • 知己喜得有人,相交惜太暂,独自返,茫茫路,路上有剑不怕孤单,热爱在弥漫!知己喜得有人,相交惜太暂,独自返,茫茫路,路上有剑不怕孤单,热爱在弥漫!
  • 对于一个能把自己吃胖的吃货,一个能躺着绝不坐着的懒人,让她一年365天坚持少吃多动有多难,我看着贾玲的汗水看着她的变化看着她的减肥记录我是真的泪流满面,我知道我
  •     在迎来谷庆一周年庆典时,也许谷民们人人都会浮想联翩,因为你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那梦牵魂萦的日子里,红河谷曾经有你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有你孜
  • ”谈为何买房性价比更高房价回调相比于过去泡沫减少对于“今年买房性价比更高”的判断,严跃进还做了进一步解释。”谈为何买房性价比更高房价回调相比于过去泡沫减少对于“
  • 情人节文案【小众私有文案】°‿‿‿‿(( ))‿‿‿‿°┊┊ ゚ ** ゚ ┊ ┊我┊ ┊ ┊ ┊ ┊ 不想 ┊ ┊ ┊ 远见 ┊ 万你 里1.˗ˏˋ♥
  • 其实,我累了!坚持不到你回首对望;坚持不到你寻觅到浪漫;坚持不到旧时光的尽头;坚持不到岁月的眷顾……还来不及亲吻你的脸庞,还来不及挽起我们的幸福,来不及让你在意
  • 不仅在家里瞎琢磨胡倒腾,还经常在网上搜寻北京的特色美食,一经确认,就“冲啊”了。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 萩原には、賞品として2人が好きな「ポップコーン」が贈られるそうで、八木は「ちょっとちょうだい」とおねだりしていた。今年2月に放送されたドラマシーズン2の続編とな
  • 孩子骨龄12岁半,根据骨龄预估成年身高170公分,距离期望身高差的比较多,家长不想打针。男孩12岁身高153cm,已经变声,未来能长到180cm?
  • 庄周因苦于乱世而想做散木,就是说做不成才的无用之人,可这样也就无法为成为对天下有大用之人做准备了。庄周因苦于乱世而想做散木,就是说做不成才的无用之人,可这样也就
  • 一套四册,《大闹天空》、《真假美猴王》、《大战红孩儿》、《偷吃人参果》;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乐乐趣这小小的翻翻书中得以生动呈现,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奇幻和冒险有孙
  • 到包厢之后,帮她点爱唱的歌,给她递话筒,帮她拍照录像,一曲结束,为她欢呼鼓掌……唱到饿了,连不喜欢的油炸和酸辣食品她也吃得下了,看着她夹菜喝饮料的样子,我仿佛看
  • 我们的故作深沉,我们想象出来的自我重要性,我们以为自己在宇宙里有什么特权的错觉,一直被这颗发着微弱蓝光的小点挑战着。所以他们的胜利与荣耀,可以让他们成为这样一颗
  • 咚子哥的天。 从5.8斤到13.5斤。从50cm到59cm。从NB码到M码。从二月闹到还是放不下[跪了] 不讲理的哭闹。逗乐的嘎嘎笑。吧唧吧唧的吃手。吃奶时张开
  • 目前硅料价格企稳,向后展望,组件价格也将企稳,或有涨价可能;【避雷】一个壮士拖妆期/言而无信事情的起因是2023年10月在小红薯刷到了该壮士的妆图,觉得画的挺可
  • ”令人更为震惊差异的是,这两位在婚前内心都做好了随时离婚的准备,想好了一旦离婚,房子、钱都在自己手里,这样婚后的生活就有保障。不过,虽然村民认为彩礼降不下来,但
  • #鸟宝宝[超话]#大部分是5r一张出,特典卡和稀有点的卡可以自带价或者问价,10r及以上的卡才对光 复古嘉和祈祷嘉不单出,总之只想捡这俩的不用来 早期卡有些是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