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创“出圈”】合肥的“科里科气”“出圈”了。

2020年,合肥首次进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人口突破930万,科技创新为城市发展助力良多。近日,合肥市“系统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入选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鲜明的标签。

安徽合肥,古称庐州。趁着岁首,记者走马合肥科创“作战沙盘”,尝试“一日看尽庐州花”。

“为科学家省吃俭用,合肥可是有传统的”

从合肥政务中心出发的时候,天鹅湖刚从晨光中醒来。向北一路飞驰,沿途旌旗猎猎。

不久前,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落幕。大会促成合作项目703个,投资总额5800余亿元,其中签约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类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类项目、高端装备制造项目252个。

位于合肥西北部的庐阳区三十岗乡,因为三国新城遗址公园被合肥人熟知。

上一秒,田园美景仍令人心醉;下一秒,“未来感”扑面而来。透过无人机镜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重点项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一览无余。冬日暖阳下,一排排造型独特、现代科技感十足的建筑出现在眼前。

暖意同样充满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安装调试设备,不远的未来,一系列激动人心的科研项目将在这里启动。

14栋已竣工的单体建筑顶部,太阳能板吸收着取之不尽的光。未来,这里将会聚起一群梦想家创造用之不竭的光。作为“人造太阳”的重要研究平台,园区将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提供粒子流、电、磁、热、力等极端实验条件。

追着光,不远处,层林掩映着一座伸入水库的“半岛”,叫作“科学岛”。岛上,一个高11米、直径8米、重400吨、形似锅炉的庞然大物引人注目,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

2021年5月28日,“人造太阳”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每一瞬的延长,不断拉近着人类与梦想的距离——无限而清洁的能源。“第一盏被核聚变能点亮的灯”,可望在岛上,可期在中国。

“60亿,我们自己掏的,要干就干世界级!为科学家省吃俭用,合肥可是有传统的哟!”阳光落在“聚变合肥”四个大字上,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一句话,引得众人会心一笑。

为科学家省吃俭用,虞爱华所言非虚。2020年,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4%,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一。

“有传统”,也不是空穴来风。惊人崛起的科创高地,牵连着一段“相互成全”的佳话。20世纪60年代末,因“战备疏散”南下的中国科大“无处安身”,关键时刻,是合肥勒紧了裤腰带接纳了他们。给口粮,给土地,给校舍,给一切……甚至让中国科大成了彼时南方唯一有暖气的高校。

从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成功研制国产全球最紧凑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到依托稳态强磁场装置自主研发国内首个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药,并完成Ⅰ期临床试验……一路走来,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基础研究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

不久前,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二号”“九章二号”相继在合肥诞生。这些年,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合肥“横空出世”,代表人类凝望星辰大海。

为什么是合肥?凌厉的科技攻势背后,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真心付出,苦心经营。

在合肥,造一辆车能多赚5000块

继续往北,到了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边上。以往,该出城了,如今,却是“入局”了。

入局国内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合肥创造了业界的“神话”。

蔚来中国落户合肥,牵手江淮汽车,打造合肥先进制造基地生产线;德国大众大手笔入股江淮汽车和本土电池新材料企业国轩高科……一条数千亿元产值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呼之欲出。

果然,落子有声。

大半年前,第10万辆蔚来汽车在合肥下线;没过多久,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开建;不久前,中航锂电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合肥基地项目开工;数天前,国轩高科50GWh动力电池项目开工。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如日中天。

站上观景台,头顶,飞机呼啸着起飞降落,音浪巨大,也盖不住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升腾的蓬勃朝气。

蔚来汽车CEO李斌手一挥,“4月开工,8月主体封顶,11月设备安装,明年三季度投产,合肥速度名不虚传!”预计建成后,产业园将形成年产100万辆新能源汽车、100GWh动力电池产能,创造5000亿元年产值。

在合肥,蔚来每生产一辆汽车,就能多赚5000元。哪里挤出来的利润?“四不靠”的合肥如今“四边靠”,李斌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江达海”来形容,在交通区位优势加持下,一辆整车物流成本可以节省1000余元。产业集群带来的优势更为明显,“电池不必通过卡车拉来,而是通过传送带传来”,这样一来,造一辆车又可以节省3000余元成本。

西装革履、意气风发的李斌,毫不掩饰合肥对自己的“知遇之情”。2019年,四面楚歌的蔚来濒临破产,与18个城市谈了落户计划,都没谈成,合肥是最后一个。就是这最后一个,成了,合肥不仅给了蔚来资金,还有信心……合肥把蔚来从“ICU”里“捞”了出来。

从工地走向沙盘,一片隆起的产业高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而产业高地,必是人才高地!未来,园区将集聚起1万名研发人员,以及4万名技术工人,他们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活水”。

2021年,合肥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0万人,60%以上毕业生选择留在合肥。选择合肥,变得大大方方,理由充分:政策优、环境好、机会多。从“抢过来”到“抢着来”,一字之变,意味无穷。

“把车搞好、卖好,园区建设好,让全世界都到合肥来看看!”临别之际,李斌一番豪言。

全球每卖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来自合肥

合肥产业布局,两个成语可以概括:心平气和、急中生智。

何解?拆开看。

心(芯),芯片产业;平(屏),新型显示产业;气(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和(合),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急(集),集成电路;中(终),智能家居、汽车等消费终端产品;生,生物医药;智,与工信部共建的“中国声谷”以及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为代表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如此布局,看似“旱地拔葱”,并非“无中生有”。当政府把握好国家战略方向与发展前沿,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和逻辑,剩下的交给市场,步步驱动演变,时时良性互动,一切水到渠成。

2020年12月29日19时52分,随着满载3025台笔记本电脑的物流车发车,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度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合肥首家千亿企业就此诞生!

再次走进联宝生产车间,智能化整机PC生产线“水星线2.0”正在运行,在自动化率达60%的基础上,“水星线2.0”还有5G技术护航,将实现更加柔性、高效的生产。相对应,还有一条主板智能化工业互联线“哪吒线”,自动化率已达90%。

“半秒,即可下线1台笔记本电脑。目前,全球每销售8台电脑,就有1台是‘联宝智造’。”联宝CEO柏鹏介绍。

联宝落户合肥后,产业链上40家企业纷至沓来,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更多千亿企业,是合肥战新产业发展的根。

如今,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近3.5%,在全国名列前茅。

钱没白花。

政府挂图作战,企业揭榜挂帅。2021年,合肥上市公司总数增至64家,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其中科创板12家,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今年前三季度,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近六成。

进入21世纪以来,合肥用了10年时间,变身为“中国家电之都”;又一个10年,合肥引进京东方,把屏搞好,打造“世界显示之都”。

当年,合肥成就了京东方,京东方也成就了合肥。培育了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显示”产业,是合肥最值得“显摆”的事情之一。

此后,京东方陆续在合肥布局了第6代、第8.5代、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大尺寸OLED技术平台、智能制造工厂等重大项目。“共患难”的彼此,迈入了“同富贵”的新阶段。

今年,合肥国资入股新型显示企业维信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京东方?令人期待。

在维信诺企业展厅,各式柔性OLED屏幕叫人眼花缭乱。一行人边看边说,“从资源布局到政策布局,未来的中国,必以科创布局,你信不信?”“合肥走对了!”

回程途中,一路灯火璀璨,指向很远。点开手机,再看合肥地图,更加清晰了。(光明日报)

【合肥科创“出圈”】合肥的“科里科气”“出圈”了。

2020年,合肥首次进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人口突破930万,科技创新为城市发展助力良多。近日,合肥市“系统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入选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鲜明的标签。

安徽合肥,古称庐州。趁着岁首,记者走马合肥科创“作战沙盘”,尝试“一日看尽庐州花”。

“为科学家省吃俭用,合肥可是有传统的”

从合肥政务中心出发的时候,天鹅湖刚从晨光中醒来。向北一路飞驰,沿途旌旗猎猎。

不久前,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落幕。大会促成合作项目703个,投资总额5800余亿元,其中签约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类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类项目、高端装备制造项目252个。

位于合肥西北部的庐阳区三十岗乡,因为三国新城遗址公园被合肥人熟知。

上一秒,田园美景仍令人心醉;下一秒,“未来感”扑面而来。透过无人机镜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重点项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一览无余。冬日暖阳下,一排排造型独特、现代科技感十足的建筑出现在眼前。

暖意同样充满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安装调试设备,不远的未来,一系列激动人心的科研项目将在这里启动。

14栋已竣工的单体建筑顶部,太阳能板吸收着取之不尽的光。未来,这里将会聚起一群梦想家创造用之不竭的光。作为“人造太阳”的重要研究平台,园区将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提供粒子流、电、磁、热、力等极端实验条件。

追着光,不远处,层林掩映着一座伸入水库的“半岛”,叫作“科学岛”。岛上,一个高11米、直径8米、重400吨、形似锅炉的庞然大物引人注目,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

2021年5月28日,“人造太阳”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每一瞬的延长,不断拉近着人类与梦想的距离——无限而清洁的能源。“第一盏被核聚变能点亮的灯”,可望在岛上,可期在中国。

“60亿,我们自己掏的,要干就干世界级!为科学家省吃俭用,合肥可是有传统的哟!”阳光落在“聚变合肥”四个大字上,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一句话,引得众人会心一笑。

为科学家省吃俭用,虞爱华所言非虚。2020年,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4%,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一。

“有传统”,也不是空穴来风。惊人崛起的科创高地,牵连着一段“相互成全”的佳话。20世纪60年代末,因“战备疏散”南下的中国科大“无处安身”,关键时刻,是合肥勒紧了裤腰带接纳了他们。给口粮,给土地,给校舍,给一切……甚至让中国科大成了彼时南方唯一有暖气的高校。

从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成功研制国产全球最紧凑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到依托稳态强磁场装置自主研发国内首个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药,并完成Ⅰ期临床试验……一路走来,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基础研究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

不久前,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二号”“九章二号”相继在合肥诞生。这些年,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合肥“横空出世”,代表人类凝望星辰大海。

为什么是合肥?凌厉的科技攻势背后,是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真心付出,苦心经营。

在合肥,造一辆车能多赚5000块

继续往北,到了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边上。以往,该出城了,如今,却是“入局”了。

入局国内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合肥创造了业界的“神话”。

蔚来中国落户合肥,牵手江淮汽车,打造合肥先进制造基地生产线;德国大众大手笔入股江淮汽车和本土电池新材料企业国轩高科……一条数千亿元产值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呼之欲出。

果然,落子有声。

大半年前,第10万辆蔚来汽车在合肥下线;没过多久,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开建;不久前,中航锂电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合肥基地项目开工;数天前,国轩高科50GWh动力电池项目开工。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如日中天。

站上观景台,头顶,飞机呼啸着起飞降落,音浪巨大,也盖不住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升腾的蓬勃朝气。

蔚来汽车CEO李斌手一挥,“4月开工,8月主体封顶,11月设备安装,明年三季度投产,合肥速度名不虚传!”预计建成后,产业园将形成年产100万辆新能源汽车、100GWh动力电池产能,创造5000亿元年产值。

在合肥,蔚来每生产一辆汽车,就能多赚5000元。哪里挤出来的利润?“四不靠”的合肥如今“四边靠”,李斌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江达海”来形容,在交通区位优势加持下,一辆整车物流成本可以节省1000余元。产业集群带来的优势更为明显,“电池不必通过卡车拉来,而是通过传送带传来”,这样一来,造一辆车又可以节省3000余元成本。

西装革履、意气风发的李斌,毫不掩饰合肥对自己的“知遇之情”。2019年,四面楚歌的蔚来濒临破产,与18个城市谈了落户计划,都没谈成,合肥是最后一个。就是这最后一个,成了,合肥不仅给了蔚来资金,还有信心……合肥把蔚来从“ICU”里“捞”了出来。

从工地走向沙盘,一片隆起的产业高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而产业高地,必是人才高地!未来,园区将集聚起1万名研发人员,以及4万名技术工人,他们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活水”。

2021年,合肥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0万人,60%以上毕业生选择留在合肥。选择合肥,变得大大方方,理由充分:政策优、环境好、机会多。从“抢过来”到“抢着来”,一字之变,意味无穷。

“把车搞好、卖好,园区建设好,让全世界都到合肥来看看!”临别之际,李斌一番豪言。

全球每卖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来自合肥

合肥产业布局,两个成语可以概括:心平气和、急中生智。

何解?拆开看。

心(芯),芯片产业;平(屏),新型显示产业;气(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和(合),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急(集),集成电路;中(终),智能家居、汽车等消费终端产品;生,生物医药;智,与工信部共建的“中国声谷”以及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为代表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如此布局,看似“旱地拔葱”,并非“无中生有”。当政府把握好国家战略方向与发展前沿,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和逻辑,剩下的交给市场,步步驱动演变,时时良性互动,一切水到渠成。

2020年12月29日19时52分,随着满载3025台笔记本电脑的物流车发车,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度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合肥首家千亿企业就此诞生!

再次走进联宝生产车间,智能化整机PC生产线“水星线2.0”正在运行,在自动化率达60%的基础上,“水星线2.0”还有5G技术护航,将实现更加柔性、高效的生产。相对应,还有一条主板智能化工业互联线“哪吒线”,自动化率已达90%。

“半秒,即可下线1台笔记本电脑。目前,全球每销售8台电脑,就有1台是‘联宝智造’。”联宝CEO柏鹏介绍。

联宝落户合肥后,产业链上40家企业纷至沓来,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更多千亿企业,是合肥战新产业发展的根。

如今,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近3.5%,在全国名列前茅。

钱没白花。

政府挂图作战,企业揭榜挂帅。2021年,合肥上市公司总数增至64家,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其中科创板12家,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今年前三季度,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近六成。

进入21世纪以来,合肥用了10年时间,变身为“中国家电之都”;又一个10年,合肥引进京东方,把屏搞好,打造“世界显示之都”。

当年,合肥成就了京东方,京东方也成就了合肥。培育了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显示”产业,是合肥最值得“显摆”的事情之一。

此后,京东方陆续在合肥布局了第6代、第8.5代、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大尺寸OLED技术平台、智能制造工厂等重大项目。“共患难”的彼此,迈入了“同富贵”的新阶段。

今年,合肥国资入股新型显示企业维信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京东方?令人期待。

在维信诺企业展厅,各式柔性OLED屏幕叫人眼花缭乱。一行人边看边说,“从资源布局到政策布局,未来的中国,必以科创布局,你信不信?”“合肥走对了!”

回程途中,一路灯火璀璨,指向很远。点开手机,再看合肥地图,更加清晰了。

【双创活动周∣蓄势储能起高峰】
创新洪流奔腾,英才各路汇集,绿城大地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推动“双创”不断迈上新台阶,汇聚推动经济发展的澎湃力量。10月19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正式启动。作为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首次“花落”中部地区城市的郑州,迎来高光时刻!一场创意与智慧的饕餮盛宴,令万众瞩目聚焦于“出彩中原龙子湖”。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强大牵引下,绿城大地上“重彩”连连:
  10月20日,继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接连挂牌后,总部确定入驻郑州中原科技城智慧岛的河南省第三家省级实验室黄河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该实验室将聚焦全面提升黄河流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与国家接轨的高水平、开放性、充满活力的新型研发机构,争创黄河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黄河国家实验室。
  与此同时,新近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郑州在黄河流域各城市中排名第一,成功跻身全国20强。
  郑州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郑州要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科创平台,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营造最优创新生态。
  创新是动力,人才是根本。郑州正为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蓄势储能起高峰!
  创新洪流波澜起
  进入10月,在位于郑州市白沙园区的黄河云谷小微企业园内,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白沙工厂里一直人机并行,运转未停。
  “攻克了‘减速器+电机+电机驱动器+传感器一体化’的关节模组,解决了智能机器人‘中国芯’的‘卡脖子’难题,我们生产的城市管养机器人、智能巡检安防机器人和智能代步车的订单不断。”中原动力CEO林杰深有体会:“看准创新,一定能赢!”

  如何让创新的春风吹拂,令绿城勃发生机?
  郑州拿出了:孵化、真金、舞台“三板斧”!
  近年,郑州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提升载体孵化能力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斗孵化器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正在运营的是一期工程,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目前企业已入驻完毕。”北斗孵化器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孵化器的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
  北斗孵化器仅是一个缩影,在郑州各类孵化载体如雨后春笋。统计显示:目前郑州市已建成各类孵化载体255家,5年载体数量增长17.2倍,从业人数超过20万。
  同时,在形成孵化载体的过程中,郑州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路径:构建起了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全链条孵化体系。5年来,众创空间达到160家、孵化器73家,孵化载体总面积超过8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超过12800家。
  天迈科技、捷安高科等一批上市企业横空出世;中悦科技、飞轮威尔等一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递次涌现。同时,孵化载体的“高质量”,还让郑州进了“国家队”。
  2020年推荐获批1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6月,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实现郑州市学校国家级平台建设新突破。
  2020年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评价结果,在评为优秀的235家国家级孵化器中,郑州市获评优秀有9家,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后第5位,这是对郑州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充分肯定。
  “要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郑州核心竞争力来打造,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创新。”这段写进第十二次郑州党代会报告中的话语,明确标识出郑州面向未来投掷目标的发力点。
  用“真金”,看“真心”。
  2020年度,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276.7亿元,全省占比30.7%,比上年增长16.9%,增速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
  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8年度1.74%、2019年度2.04%到2020年度2.31%,两年增长0.57个百分点,增幅预计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居第2位。

  2020年度新增入孵企业(团队)2322个,培育科技型企业1262家,高新技术企业281家,新增知识产权授权量4483件,获得投资企业数497个,共获得融资资金6.04亿元。
  收获是付出的“果实”。仅在2020年,郑州市就新增高企870家,有效高企2922家。2021年前三批新增入库郑州市科技型企业1797家,总数达到9643家。
  刚刚过去的9月,因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郑创汇”,而令郑州再上“热搜”。
  为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自2015年起,郑州市倾力打造“郑创汇”大赛品牌,连办7年,赛目过万,孵化了UU跑腿、泛锐熠辉等多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带动200多万人就业、服务4000多万商户,形成了涵盖创业辅导、资本对接等全链条创新孵化体系。
  2021年举办4月、6月、9月三场月赛,吸引了来自美国以及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外的280多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其中,郑州市以外项目118个,占比超40%。
  除此之外,郑州还高标准举办了“世界智能传感器大会”、“强网杯”、中国创客领袖大会等系列赛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郑州每天有30多场“双创”活动举行。
  通过多种措施,打造创新“生态”环境,使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国家创新高地的进程中快马加鞭。2020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创新创业环境的人才要素和金融要素在全国位居前列。
  各路英才聚绿城
  新近,郑州又迎来了一批高端人才团队项目。
  他们中包括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古迪纳夫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建涛领衔的低温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文学军领衔的国际生物材料研究院、数字地图智能化编辑及印前处理工作站、智能无线光通信项目、功能性CVD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研究中心、Hawkeye视频芯片项目等6家人才团队项目。

  广纳人才的视野投向全球,收揽才俊的手臂伸向世界,郑州牵住“人才”带动发展的牛鼻子,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
  人才强,城市兴。郑州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打造国家人才高地。打好人才“王牌”,已然成为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提质进位、在中原出彩中出重彩、在河南崛起中成高峰的必有之选。
  靠什么吸引人才?拿什么留住人才?3.0版的郑州系列人才新政,以“一城、一策、一事”给予了充分的诠释。
  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2020年9月15日,中原科技城步入全面建设阶段。郑州市拿出城市东部的“黄金”地块64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为中部地区重要创新基地、人才高地。
  依托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平台优势和辖区23所高校50万高等人才基础优势,围绕国内高科技头部企业、省内外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大院名所、创新团队等创新要素,和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共实验室、智联网数据实验室等公共实验室的快马加鞭,一批批科创人才向郑州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
  不久前举行的中原科技城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华为河南区域总部、阿里云中原研发交付中心、百度自动驾驶基地、嵩山实验室、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等30个高质量重点产业项目正式签约入驻中原科技城。
  此次签约后,中原科技城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统计显示,自2020年9月15日揭牌以来,中原科技城以“一城”之力已引进项目达143个,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900余名,计划总投资超1600亿元。
  郑州人才集聚平台作用愈加明显。以中原科技城为重点,省市区三级联动、“一廊、两翼、四区、多点”人才引进大平台出炉。
  在二七区,“人才+平台”互动孵化,“产业+技能”搭建基地,依托黄河科技学院“U创港”、马寨产业集聚区科创中心、双创中心等重点平台载体建设,量身定制人才引育“菜单”;
  在经开区,力争五年内引进培育10个创新创业领军团队,集聚10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000名精英骨干人才,引培10000名专业技术人才;
  在上街区,通过开展产学研对接、“双招双引”及“百千万”工程,引导企业采取成果转换、“候鸟式”聘任、技术合作等方式,丰富引才引智渠道。
  引来人才,还要能够留住人才、成就人才。郑州铆足劲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启人才工作“一件事”,打造优质生态,提升人才的获得感、满意度。
  据介绍,郑州人才工作“一件事”围绕人才补贴、人才认定奖励、人才发展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生活服务、平台奖补六大主题,涵盖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领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联为各类人才提供便捷高效、舒心顺心的“全链条”服务。
  “打开手机‘郑好办’APP,来郑如何落户、子女如何上学、住房就医如何保障……只要进入人才‘一件事’专区,就能线上办理补贴、认定、奖励、服务等各种事项。”第三批郑州市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创远科技团队带头人赵章红感叹,这些便捷的保障措施,让来郑人才感到贴心,能够专心研创。
  创新绘重彩,英才树砥柱。发展的道路上“选择”与“努力”是乘法倍增效应。
  郑州,蓄势储能,高质量发展勇攀高峰。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除开战争片(如果美术设计很好,也会看)电视剧:啥都看吧只要好看,国产欧美还是日韩好的就会看关于交友:希望年龄最好00—90,性格成熟(本人不算幼稚幼稚身边有一些
  • 【投稿】第一次见他我正躺在学校拦网旁 被一阵哭声吵醒 他眼睛红红的 看见我小声的说了一句抱歉就走了 本以为不会再相见 结果在射击场见到了他 他变了 又没变 他似
  • 猫已经饿了很多天,而且这猫天性胆小,希望大家能帮忙,有任何猫信息都请提供给求助人,谢谢!想吃好多好吃的,只要不胖成亚健康状态我都ok,玛德!
  • “道”不仅产生“万物”而且也是万物得以生存、存在的基础和保证,这就是为什么说老子的“道”既是生成论上的又是本体论上的。道法自然意思是: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
  • 」「如果我不是進去他的辦公室呢?」「那也沒辦法,等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厲旭坐在鐘雲車上前往VMY影視時,心想給自己導了一段劇情,如果真的是進入胡俊的辦公室,
  • 其实是她本身的头身比还行(参考图2)脸在现实里比很多人都要小,但架构不好,头包脸弱,一旦到了镜头里,就会暴露出头脸包裹弱的问题(图3)相关上镜干货文她的脸型不算
  • 甲午日柱爱情观甲木日元的人一般恋爱都不是太顺利的,要通过很多坎坷后才能顺利结婚,婚后一般不会搞婚外情,因为甲木之人的价值观是:爱情应该要忠实,婚外情、脚踏两条船
  • 乱七八糟图懒得搞好困小郑手抓饼贴心早饭幸福前两天去五角场逛逛冷清买了脱毛仪想要脱毛裤清净瘦腿运动也只坚持了一天没空今天的论文进度又失败了慵懒晚上还跟风买了bm的
  • 喝汤吃肉绝美搭配~~✅巴奴招牌经典毛肚也是不能少的啦,端上桌超大一份的,也是肉眼可见的新鲜啦!✅鲜鸭血:比普通的鸭血美味多了呢,嫩滑爽口,感觉入口即化~✅绣球菌
  • 而是你我的岁月!远去了我的故乡,朦胧了我的乡土,还有那残旧不堪的母校。
  • 我当班长,我3楼,你2楼,老师办公室在2楼,所以很开心每次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拿作业,然后从你们班窗前过,期待某天你能认出我……【我在耐心等待你的决定】 最近打听
  • #喵星人[超话]##NUAA云吸猫##NU喵喵# 博园15新来的小橘白,凭借怂怂的性格,暂时安全地待在小尾巴旁边,变成了小尾巴的“小尾巴”(小橘白性格蛮好,猫德
  • 除中间一件为小外,其余四件的两只脚均为一长一短,嵌入衡木后,两侧每对形成内高外低的斜环状。#约会博物馆# #相约河博# 银衡小型,高6.3厘米,宽7.6厘米其余
  • 保持赤诚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态度,一种生活的信仰与原则,对于我来说,就算遭遇怀疑和不理解,我也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你这个时候可以拥有你这个年纪的轻狂
  • “这是我们二期扩建项目,新增4台120千瓦一机两枪充电桩,共8把充电枪,加上此前的4台,目前这个站点可以同时为16台车提供充电服务。谭银涛说:“到年底,我们国网
  • 8、微波好的薯条,洒少许白糖就可以食用了,也可不放糖,红薯本身就有甜味;接着做完其余的薯条。9、把切好的锅巴放进电饼铛,一面煎至金黄,再翻面,两面都煎至金黄色就
  • 朋 友 , 是 你 高 興 時 想 跟 他 分 享 的 ,朋 友 , 是 你 不 高 興 時 可 以 給 你 發 脾 氣 的 ,朋 友 , 也 是 在 你 沒
  • 曾经的我也向往做个“有故事”的人,而如今我居然觉得这两个字很荒唐,也许是我变得俗气了 …我对几点钟的啥啥景色也不再热衷,也许是我变的不浪漫了…啊~可能我真的年纪
  • ??
  • 不过,疫情走势有三种可能情景:1、疫情在当前的形势下继续向好,虽然不大可能在今冬实现新冠疫情结束,但新冠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将继续下降。不过,疫情走势有三种可能情景